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一時好勝心起,與他爭執。後來,弟子細想此事,甚覺荒唐。”


    “能知荒唐,可見你有慧心。不過,就老朽所知,你的先祖孫武子可稱天下兵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孫賓叩道:“孫賓代先祖謝先生褒獎。”


    “可知老朽為何稱孫武子為天下兵聖嗎?”


    “先祖善於用兵,常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非也。孫武子可稱兵聖,不是因為他善戰,而是因為他善於不戰。”


    孫賓怔道:“善於不戰?”


    “正是。孫武子深諳用兵之道,非一般兵家所能比肩。縱使吳起,也隻能等而下之。”鬼穀子從幾下取出一卷竹簡,“此為孫武子的用兵精要,老朽每每讀之,總是唏噓再三,拍案驚歎呐。”


    “先生,”孫賓圓睜兩眼,盯向那捆竹簡,“這不會是先祖的《孫武兵法》吧?”


    “正是。你一意守值,心無雜念,誠摯可嘉,當讀此書了。”鬼穀子拿起竹簡,遞予孫賓。


    孫賓雙手接過,叩道:“弟子謝先生厚賜。”


    “據老朽所知,”鬼穀子緩緩說道,“此書當為世上獨本。孫武子厭倦戰事,用畢生心血著成此書,獻於吳王後隱退。吳王視此書為寶,深鎖於姑蘇台中。越王勾踐滅吳之時,火焚姑蘇台,此書也就失傳了。好在孫武子著述時留有副本,此本幾經周轉,終為老朽所得。老朽一向謹慎,未曾輕授。今見你心底忠厚,又是孫武子後人,便知此書的出頭之日到了。”


    孫賓再拜道:“先生恩德,弟子沒齒不忘。”


    “記住,”鬼穀子諄諄叮囑,“得此書者,善用之為天下利,不善用之為天下害,故心術不正者不可習之。你拿迴去,細心研讀,三日後還我。”


    “弟子謹遵師命。”


    孫賓將《孫武兵法》拿迴房中,關門,焚香,擺上先祖靈位,連拜三拜,方才正襟危坐,展卷閱讀。


    孫賓遵守鬼穀子所囑,於第三日晚間手捧寶書,再進鬼穀子草堂。


    剛進草堂,就見鬼穀子坐在幾前,已在候他。


    孫賓叩道:“弟子拜見先生。”


    “起來吧。”


    “謝先生。先生所賜之《孫武兵法》,弟子已讀三日,特來奉還。”孫賓將《孫武兵法》雙手捧起,呈給鬼穀子。


    鬼穀子掃一眼竹簡:“你可記牢?”


    “弟子熟記於心了。”


    鬼穀子翻開竹簡,隨口讀道:“孫子曰,‘凡治眾如治寡——’”


    孫賓接後背誦:“孫子曰,‘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石投卵者,虛實是也。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終而複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嚐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哉……’”


    鬼穀子擺手止住,又翻幾下:“軍爭為利,軍爭為危——”


    孫賓接下誦道:“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裏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五十裏而爭利,則蹶上將,其法半至。三十裏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


    鬼穀子放下竹簡,點頭讚道:“你用心如此,孫武子在天之靈,可以告慰了。孫賓,把書拿上,跟我來。”起身頭前走去。


    孫賓手捧《孫武兵法》,緊跟於後。二人走到外麵草地上,鬼穀子指著一個土坑:“將竹簡放到這裏。”


    孫賓將手中竹簡放到土坑裏。


    “迴去拿個火把。”


    孫賓走進草堂,點上火把,走過來。


    鬼穀子指向竹簡:“燒吧。”


    孫賓怔道:“先生?”


    鬼穀子淡淡說道:“《孫武兵法》已印你心,這些竹簡留在世上,也是無用,燒吧。”


    孫賓實在不忍燒去,依舊眼巴巴地望著鬼穀子:“先生——”


    鬼穀子再次重複:“燒吧!”


    孫賓見鬼穀子如此決絕,知道求也無用,隻好說道:“弟子遵命。”


    孫賓將火把放在一邊,跪於地上,將竹簡擺正,朝之連叩三個響頭,含淚禱曰:“先祖在上,不肖後人孫賓遵先生之命,將聖典歸還先祖,請先祖查驗。”


    禱畢,孫賓拿過火把,輕輕放到竹簡上麵。頃刻之間,天下寶典《孫武兵法》就在一陣劈劈啪啪的烈焰中化成一堆灰燼。


    鬼穀子望一眼仍在風中明滅的餘燼,抬頭看向孫賓:“孫賓,自今而後,天下第一兵典隻在你的心中。不過,僅能倒背如流一無用處,唯有悉心揣摩,悟其理,曉其義,得其道,方為徹悟。”


    孫賓拜道:“弟子謹記於心。”


    第四章挑撥齊魏,龐涓巧施攻心計


    龐涓從宿胥口渡過河水,不幾日就到魏國新都大梁。


    大梁本是魏國別都,人口稠密,物產富饒,商賈雲集,此時成為都城,熱鬧自是不必說的。龐涓幾經打聽,尋到白虎的府宅,上前叩門,開門的是老家宰。


    為防意外,龐涓仍然戴了鬥笠。老家宰看了一時,竟然認不出來,怔道:“先生是——”


    龐涓取下鬥笠,笑道:“家老,您再看看。”


    老家宰又看一時,仍舊搖頭。龐涓微微一笑,從袖中摸出一副絡腮胡子戴上。看到絡腮胡子,老家宰這才叫道:“哎呀呀,看我這雙老眼,連恩公也認不出了!恩公,快快快,府裏請!”


