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愉快的一路東行。
走了幾天,感覺就不對了。
庾獻聽著市井間人們的交談,一臉懵逼的問道,“元直,我們這是在哪?”
徐庶行走江湖多年,對周邊的地理十分了解。
聞言應聲答道,“東莞啊!”
“東莞?!”庾獻大吃一驚,“你帶我來這裏做什麽?”
按照徐庶之前的說法,他們要繞開屯紮重兵的彭城國,最好是先向東去青州,然後南下。
以庾獻的理解,徐庶這是打算繞道山東進江蘇。
可說好的去山東呢?這踏馬怎麽把我帶來廣東了?
儒家做事都是這麽周到的嗎?
再說,這才走了幾天?
徐庶不動聲色的說道,“尋幾個人。”
庾獻連忙擺手道,“不合適,這不適合。幾個也不合適。”
徐庶似乎覺得自己和這個叔父的溝通有什麽不對頭的地方,他隻好稍微透露了一點,“我聽說曹操的父親曹嵩就在琅琊國躲避戰亂,打算尋訪一番。這東莞縣在琅琊國的北方,處於兗、徐、青、豫四州交界的地方,消息比較靈通。”
庾獻仍舊一臉懵逼,“元直,你說這裏是琅琊國?叔叔讀書少,可別騙我。”
徐庶頓時一頭黑線。
這有什麽問題嗎?
庾獻捋了捋紛亂的思緒,又想想曹操對待左慈之輩的態度,暫時不想和他打交道。
“若如此,那我先去下邳?”
徐庶連忙又道,“縣中有一人,名為徐奕,字季才,乃是我的舊友,正好帶叔父去結識一番。”
庾獻一聽,居然對這個名字有印象。
這不就是庾獻在潁川書院的時候,鐵口直斷,為其批命的一位。
庾獻不記得這家夥在曆史上如何,隻是看他跪的恭敬,隨口給他鼓勵了幾句。
當時說的是將軍還是太守來著?
庾獻有點撓頭。
不過他也不擔心未來不能兌現,因為那些重要人物的軌跡,庾獻記得還是很清楚的。
等到這個圈子按照曆史那樣崛起的時候,被庾獻那場鐵口直斷強行關聯在一起的人,必然得到雞犬升天的機會。
因為他們是同類人,天然會抱團壓製異類人。
庾獻當即說道,“前些日子在潁川書院見過此人,算時間的話,他也趕不迴來。”
徐庶聽了有些意外,想了想,又接著說道,“縣中有一位修習《公羊傳》的處士綦毋君,廣陵太守趙昱就曾經在他門下求學。趙昱在陶謙麾下有些分量,或許我們可以從他這裏得到些幫助。”
庾獻猶豫了一下,終究沒有拒絕。
兩人隨後就去拜訪了綦毋君,綦毋君果然對徐州境內如今興起的佛門甚為不喜,聽了徐庶所言,很樂意寫信幫著勸說趙昱。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徐庶很大聲很驕傲的向綦毋君介紹了庾獻的身份,順便打聽了下曹嵩的下落。
庾獻被徐庶叫破身份,初時大驚失色,但是緊張了許久,卻沒有那種被人盯上大難臨頭的感覺。
接著想到和最大的恐怖源頭“帝女魃”已經達成了某種妥協,這次去徐州應對佛門本也有尋求合作的意思,其他的事情也就不那麽在意了。
斑斕正在迴歸的路上,應該沒有心情理會別的事情。
佛門那邊,已經準備要撕破臉了。
至於巫山女神標記自己……
大概隻是出於收集癖,告訴其他幾位,我也試過了。
庾獻自我安慰一番,倒是舒緩了下緊張的心情。
出了琅琊國,就是東海國,再向南就是下邳。這一路行來,和庾獻預料的一樣,百姓都苦不堪言。
徐州在黃巾之亂時就遭遇了兵禍,青州黃巾軍二次舉事的時候,也有不少亂兵衝入徐州境內。
剛好趕上這些年的年景不好,就連兩大土豪的日子都不好過,袁術窘迫到士兵挖田螺為食,袁紹則天天吃桑葚,吃的都上火了。
所以等庾獻和徐庶看到那下邳城外的浮屠寺時,一時都沉默了。
離得尚遠,二人就看到了寺廟之中高達九層的佛塔。在夕陽光輝的照耀下,裝飾著奇珍異寶的簷角,熠熠生光。
步入寺中則是佛堂,那許多雕欄畫柱,閣樓殿宇,看上去足夠容納數千人之眾。
一些還在修造中的佛像,正有工匠把金子錘成薄片,貼在表麵。夕陽透過木雕窗欞,將金黃的光芒,斑駁在那些佛像身上。
每尊佛像周圍,都有著色彩斑斕的壁畫,描述著他們的大法力,大功德。許多衣衫襤褸的工匠,正趁著天黑前,做著最後的修補。
一路行來,寺中剃度了大量僧尼。
或許是親眼見識了那些尋常信徒的困苦,他們倒越發虔誠了。
許多和尚在享受百姓的供奉之後,也開始用高高在上的眼光,像是審視豬羊一樣,看著那些供奉香火的人。
庾獻和徐庶看了一會兒,便有僧人上來討要布施。
兩人自然懶得理會,那僧人笑眯眯的離開了,口中卻自言自語道,“若不修今生,隻怕死了要受十八層地獄之苦。來生,要轉為畜牲。”
庾獻平靜的看著那僧人離開,向徐庶問道,“浴佛節是哪一天?”
