第58節
悠然田居劄記(種田) 作者:魚丸和粗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退一萬步講,即便她想,雲嶺村又不是與縣城相隔千山萬水,豈不能派人來傳信?”
一番話有理有據,說得沈福愛啞口無言,門外眾人也紛紛點頭。沈家之事他們也有耳聞,這位姑奶奶怕是來找麻煩的。
“這天下爹娘想見女兒,哪有派人三催四請的道理。”
“沈大小姐此言差矣,女兒家乃是嬌客,著兄長親請才是正理。”
“你母子三人貪圖富貴……”
見她滿嘴胡言亂語,李氏卻是忍不住:“何為貪圖富貴,沈大小姐信口雌黃的本事卻是一等一。旁人不知,你還不了解。當年出嫁時,李家扣下聘禮,著我淨身出戶,權當償還爹娘生養一場。
白紙黑字,媒婆與我手中皆有憑證。”
還有這一出,宜悠心思觸動,娘這些年究竟受過多少委屈。李家她雖陌生,但也聽過其蠻橫名聲,如今當著眾人說出來,日後倒是省去如沈家這般的一通麻煩。
顯然事實也如她所想,眾人紛紛言明李家狠毒。若是貧困,不補貼女兒也罷。此等扣下聘禮著新嫁娘淨身出戶之舉,實則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沈福愛著急:“你是李家女兒,竟然不顧家族名聲。”
宜悠穩住李氏,沈福愛當真是自掘墳墓。也罷,沈家隱秘她自會知曉,而此刻她卻不想讓此人痛快。
“我竟不知沈大小姐敢提名聲二字,洞房花燭夜與嫡親兄長顛鸞倒鳳,做下*之舉之人,還有什麽資格提及名聲。”
擲地有聲,圍觀之人在一番鴉雀無聲後,徹底炸開鍋。本是茶餘飯後挺熱鬧,竟能獲知如此隱秘之事。
“胡言亂語,虧得將你逐出沈家。”
宜悠如今是麵上內裏絲毫不想吃虧:“方才一口一個我等嫌貧愛富自請離開,如今又是被人逐出沈家,沈大小姐前言不搭後語,卻如何都不肯透露實情。沈家待我等如豬如狗,娘親依大越律和離,文書齊備,任何人都無法借此造謠生事。”
圍觀之人紛紛點頭,結合前後,這對母女怕真是受盡委屈,無奈下才自請求去。反觀那胖婦人,絲毫不反駁沈大小姐稱唿,亂|倫怕是確有此事。
當即有一虯髯大漢嚷嚷:“如此不知羞恥之人,當由國法處置。”
“交由縣衙升堂。”
**
大越開國不過幾十載,帝經二世,正是旭日初升、蒸蒸日上之時。
開國皇帝提倡以法治國,傾一生之力著四海英才,以超乎時代的遠見卓識,訂立了浩如煙海的律法。經幾十年推廣,雖尚未教化雲林村,然縣衙所處之地,民眾皆有此意識。
故而李氏合理之事,並不算石破天驚。但兄妹做下如此有違天和之事,則著實為人所不齒。
群情激奮,宜悠卻認出,那虯髯大漢正是趕集時打鐵,每每都要買十個包子之人。因他飯量大,且家中兒女多負擔重,宜悠見他人樸實,每次便搭上一個。左右自家功夫,給出去也有賺。
漢子感激之下,見他娘倆為人欺淩,絞盡腦汁想出此法。果然一唿百應,當即他挑頭,以扁擔中麻繩將沈福愛五花大綁。
掌櫃卻著急,他的簪子。
宜悠起身,略作停頓還是朝他開口:“此時天色已晚,掌櫃何不跟去縣衙,著官差討迴公道?”
“那是當然……當然,多謝姑娘提醒。”
掌櫃拱手,順手拿出其中一枚銀質珠子。
“此物中空,穿以紅繩隨身攜帶,有轉運辟邪之功效。如今贈予夫人和姑娘,全當在下賠罪。”
“轉運……珠。”
掌櫃包好釵子,剛好聽到此言:“姑娘好文采,此物乃匠人最新打製,在下苦思冥想,始終想不出合適稱謂。聽姑娘一言,倒是豁然開朗,此物就名轉運珠。”
宜悠苦笑,這算無心插柳?此銀珠價值並不高昂,寓意卻是極好,串起來給長生帶著倒是正好。
想到這,她便打算再買一顆。重生後承蒙穆然相照,且穆宇著實懂事,半年下來,她已拿他做親弟弟看待,凡事都想著他一遭。
白銀不比銅鐵,掌櫃自不能再送。不過感念賜名之情,他隻收了紋銀等價銅錢。兩筆生意下來,兩家倒是有了些許交情。宜悠也暗自記下這家吳瓊閣以及其中掌櫃吳瓊。
**
結交又一人,宜悠心情也豁然開朗。
走出吳瓊閣,李氏將包好的首飾遞給女兒:“二丫可想好怎麽說?”
