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以奸破義,無以疏間親,察之以德,則邦家俱泰。”————————【帝範】
未央宮,石渠閣。
石渠閣不僅是朝廷藏書之所,更是皇帝讀書啟蒙之處,在皇帝初掌大權的時候,就親自簡拔年少英俊八人擔任秘書郎,隨從侍讀,每日聚坐讀書,談論古今,指點天下。
一晃眼十數年過去,當年的“省中八秘”早已成為了朝廷的棟梁,而皇帝在光複天下後也忙於政事,很少過來讀書,於是此間便讓給了一批新人。
也就是太子以及他的東宮侍臣們。
還是那一排排書架,還是那一方方席榻,虛歲十一的太子劉?端坐在窗邊,借著窗外灑落的陽光,心不在焉的看著書。
他在聽身旁群星拱月般坐著的舍人們閑談:“小周侯這迴傷得不輕,至今還未能下床。”
“聽說醒過來後便頭暈目眩,惡心嘔吐,闔府上下忙亂不已,連長公主也沒了往日儀態……”
劉?聽到這裏便忍不住了,他放下早已看不進的書冊,張口道:“阿蘇。”
正準備參與討論的太子舍人秦朗忽然住了口,將身子朝向劉?,拱手靜聽吩咐:“臣在。”
“一會你早些出宮,拿上些補藥,代我去周府上看望。”劉?說完後眉頭微皺,看向坐在角落裏,從始至終都沒有說上一句話、一直在安靜看書的少年:“倉舒,你也跟著一起去吧?”
他與表兄弟周循關係最親,又素來倚重曹衝,當下出於淳樸的感情,實不願見兩人就此生分,隻是一想到對方那兄弟幹的蠢事,心裏就有些不悅。
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少年的身上,而那少年恍若未覺,將書卷在手心,語氣有些猶疑:“承蒙殿下至意,隻是此事已交由臣家兄一人主持,臣若自行前去,恐怕……”
“這不妨事,就說是我的意思好了。”劉?不知道曹衝為何還想推脫,但還是接著道:“你們二人都是自小隨我長大的情誼。雖因你那兄長曹植酒後犯事,鬧出禍端,但隻要周循無事,你們曹家又能拿出誠意、給個交代,未嚐不能‘化幹戈為玉帛’,我也不會因此而歸咎於你。”
聽到‘隻要’二字,曹衝心裏就已有了杆秤,他沒有多說什麽,麵露感激,拱手謝過。
侍坐一旁的太子庶子薛綜由衷誇讚道:“殿下處重明之位,寬和容眾,真可謂仁德之主。”
薛綜早年間曾為避戰亂流落交州,天下平定後進入太學任職,後因伏德遠謫南海,身邊需要熟悉當地情形的士人為輔,於是經人推薦,將薛綜一同帶了過去,擔任南海文學曹。兩人的關係可以說是十分要好,在太子組建東宮輔臣時,伏德也是積極舉薦了薛綜入東宮。
當下,他秉持著伏德的意思,試圖為太子化解曹周兩家的恩怨,讓他們和衷共濟,繼續襄助太子。畢竟這二人都是太子身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無論是其背後的勢力,還是其個人本身的才幹,都是和則兩利。
麵對薛綜的誇讚,劉?立即謙虛了幾句,認為自己居中做這個和事佬,定能成就一樁美事。
另一位太子庶子、蜀郡人何宗看到這裏,忽然笑著說:“太子居心仁厚,推己待人盡恕道矣。”
曹衝聽聞,暗自苦笑一聲。
劉?正為自己的決定而得意,無暇多想,雖然年紀尚小,但孩童的本性會促使他爭奪父親的寵愛與目光。就在前不久,他那羸弱的庶兄忽然一鳴驚人,在為老臣祝壽時出了不少風頭,如今他隻要再趁這件事緩和兩家關係,平風定波,豈不是更能彰顯他的手腕?
