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考慮全國,我們這一次,就是保住廣東,廣東可能是我們將來發展的最佳基地。”


    “地圖!”


    廣東地圖擺在桌上,楚劍功用筆指點著,眾人隨之討論英軍可能的登陸地點,各抒己見。


    “目前最壞的情況就是,大批英軍從別處登陸,陸戰中擊退我們,然後包抄虎門要塞,隨後水陸合力奪取廣州。”


    “為什麽總是廣州,廣東快有英國大了,有很多戰略要點可以奪取,也值得奪取。”


    “別的地方,英國人奪去沒用,他就算動用一萬人來,也站不住腳。隻有廣州,這個商貿港,英國人可以得到現實的利益。”


    “奪取廣東作為殖民地呢?”


    “短期來看是不可能的,”肯尼夫接口說,“英國人在阿富汗還在打仗,非常的艱苦,而發展和鞏固一個殖民地需要巨大的成本,即使在北美,就在密西西比河邊上,我們美國人要鞏固和控製印第安人的地盤,也有些手忙腳亂,何況英國人要航行一萬英裏以上,才能到達廣東。”


    “目前,唯一值得我們保衛的就是廣州城。”楚劍功定調子。


    李穎修突然疑惑的問:“到底廣州有什麽值得我們保衛的?大清衙門?行商?洋商?”


    大家聽了都一愣。大清各個衙門不必說了,在座的五個人,三個是外國人:革命傑肯、民主範中流和天命自由的肯尼夫,至於楚劍功和李穎修,對大清朝廷的態度,還是不說為妙。


    行商和洋商?戰火一起,隻怕他們跑得最快,留下來的都是有膽識的投機者,的確沒有為之而戰的必要。


    “藩庫,”楚劍功倒是想到了廣州的要害,“藩庫,還有府庫,總督衙門和巡撫衙門的各種賬冊。”


    “一旦英軍在廣東其他地方登陸,而兵力又超過6000人的話,我們就控製各個督撫衙門,占領藩庫,開始組織撤退。”


    “組織撤退是一種複雜的戰術行動。”肯尼夫說,“如果真的準備戰略撤退,那麽現在就要開始著手,指定詳細的計劃方案,誰控製廣州城,誰負責疏散民眾,誰押運物資,撤退到什麽地方,如何阻擊英軍,都要安排。”


    “這件事,肯尼夫,你和張興培來做,我再給你找個翻譯。話說迴來,你要盡快學習中文了。”


    事情就此議定。


    李穎修等其他幾人都出去了,對楚劍功說:“說到藩庫,我倒是一直在查一個事情,在英軍第一次入侵前,虎門整修,以及朱雀軍練兵,花費大概在七十萬兩上下,可據說藩庫掏了兩百萬兩白銀,真狠哪。”


    “誰幹的,琦善?”


    “不是,我估計可能是藩台,或者他手下的人物,到底如何,還要查一查藩庫的賬目。”


    “我和你都沒有這個權力,向怡良稟報嗎?”


    “不,我並不想幫大清國挽迴損失。而且,廣東富庶啊,每年關稅、鹽稅、茶稅、糧稅、漕稅,所謂五子開花,這五大項收入都會落到藩庫裏麵。”


    “所以你想……”


    “通商洋務善後使,不如改叫通商洋務布政使,我來兼這個藩台。”


    “也就是要把現任的藩台整倒,然後還不能讓朝廷派別的人來。”


    “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這個職位搞成燙手山芋,別的人都不敢接手,然後我再勇於任事。”


    “清廷目前最頭疼的,就是沾‘洋’字邊的。”楚劍功接著說。


    “藩台又是管錢的,錢、洋務……嗯,我似乎有點想法了。”


    “讓藩台變成漢奸?嗯,清奸。好主意。”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何況他本身也不幹淨。”


    “既然有了想法,那麽,如何著手呢?”


