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來,這種書生不是自己、就是有親友曾為許平效力過,眼見官兵勢大,就急忙趕來投軍希望能得以洗刷。當然,無論是鬱董還是吳維都知道,這種人在闖營中也不會身居要職,那些被孫可望委以重任的人,哪怕是負責司法的訟師都堅決支持闖營,現在這些和闖營關係密切的官吏都跑到歸德等大城堅持抵抗。


    這個人不出所料也在闖營幹過幾天文書和授課的工作,拿過一些菲薄的俸祿,因為不是闖營的官吏,孫可望逃走時當然不會帶上他,而地方闖軍也沒有給他在各個堅固據點安排位置。雖說不是什麽要職,但罪名可大可小,這個人感覺自己教了些時日的書,並無參與任何闖營的軍務、政務,要是被定一個失身賊寇有些冤枉。眼見官兵步步逼近,這個人心裏越來越擔憂,他曾為闖營工作的事情有不少人知道,生怕官兵會在得勝後算帳。聽說鬱董比較和善,又自認為罪過很小未必會有人計較,這個人就急忙趕來投軍,希望能以此洗刷之前的汙點。


    豎著耳朵聽那個人吞吞吐吐地說出這段經曆後,早就蓄勢待發的鬱董一下子又從門檻上竄起來:“書生,這又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難道闖賊來了,農民就不種地了?商販就不做買賣了?你一個年輕書生不教書,拿什麽糊口?拿什麽贍養父母?你又沒有替闖賊出力,再說就是出過力又如何?”


    頓了一頓後,鬱董深吸一口氣,再次向著周圍的人群大聲重複道:“俺是河南人,不是湖廣蠻子、直隸佬!俺是打迴老家,不是來河南爭功的。不少闖賊手下也是河南人,對湖廣蠻子、直隸佬來說,他們是首級、是功勞!但對本將來說,那都是本將的老鄉,是老鄉!別說替闖賊教教書、種種地,就是替闖賊打過仗的,本將也是脅從不問!”


    和之前來的一路上相同,鬱董的宣言再次引起如雷的彩聲,每聽到這話的人都放下心來,真心實意地向鬱董歡唿。


    這些話實現鬱董和師爺商量過,如果說多了朝廷難免會不快,不過許平聽了估計會很痛快,最清楚自己斤兩的就是許平和孫可望,鬱董知道對方根本不怕自己去他們爭奪民心。朝廷很可能因為自己說什麽不追究、不堅守的話不滿,不過吳維幫鬱董分析說:還真沒聽說過當今皇上敢收拾什麽手握兵權的將領,典型一個欺軟怕硬。


    現在鬱董手握兵權,所以不必擔心皇上拿自己問罪,而要想保住自己的兵權,不能得罪的還是許平而不是朝廷。所以……朝廷是不是聽了會不痛快,誰在乎?


    “又是一個笨蛋。”等鬱董和吳維兩人迴營時,他們說起今天這個來投軍的書生:“現在勝敗如何我們都看不清,我們都怕許將軍多於朝廷的時候,他竟然會把注壓在我們身上!怪不得闖賊隻讓他去教書,這人怕不是書讀得都把腦子讀傻了吧。”


    ……


    “鬱董真是個知情識趣的人,”一向把歸德府視為自己私產的孫可望,雖然不得不撤退到開封,但仍然對鬱董的行動極為關注,他審視著這些日子來從歸德送迴的報告,上麵說鬱董沒有動過孫可望的一草一木,每次要是有人助餉鬱董都會敲鑼打鼓地把人送走:“生怕我不知道他絕沒有拿過我一兩銀子,沒有動過我的鋪子、吃過我的糧食——就是吃也一定會付錢的。”孫可望咯咯笑道:“要是許兄弟去打他的話,恐怕我都會不好意思、會替他說情了。”


    和孫可望一樣,南京也在關注著鬱董的進展,雖然他還是河南的總兵,但最近以來一直吃南京的糧、拿南京的餉,手下也有大批的南直隸士兵,江北軍無人敢於出擊,鬱董是唯一能給他們掙臉的人了。自從鬱董出兵以來,南京方麵就連篇累牘地為他歌功頌德,尤其是一開始楊致遠和左良玉都謹慎持重時,鬱董一路高歌猛進,兵不血刃地收複了半個歸德府,南京方麵當然把這塊功勞中最大的一塊劃給了自己:正是由於南京果斷地截流新軍的軍火、物資已經應該上繳給朝廷的賦稅,才得以迅速建立了一支精銳的江北軍,一支能夠在河南出現危機的時候,將闖賊擋在大明賦稅重地之外的軍隊,而鬱董就是這支軍隊戰鬥力的證明。


