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統領色變道:“卑職等分明是從他身上搜出的!幾名侍衛皆親眼所見。”
江太醫也冷冷道:“絕無此事,這幾名侍衛不是被買通,便是你們拿出來時以身擋住讓然看不清楚。”
羅統領氣堵。
德妃卻笑道:“宮裏懷孕的妃子就一位,既是私相傳遞,必有經手的宮女、太監,依本宮看,將坤寧宮的太監宮女都拘來審一審,再將林昭儀傳來審一審,便就明白了。”
徐太後點頭道:“此言有理。”
常皇後站起來應了,便叫女官傳林昭儀來對質,又囑咐道:“事情未明,不可驚擾,隻傳林昭儀及其貼身宮女來對質,不可動了胎氣。”
德妃一旁冷笑。
頃刻林萱已來,透過簾子看到殿下捆著江太醫,站著幾位大內侍衛。堂上一副三堂會審的架勢,便心知不妙。
見禮過後,徐太後冷冷道:“林昭儀,今日江太醫在坤寧宮外因形跡可疑被大內侍衛捉拿,其身上搜出一封信,言道是你傳的,可有此事?”
林萱迴稟道:“迴太後娘娘,絕無此事,今日江太醫來診脈過後便出宮,妾並無一物私相傳遞。”
林萱背後站立著的拾翠卻忽然麵白身顫,噗通一聲跪下道:“奴婢今日隻是聽昭儀令行事,什麽都不知道,求太後娘娘、皇後娘娘饒命!”
林萱轉過頭看了她一眼,麵上略有詫異。
蘇德妃卻笑道:“看來林昭儀的宮女倒是個忠心的,這信看來是林昭儀寫的沒錯了。”
林萱淡淡道:“拾翠是前幾個月宮裏補到靜怡軒當差的,妾今日確不曾吩咐她做過此事,請太後娘娘、皇後娘娘明察。”
拾翠磕頭不止道:“昭儀娘娘,您隻是說給江太醫一個藥方參詳一下,奴婢就信了給您傳了,奴婢真的什麽都不知道,求您饒了奴婢吧!”
蘇德妃捂嘴道:“嗬嗬,可不是個藥方麽,宮裏誰不知道林昭儀家學淵源,精通醫術,這麽好的墮胎方子,除了林昭儀能開出來,還有誰能開出來。”
林萱向堂上拜了下道:“妾不知德妃娘娘所雲何事,還請讓妾一觀這封信。”
常皇後看向徐太後,徐太後銳利的目光看著林萱,隻見她麵不改色,至始至終一副淡然的神色,便點了點頭道:“給她看看。”
有兩個女官將信展開,放到她麵前看,蠶頭燕尾,工整秀麗,好一筆隸書,林萱側頭看了看仍在磕頭的拾翠,麵上掠過譏誚的笑容,跪下稟道:“事關龍嗣,容妾一辯,其一,妾在宮內,一向少出宮門,即便召太醫,也都有宮女太監在側,如何得隙私通懷孕;其二,妾不過粗通藥理,若是要墮胎,斷無可能不讓江太醫開方而自行開方,此墮胎藥方固好,卻隻適合初孕,妾已懷孕三月有餘接近四月,若真按此藥方服藥,隻怕連命都不保,此時墮胎,隻能徐徐引產,斷然不可能生生墮胎;其三,此信非妾手書,字跡全然不符,請太後娘娘、皇後娘娘明察。”
徐太後詢問太醫令道:“可有此事?”
太醫令擦了擦汗水道:“孕期若超過三個月,此墮胎方子的確會危及母體,且易於造成日後不育。”
徐太後點頭沉吟道:“手跡之事……”
拾翠叩頭道:“娘娘手跡便是如此,每日教導我們學字,都是此等字跡,奴婢不敢欺瞞,剪紅也可作證。”
常皇後望向剪紅,剪紅跪下戰戰兢兢道:“奴婢不敢欺瞞太後、皇後娘娘,奴婢粗陋,不認得幾個字,在昭儀房中隻做些針線的粗活,每次昭儀教導,都是拾翠在認真揣摩,奴婢並不曾經心,昭儀娘娘也未曾苛求奴婢必須學會,因此奴婢認不出是否娘娘的手跡。”
林萱淡淡道:“既說是我教你們的,那便拿出我寫過的字對一對便知道了。”
拾翠汗濕重衫,她自幼就有專人教導如何模仿字跡,一般手書略一過眼便能模仿個十之□,本以為此次差事輕鬆簡單,然而誰知道林萱每次字都是讓自己描了才帶走,然後自己的手書全都燒化,自己伺候了幾個月,一張字都沒有留下,隻借著昭儀教藥方的名頭,死命描了迴去,如何拿得出證據。
德妃在上頭看她語塞,心中暗罵蠢貨。
上頭太後忽然道:“哀家記得,林昭儀卻是被罰抄過女則百遍的,想是慈寧宮仍存有手書,著人去拿來吧,林昭儀,你且在此當場寫幾個字來——便默寫女則前一章吧。”
林萱低垂著頭,等女官抬來一張矮幾,布紙研墨,麵上卻露出一絲淡淡的微笑。她步步經心,自從換了貼身丫鬟,身邊再無可信之人,她就再不肯寫字,就為了防著這些。宮妃手書一旦流出,落在不知名的男子之手,用於構陷誣賴,帝王不需要明確的證據,隻要疑心就足夠讓你死個十次八次了,拾翠平日說話,就頗有文采,進退有據,顯然是經過精心□的,又能將她的書都收拾得整整齊齊,忽然說不認識字,鬼才會信,順水推舟教她寫字,卻改用隸書,又刻意不留手書給她,這年代又沒有痕跡鑒定專家,她就不信他們幾個區區深宮中的婦人,能看出那本來就不是她寫的隸書和趙體行書的相同之處來。
很快,慈寧宮的她曾抄寫過的《女則》一百張拿來,她當場默寫的《女則》第一章也呈了上去,果然字跡一模一樣,都是寬綽秀美,行雲流水一般的趙體行書,和那張紙條上的隸書全無一絲相似之處,常皇後鬆了一口氣,蘇德妃心中發堵,狠狠地刮了地上拾翠一眼,這蠢如豬的東西,還一口咬定說已學習模仿了九成九,這樣好的計謀,就敗在她辦事不利上!
