唿喚紅票、收藏
23 招撫
8月20日
前天,英國艦隊終於從北方返迴了定海,一麵將接近兩百名病號放到定海島上休整,一方麵艦隊開往浙江沿海,炫耀武力。
伊裏布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載炮七十門”的英軍“巨艦”,足足有三艘之多。另有載炮四十多門的兩艘,載炮二十多門的十一搜。英軍僅正規的海軍軍艦,載炮超過五百門。
“這……這可如何是好?”伊裏布麵若死灰,“我等為齏粉矣。”以前聽得楚劍功介紹,伊裏布不以為然,清朝目前最大的炮台,虎門靖遠炮台,載炮不過六十門,伊裏布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出載炮七十四門的兵船到底有多大。今日一見,方才如夢初醒。
“大人,斷不可沮了士氣。”從福建趕來參戰的陸路提督餘步雲在一旁說道。
伊裏布警醒過來,大聲吼道:“虛張聲勢爾,且看本製台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說完轉身就走,越走越快,最後幾乎小跑起來。一路進了署衙。
“閑雜人等退下。”浙江巡撫烏爾恭額斥退了下人。
“製台不要心急,我們還可以從長計議。”
“從長?如何從長?皇上新來的旨意你們可都是看見了的。”
道光的聖旨發出時間,還在英軍北上白河口之前,伊裏布赴浙途中,那時,京師的朝廷還沒有人見識英軍的規模。道光要求“速速克服定海,以懲蠻夷。”
“皇上六月(陰曆)發出的旨意,前幾日才到,英夷已經去了京師,又折返定海,可見在海上風馳如電。我浙江水師斷斷不是對手。”浙江巡撫烏爾恭額說道,“不如大人上奏朝廷,調閩粵精兵來浙,可乎。”
伊裏布看了他一眼,心中讚歎,“妙。”奏折和禦批一次往返,便要拖上兩個月,加上從福建廣東調兵,無論如何可以拖到十月(陰曆)。而且本應由浙江一省承擔的責任,變成了數省分擔。
“大人,下官還有個想法。”餘步雲在一旁說到。
“什麽,但請說來。”
“我聽說廣東朱雀軍到了鎮江,其統領楚劍功熟知西洋戰法,不知為何沒有與大人同來。”
“我也做此想,但那楚劍功卻說,他隻善陸戰,不擅長水戰。我便沒有強求。”
“這分明是推諉,軍令如山,哪裏由得他。一個小小的七品主事。”
“隻是將朱雀軍調來,仍舊打不過英吉利人的水師。”
“這也甚是苦惱。”
大家正在沒主意間,烏爾恭額說到:“既不能剿,不如撫之。”
“撫?如何撫?”
“撫夷之策,無外給以物品,封官許願。”
“我聽說,英吉利人生性粗野,體內燥熱,故而要將本朝的茶葉懸在胸口,不時嗅上一嗅,以解體內熱毒。也正是如此,林少穆在廣東禁止貿易,就斷了英吉利人解毒的方子,他們才北上找朝廷訴冤。”
“想來這幾千英夷,在海上漂泊日久,早已斷了茶葉吧。我等送些茶葉去定海,當做勞軍。以來可以觀測定海的虛實,二來可以試試安撫之道。”
“如若招撫得體,英夷退出定海也未可知。”
伊裏布思慮良久,叫了一個家人進來,他向其他人解釋說:“我有家人張喜,機靈知事,忠心耿耿,叫他先去走一遭。”
這張喜本是一小吏,放著官不做,硬要給伊裏布做長隨,隨侍多年,深得信任。伊裏布叫他進來,隨口授了他六品頂戴,讓他前往舟山定海“探夷”。俗話說宰相門前七品官,伊裏布掛著中堂的銜,隨便就許了個六品官出去。清代官製敗壞,自乾隆年間就已經開始,此後愈演愈烈。
這一天,是陽曆八月二十日,張喜帶著茶葉去了趟定海,帶迴來消息,英夷“不欲久居定海”。據他了解,英夷認為定海城小肮髒,不是久居之所。在英夷北上期間,留守定海的一千餘名英軍有數百人病死,一千餘病號。而且島上食物匱乏,“英人實無拒守之誌”。
