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爹要南下赴任,難不成還不許我迴來幫忙嗎?”張涵玲說笑著道。
“也是,這麽說,你要隨表叔叔一起去開封了?”袁肅腦海裏最想先問的是這個問題,因而忘了寒暄近況。
“也許吧,不過爹爹大後天會先走,我和大娘還要在府上留一段那日子張羅打點,這次搬遷可要很費一些功夫,家裏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張涵玲說到這裏,像一個小大人似的歎了一口氣,樣子很是可愛。
“多日未見,你在北京那會兒可還好?”袁肅關心問道。
“當然好的不得了,不過我想克禮表哥哥你一定比我更好。我都聽說了,你現在是堂堂護軍使大人,真真的是沒想到,你的變化竟然這麽大!”張涵玲說話時眼睫毛撲閃撲閃,臉蛋上顯出一片真誠。
袁肅正打算開口說變化的隻是官職,自己的人並沒有任何變化,可是話音未出,就在這時屏風後麵冷不防的傳出了另外一個聲音:“若不是我爹照應,他豈能有今時今日的風光?”
袁肅微微一怔,臉色漸有變化,扭頭向後側門的方向看去。
隻見屏風後麵不慌不忙的又走出來一名青年,他穿著一身白色西裝,手裏拄著一根文明棍,年紀大約十八、九歲,樣貌端正,舉手投足之間也頗顯出一股貴族氣質。然而,他眼神卻彷佛習慣性的微微眯著,給人的感覺就好像從來不正眼看人一般。
第57章,遇袁克端
袁肅微微一怔,臉色漸有變化,扭頭向後側門的方向看去。
隻見屏風後麵不慌不忙的又走出來一名青年,他穿著一身白色西裝,手裏拄著一根文明棍,年紀大約十八、九歲,樣貌端正,舉手投足之間也頗顯出一股貴族氣質。然而,他眼神卻彷佛習慣性的微微眯著,給人的感覺就好像從來不正眼看人一般。
正是這一頓的時間,張涵玲連忙迎上前兩步,笑著向袁肅介紹道:“克禮表哥哥,這位就是大伯伯的四公子袁克端,他平時就愛嚴肅,你千萬不要放在心裏去才是。”
她的話音剛落,站在屏風前麵的青年立刻冷笑了兩聲,擺出一副驕傲的姿態。
早先袁肅聽到這青年所說的話,心中已經隱隱約約猜出對方的身份,他對袁世凱的幾個兒子並沒有深入的了解,隻是偶爾在一些資料上了解到袁家的公子們大多沒有什麽大作為,唯有大公子袁克定一心想當太子爺,卻又不見得做出什麽明智的政舉。
雖然他不清楚這位袁四公子是什麽底細,可從對方進門後的舉止來看,多多少少還是看出幾分驕橫的氣息,這種氣息顯然不是一時而起,必是長年累月養成的習慣。
他自然不會與對方一般見識,於是順著張涵玲的介紹,帶著誠然的笑容向袁克端行了一禮,問好道:“原來是四兄弟,真是幸會。四兄弟所言不差,此次全托了叔父的提攜,否則袁肅斷然不會有今時今日的風光。”
袁克端是聽說過袁肅的名號,他一直認定此人隻是一個欺世盜名的騙徒,打著跟袁氏一族沾親帶故的旗號到處惹是生非。本來聽到對方與自己稱“兄弟”,心頭禁不住的惱火,可好在此人後麵的話還算識時務,索性暫時忍下這口氣。
“你知道這個道理就好。今後安安分分守好職責,切勿再惹我父親生氣,要不然到時候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不管怎麽說,袁肅與袁克端是同輩,而且論年齡還要比袁克端年長幾歲,然而對方卻用長輩教訓晚輩的口氣說出這番話,換做任何人臉上都掛不住。他臉色頓時陰沉起來,自己跟對方客氣,對方倒是跟自己一點也不客氣,甚至還登鼻子上臉。
一旁張涵玲察覺到異樣,連忙走到袁肅和袁克端二人中間,故作歡快的說道:“四哥哥,你總是這樣扮大人的樣子,依我看你今後必然老的快,這可不好。克禮哥哥遠道而來,我爹爹馬上就過來了,中午我們一起吃飯,好嗎?”
