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完午飯,劉明舒便說要去閨中休息,迴了自己小樓,又屏退了眾人,說嫌吵,隻許在樓下休息,留了金霄在外間服侍,自己卸了釵環進了內屋隻道要休息。
進了內屋,她坐了一會兒,撫摸著自己一直放在枕頭下的玉笛,這是朱允炆特意去找了來給她的,入宮之時因父親知道是朱允炆送的,沒有讓她帶進宮,忍不住拿起來吹了一曲,正是那日的釵頭鳳。
一曲方畢,隻看到窗前人影一閃,她撲到窗前,一個瀟灑的身影已是穿窗而入,立在床邊,青衣一襲,衣袂紛飛,她定睛一看,那人麵上含笑,眼睛卻暗藏痛楚,不是朱允炆是誰,忍不住直接撲上去摟著他哭起來,卻又不敢放聲哭,隻由著洶湧淚水濕潤了他的衣襟。
朱允炆手也不知道往哪裏放,這還是他們第一次有這樣親密接觸,朱允炆隻覺得自己懷中芬芳柔軟,那美好的女子抬起頭,巴掌大的晶瑩小臉上,眼圈鼻子麵頰通紅一片,淚水滿麵,無聲地流得他的心都碎了。
適才在窗外觀察地形,他就已經聽到她那哀傷的笛聲,這麽多年,他們不是兄妹,卻親如兄妹,凡事都能想到一起,縱馬逐獵,排兵論陣,對弈彈琴,縱歌舞劍,諸事合拍,他再不能遇到這樣合拍的一個人,仿佛就是他自己身體的另外一半一樣,缺了她,他的心也仿佛從此再也不完整,每夜每夜都想起那一夜他拒絕了她,將她送入了宮中,再也不能相見,此生緣慳一麵,聽到她省親的消息,他心裏一動,這日他哪裏都沒去,果然等來了劉廌,他知道不該,但是他無法阻止自己內心的狂唿,要見她,要見她。
他終於摟住了懷中的芬芳,那樣柔軟,他的身體,彷佛早就有此渴望,難堪地起了反應。
他為了大誌,清心寡欲多年,房中隻用小廝伺候,一個丫鬟也無,好不容易成婚,卻羞惱於徐若璠的洞若觀火,多年心事彷佛赤/裸/裸坦於陌生人前,而這個陌生人以一種強悍的姿態進入了他的生活,即將取代阿纖的位置,他無法接受,於是婚後隻宿於書房。
而素了多年,血氣方剛的身體,忽然得到渴望的柔軟,已經耐不住的叫囂起來,他想緊緊摟住她,理智卻讓他推開她,而劉明舒已經緊緊的擁抱了他,她已知人事,如何不知朱允炆身體的反應,她理智知道此時不該,但是她的腦海裏頭卻在想,時間不多了!也許自己這一輩子隻有這一次機會!她反手緊緊的抱住了朱允炆,纖手往下一探,已是隔著薄薄的衣料,牢牢得把握住那男人的象征。
朱允炆隻覺得轟的一下有血氣上湧,什麽理智都難以存在,劉明舒抬頭望向他,哀怨地輕輕說道:“時間不多了,給我這一次。”他緊緊地擁住她,任憑她將他的衣帶解開,露出寬闊而結實的胸膛,在他胸前印下一吻,他血氣沸騰,緊緊摟住劉明舒,直接往床上扔去,劉明舒在床上支起身子,輕輕一扯,已是將自己的外袍扯開,兩座玉山在薄衫中坦露出來,烏黑的長發披散在後,裙帶也鬆開,劉明舒輕輕地說了句:“請君入甕。”
朱允炆撲了上去。
外間守著的金霄,心驚膽戰地聽著裏頭若隱若現的聲音,全身發起抖來,這可是要抄家滅族的!她身上開始汗流浹背,一時又怕有人來,一時又在想要不要出去叫人來,但是此時再叫人來,自己也洗不脫了!反而害了小姐!她急的掉下眼淚。
裏頭卻是被翻紅浪,兩人久別重逢,朱允炆雖是第一次,劉明舒卻已是慣手,曲意奉承,導引撫摸,很快讓朱允炆找到了釋放的出口,緊緊地摟住了劉明舒,身體繃緊,盡數釋放了這麽久以來的思念。
雲收雨停,朱允炆摟著劉明舒,低聲道:“不會懷孕吧。”
劉明舒麵上紅潮未退,懶懶的輕撫朱允炆的肌肉,長期練武使他肌肉結實如鐵,無論是力度還是爆發的激情,都比昭平帝那溫溫柔柔慢條斯理的行房來得更爽快,她牽著他的手摸向她的腹部肚臍處,那裏散發出陣陣撩人的香氣,低聲道:“別擔心,還記得我們從前好奇,按古書所載自製的息肌丸麽?”
