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節
鬼穀子的局(出書版) 作者:寒川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孫此來可有要事?”蘇秦也端過水杯,啜一口,表情甚是疲累。
公孫噲從袖中摸出信函,雙手呈上。
蘇秦接過,掃一眼,放在幾案上,緩緩說道:“是不是燕國出兵的快報?”
“是的。”公孫噲樂嗬嗬地應道,“是子之將軍發來的,說我祖公不顧老邁,親來赴會,子之將軍引軍三萬護駕,已經上路了。”
“哦。”蘇秦心不在焉地應一聲,轉頭望著暮色中的潭水。
“蘇子,”公孫噲的身子微微傾前,“你猜猜看,何人陪爺爺來了?”
蘇秦頭依舊不抬:“何人?”
“在下的小祖母——姬夫人。”
“哦?”蘇秦一震,扭過頭,直盯公孫噲,眼中現出亮光。但這亮光就如曇花一現,轉瞬即逝。
公孫噲細審蘇秦,見他滿臉陰鬱,細想這些日來,蘇秦一直心事重重,不由納悶,小聲問道:“蘇子,您好像有心事?”
“是的。”蘇秦點頭。
“是何心事,可否告知在下?”
蘇秦從潭水上收迴目光,望向公孫噲:“公孫,你且說說,我們為何合縱?”
“消除紛爭,實現天下和解。”公孫噲順口應道。這是蘇秦掛在嘴邊上的話,他早已熟記於心了。
“你說,此番會同,我們真的能夠消除紛爭,實現天下和解嗎?”蘇秦盯住他。
“當然能。”
“你為何如此有信心?”
“因為……在這天底下,沒有蘇子做不成的事兒。”
蘇秦似是沒料到公孫噲會如此應答,愣怔一下,撲哧笑道:“你真的這麽想?”
公孫噲鄭重點頭。
“謝公孫信任了!”蘇秦盯住他又看一時,從幾案下緩緩摸出四封快報,一字兒擺在幾案上,從左至右,是楚、齊、韓、趙、燕五個信函。
公孫噲看一會兒,仍是不解:“蘇子?”
蘇秦指著快報:“你看,這些快報,報的無一不是軍情。楚王親來,引軍八萬;齊王親來,引軍五萬;韓侯、趙侯親來,各引軍三萬;還有你爺爺,引軍兩萬;剩下大魏,在下這也得到消息,龐將軍正在四處調兵遣將,磨刀霍霍。各路煙塵,都在朝孟津滾哪!”
公孫噲越發不解:“這說明天下列國重視合縱呀!合縱旨在製秦,沒有兵馬,何以製秦呢?”
“是啊,”蘇秦輕歎一聲,連聲重複,“是啊是啊,你說得對極了!沒有兵馬,何以製秦呢?可……這麽多兵馬聚在一處,怎能不起刀兵呢?你看看,此番會同,哪一家都是劍拔弩張啊!”
“起刀兵就起刀兵。”公孫噲不假思索,“依我看,幹脆借此機緣,將暴秦滅掉。滅掉暴秦,一勞永逸,天下不就永享太平了嗎?”
“你呀,”蘇秦連連搖頭,苦笑道,“看的隻是表層。真要滅掉暴秦,天下可就更難太平了!”
公孫噲大怔。
翌日晨起,蘇秦正在允水岸邊散步,屈平造訪,說是盟誓擬好了。
蘇秦甚是震驚,接過他呈送的竹簡,連看數遍,細細品味良久,兩道目光不可置信地射向他。
“蘇子?”屈平的心忐忑直跳,聲音小得不能再小。
“你是個奇才。”蘇秦將竹簡又看一遍,“更是個急才。僅此一夜,你就寫出這般誓約來,實令在下敬服!”
“在下……”屈平以為蘇秦是在奚落他,麵紅耳赤,“在下是急性子,迴去後一宵未睡,方才擬出這份草稿,自覺不好,卻又不好給他人審看,一大早就……就……就拿過來了。蘇子若是覺得不妥,在下可以重寫。”
“為何要重寫呢?”蘇秦將竹簡又看一遍,“如此美文,求還求不到呢?”
屈平眼睛瞪大。
“不過,也並不是完璧無瑕。”
“請蘇子指正!”
