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淩的長刀順勢一推,一名周軍士兵就被切掉了半片頭顱,白的紅的液體從腦腔子裏流出來,觸目驚心。再一刀,削去了一名士兵的整條臂膀,深青色刀身上掛滿了流動的血珠。劉淩已經騎迴了自己的紅獅子,那馬猛地躍起來從一名周軍士兵的上麵躍了過去,半空中的劉淩將刀往下一插,噗的一聲下麵周軍的腦殼就好像雞蛋一樣被割破。


    黑麒麟軍揮舞著手裏的橫刀,最大限度的殺傷著已經混亂了的周軍士兵。一個一個的士兵倒下,而更多的士兵在號角的催促下湧了過來。


    劉淩一刀將一名周軍長矛手刺過來的長矛削斷,順勢一抹將這名周軍士兵的咽喉割草一樣輕易割斷。他一邊揮動著長刀,一邊大喊:“衝過去,殺透敵陣!”


    外圍的漢軍騎兵為了緩解黑麒麟軍的壓力,繞了一個大圈子之後開始第二次集結,呈攻擊陣型錐子一樣直奔柴榮所在的位置衝了過去。這次領隊的是趙二,離著五十步遠,趙二彎弓一箭射翻了一名長矛手,然後同樣放棄了鐵槍抓起橫刀衝入敵群。


    單打獨鬥,趙二是不會放棄自己的鐵槍不用的。但是這樣密集的戰陣中,鐵槍因為有長度的限製,遠不如橫刀靈活。周軍的士兵見漢騎直奔皇帝陛下,隨即瘋了一般的湧過來組織趙二率領的騎兵。


    兩邊一扯,周軍的防禦頓時出現了空擋。劉淩這邊的壓力驟減,他一刀將一名周兵的手臂連著半邊膀子切掉,血如瀑布一般湧了出來。那士兵哀嚎了一聲摔倒在地,隨即被戰馬的前蹄在胸口上踏的凹陷了下去。


    第二個騎兵從他的身體上踏過,這名周兵的肚子被踩破,內髒被擠出來順著豁口掉了一地,馬蹄踩在內髒上立刻就變成了一灘肉泥。當十幾匹戰馬衝過去之後,這名周軍已經沒有了人形。好像一灘泥,血腥味十足。


    兩邊不斷拉扯著周軍的防禦,漢騎刀子一樣將周軍切開。一身浴血的花三郎咬了咬牙,忍著全身的傷痛帶著幾百騎兵衝過去接應劉淩。殺開一條通道,花三郎大聲唿喊讓劉淩撤出戰鬥。


    劉淩迴頭看了他一眼,伸刀朝前一指,然後畫了一個半圓。花三郎立刻就明白了劉淩的意思,他還想勸劉淩撤出敵人的戰陣,但是劉淩已經再次揮刀殺了一名周兵,領著人繼續衝陣。


    花三郎狠狠一夾坐下戰馬,領著幾百騎兵朝著劉淩相反的方向殺了出去。兩個人領著騎兵在周軍戰陣中一個往前,一個往後,將撕開的口子不斷的擴大。


    終於,當劉淩看到眼前一亮的時候,前麵已經再也沒有了一個周軍士兵,周軍的方陣徹底被切開,甩在柴榮另一邊的周軍正在奮力的衝過來保護自己的皇帝。花三郎明白劉淩剛剛才的指示,領著還剩下的不足三百騎繞著跑向周軍的後陣。


    在周軍戰陣的另一麵,劉淩領著已經損失一百多人的黑麒麟軍殺透方陣,同樣繞圈快速的衝向周軍的後陣。兩個人的領兵路線,如果在半空中看的話就能看出是一個近乎規則的半圓。


    最終在兩隊人馬交匯的時候,這個半圓徹底成型。而此時因為趙二領兵攻打柴榮的中軍,後麵的周軍發了瘋的往前衝救援中軍。劉淩和花三郎繞了個半圓合兵一處,隨即在周軍後麵再次衝殺起來。


    “殺柴榮!”


    “殺柴榮!”


    隨著劉淩的高唿,一千多騎兵一起高唿殺柴榮的口號。周軍就好像一群被驅趕的綿羊,不斷的湧向柴榮的中軍。劉淩和花三郎在周軍的後麵不斷的催促著,隻不過趕羊用的不是鞭子而是雪亮的橫刀。


    第一百一十四章  神智


    驅弱趕強,這就是劉淩給花三郎下達的命令。後隊的周軍不知道自家皇帝怎麽了,聽著漢騎整齊的殺柴榮的口號,他們難免會慌亂起來。禦駕親征的好處就是能將士兵們的鬥誌催發出來,而不好的則是給了士兵們一個不得不做出的選擇,那就是救駕。


    趙二的刀已經崩出了缺口,他領著的兩千騎兵已經損失了將近一半。但此時距離柴榮已經不足五十步遠,甚至連柴榮臉上憤怒的表情都能看的一清二楚。


    五十步,差不多了。


    “護我!”


