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外交
8月7日
楚劍功迴到鎮江,又和部隊一起休整了幾天,收到消息,英軍北上了。
八月七日這一天,英國艦隊到達天津白河口。英軍旗艦邁爾威力號上,不列顛全權代表懿律正在生病,是的,生病。來自英國北海的英吉利人無法適應中國海的氣候,整個七千人的遠征軍中已經有一百多人病倒了。
“閣下,您感覺怎麽樣?”義律問他的上司。
“還可以思考問題。我們昨天把照會送到了嗎?”
“送到了,威力士裏號的艦長昨天當麵把照會交給了他們的一位中校。”
“照會,是對等的外交文書,他們收下了?看來,他們還是害怕我們的炮艦。是個好兆頭。”
“直隸的官員未必清楚外交上的東西,閣下,且慢高興。”
“那麽今天,他們會派誰來談判呢?”
“聽說這次要來的是個總督。”
“又是個總督,你在廣州的時候和兩個總督打過交道,沒有用。我們要遵照外相大人的訓令,炮擊他們的首都,讓他們恐懼。”
而在天津直隸總督府裏,琦善急得團團轉,“新的聖諭到了麽?”他問下人。
“沒有,門子已經得了招唿,在街口望著去了。”
琦善心中沒底,又把英吉利人的照會翻出來看,該文的開頭是這麽翻譯的:
“茲因官憲擾害中國之民人,及該官憲褻瀆大英國家之威嚴,是以大英國主,調派水陸軍師,前往中國海境,求討皇帝昭雪伸冤。”
這個照會,是英吉利人自行翻譯,以漢文的形式交給白河口遊擊的,為什麽會翻譯得這麽哀婉,現在還是個迷。
在琦善看來,如此哀婉的照會,分明是受了不白之冤,來京告禦狀。這英夷真是老實啊。“林少穆,看來,你行事太過激烈,激反外藩,一番責罰是免不了的。”
在這個照會中,英軍提了六項要求:“懲辦林則徐,賠償鴉片,平等外交,賠償商欠,賠償軍費。割讓島嶼”
在琦善給道光的上表中,他詳細向道光帝分析了這些要求,懲辦林則徐是“為外夷伸冤”,而後麵幾項則是“施恩”。這道上表,既有他對英吉利照會的理解,又有對上意的揣摩:禁煙是好事,但禁煙引起邊患而且要為此花錢的話,就是壞事了。
現在,琦善就在等道光的迴話。
一匹健馬在街角卷起塵土,一個頂盔貫甲的武官,飛馳而來。在街口望著的門子迎上去,“哪裏的?部堂門前,不得驅馳。”
“有聖旨!”那武官放慢了速度,高舉著一個黃筒喊道。
門子慌忙跪接,然後站起來,貓著腰一路小跑,前頭引路。
那武官到了總督府前,跳下馬來,直入中門,琦善早已聽見了喧嘩,迎了出來,大堂早已擺好香案,接旨。
“朕立意羈縻,想卿亦以為然也。英夷如海中鯨鱷,去來無定,在我者七省戒嚴,加以隔洋郡縣,俱當有備,終不能我武惟揚,犁庭掃穴。試問內地之軍民,國家之財富,有此消耗之理乎?彼誌在通商,又稱訴冤,是我辦理得手之機。豈因隻紙片言,猶勝十萬雄獅。想卿必以朕之見識為是也。”
聽到這一段,琦善知道自己猜對了,道光說了,英夷在海上飄來飄去,很難找到蹤跡。沿海七省為此戒備,花錢太多。既然人家隻為了通商和申冤,那就不要太計較了。
接著,道光在聖旨中宣布了對英軍六點要求的答複。除此之外,道光還有另一道聖旨,交由琦善向英夷宣讀。
“大皇帝統禦寰宇,薄海內外,無不一視同仁,凡外藩之來中國貿易者,少有冤抑,立即查明懲辦,上年林則徐等查禁鴉片,未能仰體大公至正之意,以致受人欺蒙,措置失當。茲所求昭雪之冤,大皇帝早有所聞,必當逐係查明,重治其罪。現已派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秉公查辦,定能待申冤抑。該統帥懿律等,著即反槳南還,聽候辦理可也。”
在英吉利旗艦邁爾威力號上,全權代表懿律,商務代表義律,海軍司令伯麥,陸軍司令郭富,聽到“反槳南還,聽候辦理”這一句的翻譯,不由得麵麵相覷。
“閣下,”郭富不由得大叫起來,“這是清國皇帝向不列顛的軍人下命令嗎?”