蘇秦指著中間兩句:“請看這兩句。”
屈平打眼一看,寫的是:“肌膚潤於鋒鏑,骸骨難入丘塚。”
蘇秦緩緩說道:“六國縱親,當整齊劃一才是。此文通篇皆是四言,此處卻是六言,變化雖有,卻失齊整。就好比兩軍作戰,對方未衝,先亂陣腳,不妥。可否改作‘肌膚潤鏑,骸不入塚’?”
“好!”屈平脫口而出。
“還有下麵一句,‘鬼怒神斥,民怨沸騰’,可以改為‘鬼神震怒,民怨沸騰’。以‘震怒’對‘沸騰’,順口不說,對仗也工整。盟誓是要念出來的,最好是朗朗上口。”
“蘇子改的是,在下歎服!”
“該歎服的不是你屈子,而是我蘇秦。”蘇秦由衷讚道,“此文一夜而就,一氣嗬成,滴水不漏,樸實無華,外契天下大義,內含縱親要旨,由首至尾,字字珠璣啊!”
“謝蘇子誇獎!”屈平靦腆地笑了。
最先到達安邑的是魏惠王,魏室重臣龐涓、惠施和朱威等,全都陪他來了,隻留下太子申、白虎及一幫老臣在大梁守值。
魏惠王由衷感激蘇秦,到軹後不顧旅途勞頓,即派王輦接蘇秦入行宮。蘇秦趕到時,惠王跣足迎至宮外,攜蘇秦之手,與他並肩步入宮中,促膝談至深夜。
在惠王與蘇秦談心時,魏國三軍逾十萬眾,包括龐涓的虎賁之師,分路開至河東,依龐涓指令屯紮於孟津、安邑附近,理由冠冕堂皇,保障列國君主的人身安全。
接踵而至的是楚王,再後是齊王。因會同地點在魏國境內,列國軍隊均需接受魏國指令。在龐涓部署下,楚軍七萬屯紮於宛城以北的方城,楚威王僅帶人馬一萬趕至孟津,住進早已搭好的楚國行轅。齊威王引兵五千,餘眾屯於宋、衛境內。再後是趙肅侯和韓昭侯,各帶兵三千。燕人一則距離遠,二則燕公老邁,隻能日行五十裏,來得最晚,在秋分的前三日方才迤邐趕到。
此番會同,魏惠王如同換了個人,再沒有上次他在孟津齊諸侯朝王時的不可一世。作為東道主,他甚至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謙恭和殷勤,無論哪家君主趕到,他都要拉上惠施、朱威等魏室臣子,親迎數裏,把盞接風。
見六國君主均已光臨,蘇秦於秋分前一日,以六國特使身份,在會同台東側不遠處的一片山林裏,設便宴招待。
這片山林位於河水北岸,鶴鳴山下。鶴鳴山頂有一巨石突兀而出,狀似鳴鶴之首,因而得名。此處依山傍水,視野開闊,風景極佳,堪為風水寶地。
為示公允,蘇秦如法炮製,將六個幾案擺成圓圈,使所有幾案沒有正向,不定方位,因而也就沒有上下主客,首席末席。六位君主趕到,先是一怔,繼而一笑,嘻嘻哈哈地各選席次,圍作圓圈坐了。蘇秦雖是東道主,身份卻是臣子,因而沒給自己設席,恭身侍立,待侍者端上飯菜,他就接過,按年歲大小呈予每位君主,博得眾口稱頌。
席宴更是特別,沒有山珍海味,沒有魚肉腥葷,沒有美酒佳釀,隻有素菜、鮮果、稀粥和窩窩頭,全是此地百姓吃的。雖是粗茶淡飯,卻是宮牆之內不曾見到的,加之蘇秦特請廚師精工細作,味道別具一格,眾王侯無不狼吞虎咽,津津有味,連讚好吃。
見諸侯吃飽喝足了,蘇秦這才走到靠近河水的地方,北麵而立,正襟跪地,奏道:“諸位君上,明日即為秋分日。一年四季,日升日落三百六十日,月圓月缺十二度,唯有兩日最是公允,一是春分日,一是秋分日,是以魯人仲尼撰史,名之以《春秋》。今六國縱親,天下會同,諸位君上以天下百姓安樂為念,拋卻前嫌,不畏勞苦,長途遠涉,會聚於此,求同存異,盟誓縱親,足令天地動容。蘇秦謹代天下百姓,向諸位君上致敬!”
