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奔跑的速度極快,而這一招怪蟒翻身則是在奔跑之中忽然擰身一轉,猛然抖出一棍前刺。此時的憨娃兒早已將金剛棍法練至大成,這一招出手,腿力、腰力、臂力、腕力的協調可謂完美無瑕,使得他整個人仿佛化作一條漆黑巨蟒,似卷似射地朝王彥章襲去,而那根鐵棒,則是這“怪蟒”長長的蛇信。
由於憨娃兒此前那一招金烏天降乃是一力降十會的“硬招”,基本上是憨娃兒早年狩獵自行領悟的“一棒倒”或稱“砸腦袋”的升級版。而且他那一招威力過於驚人,直接將王彥章胯下駿馬震斷四腿,所以讓王彥章有了個錯覺,認為憨娃兒的招式必然全是大開大闔、以力相搏的猛招,卻未料到憨娃兒竟能至剛化柔,達到這般境界。
憨娃兒出招太快,王彥章此時若要後退,已然閃避不及,隻能兵行險著,強行往前跨出一步,手中鐵槍猛然一抖!他這鐵槍本非木質,並無彈性,但不知王彥章是力氣太大還是速度奇快,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竟猛然抖出一朵槍花,不顧即將把自己胸膛捅個通透的鐵棍,反而直取憨娃兒頭頂百會穴。
百會穴乃是頂門要害,又名三陽五會,名符其實乃是百脈之會,貫達全身。須知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而百會穴則為各經脈氣會聚之處。此穴性屬陽,又於陽中寓陰,故能通達陰陽脈絡,連貫周身經穴,最是緊要不過。別說王彥章的鐵槍,便是尋常人拿木棒敲中,也是一棒就倒。
憨娃兒雖不能看見,但似他這般高手,早已耳聰目明,在這般搏鬥之時,聽風辨音不過尋常事耳,哪肯跟王彥章一招就打個同歸於盡?當下扭轉身體,將方才那猛衝之勢生生刹住,同時大喝一聲:“夜叉探海!”
他轉身收勢之時本是背對王彥章,手中鐵棒也是從往前刺出的動作強行收迴,這數十斤重的鐵棒在他手裏仿佛輕如鋼針,被生生扭轉了去勢不說,隨著他一聲大喝,反從其背肋下意外鑽出。憨娃兒仿佛背後長了眼睛,這鐵棒的棒頭居然仍是對準王彥章的胸口!
王彥章乃是槍中聖手,但槍法的紮、刺、撻、抨、纏、圈、攔、拿、撲、點、撥、舞花等手法,在憨娃兒這忽然地變招之下,因為距離的限製,一時都失去了施展的空間,當下驚出一身冷汗,顧不得危險,竟然將槍頭收迴,槍柄一橫,用槍柄去擋憨娃兒的棒頭!
當年憨娃兒與李存孝交手時,也曾使用此招,以李存孝那天下第一武將,麵對此招之時也頗為驚訝,因為這一招幾乎已經是不把施招者當正常人看了,哪有這般硬生生收勢,卻立即從背後反出一招的?要是施展這一招的人力氣不夠,這一下能直接把自己的手折斷!但憨娃兒當時就已經能做到了,還做得頗為輕鬆,此時的憨娃兒比當時更強,這一奇招自然也就使得更加圓融精妙。
因此,當年李存孝能閃身一旁避讓,王彥章此時卻做不到這一點,隻能隨機應變,拿槍杆去硬擋。
然而,憨娃兒最強的是什麽?正是天生神力!可以說,他最喜歡的,就是人家跟他拚力氣!強如李存孝這等目空一切高手的人都自認不如的神力,豈是玩笑!
隻聽得“鏘”地一聲,王彥章頓覺雙手虎口一麻,手中鐵槍承受了一股無法抵抗的巨力,槍身往後一迴,橫打到自己胸口。縱然被他全力抵擋,這股力氣依然甚大。憨娃兒雖然未曾一棒將王彥章捅穿,卻使王彥章仿佛被自己的長槍橫掃一記,雖有護心鏡阻攔,仍是忍不住悶哼一聲,一口鮮血從喉頭湧出!
王彥章個性剛強,連退數步,咬牙站定,竟然硬生生將這口鮮血吞了迴去。
憨娃兒再一次放棄乘勝追擊,轉身過來,有些意外地看了王彥章一眼,麵色有些驚訝,道:“你竟然還能站著?”
敢情他對自己的力氣也使過於自信,或許按照他以往的經驗來看,剛才這一下,足以讓王彥章噴血倒地了,因而有此一問。
其實憨娃兒隻是驚訝,並無調侃嘲諷之本意,但王彥章聽了,麵色卻是一陣青一陣紅。末了,忽然把鐵槍往地上一插,咬牙道:“某敗了,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憨娃兒哈哈一笑,道:“嗯,你倒是個實誠人,不錯,不錯,俺就喜歡你這樣的人。我家軍使說了,不準我殺你,他還叫我帶個話給你,說‘朱溫多疑而量窄,非梧桐也,良禽何不再擇一木而棲?’王彥章,我家軍使地位尊崇,又是天下名士,他不會糊弄你的。”
王彥章微微遲疑,便即搖頭:“某為武人,既拿俸祿,便是賣命與人,豈能朝奉汴梁,夕尊晉陽?將軍雖勇,三招敗我,卻難折損某心中忠義,若要彥章背主求生,倒不如一棒將某打死來得痛快!”
