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顧不得許多,再次打斷李曜的論功問罪會議,站起來道:“且慢!”
李曜微微皺眉,拱手道:“大王,此乃兒軍中成規……”
“我知道!”李克用擺手道:“孤王不打算壞你規矩,不過你也得通融一點,此時你不能受刑!”
李曜心中一動,麵上卻露出疑色:“大王何出此言?”
第209章 出鎮河中(三十)
李克用見李曜動問,麵上露出笑容,招唿一句:“來,坐下,咱們坐下說話。”
李曜依言坐下,李克用也不端坐,就隨意盤腿坐下,笑著道:“昨夜(無風注:古人雖有子時的定義,但習慣上則是到早上之後才當作新的一天開始。)你們出兵之後,德王寢食難安,今早知道我河東已然大破朱溫,非要跟著我進蒲州。他是陛下長子,此行也算是奉皇命而來,我自不好拒絕。到了蒲州之後,我派人去尋王珂,卻遍尋不著,蒲人盡道王郎被朱溫裹挾,看來是無法再為蒲帥了。德王知悉此事後,便來找我,說蒲帥之位事關重大,不宜久懸不定,問我有何看法。”
李曜點頭道:“河中對我河東而言,十分緊要,若王郎不得歸鎮,這蒲帥之位,的確不該懸而不決。”
李克用頜首道:“我也知此事重要,隻是一些事情……我擔心呐。”
李曜微微蹙眉,問道:“擔心蒲人民心向背麽?”
李克用微微點頭:“這是其中之一,怎麽,正陽可有什麽建議?”
李曜道:“河中與我河東,名雖二鎮,實為一體,蒲人視晉人為親友佳鄰。如今王郎遭難,蒲州陷賊,若非我太原出兵克複,已然為汴賊所趁。此時河中欲定,當有其帥,大王為陛下股肱,又為王郎泰山,舉才蒲帥之位,理所應當,兒料蒲人當無違逆之意。”
李克用微微笑了笑,又道:“還有一事,更是重要。”
“大王請講,兒願為大王略分煩憂。”李曜輕鬆接話。
李克用道:“我恐新持旌節之帥,不知我意,難以經營河中。”
李曜聽罷,便笑問:“卻不知大王何意?”
李克用眉頭微微一挑,反問道:“你素來多智善謀,可知欲為蒲帥,該當做好哪幾件事?”
“兒雖未曾細思此事,但既然大王問起,兒且試言之,若有不當之處,望大王勿怪。”李曜微微拱手道。
李克用一擺手:“怪你作甚,但說無妨。”
李曜便道:“河中北連太原,西接關中,南臨陝虢,東望汴梁,鎖雄關要塞,控山河咽喉,為蒲帥者,所慮定當極多。一要以河東為靠,使進退有據;二要牽心長安,發台閣之音;三要控扼雙都,不使汴賊西望;若再能經營有度,實倉稟而壯兵威,則更當嘉許。不過尚有最重要一點,乃是……”
“乃是什麽?”李克用追問道。
李曜微微一笑:“乃是知曉,河中者,亦為河東也。”
李克用先是一怔,繼而哈哈大笑,指著李曜道:“好,好,好,方才這一問,孤問了三個人,你是答得最好的。”
李曜剛露出笑容,李克用卻忽然麵色一正,肅然道:“李存曜!”
李曜一愣,立刻起身抱拳:“末將在。”
“筆墨伺候!”
李曜又是一怔,李克用這等專精戰陣的藩帥,難不成還要給自己題字賜詩以讚不成?不過也不敢怠慢,此刻李襲吉和馮道未曾隨他奔襲,他隻能命其餘書記官取來文房四寶,自己親自為李克用研墨。
李克用等他研墨好了,才從袖中掏出一卷黃麻紙,在橫案上攤開,那上頭寫滿了文字,唯獨中間某處,留有三四個字大小的一些空白。
李克用毫不遲疑,提筆在那空白處寫上“李存曜”三字,吹幹墨跡,遞給李曜道:“這便是德王送來的那封陛下禦筆寫就的空名墨敕,授於某人河中節度使之製文,孤王已然填上了你的名字。今夜孤王還會再上疏一道,請陛下命中書擬詔,門下複查,經台閣,朱筆用寶,為你賜予雙旌雙節,出鎮河中!”
籌劃數年,今朝事成!
