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許平仔細看了一陣後,周洞天喊話示意可以了,那個順軍士兵小心翼翼地先收起右邊的扳手,槍口的火焰消失了又隻剩下嘯聲,等了片刻後,順軍士兵又發下另外一個扳手,風聲也消失掉,士兵輕輕地把鋼瓶放在地上,向周洞天和許平抱拳行禮。
“這是什麽東西?”許平疑惑地問道。
“一開始我們也不知道,仔細詢問俘虜後,才知道這是福寧軍研究的新式武器,聽說是黃侯年初到福建後親自下令製造的,還給這玩意起了個名字叫什麽‘火焰噴射器’,是上個月才剛剛做好,這次交給福寧水師到戰場測試一下的,結果就被我軍繳獲了。”周洞天笑著告訴許平,經過他們緊急問詢,俘虜還供認這東西是福寧軍為了對抗順軍專門設計的武器:“我們一貫用戰壕和棱堡對抗新軍攻勢,黃侯設計這玩意就是想用來對付我們的壕溝和棱堡的。”
“火焰噴射器,”許平喃喃自語道,在新軍的時候從未聽說過這種武器:“這東西好用嗎?”
“一點兒也不好用,而且很危險,本來我們繳獲了三具這東西,都是完好無損繳獲的,拿著它們的福寧軍士兵還沒靠近就被我們的火槍打倒了,但……”據俘虜供稱,這武器是黃侯親自督造,工匠都不明白黃侯到底想造什麽,設計圖是黃侯親自畫的,而且還得親自給負責的工匠講解他到底想造什麽,幾個攜帶火焰噴射器重傷被俘的福寧軍士兵還都見過黃侯本人,這種武器使用起來極其麻煩,一點也不能出錯,開火的時候必須要先開風,後開油;熄火的時候要先關油、後關風,一個不小心就會倒灌著火,周洞天讓人測試武器的時候還發生了爆炸,死傷了好幾個順軍士兵:“大將軍您也看到了,這東西雖然能噴火,但不過噴個一丈多不到兩丈的樣子,誰會讓他們靠近啊?就是晚上偷襲,還要先點燃木炭才能用,這不是靶子嗎?”
“那侯爺親自督造這個幹什麽?”許平讓士兵把那對鋼瓶拿過來仔細觀察:“知道這東西是怎麽噴火的麽?”
“大人看過街邊賣藝噴火的吧?”在不少城鎮都有這樣的賣藝人,嘴裏含著點酒,深吸一口氣然後往火把上噴,噴出一大團火來:“末將覺得黃侯就是看這幫賣藝的看出來的念頭,這兩個鋼瓶中有一個就是裝滿了氣,好像我們深吸了一口氣似的,這個小瓶裏裝的全是油,一開把手就順著管子流到槍口,然後被風吹出來。”
周洞天說俘虜稱這種鋼瓶用完了還能充氣,不過具體怎麽充就沒人知道了,在福建實驗的時候空瓶都是迴收重新使用的,但更多的技術細節這些小兵都不知道。
“怎麽充的?”許平好奇心大起,他扳開左邊的扳手,那槍口裏噴出來風十分強勁,能把人臉吹得隱隱作疼:“就是一頭牛,也沒法往這裏麵吹進去這麽硬的氣啊。”
周洞天一開始猜測黃侯的辦法是看到小孩在水中玩浮桶得來的靈感,把唿出來的氣壓進一個浮起來的水桶裏,然後再壓到這個鋼瓶裏去,不過看到這風力後他立刻知道肯定不是這迴事:“大人難倒我了,我不知道,軍中的能工巧匠,沒一個人能想明白黃侯是怎麽做到的。不過這東西確實沒用,黃侯是白費力氣。”
許平也不覺得隻能噴幾米的火能有什麽大用,以後小心提防便是,他又一指那小瓶:“這裏麵是什麽油?”
“這油十分歹毒,一開始末將還以為是鬆脂之類的,”噴火器的油味沒有一個人說得上來,就連幾個噴火兵都不知道來曆,萬幸周洞天抓到的一個福寧軍俘虜以前正好在港口工作,他招供說這是從南洋進口的一種油,十分危險每次福寧鎮都會派專人來取貨,裝卸的時候也是如臨大敵,他記住了這種油的味道:“好像叫石油,石油是黑的,從中可以煉出這種火油,一點就著,而且很黏會粘在人身上燒,要是真被噴中了多半是活不了了。”
既然所有的部下都認為這種武器沒有啥威力,許平就不打算耗費心力地去研究和嚐試仿造了,現在燧發槍的生產都有問題,這種連原理都搞不清的火焰噴射器更加不可能造得出來:“南京那邊如何?”
“劉澤清、劉良佐派人來報告過,黃得功從太平府來攻南京,他孤旅歸師,利在速戰,兩位劉將軍現在堅壁不出,等他銳氣耗盡了再說,李成棟也已經趕去太平府增援劉澤清他們了。”周洞天請示許平,是先去南京還是趕往太平府督戰。
“當然是先去太平府,南京又不會飛了。”
……
已經是順軍的江北眾將在太平府把黃得功拖了幾天後,黃部全軍乏食、人心浮動,從前天開始出現逃兵,昨夜更是有大批士兵逃散。
今天江北軍大搖大擺地開出來擺出野戰的架勢,還給黃得功送來戰書邀他決一死戰,雖然明知這未必是決戰的好時候,不過黃得功知道再等下去估計不等人家打,自己的軍隊就垮了。
雖然有弘光皇帝親自擂鼓助威,但黃得功苦戰一個上午也沒能擊敗劉澤清和劉良佐,反倒漸漸被對手壓製,見到戰局不利黃得功更是心浮氣躁,對方的統帥許平還沒有趕到戰場,現在自己連這些人都無法擊敗,那怎麽能奪還京師?
中午時分,見黃部已經是精疲力竭,一直隱藏在陣後養精蓄銳的李成棟部也加入戰團,李成棟親率本部騎兵突擊黃得功的側翼,看到上千騎兵踏得地動山搖,突然從側後殺出後,人心惶惶又苦戰半天黃部立刻發生崩潰……
“皇上,快走吧。”黃得功已經是披頭散發,他手持染血的寶劍衝到弘光皇帝身邊:“大事去矣!”
