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大人……”一個參謀給李上校解釋了和順軍的協議,就在他們眼前,一艘明軍的戰艦和順軍的江船擦肩而過,通過安慶城旁時對方的炮台也對它熟視無睹。
“可闖賊這些船隻是重要的軍器,公子正統帥大軍向南京進軍,每消滅一艘敵艦就是助了公子一份力,”李上校不滿地說道,放下望遠鏡指著那雲集在安慶渡口周圍的船隻說道:“如果放這些敵船逃脫,那就是我的失職。”
“李校官,這對我軍也是有好處的。”出聲的是一直呆在前線的於大夫,他奉江西省卿院的命令在戰場上觀察戰局的進展,為卿院提供第一手的資料,和順軍的協議也是他一手促成的:“有了這個協議,我們江西的子弟就能平安撤到後方養傷。”
李上校琢磨了片刻,搖頭道:“這個協議是到了該中止的時候了,我軍即將合圍安慶,他們已經不可能出城來騷擾我們的運輸隊,而且他們的船也都要逃了,也不會對我們運兵船再構成威脅,至於安慶城能控製的這一點點江麵,繞過去便是了。”
從望遠鏡中可以看到順軍的江船上密密麻麻地擠滿了人,甲板上黑壓壓地全是人頭,這些本來是順軍兵艦的江船尾部,還伸出許多道纜繩,拖拽著一艘艘小江舟。這些小船上同樣擠滿了人,江船的船帆已經完全張開,大部分船體深深地埋入水下,吃力地沿著江麵向下遊方向緩緩挪動。
“這些運輸船對盤踞在南京的闖賊是極其重要的,每消滅一艘闖賊的船,都能挽救無數我軍將士的生命,”李上校指著那幾艘蹣跚而行的順軍江船命令道:“出動水師,擊沉闖賊的戰艦,撞沉剩下的小船。”
“李上校稍等。”於大夫阻攔道:“這船上可都是婦孺啊。”
“這是闖賊的奸計,他們用婦孺當作盾牌,多麽狠毒啊。”
“這是他們自己的家小!”
“久聞闖賊個個人麵獸心,竟然能狠毒到這個地步,連自己的婦孺都能當作盾牌,真畜類也。”李上校罵道,接著又道:“不過我相信,這裏麵一定混雜有闖賊的戰兵,他們一定利用了於大夫的善良,向南京偷運安慶這裏的精銳。”
“絕無此事!”於大夫反駁道,他和安慶守將劉紘談判的時候,雙方都同意不利用這個協議運輸戰鬥部隊或傳遞密信。從情報上看,於大夫認為對方恪守了諾言,而於大夫也一直要求江西明軍遵守協議。
“於大夫難道敢說這些船上一個闖賊黨羽都沒有嗎?”李上校反問道。
“當然不會一個都沒有,不過都是逃兵……”情報同樣指出,偶爾會有些安慶守軍,甚至一些渡口衛兵偷偷登船逃向南京,不過於大夫和安慶前線的明軍軍官都認為這種事難免,他們也沒有放在心上。
“所以是闖賊違約在先,”李上校立刻找到了更正當的理由:“這是安慶闖賊在利用我們的好心偷運軍隊迴南京,本人職責在身,斷然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闖賊逃脫羅網。”
李上校再次下令水師出動,還親自向艦長交代道:“保持冷靜繼續麻痹闖賊,免得遭到安慶火炮的阻攔,越過安慶後立刻攻擊闖賊的戰艦,不許一艘敵艦逃脫!不必立刻返迴,免得遭到不必要的傷亡,先向下遊繼續掃蕩,擊毀一切你們看得到的賊船,先到下遊的基地去補給。”
“江西卿院要求江西子弟不得傷害百姓,江西和南京世代為鄰,雖然現在身處兩國但絕不意味著江西人和南京人就是仇敵了。我們見識過左良玉的所作所為,卿院絕不允許我們的子弟也學左匪的樣!”於大夫大聲抗議著:“卿院絕不會同意這樣的命令,本人代表卿院反對。”
“老天爺,我們這是在打仗,在打仗!”李上校一臉的無奈:“而且這不是百姓,這是敵屬,是闖賊的婆娘和崽子們。”
——就是這支長生軍,在中原一次次擊敗新軍,讓新軍上下把臉都丟盡了,多少豪門貴戚和他們的子弟被這幫窮泥腿子消滅了,甚至導致齊公對他們失望還讓卿院都快爬到軍方的頭上了。
李上校不耐煩地對那幾個艦長叫道:“你們要違抗軍令麽?”