袁肅可不是超凡的聖人,心裏自是不痛快,不過考慮到袁克端是袁世凱的兒子,該忍的時候還是得忍下這口氣,等到他日熬出頭來了,倒要看看還有誰敢不把自己放在眼裏。隨後,他陰沉的臉色立刻換上溫文的笑容,點著頭說道:“袁肅外來是客,自然聽憑主人家安排。”
旋即他又向袁克端說道:“四兄弟少年老成,當真是袁氏未來的驕傲,我定當謹聽指教,絕不敢再有半分差池辜負叔父的栽培之意。”
袁克端煞有其事的應了一聲,臉上滿是得意洋洋之色。
張涵玲清秀的小嘴微微撇了撇,既有尷尬之意,又有無奈之處。之前在北京時,她便已經向袁克端介紹過袁肅,當時袁克端並沒有什麽反應,孰料今時今日二人見麵,袁克端卻這般言語讓袁肅難堪,真正是讓人不知所措。
三人重新落座下來,張涵玲為了緩和氣氛又與袁肅聊了一些自己在北京的所見所聞,不過大部分內容都與袁克端有關。這讓袁肅立刻想起來在安山鎮那會兒,張涵玲最珍愛的音樂盒正是袁克端相送,可見這位小美女對袁克端頗有情誼。
袁肅自認為自己斷然不會為了兒女情長所困,但一念到袁克端是這樣一副德行,張涵玲這樣可人的女孩跟了他還真是叫人扼腕歎息。
從始至終袁克端都端坐一邊,僅僅偶爾與張涵玲搭幾句話,再也沒有正眼瞧過袁肅。
未幾,總督副官程世昌快步轉屏風先一步返迴堂上,告知總督大人已經到了。話音剛落,張鎮芳閑庭漫步似的緊隨其後走了進來,他今日隻是一身簡裝打扮,沒有戴帽子,頭發披了半截在後腦勺,頗有幾分不倫不類的姿態。
大半個月前陳文年曾來拜會張鎮芳時,那會兒張鎮芳還沒有剪掉辮子,他一心想要為清王朝守節,無奈當權者是袁世凱,煎熬了幾個月的時間,最終還是得除掉了辮子。由此可見,在前途和氣節麵前,並不是所有人能做到恪守原則。
早在程世昌進門傳話時,袁肅便已經站起身來相迎,張涵玲則是等到張鎮芳走進來後才站起身。唯獨袁克端一直在座位上賴了一陣,當張鎮芳來到大堂中央時方才不慌不忙站起來。
張鎮芳自是將這一幕看在眼裏,念在對方是袁世凱的公子,而且這幾年時常與袁克端有所來往,對其散漫態度司空見慣,因此並沒有放在心上。不過他為人守舊,很是看重家門禮數,縱然不在乎袁克端的傲慢無禮,可相比之下袁肅卻做的規規矩矩,自己心頭對這位新認的表侄子愈發在意。
一番寒暄問禮答禮,張鎮芳請袁肅和袁克端落座,他的話音剛落,袁克端便不客氣的坐了下來,倒是袁肅是等到自己落座之後方才緩緩坐下。
“兩位賢侄可都先見過麵了,老夫便不再多嘮叨。袁肅賢侄族名克禮,老夫便不見外的喚你為克禮了。”張鎮芳初次與袁肅見麵,早先在袁肅的信函中了解到袁肅的家世,因此做為開場白先隨意提了一提。
“叔叔在上,小侄在下,理應如此。”袁肅恭敬的迴了一句。為了拉近關係,他索性連“表”字都省了。
“前些日子老夫對灤州的事也頗為憂心,若老夫能繼續留任直隸,顧全克禮賢侄並不是什麽難事,就怕這南下一去,克禮賢侄再有什麽錯失之處老夫無從照應呐。好在大總統現如今升委你為護軍使,你也算修得正果了。”張鎮芳故作歎息的說道,無論是從官場上還是從親麵上,這番話客套話都是要說一說的。
“叔叔對小侄的關心,小侄沒齒難忘。小侄能今時今日,其他的不說,叔叔從中翰旋、調節,化解大總統叔父對小侄的誤會,這份恩情、這份臂力,小侄肝腦難報。他日叔叔有用得著小侄的地方,小侄萬死不辭。”袁肅坐在位子上向張鎮芳欠身說道。
他這番話確實有幾分真情實意,不管曆史對張鎮芳的評價如何,自己從七十九標獨立熬到今天,若沒有這位張表叔的周全,隻怕早就被打迴原形了。
張鎮芳滿意的點了點頭,他很清楚袁肅現在手裏有一支人馬,在這個世道裏有槍有兵就是資本,今後能有袁肅在軍事上的支撐,自己在政治上的話語權必然會是有增無減。
然而就在這時,坐在上座的袁克端冷不丁的嘀咕了一句:“馬屁精,剛上任就拉幫結派,還真是了得的很……”
袁肅所說的話多少是有幾分政治忌諱,可一來他是袁世凱的侄子,二來張鎮芳是袁世凱的表弟,二人推心置腹根本算不上什麽事。可偏偏袁克端一句話把這層機會給捅出來了,一時間弄得袁肅和張鎮芳臉色都不好看。
張鎮芳隻當袁克端少不更事,又間或對袁肅有些許偏見,於是咳嗽了一聲,故意衝著袁克端教訓的說道:“小四,瞧你說的什麽話,咱們都是自家人,還至於拉幫結派麽!”