言訖,蘇秦站起,正正衣襟,行三拜九叩大禮。
六位君上互望一眼,一齊站起,共同走到蘇秦跟前,魏惠王、楚威王分別伸手,一人扯住蘇秦一隻胳膊,笑吟吟地將他拉起。眾人簇擁蘇秦走到圈內,韓昭侯親自動手,將自己與緊挨的趙肅侯幾案挪了挪,騰出一個空位,招唿侍者抬來一張幾案,魏惠王、楚威王將蘇秦按坐在幾案後麵,這才各迴席位。
蘇秦拱手一周,再次致辭:“周人蘇秦謝諸位君上抬愛!”微微一笑,直入主題,“諸位君上,明日即行盟誓,微臣有一事啟奏,還請諸君定奪!”
眾位君上齊望蘇秦。
“諸位君上,會盟諸事,主要參照舊時會同規製,其中儀禮、程式、規製、樂舞、儀仗、盟書等具體細節,微臣與列國副使各具奏本奏報,諸位君上也分別降旨允準,因而,大體上可以確定。迄今為止,坎已掘就,牲已備好,會盟物器均已備齊,隻待良辰吉時。微臣所奏之事是——”蘇秦頓住話頭,挨個掃過諸位王侯,“按照舊製,諸侯會同,歃血盟誓,須有執牛耳之人。明日盟誓,該由何人執牛耳,微臣奏請諸位君上公議!”
自古迄今,執牛耳者即為盟主。因而,蘇秦一語說出,在座六人盡皆斂神,麵麵相覷之後,各自正襟端坐,閉合雙目。
蘇秦又掃眾君主一圈,亦將眼皮微微閉合。
場麵靜寂,唯有河水的驚濤拍岸聲和林中小鳥的唱和聲隱約傳來。
過有許久,魏惠王率先打破沉寂,撲哧笑道:“我說諸位,養啥神哩?不就是推舉執牛耳之人嗎?依魏罃看來,有一人最是合適!”
眾人紛紛睜眼,目光盡皆落在魏惠王身上。
魏惠王連晃幾下肥碩的腦袋,手指蘇秦,一字一頓:“他,周人蘇秦!”
話音落處,趙肅侯、韓昭侯、燕文公紛紛附和:“好,當由蘇相國執此牛耳!”
沒等兩個威王表態,蘇秦已是叩首於地:“諸位君上,此事萬萬不可!”
魏惠王大是詫異,圓睜兩眼:“請問蘇子,有何不可?”
蘇秦再拜:“天下會同,歃血盟誓,此乃明於天地鬼神,非身貴言重者莫能為也。蘇秦出身草野,身賤言輕,何堪當此重任?蘇秦再請諸位君上收迴貴言,另推人選!”
魏惠王略顯失望,身子朝後微微一仰:“依蘇子之見,何人可執牛耳?”
“此事關係縱親大業,微臣不敢建言,還請諸位君上共議!”
場上再現冷靜。
韓昭侯突然冒出一句:“要不,諸位共執牛耳,如何?”
“成何體統?”楚威王陡然發話,“蘇子一直強調古時成製。按照成製,何時有共執牛耳之說?”
韓昭侯遭此搶白,不無尷尬,嘴唇巴咂幾下,半帶譏諷道:“本侯說錯了,該由楚王陛下執掌牛耳才是!”
“哈哈哈哈,”楚威王長笑一聲,“熊商世居蠻荒,何德何能,敢到中原執掌牛耳?不過,熊商倒想推舉一人,請諸位公議!”
楚威王公然推脫不說,反而推舉他人,大出眾人所料。
楚威王的目光緩緩轉向齊威王,朝他微微點頭。就在眾人皆以為他推舉的是齊威王時,楚威王陡然轉向魏惠王,指他嗬嗬笑道:“就是他,魏兄!”
“田因齊也舉魏兄!”齊威王的大手也指過來,朗聲附和。
魏惠王做夢也沒料到兩個老對手會共同推舉他,頓時蒙了,好半天也沒反應過來。韓、趙、燕三君無不記掛當年魏罃在此朝王時的囂張舊事,原本排斥他,未料到楚、齊竟然聯袂推舉,一時竟也語塞。蘇秦心裏一橫,由不得打個寒戰,睜眼盯向魏惠王。
魏惠王這才反應過來,爆出長笑,“哈哈哈哈”的聲音比楚威王發出的還要響亮,笑畢方道:“我說熊兄,還有田兄,前番孟津之會,是魏罃不自量力,執牛耳了。魏罃何以敢執牛耳?因為兩位仁兄大駕未至!此番兩位仁兄皆在,魏罃何德何能,敢再逞狂?”轉向其他諸侯,“以魏罃之見,這隻牛耳由熊兄執掌,諸位意下如何?”