艦長們一起立正敬禮,然後轉身離去,有的參謀則向沒有軍銜的於大夫攤手做了個對不起的示意。
明軍的三條戰艦扯滿帆,追上順軍的江船後迅速開火射擊,李上校手持望遠鏡,心滿意足地看著敵艦被明軍的火力撕成碎片,一艘艘被拖拽的江舟也盡數被撞翻在長江上。
明軍的戰艦攻擊完畢後,全速向下遊駛去,這一路上還會有不少攻擊目標。
李上校把望遠鏡從江麵上抽迴,那裏想必已經被木屑碎片所充滿了,他心滿意足地歎了口氣,最近兩個月真是過得太愉快了。心情舒暢的李上校望著安慶城,相信裏麵已經被絕望的憤怒所籠罩。李上校迴憶著那些他一樣年輕的貴族子弟,才剛剛在光明的仕途、軍旅展翅,就被長生軍擊落,其中有很多都是李家的朋友,是李上校從小就認識、曾經憧憬著、互相許諾要一生互相幫助、共享富貴的夥伴。
李上校相信這次南方聚集起的力量是北方所無法阻擋的,此次出動的明軍無論水陸都是前所未有的雄壯,而且實力還在不斷地增強,這讓齊公集團的子弟們都充滿了複仇的信心和快感。
“凡是長生軍都不赦。”李上校重申了甄別俘虜原則,胸中滿是快意:“這就是你們這些叛賊應得的下場。”
……
“我們現在是在打仗,你們怎麽會在這個時候冒出爭權奪利的心思來?”金求德的參謀們毫不掩飾對浙江臨時省卿院的不滿,他們要求在光複區推廣卿院製度,迅速召開正式卿院,並確立卿院的立法權。
但明軍統帥部對此則非常不滿,在趙慢熊的輔佐下,北伐統帥黃乃明已經擬定好了浙江各府縣的官吏名單。部分是積極支持北伐軍的縉紳,還有一些則是齊公的子弟集團成員,他們大多還會配有軍方人員作為行政副手,以保證浙江光複府縣能夠及時了解軍方的需求並迅速予以滿足。
被派來和浙江臨時卿議院交涉的是以前的新軍營官包將軍,在要求被斷然拒絕後卿院提出要派一些人監督,保證浙江百姓能夠得到和福建、廣東、江西等省一樣的待遇。
“這是戰區,諸位大夫,真是要命啊,你們怎麽就是聽不明白呢?”包將軍一副苦笑不得的樣子:“為了戰爭的勝利,我們必須進行一切我們認為必要的行動。如果不讓我們這樣做,那麽就不能保證戰爭的勝利,不能保證浙江的光複,最後諸位大夫還是臨時卿院大夫。”
“可這個臨時要臨時到什麽時候呢?”一個卿院代表猶猶豫豫地說道:“我們並不反對征稅、征兵,我們隻是像替家鄉父老做些事,萬一有什麽冤枉、委屈也有個申訴的途徑。”
“齊公說過這是內戰,我們絕不會冤枉、委屈了任何浙江父老,本將向諸位大夫保證!難道諸位大夫不相信少帥仁義無雙麽?”包將軍再次強調:“這是戰爭期間,為了保證最終的勝利,軍隊必須能夠放手去做事,任何監督在後果上都和通敵沒有什麽區別。”
第三十節 訴苦
擺在黃乃明麵前的是來自福建的急件。
根據南明現有製度上、從技術角度講,卿院有監督的軍隊的職責和權利,至於安慶附近的戰場協議,得到了之前明軍戰地指揮官的首肯,黃乃明看到過關於這個協議的報告同樣予以同意。
還是從技術上講,卿院可以彈劾軍人,現在沒有國卿院比較麻煩,但是卿院和各省總督府仍有拒絕某個將領指揮本省軍隊的權利。不過無論是浙江臨時卿院,還是江西卿院和總督府,他們都沒有選擇彈劾或是聲討,而是紛紛向齊國公府上書,希望齊國公府能夠從中調解。
結果就有了擺在黃乃明桌麵上的這封信——兩天前黃石發來這封信要黃乃明斟酌浙江卿院關心的監督問題和江西卿院和總督府在意的安慶事件。信的內容就這麽一點,黃石沒有給兒子任何處理意見或指示,這封信黃乃明翻來覆去品了幾遍也沒能從中讀出父親的傾向性。
今天收到的信就更有意思了,是黃乃明嫡母瞞著父親寫來的,消息靈通的軍情司負責人知曉了江西卿院和總督府對他兒子的不滿,他的夫人就跑去找自己的妹妹說情。江西方麵希望軍方能夠調走李上校,或者給一個通報批評,至少給一個書麵的斥責,讓江西方麵能夠贏得一些尊敬。
但是李上校這個職務本來就是黃乃明有意安排的,這並不是嫡母第一次給他寫信,出征前嫡母就說過希望他能照顧一下近親。戰事進展順利後,黃乃明覺得安慶作為次要戰場,難度不大李家孩子完全可以勝任而且還可以贏得攻克堅城的功績就派他去負責圍城。父親的態度非常不明確,核心就是一個意思:按照你認為對的辦法去處理。
“現在侯爺處於兩難之間,”被找來商議的智囊領袖趙慢熊看完兩封信後,胸有成竹地給黃乃明解釋道:“國公心裏當然是偏向李家的,可是之前國公已經答應卿院很多了,現在國公總不好出爾反爾吧。所以隻好給公子來這封信,好堵住那些大夫們的嘴。”
“嗯。”黃乃明點點頭,他不是沒有類似的懷疑,隻是這次出兵之後,父親的指示統統消失不見了,不再像之前對自己吐露出明確的目的:“為何家嚴不在信裏暗示一下呢?”