憨娃兒撓撓頭:“你當真不肯?”
王彥章點頭:“是。”
憨娃兒滿臉煩惱:“真不肯?”
王彥章微微皺眉:“不肯。”
“唉……”憨娃兒苦著臉,歎息一聲,小聲喃喃道:“為何郎君什麽事都料得這般準,這廝還真是寧可一死也不來河東效力,真是煩人啊……”
王彥章深皺眉頭:“你說什麽?”
“沒什麽。”憨娃兒無奈道:“不肯就算了。我家軍使說了:‘他若不肯,卻也無妨,這般忠義之將不該戰死今日,你放他走便是。’所以,王彥章,你可以走了。”
王彥章一怔,呆立不動。
憨娃兒瞪眼道:“看什麽看,俺說你可以走了!下次再叫俺碰上,俺可是不留手的!”
王彥章這才知道憨娃兒是真放他走,略微遲疑了一下,才抱拳道:“他日若仍死在將軍棒下,也隻怪王彥章武藝不精。多謝朱將軍,彥章告辭。”
憨娃兒哼了一聲:“謝俺個屁,你道是俺要放你走?”
王彥章抽出插進地麵的鐵槍,轉頭離開,邊走邊道:“那便請將軍向貴軍使轉達彥章的謝意。不過,今後貴我再戰,彥章必不會因今日之事而留手,還請李尚書勿怪。”
憨娃兒也不答話,隻是哼了一聲,便轉身朝自己的戰馬吹了個口哨,那馬兒立刻跑來。憨娃兒翻身上馬,一提鐵棒,大喝一聲:“牙兵旅,隨我殺人!”
且不說這邊憨娃兒大開殺戒,另一邊李嗣昭助史建瑭擊潰汴軍後軍防守,一下子打出河東戰旗,汴軍士氣果然大落,不僅後軍接近失控,中軍也起了混亂,連帶著從前軍方向湧來救援的汴軍也有些裹足不前。而張光遠、劉河安率領的開山軍主力也趁勢直接朝汴軍中軍掩殺,汴軍中軍徹底混亂。
此時王彥章已走,與史儼鬥了許久,眼看就要拿下這河東有名騎將的李思安一看情形不妙,賣了個破綻,轉身就走。史儼雖勇,畢竟比李思安略遜一籌,此時幾乎已是強弩之末,也沒力氣追趕,隻得跑來見史建瑭。
李嗣昭看在眼裏,對史建瑭道:“走了李思安不打緊,眼下關鍵是朱溫何在。”
史建瑭麵色一黯,搖頭道:“恐怕已經來不及了。我等衝陣之時,朱溫……便已然走了。”
李嗣昭輕輕歎息一聲,拍拍他的肩膀,道:“不必沮喪,此番捉不得他,下次再捉便是。”
史建瑭點點頭,心中卻是後悔極了。
第209章 出鎮河中(廿九)
汴軍這一遭算是倒了大黴,開山軍的卷旗過營戰術本來因為王彥章和李思安的強勢出擊差點便要失敗,誰料李曜來得忒的及時,迅速派出李嗣昭助史建瑭突破汴軍後陣,而憨娃兒則擊敗王彥章,使其遁走。李思安見事不可為,也隻得落荒而逃,汴軍之中其餘將領早就護衛著朱溫離開,留下殿後的李思安與王彥章既然敗走,其軍自然也隻有潰散一途。
汴軍失了指揮,諸軍各自為戰,麵對如狼似虎的河東大軍,全然沒有招架之力。尤其是當李曜聞報得知朱溫已經提前遁走,決定不管朱溫,隻對當前汴軍殘軍大舉圍殺之時,汴軍的命運就以決定。
勝利是毫無疑問的,意外的是,汴軍的抵抗遠不如李曜想象中強烈。按照李曜之前的想法,朱溫軍法嚴苛,汴軍的抵抗應該比較激烈,誰知道汴軍高層逃走之後,汴軍就像一盤散沙壘成的堡壘,一打就散,然後竟然出現大麵積的投降。
其實這年頭殺俘不過是稀鬆平常之事,但李曜略一思索,仍是下令接受投降。考慮到河東諸軍的幾率比較糟糕,他在收迴開山軍指揮權之後,命開山軍負責受降事宜,並命都虞候史建瑭親自帶隊監督,不準士兵收繳汴軍降軍的私人財物,不得打罵降兵——其實罵是在所難免的,李曜也很清楚。
最終清點戰果,陣斬三千七,其中騎兵約五百;俘虜約兩萬,基本隻有步兵;繳獲戰馬八百匹,馱馬兩千餘匹,糧食及其餘輜重一時難以計數;又有金銀財貨二十六箱,料來是朱溫備來用作賞賜之用,這個自然被李曜毫不猶豫地沒收,當然,他聲明將交給大王處置。另外,李嗣昭、史建瑭、朱八戒、史儼、咄爾、克失畢、張光遠、劉河安以及最後大軍圍剿時一齊出動的其餘河東諸將,一共陣斬汴營將校四十八名,堪稱李克用與朱溫交惡之後曆次對戰之最大勝利。
從戰果來看,朱溫這一戰敗得極其徹底,雖然同行的高層將領得以保全,但他集結七八萬大軍浩蕩殺來,最終隻得領著三四千騎兵狼狽逃迴,這般慘敗,對其聲望、實力,都可謂是巨大的打擊。
河東軍也不是沒有損失,隻是在這輝煌的戰果麵前,那樣的損失可謂微不足道。李曜命戰兵休息,輔兵打掃戰場清點戰果的同時,召開了一次開山軍戰後總結會議。
這次會議,李曜沒有召集諸將,隻是以開山軍使的身份在開山軍內部做一總結。
首先自然是論功,上至李承嗣、史建瑭,下至所有旅帥,全都一一論功,不過暫時未提賞賜,這個得等到李克用的賞賜頒下之後,李曜在酌情處置,這也是軍中習慣,不能違背。
論功之後,就要問罪了。李曜慢慢收起笑容,淡淡道:“都虞候史建瑭,論功,此戰你為我開山軍第一。可是論過,你也是第一。某這般說,你可服氣?”
