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這時,他突然聽到劉思任高聲說道:“嶽丈大人,我來了!”
周太公一聽到是劉思任的聲音,精神登時一振。他撐著身子剛坐了起來,方竹枝跟劉思任已經進了書閣。劉思任正要施禮,周太公擺了擺手,咳嗽了兩聲,勉強笑了笑:“畏行,老夫以為今年你不會來了。你來的正好,老夫正想跟你聊聊天呢。”
劉思任看到周太公消瘦的樣子,眼圈不覺紅潤了:一年不見,太公明顯地老了許多。他的神情有些疲憊,眼睛耷拉著,還不時地咳嗽。他覺得,在為人處世方麵,嶽父是個比自己的父親劉宗周要更變通和活絡的人,所以他對他總是無形中懷著一種敬畏之情。太公問了幾句劉宗周的近況,又拿過劉思任手裏的撒扇子,湊在窗口透進來的微光下,眯著眼看了看說:“念台這‘慎獨’兩字,正是他一生學識的寫照啊。當年老夫在朝中時,一次皇上在我的扇麵上,題了‘九思’兩字,其意蘊跟你爹這兩個字,頗有共通之處。”
劉思任笑說:“我爹爹的字,豈能跟萬歲爺的禦筆相比?!”
周太公問了一下周莘的近況,劉思任笑著說:“周莘現在潛心向佛,因為我長年在外奔波,家中一應事體,差不多都是她主管的。她一直都在念叨著你們呢,老是想要迴娘家來省親。自從六年多前你致仕時路過山陰,一別之後,她再也沒見過娘家的人了。”
方竹枝下樓去了。劉思任過來扶著太公在竹榻上躺下,自己掇了張小椅子在一邊坐下。太公緊了緊臉色:“畏行啊,你到福州後,一定去巡撫衙門見過張載寧了。我想聽聽你對眼下局勢的看法。”
劉思任就把自己這次武昌之行說了一遍,對於他搭救熊湞娘,以及把她帶到福州的事,也都不加隱瞞。他做事一向如此,不該說的事他是絕對不會說的,該說的事,他也絕不會刻意隱瞞。
周太公想了一下說:“畏行,你這次去武昌,盡管沒有見到左良玉,不過你已經盡了仁義與臣子之心,也算有個交代了。左良玉這人,一向專橫跋扈,獨斷專行慣了。你不能不用,又不能重用。我想,倘若皇上不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也絕不會重用他的!”
劉思任說:“小婿到武昌時,聖上剛剛封左良玉為寧南伯,聖上如此隆恩,原意是要他北上勤王的。四十多萬人馬呢,可是他卻按兵不動,讓手下兵將四處搶掠奸*,還在武昌大事慶賀,因此小婿與他見和不見,其實都是一迴事。”
周太公歎了口氣:“畏行,你該出仕了!”劉思任愣了一下:“小婿還沒有這個想法。”他頓了一下:“嶽丈,我倒是覺得,倘若你身體康健,現在該是您老人家出山的時候了。我爹在我去武昌前,就想說服您老出山的。小婿昨天在福州拜會張載寧的時候,他也有這番意思。”
周太公苦笑著拍了拍自己的膝蓋:“畏行啊,我眼下是真的老了,走不動了。載寧他在我的家門口,他應該知道我的身體情況的。”
劉思任看著太公,知道他的身體的確是不如往昔了,心裏就歎了口氣。
太公說:“畏行,這次你既然來了,就好好呆上幾天吧。修涵不在我身邊,流兒又不懂事,真有什麽大事了,老夫還想聽聽你的主意呢。熊小姐的事你也不用操心了,明天老夫讓趙及叫上幾個人出去找找,或許很快就會有下落的。”
劉思任答應了:“今年清明已經過了,小婿沒來得及替周莘去拜祭嶽母,於心不安。明天我想上山去拜祭一下,然後順便再到‘懸念觀’去看看‘明茶’的情況。”
太公哀婉地歎息了一聲:“今年的貢茶,但願皇上還能夠品嚐得上啊!”
