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裔朱姓!”
“彌勒佛轉世,當輔牛八,入教者可免諸厄!”
“大劫在遇,天地皆暗,日月無光。”
“黃天將死,蒼天將生。”
“世界必一大變。”
趙亮對以上的諸多言論是不屑一顧的。
說白了跟清水教王倫宣講的一些事兒沒什麽兩樣。
不過現在的收元教、西天大乘教還宣揚:習教者有患相救,有難相死,不持一錢可周行天下;從教者先送供給米若幹,人教之後,教中所獲貲物,悉以均分;習教之人,不攜貲糧,穿衣吃飯不分爾我,等等,倒是叫趙亮點頭。
對於貧苦百姓來說,還是這樣的宣講更具有吸引力。
“這就對了,額。什麽“無生老母真空家鄉”的全是扯淡。實實在在的利益才能吸引老百姓。你跟劉之協、宋之清他們說清楚,皇漢對之支持,隻為反清,無幹其他。你也千萬不要去搞什麽小動作,隻要跟內裏的各路首領打好交道即可。”
趙亮著重叮囑李慶。
做任何事兒都要各司其職才能做好。
往白蓮教裏頭發展皇漢的釘子,那不是李慶的任務。他的任務就是盡可能的摸清楚川楚兩省各路白蓮教碼頭的底細,跟各路實力派首領都打好關係。
劉之協、宋之清是川楚傳教的祖師爺,他們名頭很大很響亮,可實則也已經喪失了對更基層之力量的控製。
因為真正深入到第一線傳教拉隊伍的是在鄂北的齊林、樊學明;川蜀的謝天繡;在關中漢中一帶的韓龍等人。
李慶作為‘財神爺’,他的任務就是跟這些個人打好交道,尤其是齊林,然後再跟齊林他們的得力弟子們打好關係。
這一點最為重要。
秘密教門發展到現在,其組織全國各地都分布很廣。
黃河上下,大江南北到處都有,尤其是北直隸、中原、齊魯、湖廣、川蜀等省最為活躍。各階層人們都踴躍參加,在農村中有“鄉約吃教”,在城鎮、集市則有“差役書辦吃教”。
西天大乘教這邊的齊林就是最明顯的一個例子。齊林乃是襄陽府的捕頭!
清水教起事時,壽張縣衙的李旺(差役)、李得深(書辦)也是一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還都是王倫的義子。
因為身份的緣故,齊林對手下各個弟子們的掌控倒是最有力。雖然那最為有力的掌控力看在趙亮眼中也是low逼。
中國的秘密教門,派別有很多,如清茶門教、牛八教、十字教、焚香教、混元教、紅陽教、白陽教、老君門教、大乘教、清香教、圓頓教、八卦教、太陽教等等五花八門,這裏頭不少的教派都是白蓮教的支派。
後者在全國範圍內亦擁有著最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最大的影響力。但也因為自身本質的問題,這種組織形式適合於秘密、分散活動,但不利於集中和統一。
所以一層架空一層就真不是什麽稀罕事了。
收元教、西天大乘教在鄂北、川蜀迅速發展壯大的同時,就也把一些個小教門都納入了其中,這些小教門的首領便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其教內的實力派。
你說這些小教門首領的手下在真有事的時候是聽他們原先的老首領的呢,還是聽劉之協、宋之清他們亦或是齊林的呢?
答案不言而喻。
就跟宋之清、劉之協等對於劉鬆一樣,齊林、樊學明、謝天繡、韓龍他們對劉之協、宋之清不也是如此麽?然後就是姚之富、王廷詔、樊人傑、張漢潮、高均德等人又這般的對於齊林他們……
李慶現在的任務就隻是當好自己的財神爺。
而財神爺誰不喜歡啊,是不是?
跟劉之協、宋之清、齊林、樊學明、姚之富、王廷詔、樊人傑、張漢潮等等都大好關係,李慶的任務還是很重很重的。
但這不急,李慶他還有的是時間去搞。
因為現在才是乾隆四十九年,距離轟動一時的六省教案還有十年時間呢。
後者可是川楚白蓮大起義的最直接導火索。
誰叫今後十年乃是白蓮教發展的黃金時期呢,實力迅速膨脹,連清廷看了都害怕。
乾隆五十九年時候,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掀起了一場針對白蓮教的大逮捕和大殺戮。
李慶恭敬的領命退下。
這些年他在襄陽是‘冷眼旁觀’著皇漢的名頭在大青果越來越響。
雖然乍然一看皇漢的動作較之頭兩年是少了很多,比如那種神乎其神的搬糧運倉手段,還有大運河上針對漕船的破壞動作,前者已經很久沒再聽聞,後者也越發的小打小鬧。
但李慶才不會認為皇漢要不行了呢。
相反他心中直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這一切都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沉澱不是消亡,而是在默默的積蓄力量,以便更好的爆發。
因為別的全都不說,就隻說他來襄陽這件事。那該有著多高明的眼光才能今天的局麵啊。
他在襄陽都小十年了。他在這裏置下產業站穩腳跟的時候,劉之協、宋之清還隻是滿清刀下的遊魂,逃來襄陽過著戰戰兢兢的日子。
誰能想到十年還不到的時間,劉宋二人竟然就已經在襄陽創下了這麽大一局麵?