不待眾人接腔,楚威王連連搖頭,拱手推辭:“魏兄不必過謙!前番孟津之會,熊商身體欠安,未能赴會,一直引以為憾。槐兒迴去,熊商再三向他征詢大會盛況,對魏兄能力、德望,甚有感觸。此番我等又在孟津會同,執此牛耳,自是非魏兄莫屬!”
“是啊,”齊威王再次附和,“前次田因齊也未到會,此番算是將功補過!魏兄不必推辭,田因齊實意推舉,並無半點虛假。”掃向眾公侯,語氣誠懇,“也請諸位聽因齊一言。因齊之所以推舉魏兄,原因有三,其一是,魏地處中國,為天下中樞,當執牛耳;其二是,我等會同合縱,意在摒秦,魏西接強秦,抗秦首當其衝,因而魏兄當執牛耳;其三是,昔日文侯內實倉廩,外修甲兵,中和德政,數合諸侯,堪為天下典範。及至魏兄,內善治國,外善治兵,足當此任!”
齊威王連說一二三,真真假假,聽得魏惠王耳根發熱,臉頰熱燙,雙手再推:“不可,不可,魏罃沒此德望,不敢再執牛耳矣!”
楚威王望向蘇秦:“蘇子,群龍不可無首!合縱是你倡導的,牛耳你又堅辭不執。熊商與田兄實意舉薦魏王,他又不肯,你來說句公道話,由誰執掌合適,我等盡皆聽命!”
眾人齊望蘇秦。
平心而論,六國縱親,實力最強的是楚,稱王最早的也是楚。楚威王拒執牛耳不說,這又力薦魏惠王,實出蘇秦所料。見他此時將球推過來,蘇秦隻好接招,笑道:“六國縱親,即為一家,自應不分主次,不論大小。因而,誰執牛耳皆可,不過是代行公道而已。因而,蘇秦建議,縱約長之位,可由諸位君上輪流擔當,每君輪值一年。”
如此大的難題,蘇秦輕輕一句就化解了。六國君主一聽,皆是振奮。尤其是韓、趙、燕三個小國公侯,見蘇秦此言一如所擺圓席,絲毫沒有蔑視他們邦小勢弱,內中充滿感動。
“諸位君上,”蘇秦環視一周,緩緩說道,“至於此番會同,蘇秦倒有一個建言。方才楚王建議由魏王執牛耳,蘇秦竊以為在理,因為會同地點是在孟津,屬魏國地界,魏是東道主,魏王理當出任合縱會同首任縱約長,任期一年,至明年秋分日為止。至於下一年由何人接任,蘇秦另行奏請諸位君上,他日複議如何?”
趙肅侯、韓昭侯、燕文公盡皆點頭,楚威王、齊威王輕輕鼓掌。
魏惠王不好再推,拱手一圈:“諸位兄長,蘇子,既然大家都來抬愛,魏罃就不推辭了,明日權執牛耳,竭盡地主之誼!作為迴報,魏罃承諾,諸位在魏的所有開銷,包括明日會同一應開銷,盡由魏庫支出!”
五位君主盡皆抱拳:“謝縱約長!”
“不必言謝!”魏惠王擺擺手,嗬嗬笑道,“魏罃這是拋磚引玉。及至明年,不究是哪位接替縱約長,魏罃就又賺迴來了!”
眾人皆笑起來,場上氣氛鬆活不少。
“諸位仁兄,”魏惠王又一笑,“既然由魏罃執牛耳,魏罃就要多說一句。今日天下會同,皆仗蘇子一人之功。合縱期間,蘇子的身份是六國特使。今日縱親已成,特使名分不太恰切。再說,六國縱親之間,也應有個協調。魏罃提議,六國共設外相司,由蘇子兼任列國外相,專司外務,協調同異,大家意下如何?”
眾君紛紛點頭:“謹聽縱約長吩咐!”
“如此甚好!”韓昭侯道,“蘇子早拜韓、趙相國,相印已備下了。餘下燕、魏、齊、楚四國,這陣兒拜相,不知可備相印否?”
魏惠王應道:“韓兄呀,你和趙兄的相印拜早了。天下會同,六國就得共同拜相,印璽更要一致。若是肥瘦不等,蘇子用起來也是不便。蘇子若是愛金子,就會偏重大的;若是偷力氣,就會偏重小的。待到加璽時,他隻顧挑大嫌小,豈不把大事誤了!”
