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命,大人。”
孫可望的急報傳來,不出許平所料,賈明河殺散阻擊的闖軍,與突圍的汴軍取得聯係。明軍隨後就掩護大量糧草進入開封,眼下開封東麵的官道已經暢通無阻,朝廷的糧食和援軍可以從此絡繹不絕地抵達開封,勢單力薄的孫可望要求許平立刻迴師。
對此許平倒是不急不忙,他一麵迴信讓孫可望稍安毋躁,一麵鑒別選鋒營俘虜,把炮手、隸屬輜重隊的獸醫和工匠都挑出來另外安置。此前許平讓選鋒營降軍自行救治傷員,所以明軍軍醫第一天還在降營中,等事情完畢後,他們也會從降營中調出。
許平沒有收到孫可望的再次迴信,十二日孫可望親自跑來祀縣見許平,衝進許平的帳篷後孫可望的第一句話就是:“許兄弟,我要槍。”
隨著一聲長歎,許平放下正在檢視的果編製建議,抬起頭來反問道:“孫兄隻要槍麽?”
“當然不是,我還要人,二十個果長,八十個老兵。”
“新軍來河南之前,我訓練了二百個果長,兩仗損失了兩成多,卻被要走了一小半。”許平把參謀隊提交的果編製改革報告書合起來放好,近衛營、乃至所有闖營新式營基礎編製的又一次改革勢在必行:“我已經給了西營一百人,孫兄為何還來要?”
“那些都被我四弟拿走了,他一個人也沒分給我,練出來的兵你一句話就拉來祀縣了……”孫可望在許平的哦帳篷裏坐下,理直氣壯地說道:“我想好了,我也要組建一個營,不能把兵都給你們帶,這樣我太吃虧了,什麽苦活、累活都是我幹了,可打仗的時候沒有人搭理我。”
知道無法幸免,許平長歎一聲:“至少孫兄可以等到我收複蘭陽後再拿人吧?”
“當然可以,我怎麽會比李過他們還刻薄呢?”
……
近衛營一小隊三果,一果二十人,初衷是為了適應燧發槍的高射速:三排輪射或齊射,每排都不必打亂建製,而一果二十人能夠充分發揮橫排火力。
但祀縣的實戰結果並不好,開戰後果長的控製能力嚴重不足,士氣開始下降後僅憑果長完全無法恢複秩序。後來小隊官也盡數脫離指揮崗位參與控製部隊,即便如此隊伍仍出現相當程度的混亂,直到許平把教導隊盡數派上去督戰後才稍微有所好轉。
“即便是一果十人,也一樣控製不住。”參謀胡辰奉命研究選鋒營的作戰過程,他想許平報告:“隨著傷亡不斷增加,選鋒營同樣秩序大亂。新軍和我軍一樣,果長裝備燧發槍;還是和我軍一樣,對射開始後果長根本沒時間射擊,全副精力都用來督戰,讓士兵們能夠保持射擊了。”
“或許以後隨著士兵久經沙場,會不需要果長在邊上督促,但現在肯定不行。而且闖營中會有大量的新營組建起來,沒有那麽多經驗豐富的士兵,也未必有機會讓這些營通過實戰鍛煉到士兵不需要果長督促。”許平做出第一個決定:“以後果長不必裝備燧發槍了,給他們每人發一把長矛,專門督戰。”
“但即便果長不參戰,他也控製不住十九個部下,如果小隊官不能在崗位上指揮三個果作戰而要跑去維持秩序,那我軍在戰場上就不能做到如臂使指。”
“是啊。”許平詢問參謀們:“你們認為一個人能控製住幾個?”
“四個,或者五個,”胡辰立刻答道:“大人,卑職認為一個果最好不要超過六個人。”
“這絕對不行。”不等許平出聲,周洞天就反駁道:“第一:這麽小的果,負責小隊的把總們會手忙腳亂的;第二:無論是我軍還是選鋒營,一旦果長陣亡就會全果大亂,現在果長要是沒了,果裏好歹還有一兩個有威信的資深士兵能維持,若用這麽小的果,果長陣亡其他的果長沒工夫也沒興趣管,就是管士兵也未必聽;第三,這麽多果長我們沒有。”
第十三節 轉變
一個果二十人有不少好處,而且這段時間部隊一直在適應、熟悉這種編製。現在把總隻需要負責三個隊,指揮壓力並不是很大,即使在激烈交戰的時候也能從容整理隊形,這對於第一線的軍官來說是很重要的。
許平覺得周洞天說的都是不容忽視的理由,把果驟然變小造成的麻煩恐怕比這種改革能解決的麻煩還多,這時胡辰提出一個折中建議:“如果我們讓果像營一樣,每個果長都配兩個副官呢?是不是就好多了?”
自長生島以來,士官雖然是鎮東侯極其重視的一個新興階層,但果長和士兵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隻是軍餉上享有優惠——而且這種優惠還是鎮東侯以個人名義給的。在新軍中,上峰默認了果長的地位高於一般士兵,但鎮東侯個人也不好給予他們額外的薪水,在朝廷眼中他們就是士兵而不是軍官,待遇和普通士兵並沒有什麽區別。幾乎全盤繼承新軍製度的近衛營,最開始果長也是被視同一般士兵的,隻不過由於果很大,所以他們名義上雖然不是軍官,但事實上近衛營是拿他們當作軍官對待的。
“日後闖營各部可能會向我們要更多的人,我們擴充軍隊也不缺士兵,最缺的就是軍官和士官,如果給每個果增加兩個副果長,那麽我們就可以訓練更多的軍士,將來我們想選拔軍官也會變得更容易。”
胡辰的話引起了大家的讚同,這樣安排周洞天覺得自己剛提出幾點擔憂就可以避開了,而且還兼有胡辰最開始那個方案的長處,隻不過他覺得兩個副果長未必好:“不如加三個好了,這三個軍士和果長統稱持矛軍士,這樣就有更多的預備,即使一個果運氣特別不好,在對射中有個軍士被第一個打倒,還是可以控製部隊的。”
許平問道:“周兄弟說這四個人都叫持矛軍士,是打算給他們全都裝備長矛麽?”