袁克端低聲碎碎念了幾句話,在場幾人都沒聽清楚是什麽話,索性就這麽過去了。
袁肅心裏卻多了一些心思:就隻怕袁克端記壞在心,日後在袁世凱麵前亂說話,那可就糟糕了。他與袁克端初次見麵,深仇大恨自然是沒有的,最多是對方仗著袁家嫡係正脈的身份瞧不起自己,自己暫時也隻能得過且過。
用了半盞茶,閑聊了一些南遷的事宜,都是一些客套推承的話,期間袁肅還將張舉人委托捎帶的家書轉交過去。張鎮芳當場拆信閱讀,隨後又叮囑袁肅日後在灤州多加照應。
聊罷了後,已是晌午光景,張府管家前來告知宴席準備妥當。在張鎮芳的親自帶引之下,袁肅、袁克端、張涵玲跟著來到後院官邸,又見過幾位張家近親,大家相聚一堂吃了一頓午宴。宴席上張鎮芳將袁肅做了引見,眾親戚見張鎮芳如此客氣,於是也都把袁肅當作袁克端一樣來熱情對待。
------
【熱心的讀者建立了武夫當國貼吧,各位大大有空可以去貼吧逛逛。關於讀者留言評論,我都已經看過了。我會盡快調整寫作狀態,希望各位大大能繼續支持下去。多謝多謝!】
第58章,錦衣迴校
接下來的兩天,袁肅便住在張府官邸。
張家南下河南的打點自有管家、下人和一眾親戚操辦,袁肅隻是禮節性的到處走動一番,並沒有真正的下什麽力氣功夫。張涵玲整日都與袁克端在一起,偶爾陪家裏小輩們一起玩鬧,偶爾又去保定的街上閑逛,當然也邀請袁肅同去。雖然袁肅與張涵玲、袁克端等人是同輩,可他畢竟已是堂堂的護軍使,自然沒有閑情雅致去玩耍。
在這兩日裏,袁肅盡量少與袁克端有接觸,就怕會惹出不必要的麻煩事來。他倒是與張府年長的親戚們來往頗為密切,一起閑聊一些家常佚事,又或者看著這些長輩們下棋鬥鳥。這麽做的願意與當初在安山鎮參加張舉人家的喪禮如出一轍,無非是希望能盡快融入這個龐大的家族之中。
除此之外,閑暇之餘也會有一些保定和直隸省其他地方趕來的官僚借著送別張鎮芳之際,順便也前來拜訪一番袁肅。不管怎麽說,袁肅是新上任的東直隸護軍使,又是大總統的侄子、張鎮芳的表侄,今後勢必會有一番做為,趁早打好關係,今後也多一個關照。
對於這些官僚們的拜訪,袁肅向來是來者不拒,不僅親自一一接見,更是熱情攀談,表現出毫無架子的樣子來。
偶爾他同樣還會跟張鎮芳一起喝一杯茶,聊一聊上任護軍使之後的打算,自己從始至終都把張鎮芳當恩人、長輩來看待,不僅表現恭敬有加,更是有幾分馬首是瞻的意思。正因為如此,張鎮芳愈發不把袁肅當外人來看待,還說日後直隸這邊若有什麽事故,事無大小,都可以電報來找他,他雖然人不在任上,可好歹有一些昔日的親信舊部在,照樣能周全一番。
到了第三天傍晚時,程世昌獨自來到袁肅居住的廂房,敲開房門與袁肅見了麵。
袁肅這幾日雖然隻顧著在張府上下走動,不過同樣也留心陸軍預備大學堂的事情,今日程世昌前來顯而易見正是為這件事而來。迎進門後,他熱情的招唿程世昌落座,沒有過多的寒暄閑絮,直接開口詢問程世昌大學堂那邊聯絡的怎麽樣。
“袁護軍大可安心,昨日我已經將袁護軍抵達保定的消息托人帶到學堂那邊,今日一早又特意去學堂走動了一趟,已經打聽到月底聯誼會的具體安排。”程世昌笑著說道。
“真是有勞程大人奔走了,那具體是如何安排的?”袁肅問道。
“說是本月的二十六日,訂在學堂附近的林公館舉行宴會。林公館是學堂總監林肇仁林大人的別業,林大人這次是親自張羅宴會。今日早上的時候,我與學堂的幾位大人都見過麵,幾位大人對袁護軍能夠遠道而來出席宴會都感到很高興,還說這幾日袁護軍若有空,也大可上學堂去見上一麵。”程世昌一五一十的說道。
“我倒是很想與學堂諸位師長會一會,看來是要在保定多留一些時日了。”袁肅若有所思的說道。
“這幾日袁護軍索性繼續住在這裏,反正總督大人南下之後,府上還要打點許多時日才能整理完畢。這段時間府上依然會有人在,夫人、大小姐、大公子還有二爺、三爺他們都不急著在明天上車,預計到八月初才能收拾妥當。”程世昌說道。
“如此也好。無論如何,百忙之中勞煩程大人幫忙聯絡,這份人情我袁肅記下來。”袁肅笑著點了點頭說道。
“袁護軍客氣了,不過是舉手之勞罷了,何足掛齒。”程世昌客套的說道。
次日一早,袁肅起來的很早,與張家眾人一起來到保定火車站,為張鎮芳以及總督府幕僚們送行。浩浩蕩蕩的車隊排了兩、三裏之長,張鎮芳此次南下並沒有攜帶過多的家私,畢竟開封那邊連都督府宅院都還沒安置妥當,大部分隻是隨行的護衛罷了。
整個火車站早已被清理幹淨,偌大的站台上一眼望去全是送行的官員,派場不可不謂十足。張鎮芳像模像樣的與前來送行的官員揮手致意,又與一些親戚們叮囑了幾句話,這才轉身登上了專門加掛的花車。
在尖銳的汽鳴聲中,火車漸漸駛動,站台上送行的官員們跟著火車追了一陣,直到火車離開火車站越行越遠,眾人這才簇擁著張家親戚出站而去。
這個時候,袁肅特意找來杜預,讓杜預去一趟陸軍預備大學堂,交代自己明日會前往學堂拜會昔日的師長。考慮到杜預人生地不熟,他還特意讓張府派出一名聽差跟隨同去。
迴到張府吃過午飯,杜預與聽差一起返了迴來,迴報袁肅一切都轉告妥當,學堂那邊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明天會做好迎接的準備。
袁肅本不想太過招搖,隻希望明天學堂那邊不要做的太出格。
次日一早,袁肅洗漱完畢,又循例到後院以晚輩的身份向張家長輩們問安,幾房幾院走下來消耗了不少時間,他不得不埋怨這種封建禮教的繁瑣。
之後從後院出來,袁肅找到張府管家借了一輛馬車,雖然他才到張府沒幾天,可府裏上下早就融了進去。張府管家一聽說他要出門,不僅連忙吩咐下人備好馬車,同時好叫上七、八名警衛聽差之類隨員陪同,堂堂護軍使、張總督的表侄子出門,沒有像樣的派場怎麽行?