蘇德妃忽然又想到太後身邊的豆蔻是林萱身邊舊人,又懷著一絲希望,隻怕她是臨時改了字跡,抱著一絲希望問道:“聽聞太後身邊的豆蔻姑娘是林昭儀身邊舊人,不如請來認認?”
徐太後瞥了她一眼,淡淡道:“也好,便讓大家都清楚明白,傳豆蔻來。”
須臾豆蔻來了,徐太後什麽都沒說,先叫女官給她看了《女則》,問:“你可認識這是誰的筆跡?”
豆蔻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殿上垂頭的林萱,惴惴不安地迴到:“迴太後娘娘,是奴婢舊主林昭儀的筆跡。”
徐太後問:“你看好了,莫害了你家舊主,真的確定?”
豆蔻又仔細看了一輪,點頭道:“奴婢看好了,確實是小姐手書,習的是鬆雪先生的趙體。”
徐太後麵上神色不動,又讓女官拿過那信來,卻是蒙住了上頭的字,隻露出藥方給豆蔻看,問:“這又是誰的筆跡?”
豆蔻看了一眼,肯定的答道:“這字跡奴婢不認得。”
徐太後再次確認道:“你再看看,不是你家小姐的字跡?”
豆蔻愣了下,道:“我家小姐隻習過簪花體和趙體,我自幼和她一同習字,從未習過隸書,小姐嫌那字太呆板無趣。”
此言一落,拾翠已是癱軟在地,她怎麽都無法解釋從未習過隸書的林萱如何寫出隸書來教她,隻拚命磕頭道:“這真的是昭儀娘娘交給我的信。”
林萱麵帶諷刺,沒有解釋。
一場鬧劇以拾翠最終承認因嫉妒昭儀被皇上寵愛,想取而代之才誣陷主子,被杖斃而告終。江太醫無罪釋放,林萱得以清清白白毫發無損的全身而退。
蘇德妃損失了最大一張王牌,惱恨得牙癢癢,卻無可奈何,徐太後意味深長地警告了她好好照顧皇長子,不要哪裏見到熱鬧都去瞎摻合,讓她隻得暫時蟄伏起來。
☆、40秘道密折
轉眼秋節又近,宮裏一直預備著太後五十千秋壽誕。前幾年因國孝,一直未大辦太後壽辰,今年年初昭平帝早早說了要大辦,禮部早就呈了折子,一一請示壽禮細節,隻候著太後壽誕日。
昭平帝和劉明舒在中秋前便迴到了京城,被充分滋潤過的劉明舒,仿佛一幅畫被人重新描上濃墨重彩,發更漆黑、唇更紅潤、膚更白膩,一雙明眸流光溢彩,整個人直如妖妖灼灼盛放的紅花,明麗得令人不可逼視……令來迎接昭平帝返宮的後妃們心中全都一陣一陣的堵。
迴宮的劉明舒脾氣收斂了許多,極少和昭平帝賭氣,倒是喜歡隨著皇帝去禦書房,皇帝在前邊批奏折,她自在後頭找書看。先是說嫌宮裏不如離宮那邊的屋子建得雅致,要找原來內宮建造的圖樣、奏折看,想看看有什麽好修整的,昭平帝對她百依百順,自命了工部找了相關資料呈來給她翻閱。一時又極為喜歡翻閱高祖的手書,昭平帝看她有興致,也十分高興,是自己有空時也和她一起細覽高祖手書、筆記來看,不過到底政事繁忙,大多時候還是劉明舒一人在禦書房裏細細翻閱。
功夫不負有心人,也是劉明舒足夠耐心,在工部當時負責督造的奏折堆裏頭,她找到了一份密折。原來工部的人隻以為是皇上要看,因此並無避忌,將相關文書都封了來呈禦覽。密折裏頭一大疊圖紙,她翻到了一張發黃的圖紙,上頭蠅頭小楷注著:奉欽命製秘道圖。圖紙上大部分標示為秘道內的圖形和材料,看不出出入口是哪裏,倒是注有奇怪的符號,出口仿若一個井口,還繪著一朵墨色牡丹。劉明舒想起了曾經在祖父書房裏頭見過的軍事地圖,高祖親自主持,據說繪製成花了三年的時間,作為高度軍機存著,上頭也是標著這樣奇怪的符號,她曾問過祖父符號的含義,他微笑道這些是高祖發明的坐標,有相對的書籍對照查看的。
這些軍機書籍,宮內禦書房裏頭有專人看守,隻能昭平帝親自入內查看,劉明舒有自知之明,沒有冒險要求昭平帝進去,以免遭到懷疑,朱允炆應該可以通過建章軍院那邊的圖書樓高層機密藏書裏頭查到。她怕發迴去會被發現少了圖紙,便悄悄的袖在裙裏帶迴宮中連夜對著繪在一張白絹上,然後第二日又悄悄地夾了迴去。
她正要想辦法傳消息給朱允炆,卻是反而從大哥那兒得了消息,歸仁伯歿了,一場病沒的,歸仁伯府正在辦喪事,朱允炆已是報了丁憂,另外,歸仁伯死前遺言,嫡長子朱雄英承爵,其餘諸子成婚後分家。說是諸子分家,其實成婚了的隻有朱允炆一個,於是最近朱允炆除了守孝,還在忙著從歸仁伯府搬出來,帶著母親和妻子,住進京師南邊分給他的一座小小的三進的院子,幾乎等同於淨身出戶,好在徐氏嫁妝豐厚,朱府也分了一些田地與他,否則隻憑朱允炆那微薄的俸祿,隻怕要挨餓了……更何況朱允炆已經丁憂,三年以後,隻怕未必還能有什麽前程。
劉廌和花炫等軍院的同學一同去他新的居處去看過,屋子十分簡素,卻是收拾得十分雅致,庭院、書房,都布置得纖塵不染。幾竿修竹,數叢□,錯落有致,劉廌也見到了朱允炆的妻子徐氏,麻衣白裙,親自帶著丫鬟下廚給他們做了酒菜,十分賢惠安靜,舉止高雅大方,敬酒時不避不讓,一派大家之風,不禁心中也暗暗讚歎,迴頭看看妹妹在宮中,皇帝百依百順,吃的穿的無一不精,入宮許久仍嬌憨天真,心下卻是暗自慶幸妹妹沒有嫁給朱允炆,否則隻怕這苦寒守孝的日子過上一段時間,隻怕再濃的情分也要消磨了。