張喜的這個消息讓伊裏布大喜,他越發認定可以兵不血刃收迴定海。知道島上缺乏食物,伊裏布便遣人送了些食物給英軍,“惟求兩軍隔海拒守,相安無事。待廣東事了,再做商議。”所謂廣東事了,就是指琦善赴廣東查辦林則徐並和英方會談。
英軍全權代表懿律的病越發重了,現在是海軍司令伯麥代行其職。伯麥在張喜第二次上島時讓帶迴的英軍的照會,提出了三點要求:賠償鴉片、割讓廣東的島嶼、開放通商口岸。可以說,這些就是天津談判中英軍沒有得到答複的條款。
伊裏布早已經沒有當初的雄心了,也沒有了剛到江蘇時的精幹。他把近日的諸多變故,寫了一篇奏折,向朝廷稟報,可謂矛盾上交。
就在伊裏布等待朝廷迴話的時候,英軍再次送來了一份照會,要求伊裏布承認舟山暫時歸英女王所有,允許英軍上大陸采辦食物,停止煽動舟山居民反抗英軍。伊裏布不明就裏,迴函稱:“已令沿海居民不得捉拿貴國之人。”
如此函件往複,英軍猶豫不定,伊裏布推諉拖堂,折騰了好幾天,楚劍功也得了伊裏布的訓令,推卻不過,帶了朱雀軍,走吳江入浙江後轉大峽江,到了寧波。伊裏布向他問策,楚劍功別有懷抱,應付敷衍。
九月一日,伯麥方麵發布了《停戰通告》,宣布:任何一方都不得逾越劃歸對方的地界;不得阻止民眾往來,不得以任何方式幹擾中國人。
這在英軍看來,是和平的表示,但實際上是侵犯主權,因為沒有任何官方條約,表明雙方“劃定了地界”。無非英國人自說自話而已。
但這個公告,卻讓浙江官場大鬆了一口氣,收複舟山,也許可以拖到琦善廣東查辦林則徐之後再解決了。伊裏布發布了《曉諭定海士民告示》,告誡沿海的居民不得攻擊英軍。
本來,浙江停戰已成定局,偏偏在這節骨眼上,英吉利人送來了一份新的照會,要求放還被俘的海軍少校吉斯利和少校安突德等英吉利人。
唿喚紅票、收藏
24 英俘
9月5日
早在八月的時候,英軍就派遣孟加拉土兵上岸,購買食物,其中有八人或被民眾抓獲送官,或被清軍哨卡俘獲。
而就在伊裏布和懿律來迴扯皮期間,馬德拉斯步兵團少校安突德在上岸測量,被清軍俘獲。過後不久,封鎖沿海的風箏號運輸船遇風在海岸擱淺,船長吉斯利少校以下二十九人被俘,包括一名婦女。
伯麥的照會送來,要求放還吉斯利和安突德等白人官兵,婦女,沒有提到孟加拉土兵。
所有的俘虜按清朝的習慣,帶了腳鐐,關在牢房裏。伊裏布就召集眾官員商議,楚劍功也在列。
“大捷啊,大人,想林則徐在廣東,鄧梃楨在福建,精心備戰,卻沒有抓到一個俘虜,咱們這一下,就抓了三十個。大人當向朝廷告捷。”浙江巡撫烏爾恭額興奮的說,眉毛一跳一跳。他因為定海失陷,目前還是待罪之身,如果能以此大捷過關,自是再好不過。
“大人,如今我有俘虜在手,當以此為條件,迫使英夷交換定海,不用等到廣東事了。由此,也好向皇上複命。”
“大人,萬萬不可,英夷堅船利炮,好不容易才用停戰將他穩住,如果再翻臉,就不好辦了。”
“大人不妨將俘虜押送京師,一切仰賴朝廷決斷。”
“山高水遠,隻派人沒送到京師,英夷已經打過來了。”
眾人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楚劍功按著自己七品主事的官銜,坐到邊上一個小角落裏,低頭喝茶,心中暗笑。
按照西方的慣例,兩國交戰,戰俘各自關押,等戰爭結束了,雙方交換戰俘便是。如果有特別重要的人物,也有付贖金的。
隻是仍在交戰期間,便公然前來要人,而且沒有任何對等交換條件。擺明了,英軍一來欺負清廷不知國際慣例,二來也是自恃武力。
這時,伊裏布叫他了:“楚主事,你熟知西洋局麵,這該如何辦理啊?”