宜悠隻覺二丫明姓聽起來親切,雖是由沈家所起,但她並不逃避舊時之事,因此李氏也依舊這樣喚著。
“自然是實話實說,娘,你看。”
從懷中掏出一個布包,正是三個月前於雲林村指正時所用元帕和藥包。當天因和離之事兵荒馬亂,老太太也不欲再起事端,她趁人不備將此物藏起來。
“怎會將如此汙穢之物帶在身上。”
“倒也是巧了,收拾衣服時不慎夾進去,我還沒來得及放下,就與娘親出來。”
母女倆邊說著,邊到縣衙走去。雖然縣城所局之人忙碌,但總免不了愛看熱鬧。就這一會,門外已經聚集許多尾隨而來的路人。
其中夾雜著不少孩童,宜悠喚過長生與穆宇,將轉運珠套在兩人受傷。火紅的麻繩,亮白的銀珠,襯得二人更加精神。
“真好看,穆宇,咱倆比比誰能讓珠子轉得快。”
“好。”
跟在娘倆身後,兩個孩子玩得不亦樂乎。宜悠見他們高興,自身也輕鬆不少。挽著李氏胳膊走上前,麵對鳴冤鼓,她瞥向跟上來的吳掌櫃。
三人共同執起鼓槌,咚咚咚敲響。不多時,縣衙中門大開,兩排衙役依次走出,以刑杖撞地,規律的響聲使得現場安靜。
**
陳縣丞剛從四丫房內出來,雖說夫人貌美且富貴,但多年大魚大肉下來他早已厭倦。四丫雖是貌醜,但一番收拾下來也堪入目,再嚐清粥小菜倒也新鮮。
一番話有理有據,說得沈福愛啞口無言,門外眾人也紛紛點頭。沈家之事他們也有耳聞,這位姑奶奶怕是來找麻煩的。
“這天下爹娘想見女兒,哪有派人三催四請的道理。”
“沈大小姐此言差矣,女兒家乃是嬌客,著兄長親請才是正理。”
“你母子三人貪圖富貴……”
見她滿嘴胡言亂語,李氏卻是忍不住:“何為貪圖富貴,沈大小姐信口雌黃的本事卻是一等一。旁人不知,你還不了解。當年出嫁時,李家扣下聘禮,著我淨身出戶,權當償還爹娘生養一場。
白紙黑字,媒婆與我手中皆有憑證。”
還有這一出,宜悠心思觸動,娘這些年究竟受過多少委屈。李家她雖陌生,但也聽過其蠻橫名聲,如今當著眾人說出來,日後倒是省去如沈家這般的一通麻煩。
顯然事實也如她所想,眾人紛紛言明李家狠毒。若是貧困,不補貼女兒也罷。此等扣下聘禮著新嫁娘淨身出戶之舉,實則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沈福愛著急:“你是李家女兒,竟然不顧家族名聲。”
宜悠穩住李氏,沈福愛當真是自掘墳墓。也罷,沈家隱秘她自會知曉,而此刻她卻不想讓此人痛快。
“我竟不知沈大小姐敢提名聲二字,洞房花燭夜與嫡親兄長顛鸞倒鳳,做下*之舉之人,還有什麽資格提及名聲。”
擲地有聲,圍觀之人在一番鴉雀無聲後,徹底炸開鍋。本是茶餘飯後挺熱鬧,竟能獲知如此隱秘之事。
“胡言亂語,虧得將你逐出沈家。”
宜悠如今是麵上內裏絲毫不想吃虧:“方才一口一個我等嫌貧愛富自請離開,如今又是被人逐出沈家,沈大小姐前言不搭後語,卻如何都不肯透露實情。沈家待我等如豬如狗,娘親依大越律和離,文書齊備,任何人都無法借此造謠生事。”
圍觀之人紛紛點頭,結合前後,這對母女怕真是受盡委屈,無奈下才自請求去。反觀那胖婦人,絲毫不反駁沈大小姐稱唿,亂|倫怕是確有此事。
當即有一虯髯大漢嚷嚷:“如此不知羞恥之人,當由國法處置。”