“這是侮辱,赤果裸的侮辱。”
琦善並不知道這幾個英國人在吵什麽,他說道:“稍安勿躁,皇上對你們的要求還有答複。”
接著,琦善宣布了道光的答複:派琦善赴廣東查辦林則徐;商欠由兩國商人自行清理;鴉片屬違禁物,不賠;斷無割島之理。
賠償軍費和對等外交沒有答複。
“他在侮辱我們。”
“沒別的辦法,炮擊京師,炮擊京師。”
“先生們,等一等,先把外交程序完成。”商務督辦義律來東方六年了,對清廷多少有些了解,在他的堅持下,伯麥和郭富沒有當場宣戰,客氣的送走了琦善。
“怎麽辦,先生們?”懿律拖著病體,主持軍官會議。
“今天晚上,我們就可以奪取大沽口,然後,沿著白河推進,三天後,我們就在皇宮裏喝咖啡了。”這是陸軍司令郭富的意見
“該死的天氣,我們有很多士兵生病了,我們沒法忍受著幹燥炎熱的氣候。”懿律病怏怏的說。
“我們迴定海吧,在海上,英吉利人能戰勝一切疾病。”
“但海上不能讓京城裏的皇族們感到疼。”
“先生們,你們不了解這個古老的國家,”義律說,“這個國家的首都,有幾百萬人口,他們都依賴南方的糧食。”
“切斷他們的糧食供應?這同樣要深入內陸。”
“看這裏,”義律站到了艙壁上掛的中國地圖前,“看見了嗎,清國的糧食運輸,依賴著這條運河,京杭大運河。這裏,是長江,是中國航運的主幹道。這條江比直布羅陀海峽還要寬,我們的艦隊,完全可以自由進入,長江和運河的交匯點,也是清國內河航運的樞紐,就是這裏,離海岸線隻有一百多英裏,--鎮江。”
伯麥和郭富湊到地圖前,仔仔細細看了看地圖,每一個有軍事常識的人,都可以從這幅不太準確的地圖上看出來,鎮江的重要性。
懿律搖搖晃晃的從椅子上站起來:“我們先迴定海,等待廣東談判的消息。然後,去鎮江。”
唿喚紅票、收藏
22 虎門要塞
8月11日
“範中流,度,比斯特,度母!”傑肯斯凱破口大罵。為了範中流聽得懂,特地使用了自己不太熟悉的德語,“範中流,你這個笨蛋。”
自迴到廣州以來,傑肯斯凱一直帶著軍隊做反登陸訓練,同時對虎門炮台前段時間的改造加以切實的了解。而前段時間的炮台改造正是民主運動家範中流主持的。
範中流是測繪出身的工程師,不是軍官,工程師的習慣,是按照上級的要求把工程做好。範中流對虎門炮台的改造,按作戰思路來說,仍舊遵從的是清軍的思路,隻是在工程上加強了防火、防彈的設計。
而傑肯斯凱是步兵出身,他總習慣從步兵的角度來看問題,尤其喜歡從進攻方英軍的角度來看。加上帶兵實地操練,他就知道,範中流和李穎修都不知道真正的步兵突擊式是怎樣的。
“傑肯斯凱閣下,我正告你,你在辱罵一個高貴的,民主的家族。”
“不要罵人嘛。”李穎修也勸說道。
“我罵你,是因為,講句中國話,是熟人不是熟人。”
“什麽?”李穎修想了一會,才反應過來,糾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
“什麽都行。反正,我很驚奇,你們三個月的炮台改造居然是這個樣子。”
“到底怎麽了,說吧,傑肯,抓緊時間,改建還來得及。”
“首先,是炮的分布,大角和沙角炮台孤立在零丁洋外,這兩座炮台早已經決定用來做信炮台,就應該將上麵的四十門大炮撤下來,搬到主要的橫檔炮台群上。”
“有道理,還有嗎?”