“是的,大人,”周洞天早就胸有成竹:“這次對射給我軍的經驗就是:如果沒有人維持秩序,那大批的燧發槍根本起不到作用,無論持槍士兵是臥倒還是逃跑,他們的燧發槍都算是浪費了。所以我們才需要大量的軍士們,讓他們時刻監督士兵作戰,如果給他們也裝備燧發槍的話,他們就得一邊維持秩序一邊射擊,一人分心二用總是不好的,還不如讓他們專心控製士兵。”
“此外長矛對抗騎兵也有好處。”另一個參謀說道:“雖然我們營火力降低了兩成,但對抗騎兵突擊的力量強了,而且若是肉搏長矛也是有用的。”
“而且還能鼓舞士氣,若是大家都用燧發槍,打起來兵荒馬亂、硝煙彌漫的,士兵可能分不清誰是軍士,他們手裏拿著長矛,士兵一下子就認出來了,也威風啊。”又是一個參謀說道:“軍官想找軍士,也方便不少。”
“既然大家都讚同,那便這樣定下來了吧。”許平下令馬上實施這場改革,很快就會有長途行軍和可能發生的作戰,新的編製可以在戰鬥中得到檢驗和適應。
……
這兩天來,選鋒營的俘虜們經過忙碌,打造好了一千五百具簡易的棺木,把他們的陣亡同袍都收斂入棺。
昨天許平已經把近衛營陣亡的手下都安葬在祀縣城旁,今天選鋒營下葬他們的同伴時,許平又帶著近衛營來觀禮。一千多名選鋒營士兵首先把他們同伴的棺木一一放入墓中,然後列成整齊的隊形,目視著八個人把他們的長官——何馬的遺體葬入墓中,他將躺在他部下的身旁。
新軍的禮儀讓闖營的人也都覺得新奇有趣,李過、李定國、孫可望他們也都帶著各自的親信手下,在周圍觀看著選鋒營的一舉一動。選鋒營中的軍醫、獸醫、工匠和炮兵許平一律不放,而參謀、步兵則一概不予扣留,這個決定他同樣告知了友軍。
李過得知許平的這個念頭後就有些不解:“黃候的兵可是好厲害,這次損失這麽大,好不容易才抓到他們,怎麽可以輕易放了呢?”
“黃候的步兵,大多不過是才訓練了三個月的招募兵罷了,隻要鎮東侯的教導隊還在,隻要朝廷還給鎮東侯軍餉,讓他話每個月一兩銀子去募兵,這種步兵他要多少有多少。我就算把這一千多人放了,等他們走迴京師,鑒別完畢,重新編組入隊,也差不多得幾個月。”許平覺得有這功夫,教導隊差不多又能訓練出一批新兵,製約新軍規模的永遠是朝廷給的編製,而不是訓練兵的數量:“若我今天留下他們,難免會有謠言流傳,說我殺俘等等,以後同新軍作戰,對方勢必死戰到底。”
新軍那邊的儀式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許平不再與李過多說,他抱拳喊聲“得罪”,就走到前麵自己的軍中。
看著許平遠去的背影,李過問身邊的李來亨:“你怎麽看這位許將軍。”
“孩兒挺喜歡這個人的。”
“為什麽?”
李來亨皺眉想了想,以前他對從官兵那邊投降過來的明軍軍官一直沒有什麽好印象:“他和其他官兵不同。”
李過追問道:“都有什麽不同?”
“其他從官兵那裏投過來的,遇上官兵的時候最是兇狠,剖腹挖心、肝肺下酒,對俘虜更是一個不留,殺的時候更是花樣百出,唯恐這些人死的快了,唯恐我們看不見他們的表現,生怕我們會覺得他們還想留後路,還想有一天投迴朝廷那邊去。”李來亨帶著些鄙夷之色說道:“每當看見他們這種做派的時候,孩兒都會想:‘這也算人?’,不過確實,他們如果不這麽做,孩兒難免會擔心。”
“這位許將軍不殺俘虜,善待舊主的手下,你怎麽就不擔心了呢?”
這次李來亨想了很久,才緩緩迴答道:“以往那些叛徒虐殺官兵時,孩兒就想過,他們以前能那樣殘酷地對待義軍、今天能這樣對待昔日的同袍,那明天若是有機會,他們也不會對我們手軟的。”不過有些事情闖營不願意自己幹,總要有這種小人代勞,李來亨對此也是有所了解的,不過這些人即使做了這種事仍然不可靠:他們拚命出力是為了激怒朝廷,讓朝廷無法輕易赦免他們——這樣闖營就不必擔心他們叛變,但若朝廷真的表示既往不咎,他們還是會叛變迴去。李來亨看著前麵的許平:“許將軍不同,孩兒覺得他是一個善良的人,而他對百姓也很好。”
“就是這個道理,”李過點頭道:“虐殺戰俘不能保證一個人不投迴朝廷去。若是必要,朝廷誰都能赦免。但隻要一個人善待百姓,那他就不可能是朝廷的人了,所以許將軍不需要靠殺俘來和朝廷劃清界限,他永遠不可能被朝廷赦免了。”他偷偷指了下遠處的孫可望,李過對孫可望在開封府製定的那些政策有些不滿,覺得孫可望和朝廷的那些官員頗有類似之處:“說不定有一天朝廷都能赦免孫將軍,說不定有一天他都能叛變去朝廷,但許將軍不會。”
此時孫可望和李定國也正在議論俘虜問題,隨著此戰取勝,許平的威信更盛,他已經明確下令:殺俘不祥、禍及全軍,違者抵命。
“我可以想見,當這批戰俘迴到京師時,鎮東侯的左右為難。”孫可望笑道:“這位許兄弟,比我想象的要老練些。”孫可望曾假設自己處於新軍高層的位置,他覺得釋放這些俘虜對新軍來說會是一個很大的麻煩,這些俘虜的存在對新軍是一個羞辱,他們會動搖新軍的士氣、損害新軍的威望,而且會是許平善待俘虜的見證;若新軍拒絕讓這些俘虜歸隊以免這些士兵在新軍中將許平的寬大口口相傳的話,那恐怕也會對軍心造成負麵影響——是新軍拋棄了戰敗的士兵,拋棄了他們的自己人。
李定國對此似乎有不同的看法:“或許不是因為他老練,而是因為他和鎮東侯不同。”
孫可望知道李定國對鎮東侯一向沒有什麽好感,當初許平初來闖營時,李定國因此對許平也很有成見:“我發現四弟對許兄弟的看法變了很多啊。”
“是啊,我一開始以為既然是鎮東侯調教出的弟子,那多半也是一樣的貨色。”李定國輕輕哼了一聲:“尤其他還侯爺長、侯爺短的,我想既然他這麽崇拜鎮東侯,那麽多半會行事起來也與鎮東侯類似。”
“嗯,鎮東侯的手腕、權謀,那是相當的了得,若是許兄弟也是他那種人,我也不敢與他共事。”之前李自成剛打發孫可望和李定國來開封時,他們二人曾經私下談起過鎮東侯還有他的這位弟子:“和鎮東侯共事的人從來沒有誰得過善終,那些器重他的人下場更是淒涼,孔有德的那筆糊塗賬就算了,毛文龍、張盤,凡是擋在鎮東侯路上的人,沒有得好死的,要說以鎮東侯對北虜的狠毒、旅順張盤被偷襲一事我不信他一點沒有想到;以他對袁崇煥的提防戒備,我也不信他對雙島之變毫無預料;這些鎮東侯口口聲聲愛戴、敬仰的人物,他都能看著他們去死,事後再流幾滴眼淚招攬人心。”
“就是孫得功那件事嘛——”李定國接茬說道:“以鎮東侯的權謀機智,他可能會全無察覺嗎?我猜十有八九是鎮東侯冷眼看著孫得功出賣百姓、城池、同袍,更可能根本是幫兇,然後突然發難攫取晉身之階!也確實如鎮東侯所願,一舉名動遼東了。”這些話李定國不太願意在外人麵前說,畢竟受過鎮東侯恩惠的百姓到處都是,也隻有在自家兄弟麵前李定國才會這樣無所顧忌:“我記得季退思宣稱過,鎮東侯逃亡旅順路上,把沿途遇到的百姓斬殺一空,唯恐泄露了自己的行跡。哼,要說我還真不信許平是他教出來的弟子,怎麽完全不一樣呢?”
