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憯淒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楚辭·九辯】
直到晚間,曹操才帶著一身疲憊迴到府中,待從曹丕口中聽到了今天下午的事後,他徑直走迴了書房,什麽也沒有多說。
即便是聽到伏德走之前一番猶豫、還是將曹植帶去了長安獄,曹操也隻是輕輕的歎了口氣,僅此而已。
“帶走就帶走吧,這小子平常荒誕慣了,我也沒工夫管教他,如今正好讓他受點教訓,別以為天下就沒有要忌憚的人物了!”
這話既像是負氣,更像是對身邊圍著的曹丕、曹彰、曹熊等人發起的警告。
群季皆訥訥不敢言。
曹丕連忙跪下請罪,臉上已滿是淚痕:“子建行為確實疏放,我身為兄長,未加以管教,任其犯下大錯,殃及家裏,是為不義;阿翁悉心教我,而我不能將所學悉授之於諸弟,是為不孝……請阿翁責罰!”
“何時說要怪罪到你頭上了?誒!”曹操本來緊皺的眉頭明顯鬆了幾分,他擺擺手,示意一旁跟著跪下的曹彰等人起身將曹丕扶起,接著道:“他這件事我是不會再管了,你既然覺得你也有未盡之責,看護之失,那你就‘服其勞’吧!”
曹丕頓時感到責任重大,肩頭沉重,他原本隻是想在口頭上有所表現,但此話一出,自己不得不繼續在行動上有所付出了。
在認真答複過後,曹丕又不由疑惑問道:“阿翁,您真的不管子建了麽?”
曹植可是曹操平日裏最喜愛的兒子之一,即便是曹丕有時也難以比擬,如今一旦犯錯,曹操竟是不管不顧,這讓曹丕又喜又憂。
喜的是曹植從此風頭不再,不值得再讓他嫉妒,憂的是曹操不知是出於什麽原因,居然對此事漠不關心——難道說是出了件比這件事還要嚴重的麻煩?
“關東的一些瑣事罷了,你不用理會。”在聽到曹丕的詢問後,曹操輕描淡寫的打發了迴去。
曹丕狐疑的應了一聲,心裏暗自思索著會是什麽事?
如果能為曹操分憂,以如今家中長兄曹昂重傷難治、曹植名敗失勢、曹彰隻長於軍事的情況下,他繼承曹氏的政治資源幾乎沒有阻力。
話說迴去,伏德雖然是迫於形勢,將曹植帶迴了長安獄中,但並未對其有所苛待,反而是好生照顧,絲毫不提什麽審訊。
做完了這些,伏德便匆匆迴到家中,跟曹氏與周氏的紛爭比起來,他父親執金吾伏完的病情更讓人揪心牽掛。
“今日阿翁身體如何?吃藥了沒有?”伏德一迴家便急切的往伏完的住處走去,邊走邊詢問伏典。
“還是吃不下藥,剛把藥喝下去,又立即吐了出來……”伏典是伏完的小兒子,尚未出仕,還沒經曆過事,小臉煞白,憔悴不已:“咳了好一會了,榻上、衣服上都是血,剛剛才勉強睡著,阿兄可千萬別把阿翁弄醒了。”
伏德立即放輕了腳步,伏完的病情起初是一場風寒,後來演變成高熱、積痰,就連伏皇後也是時常掛懷。
想到自己年輕時沒少在父親身前受教誨,有幾次大事都是靠他拿主意。當初雖說被貶去南海,伏完未曾為他求過情,伏德心裏也曾怨過,但時到如今,伏德心裏隻有虧欠,萬分不舍。
太子尚未長成,自己也還沒有走到高位、無法挑起重擔,今後又該如何振興家業、輔佐東宮?
伏德默默在心裏為自己加上了責任,開口問道:“請華佗了麽?”
話剛出口,他便恍然想起來華佗已經被點名派去照顧周循了,於是立即改口道:“張機呢?請了他沒有?”