徐若璠正在房內一一點算自己的嫁妝,身邊李嬤嬤心疼的說:“小姐,這裏如此簡陋,如何住得,您自幼有點喘疾,入了秋便咳嗽,不若奴婢遣人迴南京國公府去說說,讓夫人遣人來接您迴去。”
徐若璠正色道:“公公剛過世,我與夫君、婆婆一同守孝乃是正理,如何能迴娘家。”
李嬤嬤道:“國公府原來在京城陪嫁的小宅子也有一二間,若是不迴南京,守孝也可以住進那裏,這房子多年失修,四處漏風,現在天氣還暖看著還好,到冬日,京城風沙大,下了雪可如何是好!那常氏仗著出身國丈,全不把小姐看在眼裏,從前一心折辱,連二爺也是,冷落小姐多時,呂氏,到底不是正經婆婆,如今一守父孝就是三年,小姐啊你無子無寵,日子如何熬得……還有分家,猶如打發叫花子一樣,高祖早就有命,分家諸子均分,這分家明明分得不公,何不讓老爺夫人出麵,讓京兆尹來斷一斷。”
徐若璠麵上帶了嚴厲,道:“嬤嬤快別這麽說!在家從父,出嫁從夫,自幼父親就教我,不可仗著太後的勢為非作歹,如今分家,相公既然什麽都沒說,則自然有他的道理,我作為婦人,自夫唱婦隨,如何能擅自做主?婆婆是夫君的生身母親,我自當恭敬孝順,夫君、婆婆都要在此守孝,我便遵從,嬤嬤若是受不得這樣的清寒日子,我便讓人和阿娘說,讓你迴國公府伺候如何?”
一言方落,李嬤嬤已是色變下跪道:“是奴婢多言了,請小姐責罰。”
徐若璠歎了口氣,扶了她起來道:“我自幼就是嬤嬤奶大的,如何不知道是嬤嬤疼我,隻是若是真疼我,就該勸我順從夫君,共同進退,遵從夫婦之義,如何能隻享富貴,不共患難。夫君人之龍鳳,必有一飛衝天之日,我應當高興的是能有此機會與他同守父孝,同度清貧,更何況還未到食糟糠之地步,不過是吃住簡單些,我倒覺得十分清淨,能與夫君同守清苦,我甘之如飴,嬤嬤以後須得如敬我一樣的尊夫君為主,再不可口出此不敬之言。”
李嬤嬤恭聲應了。
門外已是盡數聽到的朱允炆,卻是悄悄的走了,心中不是不感動,也不是不知道她處境艱難,他可以敬她,卻是不能愛她,他心中已是滿滿的裝了另外一個人。
***********
中秋宴請,林萱本不想參加,但住在坤寧宮,住在皇後眼皮底下,要說身體不舒服實在扯不出謊來,隻有勉為其難地參加。
中秋宴擺在禦花園裏,朱簷下掛上了精巧的花燈和彩絹,增添了節日氣氛,禦花園裏已是擺下數桌宴席,首席帝後一左一右坐在太後身旁,貴妃、德妃等都坐在首座,旁一桌卻是上次見過的安平王妃以及幾個不認識的有些年紀的妃子,林萱估計是老太妃、太妃們了。其餘妃嬪按品級落座,悄悄聊天賞月。圓月已經升高,月白風清,有教坊樂班在絳雪軒奏曲子,月色下聽到曲聲悠揚,眾人賞月聽曲,清風徐來,倒是頗為愜意。
皇帝那桌自是談笑風生,蘇德妃說了不少笑話,隻逗得太後不斷發笑,劉貴妃心不在焉,也時不時應景笑一笑,皇後則大多數時間都在剝蟹黃,不是給太後、皇上準備,就是忙著給身邊的初陽公主喂一些,初陽公主卻是一直鬧著要自己掰蟹腳,抹了滿手的黃。為取團圓的好兆頭,快滿周歲的皇長子由乳母抱著也出席了中秋宴會,白白胖胖看上去頗為沉手,倒是憨態可掬,手裏拿了片菊花糕,太後時不時逗弄他一番。
看到可愛的公主和皇子,林萱已經隆起的肚子被不少宮妃羨妒不已,林萱坐著吃了點新鮮的葡萄,因有孕,一點螃蟹都沒敢碰,聽了幾句酸話也坐著不理不動隻是微笑,倒讓其他妃嬪無趣。
一旁陰暗的角落裏,安寧王妃正低聲地與闍老太妃聊天。安寧王妃道:“這樣說九月太後壽誕,永平王便可以借拜壽之機來看看您了。”
闍老太妃笑道:“可不是,上次托您的福帶進來的信裏頭已是說了,王妃已經有孕。”
安寧王妃笑道:“那您可放心了,之前不是還擔憂永平王爺久不娶妻。”
闍老太妃笑著說:“可不是……自從高祖駕崩後,就沒見過梓兒幾麵,先帝駕崩後,就再也沒見過了,也不知長得如何了,王妃什麽樣子我也沒見過,我老想著,也許不會這輩子閉了眼都看不到梓兒成家生子了,如今到底能看到一眼,我死也甘心了。”說到最後,已是哽咽起來。
安寧王妃勸解道:“今日中秋團圓之夜,可要開開心心的,保重好身體過幾日就能見到永平王爺和王妃了,再說……”她望了首席一眼,道:“一會兒讓她看了又不舒服,少不得又讓你難過一陣子。”
闍老太妃抹淚道:“我們母子倆是他們的眼中釘已經這麽多年了,也不差這一次了,便是我們什麽都不做什麽都不說,也討不著好,如今隻望皇帝能讓我們母子平平安安的過了下半輩子,若是什麽時候去了疑心,放我去永安府跟著梓兒住,那真是死也甘心了。”
安寧王妃麵容慘淡,隻給老太妃斟了杯茶道:“喝茶吧,今上都說是仁慈寬厚,與先帝和……那位,性子是大不相同的,您還是有後福的,莫擔憂了。”
闍老太妃喝了口茶道:“莫說是母子了,您和她還是一個娘胎裏頭出來的呢,嫡親的姐妹,最後也生分成這樣。”