“交由縣衙升堂。”
**
大越開國不過幾十載,帝經二世,正是旭日初升、蒸蒸日上之時。
開國皇帝提倡以法治國,傾一生之力著四海英才,以超乎時代的遠見卓識,訂立了浩如煙海的律法。經幾十年推廣,雖尚未教化雲林村,然縣衙所處之地,民眾皆有此意識。
故而李氏合理之事,並不算石破天驚。但兄妹做下如此有違天和之事,則著實為人所不齒。
群情激奮,宜悠卻認出,那虯髯大漢正是趕集時打鐵,每每都要買十個包子之人。因他飯量大,且家中兒女多負擔重,宜悠見他人樸實,每次便搭上一個。左右自家功夫,給出去也有賺。
漢子感激之下,見他娘倆為人欺淩,絞盡腦汁想出此法。果然一唿百應,當即他挑頭,以扁擔中麻繩將沈福愛五花大綁。
掌櫃卻著急,他的簪子。
宜悠起身,略作停頓還是朝他開口:“此時天色已晚,掌櫃何不跟去縣衙,著官差討迴公道?”
“那是當然……當然,多謝姑娘提醒。”
掌櫃拱手,順手拿出其中一枚銀質珠子。
“此物中空,穿以紅繩隨身攜帶,有轉運辟邪之功效。如今贈予夫人和姑娘,全當在下賠罪。”
“轉運……珠。”
掌櫃包好釵子,剛好聽到此言:“姑娘好文采,此物乃匠人最新打製,在下苦思冥想,始終想不出合適稱謂。聽姑娘一言,倒是豁然開朗,此物就名轉運珠。”
宜悠苦笑,這算無心插柳?此銀珠價值並不高昂,寓意卻是極好,串起來給長生帶著倒是正好。
想到這,她便打算再買一顆。重生後承蒙穆然相照,且穆宇著實懂事,半年下來,她已拿他做親弟弟看待,凡事都想著他一遭。
白銀不比銅鐵,掌櫃自不能再送。不過感念賜名之情,他隻收了紋銀等價銅錢。兩筆生意下來,兩家倒是有了些許交情。宜悠也暗自記下這家吳瓊閣以及其中掌櫃吳瓊。
**
結交又一人,宜悠心情也豁然開朗。
走出吳瓊閣,李氏將包好的首飾遞給女兒:“二丫可想好怎麽說?”
宜悠隻覺二丫明姓聽起來親切,雖是由沈家所起,但她並不逃避舊時之事,因此李氏也依舊這樣喚著。
“自然是實話實說,娘,你看。”
從懷中掏出一個布包,正是三個月前於雲林村指正時所用元帕和藥包。當天因和離之事兵荒馬亂,老太太也不欲再起事端,她趁人不備將此物藏起來。
“怎會將如此汙穢之物帶在身上。”
“倒也是巧了,收拾衣服時不慎夾進去,我還沒來得及放下,就與娘親出來。”
母女倆邊說著,邊到縣衙走去。雖然縣城所局之人忙碌,但總免不了愛看熱鬧。就這一會,門外已經聚集許多尾隨而來的路人。
其中夾雜著不少孩童,宜悠喚過長生與穆宇,將轉運珠套在兩人受傷。火紅的麻繩,亮白的銀珠,襯得二人更加精神。
“真好看,穆宇,咱倆比比誰能讓珠子轉得快。”
“好。”
跟在娘倆身後,兩個孩子玩得不亦樂乎。宜悠見他們高興,自身也輕鬆不少。挽著李氏胳膊走上前,麵對鳴冤鼓,她瞥向跟上來的吳掌櫃。
三人共同執起鼓槌,咚咚咚敲響。不多時,縣衙中門大開,兩排衙役依次走出,以刑杖撞地,規律的響聲使得現場安靜。
**
陳縣丞剛從四丫房內出來,雖說夫人貌美且富貴,但多年大魚大肉下來他早已厭倦。四丫雖是貌醜,但一番收拾下來也堪入目,再嚐清粥小菜倒也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