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成聲嘶力竭地為遼王府叫好時,吳三桂又三顧茅廬去請範文程出山,這家夥當年遵化一戰投降了祖大壽,然後在錦州又跟著祖大壽一起投降了林丹汗,最後在赤峰又降迴大順。這次大災讓遼王對遼相洪承疇的行政能力非常不滿,對他變得冷落許多,初來乍到的範文程反倒被他引為上賓,封為遼王府左相,而原來的相國洪承疇則被降為右相,甚至還在範文程之下。
對於這種人事安排,遼王府舊人當然難免會有點微詞,前明山海關總兵高弟,作為吳三桂多年的老戰友出來為勞苦功高的洪承疇鳴了幾句不平,認為範文程之前雖然在遼東當差多年對具體情況非常熟悉,但畢竟比不得洪相和關寧一係武將關係這麽親近。遼王聞報大怒,下令把高弟馬上下獄,把他和圍攏在他身邊的山海關一派遼藩武將定為高弟叛順降明集團。
在收拾高弟勢力的同時,王x輔臣又根據遼王的指示,讓易成集中火力攻擊南明,重點在於要讓遼民認識到南明的醜惡、痛恨之,同時還喲啊激發起他們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剛剛從南方流傳開的《我們的太平之世》被易成選定為突破口,對於這首歌各方勢力的態度都很複雜:
明軍內部對這首歌就有不同意見,比如金求德、李雲睿都感到這首歌似乎說明齊國公出現了走火入魔的前兆,在他們看來黃石似乎正在被自己的宣傳騙進去了,不過齊國公是主子、是未來的皇帝,這歌曲放在將來就是禦製品,金求德等人自然不敢禁止它在軍中流通。
而北順得知這首歌的內容後,牛金星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損人不利已”,可惜他沒有看過後世的武俠小說,不然牛金星一定會說黃石玩的是天魔解體大x法、傷人之前先傷己。不過這首歌曲感染力甚強,順軍士兵中有很多都很喜歡它,許平也不同意處罰他的部下就僅僅因為他們唱了幾聲小調。當牛金星強調這是反歌時,許平則與他打起了筆墨官司,說這些部下都是出生入死為大順打天下的人,之前一直覺得牛金星說的有道理的李自成看到許平的這句話後,頓時又反悔讚同軍方意見,不再同意處罰唱反歌的士兵,還反過來安慰牛金星:身正不怕影子斜,唱兩句歌就能照著做嗎?那軍中還有好多淫x穢小曲,也沒見他們就會因此燒殺搶掠違抗軍令啊。
相比讓牛金星無可奈何的李自成,英明神武的吳三桂立刻下令嚴禁《我們的太平之世》在境內傳播,易成則開始逐字逐句地進行批判,細摳其中的反中華的思想。
首先易成指出黃石和很多海外蠻夷之邦有來往,他受到蠻風的影響,淡忘了華夏的君臣大義。易成再三強調,皇帝是中國特有的,沒有皇帝中國人就不會繁衍眾多,不會成為天下的共主,反皇帝就是反中華。
沿著這個思路繼續引申,易成隨即發現這其實是一個陰謀,大意就是:海外的異邦都羨慕嫉妒中國有皇帝,畏懼中華無與倫比的優秀君父思想,和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中華子民不同,異邦人都看得很清楚:欲想顛覆中國的統治地位,就必須打倒引領中華前進的偉大皇帝製度,如果不能讓中國人懷疑皇帝製度的偉大,那麽中國在未來將永遠是高不可攀的人類頂峰。
而賣國賊黃石,利令智昏與一幫亡我中華之心不死的蠻夷畜類結交,企圖把以夷變夏;易成深情迴顧了自秦以來皇帝製度的光輝業績:是皇帝製度讓中國人民學會釀酒、學會製綢、擁有藝術文字、是皇帝製度保證了中國人民得以發展航海和耕作——因此一定要堅定不移地堅持皇帝製度,深入揭批毫無廉恥和愛國之心的黃石,絕不能讓海外蠻夷的反中華勢力陰謀得逞!
……
許平帶領軍隊退迴江北後,山東防禦使幾次要求他收複登州,對此種要求明軍早有預料,明軍對順軍的圍攻並不擔心,他們不但沒有集中海軍陸戰隊堅守登州,反倒分軍攻打青島、南通等地,在山東沿海建立了一係列登陸點。
在江南戰事結束後,海軍還把陸軍開始運到這些沿海據點堅守,大海對順軍來說是天塹,對明軍來說則是通途大道。南明的軍事決心是:如果許平派來小股部隊,那麽明軍就利用城防堅守;如果順軍大至,那麽明軍也可以利用海運補充讓順軍精銳頓兵城下;就是順軍不惜代價地強攻,明軍也可以乘船撤退。
而無論順軍如何行動,明軍正麵戰場都可以因此獲得更大優勢。
第三十節 走私
對於明軍的多點登陸,一開始許平也動過念頭要把他們趕下海,不過親自去過一趟登州在外圍觀察過明軍陣地後他放棄了這個打算。憑借海運的能力,明軍輕鬆運來上千士兵,修築了堅固的港口要塞,許平覺得攻打這些堡壘估計會有很大的損失,其實也確實如此,明軍的堡壘就是按照能夠防禦順軍一個野戰營的進攻規模來修建的,而且還要確保在順軍壓力過大時能夠安全退迴海上。
後一點許平也有預料,他在登州港外看到了南明海軍的風帆,在順軍完全沒有製海權的時候,進攻明軍的堡壘首先要遭到這些敵軍的炮火的打擊,然後還難以將守軍全殲。
“要是調動兵馬來進攻他們,還需要運輸輜重糧草,”許平迴頭對陪同自己前來的周洞天搖頭道:“還是不打了吧。”
“就放著他們在這裏?”周洞天承認自己也沒有什麽好辦法,但是看著敵軍在自己的領土上耀武揚威還是一件讓人感到難以容忍的事情。
“放著他們在這裏也好,如果我有把握把他們消滅的話,我們走了之後他們還是會迴來的。”這漫長的海岸線,許平無法到處留兵,如果不留下足以威脅敵軍登陸的部隊,那顯然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拔掉這些港口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但許平認為沒有意義的事情順廷卻認為很有意義,丞相府就認為必須要把這些據點拔掉,以將明軍驅逐出山東——這是很有政治意義的事,周洞天就提醒許平這點:“丞相府擔心百官和藩國都會就此以為我們沒有力量保衛山東。”
