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春郡,蘄春縣,孫府。


    孫策書房窗口,正對著一棵老樹,枝繁葉茂,不但沒有枯老衰敗的跡象,反而生機勃勃,仿佛是換了第二春。


    一堆帳本竹簡,被擺放於書案上,一身便服的孫策便躬身於策,勤懇的忙碌著。


    孫策雖然喜好武事,但也知道文案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自己當家做主之後,整個家族擔於一身,他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前一陣他連打了數場勝仗,看起來威風,可兵力的折損起來卻不輕。


    陣亡傷殘的士兵加起來,七七八八能有一千多人。雖然甘寧的投靠,幫他彌補的了一部分兵員的空位,但剩下的缺額卻要孫策自己解決。


    像兵員的招募、糧草的供應、錢財的花費等事情都需要孫策親自過問以及想辦法解決的。袁術是不用指望了,他能給孫策提供者三千士兵的糧草供應就已經不錯了。


    好一會兒,孫策才將這些事情完畢,微微伸個懶腰,他又將好友周瑜寄來的書信看了一遍。


    思忖片刻之後,他不得不承認,周瑜說的雖然不是什麽金玉良言,卻也中肯可行。隻是周瑜在信尾提醒,讓他看緊自己的手下,讓他有些不解。


    孫策相信自己的眼光,也相信自己的魅力,更相信自己的手下沒人會背叛自己。但好友的提醒他不得不放在心上。


    這時他有些口渴了,順手拿起來桌上的茶杯。可待舉起杯盞時,方現茶水已飲盡了。


    “銀屏!”將杯盞放下,孫策衝門外喚了一聲。


    “公子,您有什麽吩咐?”不一會,一名身打扮樸素,清純秀麗的少女,便從外麵步入,微微垂問道。


    此女皮膚白皙,身材修長,蠻蠻細腰可堪一握,彎彎的眉毛下,清澈的眼睛如一汪清泉,藏著點點情思。


    少女是孫策的母親吳夫人安排的,顯然是想讓孫策早點為孫家留後。然而現在的一門心思全在事業上,哪有精力想別的。


    所以吳夫人的一番苦心算是白費了。


    “茶水沒了,給我去添一杯。”


    “諾。”


    婢女銀屏低聲應了,臉上卻微不可查的帶著些許失望,端起茶杯便向外走去。才走出幾步,便又被孫策於後麵喚住。


    “等下!派人去將呂先生請來,我有要是相談。”


    “諾!”


    銀屏依舊是輕柔應著,心中卻徹底失望了,踩著小碎步,飛快退了出去。


    望著此女身影,孫策忍不住眯起眼睛。


    對此女印象,他的感覺還是不錯的。此女清新溫柔,規矩言行,加上身世清白,讓他有些喜歡。


    若是以前,將她納做小妾,也不是不可以。然而現在的孫策滿心裏都是振興孫家的念頭。現在連獨立一方都沒有做到,他哪裏還有別的心思想這些?


    不一會兒,房門再次被打開,銀屏返迴,手中捧著一托盤,上麵不但有新茶,還有水果,有點心,擺的甚滿。


    幾樣點心被小心擺於案上,小巧可愛,一看便讓人食指大動。看來銀屏也廢了不少心思。


    孫策暗歎一聲,令她退下。


    孫策後隨後拈起一片,閉上眼,細細品味,甜而不膩,軟滑可口,的確是極難得手藝。


    當孫策細細品嚐完點心,又吃了幾口水果,呂範方姍姍來遲的趕到。


    “屬下來遲,還請主公贖罪!”


    呂範躬身行禮,趁機拂拭了一把臉上的汗水。


    “無妨,先生來的正是時候!正好還有一些水果,先生嚐嚐鮮,解解暑。”


    呂範連連推辭,孫策見他語意堅定,也隻好順了他的意,便將周瑜來信的內容給他說了一下。


    呂範聽了,沉吟了片刻,告罪道,“卻是屬下連累了主公。”


    “你這是說什麽話?該來的總會來的,劉家也隻不過是適逢其會罷了!”


