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節
鬼穀子的局(出書版) 作者:寒川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他說出此話,眾人越發笑得歡了。即使蘇秦,也隻有抿著嘴兒樂。
“這可不行!”韓昭侯笑過,接上他的話,“貴賤有別,相印如何等同?”
六國會同,楚、魏、齊三家皆王,燕為公室,隻有韓、趙仍是侯爵,在六國中地位最賤。韓昭侯於此時發出此問,顯然是有所用心。見他提出這個,趙肅侯亦斂住笑,正襟危坐,不失時機地輕輕咳嗽一聲,算作響應。
蘇秦顯然早已想過這個問題,沉聲應道:“韓侯所言甚是!”抱拳掃視一圈,“諸位君上,眼下天下並王,周製不存,周禮自應變革。今六國會同,自應同尊,因而,蘇秦建議,趁此良機,六國不妨彼此相王,盡皆南麵稱尊!”
“好好好!”為率先稱王而苦頭吃盡的魏惠王應聲叫道,“魏罃讚同!韓、趙、魏本為一家,魏罃獨自居上,真還睡不安穩呢!”
眾人又發出一陣哄笑,韓、趙、燕之君皆沒推辭,齊、楚兩個威王也沒出聲反對,六國相王之事算是集體默認了。
見眾人笑畢,趙肅侯接道:“老相印不行,新相印一時又不及鑄造,明日如何拜相?”
“這個不難!”魏惠王顯然早有預備,嗬嗬笑道,“魏罃不才,倒是帶來幾個金匠,這就傳令下去,讓他們連夜加工,為列國趕鑄相印,待盟誓結束,我們共同拜相,如何?”
眾人盡皆點頭。
“不過,”魏惠王斂住笑,一本正經,“鑄相印的金子魏罃就不墊了,免得日後扯不清楚!”
眾人笑道:“自然,自然,這個自然。需要多少金子,縱約長說個數就是!”
“魏罃不懂這個!”魏惠王緩緩晃動肥碩的腦袋,“待迴到行轅,自有司徒朱威提秤拎筐,到各家轅門收金子,屆時諸位莫要不認賬就是!”
笑聲更響亮了。
“蘇相國,”魏惠王轉對蘇秦,“今日你請客,當是東道主。除去這些,是否還有他事?”
“沒有了!”蘇秦斂住笑,拱手應道。
“要是沒有別的事,魏罃提個建議。諸位都是雅人,此處偏幽雅致,亦無外人在場,更無禦史在側,我等何不各操管弦,暢開情懷,來個自娛自樂如何?”
眾人皆是振奮,齊道:“謹聽縱約長吩咐!”
魏惠王摩拳擦掌,不無誇張地朝手心“呸呸”連吐兩口,轉對仆從:“拿琴來!”
諸君也都興起,紛紛討要自己擅長的樂器。不一會兒,河水北岸,鶴鳴山下,琴瑟應和,鍾磬互鳴,管弦協奏,與附近林中的百鳥鳴囀、河水激蕩交響一處,天地為之動容。
蘇秦靜靜坐著,傾心聽著,兩行熱淚緩緩流出。
此時此刻,除去秦公,天底下這幾個最具威力的大人物終於放下爭執,坐在一起,共奏樂章了。不究結果如何,至少在眼前,不失為一個良好開端。
翌日,東方微白,孟津方圓三十裏內人歡馬叫,一片喧鬧。及至卯時,盛況空前的會同儀式終於在精修數月的會同台上拉開序幕。
整個盟誓儀式的主持人,也即司盟,無可爭議地由六國共使蘇秦擔當。遵循古製,儀式為九,分別是:一、掘地為坎;二、執牛耳;三、載正書;四、讀書;五、歃血;六、昭示天地六方神明;七、載副書;八、殺牲;九、和牲埋正書。
