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周軍的防禦方陣被打亂,失去了戰友支援的周軍士兵隻能更快的死亡。
孫玄道不斷的變換的著指令,周軍步卒們不要命的往前擁擠著。缺口越來越大,但是填補方陣缺口而湧過來的周軍卻越來越多。
一杆長矛從斜刺裏直奔花三郎紮了過來,緊跟在花三郎身邊的親兵立刻用橫刀將長矛斬斷,順勢一刀抹掉了這個長矛手的半邊肩膀。但很快,另一個長矛手遞過來的長矛就將這名親兵穿了個通透,噴著血的屍體被長矛釘下來,而戰馬還在往前飛奔著。
看到對方擔任箭頭的主將身邊出現了空隙,更多的周軍長矛手對花三郎展開了攻擊。花三郎的親兵衝上去接替死去袍澤的位置,用騎兵盾不斷的為花三郎護住身體。一個又一個的親兵倒了下去,而花三郎的身上也已經被傷了多處。
還好他的鎧甲足夠精良,抵消了大部分兵器擊打在上麵的力度。但是小腿上被周軍士兵刺穿了的傷口鑽心的疼,血好像泉水一樣不斷冒出來。
終於,在身邊的親兵隻剩下六七個人之後,花三郎追上了前麵的具甲騎兵。而此時,一百九十多人的具甲騎兵還活著的已經不足八十人。不過此時的周軍方陣已經被撕裂了一大半,在衝不了多遠就會徹底把方陣切開。
花三郎迴頭看了一眼,跟隨自己順著缺口殺進了的五百輕騎兵此刻已經不足二百人。
在重騎兵的保護下,花三郎有空隙查看一下戰局。掃了兩眼他就看到了在大概一百五十步之外揮舞著令旗,被親兵們團團護住的孫玄道。孫玄道手下騎馬的親兵都已經衝上去了,此時他為了便於觀察戰局指揮戰鬥,堅持沒有下馬坐在馬背上指揮。
他身邊的士兵高高的舉著盾牌將孫玄道保護住,而神色肅穆的孫玄道不斷的揮舞令旗指揮著步兵們對進入方陣的騎兵進行圍剿。
花三郎大喝一聲:“護我!”
隨即將沾滿了血的鐵槍掛在得勝勾上,從背後將鐵胎弓取了下來。他的四五個親兵催馬向前,再加上幾個重騎兵的保護,花三郎身邊再也沒有一個周軍能衝過來。
他抽出一支破甲錐,四棱的箭頭上說過一道冷豔的光彩。他深唿吸,盡力將唿吸放平穩,同時壓製住身體上十幾處傷口帶來的疼痛。猛地將足有四石之力的鐵胎弓拉開,如滿月一般的硬弓如同一件完美的藝術品,讓人為它彰顯出來的雄性魅力而癡迷。
一箭射出,花三郎吸了口氣,快速的抽出第二隻破甲錐。搭箭,拉弓。那巨大的鐵胎弓再一次被他拉滿,破甲錐帶著破空之風再一次射了出去。
第一支破甲錐正撞在護住孫玄道前胸的一塊盾牌上,巨大的力度立刻就將那盾牌撞的四分五裂。盾牌手被撞的一個踉蹌,手裏的殘破盾牌隨即脫手。他還沒來得及唿喊,第二支破甲錐唿嘯著再次射-來!
連續的血戰之後,花三郎已經幾乎用光了力氣。四石的鐵弓他還能拉開兩次已經實屬不易了,第二箭射出去之後,他隻感覺兩條臂膀碎了一般的無力,再也拉不開第三次。
第一支破甲錐精準的將護住孫玄道前胸的盾牌擊碎,但是第二箭稍微的有些偏差。比普通羽箭沉重也更-粗更長的破甲錐狠狠的穿進了孫玄道的左麵肩膀,那箭竟然有三分之二的長度從孫玄道的身體裏穿了過去!
啊的一聲,孫玄道中箭落馬!
孫玄道的親兵立刻撲上去將掉落馬下的孫玄道護住,受了驚的戰馬撒開四蹄就跑,孫玄道的一條腿還掛在馬鞍上,已經昏迷過去的他如同一具死屍般被馬匹拉著往前走。一個親兵大喝一聲,一刀就劈在那馬的脖子上,沉重的橫刀立刻就將馬脖子切開了大半,那馬悲鳴一聲撲到在地。
眾親兵衝過去將主帥救下來,此時的孫玄道已經人事不知,半邊身子都被血染透了。
看準機會,花三郎大喝一聲:“孫玄道已死!殺啊!”
護在他身邊的親兵也跟著高唿:“周軍主帥已死,大火殺光他們啊!”
後麵跟著的騎兵也知道機不可失,一邊砍殺周軍,一邊瘋了一般的大吼:“孫玄道死了,孫玄道死了!”
外圍的漢軍輕騎將周軍撲過來的五百餘騎兵斬殺幹淨之後,唿嘯一聲,近兩千騎朝著孫玄道的位置殺了過去。
第一百一十二章 追
花三郎見周軍士兵拚死去救孫玄道,他唿嘯一聲,讓剩下不多的具甲騎兵繼續衝陣,務求一舉將周軍的方陣徹底撕裂。剩下的一百多輕騎兵跟在具甲騎兵的身後,不斷的加大被撕裂的口子。
他自己則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看了看已經開始潰敗的周軍,隨即大喝一聲帶著自己僅剩下的六七個親兵朝著孫玄道落馬的地方殺了過去。
人潮湧動中,周軍開始大範圍的潰亂。主將生死不明,這對於周軍來說是最沉重的打擊。相比於方陣被漢軍騎兵撕裂來說,主將的生死對他們來說影響更大。
花三郎領頭大喊:“孫玄道已死!”
