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節
寒門閨秀(作者:李箏) 作者:李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宛娘本來想著,不過是打十板子,怎麽就會打死人呢?鄉下的孩子,哪個沒挨過打?她卻不知道,人家大戶人家打板子的人都是經過訓練的,怎麽打那可是有講究的。
而她從當地買的仆人大多出身農家,哪裏懂得這裏麵的道道?主家讓打,他們自然就老老實實用力地打了……
安然雖然懷疑賀明朗,卻想不到真的是他。但隨即她就明白過來,一定是大哥哥找賀伯父談退婚的事,反而惹惱了他,後來又看到大哥哥給她送東西,所以他才給娘親出了這樣的主意。
想到這裏,讓安然不得不懷疑,賀家,真的是好歸宿?
但想著大哥哥的話,她又安慰自己不要擔心。現在她還小,不著急,至少還有十年呢!這麽長的時間,說不定就會有什麽變化。要是以後那賀之硯在成親前納了妾,或者風評不好,她就求著爹爹幫她退親。
“娘,您以後做什麽事情,還是多與爹爹商量一下吧!如果你真的打死了人,百姓會怎麽看我爹爹?會怎麽看我們趙家?誰都知道我們以前是在鄉下種地的,就算規矩上差一點,人家最多不過笑笑罷了。可如果我們家打死了下人,可就要被冠上心狠手辣的名頭了,這樣對爹爹才真是不好。”
顧宛娘覺得女兒說得很有道理,不禁連連點頭道:“娘親以後不會了。其實這次,你爹也知道的,你賀家大伯是當著娘和你爹說的……”
看來,賀伯父還真是個心思縝密的人呢!安然沉吟了一下才道:“賀伯父也是為了爹爹好,可他的出身跟我們不一樣。賀家是名門望族,我們家出身普通農家,治家的方法就不一樣。”
顧宛娘細細一想,覺得女兒說得很對,一邊聽一邊不住地點頭,而後卻滿臉哀傷地看著安然道:“然姐兒,娘親的雙手真的沾染了鮮血髒了嗎?你以後真的不讓娘親抱了嗎?”
安然暗自歎息,起身撲到娘親懷裏,甜甜地哄道:“是然姐兒錯了,娘親不要生然姐兒的氣。娘親是最好的娘親,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然姐兒不希望娘親變成那種惡毒心腸的壞女人,所以才對娘親生氣的。”
其實安然是真的有些後悔了。她應該先把下人們都打發了,而後再教導娘親的。可是看到寄秋被打得半死,想著自己那個善良寬厚的娘親變成這樣,她就忍不住來氣。好在家裏人口簡單,隻要約束好下人,應該不會傳出去。
顧宛娘抱著女兒,心這才踏實了。她所做一切不過是為了孩子和相公,要是自己的女兒卻因此而恨上自己,她會傷心死的。
“娘親,等會兒大夫來了,您要親自帶著去寄秋房裏,要用最好的藥。您要告訴寄秋,她確實做錯了事,而且後果很嚴重,您罰她是應該的。而您唯一的不對,就是不教而誅。不要讓她心存怨恨,得讓她挨了打卻依然趕緊我們。不然,這個丫頭我們隻能賣了重新買。”
“嗯,娘親知道了。”顧宛娘其實並不笨,隻是出閣前顧家還不富裕,也沒有下人,她沒有見過大戶人家的當家主母是如何管家如何調教下人的。等她成親以後,就一直在鄉下生活了這麽多年,每天心裏掛念的除了孩子就是地裏的莊稼和家裏的雞鴨。如今一下子變成了當家主母,雖然這個家並不大,她還是有些不習慣,人家怎麽說她就怎麽做,缺乏主見。
因為明天就要迴老家去,今天下午安然還要去秦夫子那裏學畫。出發前,她想了想,帶上了那個裝了自己小像的荷包。大哥哥跟秦夫子很熟,安然想著或許她能在秦夫子那裏與大哥哥見上一麵。
以前安然去秦夫子那裏學畫隻要有人送就行,就是錢銳也送過幾次。現在她身份不同了,出門就帶著兩個人,一個男仆趕車,一個女仆給她拿包袱。
他們乘坐的馬車還是周家送的,爹爹怕周家多心,就沒有退迴去,也算兩家和解了吧!據說,這輛馬車值三十多兩銀子呢!
到了縣學,安然熟門熟路地帶著玉蘭來到秦夫子家裏。
師娘很客氣,至少比從前客氣多了,但安然總覺得她看著自己的目光似乎有些不太對勁。
隨後秦夫子就出來了,他也不斷地打量安然,最後還是忍不住問道:“縣學裏夫子們都在說令尊隻有一子一女,一個年方八歲,一個年方五歲。你到底是然哥兒還是然姐兒?”
安然一怔,這才想起自己的性別還一直瞞著師傅呢!