    趙二斷喝一聲,隨即幾個親兵拚命的打馬衝上來護在他的左右。趙二將橫刀收起,將騎弓擎在手裏。他的箭法雖然比不上花三郎,但是五十步的距離內射固定靶子還是沒有太大的懸念的。


    為了一擊奏效,趙二同樣選擇使用了破甲錐。柴榮身上披掛的甲胄太厚了,即便是破甲錐都不一定能徹底的將那身鎧甲撕開。拉弓,如滿月。趙二一聲大喝,那箭如流星一半射-了出去。


    他瞄準的是柴榮的麵門,隻有臉上沒有盔甲遮擋,趙二第一反應就將目標選擇了這裏。然而劇烈的大戰,奔波的戰馬還是讓他的箭又了偏差,那箭迅疾的如一道飛過的黑色閃電,當的一聲射-在柴榮的頭盔上,將頭盔上的羽毛打的漫天飛舞。


    柴榮啊的叫了一聲,身子被箭的力度帶的向後踉蹌了幾步才站穩。無數的侍衛禁軍湧過來,立刻就用盾牌將他圍的好像鐵桶一般。


    無疑,驅弱趕強的戰術很成功,越來越多的周軍被劉淩和花三郎驅趕著衝向柴榮的中軍。禁軍的防禦力太強,隻不過突前了四十幾步的距離,趙二麾下的騎兵就損失了七八百人。即便是這樣大周禁軍的防禦陣型依然沒有亂起來,每個人都站在自己應該站立的位置上。


    若是直接衝擊禁軍防禦,到不了柴榮跟前,趙二的兩千騎兵就會死的一個不剩。趁著周軍慌亂,趙二再次拉弓,一箭將柴榮的帥旗射落了下來。那大旗一落,趙二撥馬便走,一邊撤出周軍的陣營一邊帶著人狂喊:“柴榮死了!”


    “周天子死了!”


    “柴榮被射死了!”


    漢騎歇斯底裏的大喊,終於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已經追上前麵漢軍隊尾的一萬周軍鐵騎,在周軍虎賁郎將羅旭的帶領下翻身殺了迴來。在羅旭看來,就算一舉將漢軍斬盡殺絕相對於柴榮的安慰來說也是次要的。


    所以羅旭立刻就放棄了眼前大好的局勢,翻身領著一萬虎賁精騎殺了迴來。這一萬虎賁精騎,是大周最精銳的騎兵。他們已經追上了潰逃的漢軍,隻需一個衝鋒就能驅趕著漢軍撞碎他們自己的大營。


    而此時羅旭卻不得不迴軍,再大的勝利,也比不了陛下的安危。


    一萬虎賁精騎咆哮著殺了迴來,漫天的煙塵中殺氣沸騰。


    劉淩見周軍已亂,命令部隊收縮。漢騎來的快,撤的也快,迅速的從周軍陣型中殺了出來,落在後麵的騎兵迅速被潮水一般的周軍淹沒,眼看著落了單的騎兵被周軍的長矛一個一個的從馬背上刺下來。


    但此時劉淩和花三郎趙二等人已經無力再去救援他們了,若是不盡快撤出來,等周軍的虎賁精騎一到,隻怕誰都走不了。這次突襲的任務就是掩護陳遠山的大量步卒撤迴大營,現在目標已經完成。


    劉淩招唿著騎兵迅速的撤離,五千騎兵從周軍大陣裏殺出來之後還剩三千不到。而周軍付出的傷亡比漢軍雖然要大,卻也不過四千多人。而漢軍騎兵的目的本來就不是以殺傷敵人圍住,所以付出這樣的代價將周軍打亂也是值得的。


    趁著周軍虎賁精騎迴撤的功夫,陳遠山命令士兵加速撤退。此時漢軍大營中,東南大營的主將王半斤已經帶著杜義和昭先,領著前鋒營,驍騎營,銳鍵營的三萬兵馬迎接了出來。三萬人分開兩邊,讓開一條通道護送著陳遠山的一萬餘人馬撤迴了大營中,而王半斤的三營在陳遠山的人馬進去之後,兩邊一合,組成了防禦陣型。


