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小巧想到這裏,這小子往前麵湊了湊,來到那位頭陀旁邊:“法明師傅,你看這二人打鬥,誰占上風水占下風?”


    法明略微尋思了片刻“一時半時還很難分出勝負啊。”


    “大師,我看這樣打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夜長可夢多啊,現在他們隻是兩個人,萬一一會兒他們的援兵到了,我們可就不好收拾了。”


    法明一聽他說的很有道理,就問:“那鍾寨主有何高見呢?”


    “我看我們不如以多為勝,這樣會節省我們的時間,以防節外生枝啊,大師,您武功了得,何不上去助李道長一臂之力?!”


    法明皺了皺眉,雖然他不想那麽做,因為以多為勝有失自己的身份,但是鍾小巧說的句句在理,他也就同意了,手提長把打鐵刀向前來,單手送佛號:“彌陀佛,道兄,這小子厲害,你一個人恐難勝他,你我雙戰於他!”


    說著話,這家夥掄起打鐵刀奔著陶源就要下手,北俠一看,恐怕兄弟吃虧,晃動龜靈七寶刀攔住了惡僧的去路,


    “以多為勝,算什麽英雄好漢,來來來,你我二人大戰三百迴合!”


    法明大怒,舞動打鐵刀對北俠就下了絕情,這家夥力猛刀沉,北俠更是經驗老道,知道自己可能在力量上不及,就用巧招應對,兩隊人打得是難解難分啊。


    鍾小巧眼珠一轉,一看這樣不行,幹脆吧,我們一起上就得了,這小子給那幾個主事的人交換好了意見,手往空中一舉,代替軍令:“弟兄們,都給我上!”


    鍾小巧、歐陽華上前幫李老道夾攻陶源,黃白鏡子的俗家和從侯府出來的那兩個人圍攻北俠,一邊是三打一,一邊是四打一,局勢是直轉急下,馬上就看出來對陶源和北俠是非常的不利,兩個人累的是通身是汗,眼看就要支撐不住了。。。


    正在這緊急關頭,房上來了三個人,這三個人一看下麵的局勢不對,大吼一聲從房頂上飄落塵埃,眾人激戰正酣,忽聽有人大喊,不知發生了什麽事情,都各自收招撤迴本隊,眾人閃目觀瞧。。。


    一字排開三個人,頭一個身材魁偉,身高八尺掛零,一張黃臉,略微有點黑,頭上係著紮巾,穿白掛素,腰中懸劍,一團的正氣;


    第二位,身材微胖,個頭兒不高,紫微微的臉龐,一縷狗油胡嵌在下巴,兩隻眼睛倍兒亮,背背寶劍;


    第三位身材略瘦,但是透著三分精氣,七分的神氣,頭上梳著抓髻,渾身上下一身青,往臉上看白臉,上麵稍微有那麽幾根胡子,手中拿著一把扇子。。。


    群賊不認識,但是北俠可認識,一看來的這三位,真是心花怒放,趕緊拉著陶源上前,抱腕當胸:“幾位賢弟,你們這是從哪裏來啊,可真是及時之雨呀!”


    書中代言,這幾位都是誰呀?


    咱們說的頭一個就是身材魁偉的那一位是老南俠展昭的徒弟,展昭的一生讀者並不陌生,就收了這麽一個徒弟,現在繼承師父號稱南俠,名叫江華,手中一把湛盧劍,行俠仗義;


    第二位紫臉龐的那位是老西方雙俠丁兆蘭、丁兆惠的徒弟,哥兩兒也隻收了這麽一個徒弟,把精力和武功全部都花在他的身上,手中一把巨闕劍,是師姑丁月華贈送於他的,繼承師父名號,號稱西方俠,名叫朱謹瑜;


    第三位就是手持扇子的那一位,是老東方俠黑妖狐智化的高徒,智大俠一生除了小義士艾虎外就是收了這位,艾虎已經早就不在了,東方俠傾其所有傳授給徒弟,又贈送他一種特殊的兵器,就是一把能打出‘子午問心釘’的折鋼寶扇,也是繼承師父名號,號稱東方俠,名叫陳正濤。


    他們和北俠那都是過命的交情。


    他們怎麽來的呢?