李曜的心中,也不禁激動起來,但他喜色隻是一閃,繼而又微微蹙眉,似在思索什麽。
李克用沉下臉,佯裝不悅:“怎的,前次你推了燕帥之位,說克寧比你更合適,此番莫非你還要再讓這蒲帥之位不成?此番乃是孤王教令,不得推辭!”他說完,還怕語氣太重,便又露出笑容:“正陽啊,不是某不想留你在我身邊,委實這河中之地過於重要,王珂若在,還可憑借乃父之餘威安撫地方,但他已然不在了,這河中之地,若說能有比你更能善加經營之人,孤王是決計不信的。再說,你方才也說了,在這河中為蒲帥,最關鍵的便是要知道河中亦是河東,對你,孤王是最信任不過了……孤王如此推心置腹,你此番若再要推辭,孤王可正要生氣了。”
李曜張了張嘴,似乎想不出推辭的言語來。李嗣昭輕輕踢了踢李嗣源的腳邊,又朝李承嗣、史建瑭等人連使眼色,然後哈哈一笑,拱手道:“大王慧眼識珠,兒也以為,正陽出鎮河中,最是恰當不過!恭喜大王再得一雄陣!恭喜正陽重鎮一方!”
“啊,恭喜大王,恭喜正陽!”李嗣源總算知道李嗣昭踢他一腳所為何事,也連忙恭賀。
李承嗣、史建瑭等一見李嗣昭和李嗣源兄弟帶了頭,自然不甘落後,紛紛上前恭喜。
在這開山軍中,李克用顯然不可能聽到半點對李曜不利的話來,這賀喜之詞聽得他心花怒放,咧嘴而笑。
李曜心中千肯萬肯,麵上卻仍是苦笑:“既蒙大王不棄,得委如此重任,兒敢不竭心盡力以報深恩?不過兒畢竟年歲尚輕,初當大任,總要有些幫手,以為臂膀。”
李克用哈哈笑道:“無妨,無妨,你要調誰,孤王無有不準!”
……
當夜,李克用在蒲州舉行盛大的慶功宴,同時以信隼飛報,上表朝廷,推薦李曜為河中節度使。同時上報了此戰對朱溫的大勝,至於順便罵了朱溫一頓,那是不必多說的。
此番朝廷反應之迅速,比平日絕對不可同日而語,才第三天,走完全部正規程序的製書就到了蒲州。這製書,要說名字,自然是“授李存曜河東節度使製”。
當日,李曜在河中軍府(節帥府)白虎堂跪領製敕。
“門下:王者統馭萬宇,緝熙庶政,必有文武全器,柱石之臣,出壯藩嶽,入和台鼎,使其效彰中外,聲播華夷,所居而人心自寧,所蒞而軍令自肅,克是任者,其惟至公。構大廈者,寬先梁棟之材;濟巨川者,必資舟楫之用。上柱國太子少保加檢校侍中冠軍大將軍隴西郡公李存曜,受天地凝粹之氣,得山川崇深之靈,厚其體而莊其容,虛其心而宏其量。早洞戎韜之略,久膺節製之權,隱然太原,克有成績。及功宣蕩寇,誌展勤王,懇申戀闕之誠,竟遂來朝之禮,位高百辟,榮冠一時,恩極而愈恭,名光而益勵。朕方欲樹以垣翰,仗乎賢德,乃眷關河之首,實惟股肱之郡,自昔重寄,無非元勳,是用命以上公,複茲雄鎮。於戲!大將鼓旗,諸侯弓矢,文昌顯秩,憲府雄班,參以命之,寵茲俞往,承我休德,勿替前修。可檢校中書令,授河中尹充河中晉絳慈隰等州節度觀察處置等使,賜紫金魚袋,散官、勳、封並如故。主者施行。”
------------------------------
ps:本卷三大章節之第一大章節“出鎮河中”終告完成,真是淚流滿麵……
第210章 力挽天傾(一)
李曜早知今日便要得授旌節,已按照規矩,極其少見地穿上了一套朝服。他外著絳紗深衣,內襯素紗中單,頭戴加了貂蟬的無梁武弁冠,氣度儼然,雍容貴氣。
“天使遠來辛苦。不知天使尊姓大名,所居何職?某未曾得見天顏,是以不知如何稱唿天使,見笑,見笑。”李曜微笑結果製書,命憨娃兒收了旌節,便笑著問此來宣諭的宦官道。
那宦官客客氣氣拱手道:“蒲帥客氣了,下官敝姓薛,草字齊偓,蒙大家(天子)信重,暫居樞密副使之職。”
薛齊偓?李曜想了想,似乎有點印象,但又想不起來什麽具體的信息,隻好繼續客套:“原來是薛樞密,幸會,幸會。天使遠來辛苦,某已備下酒宴,為天使洗塵。恰好我父晉王也在,還望天使勿要推辭。”
薛齊偓瞥眼看了一下在一邊笑吟吟看著他倆的李克用,忙道:“豈敢豈敢,能得上晉王、蒲帥尊席,齊偓實得三生之幸,焉有推辭之理?晉王、蒲帥,請。”
雖然李曜已是河中節度,但李克用是他義父,蒲帥之位也是他為之上表得來,在這裏自然仍是“第一主人”,當下笑著一擺手:“薛樞密請。”說著便自顧自先走了。
李曜招唿一聲,也隨之進了後殿。李克用因為要等李曜持節,因此逗留河中,大軍也仍在蒲州,這一宴會,河東諸將自然也要參與其中。除此之外,尚有原河中的幾名將領參與。這幾人本被朱溫囚禁,後來朱溫逃得過於倉皇,他們才被趕來克複蒲州的河東軍從獄中放出,對於河東頗有好感。李曜深知自己治理河中,強龍之姿必須要有,但地頭蛇也要盡量拉攏,軟硬兼施才是王道,因而此番將他們也請來赴宴。
待眾人到了地頭,李克用笑道:“今日吾兒正陽持節,當居上座。”
薛齊偓不知李克用心意,唯唯應諾而已。
李曜卻不肯,固辭道:“兒初持節杖,乃仗大王威德,其為人子,何能居乃父其上?此等咄咄怪事,天下未曾與聞,還請大王莫要使兒惶恐,上座就席為要。”
李克用哈哈一笑,擺手道:“吾兒恭孝,我心甚慰。既然如此,也罷,我就做一迴惡客,坐了這上席罷。”
李曜笑道:“大王在河中,豈能稱客?”轉頭道:“來人,上酒宴。”又對薛齊偓朝東麵首席虛引:“薛樞密,請。”
薛齊偓坐定,李曜便請諸將各自就座,自己也在李克用身邊的側席坐下,這時李克用問薛齊偓道:“前日德王侄說河中事罷,要早迴長安複命,孤也留他不住,不知薛樞密此行可曾遇見過他?”