會同台頂高八丈八尺,呈六邊形,每邊各六丈,方圓剛好三十六丈。台中心是一土坎。坎呈方形,四邊各八尺八寸,深八尺八寸,旬日前早已掘好。坎正北土壁上另辟一龕,內中置放各色寶玉,其中有璧、璜、瑗、環、塊、佩各六,分別刻著六國姓氏。被執於坎中的是頭棕紅色牛犢,膘肥體壯,於去年秋分日出生,此時剛好一歲,屆滿周天之數。由於四肢受執,動彈不得,牛犢子瞪圓兩眼,不無驚懼地緊盯坎上越來越多的華服錦冠,“哞”的一聲發出悲鳴。
旌旗獵獵,長號聲聲。
蘇秦宣布盟誓儀式開始,擔任執牛耳的縱約長魏惠王健步走下坎內台階,握牢牛犢左耳,緊隨其後的司祭手持利刃,於眨眼間割下牛耳。早有人執玉敦於側,接於正在滴血的牛耳下麵。由於司祭下手極快,那牛犢子初時並未覺得疼痛,隻是在斷耳的鮮血將要滴完時,才又猛地甩頭,悲壯地發出一聲長“哞”。
待血滴完,司祭從魏惠王手中接過牛耳,扔於坎中,而後拿出一根桃木,一端纏繞麻絲,在玉敦上連拂幾拂,掃卻血中邪氣,而後接過玉敦,跟在惠王身後,跨上坎沿。
上坎之後,司祭將玉敦呈予司盟蘇秦。蘇秦朝一硯中倒出少許牛血,早已恭候於側的樓緩即以朱筆蘸血,在一塊選好的白帛上書寫屈平擬就的盟書。
約一刻鍾後,樓緩書畢,將盟書呈予蘇秦。
蘇秦一手執盟書,一手執玉敦,健步登上旁邊一個鋪有錦毯的土台,代會盟者向天地鬼神宣讀屈原草就的盟辭,辭曰:
〖天運不通,道失德傾;
周室式微,禮壞樂崩;
君臣不協,奸盜叢生。
更有暴秦,酷法苛政;
禍加天下,殃及蒼生;
肌膚潤鏑,骸不入塚;
鬼神震怒,民怨沸騰。
周人蘇秦,倡導合縱;
列國六君,紛起響應;
於此秋分,孟津會盟。
共起誓願,昭示神明;
凡我同盟,互不加戎;
同仇敵愾,患難與共;
交相往來,力行五通;
六邦無阻,道路不壅;
共製暴秦,同懲元兇!
皇天後土,六姓祖宗;
有目共睹,以鑒此盟;
有渝所誓,明神殛之;
亡其族類,俾墜其命!〗
蘇秦宣讀完畢,步下土台,趨至魏惠王麵前,緩緩跪下,將玉敦捧至齊眉,朗聲奏道:“請縱約長歃血!”
魏惠王接過玉敦,舉至唇邊,輕啜一口,伸手朝嘴上一抹,弄得下巴上滿是鮮血。繼而是楚威王、齊威王、韓昭侯、趙肅侯和燕文公。各自輕啜一口,將下巴塗紅。看到年歲最長、德望最高的燕文公站在最後,蘇秦由不得心生感歎。這些日來,盡管他一直倡導縱親國中不分尊卑,不分大小,諸侯自己卻是心中有數的。
歃血過後,是昭示天地鬼神。蘇秦揮手,六國君主依序退到一邊,六國大巫祝粉墨登場,在一陣巫樂中各施招數,載歌載舞,以溝通天地神靈。大巫祝舞畢,各自退去,六國司盟上台,各持朱筆在龜片上抄錄盟誓的副本。抄畢,樓緩驗明無誤,司盟退去,六君及蘇秦再至坎邊,目睹司祭殺牲。
司祭手持利刃,沿台階下坎,一刀割斷左耳仍在滴血、全身戰栗不止的牛犢子氣管,看得六位君主心驚膽戰。隨著氣血缺失,牛犢子先是前腿緩緩跪下,繼而全身癱軟。
司祭上坎,蘇秦將手中盟書的正本,連同玉敦拋進坎中,恰巧落在牛頭處。魏惠王舉鏟,朝坎中拋下第一鏟土。接著是眾君主,各自鏟土拋入坎中。見他們逐個鏟畢,蘇秦揮手,二十壯士不消一刻就將土坎填平,堆出一個方錐。
盟誓畢,即行拜相儀式。
六君依序南麵而坐,麵前各擺一枚金印。金印是二十多個金匠連夜趕出來的,皆有拳頭大小,各包華貴的黃色錦緞。
