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人的萬眾矚目下,一列充滿孟朝特色的玄黑色列車,在六匹駿馬的拖拽下,沿著鐵軌不急不緩的向著長安城駛來。
列車車輪碾壓過鐵軌之間縫隙(每根鐵軌的連接處都會有一點縫隙,以防熱脹冷縮造成鐵軌拱起),發出火車特有的哐當哐當聲。仿佛帶著工業化氣息,穿越了無數時代,從遠方撲麵而來。
隻是這畜力驅動的方式,還是讓張瑞莞爾一笑。不禁想起《讓子彈飛》中開頭的一幕。也是車外有馬拖列車奔行,車內有人喝酒唱歌。
隻是電影中諷刺的二十世紀落後方式,在公元二世紀卻是代表著先進與未來的一幕。
二十世紀與二世紀,差距實在是太過遙遠了。
想一步到位,立即發展出完善的火車,屬於是異想天開。
就算是國家重點工程,也得拆分成一個個模塊,逐一攻克。
如今科學院驗證的顯然是鐵軌項目與列車項目。至於蒸汽動力車頭,還在長安學宮的摸索當中。
但即便如此,鐵軌的架設也並非易事。
後世所有人都清楚,鐵軌無非是一條條鋼軌與木架鋪在一起,形成兩條直線。
但至於鉚釘如何安裝,固定在什麽地方才安全可靠,鐵軌間縫隙要留多寬,列車輪胎該如何連接。這一係列問題,不是專業人員毫無可能記住具體參數。
所以隻能科學院逐一摸索,這條鐵軌修了又拆,拆了又修,曆經至少十餘次。鐵軌凹陷,列車脫軌,馬匹失控等一係列問題都需要科學院教習們日以繼夜的改進,才終於在今日徹底完善。
期間無數次,科學院教習們帶著紙筆,一臉期冀的望著列車嚐試運行。卻一次次失望痛苦的看著鐵軌扭曲,列車或阻塞嚴重,無法挪動,或脫軌倒塌,遭遇重挫。
項目驗收,一次次的崩潰。讓科學院教習們痛苦不已,拿著紙筆一次次驗算,究竟在什麽地方出現了失誤。
曆經長年如一日的計算排查,檢驗完善後,終於在今春三月,科學院信心滿滿的向張瑞匯報,鐵軌項目已經可以驗收。
這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幕,張瑞當然要親眼過來看一看。
從零到一,永遠比從一到九更困難。隻要鐵軌這次能運行成功,之後的增加彎路,高低起伏,轉向變道等等,都是在已有的基礎上稍作修改就可以。
隨著列車咣當聲越來越近,眾人已經能看清列車上飄揚的一麵麵軍中旌旗。無數人熱烈的爆發出一陣陣歡唿聲。
一排排黑袍玄甲的精銳士卒,整齊的站在列車車廂內。
當列車在站台緩緩停住,一聲尖銳的哨聲響起。訓練有素的士卒,立即從木製車廂洞開的大門後方跳下站台。
幾個唿吸瞬間,便已列陣整齊。領軍的屯長迅速整隊,大吼道:“線陣對齊!各什點卯。”
“左一什到齊,左二什到齊。前一什到齊,前二什到齊。中一什到齊,中二什到齊。右一什到齊,右二什到齊。後一什到齊,後二什到齊。”
隨後屯長幹練的轉身,麵向張瑞重重捶胸,大聲匯報道:“稟陛下,左武衛軍,第三中郎將部,第一校第七屯,百人已全部到齊!願為陛下盡忠效死,昭烈揚威。”
張瑞笑著讚揚道:“左武衛大軍功勳卓著,慷慨忠貞,朕甚嘉之。卿等乘坐列車感覺如何?”