雖然不懂軍事,但看到己方部隊四散逃亡,後麵是漫山遍野的敵人追擊而來,不用懂軍事弘光皇帝也能明白這仗是打輸了。
“皇上快走,”黃得功催促道,把手中的寶劍用力一揮:“微臣為皇上斷後。”
之前弘光皇帝已經讓人把皇後和才幾歲的太子送去福建,因為崇禎皇帝讓老福王認黃石的妻子為義女,所以理論上黃石是當朝駙馬,是弘光皇帝的妹夫。同時弘光皇帝還下旨再次封自己這個幹妹夫為國公——齊國公,同時送去的還有一份遺詔,上麵說若是自己有所不幸,讓他以齊國公兼駙馬的身份攝政,輔佐太子登基。
“一起走,”弘光皇帝扔下手中的鼓錘,對黃得功叫道:“愛卿跟著朕去福建吧。”
第十五節 忠良
未等黃得功答應,順軍就殺到明軍帥旗前,四周到處都已經是槍炮聲和呐喊聲,黃得功返身準備指揮迎戰,一顆流彈襲來正中他的頭盔。黃得功被這顆子彈打得一個後仰,重重地向後跌倒在塵土中,從頭上噴出的血漿漫灑到空中,濺得弘光皇帝一身都是。西討左逆、東征叛軍,一個月來黃得功總是不得閑,終於在這裏長眠不起,同時灰飛煙滅的還有他那支疲憊不堪的軍隊。
“大帥。”幾個親兵湧到黃得功的屍體邊,徒勞地想把他扶起來,但馬上大家就看明白黃得功已經沒救了。正麵的順軍已殺到近前,而側翼李成棟的騎兵從過潰敗明軍的陣中橫穿而過,肆意砍殺著丟盔卸甲的敗兵。
這些處在漩渦之中的黃得功親兵對望了幾眼,突然站起身奔向弘光皇帝,把明皇抓住要把他獻給順軍:“皇爺,對不住了,那許將軍聽說從不殺俘,當年也沒對先帝爺失禮過,皇爺您就忍忍吧。”
……
許平趕到戰場之前,李成棟一夥兒就親自趕來向他報捷,最後一支忠於南京的明軍黃得功所部覆滅在太平府,弘光皇帝被俘,南京投降,看起來南明已經要土崩瓦解。江北軍正準備進攻左部,這支明軍之前被黃得功殺得大敗,現在夾在東西兩路順軍之間成了遊軍,摧毀它看來也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對弘光皇帝許平倒是很客氣,若不是陰差陽錯,許平本該叫他一聲王叔,就好象自己的父親稱唿弘光皇帝的父親那般。
“小國之君,大國之卿。”許平客客氣氣地向弘光皇帝問安,攻破北京後順廷已經不再承認南明為正統而是視之為偏安小朝廷,對於南明大順也以上國自許:現在的戰爭性質已經從起義造反變成明朝遺產繼承戰爭,是最強的諸侯進行的統一戰爭:“陛下勿驚,吾主定會妥善安置陛下。”
許平下令給弘光皇帝準備好車駕,送他前去北京麵見順王,對於這種發生在中國諸侯間的統一內戰,慣例是降者免死賜爵。
太平、廬州兩府的地方官在清君側軍打來的時候投降了左良玉,發表告示號召各府各縣縉紳百姓支持左伯討伐奸佞,黃得功殺敗左良玉後,這兩府官員又反正重歸弘光朝廷旗下,現在黃得功屍骨未寒,這些官員有趕來投降許平,希望能夠在大順治下繼續當官。
“城頭變幻大王旗。”許平發了聲感慨,他沒有親自去見那些已經趕來的太平府地方官,他也不可能見得過來,既然江北軍投降的將領這麽多,許平就讓他們替自己去安撫地方,讓南京文武盡快投效到大順體製內。
“大人在想什麽?”周洞天聽到許平那聲感慨後,等旁人離去後提醒道:“招降納叛,可以盡快一統,還不必大行殺戮,大人可不要意氣用事啊。”
“我明白。”許平並無不接受投降的意思,他對周洞天說道:“我隻是覺得很怪,按說明廷昏暴,民不聊生,我們起義兵,除暴安良,感覺上應該是善善惡惡,把昏君奸臣一掃而空才是。可是現在明皇殉國後,而他手下的那些貪官俱在,隻是改換門庭罷了。大明、大順,換的不過是一個皇帝和一些朝臣,下麵的,尤其是各縣的官吏,還真沒換幾個,也沒法換。若是大王像換的話,我還得竭力勸他不要莽撞行事。”
“自古改朝換代,也就是這樣罷了,要是拒絕收降,逢人就殺,那不成黃巢之流了麽?”周洞天安慰道:“再說也是換了不少的,再說既然在我們大順治下,這些官員就得按我們大順哦規矩來。”
“是不能像黃巢一般,所以我總是幫著丞相勸說大王,不過起兵三年來,我仔細迴想一下,雖然殺的人裏有些是罪有應得,如孫傳庭之流,但更多就像是李司馬剛才說的都是忠臣孝子,賈將軍、蒲將軍、楊大人……”許平掰著指頭一個個往下數,一直數到這次南征:“史閣部、黃將軍,天下不是這些人攪亂的,但是他們都為明廷殉葬了,而那些攪亂天下的人則搖身一變投降了我們大順,本來昏明末世就不剩幾個忠臣孝子了,還統統被我們殺光了。”
“自古改朝換代就是這樣,治天下隻能靠讀書人,否則就會天下大亂,而且讀書人還這麽少、這麽寶貴。是個人遞他把刀槍就能上戰場,但念書可不是十年、八年就能念出來的。”即使是周洞天這樣的高級軍官,他麵對哪怕是一個秀才的時候仍然會有敬畏感,這種敬畏來自國人對知識根深蒂固的尊敬:“大人要多勸說主上,讓他既要尊敬讀書人,又不能太慣著他們,昏明正是前車之鑒,他們設立廷杖,既不尊重讀書人,但私下裏又過於縱容士人,對他們的惡行置之不理,以致天下大亂。”
“是啊,”南京還有一幫士人等著許平去接見,離開北京的時候李自成和牛金星都囑咐過許平,說東南是士子雲集的地方,許平征服南方後既要讓這些士人感到大順之威,也要注意不可太過倨傲,折辱士人。將來大順要提拔自己的官員來取代降官,東南士林肯定會占據大順科舉中相當多的名額,李自成希望提拔上來的士人骨頭能夠夠硬、氣節可嘉,所以特別提醒許平要對他們以禮相待,以蓄養士子們的誌氣。
去南京安撫等候在那裏的士人固然是件大事,此外還有一件事就是繼續攻擊浙江,浙江不但是稅賦重地,而且根據從北京繳獲的明朝六部文件看,還能提供大量的武器、火藥、船隻,攻取浙江能夠大大緩解大順對這些物質的饑渴。
“侯爺的世子……”許平沉吟著說道:“已經帶著福寧軍抵達杭州了,而且好像已經很久了,他為何呆在杭州不來南京?”