雖說是讓秦朗與曹衝做代表,但為顯重視,劉?當然不會隻讓這兩個二百石的太子舍人貿然前去,他另外安排了自己的家令伏雅為主使,帶著禮物慰問傷重的周循。
萬年長公主劉薑此時並不想見伏家人或曹家人,偏偏這兩個又是同時來見,像是聯手向她施壓似得,但看在太子的麵上,她還是忍著怨怒,親自接見了他們:“伏仲儀,太子遣你等過來,究竟是何意?若是隻為看望,且把藥物放下,我令張鬆領你們去看,看完之後便迴去稟報。若是太子還有明鑒要示,想主持一個公道,你盡管直言。”
伏雅一時犯了難,下意識的看向曹衝,隨後迴過頭來,不經意看到劉薑目光寒如冰霜,心頭一顫:“稟殿下,我等奉太子鈞旨,既是來看望小周侯可否安好,也是念及周侯與曹公皆為國之幹臣,小周侯與曹舍人俱是東宮心膂,特來轉圜,最好不要傷了和氣。”
“和氣?”劉薑柳眉倒豎,冷冷道:“他曹植將我兒害成這樣,兩家還談什麽和氣?我恨不得他死在獄裏!”
“殿下請息怒,如今曹植已經下了長安獄,其中是非曲直,裁決判處,皆有定律可循。”與伏德的浮躁相比,伏雅的性情卻是沉穩許多:“隻待家兄親自審問過後,上稟國家,相信定會給殿下一個交代。眼下,還請容我等完成使命,看望小周侯,迴去後也好請太子放心。”
自上迴張鬆在曹家碰了釘子後,劉薑便對伏氏和稀泥的態度甚為痛恨。大家都是親戚,關係比曹家還緊密些,這時候伏氏還擺出和事佬的樣子,想團結太子身邊的勢力,殊不知他越中立,在劉薑眼中就越偏心。
“說起你那兄長倒是善心,事發之後,親自跑到曹家,也不拿人,還隨人把我的家令說了一通。又非得等到曹植次日酒醒了,任其自行謁獄,天下有如此之令,還真是德政。”劉薑一想到這事,就忍不住咬牙。
伏雅聞言,苦澀一笑,他那兄長一時間看錯了形勢,又不想得罪曹氏,最後又忙於照顧病重的父親伏完,這才沒有強製將曹植帶走。沒想到這反倒引起了長公主的不快,以為他們偏向曹氏,有心包庇。
“殿下容稟,此事本與我等無關,實在是出於和衷之心,不忍見兩家結仇。這既對兩家不利,對太子而言,更非是一件好事。家兄不敢偏頗,唯有此意,請殿下明鑒。”伏雅幾乎是低聲下氣的解釋說道。
劉薑緩緩地吸了口氣,在伏雅俯身後,目光忽然看向其背後跪坐著、宛如泥塑的曹衝,即將平息的情緒忽然又起了波瀾:“曹倉舒,你向來有‘夙慧’的名聲,今日到此,何故一言不發?”
曹衝這時淡定的上前,行了一禮,緩緩道:“殿下,小臣是奉太子之令,與伏令等人看望小周侯。當前,小周侯的身體才是最要緊的事,至於其他,則非小臣所能妄言。”
劉薑原以為曹衝會為曹植求情,再不濟也會說幾句辯解開脫的話,可對方卻像個沒事人一樣,不由得讓人稱奇:“曹植不是你兄長麽?你竟然一句話也不肯為他說情?”