“阿兄不記得了?陳王自打上次奉詔給太學劉公賀壽,迴來後便病倒了,這幾日便留了張機在身邊聽用。”伏典提醒說道:“本來阿翁也都是請華佗在看診,但長安城裏生病的公卿太多了,還有一個趙司空也在病著……沒有陛下的詔書,等閑可請不來華、張二位。”
華佗、張機兩人憑借著高超的醫術,以及太醫院的眾多門生,很早以前就已成為朝野達官貴人奉承結交的對象。
隻是這種深得皇帝信重的名醫,平常又有傳授弟子、編撰醫書、照看皇室的職責,等閑之輩根本請不到兩人坐診,而皇帝指派他們兩人去誰家看病,不僅是恩寵的體現,更是朝堂上的風向。
“陳王這個病秧,怎麽總是生病?他的身子打娘胎裏出來就不好,連張機都根治不了,還有什麽好治的?”一提到陳王,伏德就滿腹牢騷。
不僅是站在太子外戚的立場對陳王抱有敵意,更是認為陳王占據了醫療資源,貽誤了他父親伏完的病情。
“阿兄,這話可說不得。”伏典小聲切切的說道:“雖然華、張二人沒來,但皇後還是請了太醫令脂公過來看望……”
“這裏就你我兄弟二人,怕什麽?”伏德看了眼膽怯的伏典,到底忍住了忿然,華佗、張機來不來,脂習能過來也算差強人意了。
隨後伏德在伏典的陪伴下入室看望了沉睡中的伏完,看到伏完饒是在睡中也仍舊是皺緊眉頭,似乎忍受著痛苦,伏德不免歎了口氣,待出去後,複又問道:“你那幾個兄長呢?還沒迴來?”
伏完膝下共有六子,除長子伏德與幼子伏典以外,次子伏雅已官至太子家令;三子伏均遠在西域,在夏侯淵麾下擔任都護府文學,負責西域諸國教化;四子伏尊在太學擔任教習,五子伏朗受父蔭,擔任三署郎中。
“太學就要到考試的時候了,還有三署郎近日也在準備選拔郎官,所以都迴不來那麽早。”伏典盡可能的為幾個兄長解釋道。
伏德擺起了大兄的架子,忍不住道:“難道仕途就比阿翁的病情還重要麽?這些人真是糊塗了!還有老二呢?他在東宮也是脫不開身?”
行二的伏雅頗有學識,從太子還在繈褓中被冊立開始、便在其身邊擔任太子舍人,如今已累升至太子家令,地位較之伏德猶有過之。
而這一切都被伏德妒忌在心,若非是他在南海蹉跎了歲月,如今又怎會被弟弟比下去?
“這、我、我不知道……”伏典一時間也沒想好怎麽說。
“誒!”伏德長歎頓足,似乎是伏雅不早退是某種罪過一般。
直到晚間,曹操才帶著一身疲憊迴到府中,待從曹丕口中聽到了今天下午的事後,他徑直走迴了書房,什麽也沒有多說。
即便是聽到伏德走之前一番猶豫、還是將曹植帶去了長安獄,曹操也隻是輕輕的歎了口氣,僅此而已。
“帶走就帶走吧,這小子平常荒誕慣了,我也沒工夫管教他,如今正好讓他受點教訓,別以為天下就沒有要忌憚的人物了!”
這話既像是負氣,更像是對身邊圍著的曹丕、曹彰、曹熊等人發起的警告。
群季皆訥訥不敢言。
曹丕連忙跪下請罪,臉上已滿是淚痕:“子建行為確實疏放,我身為兄長,未加以管教,任其犯下大錯,殃及家裏,是為不義;阿翁悉心教我,而我不能將所學悉授之於諸弟,是為不孝……請阿翁責罰!”
“何時說要怪罪到你頭上了?誒!”曹操本來緊皺的眉頭明顯鬆了幾分,他擺擺手,示意一旁跟著跪下的曹彰等人起身將曹丕扶起,接著道:“他這件事我是不會再管了,你既然覺得你也有未盡之責,看護之失,那你就‘服其勞’吧!”
曹丕頓時感到責任重大,肩頭沉重,他原本隻是想在口頭上有所表現,但此話一出,自己不得不繼續在行動上有所付出了。
在認真答複過後,曹丕又不由疑惑問道:“阿翁,您真的不管子建了麽?”
曹植可是曹操平日裏最喜愛的兒子之一,即便是曹丕有時也難以比擬,如今一旦犯錯,曹操竟是不管不顧,這讓曹丕又喜又憂。
喜的是曹植從此風頭不再,不值得再讓他嫉妒,憂的是曹操不知是出於什麽原因,居然對此事漠不關心——難道說是出了件比這件事還要嚴重的麻煩?
“關東的一些瑣事罷了,你不用理會。”在聽到曹丕的詢問後,曹操輕描淡寫的打發了迴去。
曹丕狐疑的應了一聲,心裏暗自思索著會是什麽事?