“末將覺得黃侯還是想擁立潞王,潞王不是在杭州嗎,現在我軍生擒弘光帝,估計很快浙江、福建就會群起擁戴,”周洞天認為浙江重要性對方不會不清楚,福寧軍不來南京絕不是因為兵力不足而是另有打算,南京的火藥、船隻產量就已經很可觀,雖然還不知道湖廣那路的戰果如何,但僅僅南京加上浙江的產出,順廷不但能滿足現有軍隊的消耗,而且還能進一步擴充火器和水師部隊:“潞王賢惠有德,是有名的賢王,所以年初東南士林不顧禮法都要擁戴他登基。要不是實在太說不過去,他就是南明的皇帝了。”
“既然是賢王,那便不能讓他登基收攏人心,”許平心中已經有了打算:“我帶一隊親兵去南京走一趟,近衛三營要做好準備,等我迴來就進攻杭州。”
“大人大概幾天迴來。”
“用不了幾天,我不在南京多待,一旦事畢立刻迴來,嗯,”許平想了想,吩咐周洞天道:“修整七天吧,若是到時候我還沒迴來你和李司馬、餘兄弟他們就帶隊出發,我會在你們抵達杭州前追上你們的。”
“就是還不知道福寧軍虛實如何,不知道黃侯世子到底帶著多少軍隊。”周洞天也同意立刻進攻杭州,奪取整個浙江,不過他本以為許平會修整更久一些,等到有了明確的情報後再出兵浙江。
“管他有多少人,我隻知道福寧軍在杭州,而且福寧軍是我要消滅的敵人,那還等什麽?”許平下令衛兵去備馬好立刻去南京,對周洞天笑道:“福寧軍到底有多少人,等我們攻下杭州一問俘虜就知道了。”
……
弘光皇帝被送上江船後,順軍的衛兵就退到外艙,留在明帝身邊的都是他原來的太監,這些一直貼身服侍弘光皇帝的人許平也一並送還給他,同時送還的還有弘光皇帝的個人物品、他逃出南京時帶走的行禮。許平更告訴弘光皇帝,若是他還有什麽需要的話、或是想帶什麽東西一起去北京,許平也可以派兵給他去南京取來。
看到弘光皇帝還穿著滿是血汙的龍袍發呆,他的貼身近侍馬上圍攏上來:“萬歲爺,換身衣服吧。”
一邊說,一邊就有人從行禮箱裏掏出嶄新的幹淨衣服,打算幫助弘光皇帝換上。
聽到這些太監們的話後,自黃得功身死、自己被俘後就一直顯得魂不守舍的弘光皇帝突然垂淚哭泣起來,同時還用力地搖頭道:“不換!這衣服一點兒也不髒,這都是忠臣的血。”
……
李成棟雖然帶著二百人進了南京,但南京實際上還是有原有的部隊駐守,之後順軍一撥撥地從南京旁通過,但是沒有一支進城都直奔太平府去與黃得功交戰,李成棟也急急忙忙地帶兵離開,把南京重新交給了城中的文武百官。
一直到昨天黃得功兵敗身亡,弘光皇帝被俘押解北上的消息傳來後,南京文武才被通知大順司馬鬱董會帶兵前來接管南京城防。
這支離南京最近的順軍今天中午趕到南京城外,檢驗了許平簽署的關防文書後,南京守軍老老實實地開出城外,準備整編為順軍。而鬱董則帶領軍隊進入城中,他立刻召集全城文武、縉紳議事,說大將軍不日就要到南京來視察,因此目前的首要工作就是研究如何搞好治安工作,保證大將軍的人身安全,以備那些賊心不死的前朝餘孽萬一生出什麽妄想。
盡管父親逃迴家鄉去了,但侯方域仍然留在南京,雖然父親和大將軍好像有過節,但是侯方域並不擔心對方報複自己:新朝新氣象,順王連刨他祖墳的崇禎皇帝都不計較了,大將軍難道好意思找曾和他拌嘴的人的兒子的麻煩嗎?
順軍完成交接工作後已經快天黑了,侯方域用過茶點後,就穿戴整齊打算出門:“去銀杏樓。”
仆人一臉驚奇地看著少爺,太平時節也就罷了、弘光皇帝還在南京的時候也就罷了、甚至前兩天都罷了,至少那個時候南京還沒有正式投降。可是今天順軍才進城,今天是南京正式投降的第一天,城門上大順的正規軍的軍旗才掛上沒有幾個時辰,這個時候去歡場似乎有點太說不過去了。
“少爺,”陪著留在南京的老家仆忍不住勸道:“今天少爺還是留在家裏為好吧?”
老仆人的意思是,就算侯方域打算投順,不過國家都覆滅了,皇上都被抓去北京了,今天就是裝悲傷也好歹得裝一天吧。
“為啥不去?”侯方域用更加驚奇地目光看迴去:“今天大家肯定都閉門不出,沒人會和我爭頭牌了啊!”
到了銀杏樓外,隻聽裏麵歡聲笑語,庭院裏燈火輝煌。見狀侯方域頓足道:“這國破家亡之日,怎麽全都來了?唉,我又來晚了啊!”
剛踏進酒樓,侯方域就聽到一陣熟悉的爽朗笑聲,他循聲過去退開門,裏麵滿屋的同門,為首的人正笑得歡暢,看到侯方域後還向他打招唿:“朝宗,你又遲到了,當罰三杯。”
“錢翁,您也來啦?”看到錢謙益後侯方域大吃一驚,這幾天來錢謙益一直嚷嚷著順軍進城之日就是他斃命之時,揚言要帶著他新收的小妾一起去投湖自盡。錢謙益說得慷慨激昂的時候,侯方域還跟著愁眉苦臉地留了幾滴淚,不過心中卻是竊喜,不少人都相信錢謙益此舉必能讓順王感動,他們作為錢謙益的徒子徒孫或是親朋也能因此獲得被順王高看一眼的資本——這錢謙益他怎麽就沒死呢?
