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節
鬼穀子的局(出書版) 作者:寒川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白虎滿腹狐疑,但還是點點頭:“恩公放心,這個不難。”
“不難就好。”龐涓再倒兩爵,緩緩舉起,“魏國大難,不可不救!殺父之仇,不可不報!來,白兄弟,為這兩件大事,幹!”
齊國都城臨淄的主幹道上,一輛軺車正朝相國府方向疾馳。陳軫坐於車中,微閉雙目,表情悠然。戚光坐在他的對麵,滿臉憂鬱。
“主公,”戚光總歸憋不住了,忐忑問道,“鄒相國肯見我們嗎?”
“嗬嗬嗬,”陳軫睜開眼睛,不無得意道,“我們送他大禮,他何能不見?”
“老奴打探過了,鄒相國並不愛財。”
“他不愛財,卻另有所愛。放心吧,沒有十足把握,這趟差事,本公如何敢來。”
軺車馳至相府門前,戚光下車,將早已寫好的名帖遞給門人,順手塞給門人一塊金子。門人自不怠慢,一路小跑地進去通報。
不一會兒,鄒忌迎出,與陳軫見過大禮,請入客廳,分別落座。
鄒忌開門見山:“上卿此來,敢問有何見教?”
“不敢言教。”陳軫迴道,“在下此來,隻想送給相國大人一份厚禮。”
“是何厚禮?”
“一份功勞。”
鄒忌莫名其妙,皺起眉頭:“請問上卿,是何功勞?”
“據在下所知,齊公夢中也在念叨宋國。宋國地處泗下,沃野千裏,人口眾多,楚國可是一直緊盯著呢。”
泗上十二國,唯宋、衛最富。衛親齊,宋卻親魏。這些年來,齊、楚均想染指宋國,皆因懼怕魏國,誰也不敢動手。
鄒忌似乎明白過來,點頭道:“君上的確向在下提過宋國之事,鄒忌甚想知道,上卿此言有何玄妙?”
“在下此來,有意將宋國拱手送予齊公,若是相國大人玉成此事,豈不是一件大功?”
鄒忌心中一震,旋即笑道:“上卿言重了。鄒忌已經身居相位,還貪何功?不過,鄒忌對宋倒有興趣。隻是,宋國是塊上好的膘肉,魏王豈肯輕易鬆口?”
“隻要齊公答應一事,陛下必定鬆口。”
“何事?”
“稱王!”
鄒忌心裏咯噔一怔,閉目沉思。有頃,鄒忌睜開眼睛,朝陳軫拱手道:“好吧,上卿的大禮,鄒忌暫先收下。上卿還有何事?”
陳軫亦拱手道:“謝相國大人成全!在下告退!”
翌日,陳軫以魏王特使身份上朝,向齊威公遞交國書,稟明魏王有意尊齊公為王,如果齊公願意,兩國可以相約會盟,互尊王位。
國事禮畢,陳軫告退。
望著陳軫漸退漸遠,消失在殿門之外,齊威公哈哈長笑數聲,轉對眾臣道:“諸位愛卿,魏罃坐王椅,看來是燒疼屁股了,被秦人逼得先失河西,後徙都城。可秦人仍不放他,聽說近日又在結盟韓、趙,三麵伐魏。魏罃急了,使這陳軫來朝,圖謀尊崇寡人為王,拉寡人跟他一道去蹚渾水。你們議議,這渾水,寡人是蹚呢,還是不蹚?”
田忌跨前一步,稟道:“啟稟君上,稱王之事萬萬不可!”
“田愛卿,你且說說,為何不可?”
“魏國強盛時,視我為敵,今日落勢了,卻來結盟,這是臨渴掘井,並非真心。再說,魏侯稱王是背道而馳,眼下是眾叛親離,遭列國唾棄。此番魏王尊君上為王,斷無好意,君上萬不可上當!”
齊威公點點頭,目光緩緩移向鄒忌:“田愛卿以為,魏王是臨渴掘井,有加害寡人之意,愛卿意下如何?”