薛齊偓迴話道:“倒是見了。”又朝李曜道:“大家授蒲帥製書上,王相公的署名便是路上簽下的。”
王摶為門下侍郎,因在這般年月,侍中之位都給了雄藩大鎮的節帥,因此門下侍中一職在中樞幾乎是虛懸,平時便是侍郎主事。而王摶又是加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真宰相”,所以門下省若無他的署名,這道製敕就算是難以生效了,製敕開頭頂格的“門下”二字,也便成了笑話。
不過剛才李曜接過製書也未曾細看,因而未曾留意。他忽然有點思想跑題地想到,薛齊偓剛來時,先去見了李克用一麵,莫非是找李克用“簽字”去了?因為自從上次平定關中之亂,李克用加了中書令,而且不是檢校的,是真正的中書令。這封製書,按理說隻要李克用能夠有機會署名,就是一定要在正文後麵寫上一句“中書令臣克用宣”(無風注:李克用入了鄭王屬籍,是皇室中人,其姓免簽,否則應該是“中書令臣李克用宣”。),而且以中書令的地位排名,應該是臣子簽名的第一位。至於在他的署名之後,料來必然是“中書侍郎臣王摶奉”,再後則是“中書舍人臣某某行”,按照這個宣、奉、行的格式簽字。其後還有門下省的侍中、黃門侍郎、給事中的“宣、奉、行”,尚書左右仆射、吏部等等一係列官員的簽字——當然,門下侍中本來是已經掛掉的王行瑜,這廝被剿滅之後,這一職務現在還沒補上人,這一欄肯定是“闕”,也就是“缺”了。
中國人自古就有喜歡在宴會上談事的光榮傳統,不過像今天這種大宴,所談卻不好談太正經的事。按照薛齊偓的想法,李蒲帥文名鼎盛,跟他談談詩文辭賦應該不錯,可惜自忖沒那份能耐,而且以李克用為首的河東諸將帥,也沒幾個文采出眾之輩,談文論賦似有不妥。於是隻好挑些京中的事情來說說。
李曜深知自己今後地處河中,有一個很關鍵的任務就是監視長安,對於京中動向要掌握得非常細致、及時,此時聽薛齊偓提起這些事情,便也就時不時插言問上一問,套套話兒。他穿越前是幹供銷的好手,套人的話實在是看家本事之一,隨便問了幾句,再加上記憶中的一些史料,很快便將京中形勢大概摸清。
他發現自己原先記錯了兩件事情的先後,原本以為下麵的大事就是劉季述囚禁天子李曄,然後擁立德王即位,剛才問了京中情形才發現不對,現在神策軍左右中尉劉季述、王仲先二人似乎還沒有生出這個苗頭。反倒是另一個人,讓李曜想了起來,就是掌控同、華的韓建。
薛樞密提到的事情是這樣的:前不久,李克用滅王行瑜,使李茂貞、韓建大懼,對朝庭尚算恭敬。李克用退兵後,河中被朱溫偷襲,河東大軍卡在蒲州黃河以西動彈不得,進退兩難,一時也看不出對朱溫能有多大勝算,因而關中二鎮驕橫複如往日。
而天子李曄自三鎮之亂迴宮後,越發覺得這年頭沒有兵權吃不開,於是決意加大中央軍隊人數,在原禁軍神策軍之外又增設安聖、保寧等軍,一共募兵數萬,讓諸王統率。延王戒丕、賈王嗣周又各自招兵買馬,所部各有數千人。
李茂貞見狀,認為皇帝有消滅自己的意圖,於是再次揚言進攻京城,城中居民大為恐慌,紛紛出城躲入山中,城中一片混亂。李曄命通王李滋、及賈王、延王等各率諸軍分守京畿要地。李茂貞上表稱:“延王無故稱兵討臣,臣今勒兵入朝請罪。”
李曜聽到此處,才忽然明白這次長安的授製來得如此之快,果然是大大看了李克用的麵子——這種緊張時刻,說不定又要打仗,要是贏了還好,萬一不勝,誰知道要不要再次麻煩人家李並帥?因此呢,李並帥既然要推薦一個河中節度使,那當然要趕緊答應了。
至於,此時關中看起來,亂源在於李茂貞,而李曜為何想到韓建,那是因為李曜忽然想起此事,知道這件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受益的,其實是韓建,而不是李茂貞。
第210章 力挽天傾(二)
寒月當空,宴罷酒殘,喜氣歡天整日的河中節度使府總算漸漸安靜下來。
酒量不佳的副樞密使薛齊偓早已被扶下去休息,高居上座的李克用睜著微醺的獨眼,全然沒有長幼尊卑似的將李曜拉到自己身邊坐下,吐著酒氣道:“正,正陽……我明日一早就要迴太原了,按……按你說的,我慢點兒……慢點兒走……不過,你說……你說嗣昭、嗣源兄弟倆,就帶這麽六七千兵……真能拿迴幽州……幽州嗎?”