可能是因為今天問類似問題的人太多了,錢謙益好像猜到了侯方域到底想問什麽,隨口答道:“水太冷。”
簡略地迴答之後,錢謙益又衝著滿屋的同門們大笑道:“天下文章出東林!順王除非不想治理天下了,否則還能離得開我們?你們看,大將軍這不也是來南京見我們了嗎?”
“錢翁高見!”滿屋人紛紛舉杯賀道。
第十六節 自保
這幾天鬱董一直悶悶不樂,從投降以來最出風頭的一直是李成棟,揚州他就搶在大家趕到之前就攻破城市,隨後孤身涉險渡江,二百騎下南京。而鬱董沒能找到大量的船隻沒敢冒險渡江,最後還是等到對麵的順軍迫降江防軍後才給他送來的船隻,而且他還因為動作遲緩沒能趕上進攻黃得功的最後一仗,正急急忙忙往太平府趕的時候,許平就發來消息讓他調頭去南京負責占領任務。
到了南京之後,鬱董才發現自己是被拋在最後的一支江北軍,李成棟這小子是功就要搶,南京這花花世界他一點兒也不留戀直奔太平府搶攻,而且又被他搶到了。
“渡江前後,我是寸功未立,這可如何是好?”滿腹心事的鬱董在師爺吳維麵前毫不掩飾自己的失落:“我堂堂江北提督的風頭,全被手下這幫家夥搶光了!”
“以我之見,東江不妨在這南京城外立塊碑吧。”吳維不急不忙地說道:“碑文我都替東家想好了,就叫順鬱董滅明於此。”
愁眉不展地鬱董聽見這個提議後,一蹦三尺高。
“這個碑文是有來曆的……”吳維慢悠悠地就要給鬱董講張弘範的典故。
“不就是張弘範那賊的麽?他在崖山寫的‘張弘範滅宋於此’,後來被人在前麵加上了一個宋字,國朝……不,前明不齒張賊所為,把這塊碑砸了扔到南海裏去了。”鬱董大叫起來,他雖然是個武人,但並不是什麽典故都不懂。
“是啊,所以東家要在名字前加一個順字,免得後人給東家加上個明就不好看了。”
“可是,這碑還是會讓天下人說我無恥之極,再者,那宋確實是張賊滅的,而前明,如果說是崇禎爺完了就完了的話,那是順王自己滅的。要是弘光爺也算數的話,那是太平府;現在還不知道潞王什麽的還是不是要跳一跳,如果他們都算的話,那離滅明還早著呢,再說就是這南京,都不是我打下來的。”鬱董把頭一通亂搖:“這如何使得?”
“東家是想要今生的富貴呢?還是想要後世的名聲呢?”吳維一針見血地問道。
鬱董右手用力地在空中虛抓成拳,想也不想地答道:“當然是今生的富貴!”
“那還,東家是想順王和大將軍一想到您就哈哈大笑呢?還是一想到您就皺著眉搖幾下頭?”
“當然是希望陛下和大將軍他老人家笑口常開。”
“那東家就按我說的辦,趁著大將軍還沒到馬上把這碑立了,東家是第一個帶兵駐守南京的順將,立碑也不是完全說不過去。”吳維一晃手中的折扇,笑道:“要真是東家立下張弘範那樣的功勞,這碑反倒不能立了,當然也不用立了。但現在東家明明什麽功勞也沒有,別人一見就知道是東施效顰,順王和大將軍也隻會覺得好笑罷了,他們一想到東家就忍不住笑、放聲大笑,那以後當然也不會來找東家的麻煩了,狠不下這份心的。至於說到無恥,這城裏的無恥之徒還少麽?東家又不是獨一份。”
……
確實如鬱董所料,現在江北軍中眾將中許平最看好的就是李成棟,在趕去南京的路上,許平還讓李成棟隨行,問起他渡江以來的征戰經曆,最後還問道了對黃得功的安葬問題。
“大將軍放心,吾等已經將起厚葬在太平府,”李成棟覺得自己已經差不多摸清了許平的脾胃,立刻答道:“戰場是雖是各為其主,但下了戰場之後,末將總感到很慚愧,雖然黃將軍不識天命,可他是忠臣孝子,末將不是,不是他那樣了不起的人。”
“李將軍不必如此,”突然收降了這許多明軍,許平也不知道該怎麽安置他們,不過戰爭已經告一段落還讓他們掛著明朝的軍銜有些不像話,許平就把他們一概委任為司馬。這段時間表現最搶眼的莫過於李成棟,而且看起來還有些忠義之心,如果不是南明昏聵至此說不定還不會投降。許平心裏暗自思量,可以向順王保舉此人為南京節度使,或是繼續南征的時候把此人帶在身邊協助。
抵達南京城外後,鬱董急忙趕出來迎接,對於鬱董許平一直印象不佳,從一開始這廝就私通順軍,把友軍、上司在許平這裏賣了個好價錢,以前許平當然希望敵人軍中像鬱董這樣的人越多越好,但同樣他也希望自己手下這種人越少越好。
從投降開始,鬱董的表現就泯然眾人,許平覺得把幾萬兵馬交給這種人簡直就是浪費,來南京的路上許平就在考慮對鬱董的處置問題,打算仔細檢查一番南京的治安情況,如果鬱董又出了什麽失誤的話,許平就打算剝奪他的軍權打發他迴家養老——這大順軍中不能收留大明遺留的全部酒囊飯袋,適當的裁減無能之輩許平覺得可能還有利於提醒其他降將,讓他們兢兢業業地工作。
到城門口前的時候,許平已經準備好了幾個問題,打算考量一下鬱董的城防部署,看看他對萬一出現的或內或外的敵人突襲有何預備。可吸引住許平目光的,不是南京宏偉的城樓,而是一塊剛剛豎立起來的高大石碑。
這塊石碑是鬱董連夜搶修起來的,碑四周的花紋當然來不及雕刻,鬱董就讓人畫了上去。
石碑上整整十個鎦金大字:順上將軍鬱董滅明於此!