手下的親兵扯著嗓子嘶啞的大喊著,跟在花三郎身後奮力的衝向孫玄道。當衝到離著孫玄道落馬的地方還有三十步距離的時候,花三郎身邊的騎兵已經隻剩下兩個人了。雖然潰亂的周軍已經沒有心思再戰,但畢竟他們人太多了。慌亂中就是周軍為了保命朝著漢騎上動手,花三郎他們這幾個人也不能完全抵擋住。
身邊的親兵一左一右護住花三郎,花三郎隔著三十步遠一聲虎吼。他猛地抬起手臂,將自己沉重的鐵槍擲了出去。那一杆黑色的大槍,劃破了空氣,也劃破了周軍最後的膽氣。一個周軍的親兵奮力撲在已經昏迷的孫玄道身前,大槍從他的後背上直直的紮了進去。
一股血噴了出來,就好像被投入一顆石子濺起水花的池塘。血沒從半空落下來,那鐵槍已經穿透了他的軀體。他身體上的皮甲就好像被被鉛筆捅破了的白紙,在胸口上往外翻了出來。同時翻出來的,還有他的血肉。
帶著血的槍尖又刺入了孫玄道的身體裏,不過好在孫玄道的精鐵鎧甲阻擋住了鐵槍剩餘大部分的力度,那槍尖並沒有刺進去很深,但位置卻十分的危險,正在孫玄道的左邊胸口上。
一個親兵將袍澤的屍體推開,招唿眾人抬起孫玄道拚了命的往後撤。此時不光是越拚越悍勇的漢騎殺紅了眼睛,保護著孫玄道的親兵們更是瘋狂到了極點。幾個人抬著重傷的孫玄道放在馬背上,一個親兵一刀狠狠的砍在了戰馬屁股上。
那馬一聲悲鳴,悲憤的嚎叫著撒開四蹄,風一般的衝了出去。周軍的士兵跟在戰馬後麵狂奔,雖然明知道追不上已經發了瘋的戰馬,但誰都知道自己絕對不能停下來。不光是因為對孫玄道的忠心,主將身死他們一個也活不了。為了自己還能活著多看幾天明媚的陽光,他們也必須拚命。
有周軍士兵自發的留下來組織漢騎的前進腳步,已經包著決死之心的他們知道該來的還是來了。每一個戰士都會在閑暇的時候不由自主的去想自己怎麽死,大部分都堅信自己會光榮的戰死在沙場上。功名但在馬上去,這句話不知道激勵了多少寒門子弟義無反顧的上了戰場。
他們在訓練結束之後,在每天都懷著朝聖一樣的心理吃飽了肚子之後,都會在溫暖的陽光下彼此靠在一起討論這個話題。有的人看得開,笑著說死就死,早死早投胎,還比別人多活一世呢。有的人看不開,為什麽我就要比別人早死?
這輩子戰死了,誰手裏都有幾條殺孽,不知道下了地獄會不會進油鍋,會不會被牛頭馬麵割了五官四肢?下一輩子輪迴到什麽地方?是接著投生為人,還是進入六道輪迴的畜生道?
就算是進入畜生道也挺好的吧,畢竟不用再每天提心吊膽的活著。
擋在漢騎前麵的百十人周軍步卒,從站在那裏的那一刻就忘記了死亡。或許他們還沒有忘記恐懼,但是每個人都故意忽略了死亡這個詞匯。看開了,並不代表準備好了。
其實花三郎已經幾乎脫了力,不停的戰鬥讓他的兩支手臂已經沉重如灌滿了鉛。順手的鐵槍投擲了出去,他抽出了橫刀。
漢軍的裝備其實並不精良,除了騎兵勉強能湊齊胸甲之外,大部分步卒都是穿著皮甲,或者根本就沒有甲胄。而橫刀是漢軍最基本的配置,這種和草原上的彎刀有著很大區別的刀,在殺人的時候一樣銳利。
漢軍的騎兵,兵器基本上除了橫刀之外都是自己配備的。比如馬槊,鐵槍,寬背砍刀,都是自己帶來的兵器。而馬槊的造價太高,製作周期又長,除了家境富裕的人之外很少有人用的起。至於純粹的镔鐵長槍,就更不是一般士兵能用的了。
花三郎的槍法是家傳的,他們家是山東大戶,在當地也算得上是望族。不過跟那些屹立了數百年不倒的世家比起來還是有著天壤之別,畢竟他們家是綠林草莽出身。真正的世家子弟是看不起普通百姓的,哪怕你比他讀的書多,比他能打,什麽都比他強,他也會用鼻孔對著你噴出兩股不屑的氣息。
而若想被人看得起,讀書取功名是個辦法,不過在這樣的亂世文臣根本就不吃香,馬背上取來的功名反而更讓人信服尊敬。所以,當看到勝利的希望,漢軍的騎兵們已經瘋狂了。
三千騎兵突襲周軍近兩萬精銳步卒,將對方殺的大敗,而且還重傷了周軍主帥。這樣的戰績不管怎麽說都算的上輝煌。要知道周軍不是那些拿著木棒菜刀的亂民暴徒,隻需一個衝鋒就能打散了。周軍這兩萬士兵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是精銳之師。
