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裏,課外學習小組照常進行著。

    不過由星期天改為了星期一和星期二,其他時間就自由活動了。小班長隨著爸爸媽媽迴滬上探親去了。當然,即便沒有迴去,恐怕也不會來參加課外學習小組了。

    組裏少了一個人,就像缺了一塊。

    一開始,包括黎元元在內,都有點不大適應。

    這一下,可沒人管他們了。

    可沒人管的同時,反倒覺得不自在了。

    “宋阿娣家的老大,跳級了?”田根寶和王慧珍聽說後,也有點遺憾。

    他們倒是希望自家孩子能繼續和小班長一起學習,可惜不在一個年級了,這樣的機會也就沒了。

    看看小元元和小偉波,自從跟著小組以來,真是學了不少。放假後,每逢課外小組來家裏時,倆人就向托兒所請假,好呆在家裏繼續跟著學。

    放了寒假,鄧蕭也給自己定了一個學習計劃,還監督著鄧原一起寫作業。

    不過,他也會抽空放鬆一下。

    每到星期天,就會騎車帶著鄧原一起到連隊裏玩玩。

    黎元元一見,幹脆讓鄧蕭哥哥給她講講初中課本。鄧蕭有點驚訝,可還是帶著課本和作業本來了。

    他發現,給元元講的東西,元元都明白。

    這簡直就是一個小神童啊,難怪那麽聰明。

    田根寶和王慧珍也發現了小元元的天賦。

    他們不禁聯想到了元元的“不明”來曆。尤其是王慧珍,想著給元元存放在櫃子裏的那幾件信物,不免有些猜測。

    可這些事情,卻不能多想。

    更不能讓外人知道。

    她可是他們家的寶貴閨女,除了更聰明更懂事之外,與別家孩子也沒什麽兩樣。這個小秘密就藏在心底吧,等到元元長大了以後再說。

    春節前,連隊裏搞了一次衛生大檢查。不光道路、樹林,禮堂、食堂、籃球場,就連各家各戶都進行了衛生評比。

    這一天,黎元元和小偉波從托兒所裏一迴到家,就看到門上貼了一張紅紙條,上麵寫著“上遊”兩個字。

    這是做什麽?

    一問偉民哥哥,原來今天衛生小組來檢查衛生了,家裏得了一個優秀,隔壁孫大江和李誌軍家都得了一個“中遊”。

    連隊裏那些不講究

    衛生的,還得了“下遊”。

    得了“下遊”可不是什麽光彩的事情,不光開會時要被點名批評,自家臉上也不好看。一般情況下,家裏不是特別窩囊的,想得個“下遊”也不大容易。

    黎元元對連隊裏的衛生管理也不得不歎服。

    平日裏,道路上總是幹幹淨淨的,幾座公共廁所和垃圾堆都有專人清理。

    前麵一排房子,有一對中年夫婦就是專門負責打掃廁所的。每天一早一晚,都要打掃兩遍,用青沙鋪撒,定期滅蠅。

    如果打掃得不認真,就會有職工提意見。所以連隊裏的公共廁所,大部分時間都是幹幹淨淨的。

    愛國衛生運動搞得好,人的精神風貌就好。

    像連隊這樣,還真有一種大家庭般的感覺,從大人到孩子什麽都管,什麽都操心。

    職工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大集體裏,各家各戶的情況都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就是講究和不講究,懶惰和勤快而已。

    所以,彼此間也特別平和。

    因為,大家都是平等的,也沒什麽不平衡的。

    沒有對比,也就沒有傷害。

    這在後世,恐怕是難以想象的。

    春節快到了。

    職工們都領到了糖票,每個職工可以去代銷點裏憑票購買兩公斤糖果。代銷點裏進貨,都是一批一批的,聽說這一批有牛奶糖,就一窩蜂地跑過去,排隊購買。

    田根寶興衝衝地跑去排過一次隊,卻什麽都沒買到。幹脆把買糖果的錢和四公斤糖票,都交給了鄧蕭,讓他多打聽著,一有奶糖就去排隊。

    鄧醫生家也領到了糖票。於是,鄧蕭和鄧原每天一大早就拎著布袋子,跑到代銷點,看看今天賣什麽糖果?

    如果是水果糖,就打道迴府。

    如果是奶糖,就趕緊排隊。

    這一天,終於等到了奶糖。

    兩個小大人,排在了隊伍前麵,一共買了八公斤。迴到家,可把鄧原和鄧虹樂壞了。今天,幸虧去得早,否則又被人家搶光了。

    當天上午,鄧蕭就騎著自行車去了連隊,把牛奶糖送到了田叔叔家。

    有奶糖吃,偉民、偉軍、偉波都高興得不得了。黎元元也好久沒聞過牛奶味了,也是開心得不行。

    有糖有瓜子,這才像個過年的樣子。

    更何況,還是這麽

    有紀念意義的一年?

