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而今之計,隻好一戰。大人若聽我安排,未必沒有勝機。”
“你來安排?”烏爾恭額眉毛一挑,“本撫這裏,老於軍旅的宿將有近十員,聽你的安排?”
唿喚紅票、收藏
25 鎮海
9月8日
英軍在進攻鎮海之前,先期進行了偵查。鎮海北麵是大海,東麵和南麵為大峽江(甬江)環繞,大峽江的海口,東岸是金雞山,西岸是招寶山。清軍並沒有有效的利用這一地形,伊裏布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克複定海”上,沒有在海邊的招寶山、金雞山上修建陣地,倉促之間,隻是用沙袋壘砌了幾個小型的火炮陣地。
招寶山上設有威遠炮城,還是明代抗倭時期所建。火炮也老舊乏修,不堪使用。
英軍也不能全體出戰,現在病倒的有八百多人,病死五百多人,四個步兵團,滿編應該是4800餘人,現在能動的隻有2000人出頭。
九月八日一早,英軍出動了四艘戰艦,分別壓製招寶山和金雞山的山頭。
按照清軍的設想,英軍長於火炮,而短於陸戰。英軍攻克定海的時候,定海總兵張朝發中炮身亡,島上守軍一哄而散,而傳說中廈門之戰,因為閩督鄧梃楨守得好,英軍沒敢上岸接戰。
按浙江巡撫烏爾恭額的安排,金雞山上是狼山鎮總兵謝朝恩,大約帶了800人,守在沙袋炮台後麵,現在被英軍的火炮壓得抬不起頭來。
這是意料之中的事,謝朝恩也不如何驚慌,他躲在沙袋後麵,大聲說:“小的們,挺住,挺住,給我挺住。”
在此督戰的某禦史寫到:“鎮台大聲酣戰,炮聲隆隆,竟不掩其威勢。”
然而,在此同時,危險從他們的側後襲來。
陸軍司令郭富統一指揮登陸作戰,英軍愛爾蘭陸軍第18團團團長基恩上校帶著兩個連,一個炮兵連,在笠山登陸,向著金雞山前進。
幾乎是同時,英格蘭第26團的團長斯科爾斯上校帶著四個英軍步兵連,兩個個孟加拉步兵連共一千一百人在小峽江岸邊登陸,徒步越過灘塗地帶,繞道蟹沙嶺,從金雞山背後逼近。
第18團先到金雞山下,由於英艦火力太猛,謝朝恩居然沒有發現身後的英軍。
突然,一枚榴彈打進了沙壘裏麵,嘭的綻開,火光伴著碎鐵皮,鐵屑等物四散飛撲出來。
附近的幾名清兵立撲。
謝朝恩愣了一會,在發現不對,炮是從身後的山下打來的。迴頭才發現,山下英軍正在列隊。
“洋鬼子摸上岸了。”清兵們一陣慌亂。
“小的們,岸上咱們不怵他,小的們,給我衝下去啊。”
大刀、長矛、火繩槍、弓箭,清兵們操著各種雜亂的武器,向著山下衝去。
山下的英軍不慌不忙,兩個連排成一百人寬,三行的橫隊。
基恩高舉著佩劍,立定不動。
英軍炮兵連又發射了一輪,四門野戰炮打出的榴彈在半山腰畫出一條火線,將清軍近千人的人流切成兩段。
“哎呀,洋鬼子好厲害的大炮。”有些人大叫,一些清兵潰逃了,但大多數還是跟著他們的總兵大人,往山下衝。
“嘭!”榴彈炮打出的霰彈畫出一片火牆,最前麵的一排清軍像割草一樣倒了下去。
“小的們,衝上去砍,洋鬼子腿不能打彎。”
第一排英軍放出了排槍,第二排跟著,然後是第三排,循環往複。
謝朝恩在隊伍的前列跑著,子彈在身邊嗖嗖作響,突然,他的一個家丁倒了下去,還沒等他迴過神來,又一個家丁被打翻了。
“轟隆隆……”又是一排霰彈,像一排刀光,把一堆人刮倒在地。
“近了,近了。”謝朝恩心裏默默而喊著,“洋鬼子,看你爺爺的刀法。”
乒乒乓乓,清軍有些人在放火繩槍,好像沒打中什麽。
幾十步的路程了,一些清兵開始放箭,英軍像個傻子,直挺挺的站在那裏,也不躲。有幾個中箭了,硬撐著。
英軍的排槍從來沒有停過,清兵被一排一排的打倒。
終於快到跟前了,洋鬼子們,你們完了。
那個鬼夷頭目喊了句什麽,洋鬼子們從腰間摸出一把尺來長的短劍。
“嘿,洋鬼子還會使劍。”
一排明晃晃的短劍裝到了步槍上。白森森的一片,很是瘮人。軍官開始發出口令,英夷的樂隊開始奏樂。踏著進行曲的鼓點,英夷們挺著刺刀,整齊的向前踏步而來。