雖然收元教和西天大乘教矛盾已經激發,劉宋倆人誰都不服誰。
但整體上看,僅僅是鄂北的白蓮教體量就已經超過當年的混元教了。再加上川蜀和漢中的力量,劉宋是絕對不能小看的。
而且就以李慶自己的目光來看,白蓮教在鄂北川蜀發展的黃金時期還在後頭呢。
因為那裏的山民棚戶們都隻會越來越難熬,他們的日子過的越艱難,那白蓮教的傳教才會越發旺盛。
這可是一顆絕佳的炸彈,比之清水教威力還要超出十倍、數十倍的大炸彈。
一旦引爆,滿清還能得好嗎?
而皇漢擁有著如此一個眼光超遠的智者,他們又怎麽可能越發展越萎縮呢?
何況李慶他手中的真金白銀也不是個小數目。
而這還隻是一地的兵事總管所拿出來的錢財,可想而知整個皇漢又是多麽的龐大了。
李慶一直不知道趙亮的真實身份的。
但前前後後十一二年時間了,在他整日的胡思亂想,整日的腦補之下,皇漢的強大早已經根深蒂固在他心中了。
並且因為襄陽這裏白蓮教的‘繁盛’局麵,李慶對自身所在組織的未來,信心十足!
上頭不讓自己搞小動作,那不是皇漢真就不滲透其中了,而是因為這事兒就不是自己負責的。
就跟當初的清水教一樣。
李慶相信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皇漢肯定已經滲透進白蓮教的方方麵麵了。
要不然上頭怎麽就知道劉之協、宋之清藏身於襄陽的?
自己這邊才把劉宋的幾個弟子名字交上去,上頭就下指令叫自己尤其重視齊林。
事實證明,齊林的確從劉宋的諸多弟子中脫穎而出了。
都已經是這樣了,誰要還對李慶說,皇漢在劉之協、宋之清這裏一點私下發展都沒有,李慶能唾他一臉。
“這齊林已經嶄露頭角了,還有那姚之富,王聰兒又在哪兒呢?”
這不是趙亮喜歡女色,他在這方麵已經相當限製了,去看看後身後宅裏都有多少人了?光是正兒八經的小妾就已經六七個了,再加上通房什麽的,就更多了。
趙亮呢?
就還是那幾個人。
康莞、柳氏、烏三娘、長二姑以及見不得光的蕭娘子,攏共才五個。
所以他是不好色滴。
這之所以想到了王聰兒,完全是好奇心更重。
這就跟穿越了三國相見貂蟬、甄宓、大小喬,穿越了水滸相見潘金蓮、扈三娘,獵豔心態不說一點沒有,但也不能完全忽略了獵奇心態不是?
那位可是十數萬義軍共尊的總教師,率眾縱橫馳騁於鄂、川、陝、豫四省,英勇戰鬥了兩年多的女中豪傑。
“哢嚓……”
告別了李慶,趙亮直接乘船沿著漢水而行,他要去揚州走一趟麽。等迴來的時候再去均州把探親的長二姑娘倆接迴去。
均州是襄陽府最西邊的一個散州,長順就在均州的綠營當都司呢。
船艙裏趙亮舒舒服服的躺著,腦子裏信馬由韁的想著。
正美滋滋的時候,忽的就聽到“哢嚓”一聲響雷。
這毫無由來的一聲響雷真跟晴天霹靂一樣,嚇了趙亮一跳不說,還叫他立刻想到了傾盆大雨。
因為這雷太響太響了。
是隻有夏天才有的響雷,而且依照他的經驗,一旦遇到這樣的響雷,就必定是傾盆大雨。
趙亮起身走到船頭,風已經變涼了許多,很快黃豆大的雨滴就劈裏啪啦的落了下。
“下吧,下吧……”
下發水了才好呢。
十多年的時間磨練了趙亮,不止叫他腦子裏的知識豐富了很多,更把他那顆心磨得硬邦邦的。
人命在他心中的地位已經很輕很輕了。
這長江決口潰堤的次數雖比不上黃河,但長江一旦發大水,那對滿清的打擊可也是巨大的。
“彌勒佛轉世,當輔牛八,入教者可免諸厄!”
