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素當初驚豔的表現,曾經讓張瑞感慨“此即孤之韓擒虎也”。


    若說其能力最像當今天下哪位名將,那自然是東吳第三任大都督呂蒙。


    呂蒙前期以勇猛善戰,先登陷陣而著名。直到孫權勸學後,其開始學習兵法,最終成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不過長孫素的起點比呂蒙高太多,其前期就在學堂裏麵飽讀兵法,更通讀各種經史書籍。基本上其起點就類似於呂蒙文武雙全時的情況。


    而進入軍中,長孫素又接受了禁軍更係統的教育。


    《武經總要》的灌輸,長安學宮兵家學院教習定期對軍官的授課,都使得這位年輕俊傑在兵法方麵突飛猛進。能力不弱於其勇武。


    這使得張瑞非常偏愛這位自己選拔出來的武舉狀元。可惜的是,他從軍參戰時,統一曆程已經過半。


    他的首戰就是率領甲騎具裝與關平一起進攻徐州大軍。


    之後雖然屢立功勳,但隻短短三年的時間,也無法從一名新晉軍官,升到位高權重的大將軍。


    這麽短的時間,隻有諸葛亮才有這種可能。但要知道諸葛亮身上背負著的是難以形容的壓力。率軍四千孤懸塞外,自己撫恤流民,開荒墾田,籌集糧草,防備四麵八方的強敵。


    所以到孟朝立國,長孫素隻升到了正四品將軍一級。


    既然有才能,又被皇帝所信重。那自然是不缺培養立功的機會。


    於是張瑞打算將其平級調動,到安西去擔任神威軍指揮使。


    神威、武威兩軍與北庭的鎮撫使麾下的軍隊一樣,都是募兵製,不在禁軍係統當中。所以都不設大將軍,以指揮使作為統軍將領,《孟官儀》勘定的品級為正四品,比蘇則的從三品節度使低一級。


    這也好理解,如果邊軍主將為大將軍,那就是正三品了,與六部九卿同級。官職反而在蘇則之上,那他這位節度使還怎麽調動軍隊?


    聽到長孫素之名,蘇則喜出望外,笑著說道:“竟然是上屆武舉狀元。盛名之下無虛士,長孫將軍必能在安西滅國無數。”


    張瑞點了點頭,說道:“長孫將軍素有功勳,驍勇善戰,朕對其抱有厚望。另一位良將,卿可能沒有聽說過。亦是複姓,名曰太史慈。隨揚州刺史劉繇投降我朝。”


    與長孫素的剽悍猛烈,正麵摧枯拉朽不同。太史慈用兵更喜歡用奇,喜歡巧計設伏。


    這一點觀他生平所為,便能知曉。


    關於太史慈,後世人都知道他是東吳名將,但經常會誤以為他在進入東吳前默默無聞。


    其實正好相反,太史慈在年輕時可是一個風雲人物,知名於世。以至於他的具體身高,形容外貌都被詳細的記錄在史。


    身高七尺七寸,美須髯,猿臂善射,弦不虛發。


    這麽詳細的記載,若非諸葛亮這種光耀一個時代的千古名臣。


    那就隻能出現在通緝令上,方便地方官員對著通緝令抓人。


    太史慈的“美名”實在傳的太遠,以至於連遠在涼州的蘇則,過去也曾有耳聞,略有猜測的問道:“可是東萊通章太史慈?”


    張瑞眉頭一挑,問道:“卿竟然亦知太史慈之名?”


    蘇則笑著說道:“怎能不知?隻因太史慈一人之力,便使前漢州部刺史大改周章,以監察郡國。天下十三州皆受影響。我朝亦因此而完善監察法令,務必兼聽則明。”


    這就牽扯到了漢朝的刺史、郡部之間的權力糾紛。刺史並不是郡守的上級,若州與郡之間發生嫌隙糾紛,不能分是非曲直。


    結案判決全看哪方奏折先送到朝廷廷尉有司,結案的判決多以先讓有司知事者較有利。


    太史慈自幼十分好學,所以是個純正的文士,因為學問而擔任東萊郡奏曹史。


    當時本郡與本州之間有嫌隙,其時本州的奏章已先發去有司處,郡守恐怕落後不利,於是求取可為使者的人。


    太史慈時年二十一歲,被選為使,乃日夜兼程取道,抵達洛陽,先到公車門前等候,待見州吏亦至,才開始求通上章。


    太史慈假意問州吏道:“君也是前來欲求通章嗎?”


    州吏答道:“是的。”


    太史慈又問:“奏章在哪裏?”


    州吏道:“在車上。”


    太史慈便說:“奏章題署之處確然無誤嗎?可否取來一視。”


    州吏不知太史慈是東萊人,便取出奏章相與。


    誰知太史慈先已藏刀於懷,取過州章,便提刀截而毀之。


    州吏大驚高唿,叫道:“有人毀壞我的奏章!”


    太史慈便將州吏帶至車間,跟他說道:“假使你沒有取出奏章給我,我也不能將其損壞,我們的吉兇禍福恐怕都會相等無免,不見得隻有我獨受此罪。與其坐而待斃,不若我們俱同出走逃亡,至少可以保存性命,也不必無謂受刑。”


    州吏疑惑地問:“你為本郡而毀壞我的奏章,已經成功,怎堋也要逃亡?”


    太史慈便答:“我初時受本郡所遣,隻是負責來視察你們的州章是否已經上通而已。但我所做的事卻太過激烈,以致損毀公章。如今即使見還,恐怕亦會因此見受譴責刑罰,因此希望一起逃去。”


    州吏相信太史慈所言,乃於即日俱逃。


    但太史慈與州吏出城後,卻潛遁迴城通傳郡章,完成使命。州家知其事,再遣另一吏員往洛陽通章,但有司卻以先得郡章的原因,不複查察此案,於是州家受其短。


    太史慈由是知名於世,但他亦成為青州刺史部通緝之仇人。


    後來他為了幫北海相孔融突圍去向劉備求救,也是用計騙得黃巾軍大意輕敵,從而突圍成功。


    兵法雲,以正合,以奇勝。


    有長孫素與太史慈兩人正奇結合,必能率安西大軍大破貴霜,獲不世之功。


    蘇則亦是如此想,說道:“有兩位將軍相助。我安西必不負陛下此番極為耐心的關注。”


    張瑞深深唿了口氣。是啊,為了擊敗這四大帝國之一的貴霜。


    自己拿出了十二分的精力關注,放權,增兵,遣將,補充糧草。濃墨重彩的部署已經結束。


    剩下就等著蘇則迴報以輝煌大勝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並州匪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氏良家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氏良家子並收藏漢末之並州匪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