周軍開始抑製不住的大規模潰敗,最終沒有追上孫玄道的花三郎收攏騎兵,開始對周軍開始驅趕性的追擊。每個人都控製著戰馬的速度,不敢全力追擊。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真要是把周軍追急了反過來咬一口,得不償失。
將敗軍追出去不足三裏,花三郎就開始收攏部隊集結。
這一站斬敵超過五千,漢騎隻損失了不到七百人。而損失最大的就是那二百人的具甲重騎,還活著的已經不到三十個人,而且個個帶傷。
稍微調整了一下,花三郎立刻率領剩餘的兩千餘騎朝著天王嶺殺了過去。在那裏陳遠山的步卒還在拚死抵抗著周軍近五千騎兵的衝殺。雖然借助地形能遏製住騎兵的速度,但是長期戰下去勝負猶未可知。
花三郎派人立刻迴大營通知劉淩,然後帶著騎兵揚起塵煙直奔天王嶺而去。此時的天王嶺已經成了人間地獄,就算是閻王到了這裏也會忍不住大口大口的嘔吐吧。
出營二十裏接應陳遠山的劉淩並沒有原地不動,當斥候迴來稟報天王嶺下的戰鬥有些脫離了預計的時候,劉淩帶上一千黑麒麟軍和兩千騎兵全速趕了過來。而就在同時,同樣得到斥候戰報的柴榮也坐不住了,親自率領三萬大軍直撲天王嶺。
當花三郎趕到天王嶺的時候,戰鬥基本上已經結束了。
得到戰馬補給的陳遠山,命令三千騎兵抄了周軍騎兵的後路。六七裏長的穀底一麵是一萬漢軍步卒拚死抵擋,一麵是三千漢騎封堵住了穀口。陳遠山命令士兵砍倒了樹木將天王嶺下的小山穀截斷起來,每隔百米左右就用大樹構建成一道防禦。在付出了千人以上的傷亡之後,終於將周軍騎兵的前進速度阻擋了下來。
百米的距離,周軍的騎兵即便能提起速度,也衝不過去參天大樹構建成的防禦陣地。而漢軍步卒藏身在防禦後麵,不斷的用弓箭射殺周軍騎兵。眼看著再也無利可圖,周軍騎兵在高晉的帶領下開始撤退。
而已經帶著人封堵穀口的趙二則成了他們的主攻目標,隻有八百人的趙二頂住了巨大的壓力,等漢軍的三千騎兵繞過天王嶺支援他們之後,被憋在山穀裏的周軍徹底成了甕中之鱉。而此時,趙二身邊就剩下一百一十二個人。
陳遠山下令士兵不要吝惜弓箭,弓箭手到最後已經累的抬不起手臂。整個天王嶺的穀底成了阿鼻地獄,死屍鋪滿了穀底。失去了主人的戰馬不斷的嘶鳴著,卻叫不醒已經流幹了血的主人。
劉淩帶著三千騎兵支援過來的時候,他隻比花三郎早到了一炷香的時間。看到戰鬥已經已經沒有懸念,他率領騎兵又去支援花三郎,結果遠遠的就看到花三郎領著親兵,穿著被血染過了戰袍風一般的奔馳而來。
兩邊合軍,劉淩命令士兵盡快打算戰場,若是等周軍的援兵一到難免還是一場血戰。這場戰鬥已經背離了劉淩的初衷,雖然對周軍造成了重大的打擊,但是漢軍的損失也是巨大的。
和周軍拚人數,甚至提前進入決戰,這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沒有在戰場上對花三郎的行為作出評價,劉淩命令騎兵快速的將戰場上清理了一遍。周軍精致的步弓,騎弓,步槊,戰甲都是漢軍最需要的東西。將戰場有目的性的快速清理了一遍,劉淩命令部隊撤迴玉州大營。他自己帶著五千騎兵斷後。
就在漢軍撤出天王嶺不倒半個時辰之後,柴榮親帥大軍也趕到了。被連續兩次慘烈的場麵所激怒的柴榮立刻下令全軍追擊,為死去的士兵們報仇。他這樣做其實並不是被怒火燒沒了心智,而是很正確的抉擇。
漢軍急於撤迴大營,隻要追上去貼著漢軍的後隊追殺,驅趕著漢軍衝擊自己的營地,或許不但能挽迴之前的敗局,還能一戰將漢軍殺的大敗。
第一百一十三章 驅弱趕強
一邊催促軍馬加速,柴榮派人迴營集結大軍支援。
當出了天王嶺十五裏之後,離著漢軍撤退的隊伍已經遙遙在望。柴榮一聲令下,一萬騎兵咆哮著加速追了上去。隻要能將漢軍打亂,潰敗的漢軍衝擊玉州大營,借勢掩殺過去,柴榮有信心憑借手裏的三萬人馬將漢軍徹底擊敗。
眼看著就追上了漢軍的尾隊,甚至漢軍士兵迴頭觀望時候眼睛裏的恐懼都已經能看清楚的時候。從斜刺裏忽然殺出一支五千人的漢騎,領頭的正是大漢忠親王劉淩。
命令陳遠山帶著大隊人馬全速撤退,劉淩自己帶著五千騎兵隱藏了起來。為將者,必須具備在第一時間抓住戰機的能力。柴榮可以,劉淩也必須可以。算定了柴榮必然會大舉殺來,他又怎麽會不早做準備?