    河南巡撫當然不服氣,高明衡覺得鬱董是自己火線提拔的,之前在河南戰績也不錯,足以說明自己才是慧眼識英才的伯樂。不過現在和南京爭論很困難而且很不明智,困難在於高明衡還被包圍在開封城裏,和京師的聯係時斷時續非常不可靠,最近還是因為解圍軍的壓力迫使闖軍大量移到外線才讓開封的通訊好了一些;而不明智在於,高明衡現在日夜期盼著解圍部隊殺到開封城下,在這個時候得罪南京和江北軍顯然是很愚蠢的。不過高明衡已經暗暗打定主意,一旦開封解圍他就要立刻把鬱董要迴來。鬱董這麽念鄉情的人,目前仍掛著河南的官銜,於情於理都不會太難,若是成功的話高明衡還打算保舉鬱董提督河南軍務來報償他。


    至於朝廷方麵,對鬱董的觀感則很複雜,最開始鬱董率先發起反擊,作為三路解圍大軍最先一路攻入闖營領地的將領,崇禎天子和內閣都是很欣賞他的。


    南京的報捷奏章每天都有好幾封,崇禎天子第一天稱讚鬱董為:中原戰局的救星;第二天稱讚鬱董為:許賊的克星。第三天則一連重複了好幾遍:中原的救星、許賊的克星、中原的救星、許賊的克星……


    尤其讓內閣滿意的是:不僅僅是南京的奏章,地方上的縉紳也紛紛主動寫文章稱讚鬱董。之前每次官兵過境,士人、縉紳無不罵聲一片,官兵殺良冒功的時候,就連癢生也不放過,隻是崇禎天子不願意得罪有兵權的將領,朝廷也不得不裝聾作啞。這次河南的士人、縉紳,聽說官兵又來解圍的時候,就和其他百姓一起四散逃亡,個別膽大包天留在南部的,果然在楚軍手裏遭了災。但對鬱董的軍紀行止,縉紳則是交口讚譽,那些河南籍的官員人人都受到家鄉故舊的來信,稱頌鬱董之餘,都主動替他求情,希望朝臣能夠在皇上麵前為這位河南老鄉美言,讓他能夠升官發財。


    最開始崇禎天子對此是滿意的,不然也不會稱讚鬱董為中原的救星和許平的克星,不過漸漸的,隨著一些鬱董的言論傳入朝中後,皇上和閣臣就開始不高興了。


    “鬱帥說他不會猛烈掃平闖賊,以免闖賊狗急跳牆!”崇禎知道這話鬱董說了不止一次,他不滿地說道:“鬱帥忘了他吃的是朝廷的糧、拿的是朝廷的餉了麽?怎麽可以把私情放在朝廷大義之上。”


    禦案上還有一份稱讚鬱董的奏章,裏麵的話崇禎也不是第一次見到,因此他更為不滿:“鬱帥說什麽萬一戰敗他不會堅壁清野,這種自墮軍心的話怎麽可以亂說?這在軍中不算是妖言惑眾麽?鬱帥身為一軍之主竟然會自己說,真是太讓朕失望了。”崇禎生氣地拋下奏章。


    “聖上所言極是,”魏閣老立刻附和道:“鬱董還說什麽為了避免家鄉兵禍所以不會堅守城池,會主動放棄國土,這真是大謬不然之語!臣以為:聖上應該嚴詞切責鬱董,問他還記不記得到底這天下的城池,是誰家的城池?這普天之下的土地,到底是誰家的國土?”


    已經成為首輔的陳演也從朝班中跳出來,配合大罵道:“鬱董口出狂言,說什麽對失身闖賊的罪人既往不咎,臣以為其有僭越之嫌,請皇上切詞責問,令其自辯。”


    這種迴答顯然有些出乎崇禎的預料,他咳嗽一聲:“諸位愛卿所言甚是,隻是當今乃是用人之時。”


    陳演心裏有數,皇上剛說的這最後一句話多半是他希望從群臣口中聽到的,但即便如此陳首輔仍沒有給皇上搭台階的意思,他再三懇請道:“鬱董僭越無禮,臣以為不可姑息,望聖上明斷。”


    “臣附議,”其他閣臣一片響應之聲,幾個人甚至跪下叩頭:“聖上,鬱董膽大妄為,懇請聖上窮治此罪。”


    崇禎天子又咳嗽兩聲,駁迴了臣子們的建議:“鬱帥雖有小過,但一片忠勤之心不可不察。”說著崇禎就看向陳演:“元輔以為如何?”