楚劍功心想:“怕打仗呢,就把人送迴去吧,反正丟麵子的是清廷,又不是我。”突然,他心中一動,便道:“大人,英夷既然來要人,就說明這兩個軍官在英軍中非常重要,奇貨可居。我們不妨先向朝廷稟報,然後如此這般……”
九月五日,一名孟加拉土兵被放歸定海,向海軍司令伯麥,陸軍司令郭富和商務督辦義律報告:“清國人說,他們不會釋放吉斯利少校和安突德少校,他們將會被押送到京師,作為勝利的殉葬品埋葬在清國的陵墓裏。”
“什麽?無恥。”郭富一下子就跳起來了,“他們要對不列顛軍官施加野蠻的刑罰嗎?”
義律端坐不動:“就這些?他們沒提出什麽交換條件嗎?”
“有的。他們說,如果我軍立即讓出定海,全軍退往廣東,他們就放還全部人質。”
“其實,除了顏麵之外,也不是不能考慮,反正我們還要南下,麵見琦善,懲辦林則徐,把定海還給他們,也沒什麽大問題。”義律說。
“是的,顏麵問題,不列顛絕不會受恐嚇。絕不接受。”伯麥說。
義律繼續問那個土兵:“他們還說了什麽?”
“他們說,如果你們今晚不迴複,就認為你們同意了,他們會放還那名婦女。作為誠意的表示。”
那名孟加拉土兵說完了,就退了下去。
“怎麽樣?先生們。”伯麥問。
“不行,不列顛絕不接受要挾。”
“那要趕快發出拒絕照會,等他們把那個女人送來了,我們就來不及了。”郭富說。
“為什麽來不及?”
“拒絕將落難的婦女接迴?難道你們會做出這樣不紳士的舉動嗎?”
“我們接受送迴的婦女,但不接受恫嚇,再次要求他們無條件釋放戰俘。”義律輕輕一笑。
“這樣做?不符合我們的作風。歐洲國家會怎麽看我們?”郭富還沒有明白。
“歐洲國家會看到我們的炮艦有多麽強大。國際規則是由不列顛海軍製定的。”伯麥已經說明白了,“不列顛海軍有職責,七海之內,不列顛人不受侵犯。”
“陸軍贏了滑鐵盧。”郭富突然說了句無關的話,才繼續說:“你們是說,挑明了,不承認清國有在境內抓捕外國人的權力。”
“不接受,我們就打上去。其實,這次戰爭,不就是這樣嗎?鴉片販子算什麽東西,讓皇家海軍為它開戰?這次戰爭,是要讓清國接受不列顛的規則。”
“所有的人都知道的事情,就不用一再重複了。我知道,你因為和鴉片販子顛地扯到一起,非常的鬱悶,不過不要緊,勝利總是讓人開心的。”
“還有個問題,先生們,琦善已經前往廣東查辦林則徐了,在廣東的結果到來之前,我們在浙江動手,是不是太快了些?我們在這裏和伊裏布暫時停戰,不就是在等待廣東的結果嗎?”郭富問。
“懲辦林則徐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一要賠款,二要割地,三要通商。這些,天津的會談沒有一項有答複。無論琦善在廣東取得什麽結果,我們都必須進攻。”義律說
“那我們停在這裏幹嘛?”
“等借口,不列顛是文明人,不會無緣無故的開戰。在天津,我們本來就要進攻京師,但古怪的氣候阻擋了我們,我們才接受了滿洲皇帝的狗屁聖旨。在廣東,無論琦善答應我們什麽,我們都不會滿意,肯定會開戰。現在,由於清國拒絕交還戰俘,而且歧視和虐待他們,我們不能再等待下去了。”
“虐待?我們有具體的消息了?”
“剛才那個印度人不是說了嘛,帶腳鐐,腳鐐啊,先生們。”
“好吧,向清國人發最後通牒,八小時之內不交還戰俘,將承擔極為恐怖的後果。”
+++++++++++++++++++++
“什麽叫最後通牒,什麽叫極其恐怖的後果?”伊裏布問。
沒有人做聲,誰也不懂。
“楚主事,你看是什麽意思?”