他最不希望的就是顯擺,於是連忙客氣的推辭,然而張府管家說這是府上的規矩,再怎麽推辭也少不了帶一些幫忙的人在身邊,端茶倒水、跑腿辦事,再不濟也有一些帶路的人。一來二去,最終隻能接受了如此安排,不過卻把隨員人數減低到四人。
算上他從灤州帶來的警衛人員,隨員的人數依然是七、八人之多。
乘著馬車出了張府大院,駕車的人自然知道陸軍預備大學堂的方向,那些隨員則一人一騎跟在左右,街麵上的行人望去還真有幾分威風的樣子。
一番轉彎抹角,袁肅抵達陸軍學堂正大門。這座正大門是三所陸軍學校共用的大門,暗紅的門柱和朱紅的大門,門簷上懸掛著的牌匾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字樣。以正大門為中心,左右院牆延伸極寬,然而牆麵不似門麵,久經未曾整修,一眼望去,或有斑駁、青苔的痕跡暴露在外。
正大門外有四名衛兵值守,跟在馬車旁邊的杜預不等袁肅吩咐,先一步上前去通報。衛兵早已接到上麵的通知,聽說是東直隸護軍使返校走訪後,忙不迭的先將馬車迎入了大門,又派人去最近的管事處報告。
袁肅的馬車剛剛在前院裏停好,他正要從車裏走下來,院門處立刻快步走來幾名學堂的教員趕上前來迎接。見了麵後,袁肅並不認識這幾名教員,或許並不是預備大學堂的職員,不過好在是來迎接自己,理所當然還是要客套一番。
在前院隻停留了片刻,這幾名教員便帶著袁肅向學堂內走去。預備大學堂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北邊,這些道路他自是熟悉,輕車熟路的就穿過了軍官學校的校區。等走過了大操場,北邊有一片小園林,園林邊緣又有一座門樓,這裏就是預備大學堂的大門。
早先小跑過來通報的衛兵已經把消息傳到大學堂這邊,尚且留在保定這邊的幾位學堂主事官員此時都趕到大門口等候迎接。如今學堂總辦張鴻逵人在北京張羅新校區事宜,保定這邊的主事官隻剩下教育總監林肇仁、教務處總辦胡龍驤、教練處眾教員以及幾名日籍教官。
主事官與各部部員合起來也有十數人之多,幾乎把學堂大門都站滿了。
第59章,約定與會
袁肅往年在學堂學習時,對林肇仁、胡龍驤都是認識的,隻不過並不是很熟悉罷了。而如今他倒是進一步結識了胡龍驤,好在對方為了自己畢業考核之事奔走了一陣,彼此又書信往來頗有一段時日,感情自然是建立下來了。
兩邊見了麵後,林肇仁最先迎著笑臉上前來噓寒問暖了一番,然後熱情洋溢的與袁肅握了握手。袁肅雖然是護軍使的身份,可依然清楚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道理,原本打算先向幾位師長行禮,沒想到卻被林肇仁搶先握手,一時倒有幾分不自在起來。
與這位林總監客套應付過去後,他這才再次正了正身形,依次向幾位教職官員握手問禮,隨後也向當初訓練過自己的幾名日籍教官躬身行禮。教職官員都很客氣,日籍教官們也都彬彬有禮的欠身迴禮。
“梓鏡如今果真是大有出息了,當為我預備大學堂的典範楷模。來來來,切莫在門外久站,我等先到學堂內坐下再好好聊一聊。”林肇仁言語故作親切的說道,拉著袁肅的手就往大學堂門內走去。
一眾人走進學堂大院,周圍的一切對於袁肅來說並沒有太多變化,要說有變化就是許多屋舍已經空曠了。沿著熟悉的路徑,經過熟悉的堂舍,遇到熟悉的麵孔,最終來到學堂主樓的學監會客室。
林肇仁請袁肅上座,袁肅千萬推辭,讓林肇仁和胡龍驤等人上座,他自己則陪坐在一旁。見袁肅如此恪守師生禮節,大家心裏都很高興。無論任何學堂教出有出息人才來,自然是不希望這些人才忘本。如今袁肅剛剛畢業就榮升護軍使,不僅為學堂平添了榮顏,又表現的謙虛恭謹,實在是難能可貴。
茶水上齊,袁肅與林肇仁、胡龍驤等人閑聊了起來,所聊的內容離不開學堂最近的情況,比如搬遷的進度,第二期畢業學員的近況,第三期學員的招募等等。事實上,所聊的這些話都不是他所關心的事情,無非隻是做為走訪的攀談而已。
過了一盞茶的功夫,正當袁肅打算把話題轉到月底聯誼會上麵時,林肇仁倒是心有靈犀似的主動說起了這件事。
“梓鏡如今身負重任,迴來一趟也著實不容易,原本你們第二期的學員大多應該離校而去了,不期趕上學堂搬遷之事,隻能委派他們暫且多留下一段時日。正好,如此一來梓鏡倒是能與昔日的同窗們好好聚一聚。”
“也是,這麽說,你要隨表叔叔一起去開封了?”袁肅腦海裏最想先問的是這個問題,因而忘了寒暄近況。
“也許吧,不過爹爹大後天會先走,我和大娘還要在府上留一段那日子張羅打點,這次搬遷可要很費一些功夫,家裏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張涵玲說到這裏,像一個小大人似的歎了一口氣,樣子很是可愛。
“多日未見,你在北京那會兒可還好?”袁肅關心問道。
“當然好的不得了,不過我想克禮表哥哥你一定比我更好。我都聽說了,你現在是堂堂護軍使大人,真真的是沒想到,你的變化竟然這麽大!”張涵玲說話時眼睫毛撲閃撲閃,臉蛋上顯出一片真誠。
袁肅正打算開口說變化的隻是官職,自己的人並沒有任何變化,可是話音未出,就在這時屏風後麵冷不防的傳出了另外一個聲音:“若不是我爹照應,他豈能有今時今日的風光?”