    孫策不以為意的擺了擺手,呂範卻暗暗吃驚,難道傳國玉璽真的在主公手裏?但呂範很快收束了雜念,反而生出了主辱臣死的念頭,心底更是有著淡淡的感動。


    呂範想了想,鄭重地的說道,“屬下接下來的話有些放肆,若有不當,還請主公贖罪!屬下人認為傳國玉璽實乃不祥之物,非天子不可持有。若玉璽真的在主公手中,還是按周公子說的那樣做,比較好。”


    呂範盯著孫策的眼睛,目光中沒有絲毫的畏懼。


    孫策點了點頭,失聲笑道,“策不敢隱瞞先生,玉璽卻是在策的手中。策之所以秘而不傳,並不是因為懷著某些非分之想,而是因為這是先考所留,不好處置罷了。”


    “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傳國寶”,為中國曆代皇帝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刻。


    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麵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此後,曆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征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


    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在東漢之後屢易其主。


    呂範說他是不祥之物,也很正確。


    傳國玉璽最大的作用是幫助登基的“天子”證明正統性,對於普通的諸侯來說,完全是一無是處的招災難之物。


    曆史上袁術的下場就是最好的證明,否則他也不會敗亡的那麽快。但真到了自己的手中,舍得放手的又有幾人?


    孫策也不例外。但是為了家族、為了大誌,他也隻能忍痛放手。


    呂範也能猜到孫策的鬱悶心情,但他能做的就是盡量轉移一下他的注意力。


    “屬下認為主公不能白白的將玉璽獻出去,別的好處先不說,此事背後的幕後黑手您一定不能放過!”


    “你是說劉和?”


    孫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隨後被洶湧的恨意所填滿。雖然沒有證據是劉和搗的鬼,但直覺告訴他,一定就是劉和!


    呂範顯然也是這樣想的,“不管是不是他,隻要袁術高興了,北伐之後他一定不介意順手幫主公解決一個未來的對手!”


    看了劉家被牽連進去,明顯觸動了他的底線。


    就在這時,有親衛匆忙進來,在門外稟報道,“後將軍的侍者來,是張勳張校尉。”


    孫策站了起來,對呂範笑了笑道,“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既然張勳都來了,我就去會會他吧!至於先生,你還是先迴去吧。我想劉二公子已經等急了,你已經可以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他了!”


    這對劉家來說。自然是好消息。如果孫策同意獻出玉璽,劉密一家自然會安然無恙。


    ……


    就在呂範興衝衝的離開孫府,趕向家中之際,孫家的花園裏突然轉出兩個博冠高戴的青年士子。


    兩人一身儒雅的氣質,儀態肅然,書卷氣比呂範還濃。盯著呂範遠去的背影,二人的的眼中不時閃現出一絲厭惡。


    二人一人名秦鬆,一人名陳端,具是廣陵名士,也是孫策在江都可以結交的大才。


    二人也確實是大才,曆史上他們與張昭、張紘等人具是孫策謀主,孫家最後能鼎立江東,二人可謂是功不可沒。


    然而陰差陽錯,孫策比曆史上更早的登上了自己的舞台,二人雖然依舊投入了孫策的帳下,卻沒有像曆史上那樣,取得應有的地位。


    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一個比他們名氣更低的人,卻因為機緣巧合為孫策提供了更大的助力,從而取得了更高地位,自持才高八鬥的他們怎會不羨慕嫉妒恨?


    正好孫策遇到了困難,束手無策,二人覺得表現的機會到了,便聯袂拜見孫策,一抒胸中之才與鬱氣。


    “隻不過目前看來,我們還是晚了一步啊!”陳端皺著眉頭道。


    秦鬆當然知道陳到的意思,連他也沒想到袁術的使者迴來的這麽快,但他看起來卻一點都不著急,似乎早有預料。


    看著秦鬆一副風輕雲淡的模樣,陳端的臉色不由的大變,指著秦鬆差點說不出話來,“你,你……你好大的膽!沒有主公的同意,你竟然敢這樣做!”


    看著陳端瞻前顧後的樣子,秦鬆的心中不由得產生一絲不屑,更是有了一種夏蟲不可語於冰的孤高敢。


    但他還需要陳端幫自己分擔眼裏,隻能耐心勸解道,“這種事兒主公會同意嗎?答案顯然是不可能!有些事兒隻能做屬下去做,而主公連知道最好都不知道,隻需等待結果就行了!”


    見陳端的神情放鬆了下來,秦鬆不由得意的笑了起來,“袁術的帳下閻象為何鬥不過楊弘?是因為他的能力不如楊弘嗎?當然不是!是因為楊弘在人情世故上要比他強的多,這也正是我們兩兄弟應該學習的啊!”


    兩人是同鄉,有共處在孫策的帳下,關係自然親近。


    聽了秦鬆的話,他的臉色這才徹底放鬆下來,自我催眠道,“都是為了主公,想必主公會了解我們的苦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興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萍劍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萍劍手並收藏三興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