“對不起,師傅,然姐兒騙了您,然姐兒向您道歉!”安然老老實實誠誠懇懇地跪在秦夫子腳下道,“是然姐兒想要學畫,爹爹擔心師傅知道然姐兒是個女孩兒不肯收,所以才讓然姐兒女扮男裝的。請師傅原諒爹爹一片愛女之心,然姐兒不是有意欺瞞先生的。”
秦夫子震驚地指著安然,半天沒說出話來,許久才道:“罷了罷了,你是男孩兒也好,女孩兒也罷,總歸是我弟子。隻是你是個女孩兒,以後想要開創畫壇一代新畫法,流芳千古,隻怕就有些為難了。”若早知道是教導一個女孩兒,當初說什麽他都不會收下安然的。如今看到安然的天分,他卻是有些舍不得這個弟子了。
“多謝師傅!”安然不以為意地笑道,“然姐兒喜歡畫畫,卻不是為了揚名,隻是為了我自己喜歡。我相信,隻要是真正的好畫,必定能找到它的知音人,就算不能流傳出去,然姐兒自己喜歡,也很好啊!”
秦夫子點點頭,便不再糾結此事,依然和往常一樣授課。
從秦夫子家裏出來,果然遠遠地就看到一個瘦瘦高高的人影,可不就是錢銳?
錢銳見了安然,趕緊跑過來,一把將她抱起來緊緊摟在懷裏。
安然沒有動,卻悄悄取出準備好的荷包,塞在他手心裏。
錢銳一怔,默默收好了荷包,再次對她說了一聲:“然姐兒,對不起。我沒能說服賀叔叔……”
“大哥哥不要難過。然姐兒會過得很好的。大哥哥以後也要過得很好才行,這樣然姐兒才會覺得安心快樂。”
“……嗯!”錢銳遲疑了一下才應她,因為他並不相信自己還能找到別的幸福。但既然是讓她安心,無論多難,他都要努力。
“好了,大哥哥,放我下來吧,不然他們迴去要挨打的。”安然可不想再有人因為自己挨板子了。
第二天一大早,趙世華就帶著一家人離開縣城迴老家去。
幾日前,錢鵬陽已經將再生稻的種植情況和產量上報朝廷,等著朝廷嘉獎。錢家正式宣布與趙家聯姻,這次趙世華迴老家,一個是祭祖,一個就是商量準備南哥兒的婚事。因為錢鵬陽即將迴京述職,以後還不知道會去哪裏任職,因此婚期定得比較緊,就在臘月初六。
知道錢大人要將女兒嫁給自己,趙安南很意外,他迴想起半年前的事情,難怪大少爺當時那麽激動,後來又那樣說呢!原來是擔心以後娘親闖禍牽連錢家。
如今他總算是恍然明白過來。原來錢大人與二叔早就商量好了,不,應該說爹爹三叔爺爺奶奶應該都知道這件事情,隻瞞著自己和娘親。那一封讓娘親誤會的信寫的就是自己的這樁婚事吧?因為還沒有定,擔心娘親出去亂說,爹爹才不告訴她的,卻給她歪解成二叔偷看了試題。
想起娘親,趙安南都忍不住歎氣。但願她經過上次的事情,已經改好了吧!
自從二叔中舉以後,家裏變了很多,有了仆人伺候,他也成了大少爺,但他一直很清醒。趙家早就是分了家的,而且當初還是娘親逼得二叔二嬸不得不分家出去單過。說起來,娘親真的對不起二叔二嬸,對不起然姐兒,但二叔二嬸卻一直對他這樣好。他心裏非常清楚,錢大人之所以將女兒嫁給他,還不是看二叔麵下?
想到這些,安南暗自告訴自己,以後出息了一定不能忘記二叔二嬸的大恩大德。沒有二叔,就沒有現在的趙安南,更不會有以後出息的趙安南。
趙世華現在是個真正的舉人老爺了,賀明朗來了以後,就給他們提了不少建議,其中就有關於稱唿的問題以及家裏的規矩。
賀明朗說,然姐兒年紀也不小了,又是舉人千金,以後小名就不要叫了,家裏人都得稱大姑娘才好。於是,家裏從上到下,都不再稱唿安然的小名,長輩叫然姐兒,下人稱唿大姑娘。安然自己也把囡囡的自稱改了。
賀明朗又說家裏沒有規矩不行,結果就是寄秋被打,現在家裏的下人可是規矩多了。
一行人帶著禮物坐了五輛馬車,早上出發,傍晚才到。
下了馬車,安然不禁被眼前的院子嚇了一跳!
老宅什麽時候翻新擴大了?看看這個院子,足足有以前的三倍大。竟然變成了一個大大的三進的四合院,比他們在縣城住的房子還寬敞。
三進院子,趙家三個兄弟一人一進,但因為趙世華住在縣城,他的那個院子暫時由趙家二老住著。
“爹爹,爺爺奶奶什麽時候蓋的新房子?”安齊忍不住問道。原來不但安然不知道,就是安南和安齊也被眼前的房子嚇了一跳。
趙世華嗬嗬一笑道:“四月底我迴來的時候,讓你爺爺奶奶大伯三叔請人蓋的,花了一百多兩銀子呢!”