碑頂上掛著紅綢垂幅,兩側畫著雲紋,碑旁還有一個草台架子,鬱董解釋說他打算在此處修一個涼亭,供參觀碑遊人仕女休息用。
背後的衛士紛紛發出嗤笑聲,許平也不禁莞爾,鬱董躬身問道:“要是大將軍覺得末將立的這塊碑僭越的話,那末將立刻就去拆了。”
“這是什麽東西?”許平疑惑地問道。
“一開始我們也不知道,仔細詢問俘虜後,才知道這是福寧軍研究的新式武器,聽說是黃侯年初到福建後親自下令製造的,還給這玩意起了個名字叫什麽‘火焰噴射器’,是上個月才剛剛做好,這次交給福寧水師到戰場測試一下的,結果就被我軍繳獲了。”周洞天笑著告訴許平,經過他們緊急問詢,俘虜還供認這東西是福寧軍為了對抗順軍專門設計的武器:“我們一貫用戰壕和棱堡對抗新軍攻勢,黃侯設計這玩意就是想用來對付我們的壕溝和棱堡的。”
“火焰噴射器,”許平喃喃自語道,在新軍的時候從未聽說過這種武器:“這東西好用嗎?”
“一點兒也不好用,而且很危險,本來我們繳獲了三具這東西,都是完好無損繳獲的,拿著它們的福寧軍士兵還沒靠近就被我們的火槍打倒了,但……”據俘虜供稱,這武器是黃侯親自督造,工匠都不明白黃侯到底想造什麽,設計圖是黃侯親自畫的,而且還得親自給負責的工匠講解他到底想造什麽,幾個攜帶火焰噴射器重傷被俘的福寧軍士兵還都見過黃侯本人,這種武器使用起來極其麻煩,一點也不能出錯,開火的時候必須要先開風,後開油;熄火的時候要先關油、後關風,一個不小心就會倒灌著火,周洞天讓人測試武器的時候還發生了爆炸,死傷了好幾個順軍士兵:“大將軍您也看到了,這東西雖然能噴火,但不過噴個一丈多不到兩丈的樣子,誰會讓他們靠近啊?就是晚上偷襲,還要先點燃木炭才能用,這不是靶子嗎?”
“那侯爺親自督造這個幹什麽?”許平讓士兵把那對鋼瓶拿過來仔細觀察:“知道這東西是怎麽噴火的麽?”
“大人看過街邊賣藝噴火的吧?”在不少城鎮都有這樣的賣藝人,嘴裏含著點酒,深吸一口氣然後往火把上噴,噴出一大團火來:“末將覺得黃侯就是看這幫賣藝的看出來的念頭,這兩個鋼瓶中有一個就是裝滿了氣,好像我們深吸了一口氣似的,這個小瓶裏裝的全是油,一開把手就順著管子流到槍口,然後被風吹出來。”
周洞天說俘虜稱這種鋼瓶用完了還能充氣,不過具體怎麽充就沒人知道了,在福建實驗的時候空瓶都是迴收重新使用的,但更多的技術細節這些小兵都不知道。
“怎麽充的?”許平好奇心大起,他扳開左邊的扳手,那槍口裏噴出來風十分強勁,能把人臉吹得隱隱作疼:“就是一頭牛,也沒法往這裏麵吹進去這麽硬的氣啊。”
周洞天一開始猜測黃侯的辦法是看到小孩在水中玩浮桶得來的靈感,把唿出來的氣壓進一個浮起來的水桶裏,然後再壓到這個鋼瓶裏去,不過看到這風力後他立刻知道肯定不是這迴事:“大人難倒我了,我不知道,軍中的能工巧匠,沒一個人能想明白黃侯是怎麽做到的。不過這東西確實沒用,黃侯是白費力氣。”
許平也不覺得隻能噴幾米的火能有什麽大用,以後小心提防便是,他又一指那小瓶:“這裏麵是什麽油?”
“這油十分歹毒,一開始末將還以為是鬆脂之類的,”噴火器的油味沒有一個人說得上來,就連幾個噴火兵都不知道來曆,萬幸周洞天抓到的一個福寧軍俘虜以前正好在港口工作,他招供說這是從南洋進口的一種油,十分危險每次福寧鎮都會派專人來取貨,裝卸的時候也是如臨大敵,他記住了這種油的味道:“好像叫石油,石油是黑的,從中可以煉出這種火油,一點就著,而且很黏會粘在人身上燒,要是真被噴中了多半是活不了了。”
既然所有的部下都認為這種武器沒有啥威力,許平就不打算耗費心力地去研究和嚐試仿造了,現在燧發槍的生產都有問題,這種連原理都搞不清的火焰噴射器更加不可能造得出來:“南京那邊如何?”
“劉澤清、劉良佐派人來報告過,黃得功從太平府來攻南京,他孤旅歸師,利在速戰,兩位劉將軍現在堅壁不出,等他銳氣耗盡了再說,李成棟也已經趕去太平府增援劉澤清他們了。”周洞天請示許平,是先去南京還是趕往太平府督戰。
“當然是先去太平府,南京又不會飛了。”
……
已經是順軍的江北眾將在太平府把黃得功拖了幾天後,黃部全軍乏食、人心浮動,從前天開始出現逃兵,昨夜更是有大批士兵逃散。
今天江北軍大搖大擺地開出來擺出野戰的架勢,還給黃得功送來戰書邀他決一死戰,雖然明知這未必是決戰的好時候,不過黃得功知道再等下去估計不等人家打,自己的軍隊就垮了。
雖然有弘光皇帝親自擂鼓助威,但黃得功苦戰一個上午也沒能擊敗劉澤清和劉良佐,反倒漸漸被對手壓製,見到戰局不利黃得功更是心浮氣躁,對方的統帥許平還沒有趕到戰場,現在自己連這些人都無法擊敗,那怎麽能奪還京師?
中午時分,見黃部已經是精疲力竭,一直隱藏在陣後養精蓄銳的李成棟部也加入戰團,李成棟親率本部騎兵突擊黃得功的側翼,看到上千騎兵踏得地動山搖,突然從側後殺出後,人心惶惶又苦戰半天黃部立刻發生崩潰……
“皇上,快走吧。”黃得功已經是披頭散發,他手持染血的寶劍衝到弘光皇帝身邊:“大事去矣!”