田忌本是齊國名將,又仗倚是齊公胞弟,從未將鄒忌放在眼裏。鄒忌在麵上不與他計較,心裏卻有塊壘。此時見田忌反對,又有陳軫暗透的底細,鄒忌心沉氣定,跨前一步奏道:“迴稟君上,微臣以為,君上可準允陳軫所請,與魏相王。”
齊威公眼睛一亮:“請愛卿詳解。”
鄒忌侃侃言道:“我東臨大海,西接三晉,北有燕,南為泗上十二國。燕地高寒,土地貧瘠,圖之無益。三晉均是大國,且西有強秦,不可急圖。唯有泗上十二國,地廣土肥,人口眾多,且國小兵弱,是可圖之地。三晉之地,魏居中。我若聯魏,北可製趙,南可牽韓。有三晉在,亦無秦憂。隻有西線穩固,我方可全力南圖,與楚爭奪泗上。”
說實在的,魏惠王南麵稱尊,齊威公心中最是不平,早有與其並王之意,隻是礙於天下道義,無法出口。麵對魏王為他搭好的梯子,鄒忌的解釋正合心意,齊威公連連點頭:“嗯,鄒相國所言甚是。隻是——寡人若是也如魏王那般南麵稱尊,豈不是天下並王,寡人也成眾矢之的了嗎?”
“君上,”鄒忌早有應對,“綱常早亂,天下並王並非今日奇觀。早在春秋初年,荊楚就已稱王。時至今日,列國稱王已是大勢所趨,魏王不過先行一步而已。荊楚可以稱王,魏侯可以稱王,君上為何不可稱王?”
齊威公將目光掃向眾臣:“諸位愛卿,鄒相國奏請寡人南麵稱尊,你們可有異議?”
上大夫田嬰跨前一步:“微臣讚同君上稱王。”
齊威公將頭轉向他:“愛卿說說,你為何讚同?”
“微臣以為,”田嬰應道,“韓侯、趙侯本與魏侯平起平坐,現在低人一頭,心中不平,這才追隨秦公伐魏。魏王一向剛愎自用,一旦跨上王座,斷不會退縮。因而,微臣以為,若是不出意外,趙侯、韓侯為求地位平衡,不久也將稱王。未來數年,將是列國並王時代。君上先行一步,一可賣給魏王一個人情,二可向天下昭示君上能夠左右天下局勢,三可製約韓、趙。”
齊威公將目光轉向太子:“辟疆,你也說說。”
“兒臣以為,公父即使決定稱王,也不可輕易答應陳軫。”
“微臣讚同殿下所言。”鄒忌順口接道,“眼下是魏王有求於君上,君上何不向他討個好處?”
齊威公急道:“討何好處?”
“逼他讓出宋國!”
“好!”齊威公猛力擊案,轉對田嬰,“田愛卿,你去知會陳軫,如果魏罃答應鄒相國所言,寡人就與他互尊王位。”
田嬰應道:“微臣遵旨。”
接後幾日,陳軫與田嬰幾經磋商,議定兩國在一月之後,齊威公稱王,同時與魏惠王會盟徐州,互尊對方王位。
陳軫此番使齊,不僅使齊公得到夢寐以求的王位,更使魏惠王拱手讓出宋國的保護國地位,對威公而言,可謂是喜上加喜。為此,威公特別設宴款待陳軫,贈他黃金一百,錦緞百匹,同時選挑美女十名,特產若幹,贈予魏王。
陳軫不辱使命,帶著齊女凱旋,一路上車馬滾滾,旌旗招搖。
車馬行至齊國關卡,關吏驗過陳軫等人的關文,揮手放行。戚光催動車馬,剛過關防,突然間兩眼圓睜,模樣極是吃驚。
陳軫怔道:“怎麽了?”
戚光手指關卡那邊,驚道:“主公快看,是他!”
陳軫順著戚光的手勢望去,見一人頭戴鬥笠,肩挎包袱,正在過關,一時卻又想不起是誰,隨口問道:“他是何人?”
