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名叫顧休承,年歲不過十七,年幼時隨父母一起生活於山野林間。母親體弱,幹不了重活,家中全靠父親砍柴販竹維持生計。幸得先宗庇佑,祖地枝繁葉茂,一家人省吃儉用,一年下來,亦能餘得幾兩碎銀。可惜好景不續,顧休承八歲那年,時值仲夏,山中暴雨連下數日,雜房滲漏,家中已無幹柴生火。掰出布袋裏的幹糧,生硬冰冷,大人尚可用來果腹,孩童卻無法消受。迫於幼子,父親不得不帶上雨布,去鄰鎮購柴。
歸程途中,路經方石橋,座下泥土被連日的雨水泡得鬆軟,百來斤的身子附上幾十斤的幹柴,步步深陷。一不留心,腳下泥石失落,父親直直翻入河中,隨數根幹柴衝走,從此杳無音信。母親唿天搶地,自知無力撫養幼子,捧得一身衣裳,將父親“葬”了後,將其送往經營客棧的舅舅家寄養。母親終日以淚洗麵,亦未能熬過病痛,殘喘半年,離開人世。
舅舅將顧休承從母親身上拉起,用堅毅而深沉的目光看著他。可歎小小年紀,顧休承卻也似懂得了什麽,不再哭鬧,任憑舅舅處理完後事,於母親墳前燒了紙錢,磕了頭,跟著舅舅一步一顧的離開。
迴到客棧,將一切重新安頓,舅舅便給顧休承找了家私塾,以便他識得幾個字,學些算術。三年後,顧休承隨舅舅心意,辭學迴來,專心跑堂。
當小二的日子枯燥而乏味,冬春還可多睡上一刻,夏秋時節,五更末便要開門迎客。每日接納形形色色、或生或熟的麵孔,伺候他們桌凳碗筷、茶水飯食。雖不是很累,卻也一刻不得離開,少有的樂趣便是聽南來北往、見多識廣的閑客們扯些江湖軼事,大俠趣聞。
一日午後,正是閑暇時分,大堂內空空如也,連日常光顧的“熟客”也僅剩一兩隻,沒了“嗡嗡”之聲。顧休承半搭著眼皮,下巴趴在桌子上,昏昏打盹。不時,遠處隱隱傳來一番說笑聲,似有三四個漢子,交談甚歡。行堂多年,顧休承自知來了營生,忙打起精神。
笑聲漸近,過道走來三個漢子。左首的那位年紀稍長,個頭雖是矮實,卻是長眉豎耳,麵闊方額,看上去甚有幾分福相。走在中間是個少年,談笑間頗有幾分英氣,不想一抬頭,下巴底下那顆黑痣便顯現出來,麵相上著實減了幾分。右邊那位身形精幹,體膚黝黑,卻是一身農夫打扮,與身旁兩位長衫佩劍極不相稱。三人有說有笑,全然未曾注意腳下的門檻。“嘭!”少年被門檻絆住,半身直往下摔去。虧得他有些身手,空中一個翻騰,伸長手臂,倏地抓住靠門的長凳,隻是躍得仍不夠遠,上身尚可趴上長凳,膝蓋卻‘噗’地跪倒在地上,惹得後麵二人哈哈大笑起來。農漢打趣道:“賢弟這招‘入廟拜佛’甚為得力,在下粗皮糙骨,委實學不上來,甘拜下風!”少年本有些狼狽,又受這等奚落,臉上便有些掛不住了,麵色微微漲紅,他將著顧休承攙扶,默默站起身來,讓顧休承用布巾拍去身上的塵土。“休要取笑,今日可是於賢弟做東,若再多言,便叫你空著肚子迴去。”‘福相’已然找了張長凳坐下,言語麵上雖是向者少年,實地裏卻仍是戲謔他。農漢會意,連連應承:“那是,那是!在下還是留著嘴巴喝酒吃飯,比較劃算!”三人不約一番哄笑,少年稍稍落得圓場,釋然開來:“二位兄長閑來無事,又拿我取樂,看來若無好酒相待,小弟真是難得安生了。”說罷,一掃晦氣,往腰間一解,將劍柄及劍佩拍上桌子:“小二,一壇好酒,兩斤牛肉,再炒幾個上手菜。”