身為全軍主帥,本來劉淩是不能親自衝陣的,但是現在不管對於周軍還是漢軍來說都是各千載難逢的機會,周軍把握住了,那驅趕著敗亂的漢軍衝擊玉州大營就會造成連鎖反應,玉州大營的漢軍崩潰是預料之中的事。而若是漢軍把握住了,就能再一次給周軍以割肉剜骨一般的痛擊。
看見側翼有漢軍騎兵殺來,柴榮隻是慌亂一下隨即鎮定下來。他揮動令旗,分出一萬人馬抵擋劉淩的騎兵,命令前麵追擊漢軍的騎兵加速前進。
劉淩沒有用自己善用的鐵槍,而是抽出了南下前孝帝特意命令能工巧匠收集隕鐵打造的一柄橫刀,說是橫刀,但卻比普通士兵的製式橫刀要長一尺,在刀的前部收出了完美的一道弧線,有點類似於彎刀。
但是這把刀比彎刀更鋒利,比橫刀更長更沉重。千錘百煉的刀身呈一種令人癡迷的深青色,鋒利的光芒在陽光下格外的耀眼。即便刀反射著陽光,也給人一種冷森森的錯覺。
之所以拋棄長槍不用,是因為衝殺戰陣的時候因為槍身太長,在敵軍中反而不如刀靈活。十六歲才開始習武的劉淩,在這方麵表現出了驚人的天賦。他用刀可以說沒有刀法,看似隨意而為,其實全憑的是對方招數中的破綻和自己的眼力。
親兵們阻擋不住劉淩衝在最前麵,隻得端起騎兵盾牌護住劉淩的全身。離著一百步的時候,周軍的弓箭手就開始射擊了。漫天的箭雨根本就沒有目的,隻要籠罩在漢騎的頭頂就肯定造成一定的傷害。
花三郎的突厥狼騎戰術,是劉淩教的。
劉淩一擺手,五千騎兵分成了三道洪流。兩千騎兵往左,兩千騎兵往右。劉淩帶著一千黑麒麟軍不變方向,直衝周軍方陣。
繞著周軍放著兜圈子然後用騎弓,弩箭射擊根本就不需要刻意的瞄準,如此密集的人群,隻要羽箭不是偏的離譜入了土,基本上都能尋找到一條鮮活的生命。
而周軍的弓箭手在發射了第一輪羽箭之後,迅速的抽出了第二支箭。可是當他們將箭搭在步弓上的時候,卻發現迎麵衝過來的馬背上一個人都沒有了。
蹬裏藏身,這樣躲避羽箭的襲擊是十分有效的。而且這樣的動作無論是對於劉淩還是對於一千黑麒麟軍來說,一點難度都沒有。周軍的弓箭手集體遲疑了一下,還是射-出了第二支箭。隻不過那箭打在黑麒麟軍批了連環甲的戰馬身上幾乎沒有造成什麽影響。
第二輪齊射才過去,劉淩的率領的一千黑麒麟軍已經將雙方的距離拉近到了五十步。他們給周軍的時間隻剩下最後一輪齊射,三輪齊射之後漢軍的騎兵就會像洪水一樣撞擊在周軍的方陣上。
被侍衛和禁軍圍在中間的柴榮眼睛瞬間就瞪圓了,這種騎兵的戰術他是第一次領教。這幾年的征戰中柴榮並沒有和北方的草原民族有過太深的接觸,而已經被漢化了的黨項騎兵更傾向於集團式衝鋒,這樣的圍著方陣兜圈子以羽箭為主要攻擊手段的戰術他沒有領教過。
但是這並不代表柴榮束手無策,連續多年的征戰已經讓他掌握了大量的臨陣技巧。兵法這東西寫在書本上不過就是道理,隻有不斷的實踐才會逐步的完善。顯然,柴榮不缺少實踐。
令旗一揮,無數的長矛手從弓箭手後麵湧了出來。弓箭手在射-出了最後第三支羽箭後快速的退入了方陣中。而裝備精良的周軍精甲步兵已經在長矛手後麵集結,有意識的分開隊列,隊列之間刻意留出來一條通道,就好像一個個的死胡同。
而漢軍的騎兵在衝破長矛手的防禦之後,已經遭受重創的他們會發現自己隻能按照周軍讓出來的通道前進。那通道就像打開了一扇一扇的大門迎接漢軍的騎兵進來一樣。
而漢騎進門後,歡迎他們的則是無數閃亮的橫刀和長矛。
前麵的長矛手前進三步,半蹲,將手裏的長矛呈四十五度角揚起。這樣的陣型布置好了之後,剩下的就是等著漢軍的騎兵自己撞上來找死了。
周軍弓箭手的第三輪齊射才剛結束,劉淩率領的黑麒麟軍已經和周軍不足十步的距離了。眼看著以劉淩為箭頭的騎兵就要送死一般撞擊在那密密麻麻的長矛陣上,周軍的長矛手一個一個的用力的攥緊了手裏的兵器。他們盡力下蹲,一條腿登在後麵,準備迎接漢軍騎兵的撞擊。
十步,劉淩從馬下麵翻身坐好,深青色的長刀一指。
馬隊就好像即將撞擊在牆壁上的雨燕,唿的一下子改變了方向。同樣的,劉淩率領的黑麒麟軍在瞬間改變了前進方向,由直麵周軍的長矛陣改成了和方針平行。劉淩率先將長刀收起,換了掛在背上的連弩。
不足十步的距離,一千黑麒麟軍就是不瞄準也能一箭一個的殺死毫無遮攔的周軍長矛手。扣動連弩,一支一支短小但是鋒利的弩箭帶著冷冽的殺氣射-進了周軍的長矛手陣地中。沒有鐵甲的防護,雖然弩箭的力度要比騎弓射-出來的羽箭小很多。但是這樣近的距離,足夠弩箭幾乎全部沒入周軍士兵的身體。
劉淩並不是要衝陣!
他和另外兩路騎兵的目標時一樣的,不是為了衝上去撕裂周軍的陣型,而是做出一副衝陣的樣子,借助騎兵的機動性將周軍的盾牌手和弓箭手騙迴大陣裏麵。毫無防禦可言的長矛手才是他的目標,而柴榮顯然上當了。
弩箭不同於羽箭,沒有後麵的箭尾,隻有羽箭三分之一的長度。而由機簧彈射出的弩箭力度也遠不如騎弓,所以必須要在近距離才能發揮弩箭連續性和穿透力強的優勢。弩箭無尾,又短,所以在這樣近的距離內長矛手的皮甲如同白紙一樣輕易的被穿破,而因為上麵兩個原因,弩箭往往插-入的很深。
機簧連弩對長矛手的打擊力度實在太大,一千黑麒麟軍風一般的掠過,周軍最外麵的長矛手一層一層被撕下來。長矛手哀嚎著,身子綿軟的倒了下去,一個接著一個。
柴榮的臉色鐵青,快速的改變了指令。大量的盾牌手開始往外麵擠,但是密集的人群和腳下的屍體都成了他們難以逾越的阻礙。趁著周軍的防禦大亂,劉淩將連弩掛會背後,隨即再次抽出了那柄大一號的橫刀。
殺!