“龐涓!”
說話間,龐涓已經通過關卡,摘下鬥笠,扭過頭來,如炬的兩眼直射陳軫和戚光,目光陰寒,嘴角似笑非笑,似怒非怒,顯然是在向二人挑釁。
盯射有頃,龐涓一個轉身,沿官道大踏步遠去。
陳軫迴過神來,擦把汗水,點頭道:“嗯,是他!此人揚言三年之後迴來尋仇,三年之期已是到了。不過——”眉頭微微皺起,“此人尋仇,應到大梁才是,為何反朝齊國跑?”
“主公,”戚光不假思索道,“此人是陛下欽犯,魏國各地都在緝拿,他哪裏敢去?”
陳軫白他一眼:“此人是亡命之徒,哪裏他不敢去?”
“主公教訓的是!”戚光囁嚅道,“小人這就迴去加強防護,同時再向司徒府報案,讓官府協助追查。”
“哼!”陳軫白他一眼,“還要指靠司徒府呀?前番就是朱威放走那廝的。你可多派人手,先斬後奏。另外,告訴丁三,就說是本府懸賞,誰能拿到龐涓腦袋,齊王前幾日賜給本公的百金就是他的。”
“小人遵命!”
自得《吳子》六篇,龐涓日日習讀,大有感悟。此番下山,龐涓自信天下已無對手,是以底氣十足。想到鬼穀子的臨別贈言,龐涓詳細分析了列國情勢,決定前往齊國走一步險棋。
進入齊境,龐涓再無顧忌,不消幾日,就已趕到齊國都城臨淄。
這步險棋就是覲見齊公。龐涓尋到一家離宮城較近的客棧住下,換過衣冠,徑朝齊宮而去。剛至宮門,就有膀大腰圓的持戟衛士將他攔住。
一名軍尉走出,龐涓揖過,遞上拜帖:“請軍尉轉呈君上,就說名士龐涓求見。”
軍尉接過拜帖,審看幾眼,遞還龐涓,不無諷刺地拱下手道:“龐名士,似你這般,當到稷下學宮去。”
龐涓急道:“這位軍尉,在下有緊急國事,必須麵君陳奏。”
“龐名士,”那軍尉卻是一臉不屑,“君上有旨,凡是來齊士子,須到稷下學宮討論學問。龐名士若有真才實學,自有祭酒、學宮令薦你進宮麵君。”
“哈哈哈哈,”龐涓爆出一陣長笑,“稷下養的不過是一群酒囊飯袋而已,豈能與我龐涓談論學問?”
軍尉大怒,眉頭一橫:“你這廝好不識趣,本尉誠心待你,你卻目中無人,蔑視我稷下學宮。快滾,滾遲一步,本尉抓你送監!”
龐涓不無冷蔑地掃他一眼,在又一聲長笑中揚長而去。
接後幾日,龐涓發現軍尉所說一絲兒不差,凡是來齊士子,必過稷下一關,否則,齊公一律不見。龐涓知道,僅是稷下就有學子數千,名士濟濟,莫說是見君,縱使想見祭酒、學宮令,也是個難。再說,早晚想到與那些百無一用的學界名流進行沒完沒了的爭辯,龐涓的頭皮就是一陣發麻。
就在龐涓束手無策之時,客棧掌櫃告訴他一個例外:若得相國鄒忌推薦,齊公也會破例召見。
龐涓沉思良久,決定去相府一試運氣。鄒忌名聞列國,齊有今日,此人功不可沒。若是見上相國,向他曉以利害,想必他會引他麵君。
龐涓來到相府,向門人遞交拜帖。相府果是有規矩之處,門人還算和善,看過拜帖,朝龐涓鞠一躬道:“龐子稍候,小人這就進去稟報。”
不一會兒,一個家宰模樣的隨門人走出房門。
龐涓跨前一步,揖道:“魏國士子龐涓見過家老。”
家宰還過一禮:“在下見過龐子。聽聞龐子欲見主公,敢問何事?”