安然不禁感歎,這隻怕是附近最大的宅子了,估計前幾個月舅舅給的銀樓的分紅大部分都在這裏了。不過大堂兄成親,娶的又是官家千金,沒有新房子可不成。
趙家二老早得到消息,帶著趙家老大老三已經等了好一會兒了,見他們到了,趕緊迎了過來。
大家相互見過禮,便簇擁這趙世華和賀明朗到了第一進院子的堂屋裏坐下來。賀明朗作為趙世華的結義兄弟,也正式參拜了趙家二老。但因為賀明朗是舉人,而趙家二老隻是平民,他也不過微微鞠躬就行了。
趙家二老早得了信知道兒子的結拜兄長要來,表禮什麽的也準備好了,但也不過是容氏親手繡的一個荷包罷了,裏麵裝著一塊品質較好的鬆煙墨,這還是趙世華幫他們準備的。
男人們留在堂屋裏喝茶說話,女人們帶著跟著趙世華迴來的幾個仆人去準備飯食,收拾屋子。王氏托著自己圓滾滾的大肚子,遠遠地看著顧宛娘唿奴使婢,心裏羨慕得不行。
安然卻急匆匆地跑去看三嬸嬸的兒子,她的堂弟趙安平。
這個小家夥才一個多月,安然過去的時候,正睡得香呢!她伸出一根手指按了按人家的臉蛋和胳膊,小家夥卻沒有醒,隻是微微蹙了下眉頭,讓安然覺得這胖乎乎的小娃娃非常可愛。
“三嬸,弟弟什麽時候醒呀?”
何氏笑道:“等他餓了、尿了,就醒了。”
“弟弟真可愛!他的手怎麽就這樣小呢?”安然拉起小弟弟的手,看著那細細的手指上,連細如絲的血管都能看到,指甲卻長得長長的,那柔嫩的皮膚讓安然的心也跟著揉軟起來。“三嬸,小弟弟指甲怎麽這樣長呀?該給他剪了吧?要是抓傷了臉可怎麽辦?”
“小孩子不能動剪子的,等會兒三嬸幫他咬了就是。”
“哦。三嬸,我小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嗎?”
……
安然不想去大伯母家裏,又不想跟在爹爹身邊,那個賀伯父看著她的眼神總是怪怪的,讓她很不舒服。無奈之下,隻能到三嬸這裏來了。
第二天,得到消息的鄉紳們都趕來拜見趙世華,又聽說此次鄉試的解元也在,更是恭維不已。
趙世華和賀明朗都不想與這些鄉紳應酬,適當地收下禮物,寒暄了幾句,很快就打發了他們。
卻說王氏自從三月間得了那樣一場教訓,如今可真是老實多了,比如今天這樣的日子,鄉試的解元來了,她都沒有出來,還真讓人有些不適應。
上次趙世華迴來就覺得有些奇怪,總覺得王氏好像挺怕他似的,不過這種話他又不好問,便也沒有多想,隻當自己給南哥兒定下這麽好的婚事,她心裏感激。
王氏知道兒子竟然能娶到官家千金,自然得意,但想著新娘子的哥哥,那位錢大人的大少爺,她心裏又害怕,對於擺婆婆譜給兒媳婦下馬威什麽的也不敢想。
如今趙世華中了舉人,家裏一下子成了書香門第,連安淑和安柔也成了搶手的姑娘,十裏八鄉到處都有人來提親。不過一般的人家她可看不上,他們家南哥兒可是縣令大人的女婿,以後也要考秀才考舉人做官的,怎麽能隨便許人呢?
王氏選好了三家,目前正在猶豫。
一家是個秀才,不過年紀有些大了,今年都三十二了,家裏還有三個孩子,去年死了原配,一直沒找到合適的續弦。據說這位秀才之前一直在外給一個大官當師爺,也掙下了一份不薄的產業,可是這年齡也未免太大了點。
一家是商戶人家的小少爺,今年才十七,也在縣學裏讀書,與南哥兒也認識,聽說長得一表人才,書也念得好。這家家境最好,可畢竟是商家,王氏有點看不上。
一家也是書香門第,父親是個秀才,在鄉下開了一個館給附近的孩子啟蒙。那家的孩子今年十八歲,據說人品學問也不錯。這家倒是書香門第與他們趙家門當戶對,可是據說家裏很窮,不過勉強能糊口罷了,王氏想著女兒嫁過去,隻怕要吃苦。
與丈夫商議,丈夫偏向於第三家,那個秀才的兒子。若是在趙家發達以前能有這樣的人家來提親,王氏肯定要樂翻了。可現在不同了,他們趙家很快也要變成官宦人家了,女兒怎麽能嫁給家世這樣差的人呢?
看到趙世華和顧宛娘迴來,看到十裏八鄉的鄉紳老爺們都來拜見他們,王氏羨慕極了。她想,總有一天,她要比顧宛娘更風光!