朱允炆色變,道:“你用了?”
劉明舒輕輕點點頭:“入宮後一直在用,我不想懷上他的孩子,”緊緊將頭埋入他的胸膛:“我隻要你。”
朱允炆心裏一片感動,還是正色和她說:“那東西有麝香,用多了要傷了身子,不能再育,你迴去,萬萬不能再用了,被人發現了也不得了,你放心,我斷不會為了這些事情而怪你,你隻好好的,我便安心了。”
劉明舒眼淚又流了下來。
朱允炆憐愛地替她擦了擦淚水,道:“我得走了,你大哥還在外邊把風,這裏你趕緊收拾一下,不能清洗的東西給我帶走。”
劉明舒依依不舍地摟住他親熱了一會兒,便起身,將床上弄汙的絲單團了團,遞給朱允炆,朱允炆穿好衣服,檢查齊整後,輕輕吻了下她,便拿了被單從窗外躍走。外邊等得不耐煩的劉廌趕緊帶著他繞過府裏的警衛悄悄的走了。
這邊金霄進來,所幸已提前備下水,揩抹幹淨,重新洗臉上妝,梳頭穿衣,隻做剛剛午睡起來,又和家人團聚一番,落淚揮別家人,擺駕迴宮去不提。
☆、37雙羅袖
花信來時,恨無人似花依舊。
又成春瘦,折斷門前柳。
天與多情,不與長相守。
分飛後,淚痕和酒,占了雙羅袖。
------晏殊《點絳唇?花信來時》
林崇舒永遠記得他剛見到阿箏的那一天,那天先生帶著他至林巒深處他的草堂,風日暄妍,泉石清曠,雜樹新綠,野花半開,他被先生牽著走了進去,看到了她穿著件淡綠的衫子,挽著雙鬟,兩頰邊垂下長長的綠絲絛,彎著腰在整理花草,先生喚她阿箏,她應聲抬起頭來,膚光勝雪,眉目如畫,雙目猶似一泓清水,看到他,便微微一笑,周圍的野花,仿佛都被那笑靨如花奪去了光彩,他這一生,便從此淪陷。
那時,他不過才十歲,是先生從亂軍中救迴來的孤兒,阿箏小他三歲,先生說,他和阿箏,都是異星,他算不出他們的未來,因此收養了他們做徒兒。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卻讓自己選一項來專攻,他想了許久,選了醫術,他見多了鄉親們看病的艱難,自己父母皆死於戰亂後的疫病,他想學醫。
阿箏學的卻是占卜,他愛極她拿著水晶球斂眉沉思的樣子,那一雙妙目郎若星子,晶光燦爛,水晶球也比不上那眼波中的瀲灩璀璨,又喜歡晚上夜觀天象。
夏夜裏,她和他一起躺在茅屋頂上的觀星草台上,她指著漫天的星子一一告訴他是什麽星星,她煞有介事的說,女星旁有顆小星,名始影,婦女於夏至夜候而祭之,得好顏色,始影南,並肩一星,名琯朗,男子於冬至夜候而祭之,得好智慧。
他笑道:“難怪去年夏至夜裏看你不睡,原來是偷偷祭了,這般好顏色,也不知祭了多久?”