徐庶算了算,給了個答案,“大約在半月之後。”
說完,徐庶看著庾獻笑了笑,“他剛才說的,叔父信嗎?”
庾獻的目光注視著殿宇的某處,不屑道,“我信他奶奶個腿兒啊,老子還在牆上畫著呢!”
徐庶順著庾獻的目光看了過去。
那裏也有一尊佛陀,那佛陀隻是粗製模樣,尚未完工,還未雕琢好的部分,上麵用織物蓋著。
那佛陀似乎還抱著什麽東西,因被遮擋,看的不是很分明。
徐庶於是看後麵已經完工的壁畫。
上麵畫著一個麵目猙獰佛陀,他的手中按捺著一位動人天女,正在做著不可名狀的事情。
這壁畫有數幅,似乎還有著次序,不知在表達什麽。
徐庶又看庾獻,撓撓頭,不知道這叔叔幾個意思。
他想了想,繼續自己的話題,不動聲色提醒道,“可是很多人信啊,他們傾家蕩產不顧一切,也願意相信笮融。”
走了幾天,感覺就不對了。
庾獻聽著市井間人們的交談,一臉懵逼的問道,“元直,我們這是在哪?”
徐庶行走江湖多年,對周邊的地理十分了解。
聞言應聲答道,“東莞啊!”
“東莞?!”庾獻大吃一驚,“你帶我來這裏做什麽?”
按照徐庶之前的說法,他們要繞開屯紮重兵的彭城國,最好是先向東去青州,然後南下。
以庾獻的理解,徐庶這是打算繞道山東進江蘇。
可說好的去山東呢?這踏馬怎麽把我帶來廣東了?
儒家做事都是這麽周到的嗎?
再說,這才走了幾天?
徐庶不動聲色的說道,“尋幾個人。”
庾獻連忙擺手道,“不合適,這不適合。幾個也不合適。”
徐庶似乎覺得自己和這個叔父的溝通有什麽不對頭的地方,他隻好稍微透露了一點,“我聽說曹操的父親曹嵩就在琅琊國躲避戰亂,打算尋訪一番。這東莞縣在琅琊國的北方,處於兗、徐、青、豫四州交界的地方,消息比較靈通。”
庾獻仍舊一臉懵逼,“元直,你說這裏是琅琊國?叔叔讀書少,可別騙我。”
徐庶頓時一頭黑線。
這有什麽問題嗎?
庾獻捋了捋紛亂的思緒,又想想曹操對待左慈之輩的態度,暫時不想和他打交道。
“若如此,那我先去下邳?”
徐庶連忙又道,“縣中有一人,名為徐奕,字季才,乃是我的舊友,正好帶叔父去結識一番。”
庾獻一聽,居然對這個名字有印象。
這不就是庾獻在潁川書院的時候,鐵口直斷,為其批命的一位。
庾獻不記得這家夥在曆史上如何,隻是看他跪的恭敬,隨口給他鼓勵了幾句。
當時說的是將軍還是太守來著?