袁肅微微一怔,臉色漸有變化,扭頭向後側門的方向看去。
隻見屏風後麵不慌不忙的又走出來一名青年,他穿著一身白色西裝,手裏拄著一根文明棍,年紀大約十八、九歲,樣貌端正,舉手投足之間也頗顯出一股貴族氣質。然而,他眼神卻彷佛習慣性的微微眯著,給人的感覺就好像從來不正眼看人一般。
第57章,遇袁克端
袁肅微微一怔,臉色漸有變化,扭頭向後側門的方向看去。
隻見屏風後麵不慌不忙的又走出來一名青年,他穿著一身白色西裝,手裏拄著一根文明棍,年紀大約十八、九歲,樣貌端正,舉手投足之間也頗顯出一股貴族氣質。然而,他眼神卻彷佛習慣性的微微眯著,給人的感覺就好像從來不正眼看人一般。
正是這一頓的時間,張涵玲連忙迎上前兩步,笑著向袁肅介紹道:“克禮表哥哥,這位就是大伯伯的四公子袁克端,他平時就愛嚴肅,你千萬不要放在心裏去才是。”
她的話音剛落,站在屏風前麵的青年立刻冷笑了兩聲,擺出一副驕傲的姿態。
早先袁肅聽到這青年所說的話,心中已經隱隱約約猜出對方的身份,他對袁世凱的幾個兒子並沒有深入的了解,隻是偶爾在一些資料上了解到袁家的公子們大多沒有什麽大作為,唯有大公子袁克定一心想當太子爺,卻又不見得做出什麽明智的政舉。
雖然他不清楚這位袁四公子是什麽底細,可從對方進門後的舉止來看,多多少少還是看出幾分驕橫的氣息,這種氣息顯然不是一時而起,必是長年累月養成的習慣。
他自然不會與對方一般見識,於是順著張涵玲的介紹,帶著誠然的笑容向袁克端行了一禮,問好道:“原來是四兄弟,真是幸會。四兄弟所言不差,此次全托了叔父的提攜,否則袁肅斷然不會有今時今日的風光。”
袁克端是聽說過袁肅的名號,他一直認定此人隻是一個欺世盜名的騙徒,打著跟袁氏一族沾親帶故的旗號到處惹是生非。本來聽到對方與自己稱“兄弟”,心頭禁不住的惱火,可好在此人後麵的話還算識時務,索性暫時忍下這口氣。
“你知道這個道理就好。今後安安分分守好職責,切勿再惹我父親生氣,要不然到時候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不管怎麽說,袁肅與袁克端是同輩,而且論年齡還要比袁克端年長幾歲,然而對方卻用長輩教訓晚輩的口氣說出這番話,換做任何人臉上都掛不住。他臉色頓時陰沉起來,自己跟對方客氣,對方倒是跟自己一點也不客氣,甚至還登鼻子上臉。
一旁張涵玲察覺到異樣,連忙走到袁肅和袁克端二人中間,故作歡快的說道:“四哥哥,你總是這樣扮大人的樣子,依我看你今後必然老的快,這可不好。克禮哥哥遠道而來,我爹爹馬上就過來了,中午我們一起吃飯,好嗎?”