第二天,趙雨荷和趙雲杏都帶著丈夫孩子迴娘家來了。
大姑父張駿山是個身材高大的黑臉漢子,一副老實巴交的樣子,被大姑姑管得服服帖帖的。張家的表哥表姐表妹們跟安然都不熟,不過隻看了幾眼,安然也能看出幾分來。
大表哥張一平像大姑父,也是個老實人。二表哥張一順像大姑姑,那眼珠子轉的,滿臉含笑,一看就是個精明的。大表姐張桂香的性格脾氣也有些像大姑姑,總想著占便宜。小表妹張桂蘭才三歲多,除了喜歡吃,還看不出別的來。
小姑姑和小姑父帶著兩個孩子一起迴來了。
安然倒是很喜歡內向的魏秀芹,雖然羞澀,但很有禮貌。兩個年紀相仿的女孩子已經有一年多沒見了,但魏秀芹顯然還記得安然,到了趙家就跟在安然後麵當小尾巴了。
安然看了看熟睡的小表妹魏秀雅,發現不如堂弟趙安平長得壯實,但五官生得很秀氣,與小姑姑長得很像,將來一定是個小美人。
趙世華一直有些擔心魏清源,但真正見了麵,他才發現自己還是小看了這位妹夫。
或許魏清源的性格有些迂腐,但心胸敞亮,恩怨分明,他絲毫沒有因為自己沒能考中就仇視嫉妒考中的趙世華和賀明朗。其間聽他說話,半點酸味兒都沒有,反而很是感激趙世華之前對他的提點,隻是遺憾自己沒有聽進去。他又很是真誠地恭賀趙世華和賀明朗高中,又恭賀他們義結金蘭,情緒一直很穩定,並不見半分失落。
很多時候大人說話都要把孩子打發開,因為有些話是少兒不宜的。所以,很快安然和魏秀芹就被打發迴房了。
安然取出自己的零嘴招待表姐,又將兩位堂姐請來,四個女孩子坐在一處做針線。
大堂姐安淑的女紅之前是顧宛娘教導的,至少也學到了顧宛娘一半的本事,在遠近都是有名的。安柔性子跳脫,坐不住,雖然跟姐姐是一個師傅教出來的,相差卻極大,估計也就是安然的水平。
小姑姑出嫁前也是顧宛娘指導的女紅,而且魏家老太太劉氏以前就是以刺繡為生的,自然做得一手好針線,將魏秀芹也教得很好。四個孩子當中,她的針線隻比趙安淑差一點點,讓安然敬佩不已。
這次趙世華迴來,是要履行諾言,為祖宗建宗祠的。可他不過中了舉人,還沒有出仕,並沒有一下子就變成有錢人,而縣裏那些送禮攀交的,想要投田的,他也不敢全都收下。
趙世華知道吃人嘴軟,像那些田地啊,宅子啊什麽的,他都沒有要,隻留下人家送的賀禮登記造冊,等以後人家家裏有喜事,再送些差不多價值的禮品過去還禮就是了。
而建宗祠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是哪家有錢就能建宗廟的。首先得上報縣裏得到審批,而後才能動工。
有了宗祠,就得有祭祀才行。因此,趙世華又將家裏餘下的錢拿出來買田地作為祭田。
附近大多都是姚老爺的地,聽說趙舉人想買祭田,第二天就趕了過來,要送他三百畝上好的良田,又想將自己名下的田地投在趙世華名下。
因舉人可以免稅,所以趙家的地全都改在趙世華名下,村裏其他幾戶人家也送了禮過來,想要投田。趙世華念著鄉裏鄉親的,而且那些地也不多,就答應了。他知道鄉親們也不容易,也沒要他們的銀子。
但姚老爺的田地實在太多了,他要是答應下來,縣裏的田稅隻怕就要少十分之一。
趙世華本性正直,覺得凡事應適可而止,因此說什麽也不敢收,讓王氏背地裏好一通埋怨,就是趙世榮和趙世福雖然沒有說什麽,但心裏也是不理解的。
他好說歹說終於讓姚老爺同意趙家用銀子買。不過,姚老爺將價格壓得很低。本來像這樣的良田怎麽都要十多兩銀子一畝的,他卻隻收五兩銀子一畝,趙世華幾乎將家裏的積蓄都拿出來了,也隻買了一百畝地。因為心裏過意不去,趙世華還是接受了姚老爺五百畝地投到自己名下,好歹也能為姚老爺省點錢。
賀明朗看趙世華做事這樣小心謹慎,不貪多,心中也頗為欣慰。他暗忖,若易地而處,他估計自己做不到像趙世華這樣理智。
在王家村住了五天,賀明朗就要迴家去了,趙世華也帶著家人迴縣裏去,畢竟安南和安齊還要讀書呢!