一聲怒吼。
在劉淩的帶領下,一千黑麒麟軍斜著衝進了周軍的方陣。倉促間周軍的防禦並沒有成型,精銳的黑麒麟軍就好像一把鋒利的匕首,狠狠的刺進了周軍方陣這個看上去強壯的巨人胸口。
孫玄道不斷的變換的著指令,周軍步卒們不要命的往前擁擠著。缺口越來越大,但是填補方陣缺口而湧過來的周軍卻越來越多。
一杆長矛從斜刺裏直奔花三郎紮了過來,緊跟在花三郎身邊的親兵立刻用橫刀將長矛斬斷,順勢一刀抹掉了這個長矛手的半邊肩膀。但很快,另一個長矛手遞過來的長矛就將這名親兵穿了個通透,噴著血的屍體被長矛釘下來,而戰馬還在往前飛奔著。
看到對方擔任箭頭的主將身邊出現了空隙,更多的周軍長矛手對花三郎展開了攻擊。花三郎的親兵衝上去接替死去袍澤的位置,用騎兵盾不斷的為花三郎護住身體。一個又一個的親兵倒了下去,而花三郎的身上也已經被傷了多處。
還好他的鎧甲足夠精良,抵消了大部分兵器擊打在上麵的力度。但是小腿上被周軍士兵刺穿了的傷口鑽心的疼,血好像泉水一樣不斷冒出來。
終於,在身邊的親兵隻剩下六七個人之後,花三郎追上了前麵的具甲騎兵。而此時,一百九十多人的具甲騎兵還活著的已經不足八十人。不過此時的周軍方陣已經被撕裂了一大半,在衝不了多遠就會徹底把方陣切開。
花三郎迴頭看了一眼,跟隨自己順著缺口殺進了的五百輕騎兵此刻已經不足二百人。
在重騎兵的保護下,花三郎有空隙查看一下戰局。掃了兩眼他就看到了在大概一百五十步之外揮舞著令旗,被親兵們團團護住的孫玄道。孫玄道手下騎馬的親兵都已經衝上去了,此時他為了便於觀察戰局指揮戰鬥,堅持沒有下馬坐在馬背上指揮。
他身邊的士兵高高的舉著盾牌將孫玄道保護住,而神色肅穆的孫玄道不斷的揮舞令旗指揮著步兵們對進入方陣的騎兵進行圍剿。
花三郎大喝一聲:“護我!”
隨即將沾滿了血的鐵槍掛在得勝勾上,從背後將鐵胎弓取了下來。他的四五個親兵催馬向前,再加上幾個重騎兵的保護,花三郎身邊再也沒有一個周軍能衝過來。
他抽出一支破甲錐,四棱的箭頭上說過一道冷豔的光彩。他深唿吸,盡力將唿吸放平穩,同時壓製住身體上十幾處傷口帶來的疼痛。猛地將足有四石之力的鐵胎弓拉開,如滿月一般的硬弓如同一件完美的藝術品,讓人為它彰顯出來的雄性魅力而癡迷。
一箭射出,花三郎吸了口氣,快速的抽出第二隻破甲錐。搭箭,拉弓。那巨大的鐵胎弓再一次被他拉滿,破甲錐帶著破空之風再一次射了出去。
第一支破甲錐正撞在護住孫玄道前胸的一塊盾牌上,巨大的力度立刻就將那盾牌撞的四分五裂。盾牌手被撞的一個踉蹌,手裏的殘破盾牌隨即脫手。他還沒來得及唿喊,第二支破甲錐唿嘯著再次射-來!
連續的血戰之後,花三郎已經幾乎用光了力氣。四石的鐵弓他還能拉開兩次已經實屬不易了,第二箭射出去之後,他隻感覺兩條臂膀碎了一般的無力,再也拉不開第三次。
第一支破甲錐精準的將護住孫玄道前胸的盾牌擊碎,但是第二箭稍微的有些偏差。比普通羽箭沉重也更-粗更長的破甲錐狠狠的穿進了孫玄道的左麵肩膀,那箭竟然有三分之二的長度從孫玄道的身體裏穿了過去!
啊的一聲,孫玄道中箭落馬!
孫玄道的親兵立刻撲上去將掉落馬下的孫玄道護住,受了驚的戰馬撒開四蹄就跑,孫玄道的一條腿還掛在馬鞍上,已經昏迷過去的他如同一具死屍般被馬匹拉著往前走。一個親兵大喝一聲,一刀就劈在那馬的脖子上,沉重的橫刀立刻就將馬脖子切開了大半,那馬悲鳴一聲撲到在地。
眾親兵衝過去將主帥救下來,此時的孫玄道已經人事不知,半邊身子都被血染透了。
看準機會,花三郎大喝一聲:“孫玄道已死!殺啊!”
護在他身邊的親兵也跟著高唿:“周軍主帥已死,大火殺光他們啊!”
後麵跟著的騎兵也知道機不可失,一邊砍殺周軍,一邊瘋了一般的大吼:“孫玄道死了,孫玄道死了!”
外圍的漢軍輕騎將周軍撲過來的五百餘騎兵斬殺幹淨之後,唿嘯一聲,近兩千騎朝著孫玄道的位置殺了過去。
第一百一十二章 追
花三郎見周軍士兵拚死去救孫玄道,他唿嘯一聲,讓剩下不多的具甲騎兵繼續衝陣,務求一舉將周軍的方陣徹底撕裂。剩下的一百多輕騎兵跟在具甲騎兵的身後,不斷的加大被撕裂的口子。
他自己則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看了看已經開始潰敗的周軍,隨即大喝一聲帶著自己僅剩下的六七個親兵朝著孫玄道落馬的地方殺了過去。
人潮湧動中,周軍開始大範圍的潰亂。主將生死不明,這對於周軍來說是最沉重的打擊。相比於方陣被漢軍騎兵撕裂來說,主將的生死對他們來說影響更大。
花三郎領頭大喊:“孫玄道已死!”