    原來啊,這三位每一年都集中個時間或者說約定個時間一起去看望老哥哥北俠,今年也不例外,但是到北俠家裏一看,人不在,一問家人去哪裏了,家人說好像是去廬州訪一個人,走了有一段時間了,這三個人就問訪誰,家人糊裏糊塗也沒有說清楚,三個人一想那我們也別閑著,就一起到廬州走一趟,就這樣他們來到廬州,今天到廬州才住進客棧,晚上幾個人正在閑聊,突然從窗外射進一把飛刀,正釘在柱子上,幾個人嚇了一跳,把屋裏的燈全給吹滅了,靜靜地等了一會兒,南俠江華頭一個衝出房間,但是沒有發現任何人,又上了房頂,四外觀瞧,仍然沒有發現什麽蹤跡,


    三個人迴到屋中,點燃了燈,就發現釘在柱子上麵的那把飛刀上麵插著一張紙,眾人趕緊取下紙條借燈光觀看,上麵有幾句話:千裏來尋找北俠,剛到廬州不見他,若問此人在何處?


    水靈觀中去勘察。後麵附有水靈觀的方位,落款是無名氏。


    三個人都納悶兒,心說這是誰,知道我們來的目的,還給指明了方向,那我們就走一趟吧。


    於是三個人按照這個人的說法來到水靈觀,上了高房,往下一看,兩隊正在激戰,一眼就看見老哥哥北俠,這才大吼一聲來到當場,這就是以往的經過。。。


    北俠簡單地給他們作了介紹,當然也介紹了陶源,陶源早就聽說過東西南北四大俠客,心中也甚是激動,但是這裏是戰場啊,不容他們多說話,正在這時老道李秉軒說話了“我說你們還有完有完了?!不管你們來多少人,今夜晚間休想離開我這水靈觀!”


    說著話晃動雙鉤向前衝直奔陶源,陶源並不答話,兩個人站在一處,後麵的幾位紛紛上前想要幫忙,分別被東南西北四大俠客敵住,陶源戰李老道、北俠戰頭陀僧、南俠會鬥黃白鏡子老頭、西方俠敵住歐陽華和鍾小巧、東方俠擋住從侯府來的兩名黑衣人,這家夥的打的可熱鬧了,殺了個天昏地暗!


    第二十二迴 聖鬥水靈


    但是在這裏必須說明白,陶源、北俠、南俠都能敵住,就是說一時半時分不出勝負,況且這三人都有功夫,時間長了還可能占上風,


    但是西方俠和東方俠稍微有些吃力呀,因為以一敵二,雖然說他們的武功不弱,但是想要取勝也不是那麽容易,有一點就是手中的兵器比較占有優勢,寶刃啊。


    眼看這天,東方露出魚肚白,雙方的體力都消耗的不小啊,正在危急時刻,進聽見水靈觀的外麵人聲鼎沸,就看見大門被撞開,官兵開到,


    (暗筆交代,官兵怎麽來的呢?陶源和北俠走後,鄧大人哪裏能睡得著覺?


    四大班頭在旁邊陪著,他在屋中來迴踱步,一會兒向外看看,一會兒叫人出去打探,真是心中焦躁,正想著,突然從窗外飛進一把飛刀正好釘在桌子上,眾人嚇了一跳,由於精神全都集中在陶源和北俠身上,都愣了半天,張昭反應快,拔刀就出去了,可是一看,沒有人;


    趕緊向巡邏的差役盤問,差役們誰都說沒有任何異常,張昭讓他們加強防範,到屋中將此時告知大人,可是眾人在往桌子上一看,一把刀上麵插這一張紙,張昭把紙取下,上麵有這麽幾句話:苦等二人不歸還,現已四更有十分,趕緊出兵水靈觀,幫助二人解危難。


    落款是無名氏。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鄧大人馬上命人調集人馬,開赴水靈觀,鄧大人親自掛帥,這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東方要破曉了,才來到這裏,一聽裏麵正在廝殺,就命人撞開大門,破門而入)