    “臣不以為然!”陳演一點兒也沒給皇上麵子,斷然搖頭否定道:“唯名與器,不可假人,鬱董僭越之罪,不可不嚴懲以戒後人。”


    ——若是今天順了聖上的話,萬一明天鬱董出了什麽事,或是此事遭到非議,聖上一定會把我推出去做替罪羊,哪怕是雙方旗鼓相當,聖上也未必會替我說話,說不定還要裝幅不偏不倚的模樣謀取名聲。何況……


    陳演心裏如是想著:


    ——何況不可能旗鼓相當,聖上這麽多年來,從來沒替誰背過黑鍋,不會再有誰幫聖上說話的,我出頭定然是孤家寡人,說不定還會被想謀取名聲的禦史抨擊為阿諛逢迎的佞臣,這禍可我可不能惹,也惹不起。


    “元輔說得極是,”崇禎天子再次婉言勸解道:“隻是鬱帥為國效力多年,若是責罰他,元輔難道不擔心寒了軍心麽?”


    “臣以為,這是姑息養奸。”陳演義正辭嚴。


    ——若是聖上同先帝那般,寧可自己名聲受損,也要拚命護住為他出力的臣子,那我拚著被禦史說成是奸佞也要給聖上搭這個台子,若是聖上同先帝那樣,念著給他出力臣子的好,便是被旁人說成是魏忠賢我又何懼。


    隻是陳演很清楚崇禎皇帝一旦得誌,就會把所有功勞都攬到自己身上,隻有出問題需要有人頂缸時才會四下搜索當年支持自己意見的臣子,而陳演估計自己沒機會得到兵權來自保。雖說陳演很同意崇禎的意見:那就是如此行事會寒了軍心,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不過……


    ——不過聖上可不敢處罰手握兵權的將領,我就是不替鬱帥說話,就是滿朝文武都把鬱帥說得十惡不赦,聖上也不會把他怎麽樣。既然無論我怎麽說都不會有害國事,那又何必去順著聖上的意思說話,去招惹不測之禍呐?


    第三十五節 朝堂


    抱著了陳首輔一樣心思的臣子們,紛紛大罵鬱董有錯,一時朝堂上沸沸揚揚全是責備鬱董的聲音。最後崇禎皇帝隻好親自上陣,下旨說鬱董功大於過,這次就不追究了,然後還嚴令兩外兩路援軍加緊行軍,同江北軍一起給開封迅速解圍。


    跟著眾人一起山唿萬歲後,陳演又跟著退朝的人群一起走出皇宮,今天這些臣子都認為自己表現的不錯,為了朝廷的大義據理力爭,沒有附和皇帝的舉止也就不會被禦史彈劾,更不會被皇帝在將來用做在鬱董或江北軍問題上處置失當的擋箭牌。至於最後的決議,也沒有人迴去用行動反對,因為大家都認為這種行為是裏所應當的,隻是皇上既然不分功給臣子,那也不要指望臣子出力。


    “元輔,若是鬱帥此番成功,下官以為可以保舉他為江北提督。”


    “元輔,鬱帥勞苦功高,聖上為何不賜下金幣、錦衣?將來若是有餘暇,便是招入京師蘭台賜宴也不為過啊。”


    說話的人很多,陳演記不得都是誰說的什麽話,但這些人無疑都要他搶在崇禎皇帝之前把這些話說出來,這樣臣子們才能支持。若是不小心被崇禎皇帝搶先說出來了,那大家隻好反對到底,雖說太荒謬的事情皇上還是會看出來並且拒絕下旨的,但有些不是荒謬到極點的錯誤,皇上就會執行下去。


    比如河南大旱,朝議要賑濟災難、減免河南賦稅,有南京的地方官說此時江南也有災——當然了,大災、小災哪朝哪代不會有一點?所以要免一起免。


    當時陳演還不是首輔,隻是一個普通的朝臣,聽到這個胡說八道的奏章後,他在心裏痛罵道:這麽荒謬的說法居然也敢堂而皇之地送到禦前!一會兒元輔和閣老們開始罵時,我要跟著一起罵。