“實際上我們就是沒有力量保衛山東全境,這不是以為而是實情,除非有強大的水師,否則他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我就是在登州這裏留下大軍,他們不敢再在這裏登陸就會去其他地方。”眼下明軍已經在膠東半島多處建立了濱海要塞,南明海陸兩軍希望它們能消耗順軍的實力,雖然許平不知道對方的想法但是他不願意為不可能達成的目標去犧牲珍貴的兵力和物資:“這麽多堡壘一個個拔過來,就算南明不再登陸,我軍也會被大大削弱,難以擋住明軍對江淮的進攻。”
“那就放著他們不管?”周洞天看到明軍這樣肆無忌憚地在沿海設置據點也很氣憤,所以認為至少應該打下一個震懾下明軍,而且他認為這樣還有一個好處:“如果大人覺得登州這個不好打,我們就去打一個小的,然後他們就不敢這樣猖狂了,每個都要駐守更多的官兵才能確保安全。”
“沒有水師前我們確實管不了,而且為什麽要威脅他們,依我看他們據點占得越多越好,每處都需要修建堡壘,需要駐軍,如果實在太過份了我們也可以用來練兵。”許平倒是很想得開,丞相府的政治因素他基本不列入考慮,隻是單純從軍事方麵思考問題:“他們的補給都要從萬裏之外運來,修建更多的據點就需要更多的補給線和修建工作,這都要消耗齊國公的國力,就意味著他們在江淮戰場的兵力更差。”
在許平的堅持下,順軍中止了一切針對明軍登陸點的反擊,山東順軍按照除非守住的港口價值大於駐紮防守兵力的價值否則就沒有必要堅守的原則進行判斷,放棄了山東半島大部分沿海地區。在內陸許平駐紮了一些警戒部隊,如果明軍嚐試從沿海地區攻入內陸的話,這些部隊才會考慮迎戰,這樣就能讓許平集中最多的資源到陸軍身上。
像是為了打破許平的這個判斷,登陸的明軍在遲遲沒有等到順軍的反擊後確實進一步擴展了沿海的據點,不過隨著沿海地區占據的越廣,南明陸軍部的意見就變得越大,他們也認為海軍花費巨大地維持這些沿海據點是一種浪費,當順軍並不像他們期待地那樣來反攻沿海據點時,陸軍部開始懷疑在山東沿海派駐那麽些軍隊而不是把他們投入江淮戰場是不是一種浪費。
可海軍部不這麽看,他們認為這有利於收集情報,牽製許平的注意力——現在許平處於防守確實稍微好一點,但是假如他想進行反攻,那麽就很難無視他背後的眾多明軍據點,這些地方都可以成為明軍的攻擊出發陣地。不過對此陸軍部也表示反對,他們認為憑借明軍的實力,順軍根本無法發起反擊,集中全部的資源從長江上發起一線平推才是最優的辦法。
不過製憲會議卻支持海軍部,他們覺得這在政治上有利,能夠給北方的官吏民心施加很大的壓力,而且從長遠看將來若是中國的海軍打算離開本土進行較大規模的境外作戰,這些也都是不可多得的經驗。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李順的軍事壓力和政治壓力,製憲會議建議海軍部尋找機會攻擊天津到山海關一線的港口,他們判斷順廷可能容忍山東部分港口被明軍奪取,但是絕對無法容忍明軍侵入京畿地區並徘徊不去,所以如果在能力建立一個港口,那麽就可能實現調動山東、安徽順軍並構建一個磨光順軍精銳的絞肉機。
同時海軍還被再次提醒到,要盡量避免攻擊遼藩的船隻,除非它們嚐試進入大順直轄的港口,而且任何試圖奪取遼東港口的行動都被禁止——隨著明軍的軍事形勢不斷好轉,南明正在積極對大順各藩國展開政治攻勢。
不過海軍奪取天津的嚐試很快就歸於失敗,這倒不是由於順軍的抵抗多麽有力,而是在登州等地屢立戰功的鐵甲艦突然喪失動力,它在港口要塞外炮擊了一天後,水手突然發現無論如何也無法啟動它。這時其他的風帆戰艦還無法駛入尚未喪失戰鬥力的港口要塞前直接拖走鐵甲艦,而順軍在發現明軍戰艦的窘況後則開始嚐試派出小艇進攻這個鐵烏龜。
艦上的水手打退了順軍的幾次進攻後,一直到子夜仍無法讓鐵甲艦恢複動力,最後不得不鑿開船底板然後棄船,集體遊迴停泊在港外的明軍艦隊上。
棄船之後,明軍也不得不放棄了攻占天津的計劃,此時他們還發現大量的京畿順軍正向這裏趕來,最終不得不返迴山東。一直到很多年以後,施天羽在迴憶這次失利時仍堅持認為,如果那次順利拿下塘沽的話,戰爭結束將大大提前。
……
“天津已經受到攻擊,”鍾龜年親自帶著這份報告到前線來找許平,這次攻擊雖然沒有成功但是順廷受到極大震動:“許將軍還認為不應該收複登州等地嗎?”
許平看了一遍報告,抬頭答道:“是的,我不認為失去登州明軍就無法威脅天津,他們的水師完全可以從長江口一直開到大沽口,所以若是我把明軍從山東驅逐出去的話,他們對天津的威脅隻會更大。”最後許平還補充道:“如果我真能把他們驅逐出去的話。”
許平的固執讓鍾龜年感到非常氣憤,自從他複出以來,大順把最大半的兵權都交在他手裏,而換迴的則是一陣又一陣地後退,先是南京被不戰而棄,然後是抗命拒不奪迴,再往後則是徹底放棄江南,讓戰火從江浙一直燒到了安徽、山東,而且放棄起濱海地區來也是眉頭都不眨一下,現在看到京畿受到威脅依然無動於衷。
“許將軍,大捷是要靠進攻來取得的。”鍾龜年從來不會稱唿許平為大將軍或是吳王殿下,他尖刻地說道:“難道許將軍認為靠步步退縮就能贏得天下嗎?”
“我從來不這麽認為,不過在眼下這種情況下,我首先要考慮是不被敵人取得大捷,”許平知道鍾龜年抱怨的理由還有一個,那就是明軍占據沿海港口後導致遼東的物資難以運輸到前線,路上的損耗變得更大,對此許平解釋道:“現在我們已經從江南退迴,多出來的那段路已經節省下來了……”除了運輸問題,鍾龜年還總是抱怨走私變少了,對此許平也有說辭,明軍占據這些港口的花銷遠遠高於順軍走私量的減少量,而且許平不認為明軍少幾個港口就無法在渤海組織起封鎖線——順軍遠遠不可能清除明軍的每一個據點並保證他們永遠不會迴來。
“這並不是放任賊寇侵占我們領地的理由!”
“確實不是,但是兵力不足是一個理由,如果我有二十個野戰步兵營,那麽無論是反攻南京還是清靖山東沿海我都會欣然從命;如果有四十個,那麽防禦使大人就連我都不需要。”許平不為所動,堅持要對明軍在濱海地區的行動靜坐不理:“齊國公正在揮霍他的力量,現在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等待,等待齊國公犯錯誤。”
“如果許將軍等不到呢?”鍾龜年此來還肩負有丞相府的命令,朝廷說如此放任明軍自由行動,不但對大順的軍心士氣不利,而且連藩國也會對朝廷的實力失去信心:“許將軍要等多久?”