稱上幹牛肉,顧休承又取來一壇老酒,附上一小碟花生米,一齊端了出去;“幾位客官,且先用些酒肉,小菜馬上就來。”說罷,給三人各滿上一碗,退到一邊。此時正是午休時分,整個大堂另無他客,顧休承迴到櫃台,倚躺在舅舅長椅上,閉目養神。
酒過三巡,言語閑話便多了起來。農漢將飲盡的酒碗放下,一臉紅潤,神色飛逸:“二位,可曾聽說過‘五爪猴’祝虛有?”少年微微抬頭,接道:“祝虛有,可是那個‘天下第一鏢’風揚鏢局的大掌櫃麽?”農漢道:“正是。”“哼哼!”少年一臉不屑,言辭也頗為輕蔑:“這位兄台買賣做了許些年,卻不曾長進,到頭來卻被幾個蟊賊施了迷藥,丟了重貨,如此也配引他父兄的招牌引鏢?”少年年紀雖輕,說起話來卻實為老練,他拿起筷子,忽的又想起什麽,訕笑道:“哎?不說還不曾記起,他老哥不是掛不住臉麵,退隱了麽!怎的,耐不住寂寞,又浮出來了?”農漢陶然飲杯,說話卻是露一半留一半;“賢弟有所不知,老子自是退了,兒子可未曾隱退。”‘福相’略略注目,見他賣起了關子,故意不順著說話,隻道:“誒誒,莫隻顧自己飲酒,予我也來些。”農漢將出的話被生生扼迴喉中,他隱忍不快,將‘福相’的酒碗斟滿。
少年並未聽出他故弄玄虛,隻道他這般說話,便又有新鮮可聽,旋即問道:“此話怎講?”農漢神色又飛逸起來:“祝虛有晚年得子,不過十一二歲,卻才真是個猴,十來尺高的大棗樹,一颼子便溜上去,不帶喘氣的,可比他那什麽‘五爪猴’徒有虛名的爹強多了。”眾人皆是一番哄笑,農漢將碗中的酒水一飲而盡,說話間又‘惋惜’起來:“隻可惜天妒英才,那小子上樹摘棗,偷得新果,便要離開,抱著樹幹往下蹭,行到一半,許是想護住果子還是怎麽的,一不留心,便直直栽了下去。”少年開懷道:“哦!那豈便不是屁股開花了。”農漢‘哼’了一聲:“屁股是開花了,卻不是摔的。”
緊要關頭又打住了,此時連一旁悶頭喝酒、默不作聲的‘福相’也耐不住性子,道:“卻是為何?”農漢更是起了興致,湊身一腳踩在長凳上:“嘿嘿,那小子估摸著是做賊心虛,也不看地,悶頭隻往下爬。樹底下卻不知何時趴了隻狗,正眯著歇涼。那小子爬到一半,又偏偏轉過身子才跌下去,不偏不倚,一屁股搭在狗頭上,隻壓得那狗暈頭轉向,哼哼直叫喚。”農漢抬了聲調:“待到那狗緩過勁來,發狂般咬出兩裏多地,直將得他衣裳撕成皮條,屁股下邊沒一塊好肉!”“哈哈。。。!”滿座哄笑,寂靜的午間頓時熱鬧起來,三人展顏開懷,又互幹了一碗酒。
滿堂生趣將已然神遊九方的顧休承拉了迴來,見他們聊得正歡,便道又有新鮮可聽,隨即沒了睡意,利索搬上木凳,坐到過去。落定下來,卻又覺太遠,索性又抬起屁股,搬近了些。