“橫檔水道炮台群也有問題,這要畫圖才能明白,你們看。”
傑肯斯凱指著橫檔水道炮台群的設防圖,開始講解虎門炮台的漏洞。
橫檔炮台群,共有六座炮台,從東到西一次是鎮遠炮台、靖遠炮台、威遠炮台、同安炮台、永安炮台和鞏固炮台,
前四座炮台在橫檔水道以東,鞏固炮台在橫檔水道的西岸。
同安炮台設置在上橫檔島東側上,東聯鎮、靖、威三座大炮台,控製著橫檔東水道,永安炮台在上橫檔島西側,和鞏固炮台構成對橫檔西水道的夾擊火力。上橫檔島雖然隻有大炮六十門,卻是整個炮台群的樞紐。
在上橫檔島側翼,有下橫檔島。這個島很小,對控製水道沒什麽意義,所以,清軍在這個島上沒有設防。
“如果是我進攻,我第一步就是奪取下橫檔島。”傑肯斯凱在地圖上狠狠捶了一下,“下橫檔島離上橫檔島太近,上橫檔島的炮位置太高,打不到它。”
“我在下橫檔島上,架起陸軍的野戰炮,直接轟擊上橫檔島的同安、永安兩炮台,即使不能摧毀,也可以壓製上橫檔島的火力。”
“鎮遠、靖遠、威遠三炮台,呈半縱列的方式,沿著東水道的東岸排列,相對於進攻方來說,威遠炮台的南麵,是孤立的,如果英軍從南麵進攻,那鎮遠、靖遠兩炮台就會被威遠炮台擋住,由於火炮射界的限製,威遠炮台的四十門大炮中,隻有十五門可以向南射擊。而對岸的上橫檔島同安炮台被下橫檔島的野戰炮兵壓製。英軍十六艘戰艦,載炮超過500門,比整個虎門炮台群群還多,可以一致行動,這還沒算火炮性能的差距。”
“那怎麽改建呢?”聽傑肯斯凱說了這麽多,李穎修也意識到問題嚴重了。
“首先,在威遠炮台的東南麵,加設一個新的炮台,從大角和沙角撤下來的大炮,全部加到威遠炮台南側的新炮台群,這樣,加上威遠炮台上可以轉向的十五門炮,珠江東岸炮台群就有五十五門大炮可以向南射擊了。”
“然後,在武山,也就是威、靖、鎮三個炮台所倚靠的山上,加設一個雙層圈炮台,這個炮台東麵向著橫檔水道的方向留出一百炮位,向著南麵也留出一百炮位,同時,在武山的後背還是留出一百炮位。炮位下加上墊石,以降低射擊的夾角。”
“一百門炮,我們哪還有那麽多炮。”
“把廣州內河的烏湧炮台以及其他的炮台都拆了拆了,如果英軍能夠突破虎門,就可以突破內河炮台。內河炮台不算小炮,大炮就有兩百餘門哪。”
“把上橫檔島的山頂,同樣修建圈炮台,東、西、南、北各留出一百炮位。”
“噓。”範中流口中發出不屑一顧的聲音。
“怎麽了?”傑肯斯凱問。
“工程白癡,山頂上哪有那麽大的空間,嗯,你的一百門炮是活的,還可以向著四個方向移動,那炮台內部至少要留出兩炮並行的道路吧,炮重六千磅以上,你好要安排騾子,馬來拖炮的,有那麽大位置嗎?還有,山上,你準備怎麽把炮運上去?武山還可以想辦法,上橫檔島統共就那麽大……”
“我是軍事家,政治家,革命家,國務活動家,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家,偏偏不是工程專家。我隻考慮仗怎麽打。至於炮台怎麽修,炮台怎麽放上去,最多能放多少門,那是你的問題。工程師先生。”
“範中流,等傑肯說完。”
“我說到哪了?被這個篩子打斷了,啊,上橫檔島。好了,接著說,上橫檔島的西側,永安炮台,和西岸的鞏固炮台一起,控製著西水道,這兩個炮台,一共才六十門炮,不如英國一艘軍艦的載炮量,太薄弱了。不過,這兩個炮台麵向水道是呈’a’形排列的。”
“a形。”
“也就是漢字的‘八’字形,所以,不會單獨麵對敵軍,敵軍的艦隊隻要進入西水道,就要同時麵對兩座炮台。所以呢,我建議,建完完武山山頂和上橫檔島山頂的圈炮台之後,多出來的火炮,全部加到鞏固炮台上,反正這個炮台在陸地上,改造工程量不大。”
“下橫檔島怎麽處置,要不要安排一些小炮,防止英軍登陸。”李穎修問。
“沒用,下橫檔島無論怎麽設防,全憑島上的力量是攔不住敵軍登陸的。我有另外的處理方法,英國人要登陸下橫檔島,就由他去。”
“範中流,改造武山山頂,上橫檔島山頂,以及擴建鞏固炮台,你多久能拿出工程規劃?”