“我不知道什麽能夠等到,也不敢說我們一定能等到。但現在出戰我看不到勝利的希望,隻會正中齊國公下懷,所以我們必須等,等他在這條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浪費更多的國力,露出破綻給我們。”
“可是藩國會質疑朝廷威信。”鍾龜年終於翻出了底牌,自從大順從江南退兵後,它的直轄領地就已經不比藩國多多少了:“他們會認為我們無力收複山東。”
“我們確實無力收複山東,正是因為我們沒有這個力量才不能輕舉妄動,難道我們被敵人牽著鼻子走,耗盡了我們的力量連江淮都保不住,藩國就會對朝廷更有信心麽?”許平決心停止這場無益的談話:“防禦使大人,我聽說南方有一種新式機器,能夠大量地生產軍火武器,我們應該高價買幾台,最好再設法收買些工匠。”
“這個我當然曉得,但是許將軍把我的港口都丟光了,我去找誰買呢?”鍾龜年沒好氣地答道。
“趁著天津還在我們手中,多想想辦法吧。”
……
天津,
作為北方手中最大的一個濱海城市,這裏由一個專門的巡撫負責,這個巡撫的職責之一就是提高走私量。
雖然南軍在渤海和天津港外都建立了封鎖線,但隨著正常貿易路線的中斷,走私利潤變得越來越驚人,因此南方多有商人幹冒奇險,雇傭亡命的船員水手乘坐快船潛越封鎖線,在海上和明軍巡邏船隻捉迷藏、賽跑,然後接著夜色潛入港口。
已經在前線效力多時的胡辰,剛剛得到許平批準返迴直隸成親,這份婚事早在他跟著許平挾持山東防禦使前就已經下聘,之後就因為他逃亡而耽擱了,好在他嶽家是個虔誠守信的人,在胡辰被赦免後又續上前約,這次許平特批胡辰長假迴北京成親一方麵是因為內心對他有愧,另一方麵也是要胡辰替他到天津看一看防禦體係,畢竟這是北方最大的走私入口。
接到命令後胡辰顧不得先迴北京成親,而是首先奔天津而來,目前的港口守備是他的老朋友張舒博,當初他在近衛營服役,後來才調到港口當差。
見到老戰友前來,張舒博也是喜出望外,不由分說一定要胡辰到他家去住,聲稱他家既寬敞又大,遠比軍營要舒服得多——胡辰身上有許平給的公文可以住在軍隊的驛館。
到了張舒博在天津的臨時住宅一看,果然十分的體麵,他們二人是妻女不避的過命交情,一進門主人就喊出兩個女人讓她們去下廚給胡辰做飯洗塵。看到胡辰臉上有些迷惑的表情,張舒博笑著解釋道:他的正妻還呆在京師照顧兒女,而這對小妾是在天津買的。
脫去外套,胡辰露出身上滿是補丁的軍裝,張舒博看得隻咂舌:“老哥已經是中校了,軍銜比我還高,怎麽穿成這個樣子?”
“軍中乏布,殿下裏麵的衣服也是補了又補。”胡辰老老實實地答道:“實不相瞞,這次我是迴來成親的,餉銀一直攢著想給渾家多扯兩尺布。”
江南易手後,北方的布價暴漲,至於絲綢更是翻了十番,胡辰是絕對買不起了。
胡辰口中的殿下隻可能指許平一人,聽到這話張舒博馬上做不住了,他告聲得罪連忙跑進後方,過了半響帶著一個小妾各抱著一個大包出來。
翻開包袱皮,上麵是幾匹上好的黑色的湖布,張舒博讓胡辰自己留一點坐套衣服,剩下的都帶去給許平:“這布結實,而且染料不褪,算是我對殿下的一點孝心吧。”
張舒博小妾抱著的那個包打開,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張鮮豔的紅綢,是剛才張舒博特意關照女人找的上等貨,今年的浙江新絲織就的:“軍務纏身,不能去京師討老哥一杯喜酒喝,把這個帶給嫂子吧。”
胡辰先是驚喜不已地撫摸著那匹綢緞,這種東西他就是有錢也買不到,而對方一送就是一匹……想到此處胡辰連忙站起來推辭:“太重了。”
“不重,不重,實在是不知道老哥要來,小弟已經是慚愧了。”張舒不容胡辰推辭,一邊往他麵前推,一邊解釋說這些都是走私船運來的。
“私船運來的?”胡辰奇怪地問道,他記得許平曾經說過,走私船船主雖然為了私利,但對大順而言卻是了不起的英雄,他們一路幹冒奇險,把大順急需的硝石、武器和機器運到直隸,他們從南方送來的東西對打贏這場戰爭有著非常的大意義,讓前線將士能夠少流很多血。
“是啊。”張舒博一副理所應當的樣子。
聽胡辰提出他的疑問後,張舒博微微一笑:“老黃曆了……”
張舒博告訴胡辰,雖然一開始有商人確實私下收購南方的機器和軍火賣給北順,但隨著南軍封鎖越來越嚴,他們就不再走私這些軍事物資——因為它們的利潤遠遠比不上各種奢侈品。
早從登州開始,走私船就越來越不願意從事高風險低迴報的買賣——把武器、軍火或機器賣給順軍被南明發現的話必死無疑,而且順廷購買軍用物資的價格提高得有限,中間的各級官吏還要打點不然還會遭到各種刁難;相反南明對走私奢侈品的處罰要輕得多,而且這種貨物也很容易買到,運上船也不會引起什麽注意,而到了北方後奢侈品大家都搶著要,根本不需要行賄官府。
翻開那紅綢,張舒博隨手拾起了下麵的一塊刺繡,這種蘇繡在北京已經是有價無市,隻有大順的官員才能利用關係買到一些便宜點的,普通人家嫁女娶親如果不想用劣質得多的替代品,就得用很高的價格去買,就是天津城這裏也很貴而且貨源長缺,更不用說其他的地方。
第三十一節 勾心
胡辰看著那塊精美的刺繡,也是有些心旌動搖,為大順江山效力這麽多年,要是能風光成親也算是有所補償。
“這塊就給嫂夫人拿去吧,下聘的時候亮出來,也讓街坊鄰居們都喊聲好。”張舒博笑嘻嘻地把它又放迴包袱中,下麵還有不少莫說北京平民,就是大順官吏都未必拿得到手的好東西,有東海的龍涎香,兩顆海南珍珠,還有上好的江南茶葉,這都是張舒博從不同走私船上順手牽羊拿來的精品(這種貨色幾乎一到港就會被等候在天津的高官屬下買走,以極高的價格流入黑市。),當初胡辰兩次冒著新軍的彈雨把他背下火線,今天他總算是有機會報答一二了。
張舒博臉上露出神秘,壓低聲音問胡辰:“老哥可知道這塊繡是誰的麽?”
“誰的?”