“許兄弟幹過什麽了?何謂完全不一樣?”
“三哥有所不知,前幾天我招兵的時候遇到好幾個人都聲稱見過許兄弟,許兄弟逃來河南的一路上,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沿途受過他的恩惠的百姓雖然不多,但他是盡力助人,那個投奔許兄弟的清治道士,我曾經小心問起過他和許兄弟是怎麽認識的。原來許兄弟曾經把自己僅有的口糧分給饑民,就是因為知道這些事,我才漸漸放下了對許兄弟的提防。”李定國突然微微一笑:“每次找許兄弟要人的時候,他一肚子的不情願都明明白白地寫在臉上,可終歸還是和我們坦誠相見,拿我們當兄弟看待。”
“之前我也有過這樣的擔心,鎮東侯那是練兵秘訣絕不外泄,除非甘心被他並吞,否則無論他口頭上如何尊敬愛戴,都不會管你死活的。”孫可望輕身說道:“四弟啊,你覺得不覺得,許兄弟會是一個非常好的盟友?”
“盟友?”李定國反問道:“我們現在難道不是麽?”
“對抗官兵,是的,但我的意思是指我們西營在闖營裏的盟友。”孫可望冷笑一聲:“大將軍這個名義,要是沒人沒槍,那是狗屁不如。但如果闖營大將軍手下有兵,而且有幾個肝膽相照的兄弟,那就另當別論了。
……
給何馬的墳填上了土,整個下葬儀式宣告完畢,即將離去的選鋒營殘軍向他們留在這裏的同袍最後一次行禮。近衛營還送給選鋒營十二支防身火槍,現在一小隊士兵就用它們向天鳴槍致敬。
孫可望和李定國走到許平身邊,看著那些在風中矗立不動的士兵,他們用羨慕的語氣說道:“許將軍,這些可都是好兵啊,如果你不要我可是想要啊。”
“他們在孫兄、李兄手下就未必是好兵了,整天防著他們還不如用我們自己的兵。”許平不願意出爾反爾。
儀式結束後,張彪走到近衛營軍前向許平道謝。許平把何馬的佩劍等遺物取出交給他:“拿迴去交給何將軍的家人吧。”
張彪再次向許平道謝後,大聲說道:“許將軍,後會有期。”
“後會有期。”
許平微微一笑,本打算就此離去,但餘光一掃,發現身邊的餘深河等人看向張彪的目光中無不帶著恨意。許平清清喉嚨,又加上一句:“張千總,迴去告訴金求德,耍陰謀詭計我不行,打仗他不行。”
許平話一出口,眾人無不歡聲大笑,齊聲叫好:“對,讓金求德有什麽本事都拿出來吧。”
“金求德的寶貝兒子金神通,不是狂得很麽?不是從來下巴都揚到天上去麽?不是一直自稱新軍將門後起第一麽?有種就來河南與我們許將軍過兩招,看看德州那仗到底是誰打贏的?”不知內情的陳哲大聲喊著,在將門子弟和寒門子弟中一直有兩套說法:將門說是金神通救了許平一命,沒有直衛許平就是被剁成肉醬的命,他不過是沾了將門新星的光;而寒門子弟則普遍認為如果沒有許平的三個時辰鏖戰,沒有許平把季退思的士氣和精銳都拚光還把敵人打崩一次,沒有許平及時衝下山阻止叛軍整隊的話,那金神通就是夾著尾巴逃跑的命。因為新軍中寒門子弟的功勞總是被將門子弟拿走,總是不能獲得提升,所以他們對這一點更是堅信不移:“我們被攫取走的功勞,遲早要叫你們拿命來還。”
張彪臉上的表情變了幾變,再次拱手迴禮:“遵命,許將軍,卑職一定把話帶到。”
選鋒營咚咚地敲起他們的鼓,一千多士兵緩緩向東朝著歸德離去。
“德州一戰,是我和金神通的共同勝利。”選鋒營離開後,許平對陳哲不鹹不淡地說了一句——這是金神通和許平的共識。
“許大人你就是太寬厚了。”陳哲把之前那段直衛喝酒的事情對許平他們講了一遍,聽到這個故事後,周洞天等人都是臉上變色。
同樣參加過德州一戰的餘深河恨恨地罵了一句:“金神通這個敗類,不得好死。”
隻有許平微微搖頭:“我不信,這個直衛是在胡說,陳兄真應該向金神通舉報此人——不過也好,直衛裏這種人越多,現在對我們來說越是好事。”
幾個知道許平和金神通恩怨內情的部下臉上都有錯愕之色,餘深河爭辯道:“大人,金家父子,他們做得出這種事!”
“金求德——另當別論。”許平一臉平靜,部下們完全看不出他心中的情緒起伏:“不過德州一戰,餘兄弟當時你也在,金神通那天的表現,是能裝得出來的麽?”