哢!哢!哢!哢!整齊的腳步聲震撼人心,如同一堵牆迎麵壓來。清兵的氣勢為之一沮。寒光閃閃的刺刀,耀晃人眼。
“雖然洋鬼子腿不會打彎,這麽直著腿倒也威風凜凜。”謝朝恩隱約閃過一個念頭,來不及細想,就衝到了英軍跟前。
兩支隊伍迎頭相撞,英軍大致保持著自己的隊形,用刺刀往前直捅。第一輪交手,前排的清軍居然都被捅翻了。
謝朝恩正想著到自己了,怎麽著也要砍翻幾個,振振士氣,就聽見身後一陣大嘩,“洋鬼子厲害啊,跑啊!”他的兵,潰了。
“迴來!迴來!臨陣脫逃,罪無可恕。”夏朝恩帶著親兵想彈壓,但大隊潰了,攔也攔不住。
謝朝恩帶著剩下的人往前衝,他武藝好,砍翻了兩個英軍,再迴頭看,就剩幾個家丁了。他拉住一個,說:“謝富,去和大人說,守不住,聽朱雀軍的。”
“給哪個大人說?”這家丁有點傻。
“都說,快走。”
謝富掉頭就跑,看見滿地的兵器,帽子。他跑出一段,稍稍扭頭一看,他的主家,謝朝恩總兵,已經殉國了,他熟識的那幾個家丁,也都躺在了地上。
謝富沒命的跑,看著前麵逃跑的清兵,不知道怎麽迴事,慢慢的擠作一團。
謝富跑到前頭一看,大家都被擠到甬江邊上,沒地跑了。
這個時候,斯科爾斯上校帶著大部隊也到了,英軍的兩個團合股,向著甬江邊擠壓過來。
“投降了吧。”有人喊。
“娘西皮,誰要投降?”
“沒法跑了。”
慢慢的,英軍逼過來了。
謝富不管不顧,分開眾人,就向甬江裏跳了下去。
英艦還在開炮,現在是集中火力,向著招寶山上的威遠城轟擊,有幾百英軍,已經在招寶山的正麵登陸,手腳靈活的向山上爬去。
金雞山上,英軍已經架起榴彈炮,向著對岸的招寶山轟擊。
謝富飛了九牛二虎的力氣才遊上了岸,招寶山上傳來蘇格蘭人的風笛聲,英軍正在掛起一麵旗幟。
謝富也不管,濕漉漉的就向著鎮海縣城跑。到了縣城,發現守軍全不見了,老百姓們往城外逃難,大人喊,小孩哭,亂哄哄的。
有老百姓拉住他,問:“兵爺,你去哪啊,哪能躲啊?”
謝富迴問:“大人們呢?在縣衙嗎?”
“跑啦,都跑了。”
“朱雀軍呢?”
“什麽雀,不知道。”
他拉住一個老百姓:“老爺子,大人們呢?”
“都去寧波了,丟下我們不管了。”那個老爺子捶胸頓足,“老天爺啊,我們去哪啊?”
謝富歎了口氣,又向寧波趕去。
唿喚紅票、收藏
26 羈縻
9月9日
鎮海得來太過容易,這也是英軍第一次正式的和成建製的清兵交手,郭富還比較謹慎,進攻金雞山這個小陣地,派出了兩個團的建製,還分兵和迂迴。沒想到白刃戰剛開始,清兵就崩潰了。
戰鬥結束,英軍三人在肉搏戰中死亡,另有十六人受了箭傷、槍傷、刀傷。損失微乎其微。俘虜清兵400餘人。
怎麽辦?還有什麽好說。按計劃繼續進攻寧波吧。以清軍今天早上接戰的水平,實在沒什麽花樣可玩。
以蘇格蘭49團團部為基礎,伯麥和郭富在鎮海建立了占領軍司令部。英軍一共四個步兵團(英軍每團下轄兩個640人的步兵營,加上炮兵連,滿編接近1500人),但由於疾病的原因,現在登陸占領鎮海的隻有3000人出頭。
9月9日,基恩上校帶著愛爾蘭第18團a營(十個連600人),團炮兵連,六個孟加拉步兵連,共計近千人組成前隊,以第18混編團為代號,乘坐一些運輸船,以複仇神號武裝輪船為先導,沿著甬江,向著寧波推進。
而斯科爾斯上校帶著第26團的a營,49團的三個步兵連,三個孟加拉步兵連,一個馬德拉斯炮兵連作為後隊,以第26混編團為代號,在皇後號武裝輪船的引導下,後續跟進。
江南水鄉,一馬平川,無險可守,第18混編團到達寧波的時候,寧波已經變成了一座空城。
18團讓隨團的軍樂隊,在寧波城牆上奏起《天佑女王》,歡迎後續到達的英軍和他們的司令官們。
義律、伯麥、郭富等人進入寧波府衙,府衙中空無一人,隻在大堂的公案上,留了一封信。
信是伊裏布寫的,已經有了英文的翻譯副本。
伊裏布在信中說,無意和貴軍(英軍)交戰,萬事可商量,英俘也未受虐待,戰事一停即行放還。還望貴軍退出鎮海,暫住定海休整。談判隨時可開。
“這是什麽意思?”伯麥大惑不解,“戰書不是戰書,降書不像降書。他們到底要怎麽樣?退迴定海,那我們進攻幹嘛?”