庾獻有點撓頭。
不過他也不擔心未來不能兌現,因為那些重要人物的軌跡,庾獻記得還是很清楚的。
等到這個圈子按照曆史那樣崛起的時候,被庾獻那場鐵口直斷強行關聯在一起的人,必然得到雞犬升天的機會。
因為他們是同類人,天然會抱團壓製異類人。
庾獻當即說道,“前些日子在潁川書院見過此人,算時間的話,他也趕不迴來。”
徐庶聽了有些意外,想了想,又接著說道,“縣中有一位修習《公羊傳》的處士綦毋君,廣陵太守趙昱就曾經在他門下求學。趙昱在陶謙麾下有些分量,或許我們可以從他這裏得到些幫助。”
庾獻猶豫了一下,終究沒有拒絕。
兩人隨後就去拜訪了綦毋君,綦毋君果然對徐州境內如今興起的佛門甚為不喜,聽了徐庶所言,很樂意寫信幫著勸說趙昱。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徐庶很大聲很驕傲的向綦毋君介紹了庾獻的身份,順便打聽了下曹嵩的下落。
庾獻被徐庶叫破身份,初時大驚失色,但是緊張了許久,卻沒有那種被人盯上大難臨頭的感覺。
接著想到和最大的恐怖源頭“帝女魃”已經達成了某種妥協,這次去徐州應對佛門本也有尋求合作的意思,其他的事情也就不那麽在意了。
斑斕正在迴歸的路上,應該沒有心情理會別的事情。
佛門那邊,已經準備要撕破臉了。
至於巫山女神標記自己……
大概隻是出於收集癖,告訴其他幾位,我也試過了。
庾獻自我安慰一番,倒是舒緩了下緊張的心情。
出了琅琊國,就是東海國,再向南就是下邳。這一路行來,和庾獻預料的一樣,百姓都苦不堪言。
徐州在黃巾之亂時就遭遇了兵禍,青州黃巾軍二次舉事的時候,也有不少亂兵衝入徐州境內。
剛好趕上這些年的年景不好,就連兩大土豪的日子都不好過,袁術窘迫到士兵挖田螺為食,袁紹則天天吃桑葚,吃的都上火了。
所以等庾獻和徐庶看到那下邳城外的浮屠寺時,一時都沉默了。
離得尚遠,二人就看到了寺廟之中高達九層的佛塔。在夕陽光輝的照耀下,裝飾著奇珍異寶的簷角,熠熠生光。
步入寺中則是佛堂,那許多雕欄畫柱,閣樓殿宇,看上去足夠容納數千人之眾。
一些還在修造中的佛像,正有工匠把金子錘成薄片,貼在表麵。夕陽透過木雕窗欞,將金黃的光芒,斑駁在那些佛像身上。
每尊佛像周圍,都有著色彩斑斕的壁畫,描述著他們的大法力,大功德。許多衣衫襤褸的工匠,正趁著天黑前,做著最後的修補。
一路行來,寺中剃度了大量僧尼。
或許是親眼見識了那些尋常信徒的困苦,他們倒越發虔誠了。
許多和尚在享受百姓的供奉之後,也開始用高高在上的眼光,像是審視豬羊一樣,看著那些供奉香火的人。
庾獻和徐庶看了一會兒,便有僧人上來討要布施。
兩人自然懶得理會,那僧人笑眯眯的離開了,口中卻自言自語道,“若不修今生,隻怕死了要受十八層地獄之苦。來生,要轉為畜牲。”
庾獻平靜的看著那僧人離開,向徐庶問道,“浴佛節是哪一天?”
徐庶算了算,給了個答案,“大約在半月之後。”
說完,徐庶看著庾獻笑了笑,“他剛才說的,叔父信嗎?”
庾獻的目光注視著殿宇的某處,不屑道,“我信他奶奶個腿兒啊,老子還在牆上畫著呢!”
徐庶順著庾獻的目光看了過去。
那裏也有一尊佛陀,那佛陀隻是粗製模樣,尚未完工,還未雕琢好的部分,上麵用織物蓋著。
那佛陀似乎還抱著什麽東西,因被遮擋,看的不是很分明。
徐庶於是看後麵已經完工的壁畫。
上麵畫著一個麵目猙獰佛陀,他的手中按捺著一位動人天女,正在做著不可名狀的事情。
這壁畫有數幅,似乎還有著次序,不知在表達什麽。
徐庶又看庾獻,撓撓頭,不知道這叔叔幾個意思。
他想了想,繼續自己的話題,不動聲色提醒道,“可是很多人信啊,他們傾家蕩產不顧一切,也願意相信笮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