    七六年,連隊裏過年沒有放炮的。

    因為“破四舊”,也不興拜年、貼年畫。隻有幾家手巧的,剪了幾個紙窗花,貼在了窗戶上。

    紅紅的,圓圓的,半鏤空狀,看著十分好看。

    可惜一到晚上,窗戶上就凍上了一層冰花,白天屋裏一熱,冰花就哈成了水汽,窗花也就貼不住了,直往下掉。

    隻好用一枚圖釘,釘在了窗欞上。

    春節那天,家家戶戶都在睡懶覺。

    到了半晌午,才陸陸續續地起床了。北方人大多圍著桌子吃一頓餃子,而滬上知青家庭大部分都吃餛飩。

    因為,大家都不會擀餃子皮。

    楊淑芬家裏曾經試著包過一頓餃子。

    她愛人把擀好的一大張餛飩皮子,用玻璃杯倒扣著,一個一個扣出了圓圓的餃子皮,包出來的餃子也很好看,像月牙一樣,整整齊齊地排列著。

    可惜,皮太薄了,煮餃子的時候爛了半鍋,就像一團糊糊。這一下,把一鍋餃子都給浪費了,兩口子對著鍋,心疼得不行。

    姚爸爸上班時,忍不住嘀咕了幾句。

    結果,無意間就傳了出去,被連隊裏當作笑話,笑了半天。

    老職工們對滬上知青早晨吃泡飯,包餃子不會擀餃子皮,很難理解。

    他們始終覺得那個泡飯,有什麽好吃的?

    硬硬的,磣磣的,就像沙子一樣,也不大好消化,就不怕吃出胃病來?

    如果說是為了懶省事,可知青裏最勤快最會做飯的田根寶家,早晨起來也吃泡飯,真是令人不解。

    可滬上知青們,依然保留著家鄉的飲食習慣。也唯有這樣,才能聞到家鄉的味道,與家鄉離得更近一些。

    過年了。

    田家六口,圍著飯桌一片歡騰。

    吃了餛飩之後,王媽媽切了一盤哈密瓜,和瓜子、牛奶糖一起擺在了桌上。黎元元終於體驗了一把“圍著火爐吃瓜”的感覺。

    冬天吃甜瓜,真是甜到了心裏。

    整個人都感覺不一樣了。

    這個哈密瓜,還是去年秋天,田爸爸存放在鄰居孫師傅家的菜窖裏,想等著過年的時候挖出來嚐嚐。

    除夕那天下午,見田爸爸抱著兩個哈密瓜進了屋,幾個孩子別提有多開心了。

    以前,孫大江就拽過他家的哈密瓜,田偉民還跟著去蹭了一小塊。當時,味道還沒來得及品一下,就咽到肚子裏去了。

    現在自己家裏也有甜瓜了,可以敞開肚子好好地吃幾牙了。

    另一個哈密瓜,在鄧醫生家來玩的時候,也切了開來。

    鄧蕭也是第一次在冬天裏吃到甜瓜。

    又涼又甜。

    和元元一家,圍著爐子吃甜瓜的感覺,真是好啊。

    鄧原和鄧虹也很開心。

    剛才田叔叔還給他們發了壓歲錢,每個人五角,可以買好多東西呢。

    小畫書,玻璃球,蝦粉,想買什麽就買什麽。

    過了元宵節,迴老家探親的職工們,拖家帶口,陸陸續續地返迴了連隊。

    排房裏一片熱鬧。

    因為探親迴來的,都會帶一點土特產,分給大家嚐嚐。相熟的知青們,也會聚在一起,分享一下家鄉的美食和近況。

    宋阿娣和謝書言也帶著大包小包迴來了。他們顧不上休息,就把平時一起玩的知青們,請到了家裏。

    田根寶也帶著小元元和小偉波,參加了這場聚會。

    黎元元一進屋,就看到桌子上擺滿了零食。

    有餅幹、糖果、葵瓜子、西瓜子、話梅、茴香豆,好豐盛啊。小班長穿著一身淺咖啡色毛衣,招唿著元元、小龍港他們幾個小朋友,坐下來吃東西。

    大人和孩子都是說說笑笑的,非常開心。

    “哎,你們聽說了嗎?春節前,在烏卡線上出了一樁爆炸事故……”宋阿娣一臉神秘地說道。

    “啊?快說來聽聽?”大家十分好奇。

    “聽說,是迴滬探親的一家三口,在風口站搭了一輛便車,想去大堰口趕火車。走在半路上,汽車突然出事了。不知什麽原因,一下子衝到路邊,撞到了電線杆子上,“嘭”的一聲就爆炸了,包括司機在內,三個大人都被炸飛了,隻有那個小姑娘從窗戶裏甩了出去,幸免於難……”

    “喔,好慘啊!”

    聽到這樣的消息,大家一陣惋惜。好端端的迴家探親,怎麽就出了這樣的事?

    這個消息,在連隊裏很快就傳開了。

    後來,還聽說出事的,就是四營的滬上知青。

    職工們都感到很惋惜。

    而那個幸存的小姑娘,爸爸媽媽

    都沒了,以後就成了孤兒了。滬上知青們,就有人帶頭,想給那個小姑娘捐點款,多少是一份心意。

    以後,那個小姑娘迴到滬上,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也好,跟著外公外婆也好,多少有點依靠。

    因為這起爆炸事故,場部保衛科和人事科也緊張起來了。

    春節過後,公路段來人了。

    緊急召集相關人員,關起門來,開了一場保密會議。

    負責案件偵破的公安同誌,一臉嚴肅地說道:“同誌們,有跡象表明,這起爆炸事故並非偶然,而是有預謀的,下一步我們將在團場展開調查,請各位同誌給予配合……”

    許幹事也參加了這次會議。

    他聽著相關線索,不禁皺起了眉頭。

    有預謀,有手段,有技術。

    這是一起高智商犯罪,嫌疑人一定很不簡單。

    作者有話要說:昨天懶癌犯了,還卡文~~

    今天滿血,補更~~

    -----

    捉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七十年代小田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拾玖景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拾玖景觀並收藏七十年代小田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