公孫噲從袖中摸出信函,雙手呈上。
蘇秦接過,掃一眼,放在幾案上,緩緩說道:“是不是燕國出兵的快報?”
“是的。”公孫噲樂嗬嗬地應道,“是子之將軍發來的,說我祖公不顧老邁,親來赴會,子之將軍引軍三萬護駕,已經上路了。”
“哦。”蘇秦心不在焉地應一聲,轉頭望著暮色中的潭水。
“蘇子,”公孫噲的身子微微傾前,“你猜猜看,何人陪爺爺來了?”
蘇秦頭依舊不抬:“何人?”
“在下的小祖母——姬夫人。”
“哦?”蘇秦一震,扭過頭,直盯公孫噲,眼中現出亮光。但這亮光就如曇花一現,轉瞬即逝。
公孫噲細審蘇秦,見他滿臉陰鬱,細想這些日來,蘇秦一直心事重重,不由納悶,小聲問道:“蘇子,您好像有心事?”
“是的。”蘇秦點頭。
“是何心事,可否告知在下?”
蘇秦從潭水上收迴目光,望向公孫噲:“公孫,你且說說,我們為何合縱?”
“消除紛爭,實現天下和解。”公孫噲順口應道。這是蘇秦掛在嘴邊上的話,他早已熟記於心了。
“你說,此番會同,我們真的能夠消除紛爭,實現天下和解嗎?”蘇秦盯住他。
“當然能。”
“你為何如此有信心?”
“因為……在這天底下,沒有蘇子做不成的事兒。”
蘇秦似是沒料到公孫噲會如此應答,愣怔一下,撲哧笑道:“你真的這麽想?”
公孫噲鄭重點頭。
“謝公孫信任了!”蘇秦盯住他又看一時,從幾案下緩緩摸出四封快報,一字兒擺在幾案上,從左至右,是楚、齊、韓、趙、燕五個信函。
公孫噲看一會兒,仍是不解:“蘇子?”
蘇秦指著快報:“你看,這些快報,報的無一不是軍情。楚王親來,引軍八萬;齊王親來,引軍五萬;韓侯、趙侯親來,各引軍三萬;還有你爺爺,引軍兩萬;剩下大魏,在下這也得到消息,龐將軍正在四處調兵遣將,磨刀霍霍。各路煙塵,都在朝孟津滾哪!”
公孫噲越發不解:“這說明天下列國重視合縱呀!合縱旨在製秦,沒有兵馬,何以製秦呢?”
“是啊,”蘇秦輕歎一聲,連聲重複,“是啊是啊,你說得對極了!沒有兵馬,何以製秦呢?可……這麽多兵馬聚在一處,怎能不起刀兵呢?你看看,此番會同,哪一家都是劍拔弩張啊!”
“起刀兵就起刀兵。”公孫噲不假思索,“依我看,幹脆借此機緣,將暴秦滅掉。滅掉暴秦,一勞永逸,天下不就永享太平了嗎?”
“你呀,”蘇秦連連搖頭,苦笑道,“看的隻是表層。真要滅掉暴秦,天下可就更難太平了!”
公孫噲大怔。
翌日晨起,蘇秦正在允水岸邊散步,屈平造訪,說是盟誓擬好了。
蘇秦甚是震驚,接過他呈送的竹簡,連看數遍,細細品味良久,兩道目光不可置信地射向他。
“蘇子?”屈平的心忐忑直跳,聲音小得不能再小。
“你是個奇才。”蘇秦將竹簡又看一遍,“更是個急才。僅此一夜,你就寫出這般誓約來,實令在下敬服!”
“在下……”屈平以為蘇秦是在奚落他,麵紅耳赤,“在下是急性子,迴去後一宵未睡,方才擬出這份草稿,自覺不好,卻又不好給他人審看,一大早就……就……就拿過來了。蘇子若是覺得不妥,在下可以重寫。”
“為何要重寫呢?”蘇秦將竹簡又看一遍,“如此美文,求還求不到呢?”
屈平眼睛瞪大。
“不過,也並不是完璧無瑕。”
“請蘇子指正!”
蘇秦指著中間兩句:“請看這兩句。”
屈平打眼一看,寫的是:“肌膚潤於鋒鏑,骸骨難入丘塚。”
蘇秦緩緩說道:“六國縱親,當整齊劃一才是。此文通篇皆是四言,此處卻是六言,變化雖有,卻失齊整。就好比兩軍作戰,對方未衝,先亂陣腳,不妥。可否改作‘肌膚潤鏑,骸不入塚’?”