在六國軍民注目下,蘇秦碎步趨至六君前麵,緩緩跪地,逐一行過三拜九叩大禮,從列君手中逐一接過相印。
當蘇秦手捧六枚金印轉身麵向台下時,鑼鼓聲驟然響起,台上台下,旌旗招展,萬頭攢動,唿聲雷鳴。
兩行淚水無聲地滾下蘇秦的眼眶,落在腳下的紅地毯上。
第十章合縱危局,四國私討伐秦
拜完相後,就是例行的舞樂表演,節目是蘇秦選定的,共分六場,由六個盟誓國分攤,魏國排先,楚、齊、趙、韓、燕繼之。
同前番孟津之會不同,此番演出,是清一色的國風民俗,沒有兵革戈矛,沒有槍刀劍戟,有的隻是鍾磬缶鼓,管弦琴瑟,表現的無一不是天地和順,五穀豐登,父慈母愛,子孝女淑,台上台下,其樂融融,氣氛祥和。
表演結束已是後半晌。
蘇秦安排完善後諸事,趕迴營帳,路上,遠遠望到楚國的行轅前麵人聲鼎沸,甚是鬧猛。使人問之,得知是韓、齊、魏三君受楚王之邀前往做客。楚王請客,僅邀齊、魏、韓三君,而撇開合縱發起者趙、燕二君,這讓蘇秦在心裏打了一橫。
迴到營帳,蘇秦正自揣度,有人送來請柬,說有老友邀他赴宴。
蘇秦隨來人趕到趙國行轅,方知所謂的老友竟是趙肅侯和燕文公。宴席擺開,兩位君上並坐主位,蘇秦坐客位,肥義、子之、樓緩、公孫噲等人作陪。酒肉上席,君臣盡歡,燕公、趙侯笑逐顏開,頻頻敬酒,祝賀蘇秦縱成功遂。
酒過數巡,時近二更,蘇秦擔心老燕公吃不消,又不好明說,遂以自己不勝酒力為由,提議散席。
餘興未盡的老燕公大是惶惑,別過蘇秦和肅侯,迴至行轅,徑直走到寢處。
此時已交二更,夫人姬雪仍在等候,見他迴來,迎上脫去他的冕服,吩咐春梅端水,服侍他換上睡袍,脫襪洗腳。
“君上,”姬雪揉捏他的腳道,“觀你氣色,好像不高興?難道蘇子沒來?”
“唉,”文公搖頭歎道,“寡人沒什麽,倒是蘇子,好像有啥心事。”
“他……怎麽了?”姬雪揉腳的手僵在那兒。
“蘇子今日身掛六印,位極人臣,當是人生大喜,可寡人未見其喜色,反見其憂容,整個是心事重重。寡人問他,他說胸悶,許是酒喝多了。”
“胸悶?是不是病了?”
“看樣子不像。趙侯欲召醫師診治,蘇子婉拒,說是不打緊,反過來力敬我倆。”
“是不是累了?”
“也許吧。這些日來,在寡人眼裏,世上最操勞的人莫過於他。今日更甚,六國合縱是天下盛事,半點差錯也出不得,僅是這份心就夠他操的。好在他年輕,能撐住。”
“嗯。”姬雪點點頭,皺會兒眉,再次揉捏有頃,小聲道,“君上,忙這一天,您也累了,早點休息吧。”緩緩站起,目示春梅。
春梅蹲下,拿巾為文公擦過腳,換上軟鞋,與姬雪一道,將他攙到榻上,扶他躺下,蓋上錦被。
文公的確累了,不一會兒就打起鼾來。
姬雪輕歎一聲,與春梅走到外間,各在榻上安歇。
翌日晨起,姬雪使春梅喚來姬噲,詢問蘇秦緣何不喜反憂。姬噲將那日在河邊發生之事講述一遍,末了稟道:“合縱雖是好事,六國卻興師動眾,各引大軍前來,蘇子怕是為此憂心。”
“唉,”姬雪明白原委,輕歎一聲,“君上本說不帶兵的,後來聽聞列國皆發大兵,一是擔心讓人瞧低了,二也是為蘇子長個臉,這才讓子之引兵陪駕,不想竟是為蘇子添憂了。”
“蘇子憂心的不是我們,是楚人和魏人。楚與秦有商於之仇,魏與秦有河西之恥。聽說昨晚楚王撇下趙、燕,隻邀齊、魏、韓三君飲宴,蘇子怕是為這事兒鬧心。”
“楚王為何不邀趙、燕?”