“這……”龐涓遲疑一下,“事關齊國安危,在下隻能麵諭相國大人。”
家宰一怔,朝龐涓又揖一禮:“龐子稍候,容在下稟報主公。”
龐涓還禮:“謝家老成全。”
鄒忌正在書房批閱各地奏報,見家宰進來,抬頭問道:“哦,有事了?”
“迴稟主公,魏國士子龐涓求見。”
“魏國士子?”鄒忌略略一怔,“不是有稷下嗎,他來此處做什麽?告訴他,那兒才是士子該去之處。”
“小人對他說了,他說,他有大事求見相爺。”
“是何大事?”
“小人問他,他說,事關齊國安危,一定要麵諭相爺。”
“事關齊國安危?”鄒忌皺皺眉頭,略頓一頓,看向家宰,“齊國眼下並無安危之說,尋個理由,打發他去吧。”
“小人遵命。”
家宰退出後,鄒忌輕歎一聲,搖頭道:“什麽齊國安危?進我鄒門,也該尋個好理由。”複又埋頭公務。
龐涓再吃閉門羹,心中甚是鬱悶,在客棧又住數日,眼見徐州相王之期越來越近,而他的第一步尚未邁出,不免著急起來。
這日後晌,約近申時,龐涓百無聊賴地走在宮前大街上。走不多時,看到前麵有一酒肆,龐涓肚中也覺饑餓,遂走進去,叫小二端上幾盤小菜,一壇老酒,一邊酌飲,一邊苦思麵君之計。正吃之間,街麵大亂。龐涓探頭觀看,見一行官騎正在清理行人。
龐涓驚異,喊道:“小二,過來!”
小二小跑過來:“客官,您召小人?”
龐涓指著外麵:“怎麽迴事,雞飛狗跳的?”
“客官有所不知,君上方才去太廟占卦,這陣兒想必迴來了。”
“去太廟占卦?”龐涓心中咯噔一響,略一沉思,掏出幾枚布幣擱在桌上:“結賬吧,餘下的賞你。”放下筷子,兩眼一眨不眨地盯住窗外。
“不難就好。”龐涓再倒兩爵,緩緩舉起,“魏國大難,不可不救!殺父之仇,不可不報!來,白兄弟,為這兩件大事,幹!”
齊國都城臨淄的主幹道上,一輛軺車正朝相國府方向疾馳。陳軫坐於車中,微閉雙目,表情悠然。戚光坐在他的對麵,滿臉憂鬱。
“主公,”戚光總歸憋不住了,忐忑問道,“鄒相國肯見我們嗎?”
“嗬嗬嗬,”陳軫睜開眼睛,不無得意道,“我們送他大禮,他何能不見?”
“老奴打探過了,鄒相國並不愛財。”
“他不愛財,卻另有所愛。放心吧,沒有十足把握,這趟差事,本公如何敢來。”
軺車馳至相府門前,戚光下車,將早已寫好的名帖遞給門人,順手塞給門人一塊金子。門人自不怠慢,一路小跑地進去通報。
不一會兒,鄒忌迎出,與陳軫見過大禮,請入客廳,分別落座。
鄒忌開門見山:“上卿此來,敢問有何見教?”
“不敢言教。”陳軫迴道,“在下此來,隻想送給相國大人一份厚禮。”
“是何厚禮?”
“一份功勞。”
鄒忌莫名其妙,皺起眉頭:“請問上卿,是何功勞?”
“據在下所知,齊公夢中也在念叨宋國。宋國地處泗下,沃野千裏,人口眾多,楚國可是一直緊盯著呢。”
泗上十二國,唯宋、衛最富。衛親齊,宋卻親魏。這些年來,齊、楚均想染指宋國,皆因懼怕魏國,誰也不敢動手。
鄒忌似乎明白過來,點頭道:“君上的確向在下提過宋國之事,鄒忌甚想知道,上卿此言有何玄妙?”
“在下此來,有意將宋國拱手送予齊公,若是相國大人玉成此事,豈不是一件大功?”