“我是個天才,我看著這布防圖,就能大致估摸出工程量,並想好了最佳方案。武山山頂,沿著河流的方向,建一座弧形炮台,炮位呈弧形排列,大約可以排下170個炮位,這樣,可以保證八十門大炮向南,一百門大炮向西射擊。武山山頂上的圈炮台叫範炮台怎麽樣,畢竟是我設計的。”
“不行,水師的關軍門不會同意的。武山頂上的炮台就叫定遠炮台,和下麵三座炮台一致,威遠炮台南麵的新炮台就叫致遠炮台。上橫擔島山頂的炮台就叫橫安炮台,和永安、同安炮台一致。”
“好吧,來說你的橫安炮台,這個炮台做成圓形,三百六十度,一圈一共兩百個炮位,所有方向上都能保證八十門大炮射擊。”
“那就在定遠炮台添加一百二十門大炮,橫安炮台添加八十門大炮,再多出來的炮,加到鞏固炮台上。你們兩個,都用英文寫好自己的計劃,我翻譯了去給林大人和關軍門看。”
8月7日
楚劍功迴到鎮江,又和部隊一起休整了幾天,收到消息,英軍北上了。
八月七日這一天,英國艦隊到達天津白河口。英軍旗艦邁爾威力號上,不列顛全權代表懿律正在生病,是的,生病。來自英國北海的英吉利人無法適應中國海的氣候,整個七千人的遠征軍中已經有一百多人病倒了。
“閣下,您感覺怎麽樣?”義律問他的上司。
“還可以思考問題。我們昨天把照會送到了嗎?”
“送到了,威力士裏號的艦長昨天當麵把照會交給了他們的一位中校。”
“照會,是對等的外交文書,他們收下了?看來,他們還是害怕我們的炮艦。是個好兆頭。”
“直隸的官員未必清楚外交上的東西,閣下,且慢高興。”
“那麽今天,他們會派誰來談判呢?”