“無他,不放人,就開戰。”
“那如何是好?我們把人放了吧。”
“大人萬萬不可,這些俘虜已經向朝廷報捷了。”烏爾恭額阻止道,放了英俘,大捷就成了笑話,他的戴罪立功也就完蛋了,還多了一條罪名,欺君。
“哎呀,烏爾恭額,你害死我了。”
23 招撫
8月20日
前天,英國艦隊終於從北方返迴了定海,一麵將接近兩百名病號放到定海島上休整,一方麵艦隊開往浙江沿海,炫耀武力。
伊裏布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載炮七十門”的英軍“巨艦”,足足有三艘之多。另有載炮四十多門的兩艘,載炮二十多門的十一搜。英軍僅正規的海軍軍艦,載炮超過五百門。
“這……這可如何是好?”伊裏布麵若死灰,“我等為齏粉矣。”以前聽得楚劍功介紹,伊裏布不以為然,清朝目前最大的炮台,虎門靖遠炮台,載炮不過六十門,伊裏布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出載炮七十四門的兵船到底有多大。今日一見,方才如夢初醒。
“大人,斷不可沮了士氣。”從福建趕來參戰的陸路提督餘步雲在一旁說道。
伊裏布警醒過來,大聲吼道:“虛張聲勢爾,且看本製台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說完轉身就走,越走越快,最後幾乎小跑起來。一路進了署衙。
“閑雜人等退下。”浙江巡撫烏爾恭額斥退了下人。
“製台不要心急,我們還可以從長計議。”
“從長?如何從長?皇上新來的旨意你們可都是看見了的。”
道光的聖旨發出時間,還在英軍北上白河口之前,伊裏布赴浙途中,那時,京師的朝廷還沒有人見識英軍的規模。道光要求“速速克服定海,以懲蠻夷。”
“皇上六月(陰曆)發出的旨意,前幾日才到,英夷已經去了京師,又折返定海,可見在海上風馳如電。我浙江水師斷斷不是對手。”浙江巡撫烏爾恭額說道,“不如大人上奏朝廷,調閩粵精兵來浙,可乎。”
伊裏布看了他一眼,心中讚歎,“妙。”奏折和禦批一次往返,便要拖上兩個月,加上從福建廣東調兵,無論如何可以拖到十月(陰曆)。而且本應由浙江一省承擔的責任,變成了數省分擔。
“大人,下官還有個想法。”餘步雲在一旁說到。
“什麽,但請說來。”
“我聽說廣東朱雀軍到了鎮江,其統領楚劍功熟知西洋戰法,不知為何沒有與大人同來。”
“我也做此想,但那楚劍功卻說,他隻善陸戰,不擅長水戰。我便沒有強求。”
“這分明是推諉,軍令如山,哪裏由得他。一個小小的七品主事。”
“隻是將朱雀軍調來,仍舊打不過英吉利人的水師。”
“這也甚是苦惱。”
大家正在沒主意間,烏爾恭額說到:“既不能剿,不如撫之。”
“撫?如何撫?”
“撫夷之策,無外給以物品,封官許願。”
“我聽說,英吉利人生性粗野,體內燥熱,故而要將本朝的茶葉懸在胸口,不時嗅上一嗅,以解體內熱毒。也正是如此,林少穆在廣東禁止貿易,就斷了英吉利人解毒的方子,他們才北上找朝廷訴冤。”
“想來這幾千英夷,在海上漂泊日久,早已斷了茶葉吧。我等送些茶葉去定海,當做勞軍。以來可以觀測定海的虛實,二來可以試試安撫之道。”
“如若招撫得體,英夷退出定海也未可知。”
伊裏布思慮良久,叫了一個家人進來,他向其他人解釋說:“我有家人張喜,機靈知事,忠心耿耿,叫他先去走一遭。”
這張喜本是一小吏,放著官不做,硬要給伊裏布做長隨,隨侍多年,深得信任。伊裏布叫他進來,隨口授了他六品頂戴,讓他前往舟山定海“探夷”。俗話說宰相門前七品官,伊裏布掛著中堂的銜,隨便就許了個六品官出去。清代官製敗壞,自乾隆年間就已經開始,此後愈演愈烈。