    昭先拍馬拎刀,領著一千騎兵衝出去接應劉淩。


    漢軍的騎兵本來就不多,劉淩和花三郎已經將大部分的騎兵都帶了出去,此時東南大營中隻剩下三千騎兵,昭先領出一千,剩下的兩千必須防備周軍虎賁精騎再次殺來。


    劉淩帶著三千餘騎繞了個圈子,遠遠的兜了一圈,隨後朝著王半斤這邊趕了過來。此時的周軍已經大亂,不知道柴榮生死的周軍瘋了一樣的湧過去。而他們卻沒有意識到,越是這樣柴榮的中軍就越不穩。


    大周禁軍的將軍命令周軍後隊停下來,但是已經被劉淩的騎兵趕著跑出了慣性的周兵根本就刹不住腳步。就算前麵的想停下來,後麵的周兵一擠過來他們就不得不接著往前走。此時誰都不敢摔倒,隻要撲到在地上那結局隻有一個。


    禁軍的將軍一聲令下,禁軍亂箭射過去,頓時前麵湧過來的周軍好像被風吹倒的野草立刻就躺下了一層。禁軍的士兵隻來得及射了一箭,湧過來的周兵就到了近前了。禁軍將軍伸手一指,刷的一聲,最前麵的兩排禁軍齊刷刷的端平了步槊。麵對著鋒刃都有三尺長的步槊,隻要撞上去立刻就會被切成兩半。


    正在這時,羅旭的虎賁精騎也迴來了。羅旭伸手一指,分出一隊鐵甲騎兵衝過去,硬生生的在禁軍和普通周兵中間穿了過去,看他們的動作,比劉淩手下的漢騎要精悍的多。兩千騎兵將禁軍和普通周兵分割開,而蜂擁的周兵終於停止下了腳步。


    柴榮被人攙扶著站了起來,解開頭盔摘下來看了看,一支破甲錐就插在頭盔上麵,還在不住的輕顫。這一箭隻要在往下半尺,就會直接穿破他的頭顱。


    柴榮氣的臉色鐵青,從來沒有這樣失敗過。一種難以忍受的恥辱感在他的心裏野火般燒了起來,很快就將他的神智燒的有些不清醒了。


    柴榮猙獰著抽出自己的寶劍,一劍刺進一名侍衛的胸口,在那侍衛不可思議的眼神中,柴榮一腳將他的屍體踹到在地。劈手砍下來另一個侍衛的半邊肩膀,柴榮裝若瘋癲。


    “漢軍的騎兵能衝到朕前不足五十步,他們的利箭差一點就要了朕的性命!朕留著你們有什麽用!有什麽用!”


    連著被劈死了兩個侍衛,可其他人連逃都不敢。陛下遇險,這的確是他們這些侍衛的失職。不躲,被陛下一劍砍死也就罷了,若是躲開,誰知道會不會連累家人?


    第三個侍衛看見陛下的寶劍已經高高的舉起,眼看著就直奔自己的額頭砍了下來,他這一刻忽然發現自己一點都不怕,心裏平靜的好像沒有一絲波瀾的湖水。他甚至還笑了笑,臉色平靜的閉上了眼睛。


    死了嗎?


    死了吧?


    為什麽一點也不疼?或許是死亡來的太快,太猛,或許……自己已經沒了感覺。


    當的一聲,誰也沒看清從什麽地方伸過來一根鐵槍,那寶劍斬在鐵槍上打出一溜火星。這脆響就好像在柴榮耳邊敲響的一聲銅鑼,讓他的神智立刻就清醒了幾分。掙紮了一下,他仔細看了看麵前的侍衛。


    他還活著,自己的寶劍在這個侍衛額頭上方不倒一尺的距離被一柄鐵槍磕開,劍還在自己的手裏顫抖著。


    往別處掃了一眼,白茫茫的世界開始漸漸的迴複了色彩。


    “陛下恕罪!”


    一個全身披掛著精甲的將領跪在自己的腳下,在他旁邊是一根被砍出三分之一那麽大的一個豁口的鐵槍。柴榮的知覺慢慢的從四麵八方飛了迴來,耳朵裏的轟鳴聲也逐漸的消退。


    麵前跪著的,是虎賁郎將羅旭。


    “請陛下治屬下衝撞無禮之罪!”