阿箏笑倒,直將手邊的書全砸向他。
山中歲月短,他們一同去探過山中幽境取山泉水,采過草藥,存過新雪,阿箏喜手植花草,她猶愛萱草花,種了一片,隻說又能觀賞又能入藥又能做菜還能入詩的,也就這一樣而已,春天萱草盛開,亭亭如玉,她立於黃花叢中,清麗之極,總讓人想起人淡如菊。
他們住在山穀內數年,先生的師母,溫柔大方,照顧他們彷如親生,他們的兒子劉璉,也隨著他們一起長大。
而他看著那雙鬟小丫頭漸漸長成個容光照人,亭亭玉立的少女,山穀內山容水意,皆出天然,樹色泉聲,都非塵境,他們幾乎忘了外邊的世界是什麽樣子,隻知道偶爾會不斷的有山民遠道而來,求醫,他漸漸可以獨立開方,先生微笑著讚許他,有時候他也想出外去行醫,看到更多的病症,問先生為何不出穀,先生笑道:“我在等真龍恢複漢室。”
他從來不知道自己師傅是那樣名聞天下的青田先生,直到後來陳友諒來請他出山。
這一年夏日,先生帶著他們觀星,指點著天上的星辰道:“五星聚奎,天下將太平。”
沒多久,陳友諒便來了,那是個四十多歲的漢子,濃而長的一雙劍眉直飛入鬢,鼻梁高挺,雙眼狹長卻猶如鷹鷲之眼,神光懾人,先生一看他,便愣了一下,他聽到先生喃喃自語道:“如何假龍身上卻有了真龍之氣?”
先生和他暢談了一日一夜,隨後先生便帶著自己和阿箏出山了。
隨軍多年,陳友諒也頗為喜歡自己和阿箏,尤其驚奇於阿箏占卜十分之精準,他有一日對著先生歎道:“占星望雲,紫微鬥數,你這女弟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隻怕泄露天機過多,天年不永。”
先生歎道:“此女為異星,隻能順其自然。”
他聽後有些心驚,看阿箏依然懵懵懂懂,憨然占卜,便總叫她少占卜些,阿箏總是爭著一雙妙目答道:“我很喜歡呀,能斷未來,一一驗證所算,太妙了。”
不久陳友諒一統中原,登基為帝,先生封了誠意伯,他卻隻求得了一道賜婚的旨意,他和阿箏的婚禮。
在京城完婚後不久,他們便離開了京城,實現了之前漫遊五湖四海的夙願。
他們走了許多的地方,去海上觀過日出,丹曦欲吐,海天光耀,千匯萬狀;去登過高峰,留連鬆石,日暮忘歸,夜色蒼茫,草深苔滑,他們共坐於懸崖之下,仰視峭壁,猿鳥路窮,中間有片石斜欹,如雲出岫,缺月微升,他們對火微笑,歲月靜好;他們去過雪原,千裏冰封,萬裏雪飄,他們相擁取暖,白雪皚皚,天地間仿佛隻有他們二人;他們去過南疆,木棉樹下,有黑衣銀飾深眸濃睫的女子大膽的唱著情歌,紅彤彤的木棉花沉重地墜落下來,他們彼此對視而笑;他們去過大草原,原野上鮮花綻放,有男子在拉著馬頭琴,他們兩人一騎,聽著男子唱:“美麗的姑娘,我的太陽……”
人世間的一切他都不再奢求,隻求一份天長地久,彼此擁有。
他悄悄的避孕,不肯讓阿箏懷孕,雖然知道她一直渴望有個孩兒,每個月小日子來時她滿臉失望,他仍硬著心背著她悄悄吃了棉籽做成的藥,不是不想要他和她的孩子,實在是生孩子便是鬼門關,他再不敢想沒有阿箏的生涯,陳友諒和先生說過的話沉甸甸的壓在心頭,他不可冒險,他要和她一同白頭到老。
他們一路遊了許多年,隻有先生病重時迴京服侍,先生臨終前,皇上來看過他,沒有屏退他們。隻老淚縱橫道:“天命果真不可違麽?善兒早逝了,如今隻剩下理兒和梓兒,我該選誰?願先生教我。”
先生搖著頭道:“臣能力有限,看不出,皇上雄才大略,自是能選出合適的繼承人。”
皇上淚流滿麵道:“你不知,如今看著梓兒還好,他卻是個偏激之人,未來隻怕會做出傷人傷己的事情,他會一把火燒了自己和妻子……”
先生歎道:“皇上得天寵愛,得知天機,如何還猶豫不決?”