李曜穿越前乃是酒精考驗的我黨經濟戰線得力幹部,白的紅的黃的外加啤的甚至能摻著喝,區區唐朝這點度數的酒,就算說千杯不醉怕也不是誇張。縱然今夜他是主角,鐵定是喝得最多的一個,但這會兒卻依舊清醒無比,隻是麵子上稍微裝了點醉——這也是當年陪各類裏裏外外領導們的必修科目,要不然有時候一天連喝幾場酒,早進醫院了。
李克用問他這話的時候,諸將早已散去,就連常年追隨李克用身邊的蓋寓都因身體原因,告辭休息去了。整個殿中除了門口的兩名使女,再無第三人,李曜自然也就不必再裝模作樣。聽了李克用的問話,便微笑答道:“大王,若幽州果如某之所料,則九兄、十兄即便隻帶數百牙兵,也能輕易收迴。若幽州情況另有變動,那麽就算再多給他們六七千人,隻怕也是無用。”
李克用酒醉之後腦子有點反應遲鈍,下意識問道:“為何?”
李曜解釋道:“劉仁恭若相信大王遲遲未給他答複隻是因為軍務繁忙,則必然隻能耐心等待,大王又按兒此前曾說的,慢慢迴到太原,為已經悄然出發的二位兄長爭取時間,則劉仁恭必然沒有防備。他時至今日尚未明目張膽舉起反旗,就是想等個借口,而我等則抓住這個機會,趁幽州各部依然視河東為主,一路輕鬆直抵幽州城下,劉仁恭必然措手不及,隻能俯首認罪,聽我處置。隻可惜……”
“嗯?”李克用奇道:“可惜什麽?”
李曜歎了一聲:“可惜,要是有細作潛伏幽州城內,待二位兄長大軍一到,來個裏應外合,就更加保險了。而且,若是如此,高思繼也會更安全一些。”
李克用明白過來:“你是怕劉仁恭情急之下,速殺高思繼,來個死無對證?”
李曜點頭道:“不錯,兒確實有此擔憂。”
李克用笑了笑,擺手道:“無妨,細作……我在幽州也是有的。”
李曜心道:“我自然知道,要不然我說這個幹嘛?”當下裝出驚訝模樣:“大王在幽州埋過細作?”
李克用哈哈一笑:“你可知我有夜鷹?”
李曜裝作恍然大悟的模樣,一拍額頭:“原來真有夜鷹!”
李克用微醉的獨眼中露出一絲疑惑,問道:“你知道夜鷹?”
李曜裝作半醉半醒,苦苦思索著道:“夜鷹,夜鷹……似乎在什麽時候聽過一句,哎……當時也沒怎的上心,卻記不得太清楚了。”
李克用心道:“諸將之中知道夜鷹的人不超過十個,不過這十來個人都有可能會在正陽麵前意外提起一句,這卻是沒法查明了。不過,倒也無妨,正陽忠義,如今又已是一鎮節帥,知曉此事也是應該。”
當下便道:“所謂夜鷹者,原是斥候,我沙陀一族自歸大唐之後,因為常被當做夷狄提防,不得不加強細作查探,夜鷹便逐漸由斥候變為一支專司細作的暗兵……”當下李克用便將夜鷹的來曆,以及如今的大體情況對李曜說了一說。然後道:“因此,在幽州,也是有夜鷹存在的……隻是之前犯了個錯,或者說,委實未曾料到劉仁恭那白眼狼如此大膽,使得幽州夜鷹損失慘重……”
李曜眼珠一轉:“莫非幽州夜鷹之首腦,便是燕留德?”