這迴輪到‘福相’開口了,他微微眯著眼睛,臉色浮現一絲若有若無的清漠:“二位賢弟見多識廣,可曾聽聞盤元鎮‘霧非林’?”此話看似隨意,卻有如窗外的一抹寒風飄過,適才的熱鬧頓時凝靜下來。農漢微微抿了一口,頓覺碗中的酒水涼了不少,他小有思襯,朝‘福相’注目過去:“段兄說的,可是黃玄寺‘漠西異境’?” ‘福相’點點頭:“正是。”“哦,漠西異境?”少年饒有興致:“卻是怎麽個異法?”他臉上浮現一絲稚氣,看來對此事還一無所知。
“要說這‘漠西異境’,尚得從黃玄寺講起。”‘福相’放下碗筷,凝神若有所思:“此寺原本卻是一座道觀,喚作‘黃玄觀’,裏麵供奉的乃是三清法像,諸道天尊。四年前,卻不知何故,老觀主突於日間發狂,神智癲亂,其弟子尋遍全城,托醫無救。熬持半日,老觀主遂於當夜刺頸自盡。”福相頓了頓,語速稍稍放快:“老觀主死後不到半月,忽有一日,觀內五座數丈來高的道像被連根拔起,橫倒在大門中間,連石台階亦被砸出一個大洞。再往裏看,新奉上道台的卻是金碧熒煌的佛家法像,亦為數丈來高,座下眾僧跪拜,誦經念佛,已全無道觀模樣。“哦?”少年已然沒了笑意,迷惑稍稍爬上額頭。
‘福相’眼裏亦閃現出一絲困惑,道:“且不論這道士如何在一夜之間,全都去發易服,改參佛道,隻說這觀內安寧,少有進出,這碩大的佛像金身又從何處運來?又是誰千斤之力,將它們附於道台之上?”一番發問,說得少年毫無頭緒。‘福相’言辭卻益發離奇:“非但如此,且自此之後,每年七月中旬,正是盂蘭節那幾日,官府便會接到異案。”少年睜大眼睛:“什麽異案?”‘福相’道:“有人被一口大木釘釘掛在‘霧非林’數十尺高的枯樹上。”說罷,他下意識用手背壓住嘴唇,將他們湊首過來,暗聲道:“怪異的是,血卻是沿著樹幹向上流,屍身以下全無一絲血跡!”
“哦!”少年微感脊背發涼,他夾起一片牛肉,卻不經意放進了酒杯中,渾然不覺。
“那林子置於黃玄寺右側,亦是古怪得緊。”‘福相’續道:“盤元鎮地屬中原西北,天幹少雨,而那林子卻是常年大霧,走入如夢似幻,不辨天日。整年下來,隻在七月盛暑時節,才稍稍消散些。”他幽幽端起酒碗:“若不是無霧,怕是連屍身都難以發現。”
幾片秋黃自窗外飄落,好一陣沉寂。農漢眯著眼睛望向他處,表情內斂,默而不語,看得出他的思緒並非心如止水。
‘福相’見他們緘默不語,續道:“當地傳言,老觀主陰靈不散,魂遊異境,專收拾那些對黃玄寺圖謀不軌的人。”“圖謀不軌?”少年小有思忖,疑道:“他一個破廟,誰會去圖。。。”突地,又似忌憚什麽,往嘴巴上一拍,頓聲改口:“他一座寺院,有誰會去覬覦?莫不是,莫不是。。。 “莫不是裏麵有什麽寶物?”農漢匆匆將少年的話接了過來,看來他對其中隱秘亦頗感興趣。‘福相’搖搖頭,就著酒水下肚:“這個愚兄就不得而知了。”“哦!”一聲歎息被農漢拉得很長,桌上的酒碗拿起又放下,滿座思緒,隻餘風聲,已無適才那般熱鬧。
“小二哥!小二哥!”連喚了幾聲,顧休承才迴過神來,一扭頭,卻見那農漢正直直地盯著自己,不由呆了呆:“客官有何吩咐?”
農漢卻是一副笑嘻嘻的模樣,道:“小二哥,我們熟識嗎?”
顧休承心下莫名,隻覺有些不對,卻又說不上來,愣愣道:“不。。。不熟。”
“那,我們認識麽?”