    抬頭看了一眼,羅旭見皇帝陛下的眼神已經不再茫然,他將自己的前後的話稍微改動了一下。第一句是請陛下恕罪,第二句事請陛下治罪。


    柴榮吸了一口涼氣,猛然間醒悟了什麽。他看了一眼羅旭,再看一眼被自己劈死的兩個侍衛。深深的唿吸,柴榮的臉色漸漸的迴複了一些血色。


    “身為侍衛而不能盡職,該殺。”


    柴榮冷哼了一聲,隨即歎了口氣道:“屍體帶迴去厚葬了吧,餘者引以為戒,朕就不追究你們的失職之罪了。”


    “羅旭!誰讓你迴來的!”


    羅旭是個三十歲才出頭的壯年男子,這個人的經曆可以算得上是個傳奇。亂世之中,馬背上謀取功名這成了很多年前男子的理想。而在大周,羅旭就是所有懷揣著這樣夢想的男人的目標和偶像。


    十六歲,羅旭應征從軍,因為自幼練得武藝,在新軍中任伍長一職。沒過多久郭威領兵反了後漢,一舉殺奔汴梁。


    因為羅旭武藝高強,在戰鬥中悍不畏死,逢戰必衝鋒在前,難得的是曆經百餘戰他渾身上下的傷也足有百餘處,他竟然不死。


    郭威偶然發現了這個悍不畏死的少年人,對他極為的喜愛,先是提拔他做了隊正,隻隔了三天,一場大戰後割了七顆敵人頭顱的郭旭被升為率領五百人馬的武騎尉。攻陷汴州一戰,他身先士卒,殺敵無數,又被提升為從五品的遊擊將軍。後來隨著郭威南北征戰,立功無數,從遊擊將軍到寧遠將軍,再到壯武將軍,再到正三品的虎賁郎將,最高做到了從二品的大都護。


    不過因為他率領的一萬虎賁精騎的緣故,眾人還是習慣稱其為虎賁郎將羅旭。封爵開國縣公,食邑兩千戶。


    他的人生履曆,就是一個寒門子弟馬背上博取功名的代表。


    “陛下……”


    羅旭想了想,最終隻是說了四個字:“末將知罪。”


    第一百一十五章 勸降


    除了北漢這樣的小國官爵混亂之外,如大周一般的強國一般都還延續著自隋唐一樣的官爵製度。武將能做到正三品已經是處於金字塔的頂端了,整個大周正三品的武將都不超過二十個。正三品,已經是一衛軍馬的大將軍。


    至於從二品的武將官職,自大周建立以來一共就有過兩個。一個就是這率領一萬虎賁精騎的羅旭,另一個…..則是柴榮自己。郭威還在皇位上的時候,封柴榮為冠軍大將軍,都全國軍馬事。這個冠軍大將軍比羅旭的大都護職位要高一些,實權更重。


    也就是說,整個大周現在唯一一個從二品的武將就是羅旭,連孫玄道都在正三品的位置上一坐六七年,論戰功不必羅旭小反而大的多,由此可見武將想再進一步有多難。若是沒有郭威對羅旭那種偏執的溺愛,以羅旭的軍功放在柴榮手下最多也就是正三品封頂。


    而北漢則不同,這個亂世中的小國為了顯示主上的愛才和大度。甚至連一營兵馬的指揮使都能使正二品的官銜。如當初的撫遠軍節度使安恆,建雄軍節度使何坤都是正一品的天威大將軍銜,完全就是一個笑話。


    越是國小,皇帝為了顯示自己的仁德和英明越是對封賞不當迴事。北漢彈丸之地,正一品的武將好幾個,正二品的武將湊起來能有一個隊,領隊的隊正若是從一品的大將軍還得不少人打架爭奪。至於三品一下的武將官職,更是多如牛毛。


    就好像隋煬帝楊廣被突厥二十萬狼騎圍困在雁門關的時候,為了保命楊廣頒發的糊塗命令。他說隻要是手下軍卒堅守雁門關擊退突厥人之後,活著的一律官封六品。結果各地的勤王人馬殺來之後擊退了突厥狼騎,還活著的守城官兵足有一萬多人。那就是一萬多六品武官啊,按照當時的品級來說每個人都能領一團的兵馬,三百人。


    且不說大隋朝沒有那麽多的兵馬讓他們去領,就連一萬多六品武官的俸祿都出不起。於是乎英明的隋煬帝陛下選擇了貴人多忘事,將自己親口許諾下來的事貌似忘的一幹二淨。這件事引發的結果就是這之後再無一人願意給他賣命了,楊廣還以為自己占了老大的便宜。