    生力軍一來,陶源等人一看,馬上精神頭就上來了,眾俠客抖索精神,會戰群寇,官兵上前就把群賊包圍,各個是張弓搭箭,蓄勢待發,


    群賊一看,大事不好啊,那些小道士嚇的鬥衣而站,紛紛繳械投降,就剩下包圍圈中的那幾位了,


    水靈觀的觀主李秉軒偷眼一看,官兵來了,他也是吃了一驚,心說不好,可是他沒有想一想,他麵對強敵,陶源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精神一溜號兒,手腳就慢了,陶源一看有機可乘,劍走中路,一劍正砍到老道腰上,哢嚓一聲,老道士腰斷兩截,死屍頓時栽倒於地,鮮血一下就染紅了地麵;


    法明正和北俠酣戰,忽聽一聲慘叫,用眼角的餘光一看,好朋友李秉軒身首異處,他心就一哆嗦,這裏是戰場,不是菜市場,就在這瞬息之間,北俠的刀就到了,從肋骨這一邊就插進去了,法明慘叫一聲“啊~”,那還能活麽,當場斃命;


    黃白鏡子老頭正與南俠打鬥,聽見兩聲慘叫就知道不好,又往四周一掃,砍到大勢已去啊,水靈觀保不住了,他趕緊朝南俠猛攻,而後向後一撤身,身體往空中縱,想上大房子,可哪裏有那麽容易,周圍都是官兵,手裏麵的弓箭都已經準備好了,一看有個人往空中躍,就知道想要逃跑,眾官兵弓箭齊發,那個東西顧前不能顧後,這家夥身中了二十幾箭當場斃命;


    再說另外的四名賊寇,也知道打不了了,鍾小巧口中一打唿哨:“風兒緊,撤!”


    他們加緊招數攻擊東方俠和西方俠,而後趁著眾官兵放箭射小老頭的時候,抓住這一空隙瞬間,向後撤身,飛身上房,向下一俯身,逃之夭夭。。。


    那位說死的那三位武功不弱都跑步了,何況是他們呢?


    其實不然,這幾個小子比滑的都滑,見勢不好是撒腿就跑啊,況且他們的輕功都不弱,咱們前麵說過陶源追那兩個黑衣人都追不上,鍾小巧武功不怎麽樣但是小巧玲瓏,身法輕盈,歐陽華那是出了名的采花賊,輕功不好怎麽能行?


    眾人這一亂,他們跑了,陶源眼睛都紅了,提大寶劍就想在後麵追,被北俠一把把它拉住了:“賢弟,不可,現在天已經亮了,行動諸多不便啊!”“大哥,就這麽看著賊人逃走,我心實在不甘啊!”


    但是眾人勸說,鄧大人也上前勸說,陶源才壓住火氣。


    眾人打掃戰場暫且不說,眾人迴到知府衙門,這是天已經亮了,把三具屍體找棺槨下葬,官準備案,這些事情就暫時放在一邊了,幾位俠客也不累,紛紛見過鄧大人,鄧大人仔細打量三位俠客,心中歡喜的不得了,和幾個人一交談,真是豁然開朗,三位俠客也早就聽過兩袖清風的鄧大人,一代清官啊,大家越說越投緣,結果三位俠客願意留下來,幫著鄧大人,當然他們更是喜歡陶源,一看這小夥子,江湖上的後起之秀,再經北俠這麽一說,幾個人更是欣賞,陶源是倒身便拜,“各位哥哥在上,受弟弟一拜!”


    三個人不亦樂乎,能收陶源這麽個兄弟,那真是求之不得,頓時又親近了一步;


    大家排擺酒宴,當然按照鄧大人的標準吃的不算好,但是還算過得去,眾位也都理解,但是吃的非常開心,大家是高談闊論,酒席宴前,鄧大人問了眾人的經過,陶源原原本本地把事情的原委詳細的講述了一遍,眾人是頻頻點頭啊,但是有幾件事情大家到現在還不是很清楚:


    第一件事是那個飛刀留字條的人是誰,


    第二件事是那從紫伯侯府出來的兩個丫鬟打扮的人到底是誰,他們去水靈觀做什麽?