現在走私船越來越少,張舒博告訴不少朝廷大員都有關係戶一天到晚在天津等著,一旦有新船到達,他們就會一擁而上把裏麵的貨物瓜分,上次那艘船中的那點蘇繡被李建泰閣老用等重的金子買下,前明時期李閣老就有五十個妾,大順開國後又討了幾個新寵,豐年過節光是家裏做新衣服就需要大量的江南刺繡。
其他的官員、豪門,雖然現在是戰爭但是也不願意委屈了家中女眷,上次丞相慶生,朝中文武送去的琳琅滿目的賀儀,張舒伯偷偷留下又剛轉送給胡辰的珍珠就是從大內采購手指縫裏漏出來的,其中一百顆最大的被高後賜給了給丞相。
“我們需要機器和軍火……”胡辰想起許平曾經對他說過的,雖然大順已經開辦了自己的軍火生產工廠,走私的數量在明軍的封鎖下日益下降,不過有總是比沒有好:“很久才會有一艘船偷渡成功吧?”
“就是很久才會有一艘船偷渡成功啊,”張舒博知道胡辰在想什麽,而他身為海防守備,走私貿易正是他負責的頭等重要事務之一,對胡辰的顧慮不以為然:“大軍每日在前線消耗的彈藥數以萬計,這兩個包袱就算裝的不是織物而是硝石,又能濟得了幾個人?歸根結底還是要靠我們自產啊。”
說完張舒博不由分說地把包袱推到了胡辰麵前:“老哥就別多想了,幾十萬大軍的勝敗豈會是這一個包袱決定的呢?”
雖然靠著這個肥缺撈了不少油水,但是張舒博自認為還是盡心盡職的,他一絲不苟地檢查海防、疏通航道,從來沒有在軍務上疏忽大意過,前幾天他剛剛絞盡腦汁地想出辦法把明軍沉在港邊的鐵甲艦打撈了起來,上麵的兩門超級大炮也都被他小心翼翼地取下來用以加固堡壘,還報請天津巡撫一定尋找能工巧匠設法修複。
現在順軍的工作效率是前明時期無法相比的,在短期內他們大概也不會墮落到明末的地步,而且張舒博還總聽巡撫和其他官員們討論曆朝的往事,南明的中興很可能是曇花一現,大順開國近十年,人心已定,按照以往的慣例看,戰爭不可能在短期內結束,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南北割據;就算南明出現了為曆朝曆代所難得一見的真正中興,那麽以北順新開國的勢頭,戰爭的結局可能也不是一代人能看到的,一般就是衰落到極點的朝代都能依靠半壁江山支撐個幾十年。
在胡辰離開前,張舒博又請假陪著他逛了逛天津城,這裏雲集著北方大量的商賈,西部的藩王也有專人來這裏為王府采購,每次走私船成功潛入塘沽後,天津就會熱鬧得如同過節一般。有特權階層背景的商家把購來的貨物加價賣出,然後再一層層轉手,盡管如此,商人們仍然興高采烈地運走這些奢侈品——隨著到江南陸路貿易路線的中斷,這些東西在任何地方都能賣個好價。
迴到北京之後,胡辰一邊忙著下聘盡快完成所有的婚事流程,一邊還抽空去看了幾個留在京師的老戰友,其中一個在北京火藥廠監製火藥,他聽說胡辰要成親後立刻拍胸脯表示能提供一批火藥給他製造爆竹——為了節約火藥,大順已經下令停止燃放煙火。
對這個禁令胡辰也有耳聞,不過這位戰友認為他過慮了,雖然平民沒有放爆竹的權利,但是大順高官娶媳嫁女、或是慶生過節時,總是會放上一通的,胡辰怎麽也是從河南就從龍的老人,隻要排場不太大沒有人會計較:“胡哥,每天藥廠都是成千上萬斤的火藥,你就是用個幾十、一百斤,難道就會耽誤了大將軍的事嗎?難道你覺得少了幾斤藥,十萬大軍就會為此影響勝敗嗎?大將軍就缺這幾斤嗎?”
那個人覺得胡辰如此設想簡直有看不起許平的嫌疑,居然認為區區幾斤火藥就會左右大將軍的勝敗。而另外一個工房的人則表示他可以讓手下的工匠加班加點給胡辰把爆竹做出來,一定能搶在他成親前完成,這個廠是負責生產紙包定裝鉛彈的。
目前許平正見縫插針地訓練他的新兵,胡辰知道前線的訓練耗費也很大,但是槍炮廠的老戰友也見過世麵了:“現在都這麽做啊,上次主上壽辰,丞相府就下令造了三天的煙火,我這次也就是讓幾個匠人加兩、三個班罷了,不耽誤事,而且往死裏說,這點子彈又能練出幾個兵來?大將軍手下幾萬雄師,還欠一、兩個新兵麽?”
……
胡辰迴到安徽向許平報道時,順軍剛剛又擊退了明軍對江淮地區的幾次試探性攻擊,在許平看來對方的攻勢並不猛烈,今年他一直有餘力繼續在後方訓練他的補充兵。
在聽完胡辰關於天津走私的如實匯報後,許平歎了口氣,天津巡撫那裏他完全插不上手,而如果要朝廷出驚人的高價購買軍事物資的話也很難說過去——許平不是三歲小孩,他現在也知道凡事官買都會有損耗,如果想讓走私商販冒更大的險走私機器,那利潤就得比他們現在從事的行當更高,這就意味著朝廷要拿出驚人的經費來。現在正經的大商人現在都不願意和北順做生意了,而且很在意重要軍事物資的流向,雖然許平不是很理解他們為什麽有錢不掙,但總之進口變得很困難。
“無論如何也要進口一些機器,”從南方傳來的信息看,齊國公治下的機器對生產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許平沉思著打算給丞相府去信,如果朝廷不願意撥款,他打算從軍費中拿出一筆錢懸賞把機器輸入北順的走私商,而且許平覺得如果派自己信得過的人去辦,或許中間損耗還能少一些:“軍中也有不少工匠,至少我們拿在手裏看看,看能不能仿製。”
胡辰把張舒博獻給許平的布放在他的眼前,幾年來許平一直和將士同甘共苦,上麵所賜都繳入軍庫,這次看到布匹後許平想也不想地說道:“送去軍需官那裏吧。”
“大人,”胡辰勸說道:“大軍也不差這兩匹黑布吧?”