賀明朗離開前問趙世華明年是否要一起去京城參加會試。
趙世華搖頭,說自己要好好溫習經史,打算下一科再去京城參考。賀明朗想起林學政的話,也沒有再勸。他想,與其明年參考勉強上榜,在二甲之外,不如好好複習三年,而後一鳴驚人一飛衝天。
而她從當地買的仆人大多出身農家,哪裏懂得這裏麵的道道?主家讓打,他們自然就老老實實用力地打了……
安然雖然懷疑賀明朗,卻想不到真的是他。但隨即她就明白過來,一定是大哥哥找賀伯父談退婚的事,反而惹惱了他,後來又看到大哥哥給她送東西,所以他才給娘親出了這樣的主意。
想到這裏,讓安然不得不懷疑,賀家,真的是好歸宿?
但想著大哥哥的話,她又安慰自己不要擔心。現在她還小,不著急,至少還有十年呢!這麽長的時間,說不定就會有什麽變化。要是以後那賀之硯在成親前納了妾,或者風評不好,她就求著爹爹幫她退親。
“娘,您以後做什麽事情,還是多與爹爹商量一下吧!如果你真的打死了人,百姓會怎麽看我爹爹?會怎麽看我們趙家?誰都知道我們以前是在鄉下種地的,就算規矩上差一點,人家最多不過笑笑罷了。可如果我們家打死了下人,可就要被冠上心狠手辣的名頭了,這樣對爹爹才真是不好。”
顧宛娘覺得女兒說得很有道理,不禁連連點頭道:“娘親以後不會了。其實這次,你爹也知道的,你賀家大伯是當著娘和你爹說的……”
看來,賀伯父還真是個心思縝密的人呢!安然沉吟了一下才道:“賀伯父也是為了爹爹好,可他的出身跟我們不一樣。賀家是名門望族,我們家出身普通農家,治家的方法就不一樣。”
顧宛娘細細一想,覺得女兒說得很對,一邊聽一邊不住地點頭,而後卻滿臉哀傷地看著安然道:“然姐兒,娘親的雙手真的沾染了鮮血髒了嗎?你以後真的不讓娘親抱了嗎?”
安然暗自歎息,起身撲到娘親懷裏,甜甜地哄道:“是然姐兒錯了,娘親不要生然姐兒的氣。娘親是最好的娘親,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然姐兒不希望娘親變成那種惡毒心腸的壞女人,所以才對娘親生氣的。”
其實安然是真的有些後悔了。她應該先把下人們都打發了,而後再教導娘親的。可是看到寄秋被打得半死,想著自己那個善良寬厚的娘親變成這樣,她就忍不住來氣。好在家裏人口簡單,隻要約束好下人,應該不會傳出去。
顧宛娘抱著女兒,心這才踏實了。她所做一切不過是為了孩子和相公,要是自己的女兒卻因此而恨上自己,她會傷心死的。
“娘親,等會兒大夫來了,您要親自帶著去寄秋房裏,要用最好的藥。您要告訴寄秋,她確實做錯了事,而且後果很嚴重,您罰她是應該的。而您唯一的不對,就是不教而誅。不要讓她心存怨恨,得讓她挨了打卻依然趕緊我們。不然,這個丫頭我們隻能賣了重新買。”
“嗯,娘親知道了。”顧宛娘其實並不笨,隻是出閣前顧家還不富裕,也沒有下人,她沒有見過大戶人家的當家主母是如何管家如何調教下人的。等她成親以後,就一直在鄉下生活了這麽多年,每天心裏掛念的除了孩子就是地裏的莊稼和家裏的雞鴨。如今一下子變成了當家主母,雖然這個家並不大,她還是有些不習慣,人家怎麽說她就怎麽做,缺乏主見。
因為明天就要迴老家去,今天下午安然還要去秦夫子那裏學畫。出發前,她想了想,帶上了那個裝了自己小像的荷包。大哥哥跟秦夫子很熟,安然想著或許她能在秦夫子那裏與大哥哥見上一麵。
以前安然去秦夫子那裏學畫隻要有人送就行,就是錢銳也送過幾次。現在她身份不同了,出門就帶著兩個人,一個男仆趕車,一個女仆給她拿包袱。
他們乘坐的馬車還是周家送的,爹爹怕周家多心,就沒有退迴去,也算兩家和解了吧!據說,這輛馬車值三十多兩銀子呢!
到了縣學,安然熟門熟路地帶著玉蘭來到秦夫子家裏。
師娘很客氣,至少比從前客氣多了,但安然總覺得她看著自己的目光似乎有些不太對勁。
隨後秦夫子就出來了,他也不斷地打量安然,最後還是忍不住問道:“縣學裏夫子們都在說令尊隻有一子一女,一個年方八歲,一個年方五歲。你到底是然哥兒還是然姐兒?”
安然一怔,這才想起自己的性別還一直瞞著師傅呢!