“我也不知道,這裏麵肯定有鬼。聽蘇子說,他擔心的正是他們趁此機會,擰成一股繩兒滅秦。”
“哦?”姬雪驚叫出聲,愣怔片刻,似又不解,“蘇子合縱,為的不也是抗秦嗎?”
“孫兒就此問過蘇子,蘇子說,合縱是製秦,不是滅秦。初時孫兒也是不解,連想數日,真還明白了。若是秦國真的被滅了,六國就會自亂,縱親也就做不成了。”
“嗯。”姬雪豁然有悟,連連點頭,“還是蘇子想得深遠,六國真就那樣,貌合心不合。”抬頭一笑,“噲兒,沒別的事了。再有新鮮事,莫忘講來聽聽。此處四不靠鄰,悶死了!”
“孫兒遵旨。”
姬噲退出後,姬雪在帳中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一直折騰到小晌午,仍舊想不出辦法去幫蘇秦,由不得落下淚來。
“公主,”春梅看得心疼,叫道,“瞧你這樣子,真是折騰人!我這就去把蘇子叫來,你當麵問他,看他有何需要?”
姬雪白她一眼:“他如何肯說?”
“無論如何,我們都得見他一麵。公主此來,為的不也是這個嗎?”
“這陣兒,他忙得團團轉,成個陀螺了,如何見得上?再說,這事兒讓君上知道,也似不妥。”
“那——”春梅語塞,悶想一會兒,接道,“幹脆明求君上邀請蘇子,就說……就說公主想家了,想求蘇子捎個口信。”
顯然又是一個餿主意。姬雪要捎口信,何須經由蘇秦?更要命的是,春梅提到周室,無形中勾連到近在咫尺的親人。想到孤苦無依的父王,姬雪越發傷感,嗚嗚咽咽,聳起膀子哭得更是起勁。
春梅沒主意了,拔腿往外欲走,卻被姬雪叫住:“梅兒。”
“這可不行!”韓昭侯笑過,接上他的話,“貴賤有別,相印如何等同?”
六國會同,楚、魏、齊三家皆王,燕為公室,隻有韓、趙仍是侯爵,在六國中地位最賤。韓昭侯於此時發出此問,顯然是有所用心。見他提出這個,趙肅侯亦斂住笑,正襟危坐,不失時機地輕輕咳嗽一聲,算作響應。
蘇秦顯然早已想過這個問題,沉聲應道:“韓侯所言甚是!”抱拳掃視一圈,“諸位君上,眼下天下並王,周製不存,周禮自應變革。今六國會同,自應同尊,因而,蘇秦建議,趁此良機,六國不妨彼此相王,盡皆南麵稱尊!”
“好好好!”為率先稱王而苦頭吃盡的魏惠王應聲叫道,“魏罃讚同!韓、趙、魏本為一家,魏罃獨自居上,真還睡不安穩呢!”
眾人又發出一陣哄笑,韓、趙、燕之君皆沒推辭,齊、楚兩個威王也沒出聲反對,六國相王之事算是集體默認了。
見眾人笑畢,趙肅侯接道:“老相印不行,新相印一時又不及鑄造,明日如何拜相?”
“這個不難!”魏惠王顯然早有預備,嗬嗬笑道,“魏罃不才,倒是帶來幾個金匠,這就傳令下去,讓他們連夜加工,為列國趕鑄相印,待盟誓結束,我們共同拜相,如何?”
眾人盡皆點頭。
“不過,”魏惠王斂住笑,一本正經,“鑄相印的金子魏罃就不墊了,免得日後扯不清楚!”
眾人笑道:“自然,自然,這個自然。需要多少金子,縱約長說個數就是!”
“魏罃不懂這個!”魏惠王緩緩晃動肥碩的腦袋,“待迴到行轅,自有司徒朱威提秤拎筐,到各家轅門收金子,屆時諸位莫要不認賬就是!”