“公子,”趙慢熊不禁莞爾:“三十而立,公子雖然還差幾年但也快了,國公在公子這個年紀時那已經是獨當一麵,殺伐果斷了。”
“哦,趙叔叔的意思是,父親需要我替他分憂。”黃乃明猛然意識到,父親可能是需要一個唱黑臉的角色配合他,如果身在戰場的統帥反駁卿院,那麽卿院就無話可話說了。
“一方麵而已,另一方麵,這次北伐國公讓公子領軍也是為了幫公子掌握軍心,樹立威望,就好比這兩件事的處理。如果國公明確說:不罰,以軍隊為重;然後公子遵命而行。如此當然比不上國公不置一詞,公子頂住卿院的囉嗦以大局為重,對吧?”在趙慢熊的分析中,他把黃石此舉解釋為騎上馬、送一程:“國公在軍中的威望已經夠高了,但公子還不夠。在卿院那邊,是國公唱紅臉,公子唱黑臉;而軍中則是反過來。”
“嗯。”黃乃明點點頭。
北伐軍統帥部斷然拒絕了卿院的要求,責備浙江卿院有小人無事生非,將士在前線浴血奮戰,而背後有嘴傷人。至於江西總督府和卿院都竭力隱瞞不欲擴大的安慶事件——卿院擔心會影響團結的形象,北伐軍統帥部則予以通報嘉獎,稱安慶明軍積極主動,為即將發起的對南京周邊的主要攻勢分擔了壓力,創造了機會。安慶圍攻部隊指揮官和執行命令的艦長均頒發勳章並記功。
……
明軍主力沒有直接攻擊順軍重點設防的常州府一線,而是試圖首先進抵長江,然後水陸並進。經過激烈戰鬥後,順軍於十月末放棄蘇州,明軍隨機進駐。蘇州府和鬆江府兩地來不及撤退而被俘的順軍高達兩萬人。
黃乃明來到蘇州時,已經有大批縉紳雲集於此處,為首者正是東林領袖錢謙益。見到齊國公世子後,士人們先是歡唿雀躍,然後紛紛伏地大哭:
“盼王師久矣,今日總算是得償所願。”
錢謙益代表士人說出了他們的心聲:“齊公輔國中興,功當封王!”
不等黃乃明推辭,就有無數人呈上他們給仍是幼童的監國太子的奏章,眾口一詞地要求加封大功臣黃石為王,甚至是開國元勳都沒有的一字王。這些奏章如果黃乃明肯代為向監國陛下呈遞當然最好,如果齊公一定要推辭的話,他們也不介意自行上書。
……
負責善後的梁將軍原本就是新軍營官之一,此番他連甄別也懶的做下令將順軍俘虜一並帶到郊外,強迫俘虜們自己挖坑,然後把所有俘虜不分老少一並屠殺然後埋進他們自己剛挖好的坑裏。
“先帝聖明天子,嘔心瀝血,勵精圖治,偏偏有這些狼子野心的狂徒,起來擾亂了太平天下,以致先帝蒙塵,生靈塗炭。這些賊子完全不可理喻,犯上作亂成癖,唯有殺了才能保住這天下平安。”
下令把順軍俘虜全部殺光後仍不解恨,梁將軍對同僚和其他齊國公集團的成員講道:“本來我在北京有家有業,咱為國廝殺了半輩子也該享享福了吧?結果這幫盜賊一來就什麽都沒有了,還殺了咱們那麽多老兄弟,後生子弟!我真恨不得殺盡這天下的亂臣賊子,斬盡誅絕!”
梁將軍的話引起了普遍的共鳴,順軍襲來,北方的莊園和家產全都化為飛灰,而且隨後順軍還一直追擊到江南,在南京、浙江把福寧軍、肇慶軍又打得一敗塗地,迴想起當時朝不保夕的日子,好像畢生的榮華富貴隨時都會化為烏有,齊國公集團的成員至今仍不寒而栗。現在南方產力充沛,看到他們曾經最恐懼的敵人在明軍壓倒性的優勢下落荒而逃,毫無還手之力,昔日的恐懼頓時統統化作憎恨。
被坑殺的順軍俘虜中大多都是本地人,消息傳出後明軍大批將領紛紛喝彩叫好:
“梁將軍殺得好!”
“梁將軍殺得痛快!”
“梁將軍真是個血性男兒!”