義律聳了聳肩,“我尊敬的海軍少將閣下,這是清國人特有的一種藝術,叫做--羈縻。halttieup。”
“什麽,捆綁?係領帶?”伯麥越發糊塗了。
“是的,係領帶。你想,你係上了領帶,就要動作文雅,就不能打架了。”
“他們就是用一種文字的領帶,來束縛我們?”伯麥說。
“是的,閣下。他們寫了信,我們就要迴信,然後……扯皮。結局就是,幾個月過去了,什麽進展也沒有。但我們的補給慢慢消耗光了,又有很多士兵生病,就非退走不可。”
“那我們該怎麽辦?”
“還用說嗎,繼續進攻。把那個總督抓住,奪下他的大印,然後簽個條約。”這是陸軍司令郭富的意見。
“我看,先把定海的病號都轉到寧波來,定海的衛生太差,我們已經病死了500人,比所有戰死的士兵還多。500人的損失,在北美已經占領了費城,在印度已經統治了西孟加拉。”
“那好,在寧波府衙設立司令部,郭富將軍,你安排轉運病號和士兵休整,給懿律全權代表閣下安排個好一點的房間。義律閣下,您給伊裏布迴封信吧。我們要在外交上作出文明人的榜樣。”
“你來安排?”烏爾恭額眉毛一挑,“本撫這裏,老於軍旅的宿將有近十員,聽你的安排?”
唿喚紅票、收藏
25 鎮海
9月8日
英軍在進攻鎮海之前,先期進行了偵查。鎮海北麵是大海,東麵和南麵為大峽江(甬江)環繞,大峽江的海口,東岸是金雞山,西岸是招寶山。清軍並沒有有效的利用這一地形,伊裏布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克複定海”上,沒有在海邊的招寶山、金雞山上修建陣地,倉促之間,隻是用沙袋壘砌了幾個小型的火炮陣地。
招寶山上設有威遠炮城,還是明代抗倭時期所建。火炮也老舊乏修,不堪使用。
英軍也不能全體出戰,現在病倒的有八百多人,病死五百多人,四個步兵團,滿編應該是4800餘人,現在能動的隻有2000人出頭。
九月八日一早,英軍出動了四艘戰艦,分別壓製招寶山和金雞山的山頭。
按照清軍的設想,英軍長於火炮,而短於陸戰。英軍攻克定海的時候,定海總兵張朝發中炮身亡,島上守軍一哄而散,而傳說中廈門之戰,因為閩督鄧梃楨守得好,英軍沒敢上岸接戰。
按浙江巡撫烏爾恭額的安排,金雞山上是狼山鎮總兵謝朝恩,大約帶了800人,守在沙袋炮台後麵,現在被英軍的火炮壓得抬不起頭來。
這是意料之中的事,謝朝恩也不如何驚慌,他躲在沙袋後麵,大聲說:“小的們,挺住,挺住,給我挺住。”
在此督戰的某禦史寫到:“鎮台大聲酣戰,炮聲隆隆,竟不掩其威勢。”
然而,在此同時,危險從他們的側後襲來。
陸軍司令郭富統一指揮登陸作戰,英軍愛爾蘭陸軍第18團團團長基恩上校帶著兩個連,一個炮兵連,在笠山登陸,向著金雞山前進。
幾乎是同時,英格蘭第26團的團長斯科爾斯上校帶著四個英軍步兵連,兩個個孟加拉步兵連共一千一百人在小峽江岸邊登陸,徒步越過灘塗地帶,繞道蟹沙嶺,從金雞山背後逼近。
第18團先到金雞山下,由於英艦火力太猛,謝朝恩居然沒有發現身後的英軍。
突然,一枚榴彈打進了沙壘裏麵,嘭的綻開,火光伴著碎鐵皮,鐵屑等物四散飛撲出來。