如果能為曹操分憂,以如今家中長兄曹昂重傷難治、曹植名敗失勢、曹彰隻長於軍事的情況下,他繼承曹氏的政治資源幾乎沒有阻力。
話說迴去,伏德雖然是迫於形勢,將曹植帶迴了長安獄中,但並未對其有所苛待,反而是好生照顧,絲毫不提什麽審訊。
做完了這些,伏德便匆匆迴到家中,跟曹氏與周氏的紛爭比起來,他父親執金吾伏完的病情更讓人揪心牽掛。
“今日阿翁身體如何?吃藥了沒有?”伏德一迴家便急切的往伏完的住處走去,邊走邊詢問伏典。
“還是吃不下藥,剛把藥喝下去,又立即吐了出來……”伏典是伏完的小兒子,尚未出仕,還沒經曆過事,小臉煞白,憔悴不已:“咳了好一會了,榻上、衣服上都是血,剛剛才勉強睡著,阿兄可千萬別把阿翁弄醒了。”
伏德立即放輕了腳步,伏完的病情起初是一場風寒,後來演變成高熱、積痰,就連伏皇後也是時常掛懷。
想到自己年輕時沒少在父親身前受教誨,有幾次大事都是靠他拿主意。當初雖說被貶去南海,伏完未曾為他求過情,伏德心裏也曾怨過,但時到如今,伏德心裏隻有虧欠,萬分不舍。
太子尚未長成,自己也還沒有走到高位、無法挑起重擔,今後又該如何振興家業、輔佐東宮?
伏德默默在心裏為自己加上了責任,開口問道:“請華佗了麽?”
話剛出口,他便恍然想起來華佗已經被點名派去照顧周循了,於是立即改口道:“張機呢?請了他沒有?”
“阿兄不記得了?陳王自打上次奉詔給太學劉公賀壽,迴來後便病倒了,這幾日便留了張機在身邊聽用。”伏典提醒說道:“本來阿翁也都是請華佗在看診,但長安城裏生病的公卿太多了,還有一個趙司空也在病著……沒有陛下的詔書,等閑可請不來華、張二位。”
華佗、張機兩人憑借著高超的醫術,以及太醫院的眾多門生,很早以前就已成為朝野達官貴人奉承結交的對象。
隻是這種深得皇帝信重的名醫,平常又有傳授弟子、編撰醫書、照看皇室的職責,等閑之輩根本請不到兩人坐診,而皇帝指派他們兩人去誰家看病,不僅是恩寵的體現,更是朝堂上的風向。
“陳王這個病秧,怎麽總是生病?他的身子打娘胎裏出來就不好,連張機都根治不了,還有什麽好治的?”一提到陳王,伏德就滿腹牢騷。
不僅是站在太子外戚的立場對陳王抱有敵意,更是認為陳王占據了醫療資源,貽誤了他父親伏完的病情。
“阿兄,這話可說不得。”伏典小聲切切的說道:“雖然華、張二人沒來,但皇後還是請了太醫令脂公過來看望……”
“這裏就你我兄弟二人,怕什麽?”伏德看了眼膽怯的伏典,到底忍住了忿然,華佗、張機來不來,脂習能過來也算差強人意了。
隨後伏德在伏典的陪伴下入室看望了沉睡中的伏完,看到伏完饒是在睡中也仍舊是皺緊眉頭,似乎忍受著痛苦,伏德不免歎了口氣,待出去後,複又問道:“你那幾個兄長呢?還沒迴來?”
伏完膝下共有六子,除長子伏德與幼子伏典以外,次子伏雅已官至太子家令;三子伏均遠在西域,在夏侯淵麾下擔任都護府文學,負責西域諸國教化;四子伏尊在太學擔任教習,五子伏朗受父蔭,擔任三署郎中。
“太學就要到考試的時候了,還有三署郎近日也在準備選拔郎官,所以都迴不來那麽早。”伏典盡可能的為幾個兄長解釋道。
伏德擺起了大兄的架子,忍不住道:“難道仕途就比阿翁的病情還重要麽?這些人真是糊塗了!還有老二呢?他在東宮也是脫不開身?”
行二的伏雅頗有學識,從太子還在繈褓中被冊立開始、便在其身邊擔任太子舍人,如今已累升至太子家令,地位較之伏德猶有過之。
而這一切都被伏德妒忌在心,若非是他在南海蹉跎了歲月,如今又怎會被弟弟比下去?
“這、我、我不知道……”伏典一時間也沒想好怎麽說。
“誒!”伏德長歎頓足,似乎是伏雅不早退是某種罪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