“是不差,”許平點點頭,當初領著長青營通過山東時,他拿幾位大俠給的金銀禮品時也不認為新軍會差這點東西,派遣部隊給大俠隊伍保駕護航的時候也不認為新軍就差那點兵——尤其是當時還沒有和敵人遭遇:“但總歸是兩匹布,不是一點兒分量都沒有。”
“隻是若是大軍戰敗,我要負擔最重的責任,我已經不堪重負了。”許平向著那兩匹布點頭示意一下:“我背不動更多的責任了,多一點兒也背不動了——把它送去軍需官那裏吧。”
胡辰離開後,周洞天帶著一人前來拜見許平,這位是朝中兵部派來押送軍餉的,上次一個報了些損耗,被許平派親信上京一直鬧到李自成禦前丟了官,這次丞相府幹脆派兵部侍郎來押送,相比單子上的數目實際運到的東西沒有太多短少。對此許平心裏很是滿意,可見凡事隻要認真官員就不敢伸手,至於那些一點點的短少,許平也就不打算計較了,他琢磨了一下決定還是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絕。
“軍中粗茶淡飯怠慢了。”許平客客氣氣地對押送官說道。
“不敢當,”兵部侍郎一鞠倒地:“大將軍才是真辛苦。”
對於這種人事安排,遼王府舊人當然難免會有點微詞,前明山海關總兵高弟,作為吳三桂多年的老戰友出來為勞苦功高的洪承疇鳴了幾句不平,認為範文程之前雖然在遼東當差多年對具體情況非常熟悉,但畢竟比不得洪相和關寧一係武將關係這麽親近。遼王聞報大怒,下令把高弟馬上下獄,把他和圍攏在他身邊的山海關一派遼藩武將定為高弟叛順降明集團。
在收拾高弟勢力的同時,王x輔臣又根據遼王的指示,讓易成集中火力攻擊南明,重點在於要讓遼民認識到南明的醜惡、痛恨之,同時還喲啊激發起他們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剛剛從南方流傳開的《我們的太平之世》被易成選定為突破口,對於這首歌各方勢力的態度都很複雜:
明軍內部對這首歌就有不同意見,比如金求德、李雲睿都感到這首歌似乎說明齊國公出現了走火入魔的前兆,在他們看來黃石似乎正在被自己的宣傳騙進去了,不過齊國公是主子、是未來的皇帝,這歌曲放在將來就是禦製品,金求德等人自然不敢禁止它在軍中流通。
而北順得知這首歌的內容後,牛金星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損人不利已”,可惜他沒有看過後世的武俠小說,不然牛金星一定會說黃石玩的是天魔解體大x法、傷人之前先傷己。不過這首歌曲感染力甚強,順軍士兵中有很多都很喜歡它,許平也不同意處罰他的部下就僅僅因為他們唱了幾聲小調。當牛金星強調這是反歌時,許平則與他打起了筆墨官司,說這些部下都是出生入死為大順打天下的人,之前一直覺得牛金星說的有道理的李自成看到許平的這句話後,頓時又反悔讚同軍方意見,不再同意處罰唱反歌的士兵,還反過來安慰牛金星:身正不怕影子斜,唱兩句歌就能照著做嗎?那軍中還有好多淫x穢小曲,也沒見他們就會因此燒殺搶掠違抗軍令啊。
相比讓牛金星無可奈何的李自成,英明神武的吳三桂立刻下令嚴禁《我們的太平之世》在境內傳播,易成則開始逐字逐句地進行批判,細摳其中的反中華的思想。
首先易成指出黃石和很多海外蠻夷之邦有來往,他受到蠻風的影響,淡忘了華夏的君臣大義。易成再三強調,皇帝是中國特有的,沒有皇帝中國人就不會繁衍眾多,不會成為天下的共主,反皇帝就是反中華。
沿著這個思路繼續引申,易成隨即發現這其實是一個陰謀,大意就是:海外的異邦都羨慕嫉妒中國有皇帝,畏懼中華無與倫比的優秀君父思想,和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中華子民不同,異邦人都看得很清楚:欲想顛覆中國的統治地位,就必須打倒引領中華前進的偉大皇帝製度,如果不能讓中國人懷疑皇帝製度的偉大,那麽中國在未來將永遠是高不可攀的人類頂峰。
而賣國賊黃石,利令智昏與一幫亡我中華之心不死的蠻夷畜類結交,企圖把以夷變夏;易成深情迴顧了自秦以來皇帝製度的光輝業績:是皇帝製度讓中國人民學會釀酒、學會製綢、擁有藝術文字、是皇帝製度保證了中國人民得以發展航海和耕作——因此一定要堅定不移地堅持皇帝製度,深入揭批毫無廉恥和愛國之心的黃石,絕不能讓海外蠻夷的反中華勢力陰謀得逞!
……
許平帶領軍隊退迴江北後,山東防禦使幾次要求他收複登州,對此種要求明軍早有預料,明軍對順軍的圍攻並不擔心,他們不但沒有集中海軍陸戰隊堅守登州,反倒分軍攻打青島、南通等地,在山東沿海建立了一係列登陸點。
在江南戰事結束後,海軍還把陸軍開始運到這些沿海據點堅守,大海對順軍來說是天塹,對明軍來說則是通途大道。南明的軍事決心是:如果許平派來小股部隊,那麽明軍就利用城防堅守;如果順軍大至,那麽明軍也可以利用海運補充讓順軍精銳頓兵城下;就是順軍不惜代價地強攻,明軍也可以乘船撤退。
而無論順軍如何行動,明軍正麵戰場都可以因此獲得更大優勢。
第三十節 走私
對於明軍的多點登陸,一開始許平也動過念頭要把他們趕下海,不過親自去過一趟登州在外圍觀察過明軍陣地後他放棄了這個打算。憑借海運的能力,明軍輕鬆運來上千士兵,修築了堅固的港口要塞,許平覺得攻打這些堡壘估計會有很大的損失,其實也確實如此,明軍的堡壘就是按照能夠防禦順軍一個野戰營的進攻規模來修建的,而且還要確保在順軍壓力過大時能夠安全退迴海上。
後一點許平也有預料,他在登州港外看到了南明海軍的風帆,在順軍完全沒有製海權的時候,進攻明軍的堡壘首先要遭到這些敵軍的炮火的打擊,然後還難以將守軍全殲。
“要是調動兵馬來進攻他們,還需要運輸輜重糧草,”許平迴頭對陪同自己前來的周洞天搖頭道:“還是不打了吧。”
“就放著他們在這裏?”周洞天承認自己也沒有什麽好辦法,但是看著敵軍在自己的領土上耀武揚威還是一件讓人感到難以容忍的事情。
“放著他們在這裏也好,如果我有把握把他們消滅的話,我們走了之後他們還是會迴來的。”這漫長的海岸線,許平無法到處留兵,如果不留下足以威脅敵軍登陸的部隊,那顯然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拔掉這些港口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但許平認為沒有意義的事情順廷卻認為很有意義,丞相府就認為必須要把這些據點拔掉,以將明軍驅逐出山東——這是很有政治意義的事,周洞天就提醒許平這點:“丞相府擔心百官和藩國都會就此以為我們沒有力量保衛山東。”