雖然不懂軍事,但看到己方部隊四散逃亡,後麵是漫山遍野的敵人追擊而來,不用懂軍事弘光皇帝也能明白這仗是打輸了。
“皇上快走,”黃得功催促道,把手中的寶劍用力一揮:“微臣為皇上斷後。”
之前弘光皇帝已經讓人把皇後和才幾歲的太子送去福建,因為崇禎皇帝讓老福王認黃石的妻子為義女,所以理論上黃石是當朝駙馬,是弘光皇帝的妹夫。同時弘光皇帝還下旨再次封自己這個幹妹夫為國公——齊國公,同時送去的還有一份遺詔,上麵說若是自己有所不幸,讓他以齊國公兼駙馬的身份攝政,輔佐太子登基。
“一起走,”弘光皇帝扔下手中的鼓錘,對黃得功叫道:“愛卿跟著朕去福建吧。”
第十五節 忠良
未等黃得功答應,順軍就殺到明軍帥旗前,四周到處都已經是槍炮聲和呐喊聲,黃得功返身準備指揮迎戰,一顆流彈襲來正中他的頭盔。黃得功被這顆子彈打得一個後仰,重重地向後跌倒在塵土中,從頭上噴出的血漿漫灑到空中,濺得弘光皇帝一身都是。西討左逆、東征叛軍,一個月來黃得功總是不得閑,終於在這裏長眠不起,同時灰飛煙滅的還有他那支疲憊不堪的軍隊。
“大帥。”幾個親兵湧到黃得功的屍體邊,徒勞地想把他扶起來,但馬上大家就看明白黃得功已經沒救了。正麵的順軍已殺到近前,而側翼李成棟的騎兵從過潰敗明軍的陣中橫穿而過,肆意砍殺著丟盔卸甲的敗兵。
這些處在漩渦之中的黃得功親兵對望了幾眼,突然站起身奔向弘光皇帝,把明皇抓住要把他獻給順軍:“皇爺,對不住了,那許將軍聽說從不殺俘,當年也沒對先帝爺失禮過,皇爺您就忍忍吧。”
……
許平趕到戰場之前,李成棟一夥兒就親自趕來向他報捷,最後一支忠於南京的明軍黃得功所部覆滅在太平府,弘光皇帝被俘,南京投降,看起來南明已經要土崩瓦解。江北軍正準備進攻左部,這支明軍之前被黃得功殺得大敗,現在夾在東西兩路順軍之間成了遊軍,摧毀它看來也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對弘光皇帝許平倒是很客氣,若不是陰差陽錯,許平本該叫他一聲王叔,就好象自己的父親稱唿弘光皇帝的父親那般。
“小國之君,大國之卿。”許平客客氣氣地向弘光皇帝問安,攻破北京後順廷已經不再承認南明為正統而是視之為偏安小朝廷,對於南明大順也以上國自許:現在的戰爭性質已經從起義造反變成明朝遺產繼承戰爭,是最強的諸侯進行的統一戰爭:“陛下勿驚,吾主定會妥善安置陛下。”
許平下令給弘光皇帝準備好車駕,送他前去北京麵見順王,對於這種發生在中國諸侯間的統一內戰,慣例是降者免死賜爵。
太平、廬州兩府的地方官在清君側軍打來的時候投降了左良玉,發表告示號召各府各縣縉紳百姓支持左伯討伐奸佞,黃得功殺敗左良玉後,這兩府官員又反正重歸弘光朝廷旗下,現在黃得功屍骨未寒,這些官員有趕來投降許平,希望能夠在大順治下繼續當官。
“城頭變幻大王旗。”許平發了聲感慨,他沒有親自去見那些已經趕來的太平府地方官,他也不可能見得過來,既然江北軍投降的將領這麽多,許平就讓他們替自己去安撫地方,讓南京文武盡快投效到大順體製內。
“大人在想什麽?”周洞天聽到許平那聲感慨後,等旁人離去後提醒道:“招降納叛,可以盡快一統,還不必大行殺戮,大人可不要意氣用事啊。”
“我明白。”許平並無不接受投降的意思,他對周洞天說道:“我隻是覺得很怪,按說明廷昏暴,民不聊生,我們起義兵,除暴安良,感覺上應該是善善惡惡,把昏君奸臣一掃而空才是。可是現在明皇殉國後,而他手下的那些貪官俱在,隻是改換門庭罷了。大明、大順,換的不過是一個皇帝和一些朝臣,下麵的,尤其是各縣的官吏,還真沒換幾個,也沒法換。若是大王像換的話,我還得竭力勸他不要莽撞行事。”
“自古改朝換代,也就是這樣罷了,要是拒絕收降,逢人就殺,那不成黃巢之流了麽?”周洞天安慰道:“再說也是換了不少的,再說既然在我們大順治下,這些官員就得按我們大順哦規矩來。”
“是不能像黃巢一般,所以我總是幫著丞相勸說大王,不過起兵三年來,我仔細迴想一下,雖然殺的人裏有些是罪有應得,如孫傳庭之流,但更多就像是李司馬剛才說的都是忠臣孝子,賈將軍、蒲將軍、楊大人……”許平掰著指頭一個個往下數,一直數到這次南征:“史閣部、黃將軍,天下不是這些人攪亂的,但是他們都為明廷殉葬了,而那些攪亂天下的人則搖身一變投降了我們大順,本來昏明末世就不剩幾個忠臣孝子了,還統統被我們殺光了。”
“自古改朝換代就是這樣,治天下隻能靠讀書人,否則就會天下大亂,而且讀書人還這麽少、這麽寶貴。是個人遞他把刀槍就能上戰場,但念書可不是十年、八年就能念出來的。”即使是周洞天這樣的高級軍官,他麵對哪怕是一個秀才的時候仍然會有敬畏感,這種敬畏來自國人對知識根深蒂固的尊敬:“大人要多勸說主上,讓他既要尊敬讀書人,又不能太慣著他們,昏明正是前車之鑒,他們設立廷杖,既不尊重讀書人,但私下裏又過於縱容士人,對他們的惡行置之不理,以致天下大亂。”
“是啊,”南京還有一幫士人等著許平去接見,離開北京的時候李自成和牛金星都囑咐過許平,說東南是士子雲集的地方,許平征服南方後既要讓這些士人感到大順之威,也要注意不可太過倨傲,折辱士人。將來大順要提拔自己的官員來取代降官,東南士林肯定會占據大順科舉中相當多的名額,李自成希望提拔上來的士人骨頭能夠夠硬、氣節可嘉,所以特別提醒許平要對他們以禮相待,以蓄養士子們的誌氣。
去南京安撫等候在那裏的士人固然是件大事,此外還有一件事就是繼續攻擊浙江,浙江不但是稅賦重地,而且根據從北京繳獲的明朝六部文件看,還能提供大量的武器、火藥、船隻,攻取浙江能夠大大緩解大順對這些物質的饑渴。
“侯爺的世子……”許平沉吟著說道:“已經帶著福寧軍抵達杭州了,而且好像已經很久了,他為何呆在杭州不來南京?”