附近的幾名清兵立撲。
謝朝恩愣了一會,在發現不對,炮是從身後的山下打來的。迴頭才發現,山下英軍正在列隊。
“洋鬼子摸上岸了。”清兵們一陣慌亂。
“小的們,岸上咱們不怵他,小的們,給我衝下去啊。”
大刀、長矛、火繩槍、弓箭,清兵們操著各種雜亂的武器,向著山下衝去。
山下的英軍不慌不忙,兩個連排成一百人寬,三行的橫隊。
基恩高舉著佩劍,立定不動。
英軍炮兵連又發射了一輪,四門野戰炮打出的榴彈在半山腰畫出一條火線,將清軍近千人的人流切成兩段。
“哎呀,洋鬼子好厲害的大炮。”有些人大叫,一些清兵潰逃了,但大多數還是跟著他們的總兵大人,往山下衝。
“嘭!”榴彈炮打出的霰彈畫出一片火牆,最前麵的一排清軍像割草一樣倒了下去。
“小的們,衝上去砍,洋鬼子腿不能打彎。”
第一排英軍放出了排槍,第二排跟著,然後是第三排,循環往複。
謝朝恩在隊伍的前列跑著,子彈在身邊嗖嗖作響,突然,他的一個家丁倒了下去,還沒等他迴過神來,又一個家丁被打翻了。
“轟隆隆……”又是一排霰彈,像一排刀光,把一堆人刮倒在地。
“近了,近了。”謝朝恩心裏默默而喊著,“洋鬼子,看你爺爺的刀法。”
乒乒乓乓,清軍有些人在放火繩槍,好像沒打中什麽。
幾十步的路程了,一些清兵開始放箭,英軍像個傻子,直挺挺的站在那裏,也不躲。有幾個中箭了,硬撐著。
英軍的排槍從來沒有停過,清兵被一排一排的打倒。
終於快到跟前了,洋鬼子們,你們完了。
那個鬼夷頭目喊了句什麽,洋鬼子們從腰間摸出一把尺來長的短劍。
“嘿,洋鬼子還會使劍。”
一排明晃晃的短劍裝到了步槍上。白森森的一片,很是瘮人。軍官開始發出口令,英夷的樂隊開始奏樂。踏著進行曲的鼓點,英夷們挺著刺刀,整齊的向前踏步而來。
哢!哢!哢!哢!整齊的腳步聲震撼人心,如同一堵牆迎麵壓來。清兵的氣勢為之一沮。寒光閃閃的刺刀,耀晃人眼。
“雖然洋鬼子腿不會打彎,這麽直著腿倒也威風凜凜。”謝朝恩隱約閃過一個念頭,來不及細想,就衝到了英軍跟前。
兩支隊伍迎頭相撞,英軍大致保持著自己的隊形,用刺刀往前直捅。第一輪交手,前排的清軍居然都被捅翻了。
謝朝恩正想著到自己了,怎麽著也要砍翻幾個,振振士氣,就聽見身後一陣大嘩,“洋鬼子厲害啊,跑啊!”他的兵,潰了。
“迴來!迴來!臨陣脫逃,罪無可恕。”夏朝恩帶著親兵想彈壓,但大隊潰了,攔也攔不住。
謝朝恩帶著剩下的人往前衝,他武藝好,砍翻了兩個英軍,再迴頭看,就剩幾個家丁了。他拉住一個,說:“謝富,去和大人說,守不住,聽朱雀軍的。”
“給哪個大人說?”這家丁有點傻。
“都說,快走。”
謝富掉頭就跑,看見滿地的兵器,帽子。他跑出一段,稍稍扭頭一看,他的主家,謝朝恩總兵,已經殉國了,他熟識的那幾個家丁,也都躺在了地上。
謝富沒命的跑,看著前麵逃跑的清兵,不知道怎麽迴事,慢慢的擠作一團。
謝富跑到前頭一看,大家都被擠到甬江邊上,沒地跑了。
這個時候,斯科爾斯上校帶著大部隊也到了,英軍的兩個團合股,向著甬江邊擠壓過來。
“投降了吧。”有人喊。
“娘西皮,誰要投降?”