手下的親兵扯著嗓子嘶啞的大喊著,跟在花三郎身後奮力的衝向孫玄道。當衝到離著孫玄道落馬的地方還有三十步距離的時候,花三郎身邊的騎兵已經隻剩下兩個人了。雖然潰亂的周軍已經沒有心思再戰,但畢竟他們人太多了。慌亂中就是周軍為了保命朝著漢騎上動手,花三郎他們這幾個人也不能完全抵擋住。
身邊的親兵一左一右護住花三郎,花三郎隔著三十步遠一聲虎吼。他猛地抬起手臂,將自己沉重的鐵槍擲了出去。那一杆黑色的大槍,劃破了空氣,也劃破了周軍最後的膽氣。一個周軍的親兵奮力撲在已經昏迷的孫玄道身前,大槍從他的後背上直直的紮了進去。
一股血噴了出來,就好像被投入一顆石子濺起水花的池塘。血沒從半空落下來,那鐵槍已經穿透了他的軀體。他身體上的皮甲就好像被被鉛筆捅破了的白紙,在胸口上往外翻了出來。同時翻出來的,還有他的血肉。
帶著血的槍尖又刺入了孫玄道的身體裏,不過好在孫玄道的精鐵鎧甲阻擋住了鐵槍剩餘大部分的力度,那槍尖並沒有刺進去很深,但位置卻十分的危險,正在孫玄道的左邊胸口上。
一個親兵將袍澤的屍體推開,招唿眾人抬起孫玄道拚了命的往後撤。此時不光是越拚越悍勇的漢騎殺紅了眼睛,保護著孫玄道的親兵們更是瘋狂到了極點。幾個人抬著重傷的孫玄道放在馬背上,一個親兵一刀狠狠的砍在了戰馬屁股上。
那馬一聲悲鳴,悲憤的嚎叫著撒開四蹄,風一般的衝了出去。周軍的士兵跟在戰馬後麵狂奔,雖然明知道追不上已經發了瘋的戰馬,但誰都知道自己絕對不能停下來。不光是因為對孫玄道的忠心,主將身死他們一個也活不了。為了自己還能活著多看幾天明媚的陽光,他們也必須拚命。
有周軍士兵自發的留下來組織漢騎的前進腳步,已經包著決死之心的他們知道該來的還是來了。每一個戰士都會在閑暇的時候不由自主的去想自己怎麽死,大部分都堅信自己會光榮的戰死在沙場上。功名但在馬上去,這句話不知道激勵了多少寒門子弟義無反顧的上了戰場。
他們在訓練結束之後,在每天都懷著朝聖一樣的心理吃飽了肚子之後,都會在溫暖的陽光下彼此靠在一起討論這個話題。有的人看得開,笑著說死就死,早死早投胎,還比別人多活一世呢。有的人看不開,為什麽我就要比別人早死?
這輩子戰死了,誰手裏都有幾條殺孽,不知道下了地獄會不會進油鍋,會不會被牛頭馬麵割了五官四肢?下一輩子輪迴到什麽地方?是接著投生為人,還是進入六道輪迴的畜生道?
就算是進入畜生道也挺好的吧,畢竟不用再每天提心吊膽的活著。
擋在漢騎前麵的百十人周軍步卒,從站在那裏的那一刻就忘記了死亡。或許他們還沒有忘記恐懼,但是每個人都故意忽略了死亡這個詞匯。看開了,並不代表準備好了。
其實花三郎已經幾乎脫了力,不停的戰鬥讓他的兩支手臂已經沉重如灌滿了鉛。順手的鐵槍投擲了出去,他抽出了橫刀。
漢軍的裝備其實並不精良,除了騎兵勉強能湊齊胸甲之外,大部分步卒都是穿著皮甲,或者根本就沒有甲胄。而橫刀是漢軍最基本的配置,這種和草原上的彎刀有著很大區別的刀,在殺人的時候一樣銳利。
漢軍的騎兵,兵器基本上除了橫刀之外都是自己配備的。比如馬槊,鐵槍,寬背砍刀,都是自己帶來的兵器。而馬槊的造價太高,製作周期又長,除了家境富裕的人之外很少有人用的起。至於純粹的镔鐵長槍,就更不是一般士兵能用的了。
花三郎的槍法是家傳的,他們家是山東大戶,在當地也算得上是望族。不過跟那些屹立了數百年不倒的世家比起來還是有著天壤之別,畢竟他們家是綠林草莽出身。真正的世家子弟是看不起普通百姓的,哪怕你比他讀的書多,比他能打,什麽都比他強,他也會用鼻孔對著你噴出兩股不屑的氣息。
而若想被人看得起,讀書取功名是個辦法,不過在這樣的亂世文臣根本就不吃香,馬背上取來的功名反而更讓人信服尊敬。所以,當看到勝利的希望,漢軍的騎兵們已經瘋狂了。
三千騎兵突襲周軍近兩萬精銳步卒,將對方殺的大敗,而且還重傷了周軍主帥。這樣的戰績不管怎麽說都算的上輝煌。要知道周軍不是那些拿著木棒菜刀的亂民暴徒,隻需一個衝鋒就能打散了。周軍這兩萬士兵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是精銳之師。