李曜微微皺眉,拱手道:“大王,此乃兒軍中成規……”
“我知道!”李克用擺手道:“孤王不打算壞你規矩,不過你也得通融一點,此時你不能受刑!”
李曜心中一動,麵上卻露出疑色:“大王何出此言?”
第209章 出鎮河中(三十)
李克用見李曜動問,麵上露出笑容,招唿一句:“來,坐下,咱們坐下說話。”
李曜依言坐下,李克用也不端坐,就隨意盤腿坐下,笑著道:“昨夜(無風注:古人雖有子時的定義,但習慣上則是到早上之後才當作新的一天開始。)你們出兵之後,德王寢食難安,今早知道我河東已然大破朱溫,非要跟著我進蒲州。他是陛下長子,此行也算是奉皇命而來,我自不好拒絕。到了蒲州之後,我派人去尋王珂,卻遍尋不著,蒲人盡道王郎被朱溫裹挾,看來是無法再為蒲帥了。德王知悉此事後,便來找我,說蒲帥之位事關重大,不宜久懸不定,問我有何看法。”
李曜點頭道:“河中對我河東而言,十分緊要,若王郎不得歸鎮,這蒲帥之位,的確不該懸而不決。”
李克用頜首道:“我也知此事重要,隻是一些事情……我擔心呐。”
李曜微微蹙眉,問道:“擔心蒲人民心向背麽?”
李克用微微點頭:“這是其中之一,怎麽,正陽可有什麽建議?”
李曜道:“河中與我河東,名雖二鎮,實為一體,蒲人視晉人為親友佳鄰。如今王郎遭難,蒲州陷賊,若非我太原出兵克複,已然為汴賊所趁。此時河中欲定,當有其帥,大王為陛下股肱,又為王郎泰山,舉才蒲帥之位,理所應當,兒料蒲人當無違逆之意。”
李克用微微笑了笑,又道:“還有一事,更是重要。”
“大王請講,兒願為大王略分煩憂。”李曜輕鬆接話。
李克用道:“我恐新持旌節之帥,不知我意,難以經營河中。”
李曜聽罷,便笑問:“卻不知大王何意?”
李克用眉頭微微一挑,反問道:“你素來多智善謀,可知欲為蒲帥,該當做好哪幾件事?”
“兒雖未曾細思此事,但既然大王問起,兒且試言之,若有不當之處,望大王勿怪。”李曜微微拱手道。
李克用一擺手:“怪你作甚,但說無妨。”
李曜便道:“河中北連太原,西接關中,南臨陝虢,東望汴梁,鎖雄關要塞,控山河咽喉,為蒲帥者,所慮定當極多。一要以河東為靠,使進退有據;二要牽心長安,發台閣之音;三要控扼雙都,不使汴賊西望;若再能經營有度,實倉稟而壯兵威,則更當嘉許。不過尚有最重要一點,乃是……”
“乃是什麽?”李克用追問道。
李曜微微一笑:“乃是知曉,河中者,亦為河東也。”
李克用先是一怔,繼而哈哈大笑,指著李曜道:“好,好,好,方才這一問,孤問了三個人,你是答得最好的。”
李曜剛露出笑容,李克用卻忽然麵色一正,肅然道:“李存曜!”
李曜一愣,立刻起身抱拳:“末將在。”
“筆墨伺候!”
李曜又是一怔,李克用這等專精戰陣的藩帥,難不成還要給自己題字賜詩以讚不成?不過也不敢怠慢,此刻李襲吉和馮道未曾隨他奔襲,他隻能命其餘書記官取來文房四寶,自己親自為李克用研墨。
李克用等他研墨好了,才從袖中掏出一卷黃麻紙,在橫案上攤開,那上頭寫滿了文字,唯獨中間某處,留有三四個字大小的一些空白。
李克用毫不遲疑,提筆在那空白處寫上“李存曜”三字,吹幹墨跡,遞給李曜道:“這便是德王送來的那封陛下禦筆寫就的空名墨敕,授於某人河中節度使之製文,孤王已然填上了你的名字。今夜孤王還會再上疏一道,請陛下命中書擬詔,門下複查,經台閣,朱筆用寶,為你賜予雙旌雙節,出鎮河中!”
籌劃數年,今朝事成!
李曜的心中,也不禁激動起來,但他喜色隻是一閃,繼而又微微蹙眉,似在思索什麽。
李克用沉下臉,佯裝不悅:“怎的,前次你推了燕帥之位,說克寧比你更合適,此番莫非你還要再讓這蒲帥之位不成?此番乃是孤王教令,不得推辭!”他說完,還怕語氣太重,便又露出笑容:“正陽啊,不是某不想留你在我身邊,委實這河中之地過於重要,王珂若在,還可憑借乃父之餘威安撫地方,但他已然不在了,這河中之地,若說能有比你更能善加經營之人,孤王是決計不信的。再說,你方才也說了,在這河中為蒲帥,最關鍵的便是要知道河中亦是河東,對你,孤王是最信任不過了……孤王如此推心置腹,你此番若再要推辭,孤王可正要生氣了。”
李曜張了張嘴,似乎想不出推辭的言語來。李嗣昭輕輕踢了踢李嗣源的腳邊,又朝李承嗣、史建瑭等人連使眼色,然後哈哈一笑,拱手道:“大王慧眼識珠,兒也以為,正陽出鎮河中,最是恰當不過!恭喜大王再得一雄陣!恭喜正陽重鎮一方!”