    到後來宇文化及殺他的時候,連個求情的都沒有。


    而北漢的朝局更加的混亂,這混亂不同於是大隋朝的時候是幾個世家的高官亂政,而是北漢開國皇帝自己一手造成的。就因為國小,他就更要彰顯自己是皇帝的權利。動輒封侯拜將,一點兒都不顧及。


    就說劉淩現在手下的平南軍十一個營的指揮使,每個人都是正二品的大將軍級別。這要是這次真的擊敗了大周的侵略之後,得勝還朝估計現任皇帝劉卓能因為如何封賞這事愁白了頭發。


    一個不過占據著山西大半個省之地的小國,要是封出來二十幾個一品武將,足夠周邊的大國那些文臣武將上至帝王們笑掉大牙了。


    不過現在劉淩可沒時間想這些問題,他領著五千騎兵重創了柴榮親率的三萬精銳。脫離周軍大陣之後還剩下不足三千人,漢軍的騎兵本來就珍貴,前前後後今天損失了將近三千人,劉淩怎麽能不心疼?


    花三郎截擊孫玄道那一仗固然打的漂亮,但卻把劉淩刻意避免的決戰幾乎提前引來了。雖然王半斤率領東南大營的三萬軍馬已經支援過來,但是從遠處揚起的遮天塵煙傻子都能看出來,周軍的援兵也不遠了。


    劉淩雖然帶親兵重創了柴榮所部兵馬,但周虎賁郎將羅旭手下那精銳的一萬虎賁鐵騎毫發無損,並且被激發出了山唿海嘯一般的鬥誌和殺氣。柴榮的禁軍遠不是北漢太原府的禁軍可以比的,其精銳程度不亞於虎賁鐵騎。雖然禁軍五衛軍馬一共才一萬人,但是戰鬥力絕對不容忽視,且在剛才的衝擊中這一萬人幾乎沒有受到什麽打擊。


    打亂了的隻是周軍那一萬步卒,被劉淩的五千騎兵砍瓜切菜一般消滅了一小半,並且成功驅使著他們撞擊上了柴榮的中軍,可是預料中的周軍大崩盤並沒有出現。


    現在劉淩必須重新審視當前的局麵了,自己這邊雖然兵力暫時超過了柴榮所部。但隻要半個時辰之內不能將柴榮麾下那兩萬多精銳徹底打敗,等周軍龐大的後援部隊殺過來到時候倒黴的還是漢軍。


    若是東南大營這三萬人馬被擊敗,周軍趕鴨子一樣趕著敗軍衝擊漢軍自己的大營,到時候產生的連鎖反應就是不但大營保不住,玉州也會被周軍一鼓作氣拿下。


    劉淩一邊在腦子裏飛速的計算著得失,想辦法阻止最壞的結果發生。一邊派親兵火速通知西南大營的程義厚和玉州中軍大營現在暫時主事的虎亭侯劉茂。西南大營人馬全部調出來側翼五裏之外布陣,和現在東南大營的人馬互為犄角。


    命令劉茂派兵加固玉州城防,然後剩餘的中軍大營兵馬在玉州城外嚴陣以待。同時命令劉茂將剛建造出來的二十架連發火箭迅速的運到兩軍陣前。


    劉茂這個人是個最大的優點就是果斷,他接到傳令之後的時候正帶著中軍大營剩餘的人馬趕過來支援劉淩,接到傳令之後絲毫都沒有猶豫,立刻帶著人都迴到了玉州城下。已經走到半路的人馬反身而迴,隻遣五百軍護送著二十架連發火箭用最快的速度運到兩軍陣前。


    劉茂據說是後漢皇族的血脈,不過他這個劉姓卻並不是真正的大漢朝漢武帝那個劉姓。後漢的高祖劉知遠是徹徹底底的突厥後裔,身上沒有漢族的血液。劉茂據說是當時從後周郭威的鐵騎下唯一逃出生天的後漢皇族,據說還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至親。


    可惜的是,後漢傾覆的太快,隻不過四年時間就被後周郭威所滅。雖然郭威早有不臣之心,但要不是後漢隱帝也就是劉茂的那個皇帝堂弟自作聰明的殺了郭威的家眷,郭威還真不至於那麽快就打出了造反的大旗。


    而為了避禍,劉茂隻身逃到了北漢,被北漢皇帝收留並重用。


    劉茂並不是一個十分出色的將才,論韜略武功不如王半斤程義厚。但是這個人最優秀的地方就是執行命令的果斷,從來不懷疑上司的意圖,也不會對上司有不忠之心。所以劉淩才會將身後放心大膽的交給他,這樣的人雖能力不足但可堪大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知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知白並收藏帝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