周軍開始抑製不住的大規模潰敗,最終沒有追上孫玄道的花三郎收攏騎兵,開始對周軍開始驅趕性的追擊。每個人都控製著戰馬的速度,不敢全力追擊。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真要是把周軍追急了反過來咬一口,得不償失。
將敗軍追出去不足三裏,花三郎就開始收攏部隊集結。
這一站斬敵超過五千,漢騎隻損失了不到七百人。而損失最大的就是那二百人的具甲重騎,還活著的已經不到三十個人,而且個個帶傷。
稍微調整了一下,花三郎立刻率領剩餘的兩千餘騎朝著天王嶺殺了過去。在那裏陳遠山的步卒還在拚死抵抗著周軍近五千騎兵的衝殺。雖然借助地形能遏製住騎兵的速度,但是長期戰下去勝負猶未可知。
花三郎派人立刻迴大營通知劉淩,然後帶著騎兵揚起塵煙直奔天王嶺而去。此時的天王嶺已經成了人間地獄,就算是閻王到了這裏也會忍不住大口大口的嘔吐吧。
出營二十裏接應陳遠山的劉淩並沒有原地不動,當斥候迴來稟報天王嶺下的戰鬥有些脫離了預計的時候,劉淩帶上一千黑麒麟軍和兩千騎兵全速趕了過來。而就在同時,同樣得到斥候戰報的柴榮也坐不住了,親自率領三萬大軍直撲天王嶺。
當花三郎趕到天王嶺的時候,戰鬥基本上已經結束了。
得到戰馬補給的陳遠山,命令三千騎兵抄了周軍騎兵的後路。六七裏長的穀底一麵是一萬漢軍步卒拚死抵擋,一麵是三千漢騎封堵住了穀口。陳遠山命令士兵砍倒了樹木將天王嶺下的小山穀截斷起來,每隔百米左右就用大樹構建成一道防禦。在付出了千人以上的傷亡之後,終於將周軍騎兵的前進速度阻擋了下來。
百米的距離,周軍的騎兵即便能提起速度,也衝不過去參天大樹構建成的防禦陣地。而漢軍步卒藏身在防禦後麵,不斷的用弓箭射殺周軍騎兵。眼看著再也無利可圖,周軍騎兵在高晉的帶領下開始撤退。
而已經帶著人封堵穀口的趙二則成了他們的主攻目標,隻有八百人的趙二頂住了巨大的壓力,等漢軍的三千騎兵繞過天王嶺支援他們之後,被憋在山穀裏的周軍徹底成了甕中之鱉。而此時,趙二身邊就剩下一百一十二個人。
陳遠山下令士兵不要吝惜弓箭,弓箭手到最後已經累的抬不起手臂。整個天王嶺的穀底成了阿鼻地獄,死屍鋪滿了穀底。失去了主人的戰馬不斷的嘶鳴著,卻叫不醒已經流幹了血的主人。
劉淩帶著三千騎兵支援過來的時候,他隻比花三郎早到了一炷香的時間。看到戰鬥已經已經沒有懸念,他率領騎兵又去支援花三郎,結果遠遠的就看到花三郎領著親兵,穿著被血染過了戰袍風一般的奔馳而來。
兩邊合軍,劉淩命令士兵盡快打算戰場,若是等周軍的援兵一到難免還是一場血戰。這場戰鬥已經背離了劉淩的初衷,雖然對周軍造成了重大的打擊,但是漢軍的損失也是巨大的。
和周軍拚人數,甚至提前進入決戰,這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沒有在戰場上對花三郎的行為作出評價,劉淩命令騎兵快速的將戰場上清理了一遍。周軍精致的步弓,騎弓,步槊,戰甲都是漢軍最需要的東西。將戰場有目的性的快速清理了一遍,劉淩命令部隊撤迴玉州大營。他自己帶著五千騎兵斷後。
就在漢軍撤出天王嶺不倒半個時辰之後,柴榮親帥大軍也趕到了。被連續兩次慘烈的場麵所激怒的柴榮立刻下令全軍追擊,為死去的士兵們報仇。他這樣做其實並不是被怒火燒沒了心智,而是很正確的抉擇。
漢軍急於撤迴大營,隻要追上去貼著漢軍的後隊追殺,驅趕著漢軍衝擊自己的營地,或許不但能挽迴之前的敗局,還能一戰將漢軍殺的大敗。
第一百一十三章 驅弱趕強
一邊催促軍馬加速,柴榮派人迴營集結大軍支援。
當出了天王嶺十五裏之後,離著漢軍撤退的隊伍已經遙遙在望。柴榮一聲令下,一萬騎兵咆哮著加速追了上去。隻要能將漢軍打亂,潰敗的漢軍衝擊玉州大營,借勢掩殺過去,柴榮有信心憑借手裏的三萬人馬將漢軍徹底擊敗。
眼看著就追上了漢軍的尾隊,甚至漢軍士兵迴頭觀望時候眼睛裏的恐懼都已經能看清楚的時候。從斜刺裏忽然殺出一支五千人的漢騎,領頭的正是大漢忠親王劉淩。
命令陳遠山帶著大隊人馬全速撤退,劉淩自己帶著五千騎兵隱藏了起來。為將者,必須具備在第一時間抓住戰機的能力。柴榮可以,劉淩也必須可以。算定了柴榮必然會大舉殺來,他又怎麽會不早做準備?