“好!”屈平脫口而出。
“還有下麵一句,‘鬼怒神斥,民怨沸騰’,可以改為‘鬼神震怒,民怨沸騰’。以‘震怒’對‘沸騰’,順口不說,對仗也工整。盟誓是要念出來的,最好是朗朗上口。”
“蘇子改的是,在下歎服!”
“該歎服的不是你屈子,而是我蘇秦。”蘇秦由衷讚道,“此文一夜而就,一氣嗬成,滴水不漏,樸實無華,外契天下大義,內含縱親要旨,由首至尾,字字珠璣啊!”
“謝蘇子誇獎!”屈平靦腆地笑了。
最先到達安邑的是魏惠王,魏室重臣龐涓、惠施和朱威等,全都陪他來了,隻留下太子申、白虎及一幫老臣在大梁守值。
魏惠王由衷感激蘇秦,到軹後不顧旅途勞頓,即派王輦接蘇秦入行宮。蘇秦趕到時,惠王跣足迎至宮外,攜蘇秦之手,與他並肩步入宮中,促膝談至深夜。
在惠王與蘇秦談心時,魏國三軍逾十萬眾,包括龐涓的虎賁之師,分路開至河東,依龐涓指令屯紮於孟津、安邑附近,理由冠冕堂皇,保障列國君主的人身安全。
接踵而至的是楚王,再後是齊王。因會同地點在魏國境內,列國軍隊均需接受魏國指令。在龐涓部署下,楚軍七萬屯紮於宛城以北的方城,楚威王僅帶人馬一萬趕至孟津,住進早已搭好的楚國行轅。齊威王引兵五千,餘眾屯於宋、衛境內。再後是趙肅侯和韓昭侯,各帶兵三千。燕人一則距離遠,二則燕公老邁,隻能日行五十裏,來得最晚,在秋分的前三日方才迤邐趕到。
此番會同,魏惠王如同換了個人,再沒有上次他在孟津齊諸侯朝王時的不可一世。作為東道主,他甚至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謙恭和殷勤,無論哪家君主趕到,他都要拉上惠施、朱威等魏室臣子,親迎數裏,把盞接風。
見六國君主均已光臨,蘇秦於秋分前一日,以六國特使身份,在會同台東側不遠處的一片山林裏,設便宴招待。
這片山林位於河水北岸,鶴鳴山下。鶴鳴山頂有一巨石突兀而出,狀似鳴鶴之首,因而得名。此處依山傍水,視野開闊,風景極佳,堪為風水寶地。
為示公允,蘇秦如法炮製,將六個幾案擺成圓圈,使所有幾案沒有正向,不定方位,因而也就沒有上下主客,首席末席。六位君主趕到,先是一怔,繼而一笑,嘻嘻哈哈地各選席次,圍作圓圈坐了。蘇秦雖是東道主,身份卻是臣子,因而沒給自己設席,恭身侍立,待侍者端上飯菜,他就接過,按年歲大小呈予每位君主,博得眾口稱頌。
席宴更是特別,沒有山珍海味,沒有魚肉腥葷,沒有美酒佳釀,隻有素菜、鮮果、稀粥和窩窩頭,全是此地百姓吃的。雖是粗茶淡飯,卻是宮牆之內不曾見到的,加之蘇秦特請廚師精工細作,味道別具一格,眾王侯無不狼吞虎咽,津津有味,連讚好吃。
見諸侯吃飽喝足了,蘇秦這才走到靠近河水的地方,北麵而立,正襟跪地,奏道:“諸位君上,明日即為秋分日。一年四季,日升日落三百六十日,月圓月缺十二度,唯有兩日最是公允,一是春分日,一是秋分日,是以魯人仲尼撰史,名之以《春秋》。今六國縱親,天下會同,諸位君上以天下百姓安樂為念,拋卻前嫌,不畏勞苦,長途遠涉,會聚於此,求同存異,盟誓縱親,足令天地動容。蘇秦謹代天下百姓,向諸位君上致敬!”