“沒法跑了。”
慢慢的,英軍逼過來了。
謝富不管不顧,分開眾人,就向甬江裏跳了下去。
英艦還在開炮,現在是集中火力,向著招寶山上的威遠城轟擊,有幾百英軍,已經在招寶山的正麵登陸,手腳靈活的向山上爬去。
金雞山上,英軍已經架起榴彈炮,向著對岸的招寶山轟擊。
謝富飛了九牛二虎的力氣才遊上了岸,招寶山上傳來蘇格蘭人的風笛聲,英軍正在掛起一麵旗幟。
謝富也不管,濕漉漉的就向著鎮海縣城跑。到了縣城,發現守軍全不見了,老百姓們往城外逃難,大人喊,小孩哭,亂哄哄的。
有老百姓拉住他,問:“兵爺,你去哪啊,哪能躲啊?”
謝富迴問:“大人們呢?在縣衙嗎?”
“跑啦,都跑了。”
“朱雀軍呢?”
“什麽雀,不知道。”
他拉住一個老百姓:“老爺子,大人們呢?”
“都去寧波了,丟下我們不管了。”那個老爺子捶胸頓足,“老天爺啊,我們去哪啊?”
謝富歎了口氣,又向寧波趕去。
唿喚紅票、收藏
26 羈縻
9月9日
鎮海得來太過容易,這也是英軍第一次正式的和成建製的清兵交手,郭富還比較謹慎,進攻金雞山這個小陣地,派出了兩個團的建製,還分兵和迂迴。沒想到白刃戰剛開始,清兵就崩潰了。
戰鬥結束,英軍三人在肉搏戰中死亡,另有十六人受了箭傷、槍傷、刀傷。損失微乎其微。俘虜清兵400餘人。
怎麽辦?還有什麽好說。按計劃繼續進攻寧波吧。以清軍今天早上接戰的水平,實在沒什麽花樣可玩。
以蘇格蘭49團團部為基礎,伯麥和郭富在鎮海建立了占領軍司令部。英軍一共四個步兵團(英軍每團下轄兩個640人的步兵營,加上炮兵連,滿編接近1500人),但由於疾病的原因,現在登陸占領鎮海的隻有3000人出頭。
9月9日,基恩上校帶著愛爾蘭第18團a營(十個連600人),團炮兵連,六個孟加拉步兵連,共計近千人組成前隊,以第18混編團為代號,乘坐一些運輸船,以複仇神號武裝輪船為先導,沿著甬江,向著寧波推進。
而斯科爾斯上校帶著第26團的a營,49團的三個步兵連,三個孟加拉步兵連,一個馬德拉斯炮兵連作為後隊,以第26混編團為代號,在皇後號武裝輪船的引導下,後續跟進。
江南水鄉,一馬平川,無險可守,第18混編團到達寧波的時候,寧波已經變成了一座空城。
18團讓隨團的軍樂隊,在寧波城牆上奏起《天佑女王》,歡迎後續到達的英軍和他們的司令官們。
義律、伯麥、郭富等人進入寧波府衙,府衙中空無一人,隻在大堂的公案上,留了一封信。
信是伊裏布寫的,已經有了英文的翻譯副本。
伊裏布在信中說,無意和貴軍(英軍)交戰,萬事可商量,英俘也未受虐待,戰事一停即行放還。還望貴軍退出鎮海,暫住定海休整。談判隨時可開。
“這是什麽意思?”伯麥大惑不解,“戰書不是戰書,降書不像降書。他們到底要怎麽樣?退迴定海,那我們進攻幹嘛?”
義律聳了聳肩,“我尊敬的海軍少將閣下,這是清國人特有的一種藝術,叫做--羈縻。halttieup。”
“什麽,捆綁?係領帶?”伯麥越發糊塗了。
“是的,係領帶。你想,你係上了領帶,就要動作文雅,就不能打架了。”
“他們就是用一種文字的領帶,來束縛我們?”伯麥說。
“是的,閣下。他們寫了信,我們就要迴信,然後……扯皮。結局就是,幾個月過去了,什麽進展也沒有。但我們的補給慢慢消耗光了,又有很多士兵生病,就非退走不可。”
“那我們該怎麽辦?”
“還用說嗎,繼續進攻。把那個總督抓住,奪下他的大印,然後簽個條約。”這是陸軍司令郭富的意見。
“我看,先把定海的病號都轉到寧波來,定海的衛生太差,我們已經病死了500人,比所有戰死的士兵還多。500人的損失,在北美已經占領了費城,在印度已經統治了西孟加拉。”
“那好,在寧波府衙設立司令部,郭富將軍,你安排轉運病號和士兵休整,給懿律全權代表閣下安排個好一點的房間。義律閣下,您給伊裏布迴封信吧。我們要在外交上作出文明人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