史建瑭出列,單膝跪下:“末將知罪,末將心服。”
李曜看了他一眼,問:“罪在何處?”
史建瑭道:“罪在自作主張,致使朱溫走脫。”
李曜麵色一寒:“你為軍中都虞候,執掌綱紀,知法犯法,又當如何?”
史建瑭頭更低了,澀聲道:“罪加一等。”
周圍諸將臉色都有些緊張起來,隻是畏於李曜威勢,一個個雖然急得冒汗,卻不敢出言求情,紛紛以目對視,用眼神交流應對辦法。
李曜恍如未見,冷然道:“罪加一等?好,那麽你說,此番論罪,你當如何?”
史建瑭將另一條腿屈下來,雙膝跪地,叩首三響,決然道:“迴軍使,史建瑭論罪當斬!”
諸將麵色猛然一變,同時踏出一步,欲出列為史建瑭求情,李曜橫眉怒視,冷眼一掃,陡然大喝一聲:“退下!”
這一眼,這一聲,煞氣凜然,浩然不可犯!
諸將久懾李曜之威,雖急得滿頭大汗,仍不敢稍違軍令,生生又將踏出的一腳縮了迴去。
“雖是論罪當斬,但你為此戰第一功,某特準你自辯。”
史建瑭生起希望,抬頭看了李曜一眼,見李曜雖然麵色肅然,眼中卻隱隱有些悲意。史建瑭心中的不平之氣全去,剩下的全是自責和內疚,竟垂下頭,聲音有些哽咽:“建瑭愧對軍使栽培,無言自辯。”
李曜反問:“無言自辯?”
史建瑭再次叩首三響,流淚道:“軍使擢建瑭於小卒,悉心教導,委以方麵重任,此恩之重,不亞父母。然建瑭此戰,竟以小智揣度軍使大計,擅自變策,致使大王宿敵朱溫走脫。於情於理,皆當立斬不赦。軍使自掌軍以來,公正無私,豈能因建瑭偶有小功而偏廢?”他說到此處,深吸一口氣,抬起頭來,雖雙目流淚,卻決然道:“請軍使正軍法,斬建瑭!建瑭九泉之下,惟願來世再至軍使麾下效命!”說罷,“咚”地一聲,猛然一頭磕在地上,一動不動。
李曜聞言,目中淚光氤氳,他將頭抬起來,不使眼淚掉落,聲音卻再無先前那般冷厲,剩下的全是傷感,也哽咽了,道:“軍法……如山,國寶,你這一走,我……如失一臂,可若不正軍法,則開山軍……頓失軍魂,你……”他猛然轉身,語氣決絕:“建瑭,走好!”
諸將本見李曜淚光閃爍,必是難舍史建瑭這般智勇雙全之將,誰料最後李曜語氣一變,居然真要為正軍法而殺史建瑭,頓時慌了手腳,一個個連形象也顧不得,“噗通”之聲連響,全部跪倒在地,苦求李曜收迴成命。
憨娃兒也慌了神,跪下不算,以膝代腳,爬也似的衝到李曜麵前,抱著他的大腿道:“郎君使不得!國寶不能殺啊!俺,俺請郎君放過國寶這一次吧!他,他……他以前那麽多功勞,這次也隻是一時失誤,不是故意違抗軍令啊郎君!……郎君,俺把功勞讓出來,俺殺了多少,什麽功勞都讓出來,隻求郎君不殺國寶,好不好?郎君,你說話啊!”
咄爾聞言,立刻也說話了,他這耿直漢子,此刻也是涕淚縱橫:“郎……不是,軍使,俺也把功勞全讓了,隻求軍使留史都虞候一命!”
克失畢也跪下猛地磕頭,道:“軍使,史都虞候就算有錯,也罪不至死啊,仆也願讓出功勞,但請軍使法外開恩,留史都虞候一名,戴罪立功啊!”
張光遠和劉河安對視一眼,二人目光決然,同時點點頭,一齊叩首道:“軍使,若非我二人行事遲緩,接應不及,此刻已然擒住朱溫,若要問罪,請軍使斬我二人之頭,放過史都虞候!”
史儼之前與李思安大戰,手臂上掛了點彩,正包紮著,此刻也顧不得許多,跪倒在地,道:“軍使,某雖隨你未久,卻也深知軍使軍法嚴格,然今日不得不說一句:此番史都虞候帶領我等過函穀、破陝虢、陷洛陽,一路死戰,俱是大功,若僅為此一事便開刀問斬,而我等不死諫軍使寬宥,異日我等與國寶九泉相逢,有何麵目見他這昔日同袍!?史儼……請軍使三思!”