言訖,蘇秦站起,正正衣襟,行三拜九叩大禮。
六位君上互望一眼,一齊站起,共同走到蘇秦跟前,魏惠王、楚威王分別伸手,一人扯住蘇秦一隻胳膊,笑吟吟地將他拉起。眾人簇擁蘇秦走到圈內,韓昭侯親自動手,將自己與緊挨的趙肅侯幾案挪了挪,騰出一個空位,招唿侍者抬來一張幾案,魏惠王、楚威王將蘇秦按坐在幾案後麵,這才各迴席位。
蘇秦拱手一周,再次致辭:“周人蘇秦謝諸位君上抬愛!”微微一笑,直入主題,“諸位君上,明日即行盟誓,微臣有一事啟奏,還請諸君定奪!”
眾位君上齊望蘇秦。
“諸位君上,會盟諸事,主要參照舊時會同規製,其中儀禮、程式、規製、樂舞、儀仗、盟書等具體細節,微臣與列國副使各具奏本奏報,諸位君上也分別降旨允準,因而,大體上可以確定。迄今為止,坎已掘就,牲已備好,會盟物器均已備齊,隻待良辰吉時。微臣所奏之事是——”蘇秦頓住話頭,挨個掃過諸位王侯,“按照舊製,諸侯會同,歃血盟誓,須有執牛耳之人。明日盟誓,該由何人執牛耳,微臣奏請諸位君上公議!”
自古迄今,執牛耳者即為盟主。因而,蘇秦一語說出,在座六人盡皆斂神,麵麵相覷之後,各自正襟端坐,閉合雙目。
蘇秦又掃眾君主一圈,亦將眼皮微微閉合。
場麵靜寂,唯有河水的驚濤拍岸聲和林中小鳥的唱和聲隱約傳來。
過有許久,魏惠王率先打破沉寂,撲哧笑道:“我說諸位,養啥神哩?不就是推舉執牛耳之人嗎?依魏罃看來,有一人最是合適!”
眾人紛紛睜眼,目光盡皆落在魏惠王身上。
魏惠王連晃幾下肥碩的腦袋,手指蘇秦,一字一頓:“他,周人蘇秦!”
話音落處,趙肅侯、韓昭侯、燕文公紛紛附和:“好,當由蘇相國執此牛耳!”
沒等兩個威王表態,蘇秦已是叩首於地:“諸位君上,此事萬萬不可!”
魏惠王大是詫異,圓睜兩眼:“請問蘇子,有何不可?”
蘇秦再拜:“天下會同,歃血盟誓,此乃明於天地鬼神,非身貴言重者莫能為也。蘇秦出身草野,身賤言輕,何堪當此重任?蘇秦再請諸位君上收迴貴言,另推人選!”
魏惠王略顯失望,身子朝後微微一仰:“依蘇子之見,何人可執牛耳?”
“此事關係縱親大業,微臣不敢建言,還請諸位君上共議!”
場上再現冷靜。
韓昭侯突然冒出一句:“要不,諸位共執牛耳,如何?”
“成何體統?”楚威王陡然發話,“蘇子一直強調古時成製。按照成製,何時有共執牛耳之說?”
韓昭侯遭此搶白,不無尷尬,嘴唇巴咂幾下,半帶譏諷道:“本侯說錯了,該由楚王陛下執掌牛耳才是!”
“哈哈哈哈,”楚威王長笑一聲,“熊商世居蠻荒,何德何能,敢到中原執掌牛耳?不過,熊商倒想推舉一人,請諸位公議!”
楚威王公然推脫不說,反而推舉他人,大出眾人所料。
楚威王的目光緩緩轉向齊威王,朝他微微點頭。就在眾人皆以為他推舉的是齊威王時,楚威王陡然轉向魏惠王,指他嗬嗬笑道:“就是他,魏兄!”
“田因齊也舉魏兄!”齊威王的大手也指過來,朗聲附和。
魏惠王做夢也沒料到兩個老對手會共同推舉他,頓時蒙了,好半天也沒反應過來。韓、趙、燕三君無不記掛當年魏罃在此朝王時的囂張舊事,原本排斥他,未料到楚、齊竟然聯袂推舉,一時竟也語塞。蘇秦心裏一橫,由不得打個寒戰,睜眼盯向魏惠王。
魏惠王這才反應過來,爆出長笑,“哈哈哈哈”的聲音比楚威王發出的還要響亮,笑畢方道:“我說熊兄,還有田兄,前番孟津之會,是魏罃不自量力,執牛耳了。魏罃何以敢執牛耳?因為兩位仁兄大駕未至!此番兩位仁兄皆在,魏罃何德何能,敢再逞狂?”轉向其他諸侯,“以魏罃之見,這隻牛耳由熊兄執掌,諸位意下如何?”