就連伏雅也是一副詫異的樣子,另一旁的秦朗則迴想起上午太子點名要曹衝跟著過府拜訪、曹衝卻有意推脫的情形,不由深思起來。
曹衝被這話逼得沒辦法,這才道:“若是論情,天下豈有不互愛互親的兄弟?縱然不如長公主如此這般舐犢情深,也當籌思設法,望有所助益。可人情之外,還有法理,當今天子治國,以儒法兼用,審獄尤重律法,更親自編訂《法典》,以為千載準繩……如今家兄犯事,小臣即便有拳拳愛護之心,也不敢幹犯國法……”
一番話說到最後,曹衝甚至帶著些微的哭聲,兩眼發紅,稽首在地。
劉薑微微皺眉,饒是她再有不滿,也不好發作了:“算你小子明事理。”
說完,張鬆從一旁繞了過來,說是周循剛才醒了。
劉薑聞言立即起身,準備離開,臨了忽然瞥見伏雅急切的目光,腳步頓了頓:“你們也跟著來吧。”
未央宮,石渠閣。
石渠閣不僅是朝廷藏書之所,更是皇帝讀書啟蒙之處,在皇帝初掌大權的時候,就親自簡拔年少英俊八人擔任秘書郎,隨從侍讀,每日聚坐讀書,談論古今,指點天下。
一晃眼十數年過去,當年的“省中八秘”早已成為了朝廷的棟梁,而皇帝在光複天下後也忙於政事,很少過來讀書,於是此間便讓給了一批新人。
也就是太子以及他的東宮侍臣們。
還是那一排排書架,還是那一方方席榻,虛歲十一的太子劉?端坐在窗邊,借著窗外灑落的陽光,心不在焉的看著書。
他在聽身旁群星拱月般坐著的舍人們閑談:“小周侯這迴傷得不輕,至今還未能下床。”
“聽說醒過來後便頭暈目眩,惡心嘔吐,闔府上下忙亂不已,連長公主也沒了往日儀態……”
劉?聽到這裏便忍不住了,他放下早已看不進的書冊,張口道:“阿蘇。”
正準備參與討論的太子舍人秦朗忽然住了口,將身子朝向劉?,拱手靜聽吩咐:“臣在。”
“一會你早些出宮,拿上些補藥,代我去周府上看望。”劉?說完後眉頭微皺,看向坐在角落裏,從始至終都沒有說上一句話、一直在安靜看書的少年:“倉舒,你也跟著一起去吧?”
他與表兄弟周循關係最親,又素來倚重曹衝,當下出於淳樸的感情,實不願見兩人就此生分,隻是一想到對方那兄弟幹的蠢事,心裏就有些不悅。
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少年的身上,而那少年恍若未覺,將書卷在手心,語氣有些猶疑:“承蒙殿下至意,隻是此事已交由臣家兄一人主持,臣若自行前去,恐怕……”
“這不妨事,就說是我的意思好了。”劉?不知道曹衝為何還想推脫,但還是接著道:“你們二人都是自小隨我長大的情誼。雖因你那兄長曹植酒後犯事,鬧出禍端,但隻要周循無事,你們曹家又能拿出誠意、給個交代,未嚐不能‘化幹戈為玉帛’,我也不會因此而歸咎於你。”
聽到‘隻要’二字,曹衝心裏就已有了杆秤,他沒有多說什麽,麵露感激,拱手謝過。
侍坐一旁的太子庶子薛綜由衷誇讚道:“殿下處重明之位,寬和容眾,真可謂仁德之主。”
薛綜早年間曾為避戰亂流落交州,天下平定後進入太學任職,後因伏德遠謫南海,身邊需要熟悉當地情形的士人為輔,於是經人推薦,將薛綜一同帶了過去,擔任南海文學曹。兩人的關係可以說是十分要好,在太子組建東宮輔臣時,伏德也是積極舉薦了薛綜入東宮。
當下,他秉持著伏德的意思,試圖為太子化解曹周兩家的恩怨,讓他們和衷共濟,繼續襄助太子。畢竟這二人都是太子身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無論是其背後的勢力,還是其個人本身的才幹,都是和則兩利。
麵對薛綜的誇讚,劉?立即謙虛了幾句,認為自己居中做這個和事佬,定能成就一樁美事。
另一位太子庶子、蜀郡人何宗看到這裏,忽然笑著說:“太子居心仁厚,推己待人盡恕道矣。”
曹衝聽聞,暗自苦笑一聲。
劉?正為自己的決定而得意,無暇多想,雖然年紀尚小,但孩童的本性會促使他爭奪父親的寵愛與目光。就在前不久,他那羸弱的庶兄忽然一鳴驚人,在為老臣祝壽時出了不少風頭,如今他隻要再趁這件事緩和兩家關係,平風定波,豈不是更能彰顯他的手腕?
