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劉思任進了門,方竹枝跟她的女兒周菊迎了過來。方竹枝四十歲不到,風韻清雅,神采照人。劉思任慌忙先向她行了一個禮。盡管在名分上方竹枝應該算是他的長輩,但是他的年齡卻比方竹枝還大兩歲。他年輕時在鬆江遊學多年,會一口吳語,就用蘇州話跟她聊了起來。
方竹枝先問了他太太周莘的情況,他簡單說了一下:“姨娘,怎麽不見流兒了呢?”
方竹枝歎了一聲:“這孩子,哪有一刻閑得住呢!今天一大早就跑到後山的姬峰上去了,說是要跟‘懸念觀’的‘眠茶居士’莊先生學烘焙茶葉。這兩年一到采摘茶葉的時候,他就往姬峰上跑,順便還跟莊先生學武功,正兒八經的學問倒不在意。”說完這話,忽然覺得不妥,就笑著說:“大姑爺,我可不是說你啊。”
劉思任笑著說:“這家夥!這一年來他的學業有長進了嗎?”
方竹枝說:“他口口聲聲說了要跟姐夫學經商呢,書讀多了沒用,以前在京中神樞營學的弓馬騎射,也派不上用場,還不如學點商賈之道,到時候利國利家哩。”
劉思任正色說:“姨娘,此事萬萬不可,待我見了他,一定要好好說他幾句。”
方竹枝說:“可不是嗎,菊兒也是時常這麽勸著他來著,說他沒正經。”
劉思任笑著跟方竹枝身後的周菊說:“菊兒如今不止越來越俊俏,還越來越懂事了。”
周菊的臉霎時紅了。她剛滿二十歲,姿容清麗,身態婉約窈窕,左邊眉毛上方長著一顆小紅痣,就像是點上去的一樣,平添了許多嬌羞,笑起來時纖柔如水,不過眉眼間卻蓄著一股執著的氣質。周菊說:“姐夫又逗人了!我姐姐一向可好?”
劉思任笑著說:“你姐一直在念叨著你呢。姐夫正尋思著,什麽時候你隨姐夫到山陰去,住上一段時間,隻怕姨娘不會應承呢。”他打趣著說:“菊兒,我跟你姐正等著吃你的喜酒呢。”
周菊紅了臉說:“姐夫隻是喜歡羞人。”
三人一邊笑說著,一邊到了廳堂上。劉思任揭開禮品擔,給方竹枝看過了:“嶽丈呢?他身體可好?”
方竹枝歎了一口氣:“咱們一家上下,不是正給他安排做七十大壽的事嗎?他本來還好好的,昨天忽然聽到福州城裏來的人說,流賊已經打到京城外圍了,一氣之下,就臥榻不起了。唉,修涵他們一家子在北京,還不知道怎麽樣了呢?!”
劉思任說:“我先去看望一下老人家。”
方竹枝讓周菊去給劉思任安排一些吃的,自己帶著他,上了周太公的書閣兼休閑臥室“迎風樓”。
“迎風樓”是個上下兩層的閣樓,四周鬆竹蓊鬱。樓上滿是書架子,東西兩麵,開著通窗。樓上寬敞明淨,藏書滿櫃,不下萬卷。樓上清風徐來,竹林送爽。周太公閑來時,都在樓上呆著,樂在其中。平時他備了一張半仰著的竹榻,一杯茶,一卷在手,慢慢消磨著時光。其實,那些書他早些年就已經爛熟於胸了,如今再去翻閱,無非是消遣而已。人老了,心眼也清亮。在朝班官場中折騰了半輩子,悟出一個道理:文章是不能變通的,而隻有人本身才可以變通。
此時,竹榻上的周太公隨手拿起了一本書,是隆慶年間內閣首輔高拱晚年致仕後撰寫的《春秋正旨》。他翻了幾頁,心裏有點煩燥,又將書給放下了。他在竹榻上靜靜地閉目躺著。他對再過兩天自己的七十壽辰,不是十分的在意。人生如夢。自從萬曆三十二年他上京應試,高中二甲頭名之後,二十多年間一直是在宦海中飄浮,倏忽之間,已經年近古稀了。所幸的是在他看來,自己這輩子走過來的人生,並非如夢,而是十分踏實的。他想,還有什麽比一個七十歲的老人踏踏實實地走過這輩子更為無悔的呢?!