李承嗣歎息一聲,也上前單膝跪下,抱拳道:“軍使……”
李曜似哭似笑地苦笑三聲,也不轉身,隻是聲音悲切:“我曾言,軍無紀綱,如人無魂魄。人若無魂,必死,軍若無魂,必滅。開山軍若早晚必滅,我這軍使還活著作甚……”
眾將聽他將話說得如此之重,皆是驚呆當場,這時才知李曜將軍紀看得何等之重,俱是渾身發冷,心如死灰,一時均不知該說什麽好。
史建瑭響當當一條鐵打的漢子,此刻已經淚流滿麵,嚎啕而哭:“諸位兄弟……不要為難軍使了……是我史建瑭不知好歹,罪有應得……我對不住軍使,對不住諸位兄弟……諸位兄弟今日之情,建瑭雖死不敢或忘……十八年後,再與諸位兄弟再續今日之緣!”
中軍帳中,一片哭聲頓起。
突然帳外嘈雜,李嗣昭急如救火般的聲音響起:“大王駕到!”
話音未落,大帳的門簾忽然被猛地掀開,李克用人未至而聲先到:“怎麽迴事,哭什麽?誰出事了!”眾將不由轉頭,正看見李克用一臉急切,火急火燎地大踏步進來,身後跟著同樣一臉急切的李嗣昭和李嗣源。
李克用進來飛快掃視一眼,見諸將都在,而李曜背對帳門,正要問話,卻見李曜轉過頭來,一臉淚水,不禁一呆:“正陽你……你們這是……是怎麽了?”
誰料李曜忽然猛地雙膝跪地,磕頭道:“國寶不從軍令,論罪當斬……”
李克用驚得有點發呆,獨目睜得老大:“國寶怎麽違抗軍令了?……那你怎麽也……?”
他久居上位,自然一看就知道諸將這是在哭諫李曜不可殺史建瑭,但他一時想不通的是,為何李曜看起來比他們還要傷心。
李承嗣跟史建瑭交往不深,此時算是這裏最為鎮定的一個了,於是上前簡單地對李克用解釋了一下,李克用恍然大悟,長歎道:“真是難為你們了……正陽沒錯,諸將也都沒錯。”他轉頭朝史建瑭道:“國寶,你此番確有不當,不過依我看,也罪不至死,隻是你家軍使曆來執法極嚴,這也是我河東人盡皆知之事,若要他法外開恩,確是為難。但他對你的好,你心中應該有數,此事到了這般地步,絕非他之本意。”
史建瑭哽咽難語,隻是不住點頭,不住淚流。
李克用緩和了語氣,歎道:“你父因我而死,若以此論,我尚欠你史家一條命……”他忽然轉頭對李曜道:“正陽,我知你軍法最嚴,便是你自己犯錯,也曆來不赦,此事乃你開山軍軍中之事,當由你一言而決,我原本不該幹涉。但你也知曉當日上源驛之時,敬思為我而死,壯懷激烈,多年過去,我仍不能釋懷……今日國寶獲罪,孤王想請你法外開恩,留他一命,以全史家香火,你可答應?”
李曜聞言大喜,臉上淚痕未幹,卻又驚又喜道:“兒本苦無對策,又不能壞此軍魂,才不得不忍痛自斷一臂!如今既是大王為國寶求情,末將豈敢不遵!”
諸將得見此變,各自驚喜異常,紛紛感謝李克用及李曜,李嗣昭朝史建瑭猛打眼色,史建瑭心搖神曳,半晌才懂他意思,也叩謝大王求情、軍使開恩。
李曜扶他起來,卻又轉頭對李克用道:“大王,兒方才在此論此戰功罪,國寶事後,還有最後一人須得問罪,請大王稍帶片刻可好?”
李克用微微有些詫異,心道有什麽事等我把大事宣布了,你再弄不遲啊。不過他曆來寵信李曜,此番李曜又是最大的功臣,不能不給他麵子,所以心中雖然驚訝,倒也無甚不滿,笑著道:“有何不可?我且一邊坐著,也看看你是如何掌軍,竟然法嚴至此。”
李曜微微躬身,伸手虛引:“請大王上座。”
李克用擺手道:“此處是你軍中,你又在正軍紀,我怎可上座你位?但在旁坐便可。”說著自己走到一邊旁座坐下,李嗣昭、李嗣源二人看了李曜一眼,跟著李克用,在他身後站立。
李曜這才走到主位上,道:“諸將就位。”
眾將不敢怠慢,各自迴到自己位置站好。李曜對史建瑭道:“都虞候,我開山軍中,禦下不嚴,以至有失,該當何罪?”
史建瑭抹了抹臉,恢複行使都虞候職責,正色道:“大失重責者杖五十,小失杖二十,不損大局則依輕重,酌行笞刑。”
李曜點頭,道:“我為軍使,禦下不嚴,致朱溫逃脫,此大失也。依律,當杖責五十,以儆效尤。紀綱何在?即刻公示全軍,並立刻行刑。”紀綱,也就是軍法官。
李克用在一邊聞之一愣,還未來得及說話,李曜已經自行脫去盔甲,諸將雖然麵麵相窺,卻麵帶畏懼,不敢出聲,顯然這種事不是第一次發生,此前他們定然有因這類事求情而被李曜嚴斥過的經曆。
史建瑭握緊拳頭,鋼牙幾乎咬碎,從牙縫裏崩出幾個字:“紀綱……為軍使行刑。”
李克用再吃一驚,李曜這明顯是為史建瑭違令一是自己問罪,史建瑭剛受他開恩,卻竟然真吩咐麾下軍法官行刑,這簡直超過他的理解範疇了!