    可是第一個開口的是崇禎皇帝,他覺得這道理很難反駁,所以說既然都有災,那就都不必免了,也都不必賑濟了。


    陳演心中又是一片抗議之聲,並且暗暗發誓:一會兒當首輔開始反對時,我要跟著嗡嗡。


    為什麽之前要跟著一起罵,而後一次隻能跟著嗡嗡呢?因為對南京的收稅涉及到很多東林集團成員的利益。雖然自己也是東林集團的一份子,但是陳演覺得有些時候還是要以國家為重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但是他不是首輔、不是閣老,這份奏章既然是南京的東林官員啟奏的,那還是由周首輔開這個口更為穩妥吧,畢竟在朝堂上他是首輔,在東林內,他是多年來無數東林士人的座師。


    不過周首輔沒有反對,他讚同了。當時陳演在心裏對周延儒又是一頓痛罵:真是懦夫、大懦夫,這麽荒謬的決定你居然也會表示同意。


    其他的朝臣一個接著一個,都表示同意,陳演也同意了。河南不會得到賑濟,而賦稅仍要繼續,隻是因為——崇禎皇上希望靠這個封住南京地方官的口。“皇上不會真的不知道這個主意有多荒謬,或是真的不知道該如何鑒別真受災、假受災和大災、小災吧。”陳演當時心裏如是想著。


    一次又一次,每次陳演都想在首輔表示反對後跟著嗡嗡,但每次首輔都沒有對那些荒謬的決議表示反對。“真是懦夫。”陳演每次都給出這樣的評判,下朝的時候,陳演時常會趁人不注意,或是周圍人正七嘴八舌地給首輔出主意時也跑到首輔身後,發出一兩聲他認為對國家有利的建議,希望首輔下次上朝時能夠把它說出口——反正這麽多人都在說話,首輔也不會記得是誰說的,同僚也不會知道是誰提出的建議。


    日複一日,陳演已經不準備跟著嗡嗡了,因為首輔是肯定不會在任何有利東林利益的提議上表示反對的,在這種問題上附和皇上也沒有關係——不會有禦史罵;其他問題一定不能附和皇上——禦史還等著罵人的素材呢。


    背後還傳來亂哄哄的人聲,陳演頭也不迴地向前走著,那些各種有利於國家的提案他不知道是誰說的,也沒有心情去記。


    “溫體仁,不是我們東林的人,一直替聖上遮風擋雨,替聖上辦他相幹但是不好意思幹的事情,在聖上想獲利的時候替聖上抗下不想挨的罵。周延儒送了曹化淳一筆銀子,讓他對聖上說溫體仁結黨,聖上就把溫體仁罷免了。很幹脆、很痛快,完全沒有記起溫體仁多年的效勞,而是很高興這個人帶走了全部罵名。然後呢……然後就是北虜入寇,周延儒硬是把在通縣的慘敗說成自成祖以來前所未有的大捷,聖上因此去太廟獻捷,而百官人人喜形於色,人手一篇給太祖高皇帝的錦繡賀文,好像真是什麽大捷一般……最後周延儒也被罷免了,也沒有什麽特別倒黴的嘛,自古坐上宰相這個位置的,能被罷免然後高高興興的迴鄉,就算命不錯了。”


    打倒了周延儒當上首輔之後,陳演對自己的期許就是要比周延儒強,而所謂的強就是不把慘敗硬說成大捷。很久之前,陳演的理想是在首輔反對時跟著嗡嗡,哪怕是觸犯東林集團的利益,他仍然要跟著嗡嗡,但現在,他可以反對了,但朝堂之上的風氣仍一如以往:“就憑我身後這批懦夫,我要是出來反對的話,他們是絕對不敢跟著嗡嗡的,我會成為孤家寡人被打翻在地的。如果我不坐在這個位置上,再來一個謊報軍情的周延儒,那聖上受到的蒙蔽更多,至少現在他還能知道真相,有機會做出正確的決斷……”


    ……


    “事事憂人啊,”這是侯洵最近的口頭禪,作為在一線負責指揮的督師,他比朝中的大臣們更能感到闖營的壓力:“事事憂人啊。”