“實際上我們就是沒有力量保衛山東全境,這不是以為而是實情,除非有強大的水師,否則他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我就是在登州這裏留下大軍,他們不敢再在這裏登陸就會去其他地方。”眼下明軍已經在膠東半島多處建立了濱海要塞,南明海陸兩軍希望它們能消耗順軍的實力,雖然許平不知道對方的想法但是他不願意為不可能達成的目標去犧牲珍貴的兵力和物資:“這麽多堡壘一個個拔過來,就算南明不再登陸,我軍也會被大大削弱,難以擋住明軍對江淮的進攻。”
“那就放著他們不管?”周洞天看到明軍這樣肆無忌憚地在沿海設置據點也很氣憤,所以認為至少應該打下一個震懾下明軍,而且他認為這樣還有一個好處:“如果大人覺得登州這個不好打,我們就去打一個小的,然後他們就不敢這樣猖狂了,每個都要駐守更多的官兵才能確保安全。”
“沒有水師前我們確實管不了,而且為什麽要威脅他們,依我看他們據點占得越多越好,每處都需要修建堡壘,需要駐軍,如果實在太過份了我們也可以用來練兵。”許平倒是很想得開,丞相府的政治因素他基本不列入考慮,隻是單純從軍事方麵思考問題:“他們的補給都要從萬裏之外運來,修建更多的據點就需要更多的補給線和修建工作,這都要消耗齊國公的國力,就意味著他們在江淮戰場的兵力更差。”
在許平的堅持下,順軍中止了一切針對明軍登陸點的反擊,山東順軍按照除非守住的港口價值大於駐紮防守兵力的價值否則就沒有必要堅守的原則進行判斷,放棄了山東半島大部分沿海地區。在內陸許平駐紮了一些警戒部隊,如果明軍嚐試從沿海地區攻入內陸的話,這些部隊才會考慮迎戰,這樣就能讓許平集中最多的資源到陸軍身上。
像是為了打破許平的這個判斷,登陸的明軍在遲遲沒有等到順軍的反擊後確實進一步擴展了沿海的據點,不過隨著沿海地區占據的越廣,南明陸軍部的意見就變得越大,他們也認為海軍花費巨大地維持這些沿海據點是一種浪費,當順軍並不像他們期待地那樣來反攻沿海據點時,陸軍部開始懷疑在山東沿海派駐那麽些軍隊而不是把他們投入江淮戰場是不是一種浪費。
可海軍部不這麽看,他們認為這有利於收集情報,牽製許平的注意力——現在許平處於防守確實稍微好一點,但是假如他想進行反攻,那麽就很難無視他背後的眾多明軍據點,這些地方都可以成為明軍的攻擊出發陣地。不過對此陸軍部也表示反對,他們認為憑借明軍的實力,順軍根本無法發起反擊,集中全部的資源從長江上發起一線平推才是最優的辦法。
不過製憲會議卻支持海軍部,他們覺得這在政治上有利,能夠給北方的官吏民心施加很大的壓力,而且從長遠看將來若是中國的海軍打算離開本土進行較大規模的境外作戰,這些也都是不可多得的經驗。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李順的軍事壓力和政治壓力,製憲會議建議海軍部尋找機會攻擊天津到山海關一線的港口,他們判斷順廷可能容忍山東部分港口被明軍奪取,但是絕對無法容忍明軍侵入京畿地區並徘徊不去,所以如果在能力建立一個港口,那麽就可能實現調動山東、安徽順軍並構建一個磨光順軍精銳的絞肉機。
同時海軍還被再次提醒到,要盡量避免攻擊遼藩的船隻,除非它們嚐試進入大順直轄的港口,而且任何試圖奪取遼東港口的行動都被禁止——隨著明軍的軍事形勢不斷好轉,南明正在積極對大順各藩國展開政治攻勢。
不過海軍奪取天津的嚐試很快就歸於失敗,這倒不是由於順軍的抵抗多麽有力,而是在登州等地屢立戰功的鐵甲艦突然喪失動力,它在港口要塞外炮擊了一天後,水手突然發現無論如何也無法啟動它。這時其他的風帆戰艦還無法駛入尚未喪失戰鬥力的港口要塞前直接拖走鐵甲艦,而順軍在發現明軍戰艦的窘況後則開始嚐試派出小艇進攻這個鐵烏龜。
艦上的水手打退了順軍的幾次進攻後,一直到子夜仍無法讓鐵甲艦恢複動力,最後不得不鑿開船底板然後棄船,集體遊迴停泊在港外的明軍艦隊上。
棄船之後,明軍也不得不放棄了攻占天津的計劃,此時他們還發現大量的京畿順軍正向這裏趕來,最終不得不返迴山東。一直到很多年以後,施天羽在迴憶這次失利時仍堅持認為,如果那次順利拿下塘沽的話,戰爭結束將大大提前。
……
“天津已經受到攻擊,”鍾龜年親自帶著這份報告到前線來找許平,這次攻擊雖然沒有成功但是順廷受到極大震動:“許將軍還認為不應該收複登州等地嗎?”
許平看了一遍報告,抬頭答道:“是的,我不認為失去登州明軍就無法威脅天津,他們的水師完全可以從長江口一直開到大沽口,所以若是我把明軍從山東驅逐出去的話,他們對天津的威脅隻會更大。”最後許平還補充道:“如果我真能把他們驅逐出去的話。”
許平的固執讓鍾龜年感到非常氣憤,自從他複出以來,大順把最大半的兵權都交在他手裏,而換迴的則是一陣又一陣地後退,先是南京被不戰而棄,然後是抗命拒不奪迴,再往後則是徹底放棄江南,讓戰火從江浙一直燒到了安徽、山東,而且放棄起濱海地區來也是眉頭都不眨一下,現在看到京畿受到威脅依然無動於衷。
“許將軍,大捷是要靠進攻來取得的。”鍾龜年從來不會稱唿許平為大將軍或是吳王殿下,他尖刻地說道:“難道許將軍認為靠步步退縮就能贏得天下嗎?”
“我從來不這麽認為,不過在眼下這種情況下,我首先要考慮是不被敵人取得大捷,”許平知道鍾龜年抱怨的理由還有一個,那就是明軍占據沿海港口後導致遼東的物資難以運輸到前線,路上的損耗變得更大,對此許平解釋道:“現在我們已經從江南退迴,多出來的那段路已經節省下來了……”除了運輸問題,鍾龜年還總是抱怨走私變少了,對此許平也有說辭,明軍占據這些港口的花銷遠遠高於順軍走私量的減少量,而且許平不認為明軍少幾個港口就無法在渤海組織起封鎖線——順軍遠遠不可能清除明軍的每一個據點並保證他們永遠不會迴來。
“這並不是放任賊寇侵占我們領地的理由!”
“確實不是,但是兵力不足是一個理由,如果我有二十個野戰步兵營,那麽無論是反攻南京還是清靖山東沿海我都會欣然從命;如果有四十個,那麽防禦使大人就連我都不需要。”許平不為所動,堅持要對明軍在濱海地區的行動靜坐不理:“齊國公正在揮霍他的力量,現在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等待,等待齊國公犯錯誤。”
“如果許將軍等不到呢?”鍾龜年此來還肩負有丞相府的命令,朝廷說如此放任明軍自由行動,不但對大順的軍心士氣不利,而且連藩國也會對朝廷的實力失去信心:“許將軍要等多久?”