由於憨娃兒此前那一招金烏天降乃是一力降十會的“硬招”,基本上是憨娃兒早年狩獵自行領悟的“一棒倒”或稱“砸腦袋”的升級版。而且他那一招威力過於驚人,直接將王彥章胯下駿馬震斷四腿,所以讓王彥章有了個錯覺,認為憨娃兒的招式必然全是大開大闔、以力相搏的猛招,卻未料到憨娃兒竟能至剛化柔,達到這般境界。
憨娃兒出招太快,王彥章此時若要後退,已然閃避不及,隻能兵行險著,強行往前跨出一步,手中鐵槍猛然一抖!他這鐵槍本非木質,並無彈性,但不知王彥章是力氣太大還是速度奇快,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竟猛然抖出一朵槍花,不顧即將把自己胸膛捅個通透的鐵棍,反而直取憨娃兒頭頂百會穴。
百會穴乃是頂門要害,又名三陽五會,名符其實乃是百脈之會,貫達全身。須知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而百會穴則為各經脈氣會聚之處。此穴性屬陽,又於陽中寓陰,故能通達陰陽脈絡,連貫周身經穴,最是緊要不過。別說王彥章的鐵槍,便是尋常人拿木棒敲中,也是一棒就倒。
憨娃兒雖不能看見,但似他這般高手,早已耳聰目明,在這般搏鬥之時,聽風辨音不過尋常事耳,哪肯跟王彥章一招就打個同歸於盡?當下扭轉身體,將方才那猛衝之勢生生刹住,同時大喝一聲:“夜叉探海!”
他轉身收勢之時本是背對王彥章,手中鐵棒也是從往前刺出的動作強行收迴,這數十斤重的鐵棒在他手裏仿佛輕如鋼針,被生生扭轉了去勢不說,隨著他一聲大喝,反從其背肋下意外鑽出。憨娃兒仿佛背後長了眼睛,這鐵棒的棒頭居然仍是對準王彥章的胸口!
王彥章乃是槍中聖手,但槍法的紮、刺、撻、抨、纏、圈、攔、拿、撲、點、撥、舞花等手法,在憨娃兒這忽然地變招之下,因為距離的限製,一時都失去了施展的空間,當下驚出一身冷汗,顧不得危險,竟然將槍頭收迴,槍柄一橫,用槍柄去擋憨娃兒的棒頭!
當年憨娃兒與李存孝交手時,也曾使用此招,以李存孝那天下第一武將,麵對此招之時也頗為驚訝,因為這一招幾乎已經是不把施招者當正常人看了,哪有這般硬生生收勢,卻立即從背後反出一招的?要是施展這一招的人力氣不夠,這一下能直接把自己的手折斷!但憨娃兒當時就已經能做到了,還做得頗為輕鬆,此時的憨娃兒比當時更強,這一奇招自然也就使得更加圓融精妙。
因此,當年李存孝能閃身一旁避讓,王彥章此時卻做不到這一點,隻能隨機應變,拿槍杆去硬擋。
然而,憨娃兒最強的是什麽?正是天生神力!可以說,他最喜歡的,就是人家跟他拚力氣!強如李存孝這等目空一切高手的人都自認不如的神力,豈是玩笑!
隻聽得“鏘”地一聲,王彥章頓覺雙手虎口一麻,手中鐵槍承受了一股無法抵抗的巨力,槍身往後一迴,橫打到自己胸口。縱然被他全力抵擋,這股力氣依然甚大。憨娃兒雖然未曾一棒將王彥章捅穿,卻使王彥章仿佛被自己的長槍橫掃一記,雖有護心鏡阻攔,仍是忍不住悶哼一聲,一口鮮血從喉頭湧出!
王彥章個性剛強,連退數步,咬牙站定,竟然硬生生將這口鮮血吞了迴去。
憨娃兒再一次放棄乘勝追擊,轉身過來,有些意外地看了王彥章一眼,麵色有些驚訝,道:“你竟然還能站著?”
敢情他對自己的力氣也使過於自信,或許按照他以往的經驗來看,剛才這一下,足以讓王彥章噴血倒地了,因而有此一問。
其實憨娃兒隻是驚訝,並無調侃嘲諷之本意,但王彥章聽了,麵色卻是一陣青一陣紅。末了,忽然把鐵槍往地上一插,咬牙道:“某敗了,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憨娃兒哈哈一笑,道:“嗯,你倒是個實誠人,不錯,不錯,俺就喜歡你這樣的人。我家軍使說了,不準我殺你,他還叫我帶個話給你,說‘朱溫多疑而量窄,非梧桐也,良禽何不再擇一木而棲?’王彥章,我家軍使地位尊崇,又是天下名士,他不會糊弄你的。”
王彥章微微遲疑,便即搖頭:“某為武人,既拿俸祿,便是賣命與人,豈能朝奉汴梁,夕尊晉陽?將軍雖勇,三招敗我,卻難折損某心中忠義,若要彥章背主求生,倒不如一棒將某打死來得痛快!”
憨娃兒撓撓頭:“你當真不肯?”
王彥章點頭:“是。”
憨娃兒滿臉煩惱:“真不肯?”