    “範中流一直有個提議,你知道嗎?”


    “大南洋鐵壁。東起福建廈門,西到廣西北海,在包括島嶼在內的3300公裏海岸線上,建成龐大的要塞群,所謂北有長城,南有鐵壁。”


    “的確是宏大的計劃啊,這樣的要塞群用來幹嘛?”


    “要塞群嘛,無非前沿預警,守備和防禦,按範中流的話說,這個要塞群建成以後,英國人要麽在要塞前麵把血流盡,要麽繞道浙江或者越南,才能進攻廣東。”


    “大南洋鐵壁要多少銀子啊。隻怕英國人還沒來,廣東自己就把血流盡了。”


    “你寫個行文,請巡撫大人找藩台要錢,看他給是不給。”


    “無論他給不給,清奸也是做定了。”


    唿喚收藏、紅票


    9 璞鼎查到達印度


    2月1日


    印度,加爾各答,威廉堡。


    高高的米字旗俯瞰著整個加爾各答灣,碼頭上集結著軍樂隊和各色印度殖民當局的大人物。


    一艘蒸汽船慢慢靠岸了,艙門打開,各色乘客陸續下船,這時,從艙房裏走出一個人來,身著白色的海軍製服,海軍少將的軍銜閃閃發亮。


    碼頭上迎接的人群看到了他,開始歡唿起來,軍樂隊開始奏樂。


    “歡迎你,璞鼎查爵士,我們的傳奇英雄。”


    這個人,正是英國新任的遠東全權代表璞鼎查,他12月中旬從英國出發,橫越地中海,然後走陸路通過埃及,在紅海上船,隻用了43天時間,就跨過了大半個地球,到達印度,比琦善從京城到廣州的時間還短。


    璞鼎查下船伊始,便迴絕了所有社交應酬,開始全心準備對清國的戰爭。


    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派出信使,前往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通知當地的部隊,前往海峽殖民地和自己會和。


    “兵力不足。先生們。”璞鼎查往椅背上一靠,“加上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土著團,我們才12個團,其中有六個很久沒有打過戰了。”


    坐在他對麵的,是新任遠東派遣艦隊司令巴加:“閣下,您說得對,要汲取上次的教訓,雖然清國很落後,但畢竟是個龐大的國家。而且不像印度,他們有一個統一的中央政府。”


    遠東陸軍司令仍舊是郭富,他說:“可是,我們去哪裏找新的部隊呢?阿富汗現在很艱苦,也在到處要兵員。”


    “我就是要把阿富汗的軍隊調出來,阿富汗短期之類結束不了,卻消耗著我們大量的兵力。我至少要兩個師。”


    “獅子大開口,閣下,兩個師至少一萬七千人,奧克蘭總督不會答應的。”


    “我去和他談,阿富汗需要經費,但國庫沒有經費了。”


    “是麽?閣下,我們此次遠征的軍費怎麽辦?”


    “本土撥款68萬英鎊,東印度公司支付109萬英鎊,新南威爾士州兵工廠為我們提供價值17萬英鎊的軍火武器。一共不到兩百萬英鎊,我們要征服一個國家。”


    “這次戰爭的目的是賺錢囉,從清國取得戰爭賠款,補貼阿富汗。”


    “不僅如此,大批的新生部隊在清國經受了鍛煉之後,將投入到阿富汗戰場。”


    “所以……”


    “所以,至少五個步兵團,奧克蘭總督非給我不可。”


    “這樣,我們就有了十七個步兵團,兩萬名步兵,三十艘軍艦,一萬名水兵。三萬人的海陸聯合部隊。”


    “璞鼎查閣下,恭喜你,即使在滑鐵盧,威靈頓公爵也沒有直接指揮過三萬英國人,更沒有海軍。您現在是英國曆史上第二大兵團的指揮官了。”


    “去,拿支鉛筆來,”巴加命令侍應生,“我們來把手頭的力量列出來。”