“金神通就是一個紈絝子弟,全無真憑實學。”陳哲又講起他和韓大可與金神通同學時,他們二人對金神通的一些看法。
“輕視敵人,就是自取其敗。”許平仍是不住搖頭,新軍中將門、寒門互相仇視,平素以互相貶低為快事。這次戰前對赤灼營的輕視已經讓許平吃過虧了,他總是暗暗提醒自己切勿不可再犯。不過這種敵視已經根深蒂固,現在因為陣營對立更是越演愈烈,許平知道隻能慢慢來而無法一下子解決,他不打算繼續在這個問題上爭論。
“好了,河南新軍還沒有被消滅。”許平一揮馬鞭,指向北方:“向蘭陽進軍。”
第十四節 奔波
在路上許平得知賈明河已經把大批糧食運進開封,現在新軍駐紮在開封附近而沒有返迴蘭陽,顯然對方不敢再在缺少補給的野外獨自逗留。得知許平和李定國的大軍北上,賈明河自知無法抵擋,他帶領山嵐營退入開封城裏防守,赤灼營殘部則向濟南撤退,接受正在趕來的五個步兵隊。蘭陽隻剩下朱元宏部,既然如此,許平就帶領軍隊向朱元宏發起進攻,不出所料,後者果然聞風而逃。闖軍兵不血刃收複蘭陽,再次切斷了開封與外界的聯係通道。
胡辰等一批參謀被許平找來,他們將被派向近衛營基層:“你們會從把總幹起,現在我還沒有想好,是讓你們幹上半年、一年然後調迴參謀隊,還是讓你們中的一部分人在軍官位置上幹下去,升為千總。”不過這個問題對許平來說還是一個比較遙遠的問題,目前為止近衛營隻有八個千總隊官位置,就算黑保一的新營組建,也不需要多少這種中級軍官:“你們在參謀隊互相熟悉過了,我想你們會在軍中配合得很好的,以後我軍所有的軍官都要盡可能地來參謀隊呆一段時間,而你們則要抓住這個好機會,在軍隊中檢驗你們在參謀隊中的各種構思,比如我們剛確定的軍士製度。”
近衛營連續兩戰亦損失了不少兵員,蘭陽之戰以前,許平就已經下令補充五百流民中的壯丁入軍,這次他又追加命令再補充五百。在晚間的軍議上,周洞天匯報軍中出現不少怨言,老兵們抱怨,新兵一入伍就會和老兵享受相同的待遇,而因為條例的約束,他們除了能讓新兵幫他們縫縫草鞋外也沒有便宜好占。老兵們認為自己為近衛營流過血、貢獻大,和新兵一樣的待遇未免太過不公平。
這種老兵欺壓新兵的事情在明軍中很平常,他們的情緒軍官們也能理解,一般來說隻要不鬧出嘩變來,軍官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新軍主要是通過教導隊統一訓練和嚴厲的軍紀來製止這種行為,不過許平沒有那麽充裕的時間,闖營身上的叛賊烙印也讓軍官、軍紀的威信較低。
眼下這個問題還不是很大,但如果不能防微杜漸的話,肯定會越來越嚴重。參謀們對此暫時沒有想到什麽好辦法,周洞天匯報給許平時也沒指望長官能有什麽好辦法,隻是對他做個通報。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許平隻是稍微沉思片刻就提出一個辦法:“我們把官兵的等級細分吧,不同等級的兵拿不同的軍餉。”
參與會議的軍官們聞言都是一愣。軍中所有的兵丁都拿一樣數目的軍餉,隻有軍官才有階級口俸,這不僅是大明的體製,也是千百年來的慣例。有苦勞的老兵對此當然不滿,新兵心裏也是心虛的。往往老兵會因此理直氣壯地侵害新兵利益,明目張膽地要他們孝敬銀子,至於到底要多少,一般由老兵自行掌握,軍官的判斷依據還是不引發嘩變就不管。等新兵熬成老兵,自然而然地從更新來的人身上討迴來。這種情況當然會影響軍隊團結,威脅到軍隊的戰鬥力,周洞天他們正是為此擔憂。
許平對此倒是胸有成竹,他立刻拿出一套方案:“我們把兵分成三等,一等兵的月銀一兩五錢,二等兵一兩二錢,三等兵也就是新兵一兩。”
看下屬們都不講話,許平就道:“這個數字你們可以再考慮,但是這個辦法不妨試試。”
“大人高見。”周洞天先是恭維了一句,緊跟著質疑道:“這個辦法可有先例可循?”
“沒有,不過這不是我的主意,而是侯爺的設想。”
陳哲、餘深河對視一眼,追問道:“侯爺到底怎麽說的?”
“在侯爺寫的兵書上曾經提到這個設想,那本書叫《征伐之源》。”《征伐之源》這本書裏,黃石在新部隊的組建一章中,很詳細地寫到軍銜和職務分離的設想,當時許平看到此處,曾經很用心地潛思過裏麵的道理,因為沒有想通所以一直沒用。再者近衛營剛建立時許平的威信不夠,而且從頭組建一支軍隊要做的工作也很多,所以他沒有嚐試推廣軍銜製度。現在許平自認為對軍隊掌握能力大大加強,餘深河、周洞天等人對部隊也比較熟悉,所以不妨試試黃石提到過的這種方法,看看能不能消除這個潛在的危機。這是許平第一次嚐試將這本書裏的內容搬到自己的軍隊中。
餘深河、周洞天等人紛紛搖頭:“從來沒聽說過這本書。”
陳哲若有所思地說道:“卑職倒是聽說過,不過侯爺當時說要等我們勝任營官,再幹個四五年以後再考慮教不教。”
“是啊,這是侯爺的秘密。”許平長歎一聲,不過他沒有解釋自己是從哪裏看到的這本書,幾個曾經的新軍軍官看向他的眼神裏都有些微妙變化。
“以我想來,鎮東侯很明白老兵的貢獻比新兵要大,一視同仁是不公平的,也是禍亂的根源。所以他設想幹脆把這種不同待遇製度化,免得老兵自行去欺壓新兵,讓新兵心懷忌恨,同時新兵也可以因為英勇作戰爭取到更多的軍餉,這對軍隊也是很有利的。”《征伐之源》這本書和其他新軍兵書一樣隻有條例沒有理由。許平潛心思索過剛剛出現的問題,覺得軍銜製度不但有這些好處,對指揮體係和組織性也很有益。
孫可望的急報傳來,不出許平所料,賈明河殺散阻擊的闖軍,與突圍的汴軍取得聯係。明軍隨後就掩護大量糧草進入開封,眼下開封東麵的官道已經暢通無阻,朝廷的糧食和援軍可以從此絡繹不絕地抵達開封,勢單力薄的孫可望要求許平立刻迴師。
對此許平倒是不急不忙,他一麵迴信讓孫可望稍安毋躁,一麵鑒別選鋒營俘虜,把炮手、隸屬輜重隊的獸醫和工匠都挑出來另外安置。此前許平讓選鋒營降軍自行救治傷員,所以明軍軍醫第一天還在降營中,等事情完畢後,他們也會從降營中調出。
許平沒有收到孫可望的再次迴信,十二日孫可望親自跑來祀縣見許平,衝進許平的帳篷後孫可望的第一句話就是:“許兄弟,我要槍。”
隨著一聲長歎,許平放下正在檢視的果編製建議,抬起頭來反問道:“孫兄隻要槍麽?”