皇上隻歎息:“命該如此,我逆天而行,卻要報應到自己的子孫上。”
先生安慰道:“皇上雄才偉略,居功甚偉,不必作此傷悲之語。”
先生逝後,他們在京守喪守喪期間,皇上曾召阿箏入宮占卜,迴來阿箏閉口不言,卻不安道:“阿舒,我們早日離開京城吧。”
他再三詢問,才知道皇上是讓阿箏算了下一任繼承人!他不寒而栗,守喪期滿,他們迅速地離開了京城這個是非之地。
江湖雲遊數年,卻沒想到,阿箏還是懷孕了。知道消息那天,她笑著落下淚來,他看她如獲至寶的欣喜若狂,不敢再違逆,隻得細細的為她調理,並迴到了江南,定居下來。阿箏摸著水晶球,笑著告訴他:“阿舒,阿舒,我算出來了,是個女孩。”
他也歡喜,若是個女兒,像阿箏一樣,他必要以一生來為她們母女鋪好路子,平平安安。
然而,他擁有女兒的那一天,他終於還是失去了阿箏,他一生治病無數,救人無數,卻救不活自己的妻子。
臨走前,阿箏牽著悲痛欲絕的他的手,道:“阿舒,好好待我們的女兒,我違了師命,給自己算過,我本就活不過今年,因此拚死還是要生下女兒,對不住,我知道你不想要孩子,但是我希望能有一個有我血緣的孩子繼續陪伴你,我悄悄換掉了你常吃的那瓶藥……”
他覺得全世界都仿佛坍塌,而女兒的哭聲讓他勉強振作,女兒有著一雙神似阿箏的眼睛,他給她起名林萱,萱草,懷母之草,忘憂草,利胸膈,安五髒,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他親力親為的撫養她,看著她一天天的長大,他行醫都帶著她,不離左右,天與多情,不與長相守,全世界都已經沒有意義,唯有這一個愛妻留給他的女兒,是他的全部。
一日江南周莊沈家有人疾馳而來,道有人急病需救治,當時女兒正有些不舒服,他有些不想去,卻被人連女兒一同擄到了沈宅。
進了內屋,她坐了一會兒,撫摸著自己一直放在枕頭下的玉笛,這是朱允炆特意去找了來給她的,入宮之時因父親知道是朱允炆送的,沒有讓她帶進宮,忍不住拿起來吹了一曲,正是那日的釵頭鳳。
一曲方畢,隻看到窗前人影一閃,她撲到窗前,一個瀟灑的身影已是穿窗而入,立在床邊,青衣一襲,衣袂紛飛,她定睛一看,那人麵上含笑,眼睛卻暗藏痛楚,不是朱允炆是誰,忍不住直接撲上去摟著他哭起來,卻又不敢放聲哭,隻由著洶湧淚水濕潤了他的衣襟。
朱允炆手也不知道往哪裏放,這還是他們第一次有這樣親密接觸,朱允炆隻覺得自己懷中芬芳柔軟,那美好的女子抬起頭,巴掌大的晶瑩小臉上,眼圈鼻子麵頰通紅一片,淚水滿麵,無聲地流得他的心都碎了。
適才在窗外觀察地形,他就已經聽到她那哀傷的笛聲,這麽多年,他們不是兄妹,卻親如兄妹,凡事都能想到一起,縱馬逐獵,排兵論陣,對弈彈琴,縱歌舞劍,諸事合拍,他再不能遇到這樣合拍的一個人,仿佛就是他自己身體的另外一半一樣,缺了她,他的心也仿佛從此再也不完整,每夜每夜都想起那一夜他拒絕了她,將她送入了宮中,再也不能相見,此生緣慳一麵,聽到她省親的消息,他心裏一動,這日他哪裏都沒去,果然等來了劉廌,他知道不該,但是他無法阻止自己內心的狂唿,要見她,要見她。