袁肅可不是超凡的聖人,心裏自是不痛快,不過考慮到袁克端是袁世凱的兒子,該忍的時候還是得忍下這口氣,等到他日熬出頭來了,倒要看看還有誰敢不把自己放在眼裏。隨後,他陰沉的臉色立刻換上溫文的笑容,點著頭說道:“袁肅外來是客,自然聽憑主人家安排。”
旋即他又向袁克端說道:“四兄弟少年老成,當真是袁氏未來的驕傲,我定當謹聽指教,絕不敢再有半分差池辜負叔父的栽培之意。”
袁克端煞有其事的應了一聲,臉上滿是得意洋洋之色。
張涵玲清秀的小嘴微微撇了撇,既有尷尬之意,又有無奈之處。之前在北京時,她便已經向袁克端介紹過袁肅,當時袁克端並沒有什麽反應,孰料今時今日二人見麵,袁克端卻這般言語讓袁肅難堪,真正是讓人不知所措。
三人重新落座下來,張涵玲為了緩和氣氛又與袁肅聊了一些自己在北京的所見所聞,不過大部分內容都與袁克端有關。這讓袁肅立刻想起來在安山鎮那會兒,張涵玲最珍愛的音樂盒正是袁克端相送,可見這位小美女對袁克端頗有情誼。
袁肅自認為自己斷然不會為了兒女情長所困,但一念到袁克端是這樣一副德行,張涵玲這樣可人的女孩跟了他還真是叫人扼腕歎息。
從始至終袁克端都端坐一邊,僅僅偶爾與張涵玲搭幾句話,再也沒有正眼瞧過袁肅。
未幾,總督副官程世昌快步轉屏風先一步返迴堂上,告知總督大人已經到了。話音剛落,張鎮芳閑庭漫步似的緊隨其後走了進來,他今日隻是一身簡裝打扮,沒有戴帽子,頭發披了半截在後腦勺,頗有幾分不倫不類的姿態。
大半個月前陳文年曾來拜會張鎮芳時,那會兒張鎮芳還沒有剪掉辮子,他一心想要為清王朝守節,無奈當權者是袁世凱,煎熬了幾個月的時間,最終還是得除掉了辮子。由此可見,在前途和氣節麵前,並不是所有人能做到恪守原則。
早在程世昌進門傳話時,袁肅便已經站起身來相迎,張涵玲則是等到張鎮芳走進來後才站起身。唯獨袁克端一直在座位上賴了一陣,當張鎮芳來到大堂中央時方才不慌不忙站起來。
張鎮芳自是將這一幕看在眼裏,念在對方是袁世凱的公子,而且這幾年時常與袁克端有所來往,對其散漫態度司空見慣,因此並沒有放在心上。不過他為人守舊,很是看重家門禮數,縱然不在乎袁克端的傲慢無禮,可相比之下袁肅卻做的規規矩矩,自己心頭對這位新認的表侄子愈發在意。
一番寒暄問禮答禮,張鎮芳請袁肅和袁克端落座,他的話音剛落,袁克端便不客氣的坐了下來,倒是袁肅是等到自己落座之後方才緩緩坐下。
“兩位賢侄可都先見過麵了,老夫便不再多嘮叨。袁肅賢侄族名克禮,老夫便不見外的喚你為克禮了。”張鎮芳初次與袁肅見麵,早先在袁肅的信函中了解到袁肅的家世,因此做為開場白先隨意提了一提。
“叔叔在上,小侄在下,理應如此。”袁肅恭敬的迴了一句。為了拉近關係,他索性連“表”字都省了。
“前些日子老夫對灤州的事也頗為憂心,若老夫能繼續留任直隸,顧全克禮賢侄並不是什麽難事,就怕這南下一去,克禮賢侄再有什麽錯失之處老夫無從照應呐。好在大總統現如今升委你為護軍使,你也算修得正果了。”張鎮芳故作歎息的說道,無論是從官場上還是從親麵上,這番話客套話都是要說一說的。
“叔叔對小侄的關心,小侄沒齒難忘。小侄能今時今日,其他的不說,叔叔從中翰旋、調節,化解大總統叔父對小侄的誤會,這份恩情、這份臂力,小侄肝腦難報。他日叔叔有用得著小侄的地方,小侄萬死不辭。”袁肅坐在位子上向張鎮芳欠身說道。
他這番話確實有幾分真情實意,不管曆史對張鎮芳的評價如何,自己從七十九標獨立熬到今天,若沒有這位張表叔的周全,隻怕早就被打迴原形了。
張鎮芳滿意的點了點頭,他很清楚袁肅現在手裏有一支人馬,在這個世道裏有槍有兵就是資本,今後能有袁肅在軍事上的支撐,自己在政治上的話語權必然會是有增無減。
然而就在這時,坐在上座的袁克端冷不丁的嘀咕了一句:“馬屁精,剛上任就拉幫結派,還真是了得的很……”
袁肅所說的話多少是有幾分政治忌諱,可一來他是袁世凱的侄子,二來張鎮芳是袁世凱的表弟,二人推心置腹根本算不上什麽事。可偏偏袁克端一句話把這層機會給捅出來了,一時間弄得袁肅和張鎮芳臉色都不好看。
張鎮芳隻當袁克端少不更事,又間或對袁肅有些許偏見,於是咳嗽了一聲,故意衝著袁克端教訓的說道:“小四,瞧你說的什麽話,咱們都是自家人,還至於拉幫結派麽!”