顧休承木訥地搖了搖頭。
農漢哈哈大笑,反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既是不熟,為何小哥壓在我背上,這般親熱?”
顧休承一驚,慌忙把手抽了迴來:“對不起,對不起,客官!”原來自己方才聽得入神,待到要緊處,竟不知何時靠攏過來,手搭在農漢背上,渾然不覺。顧休承麵色脹得通紅,無意間往桌上掃了一眼,見三五大碟中隻剩些牛肉、豆腐之類,而壇中酒水尚餘小半,便知少了些下酒物,趕忙托道:“小店今日新到時令醬菜,我去取些來,與幾位客官嚐嚐鮮。”說罷,將長凳搬迴原處,又向農漢作了個揖,灰溜溜往內堂去了。
農漢一掃適才拘斂,站起身來,一腳踩在長凳上:“今日得於賢弟美酒相邀,又有段兄奇事相聞。”說罷,將瓷碗敬向內堂方向:“附上小二哥醬菜相食,在下真是榮幸之至,不虛此行哇!”“哈哈哈哈。。。”滿桌哄笑,一碗幹下來,酒水四溢,絲毫不見適才冷清模樣。。。
歸程途中,路經方石橋,座下泥土被連日的雨水泡得鬆軟,百來斤的身子附上幾十斤的幹柴,步步深陷。一不留心,腳下泥石失落,父親直直翻入河中,隨數根幹柴衝走,從此杳無音信。母親唿天搶地,自知無力撫養幼子,捧得一身衣裳,將父親“葬”了後,將其送往經營客棧的舅舅家寄養。母親終日以淚洗麵,亦未能熬過病痛,殘喘半年,離開人世。
舅舅將顧休承從母親身上拉起,用堅毅而深沉的目光看著他。可歎小小年紀,顧休承卻也似懂得了什麽,不再哭鬧,任憑舅舅處理完後事,於母親墳前燒了紙錢,磕了頭,跟著舅舅一步一顧的離開。
迴到客棧,將一切重新安頓,舅舅便給顧休承找了家私塾,以便他識得幾個字,學些算術。三年後,顧休承隨舅舅心意,辭學迴來,專心跑堂。
當小二的日子枯燥而乏味,冬春還可多睡上一刻,夏秋時節,五更末便要開門迎客。每日接納形形色色、或生或熟的麵孔,伺候他們桌凳碗筷、茶水飯食。雖不是很累,卻也一刻不得離開,少有的樂趣便是聽南來北往、見多識廣的閑客們扯些江湖軼事,大俠趣聞。
一日午後,正是閑暇時分,大堂內空空如也,連日常光顧的“熟客”也僅剩一兩隻,沒了“嗡嗡”之聲。顧休承半搭著眼皮,下巴趴在桌子上,昏昏打盹。不時,遠處隱隱傳來一番說笑聲,似有三四個漢子,交談甚歡。行堂多年,顧休承自知來了營生,忙打起精神。
笑聲漸近,過道走來三個漢子。左首的那位年紀稍長,個頭雖是矮實,卻是長眉豎耳,麵闊方額,看上去甚有幾分福相。走在中間是個少年,談笑間頗有幾分英氣,不想一抬頭,下巴底下那顆黑痣便顯現出來,麵相上著實減了幾分。右邊那位身形精幹,體膚黝黑,卻是一身農夫打扮,與身旁兩位長衫佩劍極不相稱。三人有說有笑,全然未曾注意腳下的門檻。“嘭!”少年被門檻絆住,半身直往下摔去。虧得他有些身手,空中一個翻騰,伸長手臂,倏地抓住靠門的長凳,隻是躍得仍不夠遠,上身尚可趴上長凳,膝蓋卻‘噗’地跪倒在地上,惹得後麵二人哈哈大笑起來。農漢打趣道:“賢弟這招‘入廟拜佛’甚為得力,在下粗皮糙骨,委實學不上來,甘拜下風!”