連剛剛投到黃乃明軍前的東林人士也異口同聲地為此處剿滅叛賊的行為叫好。
“這幫無君無父的叛賊,不千刀萬剮真是便宜他們了。”
“先帝那麽聖明,他們還要造反,這都是畜類。”
“將來光複南京,要築京觀以震懾天下,為後世亂臣賊子戒。”
……
這次向齊國公府抗議的是國民黨和工黨兩黨,互相仇視的兩黨黨魁罕見地一起前去拜訪齊國公。
“當初國公建卿院,就是為了籌措軍費,號召他們捐金助餉。”趙慢熊給黃乃明解釋道:“但現在卿院已經有尾大不掉之勢,他們公然插手軍務,霸著地方政務不撒手。”
“從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公子說得太對了,他們已經嚐到了甜頭,就不願意往外吐了,可這天下,總歸不是他們的啊。”和其他齊國公集團的人一樣,趙慢熊感到卿院已經越來越討厭了,眼下大順的軍力不足為慮,唯一要擔憂的就是卿院拖後腿,甚至將來不肯老老實實還政給齊公:“國公領著我們打了幾十年的仗,今天大夥兒的地位是多少弟兄流血犧牲、拿幾十萬條性命換來的,豈能便宜了那幫什麽都不做、隻會躲在後麵的小人?弟兄們是絕不會答應的。”
“父親和我也是不會答應的。”黃乃明點頭道:“誰想從我們手裏把國家拿走,也得拿幾十萬條命來換。”
北伐軍統帥部嚴厲指責卿院幹涉軍務,無尊卑體統,強調說軍方的將領有權利在戰場上采用任何他認為有必要的行動。對於梁將軍的行為,北伐軍統帥部不認為有任何失誤,至於什麽會堅定敵軍抵抗鬥誌一說更是無稽之談,統帥部表示明軍上下都堅信他們能夠輕易摧毀闖賊的任何頑抗。
……
“國公,您曾經答應過的。”呂大夫和繆大夫再次來拜訪黃石,二人異口同聲地說道。
“進攻浙江、南京之前,國公您答應過光複區都會建立卿院,而且和現有地區一般無二,”繆大夫秘密聯係了不少順軍占領區的故舊,並動員工黨全黨去尋找協作者,許諾的就是未來的政治權利:“他們努力為國效力,齊公難道沒有看見麽?”
“蘇州一戰……”戰前呂大夫也發動國民黨作著和工黨一樣的工作,不僅僅是蘇州這裏,其他一些地區也有被國民黨拉攏的縉紳、商賈為明軍刺探情報,希望能借此博取功勞和名望,在卿院謀取一席之地:“鄙黨的人號召蘇州府和鬆江府的順軍放下武器投降,很多父老相信了我黨成員的話,勸說他們的子弟不再為李順拚命……”
如果明軍按照卿院與這些合作者達成的協議辦事,那麽國民黨就可以贏得不少人望,在未來的地區競選中獲益,但是現在國民黨把事情搞砸了,成了騙子和幫兇。辛辛苦苦忙了半年,付出了犧牲和金錢,結果什麽都沒撈到還臭名遠揚,這當然把兩位黨魁氣得半死:“如此行事,吾恐以後沒人還信國公的話啊。”
“我記得你們有權……”黃石說到一半搖搖頭:“算了,我再幫你們穿針引線最後一次,以後再有這種你們完全能自己解決的事情,我就真的不管了。”
……
齊國公府的衛兵向廣東總督李奉教舉槍敬禮,李總督進去以後,兩個衛兵忍不住偷偷議論道:“久聞廣東的李都督是年少得誌,是個壯年總督,怎麽頭發都白得這麽厲害了,難道是少白頭?”
“臉上全是皺紋,看著不像壯年啊,明明是個小老頭。”
“兩位弟兄,”剛進去的李奉教總督突然又竄了出來,他一邊向路邊張望,一邊語速飛快地問道:“本總督剛才租的那輛馬車走了麽?”
“走了。”衛兵答道。
“哦,好,好。”李奉教如釋重負地歎了口氣,心事重重的廣東總督走進齊國公府時有點神不守舍,記不清是已經付清車費讓馬車離去還是沒付錢導致車夫誤會在外麵等他。
廣東省卿院一天到晚雞蛋裏挑骨頭,敵對黨派固然是窮兇極惡,本黨也唯恐李奉教作出什麽會落人以口實、有害於黨派利益的事情來。
以往廣東卿院總是拒絕為出差的總督府人員配專車,雖然總督出差未必不可,但李奉教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思也沒去請求——未必能夠許可,但冷嘲熱諷是一定少不了的。
車馬費雖然能報銷,但是如果讓馬車在外麵等上半天,那多半卿院又會在全省媒體前大罵自己是擺譜、揮霍公帑;如果不想被罵那就隻能自己掏腰包——無論哪種選擇都不是李奉教所願。
李奉教這位大明數百年來,最勤奮、儉樸也是挨罵挨得最多、被醜化得罪厲害的廣東封疆大吏,轉身再次走進齊國公府前,對門口的兩個衛兵釋疑道:
“我確實是年少得誌,壯年就平布青雲當上一省總督,那個時候我頭發是全黑的,臉上沒有皺紋,也沒有人覺得我像個小老頭。”
……
“國公閣下,末將參見。”