笑聲更響亮了。
“蘇相國,”魏惠王轉對蘇秦,“今日你請客,當是東道主。除去這些,是否還有他事?”
“沒有了!”蘇秦斂住笑,拱手應道。
“要是沒有別的事,魏罃提個建議。諸位都是雅人,此處偏幽雅致,亦無外人在場,更無禦史在側,我等何不各操管弦,暢開情懷,來個自娛自樂如何?”
眾人皆是振奮,齊道:“謹聽縱約長吩咐!”
魏惠王摩拳擦掌,不無誇張地朝手心“呸呸”連吐兩口,轉對仆從:“拿琴來!”
諸君也都興起,紛紛討要自己擅長的樂器。不一會兒,河水北岸,鶴鳴山下,琴瑟應和,鍾磬互鳴,管弦協奏,與附近林中的百鳥鳴囀、河水激蕩交響一處,天地為之動容。
蘇秦靜靜坐著,傾心聽著,兩行熱淚緩緩流出。
此時此刻,除去秦公,天底下這幾個最具威力的大人物終於放下爭執,坐在一起,共奏樂章了。不究結果如何,至少在眼前,不失為一個良好開端。
翌日,東方微白,孟津方圓三十裏內人歡馬叫,一片喧鬧。及至卯時,盛況空前的會同儀式終於在精修數月的會同台上拉開序幕。
整個盟誓儀式的主持人,也即司盟,無可爭議地由六國共使蘇秦擔當。遵循古製,儀式為九,分別是:一、掘地為坎;二、執牛耳;三、載正書;四、讀書;五、歃血;六、昭示天地六方神明;七、載副書;八、殺牲;九、和牲埋正書。
會同台頂高八丈八尺,呈六邊形,每邊各六丈,方圓剛好三十六丈。台中心是一土坎。坎呈方形,四邊各八尺八寸,深八尺八寸,旬日前早已掘好。坎正北土壁上另辟一龕,內中置放各色寶玉,其中有璧、璜、瑗、環、塊、佩各六,分別刻著六國姓氏。被執於坎中的是頭棕紅色牛犢,膘肥體壯,於去年秋分日出生,此時剛好一歲,屆滿周天之數。由於四肢受執,動彈不得,牛犢子瞪圓兩眼,不無驚懼地緊盯坎上越來越多的華服錦冠,“哞”的一聲發出悲鳴。
旌旗獵獵,長號聲聲。
蘇秦宣布盟誓儀式開始,擔任執牛耳的縱約長魏惠王健步走下坎內台階,握牢牛犢左耳,緊隨其後的司祭手持利刃,於眨眼間割下牛耳。早有人執玉敦於側,接於正在滴血的牛耳下麵。由於司祭下手極快,那牛犢子初時並未覺得疼痛,隻是在斷耳的鮮血將要滴完時,才又猛地甩頭,悲壯地發出一聲長“哞”。
待血滴完,司祭從魏惠王手中接過牛耳,扔於坎中,而後拿出一根桃木,一端纏繞麻絲,在玉敦上連拂幾拂,掃卻血中邪氣,而後接過玉敦,跟在惠王身後,跨上坎沿。
上坎之後,司祭將玉敦呈予司盟蘇秦。蘇秦朝一硯中倒出少許牛血,早已恭候於側的樓緩即以朱筆蘸血,在一塊選好的白帛上書寫屈平擬就的盟書。
約一刻鍾後,樓緩書畢,將盟書呈予蘇秦。
蘇秦一手執盟書,一手執玉敦,健步登上旁邊一個鋪有錦毯的土台,代會盟者向天地鬼神宣讀屈原草就的盟辭,辭曰:
〖天運不通,道失德傾;
周室式微,禮壞樂崩;
君臣不協,奸盜叢生。
更有暴秦,酷法苛政;
禍加天下,殃及蒼生;
肌膚潤鏑,骸不入塚;
鬼神震怒,民怨沸騰。
周人蘇秦,倡導合縱;
列國六君,紛起響應;
於此秋分,孟津會盟。
共起誓願,昭示神明;
凡我同盟,互不加戎;
同仇敵愾,患難與共;
交相往來,力行五通;
六邦無阻,道路不壅;
共製暴秦,同懲元兇!