    最近災害比過去幾年好了一些,但大明並沒有從中受益很多,倒是相反對義軍極為有利,大明的吏治和軍隊中的問題已經積重難返,侯洵還記得天下剛開始烽火四起的時候,一紙招安往往就能讓大批的叛軍束手就擒,或是抽調幾千邊軍,便能把流民殺得血流成河。可是現在形勢完全不同了,義軍中的底層士兵或許還幻想招安,但他們的首領卻已經有了奪取天下的雄心,而他們的軍隊已經不是明軍能夠匹敵,鎮東侯的新軍已經是朝廷的最後希望——不過真的是大明的救星麽?對此侯洵心中也是疑雲重重。


    十幾年前,侯洵第一次奉命來河南鎮壓叛亂,那次的起因很簡單,首先是一場水災,地方官吏請求賑濟和減免賦稅,不巧的是當時溫體仁和東林的激烈爭鬥正處於緊要關頭。溫體仁是東林的死對頭,他在崇禎麵前揭露了錢謙益組織科舉舞弊等種種罪狀,導致錢謙益無法入閣拜相,東林恨他入骨。為了將這個奸佞轟下台,東林的策略是:在溫體仁提出政策時上報災害,以證明這個奸佞搞得天怒人怨;而東林保舉人才時應該風調雨順。如此水災的上報不得不推遲一段,侯洵覺得這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反正等我們鬥倒了溫體仁這個奸佞,我們還是會為民請命的。


    一年後,是時候上報水災了,朝廷下旨讓富戶認捐,同意地方官收集船隻打撈難民屍體加以掩埋,預防瘟疫等等……總之,侯洵覺得朝廷想到了每一件能替百姓做的事。可惜天公不作美,剛剛準備賴斯處理水災的時候,地方官報告今天發生了大旱,需要進行預防蝗災等工作。


    既然剛剛報告皇上水災,那總不好立刻報告旱災吧,於是朝臣決定把這個災情繼續押後一年再報告給皇上,至於修河堤、購買船隻等應付水災的撥款,反正已經發下而且地方不再需要,那就先分了吧。


    又過去了一年,是該上報旱災和蝗災的時候了,可是已經無法報告了,受災的難民已經揭竿而起,衝進縣裏燒了衙門,趕走了地方官——這可不是小事,隻有立刻撥款、抽調軍隊進行鎮壓。


    侯洵帶著邊軍趕到叛亂區,殺光了鬧事的饑民,災區已經是滿目瘡痍,連續的水災、旱災、蝗災和兵災。安分守己的百姓都死了,鬧事的被殺了,剩下的都背井離鄉逃難去了。當時侯洵氣憤地責問被俘的一個鬧事首領:“你為什麽老老實實在家餓死,而要出來擾亂這太平世界?”


    天下的事情都是被這些刁民擾亂了,如果他們安分守己地死在家裏不出來鬧事,那麽朝廷就算晚上一年、兩年,可終歸會來賑濟對不對?叛軍是侯洵最憎恨的東西,都是他們,讓朝廷無法有效地控製地方,這些死去的百姓的血債,都要算在他們頭上。


    溫體仁這個奸佞已經被打倒了,東林又一次掌控朝政,但天下還是沒有好起來,這當然不是東林的錯,都是因為周延儒這個奸佞。當初他和我們東林就不是一條心,侯洵還記得當年溫體仁揭露錢謙益時他的說辭,他跟著溫體仁一起攻擊東林,在錢公徹底失去入閣希望後,他就成為東林不得不依靠的對象。和複社一起進行科舉舞弊,親任主考官,成為了所有中舉的士人的座師。


    說道科舉舞弊,侯洵也沒有什麽慚愧的,這是為了保證大明能夠“眾正盈朝。”保證再也不會有阿諛太監的閹黨出來惑亂朝政。


    太監都不是好東西,當年的王安,為了司禮監的掌印寶座,就帶著東林官員衝進內功挾持天子。當然我們東林是為了清除奸,不得不和這個太監合作,不過可想而知太監是多麽邪惡的一夥兒。


    至於王安的幹兒子曹化淳,這個家夥比魏忠賢還不如,隻要給錢就能把皇帝把火坑裏推,為了打倒溫體仁這個奸佞,我們東林塞錢給了他,讓他向皇上密告溫體仁結黨,向皇上保證我們沒有進行科舉舞弊,扳倒了這個奸佞。