這時,他突然聽到劉思任高聲說道:“嶽丈大人,我來了!”
周太公一聽到是劉思任的聲音,精神登時一振。他撐著身子剛坐了起來,方竹枝跟劉思任已經進了書閣。劉思任正要施禮,周太公擺了擺手,咳嗽了兩聲,勉強笑了笑:“畏行,老夫以為今年你不會來了。你來的正好,老夫正想跟你聊聊天呢。”
劉思任看到周太公消瘦的樣子,眼圈不覺紅潤了:一年不見,太公明顯地老了許多。他的神情有些疲憊,眼睛耷拉著,還不時地咳嗽。他覺得,在為人處世方麵,嶽父是個比自己的父親劉宗周要更變通和活絡的人,所以他對他總是無形中懷著一種敬畏之情。太公問了幾句劉宗周的近況,又拿過劉思任手裏的撒扇子,湊在窗口透進來的微光下,眯著眼看了看說:“念台這‘慎獨’兩字,正是他一生學識的寫照啊。當年老夫在朝中時,一次皇上在我的扇麵上,題了‘九思’兩字,其意蘊跟你爹這兩個字,頗有共通之處。”
劉思任笑說:“我爹爹的字,豈能跟萬歲爺的禦筆相比?!”
周太公問了一下周莘的近況,劉思任笑著說:“周莘現在潛心向佛,因為我長年在外奔波,家中一應事體,差不多都是她主管的。她一直都在念叨著你們呢,老是想要迴娘家來省親。自從六年多前你致仕時路過山陰,一別之後,她再也沒見過娘家的人了。”
方竹枝下樓去了。劉思任過來扶著太公在竹榻上躺下,自己掇了張小椅子在一邊坐下。太公緊了緊臉色:“畏行啊,你到福州後,一定去巡撫衙門見過張載寧了。我想聽聽你對眼下局勢的看法。”
劉思任就把自己這次武昌之行說了一遍,對於他搭救熊湞娘,以及把她帶到福州的事,也都不加隱瞞。他做事一向如此,不該說的事他是絕對不會說的,該說的事,他也絕不會刻意隱瞞。
周太公想了一下說:“畏行,你這次去武昌,盡管沒有見到左良玉,不過你已經盡了仁義與臣子之心,也算有個交代了。左良玉這人,一向專橫跋扈,獨斷專行慣了。你不能不用,又不能重用。我想,倘若皇上不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也絕不會重用他的!”
劉思任說:“小婿到武昌時,聖上剛剛封左良玉為寧南伯,聖上如此隆恩,原意是要他北上勤王的。四十多萬人馬呢,可是他卻按兵不動,讓手下兵將四處搶掠奸*,還在武昌大事慶賀,因此小婿與他見和不見,其實都是一迴事。”
周太公歎了口氣:“畏行,你該出仕了!”劉思任愣了一下:“小婿還沒有這個想法。”他頓了一下:“嶽丈,我倒是覺得,倘若你身體康健,現在該是您老人家出山的時候了。我爹在我去武昌前,就想說服您老出山的。小婿昨天在福州拜會張載寧的時候,他也有這番意思。”
周太公苦笑著拍了拍自己的膝蓋:“畏行啊,我眼下是真的老了,走不動了。載寧他在我的家門口,他應該知道我的身體情況的。”
劉思任看著太公,知道他的身體的確是不如往昔了,心裏就歎了口氣。
太公說:“畏行,這次你既然來了,就好好呆上幾天吧。修涵不在我身邊,流兒又不懂事,真有什麽大事了,老夫還想聽聽你的主意呢。熊小姐的事你也不用操心了,明天老夫讓趙及叫上幾個人出去找找,或許很快就會有下落的。”
劉思任答應了:“今年清明已經過了,小婿沒來得及替周莘去拜祭嶽母,於心不安。明天我想上山去拜祭一下,然後順便再到‘懸念觀’去看看‘明茶’的情況。”
太公哀婉地歎息了一聲:“今年的貢茶,但願皇上還能夠品嚐得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