這一天,是陽曆八月二十日,張喜帶著茶葉去了趟定海,帶迴來消息,英夷“不欲久居定海”。據他了解,英夷認為定海城小肮髒,不是久居之所。在英夷北上期間,留守定海的一千餘名英軍有數百人病死,一千餘病號。而且島上食物匱乏,“英人實無拒守之誌”。
張喜的這個消息讓伊裏布大喜,他越發認定可以兵不血刃收迴定海。知道島上缺乏食物,伊裏布便遣人送了些食物給英軍,“惟求兩軍隔海拒守,相安無事。待廣東事了,再做商議。”所謂廣東事了,就是指琦善赴廣東查辦林則徐並和英方會談。
英軍全權代表懿律的病越發重了,現在是海軍司令伯麥代行其職。伯麥在張喜第二次上島時讓帶迴的英軍的照會,提出了三點要求:賠償鴉片、割讓廣東的島嶼、開放通商口岸。可以說,這些就是天津談判中英軍沒有得到答複的條款。
伊裏布早已經沒有當初的雄心了,也沒有了剛到江蘇時的精幹。他把近日的諸多變故,寫了一篇奏折,向朝廷稟報,可謂矛盾上交。
就在伊裏布等待朝廷迴話的時候,英軍再次送來了一份照會,要求伊裏布承認舟山暫時歸英女王所有,允許英軍上大陸采辦食物,停止煽動舟山居民反抗英軍。伊裏布不明就裏,迴函稱:“已令沿海居民不得捉拿貴國之人。”
如此函件往複,英軍猶豫不定,伊裏布推諉拖堂,折騰了好幾天,楚劍功也得了伊裏布的訓令,推卻不過,帶了朱雀軍,走吳江入浙江後轉大峽江,到了寧波。伊裏布向他問策,楚劍功別有懷抱,應付敷衍。
九月一日,伯麥方麵發布了《停戰通告》,宣布:任何一方都不得逾越劃歸對方的地界;不得阻止民眾往來,不得以任何方式幹擾中國人。
這在英軍看來,是和平的表示,但實際上是侵犯主權,因為沒有任何官方條約,表明雙方“劃定了地界”。無非英國人自說自話而已。
但這個公告,卻讓浙江官場大鬆了一口氣,收複舟山,也許可以拖到琦善廣東查辦林則徐之後再解決了。伊裏布發布了《曉諭定海士民告示》,告誡沿海的居民不得攻擊英軍。
本來,浙江停戰已成定局,偏偏在這節骨眼上,英吉利人送來了一份新的照會,要求放還被俘的海軍少校吉斯利和少校安突德等英吉利人。
唿喚紅票、收藏
24 英俘
9月5日
早在八月的時候,英軍就派遣孟加拉土兵上岸,購買食物,其中有八人或被民眾抓獲送官,或被清軍哨卡俘獲。
而就在伊裏布和懿律來迴扯皮期間,馬德拉斯步兵團少校安突德在上岸測量,被清軍俘獲。過後不久,封鎖沿海的風箏號運輸船遇風在海岸擱淺,船長吉斯利少校以下二十九人被俘,包括一名婦女。
伯麥的照會送來,要求放還吉斯利和安突德等白人官兵,婦女,沒有提到孟加拉土兵。
所有的俘虜按清朝的習慣,帶了腳鐐,關在牢房裏。伊裏布就召集眾官員商議,楚劍功也在列。
“大捷啊,大人,想林則徐在廣東,鄧梃楨在福建,精心備戰,卻沒有抓到一個俘虜,咱們這一下,就抓了三十個。大人當向朝廷告捷。”浙江巡撫烏爾恭額興奮的說,眉毛一跳一跳。他因為定海失陷,目前還是待罪之身,如果能以此大捷過關,自是再好不過。
“大人,如今我有俘虜在手,當以此為條件,迫使英夷交換定海,不用等到廣東事了。由此,也好向皇上複命。”
“大人,萬萬不可,英夷堅船利炮,好不容易才用停戰將他穩住,如果再翻臉,就不好辦了。”
“大人不妨將俘虜押送京師,一切仰賴朝廷決斷。”
“山高水遠,隻派人沒送到京師,英夷已經打過來了。”
眾人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楚劍功按著自己七品主事的官銜,坐到邊上一個小角落裏,低頭喝茶,心中暗笑。
按照西方的慣例,兩國交戰,戰俘各自關押,等戰爭結束了,雙方交換戰俘便是。如果有特別重要的人物,也有付贖金的。
隻是仍在交戰期間,便公然前來要人,而且沒有任何對等交換條件。擺明了,英軍一來欺負清廷不知國際慣例,二來也是自恃武力。
這時,伊裏布叫他了:“楚主事,你熟知西洋局麵,這該如何辦理啊?”