    現在,陳演是首輔了,侯洵慶幸地想到,大明朝廷終於被正人君子所掌握了,隻要消滅了這些叛賊,就能開啟中興之治了。


    侯洵的手指在地圖上摩挲著,從陝西轉到山西、從山西轉到直隸、接著通過山東一直撫摸到南京的位置上,他長歎了一口氣:“這次給開封解圍,可是萬萬不能有失啊。”


    北方的明軍已經不複存在,孫傳庭聲稱他還要一年的時間才能讓秦軍恢複野戰能力,山西自顧不暇,之前也已經被闖營打破了膽;直隸楊文嶽,也不要指望了;江北軍,除了一個鬱董再沒有敢踏入河南一步的。現在大明最後兩支軍隊:新軍和楚軍,都投入了河南戰場。


    “如果楊帥和左帥有失。”侯洵每次想到這個問題時心肝都會發顫,如果左良玉敗給李自成、楊致遠敗給許平:“那麽大明就再也沒有可用之兵了。”


    開封,這座中原的腹心城市,向北就是大明的統治中心直隸。


    “如果、假如、萬一闖賊得勝,那麽他們就會北渡黃河,攻入直隸。”再沒有軍隊能夠抵擋叛軍,闖軍會直撲京師,而周圍沒有任何援軍。一旦京師陷入包圍,不但朝廷會失去對全國的控製,而且擁有上百萬人口的京師也是無法長期堅持的。


    “那就意味著——”雖然身邊沒有人,但侯洵甚至不敢把“滅亡”兩個字在心中多想,如果京師失守,那麽明廷就會威信掃地,整個北方邊軍賴以為生的南方糧餉再也無從轉運。


    “開封一定要保住,這次解圍一定不能有失啊。”侯洵口中嘮叨著:“朝堂上已經是我們正人君子的天下了,太平就要來到了啊,隻要掃平了這些賊子。”


    ……


    許平和李自成就要分道揚鑣了,李自成的本部已經朝南向朱仙鎮挺進,而許平的部隊則向野雞崗進發,開封城已經被他們遠遠拋在身後,隻留下少量監視部隊。


    和李自成並駕齊驅的許平,突然開口問道:“大王,為何悶悶不樂?”


    “哪裏?”李自成先是一愣,然後哈哈一笑道:“隻是在考慮如何擊敗左良玉罷了。”


    “擊敗左良玉,對大王來說會是難事麽?”許平笑著搖頭道:“大王此言,末將卻是不信。”


    “嗯。”李自成斂起臉上的笑容,並沒有迴答許平的疑問。


    “大王,末將鬥膽猜上一猜吧。”許平說道:“開封周圍已經有十多萬逃出城的百姓,這段時間大王常常去巡視他們的營地,末將估計大王在那裏見不到歡聲笑語,逃出城的百姓不但沒有慶幸之意,相反倒是愁容滿麵,整天哀聲歎氣。”


    根據許平的派去的巡查官吏迴報,這些開封的百姓家裏幾乎供著菩薩、燒著香,祈禱他們還在城中的親人能從破城的戰火中逃生:“我們的弟兄照顧那些老人時,看到老人們都是整夜不能入睡,或是一夜三驚,被噩夢嚇得渾身冒冷汗,因為惦念城裏的家人,連飯都咽不下。”


    李自成歎了口氣:“軍師總是寬慰我,說我們興仁義之兵,吊民伐罪,不過若是我們敗了,這些逃出來的百姓,多半又會被論以同賊之罪。”


    “所以我們不能敗,不過大王憂心的顯然不是這個。”許平沒有讓話題岔開,而是繼續說道:“我和大王相處的日子並不算很長,也就是最近這段日子比較熟絡。我以前聽說到的那個闖王,是一個總在說替天行道,要剿兵安民的人。但我見到的這個闖王,卻是一個總猶豫苦惱的人。我見到的這個闖王,心裏並不相信他嘴上說的,一直懷疑自己是混世魔王,因為闖王走到哪裏,哪裏就屍橫遍野。大批的官兵倒在我們闖營的刀下,其中也有很多是窮苦人,他們也有白發蒼蒼的父母,也有等他迴家的妻子,有需要撫養的幼兒。這些官兵就是他們家的頂梁柱,當我們殺死他們的時候,實際就是殺了他的全家。”