    第三件事是大戰之後,逃跑的那四個人會去哪裏?


    眾人正在屋中吃酒談論,張昭從外麵跑進來了,“大人,各位俠客,門外來了個小孩兒,說是給你們送信的?”


    “哦,快快叫他進來!”


    不一會兒張昭帶進來一個小孩兒,一看這小孩兒也就是十歲左右,臉上有個特殊的標記就是一個紅痣長在腦門兒,透著機靈,小孩進來不慌不忙啊,別看有這麽多高手,小孩兒從容鎮定,還真像那麽迴事兒,


    小孩看了看,說:“請問哪一位是陶源陶大俠?!”


    第二十三迴 無名現身


    陶源一聽是找自己的,趕緊從人群中出來,“小兄弟,我就是陶源,請問不知找我何事?”


    小孩兒上一眼下一眼打量了陶源七十二眼,一笑:“久慕陶大俠大名,今日一見果然不凡,哦,對了,有封信交給你。”


    說著話,小孩兒從懷裏掏出一封信,信上沒封,信封上也沒有字,遞給陶源,陶源接過信略加思索,小孩兒看出來了,“陶大俠盡管看信,我就不打擾了,我隻是一個普通送信的,任務完成,我馬上就走!”


    說完話,小孩兒轉身就走,北俠在旁邊察言觀色,分析這孩子一定不是普通之人,就衝他剛才那種從容鎮定的態度,和麵對這麽多人一點都不慌亂,就不可等閑視之,也許小孩兒本身並沒有什麽了不得,但是後麵一定還有高人撐腰,北俠趕緊上前,“小兄弟且慢,小兄弟可在此歇息片刻,既然來此送信,也絕對不是外人,快快請坐!”


    小孩兒看了看北俠,大家也都說“是啊是啊”,


    小孩兒“好吧,既然眾位都這樣的盛情,我也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大家把小孩兒讓到上座,小孩兒也不客氣,往上座一坐,二郎腿一翹,這是有人上茶,小孩兒邊喝著茶,邊哼起了民間小調兒,真是悠哉。。。


    陶源展開信件,一看啊上麵是這麽寫的:陶大俠和各位俠客,近些日廬州城多事,知道府衙的事情頗多,正在為盤蛇嶺二寇和行刺罪犯之事犯愁,特寫此信告知眾位,紫伯侯府暗藏玄機,紫伯侯李昌表麵風平浪靜,實則內裏暗流湧動,近日我明察暗訪,查明盤蛇嶺二寇和從水靈觀逃走的兩名黑衣人就在紫伯侯府,還請諸位商討對策,望早日破案。


    落款是無名氏。


    陶源看完信,又交給了北俠,北俠看完給南俠,一個個傳閱,最後交到鄧大人手中,鄧大人看罷多時,將信將疑,但是眾人心中都清楚一件事,那就是這紫伯侯府的確嫌疑最大,北俠一想這小孩兒定與那無名氏有莫大的關聯,為了問個清楚明白,來到那個送信小孩兒的麵前:“小兄弟,能不能告訴我們是誰讓你來送信的?”


    小孩兒翻了翻眼睛:“無可奉告,你們要是感謝就感謝我好了,至於是誰讓我來送信,跟寫信之人有什麽關係,對不起,我沒有什麽可說的。我現在就想知道你們怎麽感謝我?”


    北俠看了看大夥兒,就問:“那你想要我們怎麽感謝你呀?”


    小孩兒把茶杯放在桌上,站起身來,手往後一背,來到陶源麵前,“我別的不想,就是欣賞陶大俠佩戴的寶劍,能不能送給我呀?!”


    眾人一聽就為之一驚,真沒有想到小孩兒還真是獅子大開口,要陶源的大寶劍乾坤宇宙鋒,陶源更是沒有想到,這把寶劍跟隨自己多年,形影不離,就是睡覺也得抱著它,是師父在自己下山之時親手相贈的,師父臨分手之時千叮嚀萬囑咐,有此劍在,就會想到師父他老人家,那感情夠多麽的深厚,眼下小孩兒一開口就是要自己的寶劍,陶源臉漲得通紅,半天沒要說出話來。。。


    正在這尷尬的時候,張昭又外麵跑了進來:“大人,各位俠客,門外來了個老頭,說要求見大人和陶大俠!”