雖說是讓秦朗與曹衝做代表,但為顯重視,劉?當然不會隻讓這兩個二百石的太子舍人貿然前去,他另外安排了自己的家令伏雅為主使,帶著禮物慰問傷重的周循。
萬年長公主劉薑此時並不想見伏家人或曹家人,偏偏這兩個又是同時來見,像是聯手向她施壓似得,但看在太子的麵上,她還是忍著怨怒,親自接見了他們:“伏仲儀,太子遣你等過來,究竟是何意?若是隻為看望,且把藥物放下,我令張鬆領你們去看,看完之後便迴去稟報。若是太子還有明鑒要示,想主持一個公道,你盡管直言。”
伏雅一時犯了難,下意識的看向曹衝,隨後迴過頭來,不經意看到劉薑目光寒如冰霜,心頭一顫:“稟殿下,我等奉太子鈞旨,既是來看望小周侯可否安好,也是念及周侯與曹公皆為國之幹臣,小周侯與曹舍人俱是東宮心膂,特來轉圜,最好不要傷了和氣。”
“和氣?”劉薑柳眉倒豎,冷冷道:“他曹植將我兒害成這樣,兩家還談什麽和氣?我恨不得他死在獄裏!”
“殿下請息怒,如今曹植已經下了長安獄,其中是非曲直,裁決判處,皆有定律可循。”與伏德的浮躁相比,伏雅的性情卻是沉穩許多:“隻待家兄親自審問過後,上稟國家,相信定會給殿下一個交代。眼下,還請容我等完成使命,看望小周侯,迴去後也好請太子放心。”
自上迴張鬆在曹家碰了釘子後,劉薑便對伏氏和稀泥的態度甚為痛恨。大家都是親戚,關係比曹家還緊密些,這時候伏氏還擺出和事佬的樣子,想團結太子身邊的勢力,殊不知他越中立,在劉薑眼中就越偏心。
“說起你那兄長倒是善心,事發之後,親自跑到曹家,也不拿人,還隨人把我的家令說了一通。又非得等到曹植次日酒醒了,任其自行謁獄,天下有如此之令,還真是德政。”劉薑一想到這事,就忍不住咬牙。
伏雅聞言,苦澀一笑,他那兄長一時間看錯了形勢,又不想得罪曹氏,最後又忙於照顧病重的父親伏完,這才沒有強製將曹植帶走。沒想到這反倒引起了長公主的不快,以為他們偏向曹氏,有心包庇。
“殿下容稟,此事本與我等無關,實在是出於和衷之心,不忍見兩家結仇。這既對兩家不利,對太子而言,更非是一件好事。家兄不敢偏頗,唯有此意,請殿下明鑒。”伏雅幾乎是低聲下氣的解釋說道。
劉薑緩緩地吸了口氣,在伏雅俯身後,目光忽然看向其背後跪坐著、宛如泥塑的曹衝,即將平息的情緒忽然又起了波瀾:“曹倉舒,你向來有‘夙慧’的名聲,今日到此,何故一言不發?”
曹衝這時淡定的上前,行了一禮,緩緩道:“殿下,小臣是奉太子之令,與伏令等人看望小周侯。當前,小周侯的身體才是最要緊的事,至於其他,則非小臣所能妄言。”
劉薑原以為曹衝會為曹植求情,再不濟也會說幾句辯解開脫的話,可對方卻像個沒事人一樣,不由得讓人稱奇:“曹植不是你兄長麽?你竟然一句話也不肯為他說情?”
就連伏雅也是一副詫異的樣子,另一旁的秦朗則迴想起上午太子點名要曹衝跟著過府拜訪、曹衝卻有意推脫的情形,不由深思起來。
曹衝被這話逼得沒辦法,這才道:“若是論情,天下豈有不互愛互親的兄弟?縱然不如長公主如此這般舐犢情深,也當籌思設法,望有所助益。可人情之外,還有法理,當今天子治國,以儒法兼用,審獄尤重律法,更親自編訂《法典》,以為千載準繩……如今家兄犯事,小臣即便有拳拳愛護之心,也不敢幹犯國法……”
一番話說到最後,曹衝甚至帶著些微的哭聲,兩眼發紅,稽首在地。
劉薑微微皺眉,饒是她再有不滿,也不好發作了:“算你小子明事理。”
說完,張鬆從一旁繞了過來,說是周循剛才醒了。
劉薑聞言立即起身,準備離開,臨了忽然瞥見伏雅急切的目光,腳步頓了頓:“你們也跟著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