安寧王妃麵色暗了暗,道:“要怪,就怪我們家王爺沒福氣罷了。她自幼就看不慣我,好不容易能高我一頭,如何不泄泄從前堵在心頭的不快。”
闍老太妃搖搖頭道:“我服侍高祖一輩子,就一直沒看清楚高祖心裏怎麽想的……”
月影西斜,風也寒涼起來,滿園子各懷心事的人,終於也漸漸散了。
☆、41永平王妃
隨著太後壽誕的臨近,昭平帝下旨全國為太後祝壽一月,特赦囚犯,減免徭役,宮中年滿二十五的女子每人賞銀十兩盡行放出與家人團聚自行婚配,宮中除家中無親人二十餘人不願離開外近三百餘人重獲自由,普天同慶,為太後祝禱。
京城近期也分外繁華,京中除了各府押送賀禮來的官差,各藩屬國來使也陸續到京,更有江南有名的戲班子、雜耍班子,秦淮河上有名的姐妹行當的花魁們都紛紛趕赴京城,打把賣藝三教九流增多,來住商旅絡繹不絕,各街各巷張燈結彩,人聲鼎沸,一副繁華升平氣象。
京郊,永平王已讓隨軍原地駐紮,自己帶著王妃輕車簡從入了京城。進了京城去宗正寺遞了牌子報到後,便和王妃乘車去在京裏置辦下的宅子歇息。年已近四十的永平王陳梓仍然身姿挺拔,豐神如玉,一旁的永平王妃眉深目秀,睫長鼻挺,正蹙著眉頭看著車外的車水馬龍,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陳梓愛憐地擁了擁她的身子,低聲道:“別擔心了,壽誕日內眷自在內宮宴請,斷無可能見到你大哥的——來使都是在外朝宴請,你入了宮,我母妃自會照應你,你隻管少說話多笑就好,壽誕日完我們就迴去。”
永平王妃垂了長長的睫毛,依偎到陳梓胸膛前,低低道:“我總覺得不安,小時候父汗就說我的預感很準……我隻怕不能和你相守,其他什麽都不怕。”
陳梓微笑道:“都說懷孕的女人愛胡思亂想,你身子重,趕路久了定是累了,莫要再多想了,我母妃很慈善的。”又傷感地道:“我已是多年沒有見到母妃了……”
永平王妃又往他身上靠了靠,溫柔的牽住了他的手。
入了宅子安頓下來,陳梓自出了外院安排壽禮等諸事,壽禮早已由王府長史提前押送進京,他又去一一過目,以防出了紕漏,又安排了一輪宅子裏頭的護衛安排,細細看了下廚房的菜單,才迴到後頭,笑著對永平王妃道:“你先休息一下,吃完晚餐我帶你去好好逛逛京城的夜市,十分繁華的。”
夜幕降下,永平王和永平王妃換了便裝,帶了幾個侍從到了京城最繁華的東華門外城隍廟市和土地廟市,但見市樓南北相向,朱扉繡棟,素壁綠綺,人不得顧,車不能旋,各種各樣的店鋪裏商周銅器、秦漢銅鏡、唐宋書畫和珠寶象牙、美玉綾錦琳琅滿目,還有禦造的精美瓷、漆器在市場裏交易,心中雖有不安的永平王妃看到這樣熱鬧的景象,也露出了好奇的神色,她甚至看到了卷發碧眼的波斯商人,在高聲叫賣著稀罕的海外奇珍異寶。永平王笑著攜著她的手,一一賞玩,凡是她喜歡的,便一一買了下來。
為著她已經懷孕,人多的地方雖然有永平王和侍衛們小心護著,還是有些擔心,於是陳梓想了想,還是將她帶出了人潮,道:“我們去快意樓,那兒的菜肴上佳。”邊走邊和她形容那味道鮮美之極的石滾肥牛,水晶雞。
永平王妃身懷有孕本就貪嘴,一聽之下,更是興致勃勃,心情也是好了起來,十分期盼。卻不料他們一行到了快意樓,卻被告知已是滿座。原來近日太後壽誕將近,京城比昔日繁華數倍,快意樓不提前個半個月訂座,那是根本訂不到座的。永平王妃聽說滿座,怕陳梓為難,還是溫柔道:“那我們還是換個地方吃吧,”麵上卻是露出了掩飾不住的失望之色,陳梓和她感情甚篤,又是難得來京城一次,如何舍得委屈她,便和小二道:“你問問看是否有人願意讓張桌子,我願替他出了雙倍飯資,再另有重酬呈上。”
小二滿臉為難之色,快意樓在京城屹立數年不倒,便在於其絕不欺客,無論來人如何富貴,隻看先來後到以及事先的訂座,先來的,哪怕隻吃一碗陽春麵,隻要沒走,也絕不趕客,高祖時代快意樓曾有皇室宗親仗勢欺人鬧事,鬧到順天府,眾人皆以為快意樓要到,最後卻是順天府判了快意樓勝訟,隻令人多方揣測其幕後老板到底是誰。
卻聽到樓上有個仆人快步走了下來,向永平王爺施禮道:“我家主人定的包廂內尚有空位,卻是三爺舊識,也有女眷,如三爺不嫌棄,請三爺帶著夫人樓上一坐。”
江太醫也冷冷道:“絕無此事,這幾名侍衛不是被買通,便是你們拿出來時以身擋住讓然看不清楚。”
羅統領氣堵。
德妃卻笑道:“宮裏懷孕的妃子就一位,既是私相傳遞,必有經手的宮女、太監,依本宮看,將坤寧宮的太監宮女都拘來審一審,再將林昭儀傳來審一審,便就明白了。”
徐太後點頭道:“此言有理。”
常皇後站起來應了,便叫女官傳林昭儀來對質,又囑咐道:“事情未明,不可驚擾,隻傳林昭儀及其貼身宮女來對質,不可動了胎氣。”
德妃一旁冷笑。
頃刻林萱已來,透過簾子看到殿下捆著江太醫,站著幾位大內侍衛。堂上一副三堂會審的架勢,便心知不妙。
見禮過後,徐太後冷冷道:“林昭儀,今日江太醫在坤寧宮外因形跡可疑被大內侍衛捉拿,其身上搜出一封信,言道是你傳的,可有此事?”