    “我們手頭,原有三個步兵團,第18愛爾蘭步兵團,團長基恩上校,第26步兵團,團長斯科爾斯上校,第49蘇格蘭步兵團,團長索爾斯克亞上校。這三個團在前次戰爭中都受到了損失,但建製還在,我們補入了印度土兵。目前,這三個團都是1400人的滿編團。”


    “留駐在印度的第55步兵團也會隨我們出發,第98步兵團,過幾天會從英國本土到達,這兩個團很有意思,團長是兩兄弟,菲利普-內維爾和加裏-內維爾”


    “我從新西蘭和澳大利亞調來三個團,第67新南威爾士團,團長吉格斯,和69西澳大利亞團,團長科威爾,以及68新西蘭毛利團,團長維杜卡。這三個團都有大量的大洋洲土著,據說訓練還可以,但未必可靠。他們將在海峽殖民地和我們匯合。”


    “印度人我還可以動用四個印度步兵團:馬德拉斯土著步兵第2團、第6團、廓尓克第14團和錫克第24團,以及孟加拉炮兵團和工兵團。四個步兵團的軍官都是英國人,四個團長分別是謝林漢姆,費迪蘭德,坎貝爾,和特裏上校。”


    “讓我們來看看,從阿富汗我們能拿到哪五個團,嗯,第11皇家龍騎兵團,團長傑拉德,第20步兵團,團長蘭帕德,第58蘇格蘭團,團長哈格裏夫斯,一位防守專家。還有……”璞鼎查猶豫了好一會,“似乎隻能拿出三個團來。不然就不能維持戰線了。”


    “閣下,也許我們還能找出點兵來。”巴加建議說,“您覺得意大利人怎麽樣?”


    “意大利人?”


    “是的,意大利人,準確的說是威尼斯人,撒丁人,米蘭人等等。那些南歐商人的商團護衛隊,我們可以征用他們。”


    “意大利輕步兵?那些雇傭兵?費用怎麽算?”


    “不用付費,直接征用。要想跟著不列顛喝點湯,就要付出成本,是的,成本。”


    “他們有多少人?”


    “總的加起來,七百或者八百人吧,可以編成一個加強營,嗯,他們還有四門火炮。”


    “那好,征用,這事你來辦。他們的番號就叫意大利輕步兵營。”


    “整整兩萬人的陸軍大部隊呀,閣下,恕我冒昧,我們進攻什麽地方呢,廣州嗎?”郭富問。


    “廣州,我聽說,廣州的防守水平已經達到19世紀的水準了?”


    “不,閣下,隻是比一般的清兵強一些。”


    “我們不打廣州,廣州從政治上而言並不是一個好選擇,他離清國首都太遠,而且他們所謂封疆大吏又沒有決定權。我們北上,執行義律閣下的揚子江戰役計劃,奪取鎮江甚至江寧。”


    “揚子江戰役,對,那是個好計劃,可惜被浙東的挫折耽誤了。這一次,我要好好教訓教訓那些豬尾巴。我們直奔揚子江口嗎?”


    “不,據我看到的各種報告,清國是個封閉愚昧,狂妄自大的政權,我們要好好的教訓他們,北上途中,順便把他們東南沿海的防禦設施一個一個的打垮。”


    “執行我的命令,目前在印度的各個團,立即全員歸隊,加緊訓練,等到不列顛本土和阿富汗的部隊到齊,我們就立即出發。”


    唿喚收藏、紅票


    10 備戰


    璞鼎查到達印度的消息在十天後終於傳到了廣州。楚劍功和李穎修接到了英國商人包博曼的傳書。


    “要來了,怎麽辦?”


    “能怎麽辦,該做的都做了,朱雀軍抓緊訓練。知會廣東水師署理提督李廷鈺,水師要開始進入戰備,攔江鐵索都放下去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839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引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引弓並收藏1839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