袁克端低聲碎碎念了幾句話,在場幾人都沒聽清楚是什麽話,索性就這麽過去了。
袁肅心裏卻多了一些心思:就隻怕袁克端記壞在心,日後在袁世凱麵前亂說話,那可就糟糕了。他與袁克端初次見麵,深仇大恨自然是沒有的,最多是對方仗著袁家嫡係正脈的身份瞧不起自己,自己暫時也隻能得過且過。
用了半盞茶,閑聊了一些南遷的事宜,都是一些客套推承的話,期間袁肅還將張舉人委托捎帶的家書轉交過去。張鎮芳當場拆信閱讀,隨後又叮囑袁肅日後在灤州多加照應。
聊罷了後,已是晌午光景,張府管家前來告知宴席準備妥當。在張鎮芳的親自帶引之下,袁肅、袁克端、張涵玲跟著來到後院官邸,又見過幾位張家近親,大家相聚一堂吃了一頓午宴。宴席上張鎮芳將袁肅做了引見,眾親戚見張鎮芳如此客氣,於是也都把袁肅當作袁克端一樣來熱情對待。
------
【熱心的讀者建立了武夫當國貼吧,各位大大有空可以去貼吧逛逛。關於讀者留言評論,我都已經看過了。我會盡快調整寫作狀態,希望各位大大能繼續支持下去。多謝多謝!】
第58章,錦衣迴校
接下來的兩天,袁肅便住在張府官邸。
張家南下河南的打點自有管家、下人和一眾親戚操辦,袁肅隻是禮節性的到處走動一番,並沒有真正的下什麽力氣功夫。張涵玲整日都與袁克端在一起,偶爾陪家裏小輩們一起玩鬧,偶爾又去保定的街上閑逛,當然也邀請袁肅同去。雖然袁肅與張涵玲、袁克端等人是同輩,可他畢竟已是堂堂的護軍使,自然沒有閑情雅致去玩耍。
在這兩日裏,袁肅盡量少與袁克端有接觸,就怕會惹出不必要的麻煩事來。他倒是與張府年長的親戚們來往頗為密切,一起閑聊一些家常佚事,又或者看著這些長輩們下棋鬥鳥。這麽做的願意與當初在安山鎮參加張舉人家的喪禮如出一轍,無非是希望能盡快融入這個龐大的家族之中。
除此之外,閑暇之餘也會有一些保定和直隸省其他地方趕來的官僚借著送別張鎮芳之際,順便也前來拜訪一番袁肅。不管怎麽說,袁肅是新上任的東直隸護軍使,又是大總統的侄子、張鎮芳的表侄,今後勢必會有一番做為,趁早打好關係,今後也多一個關照。
對於這些官僚們的拜訪,袁肅向來是來者不拒,不僅親自一一接見,更是熱情攀談,表現出毫無架子的樣子來。
偶爾他同樣還會跟張鎮芳一起喝一杯茶,聊一聊上任護軍使之後的打算,自己從始至終都把張鎮芳當恩人、長輩來看待,不僅表現恭敬有加,更是有幾分馬首是瞻的意思。正因為如此,張鎮芳愈發不把袁肅當外人來看待,還說日後直隸這邊若有什麽事故,事無大小,都可以電報來找他,他雖然人不在任上,可好歹有一些昔日的親信舊部在,照樣能周全一番。
到了第三天傍晚時,程世昌獨自來到袁肅居住的廂房,敲開房門與袁肅見了麵。
袁肅這幾日雖然隻顧著在張府上下走動,不過同樣也留心陸軍預備大學堂的事情,今日程世昌前來顯而易見正是為這件事而來。迎進門後,他熱情的招唿程世昌落座,沒有過多的寒暄閑絮,直接開口詢問程世昌大學堂那邊聯絡的怎麽樣。
“袁護軍大可安心,昨日我已經將袁護軍抵達保定的消息托人帶到學堂那邊,今日一早又特意去學堂走動了一趟,已經打聽到月底聯誼會的具體安排。”程世昌笑著說道。
“真是有勞程大人奔走了,那具體是如何安排的?”袁肅問道。
“說是本月的二十六日,訂在學堂附近的林公館舉行宴會。林公館是學堂總監林肇仁林大人的別業,林大人這次是親自張羅宴會。今日早上的時候,我與學堂的幾位大人都見過麵,幾位大人對袁護軍能夠遠道而來出席宴會都感到很高興,還說這幾日袁護軍若有空,也大可上學堂去見上一麵。”程世昌一五一十的說道。
“我倒是很想與學堂諸位師長會一會,看來是要在保定多留一些時日了。”袁肅若有所思的說道。
“這幾日袁護軍索性繼續住在這裏,反正總督大人南下之後,府上還要打點許多時日才能整理完畢。這段時間府上依然會有人在,夫人、大小姐、大公子還有二爺、三爺他們都不急著在明天上車,預計到八月初才能收拾妥當。”程世昌說道。
“如此也好。無論如何,百忙之中勞煩程大人幫忙聯絡,這份人情我袁肅記下來。”袁肅笑著點了點頭說道。
“袁護軍客氣了,不過是舉手之勞罷了,何足掛齒。”程世昌客套的說道。
次日一早,袁肅起來的很早,與張家眾人一起來到保定火車站,為張鎮芳以及總督府幕僚們送行。浩浩蕩蕩的車隊排了兩、三裏之長,張鎮芳此次南下並沒有攜帶過多的家私,畢竟開封那邊連都督府宅院都還沒安置妥當,大部分隻是隨行的護衛罷了。
整個火車站早已被清理幹淨,偌大的站台上一眼望去全是送行的官員,派場不可不謂十足。張鎮芳像模像樣的與前來送行的官員揮手致意,又與一些親戚們叮囑了幾句話,這才轉身登上了專門加掛的花車。
在尖銳的汽鳴聲中,火車漸漸駛動,站台上送行的官員們跟著火車追了一陣,直到火車離開火車站越行越遠,眾人這才簇擁著張家親戚出站而去。
這個時候,袁肅特意找來杜預,讓杜預去一趟陸軍預備大學堂,交代自己明日會前往學堂拜會昔日的師長。考慮到杜預人生地不熟,他還特意讓張府派出一名聽差跟隨同去。
迴到張府吃過午飯,杜預與聽差一起返了迴來,迴報袁肅一切都轉告妥當,學堂那邊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明天會做好迎接的準備。
袁肅本不想太過招搖,隻希望明天學堂那邊不要做的太出格。
次日一早,袁肅洗漱完畢,又循例到後院以晚輩的身份向張家長輩們問安,幾房幾院走下來消耗了不少時間,他不得不埋怨這種封建禮教的繁瑣。
之後從後院出來,袁肅找到張府管家借了一輛馬車,雖然他才到張府沒幾天,可府裏上下早就融了進去。張府管家一聽說他要出門,不僅連忙吩咐下人備好馬車,同時好叫上七、八名警衛聽差之類隨員陪同,堂堂護軍使、張總督的表侄子出門,沒有像樣的派場怎麽行?