林萱迴稟道:“迴太後娘娘,絕無此事,今日江太醫來診脈過後便出宮,妾並無一物私相傳遞。”
林萱背後站立著的拾翠卻忽然麵白身顫,噗通一聲跪下道:“奴婢今日隻是聽昭儀令行事,什麽都不知道,求太後娘娘、皇後娘娘饒命!”
林萱轉過頭看了她一眼,麵上略有詫異。
蘇德妃卻笑道:“看來林昭儀的宮女倒是個忠心的,這信看來是林昭儀寫的沒錯了。”
林萱淡淡道:“拾翠是前幾個月宮裏補到靜怡軒當差的,妾今日確不曾吩咐她做過此事,請太後娘娘、皇後娘娘明察。”
拾翠磕頭不止道:“昭儀娘娘,您隻是說給江太醫一個藥方參詳一下,奴婢就信了給您傳了,奴婢真的什麽都不知道,求您饒了奴婢吧!”
蘇德妃捂嘴道:“嗬嗬,可不是個藥方麽,宮裏誰不知道林昭儀家學淵源,精通醫術,這麽好的墮胎方子,除了林昭儀能開出來,還有誰能開出來。”
林萱向堂上拜了下道:“妾不知德妃娘娘所雲何事,還請讓妾一觀這封信。”
常皇後看向徐太後,徐太後銳利的目光看著林萱,隻見她麵不改色,至始至終一副淡然的神色,便點了點頭道:“給她看看。”
有兩個女官將信展開,放到她麵前看,蠶頭燕尾,工整秀麗,好一筆隸書,林萱側頭看了看仍在磕頭的拾翠,麵上掠過譏誚的笑容,跪下稟道:“事關龍嗣,容妾一辯,其一,妾在宮內,一向少出宮門,即便召太醫,也都有宮女太監在側,如何得隙私通懷孕;其二,妾不過粗通藥理,若是要墮胎,斷無可能不讓江太醫開方而自行開方,此墮胎藥方固好,卻隻適合初孕,妾已懷孕三月有餘接近四月,若真按此藥方服藥,隻怕連命都不保,此時墮胎,隻能徐徐引產,斷然不可能生生墮胎;其三,此信非妾手書,字跡全然不符,請太後娘娘、皇後娘娘明察。”
徐太後詢問太醫令道:“可有此事?”
太醫令擦了擦汗水道:“孕期若超過三個月,此墮胎方子的確會危及母體,且易於造成日後不育。”
徐太後點頭沉吟道:“手跡之事……”
拾翠叩頭道:“娘娘手跡便是如此,每日教導我們學字,都是此等字跡,奴婢不敢欺瞞,剪紅也可作證。”
常皇後望向剪紅,剪紅跪下戰戰兢兢道:“奴婢不敢欺瞞太後、皇後娘娘,奴婢粗陋,不認得幾個字,在昭儀房中隻做些針線的粗活,每次昭儀教導,都是拾翠在認真揣摩,奴婢並不曾經心,昭儀娘娘也未曾苛求奴婢必須學會,因此奴婢認不出是否娘娘的手跡。”
林萱淡淡道:“既說是我教你們的,那便拿出我寫過的字對一對便知道了。”
拾翠汗濕重衫,她自幼就有專人教導如何模仿字跡,一般手書略一過眼便能模仿個十之□,本以為此次差事輕鬆簡單,然而誰知道林萱每次字都是讓自己描了才帶走,然後自己的手書全都燒化,自己伺候了幾個月,一張字都沒有留下,隻借著昭儀教藥方的名頭,死命描了迴去,如何拿得出證據。
德妃在上頭看她語塞,心中暗罵蠢貨。
上頭太後忽然道:“哀家記得,林昭儀卻是被罰抄過女則百遍的,想是慈寧宮仍存有手書,著人去拿來吧,林昭儀,你且在此當場寫幾個字來——便默寫女則前一章吧。”
林萱低垂著頭,等女官抬來一張矮幾,布紙研墨,麵上卻露出一絲淡淡的微笑。她步步經心,自從換了貼身丫鬟,身邊再無可信之人,她就再不肯寫字,就為了防著這些。宮妃手書一旦流出,落在不知名的男子之手,用於構陷誣賴,帝王不需要明確的證據,隻要疑心就足夠讓你死個十次八次了,拾翠平日說話,就頗有文采,進退有據,顯然是經過精心□的,又能將她的書都收拾得整整齊齊,忽然說不認識字,鬼才會信,順水推舟教她寫字,卻改用隸書,又刻意不留手書給她,這年代又沒有痕跡鑒定專家,她就不信他們幾個區區深宮中的婦人,能看出那本來就不是她寫的隸書和趙體行書的相同之處來。
很快,慈寧宮的她曾抄寫過的《女則》一百張拿來,她當場默寫的《女則》第一章也呈了上去,果然字跡一模一樣,都是寬綽秀美,行雲流水一般的趙體行書,和那張紙條上的隸書全無一絲相似之處,常皇後鬆了一口氣,蘇德妃心中發堵,狠狠地刮了地上拾翠一眼,這蠢如豬的東西,還一口咬定說已學習模仿了九成九,這樣好的計謀,就敗在她辦事不利上!