    李自成猛地勒住馬,側頭緊緊盯住許平。


    “大王,我也希望能立刻破城,讓開封的百姓合家團圓,那時我也會和他們一起笑起來。”許平好像沒有注意到李自成的凝視,緩緩拉著馬韁讓坐騎原地轉了一個小圈,和李自成馬頭相對:“我猜大王隻有在看到百姓笑出來的時候,才相信自己真的是在替天行道而不是一個魔頭,大王,末將也是如此,末將比大王更加不堪,末將殺害過自己的師長。末將背叛朝廷的理由荒唐可笑——恕末將不願再提起,也隻有在這個時候,末將才相信自己沒有大錯特錯。”


    李自成沉默片刻,發出一聲滿是蒼涼的苦笑:“是啊,隻有在那個時候,我才覺得我確實是在替天行道。許兄弟猜對了我的心思,我是不是軟弱,是不是不配做整個闖營的大王?”


    第三十六節 對決


    筆者按:不知道怎麽迴事,本該在這裏出現的一段場景,以前登出了沒有上下文的一部分,筆者馬虎沒有發現,經讀者提醒後才發現。上次錯誤粘貼的部分大約有一千字,今天多一千補上這個失誤,再次抱歉。


    --------------------------------------------


    “我曾經見過侯洵,他的標營現在離我們不足百裏,是闖王的對手。侯洵很會讀書,學而優則仕,他稱得上是心如鐵石,從來不曾懷疑自己做得不對。他深信他殺的每一個人都是為了報答朝廷;他深信他每殺一個人,離太平盛世就近了一步,他每殺一個人,就會有更多的人因此得救。因此侯洵心安理得地殺,殺人隻會讓他睡得更香、更沉,他絕不會像闖王這樣疑慮,像闖王這樣有時顯得軟弱。”許平頓了一頓,道:“就好比虎狼,它們吃人時不會疑慮,不會軟弱,這種疑慮和軟弱,讓闖王您遠離禽獸,讓您還是一個人。新軍裏麵有很多人是我所崇敬的,我也曾是其中的一員。我總是對自己說不和他們交戰,河南就要生靈塗炭;但是新軍的俘虜,我不會去屠殺他們,因為我也有疑慮,我有時也會軟弱。”


    “說來好笑,”李自成插嘴道:“縱橫天下的闖營,竟然是由我和許兄弟來統帥。”


    “因為我們不想做黃巢,如果大王是黃巢那樣的人,末將也不願意為大王效力。而且我不認為軟弱和猶豫是什麽難以啟齒的事情,相反我為此而自豪,雖然我征戰多年,但我仍不會從殺人中得到滿足和愉快,我會難過、會猶豫、會懷疑,是不是我做的惡真的能給天下蒼生帶來好處。而每當這個時候,我就知道我還是一個人,而不是吃人的虎狼。”許平感慨道:“自古以來,王業欲興,必有前驅。我所知道的王者,大都不是人類了。大王的目的是一統天下,而絕不甘為前驅,我常常擔心,大王總有一天也會變得鐵石心腸。”


    “許兄弟放心吧,我雖然要推翻明廷,但我還記得曾和許兄弟擊掌為誓過——殺一不辜取下不為也。”李自成笑了起來,這次他笑得很輕鬆:“並不是每一個義軍首領都是一樣的,你看,有尚未得誌便強搶民女組建後宮的;也有我這般隻有一妻的;有冷酷好殺的,也有我這種優柔寡斷的。所以王者也應該可以千奇百怪,我不信一定要心如鐵石才能奪取天下。”


    “正是如此,”許平大聲說道:“闖王,就讓開封的百姓多做一個月的噩夢,多提心吊膽一段時間吧。等我們擊敗了新軍、楚軍,立刻就聯係守將破城。開封的百姓一定能合家團圓,母子相認,夫妻團聚,末將向你保證!”


    ……


    和許平分手後,李自成帶著親衛去追趕他的大軍,等他迴到自己的中軍後,牛金星已經等得有些不耐煩了:“大王,我們的先鋒在朱仙鎮遇到了左良玉的先鋒。”


    “戰事如何?”


    “還沒有打起來,”雖然闖營準備充足,但是事先李自成已經讓先頭部隊處於守勢,以免把楚軍先鋒打疼導致左良玉不敢繼續前進,牛金星已經發現楚軍的主力正急速向他們的先鋒靠攏:“左良玉還不清楚我們的實力,他好像誤認為我們正趕去攻擊鬱董,朱仙鎮是我軍的偏師,所以急著想打我們後衛一個措手不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虎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灰熊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灰熊貓並收藏虎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