王彥章微微皺眉:“不肯。”
“唉……”憨娃兒苦著臉,歎息一聲,小聲喃喃道:“為何郎君什麽事都料得這般準,這廝還真是寧可一死也不來河東效力,真是煩人啊……”
王彥章深皺眉頭:“你說什麽?”
“沒什麽。”憨娃兒無奈道:“不肯就算了。我家軍使說了:‘他若不肯,卻也無妨,這般忠義之將不該戰死今日,你放他走便是。’所以,王彥章,你可以走了。”
王彥章一怔,呆立不動。
憨娃兒瞪眼道:“看什麽看,俺說你可以走了!下次再叫俺碰上,俺可是不留手的!”
王彥章這才知道憨娃兒是真放他走,略微遲疑了一下,才抱拳道:“他日若仍死在將軍棒下,也隻怪王彥章武藝不精。多謝朱將軍,彥章告辭。”
憨娃兒哼了一聲:“謝俺個屁,你道是俺要放你走?”
王彥章抽出插進地麵的鐵槍,轉頭離開,邊走邊道:“那便請將軍向貴軍使轉達彥章的謝意。不過,今後貴我再戰,彥章必不會因今日之事而留手,還請李尚書勿怪。”
憨娃兒也不答話,隻是哼了一聲,便轉身朝自己的戰馬吹了個口哨,那馬兒立刻跑來。憨娃兒翻身上馬,一提鐵棒,大喝一聲:“牙兵旅,隨我殺人!”
且不說這邊憨娃兒大開殺戒,另一邊李嗣昭助史建瑭擊潰汴軍後軍防守,一下子打出河東戰旗,汴軍士氣果然大落,不僅後軍接近失控,中軍也起了混亂,連帶著從前軍方向湧來救援的汴軍也有些裹足不前。而張光遠、劉河安率領的開山軍主力也趁勢直接朝汴軍中軍掩殺,汴軍中軍徹底混亂。
此時王彥章已走,與史儼鬥了許久,眼看就要拿下這河東有名騎將的李思安一看情形不妙,賣了個破綻,轉身就走。史儼雖勇,畢竟比李思安略遜一籌,此時幾乎已是強弩之末,也沒力氣追趕,隻得跑來見史建瑭。
李嗣昭看在眼裏,對史建瑭道:“走了李思安不打緊,眼下關鍵是朱溫何在。”
史建瑭麵色一黯,搖頭道:“恐怕已經來不及了。我等衝陣之時,朱溫……便已然走了。”
李嗣昭輕輕歎息一聲,拍拍他的肩膀,道:“不必沮喪,此番捉不得他,下次再捉便是。”
史建瑭點點頭,心中卻是後悔極了。
第209章 出鎮河中(廿九)
汴軍這一遭算是倒了大黴,開山軍的卷旗過營戰術本來因為王彥章和李思安的強勢出擊差點便要失敗,誰料李曜來得忒的及時,迅速派出李嗣昭助史建瑭突破汴軍後陣,而憨娃兒則擊敗王彥章,使其遁走。李思安見事不可為,也隻得落荒而逃,汴軍之中其餘將領早就護衛著朱溫離開,留下殿後的李思安與王彥章既然敗走,其軍自然也隻有潰散一途。
汴軍失了指揮,諸軍各自為戰,麵對如狼似虎的河東大軍,全然沒有招架之力。尤其是當李曜聞報得知朱溫已經提前遁走,決定不管朱溫,隻對當前汴軍殘軍大舉圍殺之時,汴軍的命運就以決定。
勝利是毫無疑問的,意外的是,汴軍的抵抗遠不如李曜想象中強烈。按照李曜之前的想法,朱溫軍法嚴苛,汴軍的抵抗應該比較激烈,誰知道汴軍高層逃走之後,汴軍就像一盤散沙壘成的堡壘,一打就散,然後竟然出現大麵積的投降。
其實這年頭殺俘不過是稀鬆平常之事,但李曜略一思索,仍是下令接受投降。考慮到河東諸軍的幾率比較糟糕,他在收迴開山軍指揮權之後,命開山軍負責受降事宜,並命都虞候史建瑭親自帶隊監督,不準士兵收繳汴軍降軍的私人財物,不得打罵降兵——其實罵是在所難免的,李曜也很清楚。
最終清點戰果,陣斬三千七,其中騎兵約五百;俘虜約兩萬,基本隻有步兵;繳獲戰馬八百匹,馱馬兩千餘匹,糧食及其餘輜重一時難以計數;又有金銀財貨二十六箱,料來是朱溫備來用作賞賜之用,這個自然被李曜毫不猶豫地沒收,當然,他聲明將交給大王處置。另外,李嗣昭、史建瑭、朱八戒、史儼、咄爾、克失畢、張光遠、劉河安以及最後大軍圍剿時一齊出動的其餘河東諸將,一共陣斬汴營將校四十八名,堪稱李克用與朱溫交惡之後曆次對戰之最大勝利。
從戰果來看,朱溫這一戰敗得極其徹底,雖然同行的高層將領得以保全,但他集結七八萬大軍浩蕩殺來,最終隻得領著三四千騎兵狼狽逃迴,這般慘敗,對其聲望、實力,都可謂是巨大的打擊。
河東軍也不是沒有損失,隻是在這輝煌的戰果麵前,那樣的損失可謂微不足道。李曜命戰兵休息,輔兵打掃戰場清點戰果的同時,召開了一次開山軍戰後總結會議。
這次會議,李曜沒有召集諸將,隻是以開山軍使的身份在開山軍內部做一總結。
首先自然是論功,上至李承嗣、史建瑭,下至所有旅帥,全都一一論功,不過暫時未提賞賜,這個得等到李克用的賞賜頒下之後,李曜在酌情處置,這也是軍中習慣,不能違背。
論功之後,就要問罪了。李曜慢慢收起笑容,淡淡道:“都虞候史建瑭,論功,此戰你為我開山軍第一。可是論過,你也是第一。某這般說,你可服氣?”