“聽說這次要來的是個總督。”
“又是個總督,你在廣州的時候和兩個總督打過交道,沒有用。我們要遵照外相大人的訓令,炮擊他們的首都,讓他們恐懼。”
而在天津直隸總督府裏,琦善急得團團轉,“新的聖諭到了麽?”他問下人。
“沒有,門子已經得了招唿,在街口望著去了。”
琦善心中沒底,又把英吉利人的照會翻出來看,該文的開頭是這麽翻譯的:
“茲因官憲擾害中國之民人,及該官憲褻瀆大英國家之威嚴,是以大英國主,調派水陸軍師,前往中國海境,求討皇帝昭雪伸冤。”
這個照會,是英吉利人自行翻譯,以漢文的形式交給白河口遊擊的,為什麽會翻譯得這麽哀婉,現在還是個迷。
在琦善看來,如此哀婉的照會,分明是受了不白之冤,來京告禦狀。這英夷真是老實啊。“林少穆,看來,你行事太過激烈,激反外藩,一番責罰是免不了的。”
在這個照會中,英軍提了六項要求:“懲辦林則徐,賠償鴉片,平等外交,賠償商欠,賠償軍費。割讓島嶼”
在琦善給道光的上表中,他詳細向道光帝分析了這些要求,懲辦林則徐是“為外夷伸冤”,而後麵幾項則是“施恩”。這道上表,既有他對英吉利照會的理解,又有對上意的揣摩:禁煙是好事,但禁煙引起邊患而且要為此花錢的話,就是壞事了。
現在,琦善就在等道光的迴話。
一匹健馬在街角卷起塵土,一個頂盔貫甲的武官,飛馳而來。在街口望著的門子迎上去,“哪裏的?部堂門前,不得驅馳。”
“有聖旨!”那武官放慢了速度,高舉著一個黃筒喊道。
門子慌忙跪接,然後站起來,貓著腰一路小跑,前頭引路。
那武官到了總督府前,跳下馬來,直入中門,琦善早已聽見了喧嘩,迎了出來,大堂早已擺好香案,接旨。
“朕立意羈縻,想卿亦以為然也。英夷如海中鯨鱷,去來無定,在我者七省戒嚴,加以隔洋郡縣,俱當有備,終不能我武惟揚,犁庭掃穴。試問內地之軍民,國家之財富,有此消耗之理乎?彼誌在通商,又稱訴冤,是我辦理得手之機。豈因隻紙片言,猶勝十萬雄獅。想卿必以朕之見識為是也。”
聽到這一段,琦善知道自己猜對了,道光說了,英夷在海上飄來飄去,很難找到蹤跡。沿海七省為此戒備,花錢太多。既然人家隻為了通商和申冤,那就不要太計較了。
接著,道光在聖旨中宣布了對英軍六點要求的答複。除此之外,道光還有另一道聖旨,交由琦善向英夷宣讀。
“大皇帝統禦寰宇,薄海內外,無不一視同仁,凡外藩之來中國貿易者,少有冤抑,立即查明懲辦,上年林則徐等查禁鴉片,未能仰體大公至正之意,以致受人欺蒙,措置失當。茲所求昭雪之冤,大皇帝早有所聞,必當逐係查明,重治其罪。現已派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秉公查辦,定能待申冤抑。該統帥懿律等,著即反槳南還,聽候辦理可也。”
在英吉利旗艦邁爾威力號上,全權代表懿律,商務代表義律,海軍司令伯麥,陸軍司令郭富,聽到“反槳南還,聽候辦理”這一句的翻譯,不由得麵麵相覷。
“閣下,”郭富不由得大叫起來,“這是清國皇帝向不列顛的軍人下命令嗎?”
“這是侮辱,赤果裸的侮辱。”
琦善並不知道這幾個英國人在吵什麽,他說道:“稍安勿躁,皇上對你們的要求還有答複。”
接著,琦善宣布了道光的答複:派琦善赴廣東查辦林則徐;商欠由兩國商人自行清理;鴉片屬違禁物,不賠;斷無割島之理。
賠償軍費和對等外交沒有答複。
“他在侮辱我們。”
“沒別的辦法,炮擊京師,炮擊京師。”
“先生們,等一等,先把外交程序完成。”商務督辦義律來東方六年了,對清廷多少有些了解,在他的堅持下,伯麥和郭富沒有當場宣戰,客氣的送走了琦善。
“怎麽辦,先生們?”懿律拖著病體,主持軍官會議。
“今天晚上,我們就可以奪取大沽口,然後,沿著白河推進,三天後,我們就在皇宮裏喝咖啡了。”這是陸軍司令郭富的意見