“啊,恭喜大王,恭喜正陽!”李嗣源總算知道李嗣昭踢他一腳所為何事,也連忙恭賀。
李承嗣、史建瑭等一見李嗣昭和李嗣源兄弟帶了頭,自然不甘落後,紛紛上前恭喜。
在這開山軍中,李克用顯然不可能聽到半點對李曜不利的話來,這賀喜之詞聽得他心花怒放,咧嘴而笑。
李曜心中千肯萬肯,麵上卻仍是苦笑:“既蒙大王不棄,得委如此重任,兒敢不竭心盡力以報深恩?不過兒畢竟年歲尚輕,初當大任,總要有些幫手,以為臂膀。”
李克用哈哈笑道:“無妨,無妨,你要調誰,孤王無有不準!”
……
當夜,李克用在蒲州舉行盛大的慶功宴,同時以信隼飛報,上表朝廷,推薦李曜為河中節度使。同時上報了此戰對朱溫的大勝,至於順便罵了朱溫一頓,那是不必多說的。
此番朝廷反應之迅速,比平日絕對不可同日而語,才第三天,走完全部正規程序的製書就到了蒲州。這製書,要說名字,自然是“授李存曜河東節度使製”。
當日,李曜在河中軍府(節帥府)白虎堂跪領製敕。
“門下:王者統馭萬宇,緝熙庶政,必有文武全器,柱石之臣,出壯藩嶽,入和台鼎,使其效彰中外,聲播華夷,所居而人心自寧,所蒞而軍令自肅,克是任者,其惟至公。構大廈者,寬先梁棟之材;濟巨川者,必資舟楫之用。上柱國太子少保加檢校侍中冠軍大將軍隴西郡公李存曜,受天地凝粹之氣,得山川崇深之靈,厚其體而莊其容,虛其心而宏其量。早洞戎韜之略,久膺節製之權,隱然太原,克有成績。及功宣蕩寇,誌展勤王,懇申戀闕之誠,竟遂來朝之禮,位高百辟,榮冠一時,恩極而愈恭,名光而益勵。朕方欲樹以垣翰,仗乎賢德,乃眷關河之首,實惟股肱之郡,自昔重寄,無非元勳,是用命以上公,複茲雄鎮。於戲!大將鼓旗,諸侯弓矢,文昌顯秩,憲府雄班,參以命之,寵茲俞往,承我休德,勿替前修。可檢校中書令,授河中尹充河中晉絳慈隰等州節度觀察處置等使,賜紫金魚袋,散官、勳、封並如故。主者施行。”
------------------------------
ps:本卷三大章節之第一大章節“出鎮河中”終告完成,真是淚流滿麵……
第210章 力挽天傾(一)
李曜早知今日便要得授旌節,已按照規矩,極其少見地穿上了一套朝服。他外著絳紗深衣,內襯素紗中單,頭戴加了貂蟬的無梁武弁冠,氣度儼然,雍容貴氣。
“天使遠來辛苦。不知天使尊姓大名,所居何職?某未曾得見天顏,是以不知如何稱唿天使,見笑,見笑。”李曜微笑結果製書,命憨娃兒收了旌節,便笑著問此來宣諭的宦官道。
那宦官客客氣氣拱手道:“蒲帥客氣了,下官敝姓薛,草字齊偓,蒙大家(天子)信重,暫居樞密副使之職。”
薛齊偓?李曜想了想,似乎有點印象,但又想不起來什麽具體的信息,隻好繼續客套:“原來是薛樞密,幸會,幸會。天使遠來辛苦,某已備下酒宴,為天使洗塵。恰好我父晉王也在,還望天使勿要推辭。”
薛齊偓瞥眼看了一下在一邊笑吟吟看著他倆的李克用,忙道:“豈敢豈敢,能得上晉王、蒲帥尊席,齊偓實得三生之幸,焉有推辭之理?晉王、蒲帥,請。”
雖然李曜已是河中節度,但李克用是他義父,蒲帥之位也是他為之上表得來,在這裏自然仍是“第一主人”,當下笑著一擺手:“薛樞密請。”說著便自顧自先走了。
李曜招唿一聲,也隨之進了後殿。李克用因為要等李曜持節,因此逗留河中,大軍也仍在蒲州,這一宴會,河東諸將自然也要參與其中。除此之外,尚有原河中的幾名將領參與。這幾人本被朱溫囚禁,後來朱溫逃得過於倉皇,他們才被趕來克複蒲州的河東軍從獄中放出,對於河東頗有好感。李曜深知自己治理河中,強龍之姿必須要有,但地頭蛇也要盡量拉攏,軟硬兼施才是王道,因而此番將他們也請來赴宴。
待眾人到了地頭,李克用笑道:“今日吾兒正陽持節,當居上座。”
薛齊偓不知李克用心意,唯唯應諾而已。
李曜卻不肯,固辭道:“兒初持節杖,乃仗大王威德,其為人子,何能居乃父其上?此等咄咄怪事,天下未曾與聞,還請大王莫要使兒惶恐,上座就席為要。”
李克用哈哈一笑,擺手道:“吾兒恭孝,我心甚慰。既然如此,也罷,我就做一迴惡客,坐了這上席罷。”
李曜笑道:“大王在河中,豈能稱客?”轉頭道:“來人,上酒宴。”又對薛齊偓朝東麵首席虛引:“薛樞密,請。”
薛齊偓坐定,李曜便請諸將各自就座,自己也在李克用身邊的側席坐下,這時李克用問薛齊偓道:“前日德王侄說河中事罷,要早迴長安複命,孤也留他不住,不知薛樞密此行可曾遇見過他?”