劉思任進了門,方竹枝跟她的女兒周菊迎了過來。方竹枝四十歲不到,風韻清雅,神采照人。劉思任慌忙先向她行了一個禮。盡管在名分上方竹枝應該算是他的長輩,但是他的年齡卻比方竹枝還大兩歲。他年輕時在鬆江遊學多年,會一口吳語,就用蘇州話跟她聊了起來。
方竹枝先問了他太太周莘的情況,他簡單說了一下:“姨娘,怎麽不見流兒了呢?”
方竹枝歎了一聲:“這孩子,哪有一刻閑得住呢!今天一大早就跑到後山的姬峰上去了,說是要跟‘懸念觀’的‘眠茶居士’莊先生學烘焙茶葉。這兩年一到采摘茶葉的時候,他就往姬峰上跑,順便還跟莊先生學武功,正兒八經的學問倒不在意。”說完這話,忽然覺得不妥,就笑著說:“大姑爺,我可不是說你啊。”
劉思任笑著說:“這家夥!這一年來他的學業有長進了嗎?”
方竹枝說:“他口口聲聲說了要跟姐夫學經商呢,書讀多了沒用,以前在京中神樞營學的弓馬騎射,也派不上用場,還不如學點商賈之道,到時候利國利家哩。”
劉思任正色說:“姨娘,此事萬萬不可,待我見了他,一定要好好說他幾句。”
方竹枝說:“可不是嗎,菊兒也是時常這麽勸著他來著,說他沒正經。”
劉思任笑著跟方竹枝身後的周菊說:“菊兒如今不止越來越俊俏,還越來越懂事了。”
周菊的臉霎時紅了。她剛滿二十歲,姿容清麗,身態婉約窈窕,左邊眉毛上方長著一顆小紅痣,就像是點上去的一樣,平添了許多嬌羞,笑起來時纖柔如水,不過眉眼間卻蓄著一股執著的氣質。周菊說:“姐夫又逗人了!我姐姐一向可好?”
劉思任笑著說:“你姐一直在念叨著你呢。姐夫正尋思著,什麽時候你隨姐夫到山陰去,住上一段時間,隻怕姨娘不會應承呢。”他打趣著說:“菊兒,我跟你姐正等著吃你的喜酒呢。”
周菊紅了臉說:“姐夫隻是喜歡羞人。”
三人一邊笑說著,一邊到了廳堂上。劉思任揭開禮品擔,給方竹枝看過了:“嶽丈呢?他身體可好?”
方竹枝歎了一口氣:“咱們一家上下,不是正給他安排做七十大壽的事嗎?他本來還好好的,昨天忽然聽到福州城裏來的人說,流賊已經打到京城外圍了,一氣之下,就臥榻不起了。唉,修涵他們一家子在北京,還不知道怎麽樣了呢?!”
劉思任說:“我先去看望一下老人家。”
方竹枝讓周菊去給劉思任安排一些吃的,自己帶著他,上了周太公的書閣兼休閑臥室“迎風樓”。
“迎風樓”是個上下兩層的閣樓,四周鬆竹蓊鬱。樓上滿是書架子,東西兩麵,開著通窗。樓上寬敞明淨,藏書滿櫃,不下萬卷。樓上清風徐來,竹林送爽。周太公閑來時,都在樓上呆著,樂在其中。平時他備了一張半仰著的竹榻,一杯茶,一卷在手,慢慢消磨著時光。其實,那些書他早些年就已經爛熟於胸了,如今再去翻閱,無非是消遣而已。人老了,心眼也清亮。在朝班官場中折騰了半輩子,悟出一個道理:文章是不能變通的,而隻有人本身才可以變通。
此時,竹榻上的周太公隨手拿起了一本書,是隆慶年間內閣首輔高拱晚年致仕後撰寫的《春秋正旨》。他翻了幾頁,心裏有點煩燥,又將書給放下了。他在竹榻上靜靜地閉目躺著。他對再過兩天自己的七十壽辰,不是十分的在意。人生如夢。自從萬曆三十二年他上京應試,高中二甲頭名之後,二十多年間一直是在宦海中飄浮,倏忽之間,已經年近古稀了。所幸的是在他看來,自己這輩子走過來的人生,並非如夢,而是十分踏實的。他想,還有什麽比一個七十歲的老人踏踏實實地走過這輩子更為無悔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