    鄧大人說“快快有請!”


    眾人紛紛站起,不一會兒從外麵走進一位老者,看年歲六十歲掛零,一張白臉兒,頭發、眉毛、胡子都白了,五官端正,一團正氣,身穿灰布袍,足下蹬著踢死牛豆包大灑鞋,穿著十分的樸素,但是二目如電,是仙風道骨啊,


    鄧大人趕緊向前來:“老人家,今日到我府上,不知有何貴幹啊?”


    老頭看看,“您就是鄧大人吧?”


    “不錯,我就是鄧九孺,老人家快快請坐,來人上茶!”


    鄧大人就是禮賢下士,從來都是把自己和老百姓放在一起的,大家相互謙讓了半天,這才落座,讓老頭坐在上垂首,陶源來到老者麵前,雙手一抱拳:“老人家,在下便是陶源,不知老人家到此有何指教?”


    老者上下打量陶源,微微地點了點頭:“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我其實也沒有什麽指教,初次來到廬州,聽說這裏民風淳樸,一片祥和之氣,就在廬州小住了幾日,每一天閑著沒事兒就帶著我的小孫孫到處走走看看,可是今天早晨我一起來,發現我的小孫孫沒有了蹤影,怕他出去惹事,就到外麵來找,後來打聽人才知道他進了知府衙門,我十分的生氣,氣我這孫兒不懂事,那知府衙門也是他去的地方麽?於是緊趕慢趕來到這裏,有勞大家了,不知我那孫兒現在在不在府衙之內呀?”


    北俠道:“可是一個十來歲的孩子,濃眉大眼,穿著十分的樸素,腦門兒還長著一顆紅痣?”


    老者言:“不錯,那就是我的孫兒!”


    北俠道:“這孩子現在就在屋中”隨後眾人往四外觀瞧,可是奇怪的是小孩兒蹤跡不見。眾人大驚,剛剛還在這裏,怎麽一下子不見了呢?


    誰也沒有在意這小孩究竟去了哪裏,眾人不免有些尷尬,正在這時,就見老者說話了:“孫兒,你還不現身,更待何時?”


    老者語氣強硬,這一說話,屋裏都應迴音,可見老者身懷絕技,老頭這一生氣,就見從屏風後轉出一人,一看正是送信的那個小孩兒,剛才的那一身神氣勁兒一掃而光,走路也不快了,眼睛也沒有神了,頭往下一低,向前挪到老者麵前,往地上一跪:“爺爺,孫兒知道錯了,您就原諒我吧!”


    說著話,手扶著老者的腿,輕輕地搖晃,有點撒嬌的意思,老者麵沉似水:“早知道你不聽話就不帶出來了,這知府衙門是什麽地方,也允許你亂進,還偷了我的東西,這成何體統!”


    小孩兒嚇得是低頭不語啊,眾人一看這怎麽辦,鄧大人這是不得不說話了:“老人家,您有所不知啊,這孩子給我們提供了很重要的線索啊,我們正在一籌莫展之時,他給我們送來了一封信,雖然我們不知道是哪位高人在背後幫忙,但是我們還是非常的感謝這個小孩兒,老人家,看在我等的薄麵之上,您就饒了他吧!”


    大家也是這個意思,其實老頭也沒心責怪他的孫子,很大一方麵是要試探試探各位,看一看自己在路上聽的和事實是不是相符,今日見了,老者心中非常高興,馬上轉怒為喜:“起來吧,以後不得胡鬧!”


    小孩站起身來垂手往旁邊一站,北俠就問“老人家,請問您尊姓大名?仙鄉何處?”老者一看隱瞞不過隻好說出自己的真名實姓,這一報名,屋裏不光各位俠客,所有人都沸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雁翎洞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武俠卷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武俠卷宗並收藏雁翎洞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