賀飛虎今天一到齊國公府就覺得氣氛有點異常,國民黨和工黨黨魁他都認識,除了這兩位外,還有福建省的總督,坐在福建總督邊上的是一個滿臉皺紋、年紀有些模糊的家夥。
“……這位是江西的於大夫,他代表江西卿院;這位是江西總督府首席軍事顧問,江西總督無法分身前來……這位是廣西的白大夫,他代表廣西卿院;這位是廣西總督府首席軍事顧問……”
黃石把在座眾人一一給賀飛虎,以前福建理事會的劉會長也在,還有廣東理事會的前會長。
“理事會不都是不做事了麽?”賀飛虎一麵敬禮一麵在心裏嘀咕著,最後黃石一伸手把正中的椅子示意給他:“賀將軍坐。”
第三十一節 叛徒
現在卿院已經不再僅僅是商人的代表,所以劉會長等人又試圖以原來理事會的樣板建立商會,當然就算重建商會也隻會是一個俱樂部,而不再具有以往的特權。今天之所以把原來的理事會負責人請來,是因為之前南洋屯墾團總是接受理事會的命令,卿院覺得有麵子和人情在因此堅持要拉來充數。
“可闖賊這些船隻是重要的軍器,公子正統帥大軍向南京進軍,每消滅一艘敵艦就是助了公子一份力,”李上校不滿地說道,放下望遠鏡指著那雲集在安慶渡口周圍的船隻說道:“如果放這些敵船逃脫,那就是我的失職。”
“李校官,這對我軍也是有好處的。”出聲的是一直呆在前線的於大夫,他奉江西省卿院的命令在戰場上觀察戰局的進展,為卿院提供第一手的資料,和順軍的協議也是他一手促成的:“有了這個協議,我們江西的子弟就能平安撤到後方養傷。”
李上校琢磨了片刻,搖頭道:“這個協議是到了該中止的時候了,我軍即將合圍安慶,他們已經不可能出城來騷擾我們的運輸隊,而且他們的船也都要逃了,也不會對我們運兵船再構成威脅,至於安慶城能控製的這一點點江麵,繞過去便是了。”
從望遠鏡中可以看到順軍的江船上密密麻麻地擠滿了人,甲板上黑壓壓地全是人頭,這些本來是順軍兵艦的江船尾部,還伸出許多道纜繩,拖拽著一艘艘小江舟。這些小船上同樣擠滿了人,江船的船帆已經完全張開,大部分船體深深地埋入水下,吃力地沿著江麵向下遊方向緩緩挪動。
“這些運輸船對盤踞在南京的闖賊是極其重要的,每消滅一艘闖賊的船,都能挽救無數我軍將士的生命,”李上校指著那幾艘蹣跚而行的順軍江船命令道:“出動水師,擊沉闖賊的戰艦,撞沉剩下的小船。”
“李上校稍等。”於大夫阻攔道:“這船上可都是婦孺啊。”
“這是闖賊的奸計,他們用婦孺當作盾牌,多麽狠毒啊。”
“這是他們自己的家小!”
“久聞闖賊個個人麵獸心,竟然能狠毒到這個地步,連自己的婦孺都能當作盾牌,真畜類也。”李上校罵道,接著又道:“不過我相信,這裏麵一定混雜有闖賊的戰兵,他們一定利用了於大夫的善良,向南京偷運安慶這裏的精銳。”
“絕無此事!”於大夫反駁道,他和安慶守將劉紘談判的時候,雙方都同意不利用這個協議運輸戰鬥部隊或傳遞密信。從情報上看,於大夫認為對方恪守了諾言,而於大夫也一直要求江西明軍遵守協議。
“於大夫難道敢說這些船上一個闖賊黨羽都沒有嗎?”李上校反問道。
“當然不會一個都沒有,不過都是逃兵……”情報同樣指出,偶爾會有些安慶守軍,甚至一些渡口衛兵偷偷登船逃向南京,不過於大夫和安慶前線的明軍軍官都認為這種事難免,他們也沒有放在心上。
“所以是闖賊違約在先,”李上校立刻找到了更正當的理由:“這是安慶闖賊在利用我們的好心偷運軍隊迴南京,本人職責在身,斷然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闖賊逃脫羅網。”
李上校再次下令水師出動,還親自向艦長交代道:“保持冷靜繼續麻痹闖賊,免得遭到安慶火炮的阻攔,越過安慶後立刻攻擊闖賊的戰艦,不許一艘敵艦逃脫!不必立刻返迴,免得遭到不必要的傷亡,先向下遊繼續掃蕩,擊毀一切你們看得到的賊船,先到下遊的基地去補給。”
“江西卿院要求江西子弟不得傷害百姓,江西和南京世代為鄰,雖然現在身處兩國但絕不意味著江西人和南京人就是仇敵了。我們見識過左良玉的所作所為,卿院絕不允許我們的子弟也學左匪的樣!”於大夫大聲抗議著:“卿院絕不會同意這樣的命令,本人代表卿院反對。”
“老天爺,我們這是在打仗,在打仗!”李上校一臉的無奈:“而且這不是百姓,這是敵屬,是闖賊的婆娘和崽子們。”
——就是這支長生軍,在中原一次次擊敗新軍,讓新軍上下把臉都丟盡了,多少豪門貴戚和他們的子弟被這幫窮泥腿子消滅了,甚至導致齊公對他們失望還讓卿院都快爬到軍方的頭上了。
李上校不耐煩地對那幾個艦長叫道:“你們要違抗軍令麽?”