屯長立即迴道:“稟陛下。列車平穩,如履平地。不知不覺間已行進甚遠,某感覺能夠安坐日行八萬裏。”
“八萬裏”就有些誇張了。不過省心省力,是能夠感受的到了。
看著眼前這支衣裝筆挺,精神煥發的軍隊,任誰也想象不出來,這是行軍十裏的一支大軍。
沒有行軍時的泥濘疲憊,沒有經曆煙塵漫天的洗禮。甚至口幹舌燥,枯燥煩悶都沒有。
這支軍隊就以飽滿的姿態抵達了十裏外的目的地。
剩下的就看孟朝國力究竟有多雄厚了。能將軌道修至何處,沿途安置多少驛站,為列車更換牽引駿馬。
張瑞覺得等技術完善一下,先修一條從長安到朔方的軌道,並不過分。
隻要這條軌道建成,長安大軍在車上安坐,就能日夜不息的開赴向前線。自此並州北部胡虜,在孟朝眼中就是一個笑話。是可以隨意拿捏,予取予求的納貢藩臣。並州邊患將永遠告別孟朝百姓的記憶認知。
新一代的孟朝百姓長大成人,就會如同後世現代化社會的公民一樣,完全不能理解遊牧民族的威脅性究竟在哪裏?他們的特長不是唱歌跳舞,樂器表演嗎?
還會騎著戰馬,搖著彎刀,去劫掠打仗?
真是……真是勇氣可嘉啊,他們麵對強大的國家機器,怎麽會有這麽奇怪的想法?
對著肅穆列陣,身高俱在八尺以上的新生代精銳禁軍,張瑞揚聲激勵道:“朕看到列車車廂還是木板鉚接,動力亦隻是畜力拉動,如今還不甚完善。但朕可以確定無誤的告知卿等將士,列車將會逐漸改進,卿等乘坐亦將愈發舒適。”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我聖朝纂承洪緒,思弘大訓。必完善文軌,革故鼎新。使卿等能夠朝在荊楚,暮至燕代。忠君為國,修德保民。”
曾經張瑞口述求賢令,百姓們還要互相攀談才能明白張瑞所言。但今日軍中士卒皆精讀文字,初通大義。聽聞張瑞所言,立即熱烈的高唿:“萬歲!”
“萬歲!”
“萬歲!”
隨著台麵上精銳整齊的禁軍踏步走下站台,列車上負責項目推進的教習,才紛紛走下車廂。
張瑞帶頭撫掌,一陣火熱的掌聲與喝彩歡唿聲瞬間響起。
台上軍隊慷慨激昂,意氣風發。但幕後這些技術官僚的默默付出,同樣值得讚揚。
尤其火車的全部模塊還未研究成功,蒸汽動力火車頭還在緊鑼密鼓的研究當中。
張瑞無論如何也不能寒了這些功臣的心,因而張瑞打算給予這些功臣們一份豐厚的獎賞,以激勵科學院各個項目的發展。
列車車輪碾壓過鐵軌之間縫隙(每根鐵軌的連接處都會有一點縫隙,以防熱脹冷縮造成鐵軌拱起),發出火車特有的哐當哐當聲。仿佛帶著工業化氣息,穿越了無數時代,從遠方撲麵而來。
隻是這畜力驅動的方式,還是讓張瑞莞爾一笑。不禁想起《讓子彈飛》中開頭的一幕。也是車外有馬拖列車奔行,車內有人喝酒唱歌。
隻是電影中諷刺的二十世紀落後方式,在公元二世紀卻是代表著先進與未來的一幕。
二十世紀與二世紀,差距實在是太過遙遠了。
想一步到位,立即發展出完善的火車,屬於是異想天開。
就算是國家重點工程,也得拆分成一個個模塊,逐一攻克。
如今科學院驗證的顯然是鐵軌項目與列車項目。至於蒸汽動力車頭,還在長安學宮的摸索當中。
但即便如此,鐵軌的架設也並非易事。
後世所有人都清楚,鐵軌無非是一條條鋼軌與木架鋪在一起,形成兩條直線。
但至於鉚釘如何安裝,固定在什麽地方才安全可靠,鐵軌間縫隙要留多寬,列車輪胎該如何連接。這一係列問題,不是專業人員毫無可能記住具體參數。
所以隻能科學院逐一摸索,這條鐵軌修了又拆,拆了又修,曆經至少十餘次。鐵軌凹陷,列車脫軌,馬匹失控等一係列問題都需要科學院教習們日以繼夜的改進,才終於在今日徹底完善。
期間無數次,科學院教習們帶著紙筆,一臉期冀的望著列車嚐試運行。卻一次次失望痛苦的看著鐵軌扭曲,列車或阻塞嚴重,無法挪動,或脫軌倒塌,遭遇重挫。
項目驗收,一次次的崩潰。讓科學院教習們痛苦不已,拿著紙筆一次次驗算,究竟在什麽地方出現了失誤。