    老家宰引領龐涓走進府中,邊走邊叫:“少夫人,快出來,你猜是誰來了?”


    綺漪早已聽到聲音,急迎出來,見是龐涓,又驚又喜,當院跪下,叩道:“奴家見過恩公。”


    龐涓還過一禮:“弟妹快起。”


    綺漪起身,朝廳中禮讓道:“恩公,屋裏請!”轉對家宰,“家老,快叫夫君迴來。”


    老家宰答應一聲,走出廳外。


    綺漪泡上茶水:“恩公,請用茶。”


    一個不到三歲的孩子陡然衝過來,站在綺漪身邊,一雙警惕的大眼直盯龐涓。


    綺漪輕撫孩子的頭:“來,這是我們家的恩公,你給恩公磕個頭。”


    孩子打量龐涓一眼,走過來,在龐涓跟前跪下,叩頭。


    綺漪催道:“快叫恩公。”


    孩子小聲叫道:“恩公。”


    龐涓上前一步,抱起孩子,嗬嗬笑道:“不用問了,你一定是白小少爺!告訴伯父,叫什麽名字?”


    “白起。”


    龐涓重複一聲:“白起?”


    綺漪接道:“是他爺爺臨終前為他起的。”


    龐涓連連點頭:“起者,自立自強也。是個好名字。”


    說話間,白虎已如一陣風般旋進院裏,衝進客堂,納頭拜道:“白虎叩見恩公!”


    見白虎迴來,綺漪遂朝龐涓深鞠一躬,拉上白起走出。


    白虎、龐涓相向而坐,一邊品茶,一邊敘講別後情勢。正說著話,綺漪端了幾個菜肴,家宰抱著一壇老酒,各在幾上擺好。


    綺漪笑道:“幾個小菜雖說粗陋,卻是奴家親手所燒,這壇酒也是奴家親手所釀,請恩公品嚐。”


    龐涓拱手道:“龐涓一來就勞動弟妹,心實不安。”


    綺漪還過一禮:“恩公大恩,奴家縱使粉骨碎身,也難報答。恩公慢用,奴家告退。”鞠躬退出。


    白虎倒滿一爵,遞給龐涓,自己也倒一爵,舉起道:“恩公,請!”


    兩人各飲一爵,白虎接道:“恩公,朝廷情勢大體上就是這些。近三年來,陛下獨斷專行,偏信公子卬、陳軫,拒聽忠言,逼迫公孫衍奔秦。魏之能臣,莫過於公孫衍。熟悉魏者,也莫過於公孫衍。今日公孫衍謀魏,秦、趙、韓三國結盟,魏國危在旦夕矣。”


    龐涓卻將話鋒一轉,眉頭緊皺:“陳軫那廝好像不在大梁?”


    “是的,”白虎點頭道,“半個月前使齊去了。陛下聽從相國惠施之言,打算與齊人結盟,會徐州相王。陳軫主動請纓,要求出使齊國。”


    龐涓點頭道:“惠子所謀,倒是高深。”


    白虎卻是憂慮:“齊、魏一向不睦,你說,齊公他——會去徐州相王嗎?”


    龐涓嘿嘿笑道:“沒有把握之事,陳軫那廝能主動請纓嗎?”


    白虎鬆下一口氣:“如此說來,魏國有救了。”


    龐涓微微一笑:“魏國非但有救,還要雄霸天下。”


    “恩公說笑了。”白虎卻是笑不出來,“就現在這個樣子,能不亡國,就是魏人大福呢。”


    “嗬嗬嗬,”龐涓搬過酒壇,倒滿兩爵,“來,白兄弟,為大魏雄霸天下,幹!”


    兩人幹過,白虎放下酒爵,拱手道:“據在下所知,陛下眼下缺的是用兵之才,今日舉國招賢,為的也是此事。恩公進山修習兵學,學到一身本領,若去應征,必受重用。”


    龐涓反問他道:“公孫衍不是也有一身本領嗎?”


    “恩公說的是。”白虎苦笑一下,“不過,今非昔比,在下可將恩公引薦給朱司徒,再由朱司徒引薦給惠相國。惠相國若肯推薦,陛下必委恩公以重任。”


    “若是惠相國不肯推薦呢?”


    “這……”白虎一怔,“惠相國見到恩公,不會不推薦的。”


    “白兄弟,”龐涓搖頭道,“你的好意,在下領了。不過,在下此來,斷不是向陛下討官位的。”


    白虎頗是詫異:“恩公來大梁,不為應聘,卻為何事?”


    “隻為看一眼白兄弟。”


    “恩公盛情,白虎領了。敢問恩公欲至何處?”


    “齊國。”


    “齊國?”白虎驚道,“難道恩公不願為魏效力?”


    “將欲強之,必故弱之。”


    “將欲強之,必故弱之。”白虎不無茫然地重複一遍,“恩公,此言何意?”


    “哈哈哈,”龐涓大笑數聲,“這是先生的臨別贈言,在下思索一路,越想越妙,妙不可言哪!”


    “恩公?”


    “不提此事了。”龐涓擺手,“白兄弟,在下此來,真還有一事相托。”


    “恩公請講。”


    龐涓咬牙切齒,一字一頓:“待陳軫迴來,替在下盯牢他,莫讓那廝逃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鬼穀子的局(出書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川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川子並收藏鬼穀子的局(出書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