“該死的天氣,我們有很多士兵生病了,我們沒法忍受著幹燥炎熱的氣候。”懿律病怏怏的說。
“我們迴定海吧,在海上,英吉利人能戰勝一切疾病。”
“但海上不能讓京城裏的皇族們感到疼。”
“先生們,你們不了解這個古老的國家,”義律說,“這個國家的首都,有幾百萬人口,他們都依賴南方的糧食。”
“切斷他們的糧食供應?這同樣要深入內陸。”
“看這裏,”義律站到了艙壁上掛的中國地圖前,“看見了嗎,清國的糧食運輸,依賴著這條運河,京杭大運河。這裏,是長江,是中國航運的主幹道。這條江比直布羅陀海峽還要寬,我們的艦隊,完全可以自由進入,長江和運河的交匯點,也是清國內河航運的樞紐,就是這裏,離海岸線隻有一百多英裏,--鎮江。”
伯麥和郭富湊到地圖前,仔仔細細看了看地圖,每一個有軍事常識的人,都可以從這幅不太準確的地圖上看出來,鎮江的重要性。
懿律搖搖晃晃的從椅子上站起來:“我們先迴定海,等待廣東談判的消息。然後,去鎮江。”
唿喚紅票、收藏
22 虎門要塞
8月11日
“範中流,度,比斯特,度母!”傑肯斯凱破口大罵。為了範中流聽得懂,特地使用了自己不太熟悉的德語,“範中流,你這個笨蛋。”
自迴到廣州以來,傑肯斯凱一直帶著軍隊做反登陸訓練,同時對虎門炮台前段時間的改造加以切實的了解。而前段時間的炮台改造正是民主運動家範中流主持的。
範中流是測繪出身的工程師,不是軍官,工程師的習慣,是按照上級的要求把工程做好。範中流對虎門炮台的改造,按作戰思路來說,仍舊遵從的是清軍的思路,隻是在工程上加強了防火、防彈的設計。
而傑肯斯凱是步兵出身,他總習慣從步兵的角度來看問題,尤其喜歡從進攻方英軍的角度來看。加上帶兵實地操練,他就知道,範中流和李穎修都不知道真正的步兵突擊式是怎樣的。
“傑肯斯凱閣下,我正告你,你在辱罵一個高貴的,民主的家族。”
“不要罵人嘛。”李穎修也勸說道。
“我罵你,是因為,講句中國話,是熟人不是熟人。”
“什麽?”李穎修想了一會,才反應過來,糾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
“什麽都行。反正,我很驚奇,你們三個月的炮台改造居然是這個樣子。”
“到底怎麽了,說吧,傑肯,抓緊時間,改建還來得及。”
“首先,是炮的分布,大角和沙角炮台孤立在零丁洋外,這兩座炮台早已經決定用來做信炮台,就應該將上麵的四十門大炮撤下來,搬到主要的橫檔炮台群上。”
“有道理,還有嗎?”
“橫檔水道炮台群也有問題,這要畫圖才能明白,你們看。”
傑肯斯凱指著橫檔水道炮台群的設防圖,開始講解虎門炮台的漏洞。
橫檔炮台群,共有六座炮台,從東到西一次是鎮遠炮台、靖遠炮台、威遠炮台、同安炮台、永安炮台和鞏固炮台,
前四座炮台在橫檔水道以東,鞏固炮台在橫檔水道的西岸。
同安炮台設置在上橫檔島東側上,東聯鎮、靖、威三座大炮台,控製著橫檔東水道,永安炮台在上橫檔島西側,和鞏固炮台構成對橫檔西水道的夾擊火力。上橫檔島雖然隻有大炮六十門,卻是整個炮台群的樞紐。
在上橫檔島側翼,有下橫檔島。這個島很小,對控製水道沒什麽意義,所以,清軍在這個島上沒有設防。
“如果是我進攻,我第一步就是奪取下橫檔島。”傑肯斯凱在地圖上狠狠捶了一下,“下橫檔島離上橫檔島太近,上橫檔島的炮位置太高,打不到它。”
“我在下橫檔島上,架起陸軍的野戰炮,直接轟擊上橫檔島的同安、永安兩炮台,即使不能摧毀,也可以壓製上橫檔島的火力。”
“鎮遠、靖遠、威遠三炮台,呈半縱列的方式,沿著東水道的東岸排列,相對於進攻方來說,威遠炮台的南麵,是孤立的,如果英軍從南麵進攻,那鎮遠、靖遠兩炮台就會被威遠炮台擋住,由於火炮射界的限製,威遠炮台的四十門大炮中,隻有十五門可以向南射擊。而對岸的上橫檔島同安炮台被下橫檔島的野戰炮兵壓製。英軍十六艘戰艦,載炮超過500門,比整個虎門炮台群群還多,可以一致行動,這還沒算火炮性能的差距。”