他終於摟住了懷中的芬芳,那樣柔軟,他的身體,彷佛早就有此渴望,難堪地起了反應。
他為了大誌,清心寡欲多年,房中隻用小廝伺候,一個丫鬟也無,好不容易成婚,卻羞惱於徐若璠的洞若觀火,多年心事彷佛赤/裸/裸坦於陌生人前,而這個陌生人以一種強悍的姿態進入了他的生活,即將取代阿纖的位置,他無法接受,於是婚後隻宿於書房。
而素了多年,血氣方剛的身體,忽然得到渴望的柔軟,已經耐不住的叫囂起來,他想緊緊摟住她,理智卻讓他推開她,而劉明舒已經緊緊的擁抱了他,她已知人事,如何不知朱允炆身體的反應,她理智知道此時不該,但是她的腦海裏頭卻在想,時間不多了!也許自己這一輩子隻有這一次機會!她反手緊緊的抱住了朱允炆,纖手往下一探,已是隔著薄薄的衣料,牢牢得把握住那男人的象征。
朱允炆隻覺得轟的一下有血氣上湧,什麽理智都難以存在,劉明舒抬頭望向他,哀怨地輕輕說道:“時間不多了,給我這一次。”他緊緊地擁住她,任憑她將他的衣帶解開,露出寬闊而結實的胸膛,在他胸前印下一吻,他血氣沸騰,緊緊摟住劉明舒,直接往床上扔去,劉明舒在床上支起身子,輕輕一扯,已是將自己的外袍扯開,兩座玉山在薄衫中坦露出來,烏黑的長發披散在後,裙帶也鬆開,劉明舒輕輕地說了句:“請君入甕。”
朱允炆撲了上去。
外間守著的金霄,心驚膽戰地聽著裏頭若隱若現的聲音,全身發起抖來,這可是要抄家滅族的!她身上開始汗流浹背,一時又怕有人來,一時又在想要不要出去叫人來,但是此時再叫人來,自己也洗不脫了!反而害了小姐!她急的掉下眼淚。
裏頭卻是被翻紅浪,兩人久別重逢,朱允炆雖是第一次,劉明舒卻已是慣手,曲意奉承,導引撫摸,很快讓朱允炆找到了釋放的出口,緊緊地摟住了劉明舒,身體繃緊,盡數釋放了這麽久以來的思念。
雲收雨停,朱允炆摟著劉明舒,低聲道:“不會懷孕吧。”
劉明舒麵上紅潮未退,懶懶的輕撫朱允炆的肌肉,長期練武使他肌肉結實如鐵,無論是力度還是爆發的激情,都比昭平帝那溫溫柔柔慢條斯理的行房來得更爽快,她牽著他的手摸向她的腹部肚臍處,那裏散發出陣陣撩人的香氣,低聲道:“別擔心,還記得我們從前好奇,按古書所載自製的息肌丸麽?”
朱允炆色變,道:“你用了?”
劉明舒輕輕點點頭:“入宮後一直在用,我不想懷上他的孩子,”緊緊將頭埋入他的胸膛:“我隻要你。”
朱允炆心裏一片感動,還是正色和她說:“那東西有麝香,用多了要傷了身子,不能再育,你迴去,萬萬不能再用了,被人發現了也不得了,你放心,我斷不會為了這些事情而怪你,你隻好好的,我便安心了。”
劉明舒眼淚又流了下來。
朱允炆憐愛地替她擦了擦淚水,道:“我得走了,你大哥還在外邊把風,這裏你趕緊收拾一下,不能清洗的東西給我帶走。”
劉明舒依依不舍地摟住他親熱了一會兒,便起身,將床上弄汙的絲單團了團,遞給朱允炆,朱允炆穿好衣服,檢查齊整後,輕輕吻了下她,便拿了被單從窗外躍走。外邊等得不耐煩的劉廌趕緊帶著他繞過府裏的警衛悄悄的走了。