蘇德妃忽然又想到太後身邊的豆蔻是林萱身邊舊人,又懷著一絲希望,隻怕她是臨時改了字跡,抱著一絲希望問道:“聽聞太後身邊的豆蔻姑娘是林昭儀身邊舊人,不如請來認認?”
徐太後瞥了她一眼,淡淡道:“也好,便讓大家都清楚明白,傳豆蔻來。”
須臾豆蔻來了,徐太後什麽都沒說,先叫女官給她看了《女則》,問:“你可認識這是誰的筆跡?”
豆蔻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殿上垂頭的林萱,惴惴不安地迴到:“迴太後娘娘,是奴婢舊主林昭儀的筆跡。”
徐太後問:“你看好了,莫害了你家舊主,真的確定?”
豆蔻又仔細看了一輪,點頭道:“奴婢看好了,確實是小姐手書,習的是鬆雪先生的趙體。”
徐太後麵上神色不動,又讓女官拿過那信來,卻是蒙住了上頭的字,隻露出藥方給豆蔻看,問:“這又是誰的筆跡?”
豆蔻看了一眼,肯定的答道:“這字跡奴婢不認得。”
徐太後再次確認道:“你再看看,不是你家小姐的字跡?”
豆蔻愣了下,道:“我家小姐隻習過簪花體和趙體,我自幼和她一同習字,從未習過隸書,小姐嫌那字太呆板無趣。”
此言一落,拾翠已是癱軟在地,她怎麽都無法解釋從未習過隸書的林萱如何寫出隸書來教她,隻拚命磕頭道:“這真的是昭儀娘娘交給我的信。”
林萱麵帶諷刺,沒有解釋。
一場鬧劇以拾翠最終承認因嫉妒昭儀被皇上寵愛,想取而代之才誣陷主子,被杖斃而告終。江太醫無罪釋放,林萱得以清清白白毫發無損的全身而退。
蘇德妃損失了最大一張王牌,惱恨得牙癢癢,卻無可奈何,徐太後意味深長地警告了她好好照顧皇長子,不要哪裏見到熱鬧都去瞎摻合,讓她隻得暫時蟄伏起來。
☆、40秘道密折
轉眼秋節又近,宮裏一直預備著太後五十千秋壽誕。前幾年因國孝,一直未大辦太後壽辰,今年年初昭平帝早早說了要大辦,禮部早就呈了折子,一一請示壽禮細節,隻候著太後壽誕日。
昭平帝和劉明舒在中秋前便迴到了京城,被充分滋潤過的劉明舒,仿佛一幅畫被人重新描上濃墨重彩,發更漆黑、唇更紅潤、膚更白膩,一雙明眸流光溢彩,整個人直如妖妖灼灼盛放的紅花,明麗得令人不可逼視……令來迎接昭平帝返宮的後妃們心中全都一陣一陣的堵。
迴宮的劉明舒脾氣收斂了許多,極少和昭平帝賭氣,倒是喜歡隨著皇帝去禦書房,皇帝在前邊批奏折,她自在後頭找書看。先是說嫌宮裏不如離宮那邊的屋子建得雅致,要找原來內宮建造的圖樣、奏折看,想看看有什麽好修整的,昭平帝對她百依百順,自命了工部找了相關資料呈來給她翻閱。一時又極為喜歡翻閱高祖的手書,昭平帝看她有興致,也十分高興,是自己有空時也和她一起細覽高祖手書、筆記來看,不過到底政事繁忙,大多時候還是劉明舒一人在禦書房裏細細翻閱。
功夫不負有心人,也是劉明舒足夠耐心,在工部當時負責督造的奏折堆裏頭,她找到了一份密折。原來工部的人隻以為是皇上要看,因此並無避忌,將相關文書都封了來呈禦覽。密折裏頭一大疊圖紙,她翻到了一張發黃的圖紙,上頭蠅頭小楷注著:奉欽命製秘道圖。圖紙上大部分標示為秘道內的圖形和材料,看不出出入口是哪裏,倒是注有奇怪的符號,出口仿若一個井口,還繪著一朵墨色牡丹。劉明舒想起了曾經在祖父書房裏頭見過的軍事地圖,高祖親自主持,據說繪製成花了三年的時間,作為高度軍機存著,上頭也是標著這樣奇怪的符號,她曾問過祖父符號的含義,他微笑道這些是高祖發明的坐標,有相對的書籍對照查看的。
這些軍機書籍,宮內禦書房裏頭有專人看守,隻能昭平帝親自入內查看,劉明舒有自知之明,沒有冒險要求昭平帝進去,以免遭到懷疑,朱允炆應該可以通過建章軍院那邊的圖書樓高層機密藏書裏頭查到。她怕發迴去會被發現少了圖紙,便悄悄的袖在裙裏帶迴宮中連夜對著繪在一張白絹上,然後第二日又悄悄地夾了迴去。
她正要想辦法傳消息給朱允炆,卻是反而從大哥那兒得了消息,歸仁伯歿了,一場病沒的,歸仁伯府正在辦喪事,朱允炆已是報了丁憂,另外,歸仁伯死前遺言,嫡長子朱雄英承爵,其餘諸子成婚後分家。說是諸子分家,其實成婚了的隻有朱允炆一個,於是最近朱允炆除了守孝,還在忙著從歸仁伯府搬出來,帶著母親和妻子,住進京師南邊分給他的一座小小的三進的院子,幾乎等同於淨身出戶,好在徐氏嫁妝豐厚,朱府也分了一些田地與他,否則隻憑朱允炆那微薄的俸祿,隻怕要挨餓了……更何況朱允炆已經丁憂,三年以後,隻怕未必還能有什麽前程。