不待眾人接腔,楚威王連連搖頭,拱手推辭:“魏兄不必過謙!前番孟津之會,熊商身體欠安,未能赴會,一直引以為憾。槐兒迴去,熊商再三向他征詢大會盛況,對魏兄能力、德望,甚有感觸。此番我等又在孟津會同,執此牛耳,自是非魏兄莫屬!”
“是啊,”齊威王再次附和,“前次田因齊也未到會,此番算是將功補過!魏兄不必推辭,田因齊實意推舉,並無半點虛假。”掃向眾公侯,語氣誠懇,“也請諸位聽因齊一言。因齊之所以推舉魏兄,原因有三,其一是,魏地處中國,為天下中樞,當執牛耳;其二是,我等會同合縱,意在摒秦,魏西接強秦,抗秦首當其衝,因而魏兄當執牛耳;其三是,昔日文侯內實倉廩,外修甲兵,中和德政,數合諸侯,堪為天下典範。及至魏兄,內善治國,外善治兵,足當此任!”
齊威王連說一二三,真真假假,聽得魏惠王耳根發熱,臉頰熱燙,雙手再推:“不可,不可,魏罃沒此德望,不敢再執牛耳矣!”
楚威王望向蘇秦:“蘇子,群龍不可無首!合縱是你倡導的,牛耳你又堅辭不執。熊商與田兄實意舉薦魏王,他又不肯,你來說句公道話,由誰執掌合適,我等盡皆聽命!”
眾人齊望蘇秦。
平心而論,六國縱親,實力最強的是楚,稱王最早的也是楚。楚威王拒執牛耳不說,這又力薦魏惠王,實出蘇秦所料。見他此時將球推過來,蘇秦隻好接招,笑道:“六國縱親,即為一家,自應不分主次,不論大小。因而,誰執牛耳皆可,不過是代行公道而已。因而,蘇秦建議,縱約長之位,可由諸位君上輪流擔當,每君輪值一年。”
如此大的難題,蘇秦輕輕一句就化解了。六國君主一聽,皆是振奮。尤其是韓、趙、燕三個小國公侯,見蘇秦此言一如所擺圓席,絲毫沒有蔑視他們邦小勢弱,內中充滿感動。
“諸位君上,”蘇秦環視一周,緩緩說道,“至於此番會同,蘇秦倒有一個建言。方才楚王建議由魏王執牛耳,蘇秦竊以為在理,因為會同地點是在孟津,屬魏國地界,魏是東道主,魏王理當出任合縱會同首任縱約長,任期一年,至明年秋分日為止。至於下一年由何人接任,蘇秦另行奏請諸位君上,他日複議如何?”
趙肅侯、韓昭侯、燕文公盡皆點頭,楚威王、齊威王輕輕鼓掌。
魏惠王不好再推,拱手一圈:“諸位兄長,蘇子,既然大家都來抬愛,魏罃就不推辭了,明日權執牛耳,竭盡地主之誼!作為迴報,魏罃承諾,諸位在魏的所有開銷,包括明日會同一應開銷,盡由魏庫支出!”
五位君主盡皆抱拳:“謝縱約長!”
“不必言謝!”魏惠王擺擺手,嗬嗬笑道,“魏罃這是拋磚引玉。及至明年,不究是哪位接替縱約長,魏罃就又賺迴來了!”
眾人皆笑起來,場上氣氛鬆活不少。
“諸位仁兄,”魏惠王又一笑,“既然由魏罃執牛耳,魏罃就要多說一句。今日天下會同,皆仗蘇子一人之功。合縱期間,蘇子的身份是六國特使。今日縱親已成,特使名分不太恰切。再說,六國縱親之間,也應有個協調。魏罃提議,六國共設外相司,由蘇子兼任列國外相,專司外務,協調同異,大家意下如何?”
眾君紛紛點頭:“謹聽縱約長吩咐!”
“如此甚好!”韓昭侯道,“蘇子早拜韓、趙相國,相印已備下了。餘下燕、魏、齊、楚四國,這陣兒拜相,不知可備相印否?”
魏惠王應道:“韓兄呀,你和趙兄的相印拜早了。天下會同,六國就得共同拜相,印璽更要一致。若是肥瘦不等,蘇子用起來也是不便。蘇子若是愛金子,就會偏重大的;若是偷力氣,就會偏重小的。待到加璽時,他隻顧挑大嫌小,豈不把大事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