艦長們一起立正敬禮,然後轉身離去,有的參謀則向沒有軍銜的於大夫攤手做了個對不起的示意。
明軍的三條戰艦扯滿帆,追上順軍的江船後迅速開火射擊,李上校手持望遠鏡,心滿意足地看著敵艦被明軍的火力撕成碎片,一艘艘被拖拽的江舟也盡數被撞翻在長江上。
明軍的戰艦攻擊完畢後,全速向下遊駛去,這一路上還會有不少攻擊目標。
李上校把望遠鏡從江麵上抽迴,那裏想必已經被木屑碎片所充滿了,他心滿意足地歎了口氣,最近兩個月真是過得太愉快了。心情舒暢的李上校望著安慶城,相信裏麵已經被絕望的憤怒所籠罩。李上校迴憶著那些他一樣年輕的貴族子弟,才剛剛在光明的仕途、軍旅展翅,就被長生軍擊落,其中有很多都是李家的朋友,是李上校從小就認識、曾經憧憬著、互相許諾要一生互相幫助、共享富貴的夥伴。
李上校相信這次南方聚集起的力量是北方所無法阻擋的,此次出動的明軍無論水陸都是前所未有的雄壯,而且實力還在不斷地增強,這讓齊公集團的子弟們都充滿了複仇的信心和快感。
“凡是長生軍都不赦。”李上校重申了甄別俘虜原則,胸中滿是快意:“這就是你們這些叛賊應得的下場。”
……
“我們現在是在打仗,你們怎麽會在這個時候冒出爭權奪利的心思來?”金求德的參謀們毫不掩飾對浙江臨時省卿院的不滿,他們要求在光複區推廣卿院製度,迅速召開正式卿院,並確立卿院的立法權。
但明軍統帥部對此則非常不滿,在趙慢熊的輔佐下,北伐統帥黃乃明已經擬定好了浙江各府縣的官吏名單。部分是積極支持北伐軍的縉紳,還有一些則是齊公的子弟集團成員,他們大多還會配有軍方人員作為行政副手,以保證浙江光複府縣能夠及時了解軍方的需求並迅速予以滿足。
被派來和浙江臨時卿議院交涉的是以前的新軍營官包將軍,在要求被斷然拒絕後卿院提出要派一些人監督,保證浙江百姓能夠得到和福建、廣東、江西等省一樣的待遇。
“這是戰區,諸位大夫,真是要命啊,你們怎麽就是聽不明白呢?”包將軍一副苦笑不得的樣子:“為了戰爭的勝利,我們必須進行一切我們認為必要的行動。如果不讓我們這樣做,那麽就不能保證戰爭的勝利,不能保證浙江的光複,最後諸位大夫還是臨時卿院大夫。”
“可這個臨時要臨時到什麽時候呢?”一個卿院代表猶猶豫豫地說道:“我們並不反對征稅、征兵,我們隻是像替家鄉父老做些事,萬一有什麽冤枉、委屈也有個申訴的途徑。”
“齊公說過這是內戰,我們絕不會冤枉、委屈了任何浙江父老,本將向諸位大夫保證!難道諸位大夫不相信少帥仁義無雙麽?”包將軍再次強調:“這是戰爭期間,為了保證最終的勝利,軍隊必須能夠放手去做事,任何監督在後果上都和通敵沒有什麽區別。”
第三十節 訴苦
擺在黃乃明麵前的是來自福建的急件。
根據南明現有製度上、從技術角度講,卿院有監督的軍隊的職責和權利,至於安慶附近的戰場協議,得到了之前明軍戰地指揮官的首肯,黃乃明看到過關於這個協議的報告同樣予以同意。
還是從技術上講,卿院可以彈劾軍人,現在沒有國卿院比較麻煩,但是卿院和各省總督府仍有拒絕某個將領指揮本省軍隊的權利。不過無論是浙江臨時卿院,還是江西卿院和總督府,他們都沒有選擇彈劾或是聲討,而是紛紛向齊國公府上書,希望齊國公府能夠從中調解。
結果就有了擺在黃乃明桌麵上的這封信——兩天前黃石發來這封信要黃乃明斟酌浙江卿院關心的監督問題和江西卿院和總督府在意的安慶事件。信的內容就這麽一點,黃石沒有給兒子任何處理意見或指示,這封信黃乃明翻來覆去品了幾遍也沒能從中讀出父親的傾向性。
今天收到的信就更有意思了,是黃乃明嫡母瞞著父親寫來的,消息靈通的軍情司負責人知曉了江西卿院和總督府對他兒子的不滿,他的夫人就跑去找自己的妹妹說情。江西方麵希望軍方能夠調走李上校,或者給一個通報批評,至少給一個書麵的斥責,讓江西方麵能夠贏得一些尊敬。
但是李上校這個職務本來就是黃乃明有意安排的,這並不是嫡母第一次給他寫信,出征前嫡母就說過希望他能照顧一下近親。戰事進展順利後,黃乃明覺得安慶作為次要戰場,難度不大李家孩子完全可以勝任而且還可以贏得攻克堅城的功績就派他去負責圍城。父親的態度非常不明確,核心就是一個意思:按照你認為對的辦法去處理。
“現在侯爺處於兩難之間,”被找來商議的智囊領袖趙慢熊看完兩封信後,胸有成竹地給黃乃明解釋道:“國公心裏當然是偏向李家的,可是之前國公已經答應卿院很多了,現在國公總不好出爾反爾吧。所以隻好給公子來這封信,好堵住那些大夫們的嘴。”
“嗯。”黃乃明點點頭,他不是沒有類似的懷疑,隻是這次出兵之後,父親的指示統統消失不見了,不再像之前對自己吐露出明確的目的:“為何家嚴不在信裏暗示一下呢?”