皇天後土,六姓祖宗;
有目共睹,以鑒此盟;
有渝所誓,明神殛之;
亡其族類,俾墜其命!〗
蘇秦宣讀完畢,步下土台,趨至魏惠王麵前,緩緩跪下,將玉敦捧至齊眉,朗聲奏道:“請縱約長歃血!”
魏惠王接過玉敦,舉至唇邊,輕啜一口,伸手朝嘴上一抹,弄得下巴上滿是鮮血。繼而是楚威王、齊威王、韓昭侯、趙肅侯和燕文公。各自輕啜一口,將下巴塗紅。看到年歲最長、德望最高的燕文公站在最後,蘇秦由不得心生感歎。這些日來,盡管他一直倡導縱親國中不分尊卑,不分大小,諸侯自己卻是心中有數的。
歃血過後,是昭示天地鬼神。蘇秦揮手,六國君主依序退到一邊,六國大巫祝粉墨登場,在一陣巫樂中各施招數,載歌載舞,以溝通天地神靈。大巫祝舞畢,各自退去,六國司盟上台,各持朱筆在龜片上抄錄盟誓的副本。抄畢,樓緩驗明無誤,司盟退去,六君及蘇秦再至坎邊,目睹司祭殺牲。
司祭手持利刃,沿台階下坎,一刀割斷左耳仍在滴血、全身戰栗不止的牛犢子氣管,看得六位君主心驚膽戰。隨著氣血缺失,牛犢子先是前腿緩緩跪下,繼而全身癱軟。
司祭上坎,蘇秦將手中盟書的正本,連同玉敦拋進坎中,恰巧落在牛頭處。魏惠王舉鏟,朝坎中拋下第一鏟土。接著是眾君主,各自鏟土拋入坎中。見他們逐個鏟畢,蘇秦揮手,二十壯士不消一刻就將土坎填平,堆出一個方錐。
盟誓畢,即行拜相儀式。
六君依序南麵而坐,麵前各擺一枚金印。金印是二十多個金匠連夜趕出來的,皆有拳頭大小,各包華貴的黃色錦緞。
在六國軍民注目下,蘇秦碎步趨至六君前麵,緩緩跪地,逐一行過三拜九叩大禮,從列君手中逐一接過相印。
當蘇秦手捧六枚金印轉身麵向台下時,鑼鼓聲驟然響起,台上台下,旌旗招展,萬頭攢動,唿聲雷鳴。
兩行淚水無聲地滾下蘇秦的眼眶,落在腳下的紅地毯上。
第十章合縱危局,四國私討伐秦
拜完相後,就是例行的舞樂表演,節目是蘇秦選定的,共分六場,由六個盟誓國分攤,魏國排先,楚、齊、趙、韓、燕繼之。
同前番孟津之會不同,此番演出,是清一色的國風民俗,沒有兵革戈矛,沒有槍刀劍戟,有的隻是鍾磬缶鼓,管弦琴瑟,表現的無一不是天地和順,五穀豐登,父慈母愛,子孝女淑,台上台下,其樂融融,氣氛祥和。
表演結束已是後半晌。
蘇秦安排完善後諸事,趕迴營帳,路上,遠遠望到楚國的行轅前麵人聲鼎沸,甚是鬧猛。使人問之,得知是韓、齊、魏三君受楚王之邀前往做客。楚王請客,僅邀齊、魏、韓三君,而撇開合縱發起者趙、燕二君,這讓蘇秦在心裏打了一橫。
迴到營帳,蘇秦正自揣度,有人送來請柬,說有老友邀他赴宴。
蘇秦隨來人趕到趙國行轅,方知所謂的老友竟是趙肅侯和燕文公。宴席擺開,兩位君上並坐主位,蘇秦坐客位,肥義、子之、樓緩、公孫噲等人作陪。酒肉上席,君臣盡歡,燕公、趙侯笑逐顏開,頻頻敬酒,祝賀蘇秦縱成功遂。
酒過數巡,時近二更,蘇秦擔心老燕公吃不消,又不好明說,遂以自己不勝酒力為由,提議散席。
餘興未盡的老燕公大是惶惑,別過蘇秦和肅侯,迴至行轅,徑直走到寢處。
此時已交二更,夫人姬雪仍在等候,見他迴來,迎上脫去他的冕服,吩咐春梅端水,服侍他換上睡袍,脫襪洗腳。
“君上,”姬雪揉捏他的腳道,“觀你氣色,好像不高興?難道蘇子沒來?”