鄒忌心中一震,旋即笑道:“上卿言重了。鄒忌已經身居相位,還貪何功?不過,鄒忌對宋倒有興趣。隻是,宋國是塊上好的膘肉,魏王豈肯輕易鬆口?”
“隻要齊公答應一事,陛下必定鬆口。”
“何事?”
“稱王!”
鄒忌心裏咯噔一怔,閉目沉思。有頃,鄒忌睜開眼睛,朝陳軫拱手道:“好吧,上卿的大禮,鄒忌暫先收下。上卿還有何事?”
陳軫亦拱手道:“謝相國大人成全!在下告退!”
翌日,陳軫以魏王特使身份上朝,向齊威公遞交國書,稟明魏王有意尊齊公為王,如果齊公願意,兩國可以相約會盟,互尊王位。
國事禮畢,陳軫告退。
望著陳軫漸退漸遠,消失在殿門之外,齊威公哈哈長笑數聲,轉對眾臣道:“諸位愛卿,魏罃坐王椅,看來是燒疼屁股了,被秦人逼得先失河西,後徙都城。可秦人仍不放他,聽說近日又在結盟韓、趙,三麵伐魏。魏罃急了,使這陳軫來朝,圖謀尊崇寡人為王,拉寡人跟他一道去蹚渾水。你們議議,這渾水,寡人是蹚呢,還是不蹚?”
田忌跨前一步,稟道:“啟稟君上,稱王之事萬萬不可!”
“田愛卿,你且說說,為何不可?”
“魏國強盛時,視我為敵,今日落勢了,卻來結盟,這是臨渴掘井,並非真心。再說,魏侯稱王是背道而馳,眼下是眾叛親離,遭列國唾棄。此番魏王尊君上為王,斷無好意,君上萬不可上當!”
齊威公點點頭,目光緩緩移向鄒忌:“田愛卿以為,魏王是臨渴掘井,有加害寡人之意,愛卿意下如何?”
田忌本是齊國名將,又仗倚是齊公胞弟,從未將鄒忌放在眼裏。鄒忌在麵上不與他計較,心裏卻有塊壘。此時見田忌反對,又有陳軫暗透的底細,鄒忌心沉氣定,跨前一步奏道:“迴稟君上,微臣以為,君上可準允陳軫所請,與魏相王。”
齊威公眼睛一亮:“請愛卿詳解。”
鄒忌侃侃言道:“我東臨大海,西接三晉,北有燕,南為泗上十二國。燕地高寒,土地貧瘠,圖之無益。三晉均是大國,且西有強秦,不可急圖。唯有泗上十二國,地廣土肥,人口眾多,且國小兵弱,是可圖之地。三晉之地,魏居中。我若聯魏,北可製趙,南可牽韓。有三晉在,亦無秦憂。隻有西線穩固,我方可全力南圖,與楚爭奪泗上。”
說實在的,魏惠王南麵稱尊,齊威公心中最是不平,早有與其並王之意,隻是礙於天下道義,無法出口。麵對魏王為他搭好的梯子,鄒忌的解釋正合心意,齊威公連連點頭:“嗯,鄒相國所言甚是。隻是——寡人若是也如魏王那般南麵稱尊,豈不是天下並王,寡人也成眾矢之的了嗎?”
“君上,”鄒忌早有應對,“綱常早亂,天下並王並非今日奇觀。早在春秋初年,荊楚就已稱王。時至今日,列國稱王已是大勢所趨,魏王不過先行一步而已。荊楚可以稱王,魏侯可以稱王,君上為何不可稱王?”
齊威公將目光掃向眾臣:“諸位愛卿,鄒相國奏請寡人南麵稱尊,你們可有異議?”
上大夫田嬰跨前一步:“微臣讚同君上稱王。”
齊威公將頭轉向他:“愛卿說說,你為何讚同?”