“當然不是,我還要人,二十個果長,八十個老兵。”
“新軍來河南之前,我訓練了二百個果長,兩仗損失了兩成多,卻被要走了一小半。”許平把參謀隊提交的果編製改革報告書合起來放好,近衛營、乃至所有闖營新式營基礎編製的又一次改革勢在必行:“我已經給了西營一百人,孫兄為何還來要?”
“那些都被我四弟拿走了,他一個人也沒分給我,練出來的兵你一句話就拉來祀縣了……”孫可望在許平的哦帳篷裏坐下,理直氣壯地說道:“我想好了,我也要組建一個營,不能把兵都給你們帶,這樣我太吃虧了,什麽苦活、累活都是我幹了,可打仗的時候沒有人搭理我。”
知道無法幸免,許平長歎一聲:“至少孫兄可以等到我收複蘭陽後再拿人吧?”
“當然可以,我怎麽會比李過他們還刻薄呢?”
……
近衛營一小隊三果,一果二十人,初衷是為了適應燧發槍的高射速:三排輪射或齊射,每排都不必打亂建製,而一果二十人能夠充分發揮橫排火力。
但祀縣的實戰結果並不好,開戰後果長的控製能力嚴重不足,士氣開始下降後僅憑果長完全無法恢複秩序。後來小隊官也盡數脫離指揮崗位參與控製部隊,即便如此隊伍仍出現相當程度的混亂,直到許平把教導隊盡數派上去督戰後才稍微有所好轉。
“即便是一果十人,也一樣控製不住。”參謀胡辰奉命研究選鋒營的作戰過程,他想許平報告:“隨著傷亡不斷增加,選鋒營同樣秩序大亂。新軍和我軍一樣,果長裝備燧發槍;還是和我軍一樣,對射開始後果長根本沒時間射擊,全副精力都用來督戰,讓士兵們能夠保持射擊了。”
“或許以後隨著士兵久經沙場,會不需要果長在邊上督促,但現在肯定不行。而且闖營中會有大量的新營組建起來,沒有那麽多經驗豐富的士兵,也未必有機會讓這些營通過實戰鍛煉到士兵不需要果長督促。”許平做出第一個決定:“以後果長不必裝備燧發槍了,給他們每人發一把長矛,專門督戰。”
“但即便果長不參戰,他也控製不住十九個部下,如果小隊官不能在崗位上指揮三個果作戰而要跑去維持秩序,那我軍在戰場上就不能做到如臂使指。”
“是啊。”許平詢問參謀們:“你們認為一個人能控製住幾個?”
“四個,或者五個,”胡辰立刻答道:“大人,卑職認為一個果最好不要超過六個人。”
“這絕對不行。”不等許平出聲,周洞天就反駁道:“第一:這麽小的果,負責小隊的把總們會手忙腳亂的;第二:無論是我軍還是選鋒營,一旦果長陣亡就會全果大亂,現在果長要是沒了,果裏好歹還有一兩個有威信的資深士兵能維持,若用這麽小的果,果長陣亡其他的果長沒工夫也沒興趣管,就是管士兵也未必聽;第三,這麽多果長我們沒有。”
第十三節 轉變
一個果二十人有不少好處,而且這段時間部隊一直在適應、熟悉這種編製。現在把總隻需要負責三個隊,指揮壓力並不是很大,即使在激烈交戰的時候也能從容整理隊形,這對於第一線的軍官來說是很重要的。
許平覺得周洞天說的都是不容忽視的理由,把果驟然變小造成的麻煩恐怕比這種改革能解決的麻煩還多,這時胡辰提出一個折中建議:“如果我們讓果像營一樣,每個果長都配兩個副官呢?是不是就好多了?”
自長生島以來,士官雖然是鎮東侯極其重視的一個新興階層,但果長和士兵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隻是軍餉上享有優惠——而且這種優惠還是鎮東侯以個人名義給的。在新軍中,上峰默認了果長的地位高於一般士兵,但鎮東侯個人也不好給予他們額外的薪水,在朝廷眼中他們就是士兵而不是軍官,待遇和普通士兵並沒有什麽區別。幾乎全盤繼承新軍製度的近衛營,最開始果長也是被視同一般士兵的,隻不過由於果很大,所以他們名義上雖然不是軍官,但事實上近衛營是拿他們當作軍官對待的。
“日後闖營各部可能會向我們要更多的人,我們擴充軍隊也不缺士兵,最缺的就是軍官和士官,如果給每個果增加兩個副果長,那麽我們就可以訓練更多的軍士,將來我們想選拔軍官也會變得更容易。”
胡辰的話引起了大家的讚同,這樣安排周洞天覺得自己剛提出幾點擔憂就可以避開了,而且還兼有胡辰最開始那個方案的長處,隻不過他覺得兩個副果長未必好:“不如加三個好了,這三個軍士和果長統稱持矛軍士,這樣就有更多的預備,即使一個果運氣特別不好,在對射中有個軍士被第一個打倒,還是可以控製部隊的。”
許平問道:“周兄弟說這四個人都叫持矛軍士,是打算給他們全都裝備長矛麽?”