“公子,”趙慢熊不禁莞爾:“三十而立,公子雖然還差幾年但也快了,國公在公子這個年紀時那已經是獨當一麵,殺伐果斷了。”
“哦,趙叔叔的意思是,父親需要我替他分憂。”黃乃明猛然意識到,父親可能是需要一個唱黑臉的角色配合他,如果身在戰場的統帥反駁卿院,那麽卿院就無話可話說了。
“一方麵而已,另一方麵,這次北伐國公讓公子領軍也是為了幫公子掌握軍心,樹立威望,就好比這兩件事的處理。如果國公明確說:不罰,以軍隊為重;然後公子遵命而行。如此當然比不上國公不置一詞,公子頂住卿院的囉嗦以大局為重,對吧?”在趙慢熊的分析中,他把黃石此舉解釋為騎上馬、送一程:“國公在軍中的威望已經夠高了,但公子還不夠。在卿院那邊,是國公唱紅臉,公子唱黑臉;而軍中則是反過來。”
“嗯。”黃乃明點點頭。
北伐軍統帥部斷然拒絕了卿院的要求,責備浙江卿院有小人無事生非,將士在前線浴血奮戰,而背後有嘴傷人。至於江西總督府和卿院都竭力隱瞞不欲擴大的安慶事件——卿院擔心會影響團結的形象,北伐軍統帥部則予以通報嘉獎,稱安慶明軍積極主動,為即將發起的對南京周邊的主要攻勢分擔了壓力,創造了機會。安慶圍攻部隊指揮官和執行命令的艦長均頒發勳章並記功。
……
明軍主力沒有直接攻擊順軍重點設防的常州府一線,而是試圖首先進抵長江,然後水陸並進。經過激烈戰鬥後,順軍於十月末放棄蘇州,明軍隨機進駐。蘇州府和鬆江府兩地來不及撤退而被俘的順軍高達兩萬人。
黃乃明來到蘇州時,已經有大批縉紳雲集於此處,為首者正是東林領袖錢謙益。見到齊國公世子後,士人們先是歡唿雀躍,然後紛紛伏地大哭:
“盼王師久矣,今日總算是得償所願。”
錢謙益代表士人說出了他們的心聲:“齊公輔國中興,功當封王!”
不等黃乃明推辭,就有無數人呈上他們給仍是幼童的監國太子的奏章,眾口一詞地要求加封大功臣黃石為王,甚至是開國元勳都沒有的一字王。這些奏章如果黃乃明肯代為向監國陛下呈遞當然最好,如果齊公一定要推辭的話,他們也不介意自行上書。
……
負責善後的梁將軍原本就是新軍營官之一,此番他連甄別也懶的做下令將順軍俘虜一並帶到郊外,強迫俘虜們自己挖坑,然後把所有俘虜不分老少一並屠殺然後埋進他們自己剛挖好的坑裏。
“先帝聖明天子,嘔心瀝血,勵精圖治,偏偏有這些狼子野心的狂徒,起來擾亂了太平天下,以致先帝蒙塵,生靈塗炭。這些賊子完全不可理喻,犯上作亂成癖,唯有殺了才能保住這天下平安。”
下令把順軍俘虜全部殺光後仍不解恨,梁將軍對同僚和其他齊國公集團的成員講道:“本來我在北京有家有業,咱為國廝殺了半輩子也該享享福了吧?結果這幫盜賊一來就什麽都沒有了,還殺了咱們那麽多老兄弟,後生子弟!我真恨不得殺盡這天下的亂臣賊子,斬盡誅絕!”
梁將軍的話引起了普遍的共鳴,順軍襲來,北方的莊園和家產全都化為飛灰,而且隨後順軍還一直追擊到江南,在南京、浙江把福寧軍、肇慶軍又打得一敗塗地,迴想起當時朝不保夕的日子,好像畢生的榮華富貴隨時都會化為烏有,齊國公集團的成員至今仍不寒而栗。現在南方產力充沛,看到他們曾經最恐懼的敵人在明軍壓倒性的優勢下落荒而逃,毫無還手之力,昔日的恐懼頓時統統化作憎恨。
被坑殺的順軍俘虜中大多都是本地人,消息傳出後明軍大批將領紛紛喝彩叫好:
“梁將軍殺得好!”
“梁將軍殺得痛快!”
“梁將軍真是個血性男兒!”
連剛剛投到黃乃明軍前的東林人士也異口同聲地為此處剿滅叛賊的行為叫好。
“這幫無君無父的叛賊,不千刀萬剮真是便宜他們了。”
“先帝那麽聖明,他們還要造反,這都是畜類。”
“將來光複南京,要築京觀以震懾天下,為後世亂臣賊子戒。”
……
這次向齊國公府抗議的是國民黨和工黨兩黨,互相仇視的兩黨黨魁罕見地一起前去拜訪齊國公。
“當初國公建卿院,就是為了籌措軍費,號召他們捐金助餉。”趙慢熊給黃乃明解釋道:“但現在卿院已經有尾大不掉之勢,他們公然插手軍務,霸著地方政務不撒手。”
“從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公子說得太對了,他們已經嚐到了甜頭,就不願意往外吐了,可這天下,總歸不是他們的啊。”和其他齊國公集團的人一樣,趙慢熊感到卿院已經越來越討厭了,眼下大順的軍力不足為慮,唯一要擔憂的就是卿院拖後腿,甚至將來不肯老老實實還政給齊公:“國公領著我們打了幾十年的仗,今天大夥兒的地位是多少弟兄流血犧牲、拿幾十萬條性命換來的,豈能便宜了那幫什麽都不做、隻會躲在後麵的小人?弟兄們是絕不會答應的。”
“父親和我也是不會答應的。”黃乃明點頭道:“誰想從我們手裏把國家拿走,也得拿幾十萬條命來換。”
北伐軍統帥部嚴厲指責卿院幹涉軍務,無尊卑體統,強調說軍方的將領有權利在戰場上采用任何他認為有必要的行動。對於梁將軍的行為,北伐軍統帥部不認為有任何失誤,至於什麽會堅定敵軍抵抗鬥誌一說更是無稽之談,統帥部表示明軍上下都堅信他們能夠輕易摧毀闖賊的任何頑抗。
……
“國公,您曾經答應過的。”呂大夫和繆大夫再次來拜訪黃石,二人異口同聲地說道。
“進攻浙江、南京之前,國公您答應過光複區都會建立卿院,而且和現有地區一般無二,”繆大夫秘密聯係了不少順軍占領區的故舊,並動員工黨全黨去尋找協作者,許諾的就是未來的政治權利:“他們努力為國效力,齊公難道沒有看見麽?”