“微臣以為,”田嬰應道,“韓侯、趙侯本與魏侯平起平坐,現在低人一頭,心中不平,這才追隨秦公伐魏。魏王一向剛愎自用,一旦跨上王座,斷不會退縮。因而,微臣以為,若是不出意外,趙侯、韓侯為求地位平衡,不久也將稱王。未來數年,將是列國並王時代。君上先行一步,一可賣給魏王一個人情,二可向天下昭示君上能夠左右天下局勢,三可製約韓、趙。”
齊威公將目光轉向太子:“辟疆,你也說說。”
“兒臣以為,公父即使決定稱王,也不可輕易答應陳軫。”
“微臣讚同殿下所言。”鄒忌順口接道,“眼下是魏王有求於君上,君上何不向他討個好處?”
齊威公急道:“討何好處?”
“逼他讓出宋國!”
“好!”齊威公猛力擊案,轉對田嬰,“田愛卿,你去知會陳軫,如果魏罃答應鄒相國所言,寡人就與他互尊王位。”
田嬰應道:“微臣遵旨。”
接後幾日,陳軫與田嬰幾經磋商,議定兩國在一月之後,齊威公稱王,同時與魏惠王會盟徐州,互尊對方王位。
陳軫此番使齊,不僅使齊公得到夢寐以求的王位,更使魏惠王拱手讓出宋國的保護國地位,對威公而言,可謂是喜上加喜。為此,威公特別設宴款待陳軫,贈他黃金一百,錦緞百匹,同時選挑美女十名,特產若幹,贈予魏王。
陳軫不辱使命,帶著齊女凱旋,一路上車馬滾滾,旌旗招搖。
車馬行至齊國關卡,關吏驗過陳軫等人的關文,揮手放行。戚光催動車馬,剛過關防,突然間兩眼圓睜,模樣極是吃驚。
陳軫怔道:“怎麽了?”
戚光手指關卡那邊,驚道:“主公快看,是他!”
陳軫順著戚光的手勢望去,見一人頭戴鬥笠,肩挎包袱,正在過關,一時卻又想不起是誰,隨口問道:“他是何人?”
“龐涓!”
說話間,龐涓已經通過關卡,摘下鬥笠,扭過頭來,如炬的兩眼直射陳軫和戚光,目光陰寒,嘴角似笑非笑,似怒非怒,顯然是在向二人挑釁。
盯射有頃,龐涓一個轉身,沿官道大踏步遠去。
陳軫迴過神來,擦把汗水,點頭道:“嗯,是他!此人揚言三年之後迴來尋仇,三年之期已是到了。不過——”眉頭微微皺起,“此人尋仇,應到大梁才是,為何反朝齊國跑?”
“主公,”戚光不假思索道,“此人是陛下欽犯,魏國各地都在緝拿,他哪裏敢去?”
陳軫白他一眼:“此人是亡命之徒,哪裏他不敢去?”
“主公教訓的是!”戚光囁嚅道,“小人這就迴去加強防護,同時再向司徒府報案,讓官府協助追查。”
“哼!”陳軫白他一眼,“還要指靠司徒府呀?前番就是朱威放走那廝的。你可多派人手,先斬後奏。另外,告訴丁三,就說是本府懸賞,誰能拿到龐涓腦袋,齊王前幾日賜給本公的百金就是他的。”
“小人遵命!”
自得《吳子》六篇,龐涓日日習讀,大有感悟。此番下山,龐涓自信天下已無對手,是以底氣十足。想到鬼穀子的臨別贈言,龐涓詳細分析了列國情勢,決定前往齊國走一步險棋。
進入齊境,龐涓再無顧忌,不消幾日,就已趕到齊國都城臨淄。
這步險棋就是覲見齊公。龐涓尋到一家離宮城較近的客棧住下,換過衣冠,徑朝齊宮而去。剛至宮門,就有膀大腰圓的持戟衛士將他攔住。
一名軍尉走出,龐涓揖過,遞上拜帖:“請軍尉轉呈君上,就說名士龐涓求見。”
軍尉接過拜帖,審看幾眼,遞還龐涓,不無諷刺地拱下手道:“龐名士,似你這般,當到稷下學宮去。”
龐涓急道:“這位軍尉,在下有緊急國事,必須麵君陳奏。”
“龐名士,”那軍尉卻是一臉不屑,“君上有旨,凡是來齊士子,須到稷下學宮討論學問。龐名士若有真才實學,自有祭酒、學宮令薦你進宮麵君。”
“哈哈哈哈,”龐涓爆出一陣長笑,“稷下養的不過是一群酒囊飯袋而已,豈能與我龐涓談論學問?”