“是的,大人,”周洞天早就胸有成竹:“這次對射給我軍的經驗就是:如果沒有人維持秩序,那大批的燧發槍根本起不到作用,無論持槍士兵是臥倒還是逃跑,他們的燧發槍都算是浪費了。所以我們才需要大量的軍士們,讓他們時刻監督士兵作戰,如果給他們也裝備燧發槍的話,他們就得一邊維持秩序一邊射擊,一人分心二用總是不好的,還不如讓他們專心控製士兵。”
“此外長矛對抗騎兵也有好處。”另一個參謀說道:“雖然我們營火力降低了兩成,但對抗騎兵突擊的力量強了,而且若是肉搏長矛也是有用的。”
“而且還能鼓舞士氣,若是大家都用燧發槍,打起來兵荒馬亂、硝煙彌漫的,士兵可能分不清誰是軍士,他們手裏拿著長矛,士兵一下子就認出來了,也威風啊。”又是一個參謀說道:“軍官想找軍士,也方便不少。”
“既然大家都讚同,那便這樣定下來了吧。”許平下令馬上實施這場改革,很快就會有長途行軍和可能發生的作戰,新的編製可以在戰鬥中得到檢驗和適應。
……
這兩天來,選鋒營的俘虜們經過忙碌,打造好了一千五百具簡易的棺木,把他們的陣亡同袍都收斂入棺。
昨天許平已經把近衛營陣亡的手下都安葬在祀縣城旁,今天選鋒營下葬他們的同伴時,許平又帶著近衛營來觀禮。一千多名選鋒營士兵首先把他們同伴的棺木一一放入墓中,然後列成整齊的隊形,目視著八個人把他們的長官——何馬的遺體葬入墓中,他將躺在他部下的身旁。
新軍的禮儀讓闖營的人也都覺得新奇有趣,李過、李定國、孫可望他們也都帶著各自的親信手下,在周圍觀看著選鋒營的一舉一動。選鋒營中的軍醫、獸醫、工匠和炮兵許平一律不放,而參謀、步兵則一概不予扣留,這個決定他同樣告知了友軍。
李過得知許平的這個念頭後就有些不解:“黃候的兵可是好厲害,這次損失這麽大,好不容易才抓到他們,怎麽可以輕易放了呢?”
“黃候的步兵,大多不過是才訓練了三個月的招募兵罷了,隻要鎮東侯的教導隊還在,隻要朝廷還給鎮東侯軍餉,讓他話每個月一兩銀子去募兵,這種步兵他要多少有多少。我就算把這一千多人放了,等他們走迴京師,鑒別完畢,重新編組入隊,也差不多得幾個月。”許平覺得有這功夫,教導隊差不多又能訓練出一批新兵,製約新軍規模的永遠是朝廷給的編製,而不是訓練兵的數量:“若我今天留下他們,難免會有謠言流傳,說我殺俘等等,以後同新軍作戰,對方勢必死戰到底。”
新軍那邊的儀式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許平不再與李過多說,他抱拳喊聲“得罪”,就走到前麵自己的軍中。
看著許平遠去的背影,李過問身邊的李來亨:“你怎麽看這位許將軍。”
“孩兒挺喜歡這個人的。”
“為什麽?”
李來亨皺眉想了想,以前他對從官兵那邊投降過來的明軍軍官一直沒有什麽好印象:“他和其他官兵不同。”
李過追問道:“都有什麽不同?”
“其他從官兵那裏投過來的,遇上官兵的時候最是兇狠,剖腹挖心、肝肺下酒,對俘虜更是一個不留,殺的時候更是花樣百出,唯恐這些人死的快了,唯恐我們看不見他們的表現,生怕我們會覺得他們還想留後路,還想有一天投迴朝廷那邊去。”李來亨帶著些鄙夷之色說道:“每當看見他們這種做派的時候,孩兒都會想:‘這也算人?’,不過確實,他們如果不這麽做,孩兒難免會擔心。”
“這位許將軍不殺俘虜,善待舊主的手下,你怎麽就不擔心了呢?”
這次李來亨想了很久,才緩緩迴答道:“以往那些叛徒虐殺官兵時,孩兒就想過,他們以前能那樣殘酷地對待義軍、今天能這樣對待昔日的同袍,那明天若是有機會,他們也不會對我們手軟的。”不過有些事情闖營不願意自己幹,總要有這種小人代勞,李來亨對此也是有所了解的,不過這些人即使做了這種事仍然不可靠:他們拚命出力是為了激怒朝廷,讓朝廷無法輕易赦免他們——這樣闖營就不必擔心他們叛變,但若朝廷真的表示既往不咎,他們還是會叛變迴去。李來亨看著前麵的許平:“許將軍不同,孩兒覺得他是一個善良的人,而他對百姓也很好。”
“就是這個道理,”李過點頭道:“虐殺戰俘不能保證一個人不投迴朝廷去。若是必要,朝廷誰都能赦免。但隻要一個人善待百姓,那他就不可能是朝廷的人了,所以許將軍不需要靠殺俘來和朝廷劃清界限,他永遠不可能被朝廷赦免了。”他偷偷指了下遠處的孫可望,李過對孫可望在開封府製定的那些政策有些不滿,覺得孫可望和朝廷的那些官員頗有類似之處:“說不定有一天朝廷都能赦免孫將軍,說不定有一天他都能叛變去朝廷,但許將軍不會。”
此時孫可望和李定國也正在議論俘虜問題,隨著此戰取勝,許平的威信更盛,他已經明確下令:殺俘不祥、禍及全軍,違者抵命。
“我可以想見,當這批戰俘迴到京師時,鎮東侯的左右為難。”孫可望笑道:“這位許兄弟,比我想象的要老練些。”孫可望曾假設自己處於新軍高層的位置,他覺得釋放這些俘虜對新軍來說會是一個很大的麻煩,這些俘虜的存在對新軍是一個羞辱,他們會動搖新軍的士氣、損害新軍的威望,而且會是許平善待俘虜的見證;若新軍拒絕讓這些俘虜歸隊以免這些士兵在新軍中將許平的寬大口口相傳的話,那恐怕也會對軍心造成負麵影響——是新軍拋棄了戰敗的士兵,拋棄了他們的自己人。
李定國對此似乎有不同的看法:“或許不是因為他老練,而是因為他和鎮東侯不同。”
孫可望知道李定國對鎮東侯一向沒有什麽好感,當初許平初來闖營時,李定國因此對許平也很有成見:“我發現四弟對許兄弟的看法變了很多啊。”
“是啊,我一開始以為既然是鎮東侯調教出的弟子,那多半也是一樣的貨色。”李定國輕輕哼了一聲:“尤其他還侯爺長、侯爺短的,我想既然他這麽崇拜鎮東侯,那麽多半會行事起來也與鎮東侯類似。”
“嗯,鎮東侯的手腕、權謀,那是相當的了得,若是許兄弟也是他那種人,我也不敢與他共事。”之前李自成剛打發孫可望和李定國來開封時,他們二人曾經私下談起過鎮東侯還有他的這位弟子:“和鎮東侯共事的人從來沒有誰得過善終,那些器重他的人下場更是淒涼,孔有德的那筆糊塗賬就算了,毛文龍、張盤,凡是擋在鎮東侯路上的人,沒有得好死的,要說以鎮東侯對北虜的狠毒、旅順張盤被偷襲一事我不信他一點沒有想到;以他對袁崇煥的提防戒備,我也不信他對雙島之變毫無預料;這些鎮東侯口口聲聲愛戴、敬仰的人物,他都能看著他們去死,事後再流幾滴眼淚招攬人心。”
“就是孫得功那件事嘛——”李定國接茬說道:“以鎮東侯的權謀機智,他可能會全無察覺嗎?我猜十有八九是鎮東侯冷眼看著孫得功出賣百姓、城池、同袍,更可能根本是幫兇,然後突然發難攫取晉身之階!也確實如鎮東侯所願,一舉名動遼東了。”這些話李定國不太願意在外人麵前說,畢竟受過鎮東侯恩惠的百姓到處都是,也隻有在自家兄弟麵前李定國才會這樣無所顧忌:“我記得季退思宣稱過,鎮東侯逃亡旅順路上,把沿途遇到的百姓斬殺一空,唯恐泄露了自己的行跡。哼,要說我還真不信許平是他教出來的弟子,怎麽完全不一樣呢?”