史建瑭出列,單膝跪下:“末將知罪,末將心服。”
李曜看了他一眼,問:“罪在何處?”
史建瑭道:“罪在自作主張,致使朱溫走脫。”
李曜麵色一寒:“你為軍中都虞候,執掌綱紀,知法犯法,又當如何?”
史建瑭頭更低了,澀聲道:“罪加一等。”
周圍諸將臉色都有些緊張起來,隻是畏於李曜威勢,一個個雖然急得冒汗,卻不敢出言求情,紛紛以目對視,用眼神交流應對辦法。
李曜恍如未見,冷然道:“罪加一等?好,那麽你說,此番論罪,你當如何?”
史建瑭將另一條腿屈下來,雙膝跪地,叩首三響,決然道:“迴軍使,史建瑭論罪當斬!”
諸將麵色猛然一變,同時踏出一步,欲出列為史建瑭求情,李曜橫眉怒視,冷眼一掃,陡然大喝一聲:“退下!”
這一眼,這一聲,煞氣凜然,浩然不可犯!
諸將久懾李曜之威,雖急得滿頭大汗,仍不敢稍違軍令,生生又將踏出的一腳縮了迴去。
“雖是論罪當斬,但你為此戰第一功,某特準你自辯。”
史建瑭生起希望,抬頭看了李曜一眼,見李曜雖然麵色肅然,眼中卻隱隱有些悲意。史建瑭心中的不平之氣全去,剩下的全是自責和內疚,竟垂下頭,聲音有些哽咽:“建瑭愧對軍使栽培,無言自辯。”
李曜反問:“無言自辯?”
史建瑭再次叩首三響,流淚道:“軍使擢建瑭於小卒,悉心教導,委以方麵重任,此恩之重,不亞父母。然建瑭此戰,竟以小智揣度軍使大計,擅自變策,致使大王宿敵朱溫走脫。於情於理,皆當立斬不赦。軍使自掌軍以來,公正無私,豈能因建瑭偶有小功而偏廢?”他說到此處,深吸一口氣,抬起頭來,雖雙目流淚,卻決然道:“請軍使正軍法,斬建瑭!建瑭九泉之下,惟願來世再至軍使麾下效命!”說罷,“咚”地一聲,猛然一頭磕在地上,一動不動。
李曜聞言,目中淚光氤氳,他將頭抬起來,不使眼淚掉落,聲音卻再無先前那般冷厲,剩下的全是傷感,也哽咽了,道:“軍法……如山,國寶,你這一走,我……如失一臂,可若不正軍法,則開山軍……頓失軍魂,你……”他猛然轉身,語氣決絕:“建瑭,走好!”
諸將本見李曜淚光閃爍,必是難舍史建瑭這般智勇雙全之將,誰料最後李曜語氣一變,居然真要為正軍法而殺史建瑭,頓時慌了手腳,一個個連形象也顧不得,“噗通”之聲連響,全部跪倒在地,苦求李曜收迴成命。
憨娃兒也慌了神,跪下不算,以膝代腳,爬也似的衝到李曜麵前,抱著他的大腿道:“郎君使不得!國寶不能殺啊!俺,俺請郎君放過國寶這一次吧!他,他……他以前那麽多功勞,這次也隻是一時失誤,不是故意違抗軍令啊郎君!……郎君,俺把功勞讓出來,俺殺了多少,什麽功勞都讓出來,隻求郎君不殺國寶,好不好?郎君,你說話啊!”
咄爾聞言,立刻也說話了,他這耿直漢子,此刻也是涕淚縱橫:“郎……不是,軍使,俺也把功勞全讓了,隻求軍使留史都虞候一命!”
克失畢也跪下猛地磕頭,道:“軍使,史都虞候就算有錯,也罪不至死啊,仆也願讓出功勞,但請軍使法外開恩,留史都虞候一名,戴罪立功啊!”
張光遠和劉河安對視一眼,二人目光決然,同時點點頭,一齊叩首道:“軍使,若非我二人行事遲緩,接應不及,此刻已然擒住朱溫,若要問罪,請軍使斬我二人之頭,放過史都虞候!”
史儼之前與李思安大戰,手臂上掛了點彩,正包紮著,此刻也顧不得許多,跪倒在地,道:“軍使,某雖隨你未久,卻也深知軍使軍法嚴格,然今日不得不說一句:此番史都虞候帶領我等過函穀、破陝虢、陷洛陽,一路死戰,俱是大功,若僅為此一事便開刀問斬,而我等不死諫軍使寬宥,異日我等與國寶九泉相逢,有何麵目見他這昔日同袍!?史儼……請軍使三思!”