“末將覺得黃侯還是想擁立潞王,潞王不是在杭州嗎,現在我軍生擒弘光帝,估計很快浙江、福建就會群起擁戴,”周洞天認為浙江重要性對方不會不清楚,福寧軍不來南京絕不是因為兵力不足而是另有打算,南京的火藥、船隻產量就已經很可觀,雖然還不知道湖廣那路的戰果如何,但僅僅南京加上浙江的產出,順廷不但能滿足現有軍隊的消耗,而且還能進一步擴充火器和水師部隊:“潞王賢惠有德,是有名的賢王,所以年初東南士林不顧禮法都要擁戴他登基。要不是實在太說不過去,他就是南明的皇帝了。”
“既然是賢王,那便不能讓他登基收攏人心,”許平心中已經有了打算:“我帶一隊親兵去南京走一趟,近衛三營要做好準備,等我迴來就進攻杭州。”
“大人大概幾天迴來。”
“用不了幾天,我不在南京多待,一旦事畢立刻迴來,嗯,”許平想了想,吩咐周洞天道:“修整七天吧,若是到時候我還沒迴來你和李司馬、餘兄弟他們就帶隊出發,我會在你們抵達杭州前追上你們的。”
“就是還不知道福寧軍虛實如何,不知道黃侯世子到底帶著多少軍隊。”周洞天也同意立刻進攻杭州,奪取整個浙江,不過他本以為許平會修整更久一些,等到有了明確的情報後再出兵浙江。
“管他有多少人,我隻知道福寧軍在杭州,而且福寧軍是我要消滅的敵人,那還等什麽?”許平下令衛兵去備馬好立刻去南京,對周洞天笑道:“福寧軍到底有多少人,等我們攻下杭州一問俘虜就知道了。”
……
弘光皇帝被送上江船後,順軍的衛兵就退到外艙,留在明帝身邊的都是他原來的太監,這些一直貼身服侍弘光皇帝的人許平也一並送還給他,同時送還的還有弘光皇帝的個人物品、他逃出南京時帶走的行禮。許平更告訴弘光皇帝,若是他還有什麽需要的話、或是想帶什麽東西一起去北京,許平也可以派兵給他去南京取來。
看到弘光皇帝還穿著滿是血汙的龍袍發呆,他的貼身近侍馬上圍攏上來:“萬歲爺,換身衣服吧。”
一邊說,一邊就有人從行禮箱裏掏出嶄新的幹淨衣服,打算幫助弘光皇帝換上。
聽到這些太監們的話後,自黃得功身死、自己被俘後就一直顯得魂不守舍的弘光皇帝突然垂淚哭泣起來,同時還用力地搖頭道:“不換!這衣服一點兒也不髒,這都是忠臣的血。”
……
李成棟雖然帶著二百人進了南京,但南京實際上還是有原有的部隊駐守,之後順軍一撥撥地從南京旁通過,但是沒有一支進城都直奔太平府去與黃得功交戰,李成棟也急急忙忙地帶兵離開,把南京重新交給了城中的文武百官。
一直到昨天黃得功兵敗身亡,弘光皇帝被俘押解北上的消息傳來後,南京文武才被通知大順司馬鬱董會帶兵前來接管南京城防。
這支離南京最近的順軍今天中午趕到南京城外,檢驗了許平簽署的關防文書後,南京守軍老老實實地開出城外,準備整編為順軍。而鬱董則帶領軍隊進入城中,他立刻召集全城文武、縉紳議事,說大將軍不日就要到南京來視察,因此目前的首要工作就是研究如何搞好治安工作,保證大將軍的人身安全,以備那些賊心不死的前朝餘孽萬一生出什麽妄想。
盡管父親逃迴家鄉去了,但侯方域仍然留在南京,雖然父親和大將軍好像有過節,但是侯方域並不擔心對方報複自己:新朝新氣象,順王連刨他祖墳的崇禎皇帝都不計較了,大將軍難道好意思找曾和他拌嘴的人的兒子的麻煩嗎?
順軍完成交接工作後已經快天黑了,侯方域用過茶點後,就穿戴整齊打算出門:“去銀杏樓。”
仆人一臉驚奇地看著少爺,太平時節也就罷了、弘光皇帝還在南京的時候也就罷了、甚至前兩天都罷了,至少那個時候南京還沒有正式投降。可是今天順軍才進城,今天是南京正式投降的第一天,城門上大順的正規軍的軍旗才掛上沒有幾個時辰,這個時候去歡場似乎有點太說不過去了。
“少爺,”陪著留在南京的老家仆忍不住勸道:“今天少爺還是留在家裏為好吧?”
老仆人的意思是,就算侯方域打算投順,不過國家都覆滅了,皇上都被抓去北京了,今天就是裝悲傷也好歹得裝一天吧。
“為啥不去?”侯方域用更加驚奇地目光看迴去:“今天大家肯定都閉門不出,沒人會和我爭頭牌了啊!”
到了銀杏樓外,隻聽裏麵歡聲笑語,庭院裏燈火輝煌。見狀侯方域頓足道:“這國破家亡之日,怎麽全都來了?唉,我又來晚了啊!”
剛踏進酒樓,侯方域就聽到一陣熟悉的爽朗笑聲,他循聲過去退開門,裏麵滿屋的同門,為首的人正笑得歡暢,看到侯方域後還向他打招唿:“朝宗,你又遲到了,當罰三杯。”
“錢翁,您也來啦?”看到錢謙益後侯方域大吃一驚,這幾天來錢謙益一直嚷嚷著順軍進城之日就是他斃命之時,揚言要帶著他新收的小妾一起去投湖自盡。錢謙益說得慷慨激昂的時候,侯方域還跟著愁眉苦臉地留了幾滴淚,不過心中卻是竊喜,不少人都相信錢謙益此舉必能讓順王感動,他們作為錢謙益的徒子徒孫或是親朋也能因此獲得被順王高看一眼的資本——這錢謙益他怎麽就沒死呢?