“唉,”文公搖頭歎道,“寡人沒什麽,倒是蘇子,好像有啥心事。”
“他……怎麽了?”姬雪揉腳的手僵在那兒。
“蘇子今日身掛六印,位極人臣,當是人生大喜,可寡人未見其喜色,反見其憂容,整個是心事重重。寡人問他,他說胸悶,許是酒喝多了。”
“胸悶?是不是病了?”
“看樣子不像。趙侯欲召醫師診治,蘇子婉拒,說是不打緊,反過來力敬我倆。”
“是不是累了?”
“也許吧。這些日來,在寡人眼裏,世上最操勞的人莫過於他。今日更甚,六國合縱是天下盛事,半點差錯也出不得,僅是這份心就夠他操的。好在他年輕,能撐住。”
“嗯。”姬雪點點頭,皺會兒眉,再次揉捏有頃,小聲道,“君上,忙這一天,您也累了,早點休息吧。”緩緩站起,目示春梅。
春梅蹲下,拿巾為文公擦過腳,換上軟鞋,與姬雪一道,將他攙到榻上,扶他躺下,蓋上錦被。
文公的確累了,不一會兒就打起鼾來。
姬雪輕歎一聲,與春梅走到外間,各在榻上安歇。
翌日晨起,姬雪使春梅喚來姬噲,詢問蘇秦緣何不喜反憂。姬噲將那日在河邊發生之事講述一遍,末了稟道:“合縱雖是好事,六國卻興師動眾,各引大軍前來,蘇子怕是為此憂心。”
“唉,”姬雪明白原委,輕歎一聲,“君上本說不帶兵的,後來聽聞列國皆發大兵,一是擔心讓人瞧低了,二也是為蘇子長個臉,這才讓子之引兵陪駕,不想竟是為蘇子添憂了。”
“蘇子憂心的不是我們,是楚人和魏人。楚與秦有商於之仇,魏與秦有河西之恥。聽說昨晚楚王撇下趙、燕,隻邀齊、魏、韓三君飲宴,蘇子怕是為這事兒鬧心。”
“楚王為何不邀趙、燕?”
“我也不知道,這裏麵肯定有鬼。聽蘇子說,他擔心的正是他們趁此機會,擰成一股繩兒滅秦。”
“哦?”姬雪驚叫出聲,愣怔片刻,似又不解,“蘇子合縱,為的不也是抗秦嗎?”
“孫兒就此問過蘇子,蘇子說,合縱是製秦,不是滅秦。初時孫兒也是不解,連想數日,真還明白了。若是秦國真的被滅了,六國就會自亂,縱親也就做不成了。”
“嗯。”姬雪豁然有悟,連連點頭,“還是蘇子想得深遠,六國真就那樣,貌合心不合。”抬頭一笑,“噲兒,沒別的事了。再有新鮮事,莫忘講來聽聽。此處四不靠鄰,悶死了!”
“孫兒遵旨。”
姬噲退出後,姬雪在帳中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一直折騰到小晌午,仍舊想不出辦法去幫蘇秦,由不得落下淚來。
“公主,”春梅看得心疼,叫道,“瞧你這樣子,真是折騰人!我這就去把蘇子叫來,你當麵問他,看他有何需要?”
姬雪白她一眼:“他如何肯說?”
“無論如何,我們都得見他一麵。公主此來,為的不也是這個嗎?”
“這陣兒,他忙得團團轉,成個陀螺了,如何見得上?再說,這事兒讓君上知道,也似不妥。”
“那——”春梅語塞,悶想一會兒,接道,“幹脆明求君上邀請蘇子,就說……就說公主想家了,想求蘇子捎個口信。”
顯然又是一個餿主意。姬雪要捎口信,何須經由蘇秦?更要命的是,春梅提到周室,無形中勾連到近在咫尺的親人。想到孤苦無依的父王,姬雪越發傷感,嗚嗚咽咽,聳起膀子哭得更是起勁。
春梅沒主意了,拔腿往外欲走,卻被姬雪叫住:“梅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