“大劫在遇,天地皆暗,日月無光。”
“黃天將死,蒼天將生。”
“世界必一大變。”
趙亮對以上的諸多言論是不屑一顧的。
說白了跟清水教王倫宣講的一些事兒沒什麽兩樣。
不過現在的收元教、西天大乘教還宣揚:習教者有患相救,有難相死,不持一錢可周行天下;從教者先送供給米若幹,人教之後,教中所獲貲物,悉以均分;習教之人,不攜貲糧,穿衣吃飯不分爾我,等等,倒是叫趙亮點頭。
對於貧苦百姓來說,還是這樣的宣講更具有吸引力。
“這就對了,額。什麽“無生老母真空家鄉”的全是扯淡。實實在在的利益才能吸引老百姓。你跟劉之協、宋之清他們說清楚,皇漢對之支持,隻為反清,無幹其他。你也千萬不要去搞什麽小動作,隻要跟內裏的各路首領打好交道即可。”
趙亮著重叮囑李慶。
做任何事兒都要各司其職才能做好。
往白蓮教裏頭發展皇漢的釘子,那不是李慶的任務。他的任務就是盡可能的摸清楚川楚兩省各路白蓮教碼頭的底細,跟各路實力派首領都打好關係。
劉之協、宋之清是川楚傳教的祖師爺,他們名頭很大很響亮,可實則也已經喪失了對更基層之力量的控製。
因為真正深入到第一線傳教拉隊伍的是在鄂北的齊林、樊學明;川蜀的謝天繡;在關中漢中一帶的韓龍等人。
李慶作為‘財神爺’,他的任務就是跟這些個人打好交道,尤其是齊林,然後再跟齊林他們的得力弟子們打好關係。
這一點最為重要。
秘密教門發展到現在,其組織全國各地都分布很廣。
黃河上下,大江南北到處都有,尤其是北直隸、中原、齊魯、湖廣、川蜀等省最為活躍。各階層人們都踴躍參加,在農村中有“鄉約吃教”,在城鎮、集市則有“差役書辦吃教”。
西天大乘教這邊的齊林就是最明顯的一個例子。齊林乃是襄陽府的捕頭!
清水教起事時,壽張縣衙的李旺(差役)、李得深(書辦)也是一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還都是王倫的義子。
因為身份的緣故,齊林對手下各個弟子們的掌控倒是最有力。雖然那最為有力的掌控力看在趙亮眼中也是low逼。
中國的秘密教門,派別有很多,如清茶門教、牛八教、十字教、焚香教、混元教、紅陽教、白陽教、老君門教、大乘教、清香教、圓頓教、八卦教、太陽教等等五花八門,這裏頭不少的教派都是白蓮教的支派。
後者在全國範圍內亦擁有著最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最大的影響力。但也因為自身本質的問題,這種組織形式適合於秘密、分散活動,但不利於集中和統一。
所以一層架空一層就真不是什麽稀罕事了。
收元教、西天大乘教在鄂北、川蜀迅速發展壯大的同時,就也把一些個小教門都納入了其中,這些小教門的首領便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其教內的實力派。
你說這些小教門首領的手下在真有事的時候是聽他們原先的老首領的呢,還是聽劉之協、宋之清他們亦或是齊林的呢?
答案不言而喻。
就跟宋之清、劉之協等對於劉鬆一樣,齊林、樊學明、謝天繡、韓龍他們對劉之協、宋之清不也是如此麽?然後就是姚之富、王廷詔、樊人傑、張漢潮、高均德等人又這般的對於齊林他們……
李慶現在的任務就隻是當好自己的財神爺。
而財神爺誰不喜歡啊,是不是?
跟劉之協、宋之清、齊林、樊學明、姚之富、王廷詔、樊人傑、張漢潮等等都大好關係,李慶的任務還是很重很重的。
但這不急,李慶他還有的是時間去搞。
因為現在才是乾隆四十九年,距離轟動一時的六省教案還有十年時間呢。
後者可是川楚白蓮大起義的最直接導火索。
誰叫今後十年乃是白蓮教發展的黃金時期呢,實力迅速膨脹,連清廷看了都害怕。
乾隆五十九年時候,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掀起了一場針對白蓮教的大逮捕和大殺戮。
李慶恭敬的領命退下。
這些年他在襄陽是‘冷眼旁觀’著皇漢的名頭在大青果越來越響。
雖然乍然一看皇漢的動作較之頭兩年是少了很多,比如那種神乎其神的搬糧運倉手段,還有大運河上針對漕船的破壞動作,前者已經很久沒再聽聞,後者也越發的小打小鬧。
但李慶才不會認為皇漢要不行了呢。
相反他心中直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這一切都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沉澱不是消亡,而是在默默的積蓄力量,以便更好的爆發。
因為別的全都不說,就隻說他來襄陽這件事。那該有著多高明的眼光才能今天的局麵啊。
他在襄陽都小十年了。他在這裏置下產業站穩腳跟的時候,劉之協、宋之清還隻是滿清刀下的遊魂,逃來襄陽過著戰戰兢兢的日子。
誰能想到十年還不到的時間,劉宋二人竟然就已經在襄陽創下了這麽大一局麵?