“許兄弟幹過什麽了?何謂完全不一樣?”
“三哥有所不知,前幾天我招兵的時候遇到好幾個人都聲稱見過許兄弟,許兄弟逃來河南的一路上,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沿途受過他的恩惠的百姓雖然不多,但他是盡力助人,那個投奔許兄弟的清治道士,我曾經小心問起過他和許兄弟是怎麽認識的。原來許兄弟曾經把自己僅有的口糧分給饑民,就是因為知道這些事,我才漸漸放下了對許兄弟的提防。”李定國突然微微一笑:“每次找許兄弟要人的時候,他一肚子的不情願都明明白白地寫在臉上,可終歸還是和我們坦誠相見,拿我們當兄弟看待。”
“之前我也有過這樣的擔心,鎮東侯那是練兵秘訣絕不外泄,除非甘心被他並吞,否則無論他口頭上如何尊敬愛戴,都不會管你死活的。”孫可望輕身說道:“四弟啊,你覺得不覺得,許兄弟會是一個非常好的盟友?”
“盟友?”李定國反問道:“我們現在難道不是麽?”
“對抗官兵,是的,但我的意思是指我們西營在闖營裏的盟友。”孫可望冷笑一聲:“大將軍這個名義,要是沒人沒槍,那是狗屁不如。但如果闖營大將軍手下有兵,而且有幾個肝膽相照的兄弟,那就另當別論了。
……
給何馬的墳填上了土,整個下葬儀式宣告完畢,即將離去的選鋒營殘軍向他們留在這裏的同袍最後一次行禮。近衛營還送給選鋒營十二支防身火槍,現在一小隊士兵就用它們向天鳴槍致敬。
孫可望和李定國走到許平身邊,看著那些在風中矗立不動的士兵,他們用羨慕的語氣說道:“許將軍,這些可都是好兵啊,如果你不要我可是想要啊。”
“他們在孫兄、李兄手下就未必是好兵了,整天防著他們還不如用我們自己的兵。”許平不願意出爾反爾。
儀式結束後,張彪走到近衛營軍前向許平道謝。許平把何馬的佩劍等遺物取出交給他:“拿迴去交給何將軍的家人吧。”
張彪再次向許平道謝後,大聲說道:“許將軍,後會有期。”
“後會有期。”
許平微微一笑,本打算就此離去,但餘光一掃,發現身邊的餘深河等人看向張彪的目光中無不帶著恨意。許平清清喉嚨,又加上一句:“張千總,迴去告訴金求德,耍陰謀詭計我不行,打仗他不行。”
許平話一出口,眾人無不歡聲大笑,齊聲叫好:“對,讓金求德有什麽本事都拿出來吧。”
“金求德的寶貝兒子金神通,不是狂得很麽?不是從來下巴都揚到天上去麽?不是一直自稱新軍將門後起第一麽?有種就來河南與我們許將軍過兩招,看看德州那仗到底是誰打贏的?”不知內情的陳哲大聲喊著,在將門子弟和寒門子弟中一直有兩套說法:將門說是金神通救了許平一命,沒有直衛許平就是被剁成肉醬的命,他不過是沾了將門新星的光;而寒門子弟則普遍認為如果沒有許平的三個時辰鏖戰,沒有許平把季退思的士氣和精銳都拚光還把敵人打崩一次,沒有許平及時衝下山阻止叛軍整隊的話,那金神通就是夾著尾巴逃跑的命。因為新軍中寒門子弟的功勞總是被將門子弟拿走,總是不能獲得提升,所以他們對這一點更是堅信不移:“我們被攫取走的功勞,遲早要叫你們拿命來還。”
張彪臉上的表情變了幾變,再次拱手迴禮:“遵命,許將軍,卑職一定把話帶到。”
選鋒營咚咚地敲起他們的鼓,一千多士兵緩緩向東朝著歸德離去。
“德州一戰,是我和金神通的共同勝利。”選鋒營離開後,許平對陳哲不鹹不淡地說了一句——這是金神通和許平的共識。
“許大人你就是太寬厚了。”陳哲把之前那段直衛喝酒的事情對許平他們講了一遍,聽到這個故事後,周洞天等人都是臉上變色。
同樣參加過德州一戰的餘深河恨恨地罵了一句:“金神通這個敗類,不得好死。”
隻有許平微微搖頭:“我不信,這個直衛是在胡說,陳兄真應該向金神通舉報此人——不過也好,直衛裏這種人越多,現在對我們來說越是好事。”
幾個知道許平和金神通恩怨內情的部下臉上都有錯愕之色,餘深河爭辯道:“大人,金家父子,他們做得出這種事!”
“金求德——另當別論。”許平一臉平靜,部下們完全看不出他心中的情緒起伏:“不過德州一戰,餘兄弟當時你也在,金神通那天的表現,是能裝得出來的麽?”