“對不起,師傅,然姐兒騙了您,然姐兒向您道歉!”安然老老實實誠誠懇懇地跪在秦夫子腳下道,“是然姐兒想要學畫,爹爹擔心師傅知道然姐兒是個女孩兒不肯收,所以才讓然姐兒女扮男裝的。請師傅原諒爹爹一片愛女之心,然姐兒不是有意欺瞞先生的。”
秦夫子震驚地指著安然,半天沒說出話來,許久才道:“罷了罷了,你是男孩兒也好,女孩兒也罷,總歸是我弟子。隻是你是個女孩兒,以後想要開創畫壇一代新畫法,流芳千古,隻怕就有些為難了。”若早知道是教導一個女孩兒,當初說什麽他都不會收下安然的。如今看到安然的天分,他卻是有些舍不得這個弟子了。
“多謝師傅!”安然不以為意地笑道,“然姐兒喜歡畫畫,卻不是為了揚名,隻是為了我自己喜歡。我相信,隻要是真正的好畫,必定能找到它的知音人,就算不能流傳出去,然姐兒自己喜歡,也很好啊!”
秦夫子點點頭,便不再糾結此事,依然和往常一樣授課。
從秦夫子家裏出來,果然遠遠地就看到一個瘦瘦高高的人影,可不就是錢銳?
錢銳見了安然,趕緊跑過來,一把將她抱起來緊緊摟在懷裏。
安然沒有動,卻悄悄取出準備好的荷包,塞在他手心裏。
錢銳一怔,默默收好了荷包,再次對她說了一聲:“然姐兒,對不起。我沒能說服賀叔叔……”
“大哥哥不要難過。然姐兒會過得很好的。大哥哥以後也要過得很好才行,這樣然姐兒才會覺得安心快樂。”
“……嗯!”錢銳遲疑了一下才應她,因為他並不相信自己還能找到別的幸福。但既然是讓她安心,無論多難,他都要努力。
“好了,大哥哥,放我下來吧,不然他們迴去要挨打的。”安然可不想再有人因為自己挨板子了。
第二天一大早,趙世華就帶著一家人離開縣城迴老家去。
幾日前,錢鵬陽已經將再生稻的種植情況和產量上報朝廷,等著朝廷嘉獎。錢家正式宣布與趙家聯姻,這次趙世華迴老家,一個是祭祖,一個就是商量準備南哥兒的婚事。因為錢鵬陽即將迴京述職,以後還不知道會去哪裏任職,因此婚期定得比較緊,就在臘月初六。
知道錢大人要將女兒嫁給自己,趙安南很意外,他迴想起半年前的事情,難怪大少爺當時那麽激動,後來又那樣說呢!原來是擔心以後娘親闖禍牽連錢家。
如今他總算是恍然明白過來。原來錢大人與二叔早就商量好了,不,應該說爹爹三叔爺爺奶奶應該都知道這件事情,隻瞞著自己和娘親。那一封讓娘親誤會的信寫的就是自己的這樁婚事吧?因為還沒有定,擔心娘親出去亂說,爹爹才不告訴她的,卻給她歪解成二叔偷看了試題。
想起娘親,趙安南都忍不住歎氣。但願她經過上次的事情,已經改好了吧!
自從二叔中舉以後,家裏變了很多,有了仆人伺候,他也成了大少爺,但他一直很清醒。趙家早就是分了家的,而且當初還是娘親逼得二叔二嬸不得不分家出去單過。說起來,娘親真的對不起二叔二嬸,對不起然姐兒,但二叔二嬸卻一直對他這樣好。他心裏非常清楚,錢大人之所以將女兒嫁給他,還不是看二叔麵下?
想到這些,安南暗自告訴自己,以後出息了一定不能忘記二叔二嬸的大恩大德。沒有二叔,就沒有現在的趙安南,更不會有以後出息的趙安南。
趙世華現在是個真正的舉人老爺了,賀明朗來了以後,就給他們提了不少建議,其中就有關於稱唿的問題以及家裏的規矩。
賀明朗說,然姐兒年紀也不小了,又是舉人千金,以後小名就不要叫了,家裏人都得稱大姑娘才好。於是,家裏從上到下,都不再稱唿安然的小名,長輩叫然姐兒,下人稱唿大姑娘。安然自己也把囡囡的自稱改了。
賀明朗又說家裏沒有規矩不行,結果就是寄秋被打,現在家裏的下人可是規矩多了。
一行人帶著禮物坐了五輛馬車,早上出發,傍晚才到。
下了馬車,安然不禁被眼前的院子嚇了一跳!
老宅什麽時候翻新擴大了?看看這個院子,足足有以前的三倍大。竟然變成了一個大大的三進的四合院,比他們在縣城住的房子還寬敞。
三進院子,趙家三個兄弟一人一進,但因為趙世華住在縣城,他的那個院子暫時由趙家二老住著。
“爹爹,爺爺奶奶什麽時候蓋的新房子?”安齊忍不住問道。原來不但安然不知道,就是安南和安齊也被眼前的房子嚇了一跳。
趙世華嗬嗬一笑道:“四月底我迴來的時候,讓你爺爺奶奶大伯三叔請人蓋的,花了一百多兩銀子呢!”