這邊金霄進來,所幸已提前備下水,揩抹幹淨,重新洗臉上妝,梳頭穿衣,隻做剛剛午睡起來,又和家人團聚一番,落淚揮別家人,擺駕迴宮去不提。
☆、37雙羅袖
花信來時,恨無人似花依舊。
又成春瘦,折斷門前柳。
天與多情,不與長相守。
分飛後,淚痕和酒,占了雙羅袖。
------晏殊《點絳唇?花信來時》
林崇舒永遠記得他剛見到阿箏的那一天,那天先生帶著他至林巒深處他的草堂,風日暄妍,泉石清曠,雜樹新綠,野花半開,他被先生牽著走了進去,看到了她穿著件淡綠的衫子,挽著雙鬟,兩頰邊垂下長長的綠絲絛,彎著腰在整理花草,先生喚她阿箏,她應聲抬起頭來,膚光勝雪,眉目如畫,雙目猶似一泓清水,看到他,便微微一笑,周圍的野花,仿佛都被那笑靨如花奪去了光彩,他這一生,便從此淪陷。
那時,他不過才十歲,是先生從亂軍中救迴來的孤兒,阿箏小他三歲,先生說,他和阿箏,都是異星,他算不出他們的未來,因此收養了他們做徒兒。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卻讓自己選一項來專攻,他想了許久,選了醫術,他見多了鄉親們看病的艱難,自己父母皆死於戰亂後的疫病,他想學醫。
阿箏學的卻是占卜,他愛極她拿著水晶球斂眉沉思的樣子,那一雙妙目郎若星子,晶光燦爛,水晶球也比不上那眼波中的瀲灩璀璨,又喜歡晚上夜觀天象。
夏夜裏,她和他一起躺在茅屋頂上的觀星草台上,她指著漫天的星子一一告訴他是什麽星星,她煞有介事的說,女星旁有顆小星,名始影,婦女於夏至夜候而祭之,得好顏色,始影南,並肩一星,名琯朗,男子於冬至夜候而祭之,得好智慧。
他笑道:“難怪去年夏至夜裏看你不睡,原來是偷偷祭了,這般好顏色,也不知祭了多久?”
阿箏笑倒,直將手邊的書全砸向他。
山中歲月短,他們一同去探過山中幽境取山泉水,采過草藥,存過新雪,阿箏喜手植花草,她猶愛萱草花,種了一片,隻說又能觀賞又能入藥又能做菜還能入詩的,也就這一樣而已,春天萱草盛開,亭亭如玉,她立於黃花叢中,清麗之極,總讓人想起人淡如菊。
他們住在山穀內數年,先生的師母,溫柔大方,照顧他們彷如親生,他們的兒子劉璉,也隨著他們一起長大。
而他看著那雙鬟小丫頭漸漸長成個容光照人,亭亭玉立的少女,山穀內山容水意,皆出天然,樹色泉聲,都非塵境,他們幾乎忘了外邊的世界是什麽樣子,隻知道偶爾會不斷的有山民遠道而來,求醫,他漸漸可以獨立開方,先生微笑著讚許他,有時候他也想出外去行醫,看到更多的病症,問先生為何不出穀,先生笑道:“我在等真龍恢複漢室。”
他從來不知道自己師傅是那樣名聞天下的青田先生,直到後來陳友諒來請他出山。
這一年夏日,先生帶著他們觀星,指點著天上的星辰道:“五星聚奎,天下將太平。”
沒多久,陳友諒便來了,那是個四十多歲的漢子,濃而長的一雙劍眉直飛入鬢,鼻梁高挺,雙眼狹長卻猶如鷹鷲之眼,神光懾人,先生一看他,便愣了一下,他聽到先生喃喃自語道:“如何假龍身上卻有了真龍之氣?”