薛齊偓迴話道:“倒是見了。”又朝李曜道:“大家授蒲帥製書上,王相公的署名便是路上簽下的。”
王摶為門下侍郎,因在這般年月,侍中之位都給了雄藩大鎮的節帥,因此門下侍中一職在中樞幾乎是虛懸,平時便是侍郎主事。而王摶又是加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真宰相”,所以門下省若無他的署名,這道製敕就算是難以生效了,製敕開頭頂格的“門下”二字,也便成了笑話。
不過剛才李曜接過製書也未曾細看,因而未曾留意。他忽然有點思想跑題地想到,薛齊偓剛來時,先去見了李克用一麵,莫非是找李克用“簽字”去了?因為自從上次平定關中之亂,李克用加了中書令,而且不是檢校的,是真正的中書令。這封製書,按理說隻要李克用能夠有機會署名,就是一定要在正文後麵寫上一句“中書令臣克用宣”(無風注:李克用入了鄭王屬籍,是皇室中人,其姓免簽,否則應該是“中書令臣李克用宣”。),而且以中書令的地位排名,應該是臣子簽名的第一位。至於在他的署名之後,料來必然是“中書侍郎臣王摶奉”,再後則是“中書舍人臣某某行”,按照這個宣、奉、行的格式簽字。其後還有門下省的侍中、黃門侍郎、給事中的“宣、奉、行”,尚書左右仆射、吏部等等一係列官員的簽字——當然,門下侍中本來是已經掛掉的王行瑜,這廝被剿滅之後,這一職務現在還沒補上人,這一欄肯定是“闕”,也就是“缺”了。
中國人自古就有喜歡在宴會上談事的光榮傳統,不過像今天這種大宴,所談卻不好談太正經的事。按照薛齊偓的想法,李蒲帥文名鼎盛,跟他談談詩文辭賦應該不錯,可惜自忖沒那份能耐,而且以李克用為首的河東諸將帥,也沒幾個文采出眾之輩,談文論賦似有不妥。於是隻好挑些京中的事情來說說。
李曜深知自己今後地處河中,有一個很關鍵的任務就是監視長安,對於京中動向要掌握得非常細致、及時,此時聽薛齊偓提起這些事情,便也就時不時插言問上一問,套套話兒。他穿越前是幹供銷的好手,套人的話實在是看家本事之一,隨便問了幾句,再加上記憶中的一些史料,很快便將京中形勢大概摸清。
他發現自己原先記錯了兩件事情的先後,原本以為下麵的大事就是劉季述囚禁天子李曄,然後擁立德王即位,剛才問了京中情形才發現不對,現在神策軍左右中尉劉季述、王仲先二人似乎還沒有生出這個苗頭。反倒是另一個人,讓李曜想了起來,就是掌控同、華的韓建。
薛樞密提到的事情是這樣的:前不久,李克用滅王行瑜,使李茂貞、韓建大懼,對朝庭尚算恭敬。李克用退兵後,河中被朱溫偷襲,河東大軍卡在蒲州黃河以西動彈不得,進退兩難,一時也看不出對朱溫能有多大勝算,因而關中二鎮驕橫複如往日。
而天子李曄自三鎮之亂迴宮後,越發覺得這年頭沒有兵權吃不開,於是決意加大中央軍隊人數,在原禁軍神策軍之外又增設安聖、保寧等軍,一共募兵數萬,讓諸王統率。延王戒丕、賈王嗣周又各自招兵買馬,所部各有數千人。
李茂貞見狀,認為皇帝有消滅自己的意圖,於是再次揚言進攻京城,城中居民大為恐慌,紛紛出城躲入山中,城中一片混亂。李曄命通王李滋、及賈王、延王等各率諸軍分守京畿要地。李茂貞上表稱:“延王無故稱兵討臣,臣今勒兵入朝請罪。”
李曜聽到此處,才忽然明白這次長安的授製來得如此之快,果然是大大看了李克用的麵子——這種緊張時刻,說不定又要打仗,要是贏了還好,萬一不勝,誰知道要不要再次麻煩人家李並帥?因此呢,李並帥既然要推薦一個河中節度使,那當然要趕緊答應了。
至於,此時關中看起來,亂源在於李茂貞,而李曜為何想到韓建,那是因為李曜忽然想起此事,知道這件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受益的,其實是韓建,而不是李茂貞。
第210章 力挽天傾(二)
寒月當空,宴罷酒殘,喜氣歡天整日的河中節度使府總算漸漸安靜下來。
酒量不佳的副樞密使薛齊偓早已被扶下去休息,高居上座的李克用睜著微醺的獨眼,全然沒有長幼尊卑似的將李曜拉到自己身邊坐下,吐著酒氣道:“正,正陽……我明日一早就要迴太原了,按……按你說的,我慢點兒……慢點兒走……不過,你說……你說嗣昭、嗣源兄弟倆,就帶這麽六七千兵……真能拿迴幽州……幽州嗎?”