身為全軍主帥,本來劉淩是不能親自衝陣的,但是現在不管對於周軍還是漢軍來說都是各千載難逢的機會,周軍把握住了,那驅趕著敗亂的漢軍衝擊玉州大營就會造成連鎖反應,玉州大營的漢軍崩潰是預料之中的事。而若是漢軍把握住了,就能再一次給周軍以割肉剜骨一般的痛擊。
看見側翼有漢軍騎兵殺來,柴榮隻是慌亂一下隨即鎮定下來。他揮動令旗,分出一萬人馬抵擋劉淩的騎兵,命令前麵追擊漢軍的騎兵加速前進。
劉淩沒有用自己善用的鐵槍,而是抽出了南下前孝帝特意命令能工巧匠收集隕鐵打造的一柄橫刀,說是橫刀,但卻比普通士兵的製式橫刀要長一尺,在刀的前部收出了完美的一道弧線,有點類似於彎刀。
但是這把刀比彎刀更鋒利,比橫刀更長更沉重。千錘百煉的刀身呈一種令人癡迷的深青色,鋒利的光芒在陽光下格外的耀眼。即便刀反射著陽光,也給人一種冷森森的錯覺。
之所以拋棄長槍不用,是因為衝殺戰陣的時候因為槍身太長,在敵軍中反而不如刀靈活。十六歲才開始習武的劉淩,在這方麵表現出了驚人的天賦。他用刀可以說沒有刀法,看似隨意而為,其實全憑的是對方招數中的破綻和自己的眼力。
親兵們阻擋不住劉淩衝在最前麵,隻得端起騎兵盾牌護住劉淩的全身。離著一百步的時候,周軍的弓箭手就開始射擊了。漫天的箭雨根本就沒有目的,隻要籠罩在漢騎的頭頂就肯定造成一定的傷害。
花三郎的突厥狼騎戰術,是劉淩教的。
劉淩一擺手,五千騎兵分成了三道洪流。兩千騎兵往左,兩千騎兵往右。劉淩帶著一千黑麒麟軍不變方向,直衝周軍方陣。
繞著周軍放著兜圈子然後用騎弓,弩箭射擊根本就不需要刻意的瞄準,如此密集的人群,隻要羽箭不是偏的離譜入了土,基本上都能尋找到一條鮮活的生命。
而周軍的弓箭手在發射了第一輪羽箭之後,迅速的抽出了第二支箭。可是當他們將箭搭在步弓上的時候,卻發現迎麵衝過來的馬背上一個人都沒有了。
蹬裏藏身,這樣躲避羽箭的襲擊是十分有效的。而且這樣的動作無論是對於劉淩還是對於一千黑麒麟軍來說,一點難度都沒有。周軍的弓箭手集體遲疑了一下,還是射-出了第二支箭。隻不過那箭打在黑麒麟軍批了連環甲的戰馬身上幾乎沒有造成什麽影響。
第二輪齊射才過去,劉淩的率領的一千黑麒麟軍已經將雙方的距離拉近到了五十步。他們給周軍的時間隻剩下最後一輪齊射,三輪齊射之後漢軍的騎兵就會像洪水一樣撞擊在周軍的方陣上。
被侍衛和禁軍圍在中間的柴榮眼睛瞬間就瞪圓了,這種騎兵的戰術他是第一次領教。這幾年的征戰中柴榮並沒有和北方的草原民族有過太深的接觸,而已經被漢化了的黨項騎兵更傾向於集團式衝鋒,這樣的圍著方陣兜圈子以羽箭為主要攻擊手段的戰術他沒有領教過。
但是這並不代表柴榮束手無策,連續多年的征戰已經讓他掌握了大量的臨陣技巧。兵法這東西寫在書本上不過就是道理,隻有不斷的實踐才會逐步的完善。顯然,柴榮不缺少實踐。
令旗一揮,無數的長矛手從弓箭手後麵湧了出來。弓箭手在射-出了最後第三支羽箭後快速的退入了方陣中。而裝備精良的周軍精甲步兵已經在長矛手後麵集結,有意識的分開隊列,隊列之間刻意留出來一條通道,就好像一個個的死胡同。
而漢軍的騎兵在衝破長矛手的防禦之後,已經遭受重創的他們會發現自己隻能按照周軍讓出來的通道前進。那通道就像打開了一扇一扇的大門迎接漢軍的騎兵進來一樣。
而漢騎進門後,歡迎他們的則是無數閃亮的橫刀和長矛。
前麵的長矛手前進三步,半蹲,將手裏的長矛呈四十五度角揚起。這樣的陣型布置好了之後,剩下的就是等著漢軍的騎兵自己撞上來找死了。
周軍弓箭手的第三輪齊射才剛結束,劉淩率領的黑麒麟軍已經和周軍不足十步的距離了。眼看著以劉淩為箭頭的騎兵就要送死一般撞擊在那密密麻麻的長矛陣上,周軍的長矛手一個一個的用力的攥緊了手裏的兵器。他們盡力下蹲,一條腿登在後麵,準備迎接漢軍騎兵的撞擊。
十步,劉淩從馬下麵翻身坐好,深青色的長刀一指。
馬隊就好像即將撞擊在牆壁上的雨燕,唿的一下子改變了方向。同樣的,劉淩率領的黑麒麟軍在瞬間改變了前進方向,由直麵周軍的長矛陣改成了和方針平行。劉淩率先將長刀收起,換了掛在背上的連弩。
不足十步的距離,一千黑麒麟軍就是不瞄準也能一箭一個的殺死毫無遮攔的周軍長矛手。扣動連弩,一支一支短小但是鋒利的弩箭帶著冷冽的殺氣射-進了周軍的長矛手陣地中。沒有鐵甲的防護,雖然弩箭的力度要比騎弓射-出來的羽箭小很多。但是這樣近的距離,足夠弩箭幾乎全部沒入周軍士兵的身體。
劉淩並不是要衝陣!
他和另外兩路騎兵的目標時一樣的,不是為了衝上去撕裂周軍的陣型,而是做出一副衝陣的樣子,借助騎兵的機動性將周軍的盾牌手和弓箭手騙迴大陣裏麵。毫無防禦可言的長矛手才是他的目標,而柴榮顯然上當了。
弩箭不同於羽箭,沒有後麵的箭尾,隻有羽箭三分之一的長度。而由機簧彈射出的弩箭力度也遠不如騎弓,所以必須要在近距離才能發揮弩箭連續性和穿透力強的優勢。弩箭無尾,又短,所以在這樣近的距離內長矛手的皮甲如同白紙一樣輕易的被穿破,而因為上麵兩個原因,弩箭往往插-入的很深。
機簧連弩對長矛手的打擊力度實在太大,一千黑麒麟軍風一般的掠過,周軍最外麵的長矛手一層一層被撕下來。長矛手哀嚎著,身子綿軟的倒了下去,一個接著一個。
柴榮的臉色鐵青,快速的改變了指令。大量的盾牌手開始往外麵擠,但是密集的人群和腳下的屍體都成了他們難以逾越的阻礙。趁著周軍的防禦大亂,劉淩將連弩掛會背後,隨即再次抽出了那柄大一號的橫刀。
殺!
一聲怒吼。
在劉淩的帶領下,一千黑麒麟軍斜著衝進了周軍的方陣。倉促間周軍的防禦並沒有成型,精銳的黑麒麟軍就好像一把鋒利的匕首,狠狠的刺進了周軍方陣這個看上去強壯的巨人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