劉廌和花炫等軍院的同學一同去他新的居處去看過,屋子十分簡素,卻是收拾得十分雅致,庭院、書房,都布置得纖塵不染。幾竿修竹,數叢□,錯落有致,劉廌也見到了朱允炆的妻子徐氏,麻衣白裙,親自帶著丫鬟下廚給他們做了酒菜,十分賢惠安靜,舉止高雅大方,敬酒時不避不讓,一派大家之風,不禁心中也暗暗讚歎,迴頭看看妹妹在宮中,皇帝百依百順,吃的穿的無一不精,入宮許久仍嬌憨天真,心下卻是暗自慶幸妹妹沒有嫁給朱允炆,否則隻怕這苦寒守孝的日子過上一段時間,隻怕再濃的情分也要消磨了。
徐若璠正在房內一一點算自己的嫁妝,身邊李嬤嬤心疼的說:“小姐,這裏如此簡陋,如何住得,您自幼有點喘疾,入了秋便咳嗽,不若奴婢遣人迴南京國公府去說說,讓夫人遣人來接您迴去。”
徐若璠正色道:“公公剛過世,我與夫君、婆婆一同守孝乃是正理,如何能迴娘家。”
李嬤嬤道:“國公府原來在京城陪嫁的小宅子也有一二間,若是不迴南京,守孝也可以住進那裏,這房子多年失修,四處漏風,現在天氣還暖看著還好,到冬日,京城風沙大,下了雪可如何是好!那常氏仗著出身國丈,全不把小姐看在眼裏,從前一心折辱,連二爺也是,冷落小姐多時,呂氏,到底不是正經婆婆,如今一守父孝就是三年,小姐啊你無子無寵,日子如何熬得……還有分家,猶如打發叫花子一樣,高祖早就有命,分家諸子均分,這分家明明分得不公,何不讓老爺夫人出麵,讓京兆尹來斷一斷。”
徐若璠麵上帶了嚴厲,道:“嬤嬤快別這麽說!在家從父,出嫁從夫,自幼父親就教我,不可仗著太後的勢為非作歹,如今分家,相公既然什麽都沒說,則自然有他的道理,我作為婦人,自夫唱婦隨,如何能擅自做主?婆婆是夫君的生身母親,我自當恭敬孝順,夫君、婆婆都要在此守孝,我便遵從,嬤嬤若是受不得這樣的清寒日子,我便讓人和阿娘說,讓你迴國公府伺候如何?”
一言方落,李嬤嬤已是色變下跪道:“是奴婢多言了,請小姐責罰。”
徐若璠歎了口氣,扶了她起來道:“我自幼就是嬤嬤奶大的,如何不知道是嬤嬤疼我,隻是若是真疼我,就該勸我順從夫君,共同進退,遵從夫婦之義,如何能隻享富貴,不共患難。夫君人之龍鳳,必有一飛衝天之日,我應當高興的是能有此機會與他同守父孝,同度清貧,更何況還未到食糟糠之地步,不過是吃住簡單些,我倒覺得十分清淨,能與夫君同守清苦,我甘之如飴,嬤嬤以後須得如敬我一樣的尊夫君為主,再不可口出此不敬之言。”
李嬤嬤恭聲應了。
門外已是盡數聽到的朱允炆,卻是悄悄的走了,心中不是不感動,也不是不知道她處境艱難,他可以敬她,卻是不能愛她,他心中已是滿滿的裝了另外一個人。
***********
中秋宴請,林萱本不想參加,但住在坤寧宮,住在皇後眼皮底下,要說身體不舒服實在扯不出謊來,隻有勉為其難地參加。
中秋宴擺在禦花園裏,朱簷下掛上了精巧的花燈和彩絹,增添了節日氣氛,禦花園裏已是擺下數桌宴席,首席帝後一左一右坐在太後身旁,貴妃、德妃等都坐在首座,旁一桌卻是上次見過的安平王妃以及幾個不認識的有些年紀的妃子,林萱估計是老太妃、太妃們了。其餘妃嬪按品級落座,悄悄聊天賞月。圓月已經升高,月白風清,有教坊樂班在絳雪軒奏曲子,月色下聽到曲聲悠揚,眾人賞月聽曲,清風徐來,倒是頗為愜意。
皇帝那桌自是談笑風生,蘇德妃說了不少笑話,隻逗得太後不斷發笑,劉貴妃心不在焉,也時不時應景笑一笑,皇後則大多數時間都在剝蟹黃,不是給太後、皇上準備,就是忙著給身邊的初陽公主喂一些,初陽公主卻是一直鬧著要自己掰蟹腳,抹了滿手的黃。為取團圓的好兆頭,快滿周歲的皇長子由乳母抱著也出席了中秋宴會,白白胖胖看上去頗為沉手,倒是憨態可掬,手裏拿了片菊花糕,太後時不時逗弄他一番。
看到可愛的公主和皇子,林萱已經隆起的肚子被不少宮妃羨妒不已,林萱坐著吃了點新鮮的葡萄,因有孕,一點螃蟹都沒敢碰,聽了幾句酸話也坐著不理不動隻是微笑,倒讓其他妃嬪無趣。
一旁陰暗的角落裏,安寧王妃正低聲地與闍老太妃聊天。安寧王妃道:“這樣說九月太後壽誕,永平王便可以借拜壽之機來看看您了。”
闍老太妃笑道:“可不是,上次托您的福帶進來的信裏頭已是說了,王妃已經有孕。”
安寧王妃笑道:“那您可放心了,之前不是還擔憂永平王爺久不娶妻。”
闍老太妃笑著說:“可不是……自從高祖駕崩後,就沒見過梓兒幾麵,先帝駕崩後,就再也沒見過了,也不知長得如何了,王妃什麽樣子我也沒見過,我老想著,也許不會這輩子閉了眼都看不到梓兒成家生子了,如今到底能看到一眼,我死也甘心了。”說到最後,已是哽咽起來。
安寧王妃勸解道:“今日中秋團圓之夜,可要開開心心的,保重好身體過幾日就能見到永平王爺和王妃了,再說……”她望了首席一眼,道:“一會兒讓她看了又不舒服,少不得又讓你難過一陣子。”
闍老太妃抹淚道:“我們母子倆是他們的眼中釘已經這麽多年了,也不差這一次了,便是我們什麽都不做什麽都不說,也討不著好,如今隻望皇帝能讓我們母子平平安安的過了下半輩子,若是什麽時候去了疑心,放我去永安府跟著梓兒住,那真是死也甘心了。”