李曜穿越前乃是酒精考驗的我黨經濟戰線得力幹部,白的紅的黃的外加啤的甚至能摻著喝,區區唐朝這點度數的酒,就算說千杯不醉怕也不是誇張。縱然今夜他是主角,鐵定是喝得最多的一個,但這會兒卻依舊清醒無比,隻是麵子上稍微裝了點醉——這也是當年陪各類裏裏外外領導們的必修科目,要不然有時候一天連喝幾場酒,早進醫院了。
李克用問他這話的時候,諸將早已散去,就連常年追隨李克用身邊的蓋寓都因身體原因,告辭休息去了。整個殿中除了門口的兩名使女,再無第三人,李曜自然也就不必再裝模作樣。聽了李克用的問話,便微笑答道:“大王,若幽州果如某之所料,則九兄、十兄即便隻帶數百牙兵,也能輕易收迴。若幽州情況另有變動,那麽就算再多給他們六七千人,隻怕也是無用。”
李克用酒醉之後腦子有點反應遲鈍,下意識問道:“為何?”
李曜解釋道:“劉仁恭若相信大王遲遲未給他答複隻是因為軍務繁忙,則必然隻能耐心等待,大王又按兒此前曾說的,慢慢迴到太原,為已經悄然出發的二位兄長爭取時間,則劉仁恭必然沒有防備。他時至今日尚未明目張膽舉起反旗,就是想等個借口,而我等則抓住這個機會,趁幽州各部依然視河東為主,一路輕鬆直抵幽州城下,劉仁恭必然措手不及,隻能俯首認罪,聽我處置。隻可惜……”
“嗯?”李克用奇道:“可惜什麽?”
李曜歎了一聲:“可惜,要是有細作潛伏幽州城內,待二位兄長大軍一到,來個裏應外合,就更加保險了。而且,若是如此,高思繼也會更安全一些。”
李克用明白過來:“你是怕劉仁恭情急之下,速殺高思繼,來個死無對證?”
李曜點頭道:“不錯,兒確實有此擔憂。”
李克用笑了笑,擺手道:“無妨,細作……我在幽州也是有的。”
李曜心道:“我自然知道,要不然我說這個幹嘛?”當下裝出驚訝模樣:“大王在幽州埋過細作?”
李克用哈哈一笑:“你可知我有夜鷹?”
李曜裝作恍然大悟的模樣,一拍額頭:“原來真有夜鷹!”
李克用微醉的獨眼中露出一絲疑惑,問道:“你知道夜鷹?”
李曜裝作半醉半醒,苦苦思索著道:“夜鷹,夜鷹……似乎在什麽時候聽過一句,哎……當時也沒怎的上心,卻記不得太清楚了。”
李克用心道:“諸將之中知道夜鷹的人不超過十個,不過這十來個人都有可能會在正陽麵前意外提起一句,這卻是沒法查明了。不過,倒也無妨,正陽忠義,如今又已是一鎮節帥,知曉此事也是應該。”
當下便道:“所謂夜鷹者,原是斥候,我沙陀一族自歸大唐之後,因為常被當做夷狄提防,不得不加強細作查探,夜鷹便逐漸由斥候變為一支專司細作的暗兵……”當下李克用便將夜鷹的來曆,以及如今的大體情況對李曜說了一說。然後道:“因此,在幽州,也是有夜鷹存在的……隻是之前犯了個錯,或者說,委實未曾料到劉仁恭那白眼狼如此大膽,使得幽州夜鷹損失慘重……”
李曜眼珠一轉:“莫非幽州夜鷹之首腦,便是燕留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