他最不希望的就是顯擺,於是連忙客氣的推辭,然而張府管家說這是府上的規矩,再怎麽推辭也少不了帶一些幫忙的人在身邊,端茶倒水、跑腿辦事,再不濟也有一些帶路的人。一來二去,最終隻能接受了如此安排,不過卻把隨員人數減低到四人。
算上他從灤州帶來的警衛人員,隨員的人數依然是七、八人之多。
乘著馬車出了張府大院,駕車的人自然知道陸軍預備大學堂的方向,那些隨員則一人一騎跟在左右,街麵上的行人望去還真有幾分威風的樣子。
一番轉彎抹角,袁肅抵達陸軍學堂正大門。這座正大門是三所陸軍學校共用的大門,暗紅的門柱和朱紅的大門,門簷上懸掛著的牌匾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字樣。以正大門為中心,左右院牆延伸極寬,然而牆麵不似門麵,久經未曾整修,一眼望去,或有斑駁、青苔的痕跡暴露在外。
正大門外有四名衛兵值守,跟在馬車旁邊的杜預不等袁肅吩咐,先一步上前去通報。衛兵早已接到上麵的通知,聽說是東直隸護軍使返校走訪後,忙不迭的先將馬車迎入了大門,又派人去最近的管事處報告。
袁肅的馬車剛剛在前院裏停好,他正要從車裏走下來,院門處立刻快步走來幾名學堂的教員趕上前來迎接。見了麵後,袁肅並不認識這幾名教員,或許並不是預備大學堂的職員,不過好在是來迎接自己,理所當然還是要客套一番。
在前院隻停留了片刻,這幾名教員便帶著袁肅向學堂內走去。預備大學堂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北邊,這些道路他自是熟悉,輕車熟路的就穿過了軍官學校的校區。等走過了大操場,北邊有一片小園林,園林邊緣又有一座門樓,這裏就是預備大學堂的大門。
早先小跑過來通報的衛兵已經把消息傳到大學堂這邊,尚且留在保定這邊的幾位學堂主事官員此時都趕到大門口等候迎接。如今學堂總辦張鴻逵人在北京張羅新校區事宜,保定這邊的主事官隻剩下教育總監林肇仁、教務處總辦胡龍驤、教練處眾教員以及幾名日籍教官。
主事官與各部部員合起來也有十數人之多,幾乎把學堂大門都站滿了。
第59章,約定與會
袁肅往年在學堂學習時,對林肇仁、胡龍驤都是認識的,隻不過並不是很熟悉罷了。而如今他倒是進一步結識了胡龍驤,好在對方為了自己畢業考核之事奔走了一陣,彼此又書信往來頗有一段時日,感情自然是建立下來了。
兩邊見了麵後,林肇仁最先迎著笑臉上前來噓寒問暖了一番,然後熱情洋溢的與袁肅握了握手。袁肅雖然是護軍使的身份,可依然清楚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道理,原本打算先向幾位師長行禮,沒想到卻被林肇仁搶先握手,一時倒有幾分不自在起來。
與這位林總監客套應付過去後,他這才再次正了正身形,依次向幾位教職官員握手問禮,隨後也向當初訓練過自己的幾名日籍教官躬身行禮。教職官員都很客氣,日籍教官們也都彬彬有禮的欠身迴禮。
“梓鏡如今果真是大有出息了,當為我預備大學堂的典範楷模。來來來,切莫在門外久站,我等先到學堂內坐下再好好聊一聊。”林肇仁言語故作親切的說道,拉著袁肅的手就往大學堂門內走去。
一眾人走進學堂大院,周圍的一切對於袁肅來說並沒有太多變化,要說有變化就是許多屋舍已經空曠了。沿著熟悉的路徑,經過熟悉的堂舍,遇到熟悉的麵孔,最終來到學堂主樓的學監會客室。
林肇仁請袁肅上座,袁肅千萬推辭,讓林肇仁和胡龍驤等人上座,他自己則陪坐在一旁。見袁肅如此恪守師生禮節,大家心裏都很高興。無論任何學堂教出有出息人才來,自然是不希望這些人才忘本。如今袁肅剛剛畢業就榮升護軍使,不僅為學堂平添了榮顏,又表現的謙虛恭謹,實在是難能可貴。
茶水上齊,袁肅與林肇仁、胡龍驤等人閑聊了起來,所聊的內容離不開學堂最近的情況,比如搬遷的進度,第二期畢業學員的近況,第三期學員的招募等等。事實上,所聊的這些話都不是他所關心的事情,無非隻是做為走訪的攀談而已。
過了一盞茶的功夫,正當袁肅打算把話題轉到月底聯誼會上麵時,林肇仁倒是心有靈犀似的主動說起了這件事。
“梓鏡如今身負重任,迴來一趟也著實不容易,原本你們第二期的學員大多應該離校而去了,不期趕上學堂搬遷之事,隻能委派他們暫且多留下一段時日。正好,如此一來梓鏡倒是能與昔日的同窗們好好聚一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