“金神通就是一個紈絝子弟,全無真憑實學。”陳哲又講起他和韓大可與金神通同學時,他們二人對金神通的一些看法。
“輕視敵人,就是自取其敗。”許平仍是不住搖頭,新軍中將門、寒門互相仇視,平素以互相貶低為快事。這次戰前對赤灼營的輕視已經讓許平吃過虧了,他總是暗暗提醒自己切勿不可再犯。不過這種敵視已經根深蒂固,現在因為陣營對立更是越演愈烈,許平知道隻能慢慢來而無法一下子解決,他不打算繼續在這個問題上爭論。
“好了,河南新軍還沒有被消滅。”許平一揮馬鞭,指向北方:“向蘭陽進軍。”
第十四節 奔波
在路上許平得知賈明河已經把大批糧食運進開封,現在新軍駐紮在開封附近而沒有返迴蘭陽,顯然對方不敢再在缺少補給的野外獨自逗留。得知許平和李定國的大軍北上,賈明河自知無法抵擋,他帶領山嵐營退入開封城裏防守,赤灼營殘部則向濟南撤退,接受正在趕來的五個步兵隊。蘭陽隻剩下朱元宏部,既然如此,許平就帶領軍隊向朱元宏發起進攻,不出所料,後者果然聞風而逃。闖軍兵不血刃收複蘭陽,再次切斷了開封與外界的聯係通道。
胡辰等一批參謀被許平找來,他們將被派向近衛營基層:“你們會從把總幹起,現在我還沒有想好,是讓你們幹上半年、一年然後調迴參謀隊,還是讓你們中的一部分人在軍官位置上幹下去,升為千總。”不過這個問題對許平來說還是一個比較遙遠的問題,目前為止近衛營隻有八個千總隊官位置,就算黑保一的新營組建,也不需要多少這種中級軍官:“你們在參謀隊互相熟悉過了,我想你們會在軍中配合得很好的,以後我軍所有的軍官都要盡可能地來參謀隊呆一段時間,而你們則要抓住這個好機會,在軍隊中檢驗你們在參謀隊中的各種構思,比如我們剛確定的軍士製度。”
近衛營連續兩戰亦損失了不少兵員,蘭陽之戰以前,許平就已經下令補充五百流民中的壯丁入軍,這次他又追加命令再補充五百。在晚間的軍議上,周洞天匯報軍中出現不少怨言,老兵們抱怨,新兵一入伍就會和老兵享受相同的待遇,而因為條例的約束,他們除了能讓新兵幫他們縫縫草鞋外也沒有便宜好占。老兵們認為自己為近衛營流過血、貢獻大,和新兵一樣的待遇未免太過不公平。
這種老兵欺壓新兵的事情在明軍中很平常,他們的情緒軍官們也能理解,一般來說隻要不鬧出嘩變來,軍官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新軍主要是通過教導隊統一訓練和嚴厲的軍紀來製止這種行為,不過許平沒有那麽充裕的時間,闖營身上的叛賊烙印也讓軍官、軍紀的威信較低。
眼下這個問題還不是很大,但如果不能防微杜漸的話,肯定會越來越嚴重。參謀們對此暫時沒有想到什麽好辦法,周洞天匯報給許平時也沒指望長官能有什麽好辦法,隻是對他做個通報。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許平隻是稍微沉思片刻就提出一個辦法:“我們把官兵的等級細分吧,不同等級的兵拿不同的軍餉。”
參與會議的軍官們聞言都是一愣。軍中所有的兵丁都拿一樣數目的軍餉,隻有軍官才有階級口俸,這不僅是大明的體製,也是千百年來的慣例。有苦勞的老兵對此當然不滿,新兵心裏也是心虛的。往往老兵會因此理直氣壯地侵害新兵利益,明目張膽地要他們孝敬銀子,至於到底要多少,一般由老兵自行掌握,軍官的判斷依據還是不引發嘩變就不管。等新兵熬成老兵,自然而然地從更新來的人身上討迴來。這種情況當然會影響軍隊團結,威脅到軍隊的戰鬥力,周洞天他們正是為此擔憂。
許平對此倒是胸有成竹,他立刻拿出一套方案:“我們把兵分成三等,一等兵的月銀一兩五錢,二等兵一兩二錢,三等兵也就是新兵一兩。”
看下屬們都不講話,許平就道:“這個數字你們可以再考慮,但是這個辦法不妨試試。”
“大人高見。”周洞天先是恭維了一句,緊跟著質疑道:“這個辦法可有先例可循?”
“沒有,不過這不是我的主意,而是侯爺的設想。”
陳哲、餘深河對視一眼,追問道:“侯爺到底怎麽說的?”
“在侯爺寫的兵書上曾經提到這個設想,那本書叫《征伐之源》。”《征伐之源》這本書裏,黃石在新部隊的組建一章中,很詳細地寫到軍銜和職務分離的設想,當時許平看到此處,曾經很用心地潛思過裏麵的道理,因為沒有想通所以一直沒用。再者近衛營剛建立時許平的威信不夠,而且從頭組建一支軍隊要做的工作也很多,所以他沒有嚐試推廣軍銜製度。現在許平自認為對軍隊掌握能力大大加強,餘深河、周洞天等人對部隊也比較熟悉,所以不妨試試黃石提到過的這種方法,看看能不能消除這個潛在的危機。這是許平第一次嚐試將這本書裏的內容搬到自己的軍隊中。
餘深河、周洞天等人紛紛搖頭:“從來沒聽說過這本書。”
陳哲若有所思地說道:“卑職倒是聽說過,不過侯爺當時說要等我們勝任營官,再幹個四五年以後再考慮教不教。”
“是啊,這是侯爺的秘密。”許平長歎一聲,不過他沒有解釋自己是從哪裏看到的這本書,幾個曾經的新軍軍官看向他的眼神裏都有些微妙變化。
“以我想來,鎮東侯很明白老兵的貢獻比新兵要大,一視同仁是不公平的,也是禍亂的根源。所以他設想幹脆把這種不同待遇製度化,免得老兵自行去欺壓新兵,讓新兵心懷忌恨,同時新兵也可以因為英勇作戰爭取到更多的軍餉,這對軍隊也是很有利的。”《征伐之源》這本書和其他新軍兵書一樣隻有條例沒有理由。許平潛心思索過剛剛出現的問題,覺得軍銜製度不但有這些好處,對指揮體係和組織性也很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