“那怎麽改建呢?”聽傑肯斯凱說了這麽多,李穎修也意識到問題嚴重了。
“首先,在威遠炮台的東南麵,加設一個新的炮台,從大角和沙角撤下來的大炮,全部加到威遠炮台南側的新炮台群,這樣,加上威遠炮台上可以轉向的十五門炮,珠江東岸炮台群就有五十五門大炮可以向南射擊了。”
“然後,在武山,也就是威、靖、鎮三個炮台所倚靠的山上,加設一個雙層圈炮台,這個炮台東麵向著橫檔水道的方向留出一百炮位,向著南麵也留出一百炮位,同時,在武山的後背還是留出一百炮位。炮位下加上墊石,以降低射擊的夾角。”
“一百門炮,我們哪還有那麽多炮。”
“把廣州內河的烏湧炮台以及其他的炮台都拆了拆了,如果英軍能夠突破虎門,就可以突破內河炮台。內河炮台不算小炮,大炮就有兩百餘門哪。”
“把上橫檔島的山頂,同樣修建圈炮台,東、西、南、北各留出一百炮位。”
“噓。”範中流口中發出不屑一顧的聲音。
“怎麽了?”傑肯斯凱問。
“工程白癡,山頂上哪有那麽大的空間,嗯,你的一百門炮是活的,還可以向著四個方向移動,那炮台內部至少要留出兩炮並行的道路吧,炮重六千磅以上,你好要安排騾子,馬來拖炮的,有那麽大位置嗎?還有,山上,你準備怎麽把炮運上去?武山還可以想辦法,上橫檔島統共就那麽大……”
“我是軍事家,政治家,革命家,國務活動家,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家,偏偏不是工程專家。我隻考慮仗怎麽打。至於炮台怎麽修,炮台怎麽放上去,最多能放多少門,那是你的問題。工程師先生。”
“範中流,等傑肯說完。”
“我說到哪了?被這個篩子打斷了,啊,上橫檔島。好了,接著說,上橫檔島的西側,永安炮台,和西岸的鞏固炮台一起,控製著西水道,這兩個炮台,一共才六十門炮,不如英國一艘軍艦的載炮量,太薄弱了。不過,這兩個炮台麵向水道是呈’a’形排列的。”
“a形。”
“也就是漢字的‘八’字形,所以,不會單獨麵對敵軍,敵軍的艦隊隻要進入西水道,就要同時麵對兩座炮台。所以呢,我建議,建完完武山山頂和上橫檔島山頂的圈炮台之後,多出來的火炮,全部加到鞏固炮台上,反正這個炮台在陸地上,改造工程量不大。”
“下橫檔島怎麽處置,要不要安排一些小炮,防止英軍登陸。”李穎修問。
“沒用,下橫檔島無論怎麽設防,全憑島上的力量是攔不住敵軍登陸的。我有另外的處理方法,英國人要登陸下橫檔島,就由他去。”
“範中流,改造武山山頂,上橫檔島山頂,以及擴建鞏固炮台,你多久能拿出工程規劃?”
“我是個天才,我看著這布防圖,就能大致估摸出工程量,並想好了最佳方案。武山山頂,沿著河流的方向,建一座弧形炮台,炮位呈弧形排列,大約可以排下170個炮位,這樣,可以保證八十門大炮向南,一百門大炮向西射擊。武山山頂上的圈炮台叫範炮台怎麽樣,畢竟是我設計的。”
“不行,水師的關軍門不會同意的。武山頂上的炮台就叫定遠炮台,和下麵三座炮台一致,威遠炮台南麵的新炮台就叫致遠炮台。上橫擔島山頂的炮台就叫橫安炮台,和永安、同安炮台一致。”
“好吧,來說你的橫安炮台,這個炮台做成圓形,三百六十度,一圈一共兩百個炮位,所有方向上都能保證八十門大炮射擊。”
“那就在定遠炮台添加一百二十門大炮,橫安炮台添加八十門大炮,再多出來的炮,加到鞏固炮台上。你們兩個,都用英文寫好自己的計劃,我翻譯了去給林大人和關軍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