“我不知道什麽能夠等到,也不敢說我們一定能等到。但現在出戰我看不到勝利的希望,隻會正中齊國公下懷,所以我們必須等,等他在這條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浪費更多的國力,露出破綻給我們。”
“可是藩國會質疑朝廷威信。”鍾龜年終於翻出了底牌,自從大順從江南退兵後,它的直轄領地就已經不比藩國多多少了:“他們會認為我們無力收複山東。”
“我們確實無力收複山東,正是因為我們沒有這個力量才不能輕舉妄動,難道我們被敵人牽著鼻子走,耗盡了我們的力量連江淮都保不住,藩國就會對朝廷更有信心麽?”許平決心停止這場無益的談話:“防禦使大人,我聽說南方有一種新式機器,能夠大量地生產軍火武器,我們應該高價買幾台,最好再設法收買些工匠。”
“這個我當然曉得,但是許將軍把我的港口都丟光了,我去找誰買呢?”鍾龜年沒好氣地答道。
“趁著天津還在我們手中,多想想辦法吧。”
……
天津,
作為北方手中最大的一個濱海城市,這裏由一個專門的巡撫負責,這個巡撫的職責之一就是提高走私量。
雖然南軍在渤海和天津港外都建立了封鎖線,但隨著正常貿易路線的中斷,走私利潤變得越來越驚人,因此南方多有商人幹冒奇險,雇傭亡命的船員水手乘坐快船潛越封鎖線,在海上和明軍巡邏船隻捉迷藏、賽跑,然後接著夜色潛入港口。
已經在前線效力多時的胡辰,剛剛得到許平批準返迴直隸成親,這份婚事早在他跟著許平挾持山東防禦使前就已經下聘,之後就因為他逃亡而耽擱了,好在他嶽家是個虔誠守信的人,在胡辰被赦免後又續上前約,這次許平特批胡辰長假迴北京成親一方麵是因為內心對他有愧,另一方麵也是要胡辰替他到天津看一看防禦體係,畢竟這是北方最大的走私入口。
接到命令後胡辰顧不得先迴北京成親,而是首先奔天津而來,目前的港口守備是他的老朋友張舒博,當初他在近衛營服役,後來才調到港口當差。
見到老戰友前來,張舒博也是喜出望外,不由分說一定要胡辰到他家去住,聲稱他家既寬敞又大,遠比軍營要舒服得多——胡辰身上有許平給的公文可以住在軍隊的驛館。
到了張舒博在天津的臨時住宅一看,果然十分的體麵,他們二人是妻女不避的過命交情,一進門主人就喊出兩個女人讓她們去下廚給胡辰做飯洗塵。看到胡辰臉上有些迷惑的表情,張舒博笑著解釋道:他的正妻還呆在京師照顧兒女,而這對小妾是在天津買的。
脫去外套,胡辰露出身上滿是補丁的軍裝,張舒博看得隻咂舌:“老哥已經是中校了,軍銜比我還高,怎麽穿成這個樣子?”
“軍中乏布,殿下裏麵的衣服也是補了又補。”胡辰老老實實地答道:“實不相瞞,這次我是迴來成親的,餉銀一直攢著想給渾家多扯兩尺布。”
江南易手後,北方的布價暴漲,至於絲綢更是翻了十番,胡辰是絕對買不起了。
胡辰口中的殿下隻可能指許平一人,聽到這話張舒博馬上做不住了,他告聲得罪連忙跑進後方,過了半響帶著一個小妾各抱著一個大包出來。
翻開包袱皮,上麵是幾匹上好的黑色的湖布,張舒博讓胡辰自己留一點坐套衣服,剩下的都帶去給許平:“這布結實,而且染料不褪,算是我對殿下的一點孝心吧。”
張舒博小妾抱著的那個包打開,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張鮮豔的紅綢,是剛才張舒博特意關照女人找的上等貨,今年的浙江新絲織就的:“軍務纏身,不能去京師討老哥一杯喜酒喝,把這個帶給嫂子吧。”
胡辰先是驚喜不已地撫摸著那匹綢緞,這種東西他就是有錢也買不到,而對方一送就是一匹……想到此處胡辰連忙站起來推辭:“太重了。”
“不重,不重,實在是不知道老哥要來,小弟已經是慚愧了。”張舒不容胡辰推辭,一邊往他麵前推,一邊解釋說這些都是走私船運來的。
“私船運來的?”胡辰奇怪地問道,他記得許平曾經說過,走私船船主雖然為了私利,但對大順而言卻是了不起的英雄,他們一路幹冒奇險,把大順急需的硝石、武器和機器運到直隸,他們從南方送來的東西對打贏這場戰爭有著非常的大意義,讓前線將士能夠少流很多血。
“是啊。”張舒博一副理所應當的樣子。
聽胡辰提出他的疑問後,張舒博微微一笑:“老黃曆了……”
張舒博告訴胡辰,雖然一開始有商人確實私下收購南方的機器和軍火賣給北順,但隨著南軍封鎖越來越嚴,他們就不再走私這些軍事物資——因為它們的利潤遠遠比不上各種奢侈品。
早從登州開始,走私船就越來越不願意從事高風險低迴報的買賣——把武器、軍火或機器賣給順軍被南明發現的話必死無疑,而且順廷購買軍用物資的價格提高得有限,中間的各級官吏還要打點不然還會遭到各種刁難;相反南明對走私奢侈品的處罰要輕得多,而且這種貨物也很容易買到,運上船也不會引起什麽注意,而到了北方後奢侈品大家都搶著要,根本不需要行賄官府。
翻開那紅綢,張舒博隨手拾起了下麵的一塊刺繡,這種蘇繡在北京已經是有價無市,隻有大順的官員才能利用關係買到一些便宜點的,普通人家嫁女娶親如果不想用劣質得多的替代品,就得用很高的價格去買,就是天津城這裏也很貴而且貨源長缺,更不用說其他的地方。
第三十一節 勾心
胡辰看著那塊精美的刺繡,也是有些心旌動搖,為大順江山效力這麽多年,要是能風光成親也算是有所補償。
“這塊就給嫂夫人拿去吧,下聘的時候亮出來,也讓街坊鄰居們都喊聲好。”張舒博笑嘻嘻地把它又放迴包袱中,下麵還有不少莫說北京平民,就是大順官吏都未必拿得到手的好東西,有東海的龍涎香,兩顆海南珍珠,還有上好的江南茶葉,這都是張舒博從不同走私船上順手牽羊拿來的精品(這種貨色幾乎一到港就會被等候在天津的高官屬下買走,以極高的價格流入黑市。),當初胡辰兩次冒著新軍的彈雨把他背下火線,今天他總算是有機會報答一二了。
張舒博臉上露出神秘,壓低聲音問胡辰:“老哥可知道這塊繡是誰的麽?”
“誰的?”
現在走私船越來越少,張舒博告訴不少朝廷大員都有關係戶一天到晚在天津等著,一旦有新船到達,他們就會一擁而上把裏麵的貨物瓜分,上次那艘船中的那點蘇繡被李建泰閣老用等重的金子買下,前明時期李閣老就有五十個妾,大順開國後又討了幾個新寵,豐年過節光是家裏做新衣服就需要大量的江南刺繡。
其他的官員、豪門,雖然現在是戰爭但是也不願意委屈了家中女眷,上次丞相慶生,朝中文武送去的琳琅滿目的賀儀,張舒伯偷偷留下又剛轉送給胡辰的珍珠就是從大內采購手指縫裏漏出來的,其中一百顆最大的被高後賜給了給丞相。
“我們需要機器和軍火……”胡辰想起許平曾經對他說過的,雖然大順已經開辦了自己的軍火生產工廠,走私的數量在明軍的封鎖下日益下降,不過有總是比沒有好:“很久才會有一艘船偷渡成功吧?”