可能是因為今天問類似問題的人太多了,錢謙益好像猜到了侯方域到底想問什麽,隨口答道:“水太冷。”
簡略地迴答之後,錢謙益又衝著滿屋的同門們大笑道:“天下文章出東林!順王除非不想治理天下了,否則還能離得開我們?你們看,大將軍這不也是來南京見我們了嗎?”
“錢翁高見!”滿屋人紛紛舉杯賀道。
第十六節 自保
這幾天鬱董一直悶悶不樂,從投降以來最出風頭的一直是李成棟,揚州他就搶在大家趕到之前就攻破城市,隨後孤身涉險渡江,二百騎下南京。而鬱董沒能找到大量的船隻沒敢冒險渡江,最後還是等到對麵的順軍迫降江防軍後才給他送來的船隻,而且他還因為動作遲緩沒能趕上進攻黃得功的最後一仗,正急急忙忙往太平府趕的時候,許平就發來消息讓他調頭去南京負責占領任務。
到了南京之後,鬱董才發現自己是被拋在最後的一支江北軍,李成棟這小子是功就要搶,南京這花花世界他一點兒也不留戀直奔太平府搶攻,而且又被他搶到了。
“渡江前後,我是寸功未立,這可如何是好?”滿腹心事的鬱董在師爺吳維麵前毫不掩飾自己的失落:“我堂堂江北提督的風頭,全被手下這幫家夥搶光了!”
“以我之見,東江不妨在這南京城外立塊碑吧。”吳維不急不忙地說道:“碑文我都替東家想好了,就叫順鬱董滅明於此。”
愁眉不展地鬱董聽見這個提議後,一蹦三尺高。
“這個碑文是有來曆的……”吳維慢悠悠地就要給鬱董講張弘範的典故。
“不就是張弘範那賊的麽?他在崖山寫的‘張弘範滅宋於此’,後來被人在前麵加上了一個宋字,國朝……不,前明不齒張賊所為,把這塊碑砸了扔到南海裏去了。”鬱董大叫起來,他雖然是個武人,但並不是什麽典故都不懂。
“是啊,所以東家要在名字前加一個順字,免得後人給東家加上個明就不好看了。”
“可是,這碑還是會讓天下人說我無恥之極,再者,那宋確實是張賊滅的,而前明,如果說是崇禎爺完了就完了的話,那是順王自己滅的。要是弘光爺也算數的話,那是太平府;現在還不知道潞王什麽的還是不是要跳一跳,如果他們都算的話,那離滅明還早著呢,再說就是這南京,都不是我打下來的。”鬱董把頭一通亂搖:“這如何使得?”
“東家是想要今生的富貴呢?還是想要後世的名聲呢?”吳維一針見血地問道。
鬱董右手用力地在空中虛抓成拳,想也不想地答道:“當然是今生的富貴!”
“那還,東家是想順王和大將軍一想到您就哈哈大笑呢?還是一想到您就皺著眉搖幾下頭?”
“當然是希望陛下和大將軍他老人家笑口常開。”
“那東家就按我說的辦,趁著大將軍還沒到馬上把這碑立了,東家是第一個帶兵駐守南京的順將,立碑也不是完全說不過去。”吳維一晃手中的折扇,笑道:“要真是東家立下張弘範那樣的功勞,這碑反倒不能立了,當然也不用立了。但現在東家明明什麽功勞也沒有,別人一見就知道是東施效顰,順王和大將軍也隻會覺得好笑罷了,他們一想到東家就忍不住笑、放聲大笑,那以後當然也不會來找東家的麻煩了,狠不下這份心的。至於說到無恥,這城裏的無恥之徒還少麽?東家又不是獨一份。”
……
確實如鬱董所料,現在江北軍中眾將中許平最看好的就是李成棟,在趕去南京的路上,許平還讓李成棟隨行,問起他渡江以來的征戰經曆,最後還問道了對黃得功的安葬問題。
“大將軍放心,吾等已經將起厚葬在太平府,”李成棟覺得自己已經差不多摸清了許平的脾胃,立刻答道:“戰場是雖是各為其主,但下了戰場之後,末將總感到很慚愧,雖然黃將軍不識天命,可他是忠臣孝子,末將不是,不是他那樣了不起的人。”
“李將軍不必如此,”突然收降了這許多明軍,許平也不知道該怎麽安置他們,不過戰爭已經告一段落還讓他們掛著明朝的軍銜有些不像話,許平就把他們一概委任為司馬。這段時間表現最搶眼的莫過於李成棟,而且看起來還有些忠義之心,如果不是南明昏聵至此說不定還不會投降。許平心裏暗自思量,可以向順王保舉此人為南京節度使,或是繼續南征的時候把此人帶在身邊協助。
抵達南京城外後,鬱董急忙趕出來迎接,對於鬱董許平一直印象不佳,從一開始這廝就私通順軍,把友軍、上司在許平這裏賣了個好價錢,以前許平當然希望敵人軍中像鬱董這樣的人越多越好,但同樣他也希望自己手下這種人越少越好。
從投降開始,鬱董的表現就泯然眾人,許平覺得把幾萬兵馬交給這種人簡直就是浪費,來南京的路上許平就在考慮對鬱董的處置問題,打算仔細檢查一番南京的治安情況,如果鬱董又出了什麽失誤的話,許平就打算剝奪他的軍權打發他迴家養老——這大順軍中不能收留大明遺留的全部酒囊飯袋,適當的裁減無能之輩許平覺得可能還有利於提醒其他降將,讓他們兢兢業業地工作。
到城門口前的時候,許平已經準備好了幾個問題,打算考量一下鬱董的城防部署,看看他對萬一出現的或內或外的敵人突襲有何預備。可吸引住許平目光的,不是南京宏偉的城樓,而是一塊剛剛豎立起來的高大石碑。
這塊石碑是鬱董連夜搶修起來的,碑四周的花紋當然來不及雕刻,鬱董就讓人畫了上去。
石碑上整整十個鎦金大字:順上將軍鬱董滅明於此!
碑頂上掛著紅綢垂幅,兩側畫著雲紋,碑旁還有一個草台架子,鬱董解釋說他打算在此處修一個涼亭,供參觀碑遊人仕女休息用。
背後的衛士紛紛發出嗤笑聲,許平也不禁莞爾,鬱董躬身問道:“要是大將軍覺得末將立的這塊碑僭越的話,那末將立刻就去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