雖然收元教和西天大乘教矛盾已經激發,劉宋倆人誰都不服誰。
但整體上看,僅僅是鄂北的白蓮教體量就已經超過當年的混元教了。再加上川蜀和漢中的力量,劉宋是絕對不能小看的。
而且就以李慶自己的目光來看,白蓮教在鄂北川蜀發展的黃金時期還在後頭呢。
因為那裏的山民棚戶們都隻會越來越難熬,他們的日子過的越艱難,那白蓮教的傳教才會越發旺盛。
這可是一顆絕佳的炸彈,比之清水教威力還要超出十倍、數十倍的大炸彈。
一旦引爆,滿清還能得好嗎?
而皇漢擁有著如此一個眼光超遠的智者,他們又怎麽可能越發展越萎縮呢?
何況李慶他手中的真金白銀也不是個小數目。
而這還隻是一地的兵事總管所拿出來的錢財,可想而知整個皇漢又是多麽的龐大了。
李慶一直不知道趙亮的真實身份的。
但前前後後十一二年時間了,在他整日的胡思亂想,整日的腦補之下,皇漢的強大早已經根深蒂固在他心中了。
並且因為襄陽這裏白蓮教的‘繁盛’局麵,李慶對自身所在組織的未來,信心十足!
上頭不讓自己搞小動作,那不是皇漢真就不滲透其中了,而是因為這事兒就不是自己負責的。
就跟當初的清水教一樣。
李慶相信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皇漢肯定已經滲透進白蓮教的方方麵麵了。
要不然上頭怎麽就知道劉之協、宋之清藏身於襄陽的?
自己這邊才把劉宋的幾個弟子名字交上去,上頭就下指令叫自己尤其重視齊林。
事實證明,齊林的確從劉宋的諸多弟子中脫穎而出了。
都已經是這樣了,誰要還對李慶說,皇漢在劉之協、宋之清這裏一點私下發展都沒有,李慶能唾他一臉。
“這齊林已經嶄露頭角了,還有那姚之富,王聰兒又在哪兒呢?”
這不是趙亮喜歡女色,他在這方麵已經相當限製了,去看看後身後宅裏都有多少人了?光是正兒八經的小妾就已經六七個了,再加上通房什麽的,就更多了。
趙亮呢?
就還是那幾個人。
康莞、柳氏、烏三娘、長二姑以及見不得光的蕭娘子,攏共才五個。
所以他是不好色滴。
這之所以想到了王聰兒,完全是好奇心更重。
這就跟穿越了三國相見貂蟬、甄宓、大小喬,穿越了水滸相見潘金蓮、扈三娘,獵豔心態不說一點沒有,但也不能完全忽略了獵奇心態不是?
那位可是十數萬義軍共尊的總教師,率眾縱橫馳騁於鄂、川、陝、豫四省,英勇戰鬥了兩年多的女中豪傑。
“哢嚓……”
告別了李慶,趙亮直接乘船沿著漢水而行,他要去揚州走一趟麽。等迴來的時候再去均州把探親的長二姑娘倆接迴去。
均州是襄陽府最西邊的一個散州,長順就在均州的綠營當都司呢。
船艙裏趙亮舒舒服服的躺著,腦子裏信馬由韁的想著。
正美滋滋的時候,忽的就聽到“哢嚓”一聲響雷。
這毫無由來的一聲響雷真跟晴天霹靂一樣,嚇了趙亮一跳不說,還叫他立刻想到了傾盆大雨。
因為這雷太響太響了。
是隻有夏天才有的響雷,而且依照他的經驗,一旦遇到這樣的響雷,就必定是傾盆大雨。
趙亮起身走到船頭,風已經變涼了許多,很快黃豆大的雨滴就劈裏啪啦的落了下。
“下吧,下吧……”
下發水了才好呢。
十多年的時間磨練了趙亮,不止叫他腦子裏的知識豐富了很多,更把他那顆心磨得硬邦邦的。
人命在他心中的地位已經很輕很輕了。
這長江決口潰堤的次數雖比不上黃河,但長江一旦發大水,那對滿清的打擊可也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