李承嗣歎息一聲,也上前單膝跪下,抱拳道:“軍使……”
李曜似哭似笑地苦笑三聲,也不轉身,隻是聲音悲切:“我曾言,軍無紀綱,如人無魂魄。人若無魂,必死,軍若無魂,必滅。開山軍若早晚必滅,我這軍使還活著作甚……”
眾將聽他將話說得如此之重,皆是驚呆當場,這時才知李曜將軍紀看得何等之重,俱是渾身發冷,心如死灰,一時均不知該說什麽好。
史建瑭響當當一條鐵打的漢子,此刻已經淚流滿麵,嚎啕而哭:“諸位兄弟……不要為難軍使了……是我史建瑭不知好歹,罪有應得……我對不住軍使,對不住諸位兄弟……諸位兄弟今日之情,建瑭雖死不敢或忘……十八年後,再與諸位兄弟再續今日之緣!”
中軍帳中,一片哭聲頓起。
突然帳外嘈雜,李嗣昭急如救火般的聲音響起:“大王駕到!”
話音未落,大帳的門簾忽然被猛地掀開,李克用人未至而聲先到:“怎麽迴事,哭什麽?誰出事了!”眾將不由轉頭,正看見李克用一臉急切,火急火燎地大踏步進來,身後跟著同樣一臉急切的李嗣昭和李嗣源。
李克用進來飛快掃視一眼,見諸將都在,而李曜背對帳門,正要問話,卻見李曜轉過頭來,一臉淚水,不禁一呆:“正陽你……你們這是……是怎麽了?”
誰料李曜忽然猛地雙膝跪地,磕頭道:“國寶不從軍令,論罪當斬……”
李克用驚得有點發呆,獨目睜得老大:“國寶怎麽違抗軍令了?……那你怎麽也……?”
他久居上位,自然一看就知道諸將這是在哭諫李曜不可殺史建瑭,但他一時想不通的是,為何李曜看起來比他們還要傷心。
李承嗣跟史建瑭交往不深,此時算是這裏最為鎮定的一個了,於是上前簡單地對李克用解釋了一下,李克用恍然大悟,長歎道:“真是難為你們了……正陽沒錯,諸將也都沒錯。”他轉頭朝史建瑭道:“國寶,你此番確有不當,不過依我看,也罪不至死,隻是你家軍使曆來執法極嚴,這也是我河東人盡皆知之事,若要他法外開恩,確是為難。但他對你的好,你心中應該有數,此事到了這般地步,絕非他之本意。”
史建瑭哽咽難語,隻是不住點頭,不住淚流。
李克用緩和了語氣,歎道:“你父因我而死,若以此論,我尚欠你史家一條命……”他忽然轉頭對李曜道:“正陽,我知你軍法最嚴,便是你自己犯錯,也曆來不赦,此事乃你開山軍軍中之事,當由你一言而決,我原本不該幹涉。但你也知曉當日上源驛之時,敬思為我而死,壯懷激烈,多年過去,我仍不能釋懷……今日國寶獲罪,孤王想請你法外開恩,留他一命,以全史家香火,你可答應?”
李曜聞言大喜,臉上淚痕未幹,卻又驚又喜道:“兒本苦無對策,又不能壞此軍魂,才不得不忍痛自斷一臂!如今既是大王為國寶求情,末將豈敢不遵!”
諸將得見此變,各自驚喜異常,紛紛感謝李克用及李曜,李嗣昭朝史建瑭猛打眼色,史建瑭心搖神曳,半晌才懂他意思,也叩謝大王求情、軍使開恩。
李曜扶他起來,卻又轉頭對李克用道:“大王,兒方才在此論此戰功罪,國寶事後,還有最後一人須得問罪,請大王稍帶片刻可好?”
李克用微微有些詫異,心道有什麽事等我把大事宣布了,你再弄不遲啊。不過他曆來寵信李曜,此番李曜又是最大的功臣,不能不給他麵子,所以心中雖然驚訝,倒也無甚不滿,笑著道:“有何不可?我且一邊坐著,也看看你是如何掌軍,竟然法嚴至此。”
李曜微微躬身,伸手虛引:“請大王上座。”
李克用擺手道:“此處是你軍中,你又在正軍紀,我怎可上座你位?但在旁坐便可。”說著自己走到一邊旁座坐下,李嗣昭、李嗣源二人看了李曜一眼,跟著李克用,在他身後站立。
李曜這才走到主位上,道:“諸將就位。”
眾將不敢怠慢,各自迴到自己位置站好。李曜對史建瑭道:“都虞候,我開山軍中,禦下不嚴,以至有失,該當何罪?”
史建瑭抹了抹臉,恢複行使都虞候職責,正色道:“大失重責者杖五十,小失杖二十,不損大局則依輕重,酌行笞刑。”
李曜點頭,道:“我為軍使,禦下不嚴,致朱溫逃脫,此大失也。依律,當杖責五十,以儆效尤。紀綱何在?即刻公示全軍,並立刻行刑。”紀綱,也就是軍法官。
李克用在一邊聞之一愣,還未來得及說話,李曜已經自行脫去盔甲,諸將雖然麵麵相窺,卻麵帶畏懼,不敢出聲,顯然這種事不是第一次發生,此前他們定然有因這類事求情而被李曜嚴斥過的經曆。
史建瑭握緊拳頭,鋼牙幾乎咬碎,從牙縫裏崩出幾個字:“紀綱……為軍使行刑。”
李克用再吃一驚,李曜這明顯是為史建瑭違令一是自己問罪,史建瑭剛受他開恩,卻竟然真吩咐麾下軍法官行刑,這簡直超過他的理解範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