軍尉大怒,眉頭一橫:“你這廝好不識趣,本尉誠心待你,你卻目中無人,蔑視我稷下學宮。快滾,滾遲一步,本尉抓你送監!”
龐涓不無冷蔑地掃他一眼,在又一聲長笑中揚長而去。
接後幾日,龐涓發現軍尉所說一絲兒不差,凡是來齊士子,必過稷下一關,否則,齊公一律不見。龐涓知道,僅是稷下就有學子數千,名士濟濟,莫說是見君,縱使想見祭酒、學宮令,也是個難。再說,早晚想到與那些百無一用的學界名流進行沒完沒了的爭辯,龐涓的頭皮就是一陣發麻。
就在龐涓束手無策之時,客棧掌櫃告訴他一個例外:若得相國鄒忌推薦,齊公也會破例召見。
龐涓沉思良久,決定去相府一試運氣。鄒忌名聞列國,齊有今日,此人功不可沒。若是見上相國,向他曉以利害,想必他會引他麵君。
龐涓來到相府,向門人遞交拜帖。相府果是有規矩之處,門人還算和善,看過拜帖,朝龐涓鞠一躬道:“龐子稍候,小人這就進去稟報。”
不一會兒,一個家宰模樣的隨門人走出房門。
龐涓跨前一步,揖道:“魏國士子龐涓見過家老。”
家宰還過一禮:“在下見過龐子。聽聞龐子欲見主公,敢問何事?”
“這……”龐涓遲疑一下,“事關齊國安危,在下隻能麵諭相國大人。”
家宰一怔,朝龐涓又揖一禮:“龐子稍候,容在下稟報主公。”
龐涓還禮:“謝家老成全。”
鄒忌正在書房批閱各地奏報,見家宰進來,抬頭問道:“哦,有事了?”
“迴稟主公,魏國士子龐涓求見。”
“魏國士子?”鄒忌略略一怔,“不是有稷下嗎,他來此處做什麽?告訴他,那兒才是士子該去之處。”
“小人對他說了,他說,他有大事求見相爺。”
“是何大事?”
“小人問他,他說,事關齊國安危,一定要麵諭相爺。”
“事關齊國安危?”鄒忌皺皺眉頭,略頓一頓,看向家宰,“齊國眼下並無安危之說,尋個理由,打發他去吧。”
“小人遵命。”
家宰退出後,鄒忌輕歎一聲,搖頭道:“什麽齊國安危?進我鄒門,也該尋個好理由。”複又埋頭公務。
龐涓再吃閉門羹,心中甚是鬱悶,在客棧又住數日,眼見徐州相王之期越來越近,而他的第一步尚未邁出,不免著急起來。
這日後晌,約近申時,龐涓百無聊賴地走在宮前大街上。走不多時,看到前麵有一酒肆,龐涓肚中也覺饑餓,遂走進去,叫小二端上幾盤小菜,一壇老酒,一邊酌飲,一邊苦思麵君之計。正吃之間,街麵大亂。龐涓探頭觀看,見一行官騎正在清理行人。
龐涓驚異,喊道:“小二,過來!”
小二小跑過來:“客官,您召小人?”
龐涓指著外麵:“怎麽迴事,雞飛狗跳的?”
“客官有所不知,君上方才去太廟占卦,這陣兒想必迴來了。”
“去太廟占卦?”龐涓心中咯噔一響,略一沉思,掏出幾枚布幣擱在桌上:“結賬吧,餘下的賞你。”放下筷子,兩眼一眨不眨地盯住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