曆經長年如一日的計算排查,檢驗完善後,終於在今春三月,科學院信心滿滿的向張瑞匯報,鐵軌項目已經可以驗收。
這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幕,張瑞當然要親眼過來看一看。
從零到一,永遠比從一到九更困難。隻要鐵軌這次能運行成功,之後的增加彎路,高低起伏,轉向變道等等,都是在已有的基礎上稍作修改就可以。
隨著列車咣當聲越來越近,眾人已經能看清列車上飄揚的一麵麵軍中旌旗。無數人熱烈的爆發出一陣陣歡唿聲。
一排排黑袍玄甲的精銳士卒,整齊的站在列車車廂內。
當列車在站台緩緩停住,一聲尖銳的哨聲響起。訓練有素的士卒,立即從木製車廂洞開的大門後方跳下站台。
幾個唿吸瞬間,便已列陣整齊。領軍的屯長迅速整隊,大吼道:“線陣對齊!各什點卯。”
“左一什到齊,左二什到齊。前一什到齊,前二什到齊。中一什到齊,中二什到齊。右一什到齊,右二什到齊。後一什到齊,後二什到齊。”
隨後屯長幹練的轉身,麵向張瑞重重捶胸,大聲匯報道:“稟陛下,左武衛軍,第三中郎將部,第一校第七屯,百人已全部到齊!願為陛下盡忠效死,昭烈揚威。”
張瑞笑著讚揚道:“左武衛大軍功勳卓著,慷慨忠貞,朕甚嘉之。卿等乘坐列車感覺如何?”
屯長立即迴道:“稟陛下。列車平穩,如履平地。不知不覺間已行進甚遠,某感覺能夠安坐日行八萬裏。”
“八萬裏”就有些誇張了。不過省心省力,是能夠感受的到了。
看著眼前這支衣裝筆挺,精神煥發的軍隊,任誰也想象不出來,這是行軍十裏的一支大軍。
沒有行軍時的泥濘疲憊,沒有經曆煙塵漫天的洗禮。甚至口幹舌燥,枯燥煩悶都沒有。
這支軍隊就以飽滿的姿態抵達了十裏外的目的地。
剩下的就看孟朝國力究竟有多雄厚了。能將軌道修至何處,沿途安置多少驛站,為列車更換牽引駿馬。
張瑞覺得等技術完善一下,先修一條從長安到朔方的軌道,並不過分。
隻要這條軌道建成,長安大軍在車上安坐,就能日夜不息的開赴向前線。自此並州北部胡虜,在孟朝眼中就是一個笑話。是可以隨意拿捏,予取予求的納貢藩臣。並州邊患將永遠告別孟朝百姓的記憶認知。
新一代的孟朝百姓長大成人,就會如同後世現代化社會的公民一樣,完全不能理解遊牧民族的威脅性究竟在哪裏?他們的特長不是唱歌跳舞,樂器表演嗎?
還會騎著戰馬,搖著彎刀,去劫掠打仗?
真是……真是勇氣可嘉啊,他們麵對強大的國家機器,怎麽會有這麽奇怪的想法?
對著肅穆列陣,身高俱在八尺以上的新生代精銳禁軍,張瑞揚聲激勵道:“朕看到列車車廂還是木板鉚接,動力亦隻是畜力拉動,如今還不甚完善。但朕可以確定無誤的告知卿等將士,列車將會逐漸改進,卿等乘坐亦將愈發舒適。”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我聖朝纂承洪緒,思弘大訓。必完善文軌,革故鼎新。使卿等能夠朝在荊楚,暮至燕代。忠君為國,修德保民。”
曾經張瑞口述求賢令,百姓們還要互相攀談才能明白張瑞所言。但今日軍中士卒皆精讀文字,初通大義。聽聞張瑞所言,立即熱烈的高唿:“萬歲!”
“萬歲!”
“萬歲!”
隨著台麵上精銳整齊的禁軍踏步走下站台,列車上負責項目推進的教習,才紛紛走下車廂。
張瑞帶頭撫掌,一陣火熱的掌聲與喝彩歡唿聲瞬間響起。
台上軍隊慷慨激昂,意氣風發。但幕後這些技術官僚的默默付出,同樣值得讚揚。
尤其火車的全部模塊還未研究成功,蒸汽動力火車頭還在緊鑼密鼓的研究當中。
張瑞無論如何也不能寒了這些功臣的心,因而張瑞打算給予這些功臣們一份豐厚的獎賞,以激勵科學院各個項目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