安然不禁感歎,這隻怕是附近最大的宅子了,估計前幾個月舅舅給的銀樓的分紅大部分都在這裏了。不過大堂兄成親,娶的又是官家千金,沒有新房子可不成。
趙家二老早得到消息,帶著趙家老大老三已經等了好一會兒了,見他們到了,趕緊迎了過來。
大家相互見過禮,便簇擁這趙世華和賀明朗到了第一進院子的堂屋裏坐下來。賀明朗作為趙世華的結義兄弟,也正式參拜了趙家二老。但因為賀明朗是舉人,而趙家二老隻是平民,他也不過微微鞠躬就行了。
趙家二老早得了信知道兒子的結拜兄長要來,表禮什麽的也準備好了,但也不過是容氏親手繡的一個荷包罷了,裏麵裝著一塊品質較好的鬆煙墨,這還是趙世華幫他們準備的。
男人們留在堂屋裏喝茶說話,女人們帶著跟著趙世華迴來的幾個仆人去準備飯食,收拾屋子。王氏托著自己圓滾滾的大肚子,遠遠地看著顧宛娘唿奴使婢,心裏羨慕得不行。
安然卻急匆匆地跑去看三嬸嬸的兒子,她的堂弟趙安平。
這個小家夥才一個多月,安然過去的時候,正睡得香呢!她伸出一根手指按了按人家的臉蛋和胳膊,小家夥卻沒有醒,隻是微微蹙了下眉頭,讓安然覺得這胖乎乎的小娃娃非常可愛。
“三嬸,弟弟什麽時候醒呀?”
何氏笑道:“等他餓了、尿了,就醒了。”
“弟弟真可愛!他的手怎麽就這樣小呢?”安然拉起小弟弟的手,看著那細細的手指上,連細如絲的血管都能看到,指甲卻長得長長的,那柔嫩的皮膚讓安然的心也跟著揉軟起來。“三嬸,小弟弟指甲怎麽這樣長呀?該給他剪了吧?要是抓傷了臉可怎麽辦?”
“小孩子不能動剪子的,等會兒三嬸幫他咬了就是。”
“哦。三嬸,我小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嗎?”
……
安然不想去大伯母家裏,又不想跟在爹爹身邊,那個賀伯父看著她的眼神總是怪怪的,讓她很不舒服。無奈之下,隻能到三嬸這裏來了。
第二天,得到消息的鄉紳們都趕來拜見趙世華,又聽說此次鄉試的解元也在,更是恭維不已。
趙世華和賀明朗都不想與這些鄉紳應酬,適當地收下禮物,寒暄了幾句,很快就打發了他們。
卻說王氏自從三月間得了那樣一場教訓,如今可真是老實多了,比如今天這樣的日子,鄉試的解元來了,她都沒有出來,還真讓人有些不適應。
上次趙世華迴來就覺得有些奇怪,總覺得王氏好像挺怕他似的,不過這種話他又不好問,便也沒有多想,隻當自己給南哥兒定下這麽好的婚事,她心裏感激。
王氏知道兒子竟然能娶到官家千金,自然得意,但想著新娘子的哥哥,那位錢大人的大少爺,她心裏又害怕,對於擺婆婆譜給兒媳婦下馬威什麽的也不敢想。
如今趙世華中了舉人,家裏一下子成了書香門第,連安淑和安柔也成了搶手的姑娘,十裏八鄉到處都有人來提親。不過一般的人家她可看不上,他們家南哥兒可是縣令大人的女婿,以後也要考秀才考舉人做官的,怎麽能隨便許人呢?
王氏選好了三家,目前正在猶豫。
一家是個秀才,不過年紀有些大了,今年都三十二了,家裏還有三個孩子,去年死了原配,一直沒找到合適的續弦。據說這位秀才之前一直在外給一個大官當師爺,也掙下了一份不薄的產業,可是這年齡也未免太大了點。
一家是商戶人家的小少爺,今年才十七,也在縣學裏讀書,與南哥兒也認識,聽說長得一表人才,書也念得好。這家家境最好,可畢竟是商家,王氏有點看不上。
一家也是書香門第,父親是個秀才,在鄉下開了一個館給附近的孩子啟蒙。那家的孩子今年十八歲,據說人品學問也不錯。這家倒是書香門第與他們趙家門當戶對,可是據說家裏很窮,不過勉強能糊口罷了,王氏想著女兒嫁過去,隻怕要吃苦。
與丈夫商議,丈夫偏向於第三家,那個秀才的兒子。若是在趙家發達以前能有這樣的人家來提親,王氏肯定要樂翻了。可現在不同了,他們趙家很快也要變成官宦人家了,女兒怎麽能嫁給家世這樣差的人呢?
看到趙世華和顧宛娘迴來,看到十裏八鄉的鄉紳老爺們都來拜見他們,王氏羨慕極了。她想,總有一天,她要比顧宛娘更風光!