先生和他暢談了一日一夜,隨後先生便帶著自己和阿箏出山了。
隨軍多年,陳友諒也頗為喜歡自己和阿箏,尤其驚奇於阿箏占卜十分之精準,他有一日對著先生歎道:“占星望雲,紫微鬥數,你這女弟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隻怕泄露天機過多,天年不永。”
先生歎道:“此女為異星,隻能順其自然。”
他聽後有些心驚,看阿箏依然懵懵懂懂,憨然占卜,便總叫她少占卜些,阿箏總是爭著一雙妙目答道:“我很喜歡呀,能斷未來,一一驗證所算,太妙了。”
不久陳友諒一統中原,登基為帝,先生封了誠意伯,他卻隻求得了一道賜婚的旨意,他和阿箏的婚禮。
在京城完婚後不久,他們便離開了京城,實現了之前漫遊五湖四海的夙願。
他們走了許多的地方,去海上觀過日出,丹曦欲吐,海天光耀,千匯萬狀;去登過高峰,留連鬆石,日暮忘歸,夜色蒼茫,草深苔滑,他們共坐於懸崖之下,仰視峭壁,猿鳥路窮,中間有片石斜欹,如雲出岫,缺月微升,他們對火微笑,歲月靜好;他們去過雪原,千裏冰封,萬裏雪飄,他們相擁取暖,白雪皚皚,天地間仿佛隻有他們二人;他們去過南疆,木棉樹下,有黑衣銀飾深眸濃睫的女子大膽的唱著情歌,紅彤彤的木棉花沉重地墜落下來,他們彼此對視而笑;他們去過大草原,原野上鮮花綻放,有男子在拉著馬頭琴,他們兩人一騎,聽著男子唱:“美麗的姑娘,我的太陽……”
人世間的一切他都不再奢求,隻求一份天長地久,彼此擁有。
他悄悄的避孕,不肯讓阿箏懷孕,雖然知道她一直渴望有個孩兒,每個月小日子來時她滿臉失望,他仍硬著心背著她悄悄吃了棉籽做成的藥,不是不想要他和她的孩子,實在是生孩子便是鬼門關,他再不敢想沒有阿箏的生涯,陳友諒和先生說過的話沉甸甸的壓在心頭,他不可冒險,他要和她一同白頭到老。
他們一路遊了許多年,隻有先生病重時迴京服侍,先生臨終前,皇上來看過他,沒有屏退他們。隻老淚縱橫道:“天命果真不可違麽?善兒早逝了,如今隻剩下理兒和梓兒,我該選誰?願先生教我。”
先生搖著頭道:“臣能力有限,看不出,皇上雄才大略,自是能選出合適的繼承人。”
皇上淚流滿麵道:“你不知,如今看著梓兒還好,他卻是個偏激之人,未來隻怕會做出傷人傷己的事情,他會一把火燒了自己和妻子……”
先生歎道:“皇上得天寵愛,得知天機,如何還猶豫不決?”
皇上隻歎息:“命該如此,我逆天而行,卻要報應到自己的子孫上。”
先生安慰道:“皇上雄才偉略,居功甚偉,不必作此傷悲之語。”
先生逝後,他們在京守喪守喪期間,皇上曾召阿箏入宮占卜,迴來阿箏閉口不言,卻不安道:“阿舒,我們早日離開京城吧。”
他再三詢問,才知道皇上是讓阿箏算了下一任繼承人!他不寒而栗,守喪期滿,他們迅速地離開了京城這個是非之地。
江湖雲遊數年,卻沒想到,阿箏還是懷孕了。知道消息那天,她笑著落下淚來,他看她如獲至寶的欣喜若狂,不敢再違逆,隻得細細的為她調理,並迴到了江南,定居下來。阿箏摸著水晶球,笑著告訴他:“阿舒,阿舒,我算出來了,是個女孩。”
他也歡喜,若是個女兒,像阿箏一樣,他必要以一生來為她們母女鋪好路子,平平安安。
然而,他擁有女兒的那一天,他終於還是失去了阿箏,他一生治病無數,救人無數,卻救不活自己的妻子。
臨走前,阿箏牽著悲痛欲絕的他的手,道:“阿舒,好好待我們的女兒,我違了師命,給自己算過,我本就活不過今年,因此拚死還是要生下女兒,對不住,我知道你不想要孩子,但是我希望能有一個有我血緣的孩子繼續陪伴你,我悄悄換掉了你常吃的那瓶藥……”
他覺得全世界都仿佛坍塌,而女兒的哭聲讓他勉強振作,女兒有著一雙神似阿箏的眼睛,他給她起名林萱,萱草,懷母之草,忘憂草,利胸膈,安五髒,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他親力親為的撫養她,看著她一天天的長大,他行醫都帶著她,不離左右,天與多情,不與長相守,全世界都已經沒有意義,唯有這一個愛妻留給他的女兒,是他的全部。
一日江南周莊沈家有人疾馳而來,道有人急病需救治,當時女兒正有些不舒服,他有些不想去,卻被人連女兒一同擄到了沈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