“就是很久才會有一艘船偷渡成功啊,”張舒博知道胡辰在想什麽,而他身為海防守備,走私貿易正是他負責的頭等重要事務之一,對胡辰的顧慮不以為然:“大軍每日在前線消耗的彈藥數以萬計,這兩個包袱就算裝的不是織物而是硝石,又能濟得了幾個人?歸根結底還是要靠我們自產啊。”
說完張舒博不由分說地把包袱推到了胡辰麵前:“老哥就別多想了,幾十萬大軍的勝敗豈會是這一個包袱決定的呢?”
雖然靠著這個肥缺撈了不少油水,但是張舒博自認為還是盡心盡職的,他一絲不苟地檢查海防、疏通航道,從來沒有在軍務上疏忽大意過,前幾天他剛剛絞盡腦汁地想出辦法把明軍沉在港邊的鐵甲艦打撈了起來,上麵的兩門超級大炮也都被他小心翼翼地取下來用以加固堡壘,還報請天津巡撫一定尋找能工巧匠設法修複。
現在順軍的工作效率是前明時期無法相比的,在短期內他們大概也不會墮落到明末的地步,而且張舒博還總聽巡撫和其他官員們討論曆朝的往事,南明的中興很可能是曇花一現,大順開國近十年,人心已定,按照以往的慣例看,戰爭不可能在短期內結束,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南北割據;就算南明出現了為曆朝曆代所難得一見的真正中興,那麽以北順新開國的勢頭,戰爭的結局可能也不是一代人能看到的,一般就是衰落到極點的朝代都能依靠半壁江山支撐個幾十年。
在胡辰離開前,張舒博又請假陪著他逛了逛天津城,這裏雲集著北方大量的商賈,西部的藩王也有專人來這裏為王府采購,每次走私船成功潛入塘沽後,天津就會熱鬧得如同過節一般。有特權階層背景的商家把購來的貨物加價賣出,然後再一層層轉手,盡管如此,商人們仍然興高采烈地運走這些奢侈品——隨著到江南陸路貿易路線的中斷,這些東西在任何地方都能賣個好價。
迴到北京之後,胡辰一邊忙著下聘盡快完成所有的婚事流程,一邊還抽空去看了幾個留在京師的老戰友,其中一個在北京火藥廠監製火藥,他聽說胡辰要成親後立刻拍胸脯表示能提供一批火藥給他製造爆竹——為了節約火藥,大順已經下令停止燃放煙火。
對這個禁令胡辰也有耳聞,不過這位戰友認為他過慮了,雖然平民沒有放爆竹的權利,但是大順高官娶媳嫁女、或是慶生過節時,總是會放上一通的,胡辰怎麽也是從河南就從龍的老人,隻要排場不太大沒有人會計較:“胡哥,每天藥廠都是成千上萬斤的火藥,你就是用個幾十、一百斤,難道就會耽誤了大將軍的事嗎?難道你覺得少了幾斤藥,十萬大軍就會為此影響勝敗嗎?大將軍就缺這幾斤嗎?”
那個人覺得胡辰如此設想簡直有看不起許平的嫌疑,居然認為區區幾斤火藥就會左右大將軍的勝敗。而另外一個工房的人則表示他可以讓手下的工匠加班加點給胡辰把爆竹做出來,一定能搶在他成親前完成,這個廠是負責生產紙包定裝鉛彈的。
目前許平正見縫插針地訓練他的新兵,胡辰知道前線的訓練耗費也很大,但是槍炮廠的老戰友也見過世麵了:“現在都這麽做啊,上次主上壽辰,丞相府就下令造了三天的煙火,我這次也就是讓幾個匠人加兩、三個班罷了,不耽誤事,而且往死裏說,這點子彈又能練出幾個兵來?大將軍手下幾萬雄師,還欠一、兩個新兵麽?”
……
胡辰迴到安徽向許平報道時,順軍剛剛又擊退了明軍對江淮地區的幾次試探性攻擊,在許平看來對方的攻勢並不猛烈,今年他一直有餘力繼續在後方訓練他的補充兵。
在聽完胡辰關於天津走私的如實匯報後,許平歎了口氣,天津巡撫那裏他完全插不上手,而如果要朝廷出驚人的高價購買軍事物資的話也很難說過去——許平不是三歲小孩,他現在也知道凡事官買都會有損耗,如果想讓走私商販冒更大的險走私機器,那利潤就得比他們現在從事的行當更高,這就意味著朝廷要拿出驚人的經費來。現在正經的大商人現在都不願意和北順做生意了,而且很在意重要軍事物資的流向,雖然許平不是很理解他們為什麽有錢不掙,但總之進口變得很困難。
“無論如何也要進口一些機器,”從南方傳來的信息看,齊國公治下的機器對生產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許平沉思著打算給丞相府去信,如果朝廷不願意撥款,他打算從軍費中拿出一筆錢懸賞把機器輸入北順的走私商,而且許平覺得如果派自己信得過的人去辦,或許中間損耗還能少一些:“軍中也有不少工匠,至少我們拿在手裏看看,看能不能仿製。”
胡辰把張舒博獻給許平的布放在他的眼前,幾年來許平一直和將士同甘共苦,上麵所賜都繳入軍庫,這次看到布匹後許平想也不想地說道:“送去軍需官那裏吧。”
“大人,”胡辰勸說道:“大軍也不差這兩匹黑布吧?”
“是不差,”許平點點頭,當初領著長青營通過山東時,他拿幾位大俠給的金銀禮品時也不認為新軍會差這點東西,派遣部隊給大俠隊伍保駕護航的時候也不認為新軍就差那點兵——尤其是當時還沒有和敵人遭遇:“但總歸是兩匹布,不是一點兒分量都沒有。”
“隻是若是大軍戰敗,我要負擔最重的責任,我已經不堪重負了。”許平向著那兩匹布點頭示意一下:“我背不動更多的責任了,多一點兒也背不動了——把它送去軍需官那裏吧。”
胡辰離開後,周洞天帶著一人前來拜見許平,這位是朝中兵部派來押送軍餉的,上次一個報了些損耗,被許平派親信上京一直鬧到李自成禦前丟了官,這次丞相府幹脆派兵部侍郎來押送,相比單子上的數目實際運到的東西沒有太多短少。對此許平心裏很是滿意,可見凡事隻要認真官員就不敢伸手,至於那些一點點的短少,許平也就不打算計較了,他琢磨了一下決定還是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絕。
“軍中粗茶淡飯怠慢了。”許平客客氣氣地對押送官說道。
“不敢當,”兵部侍郎一鞠倒地:“大將軍才是真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