楚劍功心想:“怕打仗呢,就把人送迴去吧,反正丟麵子的是清廷,又不是我。”突然,他心中一動,便道:“大人,英夷既然來要人,就說明這兩個軍官在英軍中非常重要,奇貨可居。我們不妨先向朝廷稟報,然後如此這般……”
九月五日,一名孟加拉土兵被放歸定海,向海軍司令伯麥,陸軍司令郭富和商務督辦義律報告:“清國人說,他們不會釋放吉斯利少校和安突德少校,他們將會被押送到京師,作為勝利的殉葬品埋葬在清國的陵墓裏。”
“什麽?無恥。”郭富一下子就跳起來了,“他們要對不列顛軍官施加野蠻的刑罰嗎?”
義律端坐不動:“就這些?他們沒提出什麽交換條件嗎?”
“有的。他們說,如果我軍立即讓出定海,全軍退往廣東,他們就放還全部人質。”
“其實,除了顏麵之外,也不是不能考慮,反正我們還要南下,麵見琦善,懲辦林則徐,把定海還給他們,也沒什麽大問題。”義律說。
“是的,顏麵問題,不列顛絕不會受恐嚇。絕不接受。”伯麥說。
義律繼續問那個土兵:“他們還說了什麽?”
“他們說,如果你們今晚不迴複,就認為你們同意了,他們會放還那名婦女。作為誠意的表示。”
那名孟加拉土兵說完了,就退了下去。
“怎麽樣?先生們。”伯麥問。
“不行,不列顛絕不接受要挾。”
“那要趕快發出拒絕照會,等他們把那個女人送來了,我們就來不及了。”郭富說。
“為什麽來不及?”
“拒絕將落難的婦女接迴?難道你們會做出這樣不紳士的舉動嗎?”
“我們接受送迴的婦女,但不接受恫嚇,再次要求他們無條件釋放戰俘。”義律輕輕一笑。
“這樣做?不符合我們的作風。歐洲國家會怎麽看我們?”郭富還沒有明白。
“歐洲國家會看到我們的炮艦有多麽強大。國際規則是由不列顛海軍製定的。”伯麥已經說明白了,“不列顛海軍有職責,七海之內,不列顛人不受侵犯。”
“陸軍贏了滑鐵盧。”郭富突然說了句無關的話,才繼續說:“你們是說,挑明了,不承認清國有在境內抓捕外國人的權力。”
“不接受,我們就打上去。其實,這次戰爭,不就是這樣嗎?鴉片販子算什麽東西,讓皇家海軍為它開戰?這次戰爭,是要讓清國接受不列顛的規則。”
“所有的人都知道的事情,就不用一再重複了。我知道,你因為和鴉片販子顛地扯到一起,非常的鬱悶,不過不要緊,勝利總是讓人開心的。”
“還有個問題,先生們,琦善已經前往廣東查辦林則徐了,在廣東的結果到來之前,我們在浙江動手,是不是太快了些?我們在這裏和伊裏布暫時停戰,不就是在等待廣東的結果嗎?”郭富問。
“懲辦林則徐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一要賠款,二要割地,三要通商。這些,天津的會談沒有一項有答複。無論琦善在廣東取得什麽結果,我們都必須進攻。”義律說
“那我們停在這裏幹嘛?”
“等借口,不列顛是文明人,不會無緣無故的開戰。在天津,我們本來就要進攻京師,但古怪的氣候阻擋了我們,我們才接受了滿洲皇帝的狗屁聖旨。在廣東,無論琦善答應我們什麽,我們都不會滿意,肯定會開戰。現在,由於清國拒絕交還戰俘,而且歧視和虐待他們,我們不能再等待下去了。”
“虐待?我們有具體的消息了?”
“剛才那個印度人不是說了嘛,帶腳鐐,腳鐐啊,先生們。”
“好吧,向清國人發最後通牒,八小時之內不交還戰俘,將承擔極為恐怖的後果。”
+++++++++++++++++++++
“什麽叫最後通牒,什麽叫極其恐怖的後果?”伊裏布問。
沒有人做聲,誰也不懂。
“楚主事,你看是什麽意思?”
“無他,不放人,就開戰。”
“那如何是好?我們把人放了吧。”
“大人萬萬不可,這些俘虜已經向朝廷報捷了。”烏爾恭額阻止道,放了英俘,大捷就成了笑話,他的戴罪立功也就完蛋了,還多了一條罪名,欺君。
“哎呀,烏爾恭額,你害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