安寧王妃麵容慘淡,隻給老太妃斟了杯茶道:“喝茶吧,今上都說是仁慈寬厚,與先帝和……那位,性子是大不相同的,您還是有後福的,莫擔憂了。”
闍老太妃喝了口茶道:“莫說是母子了,您和她還是一個娘胎裏頭出來的呢,嫡親的姐妹,最後也生分成這樣。”
安寧王妃麵色暗了暗,道:“要怪,就怪我們家王爺沒福氣罷了。她自幼就看不慣我,好不容易能高我一頭,如何不泄泄從前堵在心頭的不快。”
闍老太妃搖搖頭道:“我服侍高祖一輩子,就一直沒看清楚高祖心裏怎麽想的……”
月影西斜,風也寒涼起來,滿園子各懷心事的人,終於也漸漸散了。
☆、41永平王妃
隨著太後壽誕的臨近,昭平帝下旨全國為太後祝壽一月,特赦囚犯,減免徭役,宮中年滿二十五的女子每人賞銀十兩盡行放出與家人團聚自行婚配,宮中除家中無親人二十餘人不願離開外近三百餘人重獲自由,普天同慶,為太後祝禱。
京城近期也分外繁華,京中除了各府押送賀禮來的官差,各藩屬國來使也陸續到京,更有江南有名的戲班子、雜耍班子,秦淮河上有名的姐妹行當的花魁們都紛紛趕赴京城,打把賣藝三教九流增多,來住商旅絡繹不絕,各街各巷張燈結彩,人聲鼎沸,一副繁華升平氣象。
京郊,永平王已讓隨軍原地駐紮,自己帶著王妃輕車簡從入了京城。進了京城去宗正寺遞了牌子報到後,便和王妃乘車去在京裏置辦下的宅子歇息。年已近四十的永平王陳梓仍然身姿挺拔,豐神如玉,一旁的永平王妃眉深目秀,睫長鼻挺,正蹙著眉頭看著車外的車水馬龍,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陳梓愛憐地擁了擁她的身子,低聲道:“別擔心了,壽誕日內眷自在內宮宴請,斷無可能見到你大哥的——來使都是在外朝宴請,你入了宮,我母妃自會照應你,你隻管少說話多笑就好,壽誕日完我們就迴去。”
永平王妃垂了長長的睫毛,依偎到陳梓胸膛前,低低道:“我總覺得不安,小時候父汗就說我的預感很準……我隻怕不能和你相守,其他什麽都不怕。”
陳梓微笑道:“都說懷孕的女人愛胡思亂想,你身子重,趕路久了定是累了,莫要再多想了,我母妃很慈善的。”又傷感地道:“我已是多年沒有見到母妃了……”
永平王妃又往他身上靠了靠,溫柔的牽住了他的手。
入了宅子安頓下來,陳梓自出了外院安排壽禮等諸事,壽禮早已由王府長史提前押送進京,他又去一一過目,以防出了紕漏,又安排了一輪宅子裏頭的護衛安排,細細看了下廚房的菜單,才迴到後頭,笑著對永平王妃道:“你先休息一下,吃完晚餐我帶你去好好逛逛京城的夜市,十分繁華的。”
夜幕降下,永平王和永平王妃換了便裝,帶了幾個侍從到了京城最繁華的東華門外城隍廟市和土地廟市,但見市樓南北相向,朱扉繡棟,素壁綠綺,人不得顧,車不能旋,各種各樣的店鋪裏商周銅器、秦漢銅鏡、唐宋書畫和珠寶象牙、美玉綾錦琳琅滿目,還有禦造的精美瓷、漆器在市場裏交易,心中雖有不安的永平王妃看到這樣熱鬧的景象,也露出了好奇的神色,她甚至看到了卷發碧眼的波斯商人,在高聲叫賣著稀罕的海外奇珍異寶。永平王笑著攜著她的手,一一賞玩,凡是她喜歡的,便一一買了下來。
為著她已經懷孕,人多的地方雖然有永平王和侍衛們小心護著,還是有些擔心,於是陳梓想了想,還是將她帶出了人潮,道:“我們去快意樓,那兒的菜肴上佳。”邊走邊和她形容那味道鮮美之極的石滾肥牛,水晶雞。
永平王妃身懷有孕本就貪嘴,一聽之下,更是興致勃勃,心情也是好了起來,十分期盼。卻不料他們一行到了快意樓,卻被告知已是滿座。原來近日太後壽誕將近,京城比昔日繁華數倍,快意樓不提前個半個月訂座,那是根本訂不到座的。永平王妃聽說滿座,怕陳梓為難,還是溫柔道:“那我們還是換個地方吃吧,”麵上卻是露出了掩飾不住的失望之色,陳梓和她感情甚篤,又是難得來京城一次,如何舍得委屈她,便和小二道:“你問問看是否有人願意讓張桌子,我願替他出了雙倍飯資,再另有重酬呈上。”
小二滿臉為難之色,快意樓在京城屹立數年不倒,便在於其絕不欺客,無論來人如何富貴,隻看先來後到以及事先的訂座,先來的,哪怕隻吃一碗陽春麵,隻要沒走,也絕不趕客,高祖時代快意樓曾有皇室宗親仗勢欺人鬧事,鬧到順天府,眾人皆以為快意樓要到,最後卻是順天府判了快意樓勝訟,隻令人多方揣測其幕後老板到底是誰。
卻聽到樓上有個仆人快步走了下來,向永平王爺施禮道:“我家主人定的包廂內尚有空位,卻是三爺舊識,也有女眷,如三爺不嫌棄,請三爺帶著夫人樓上一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