“蘇州一戰……”戰前呂大夫也發動國民黨作著和工黨一樣的工作,不僅僅是蘇州這裏,其他一些地區也有被國民黨拉攏的縉紳、商賈為明軍刺探情報,希望能借此博取功勞和名望,在卿院謀取一席之地:“鄙黨的人號召蘇州府和鬆江府的順軍放下武器投降,很多父老相信了我黨成員的話,勸說他們的子弟不再為李順拚命……”
如果明軍按照卿院與這些合作者達成的協議辦事,那麽國民黨就可以贏得不少人望,在未來的地區競選中獲益,但是現在國民黨把事情搞砸了,成了騙子和幫兇。辛辛苦苦忙了半年,付出了犧牲和金錢,結果什麽都沒撈到還臭名遠揚,這當然把兩位黨魁氣得半死:“如此行事,吾恐以後沒人還信國公的話啊。”
“我記得你們有權……”黃石說到一半搖搖頭:“算了,我再幫你們穿針引線最後一次,以後再有這種你們完全能自己解決的事情,我就真的不管了。”
……
齊國公府的衛兵向廣東總督李奉教舉槍敬禮,李總督進去以後,兩個衛兵忍不住偷偷議論道:“久聞廣東的李都督是年少得誌,是個壯年總督,怎麽頭發都白得這麽厲害了,難道是少白頭?”
“臉上全是皺紋,看著不像壯年啊,明明是個小老頭。”
“兩位弟兄,”剛進去的李奉教總督突然又竄了出來,他一邊向路邊張望,一邊語速飛快地問道:“本總督剛才租的那輛馬車走了麽?”
“走了。”衛兵答道。
“哦,好,好。”李奉教如釋重負地歎了口氣,心事重重的廣東總督走進齊國公府時有點神不守舍,記不清是已經付清車費讓馬車離去還是沒付錢導致車夫誤會在外麵等他。
廣東省卿院一天到晚雞蛋裏挑骨頭,敵對黨派固然是窮兇極惡,本黨也唯恐李奉教作出什麽會落人以口實、有害於黨派利益的事情來。
以往廣東卿院總是拒絕為出差的總督府人員配專車,雖然總督出差未必不可,但李奉教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思也沒去請求——未必能夠許可,但冷嘲熱諷是一定少不了的。
車馬費雖然能報銷,但是如果讓馬車在外麵等上半天,那多半卿院又會在全省媒體前大罵自己是擺譜、揮霍公帑;如果不想被罵那就隻能自己掏腰包——無論哪種選擇都不是李奉教所願。
李奉教這位大明數百年來,最勤奮、儉樸也是挨罵挨得最多、被醜化得罪厲害的廣東封疆大吏,轉身再次走進齊國公府前,對門口的兩個衛兵釋疑道:
“我確實是年少得誌,壯年就平布青雲當上一省總督,那個時候我頭發是全黑的,臉上沒有皺紋,也沒有人覺得我像個小老頭。”
……
“國公閣下,末將參見。”
賀飛虎今天一到齊國公府就覺得氣氛有點異常,國民黨和工黨黨魁他都認識,除了這兩位外,還有福建省的總督,坐在福建總督邊上的是一個滿臉皺紋、年紀有些模糊的家夥。
“……這位是江西的於大夫,他代表江西卿院;這位是江西總督府首席軍事顧問,江西總督無法分身前來……這位是廣西的白大夫,他代表廣西卿院;這位是廣西總督府首席軍事顧問……”
黃石把在座眾人一一給賀飛虎,以前福建理事會的劉會長也在,還有廣東理事會的前會長。
“理事會不都是不做事了麽?”賀飛虎一麵敬禮一麵在心裏嘀咕著,最後黃石一伸手把正中的椅子示意給他:“賀將軍坐。”
第三十一節 叛徒
現在卿院已經不再僅僅是商人的代表,所以劉會長等人又試圖以原來理事會的樣板建立商會,當然就算重建商會也隻會是一個俱樂部,而不再具有以往的特權。今天之所以把原來的理事會負責人請來,是因為之前南洋屯墾團總是接受理事會的命令,卿院覺得有麵子和人情在因此堅持要拉來充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