第二天,趙雨荷和趙雲杏都帶著丈夫孩子迴娘家來了。
大姑父張駿山是個身材高大的黑臉漢子,一副老實巴交的樣子,被大姑姑管得服服帖帖的。張家的表哥表姐表妹們跟安然都不熟,不過隻看了幾眼,安然也能看出幾分來。
大表哥張一平像大姑父,也是個老實人。二表哥張一順像大姑姑,那眼珠子轉的,滿臉含笑,一看就是個精明的。大表姐張桂香的性格脾氣也有些像大姑姑,總想著占便宜。小表妹張桂蘭才三歲多,除了喜歡吃,還看不出別的來。
小姑姑和小姑父帶著兩個孩子一起迴來了。
安然倒是很喜歡內向的魏秀芹,雖然羞澀,但很有禮貌。兩個年紀相仿的女孩子已經有一年多沒見了,但魏秀芹顯然還記得安然,到了趙家就跟在安然後麵當小尾巴了。
安然看了看熟睡的小表妹魏秀雅,發現不如堂弟趙安平長得壯實,但五官生得很秀氣,與小姑姑長得很像,將來一定是個小美人。
趙世華一直有些擔心魏清源,但真正見了麵,他才發現自己還是小看了這位妹夫。
或許魏清源的性格有些迂腐,但心胸敞亮,恩怨分明,他絲毫沒有因為自己沒能考中就仇視嫉妒考中的趙世華和賀明朗。其間聽他說話,半點酸味兒都沒有,反而很是感激趙世華之前對他的提點,隻是遺憾自己沒有聽進去。他又很是真誠地恭賀趙世華和賀明朗高中,又恭賀他們義結金蘭,情緒一直很穩定,並不見半分失落。
很多時候大人說話都要把孩子打發開,因為有些話是少兒不宜的。所以,很快安然和魏秀芹就被打發迴房了。
安然取出自己的零嘴招待表姐,又將兩位堂姐請來,四個女孩子坐在一處做針線。
大堂姐安淑的女紅之前是顧宛娘教導的,至少也學到了顧宛娘一半的本事,在遠近都是有名的。安柔性子跳脫,坐不住,雖然跟姐姐是一個師傅教出來的,相差卻極大,估計也就是安然的水平。
小姑姑出嫁前也是顧宛娘指導的女紅,而且魏家老太太劉氏以前就是以刺繡為生的,自然做得一手好針線,將魏秀芹也教得很好。四個孩子當中,她的針線隻比趙安淑差一點點,讓安然敬佩不已。
這次趙世華迴來,是要履行諾言,為祖宗建宗祠的。可他不過中了舉人,還沒有出仕,並沒有一下子就變成有錢人,而縣裏那些送禮攀交的,想要投田的,他也不敢全都收下。
趙世華知道吃人嘴軟,像那些田地啊,宅子啊什麽的,他都沒有要,隻留下人家送的賀禮登記造冊,等以後人家家裏有喜事,再送些差不多價值的禮品過去還禮就是了。
而建宗祠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是哪家有錢就能建宗廟的。首先得上報縣裏得到審批,而後才能動工。
有了宗祠,就得有祭祀才行。因此,趙世華又將家裏餘下的錢拿出來買田地作為祭田。
附近大多都是姚老爺的地,聽說趙舉人想買祭田,第二天就趕了過來,要送他三百畝上好的良田,又想將自己名下的田地投在趙世華名下。
因舉人可以免稅,所以趙家的地全都改在趙世華名下,村裏其他幾戶人家也送了禮過來,想要投田。趙世華念著鄉裏鄉親的,而且那些地也不多,就答應了。他知道鄉親們也不容易,也沒要他們的銀子。
但姚老爺的田地實在太多了,他要是答應下來,縣裏的田稅隻怕就要少十分之一。
趙世華本性正直,覺得凡事應適可而止,因此說什麽也不敢收,讓王氏背地裏好一通埋怨,就是趙世榮和趙世福雖然沒有說什麽,但心裏也是不理解的。
他好說歹說終於讓姚老爺同意趙家用銀子買。不過,姚老爺將價格壓得很低。本來像這樣的良田怎麽都要十多兩銀子一畝的,他卻隻收五兩銀子一畝,趙世華幾乎將家裏的積蓄都拿出來了,也隻買了一百畝地。因為心裏過意不去,趙世華還是接受了姚老爺五百畝地投到自己名下,好歹也能為姚老爺省點錢。
賀明朗看趙世華做事這樣小心謹慎,不貪多,心中也頗為欣慰。他暗忖,若易地而處,他估計自己做不到像趙世華這樣理智。
在王家村住了五天,賀明朗就要迴家去了,趙世華也帶著家人迴縣裏去,畢竟安南和安齊還要讀書呢!
賀明朗離開前問趙世華明年是否要一起去京城參加會試。
趙世華搖頭,說自己要好好溫習經史,打算下一科再去京城參考。賀明朗想起林學政的話,也沒有再勸。他想,與其明年參考勉強上榜,在二甲之外,不如好好複習三年,而後一鳴驚人一飛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