少年本有些狼狽,又受這等奚落,臉上便有些掛不住了,麵色微微漲紅,他將著顧休承攙扶,默默站起身來,讓顧休承用布巾拍去身上的塵土。“休要取笑,今日可是於賢弟做東,若再多言,便叫你空著肚子迴去。”‘福相’已然找了張長凳坐下,言語麵上雖是向者少年,實地裏卻仍是戲謔他。農漢會意,連連應承:“那是,那是!在下還是留著嘴巴喝酒吃飯,比較劃算!”三人不約一番哄笑,少年稍稍落得圓場,釋然開來:“二位兄長閑來無事,又拿我取樂,看來若無好酒相待,小弟真是難得安生了。”說罷,一掃晦氣,往腰間一解,將劍柄及劍佩拍上桌子:“小二,一壇好酒,兩斤牛肉,再炒幾個上手菜。”
稱上幹牛肉,顧休承又取來一壇老酒,附上一小碟花生米,一齊端了出去;“幾位客官,且先用些酒肉,小菜馬上就來。”說罷,給三人各滿上一碗,退到一邊。此時正是午休時分,整個大堂另無他客,顧休承迴到櫃台,倚躺在舅舅長椅上,閉目養神。
酒過三巡,言語閑話便多了起來。農漢將飲盡的酒碗放下,一臉紅潤,神色飛逸:“二位,可曾聽說過‘五爪猴’祝虛有?”少年微微抬頭,接道:“祝虛有,可是那個‘天下第一鏢’風揚鏢局的大掌櫃麽?”農漢道:“正是。”“哼哼!”少年一臉不屑,言辭也頗為輕蔑:“這位兄台買賣做了許些年,卻不曾長進,到頭來卻被幾個蟊賊施了迷藥,丟了重貨,如此也配引他父兄的招牌引鏢?”少年年紀雖輕,說起話來卻實為老練,他拿起筷子,忽的又想起什麽,訕笑道:“哎?不說還不曾記起,他老哥不是掛不住臉麵,退隱了麽!怎的,耐不住寂寞,又浮出來了?”農漢陶然飲杯,說話卻是露一半留一半;“賢弟有所不知,老子自是退了,兒子可未曾隱退。”‘福相’略略注目,見他賣起了關子,故意不順著說話,隻道:“誒誒,莫隻顧自己飲酒,予我也來些。”農漢將出的話被生生扼迴喉中,他隱忍不快,將‘福相’的酒碗斟滿。
少年並未聽出他故弄玄虛,隻道他這般說話,便又有新鮮可聽,旋即問道:“此話怎講?”農漢神色又飛逸起來:“祝虛有晚年得子,不過十一二歲,卻才真是個猴,十來尺高的大棗樹,一颼子便溜上去,不帶喘氣的,可比他那什麽‘五爪猴’徒有虛名的爹強多了。”眾人皆是一番哄笑,農漢將碗中的酒水一飲而盡,說話間又‘惋惜’起來:“隻可惜天妒英才,那小子上樹摘棗,偷得新果,便要離開,抱著樹幹往下蹭,行到一半,許是想護住果子還是怎麽的,一不留心,便直直栽了下去。”少年開懷道:“哦!那豈便不是屁股開花了。”農漢‘哼’了一聲:“屁股是開花了,卻不是摔的。”
緊要關頭又打住了,此時連一旁悶頭喝酒、默不作聲的‘福相’也耐不住性子,道:“卻是為何?”農漢更是起了興致,湊身一腳踩在長凳上:“嘿嘿,那小子估摸著是做賊心虛,也不看地,悶頭隻往下爬。樹底下卻不知何時趴了隻狗,正眯著歇涼。那小子爬到一半,又偏偏轉過身子才跌下去,不偏不倚,一屁股搭在狗頭上,隻壓得那狗暈頭轉向,哼哼直叫喚。”農漢抬了聲調:“待到那狗緩過勁來,發狂般咬出兩裏多地,直將得他衣裳撕成皮條,屁股下邊沒一塊好肉!”“哈哈。。。!”滿座哄笑,寂靜的午間頓時熱鬧起來,三人展顏開懷,又互幹了一碗酒。
滿堂生趣將已然神遊九方的顧休承拉了迴來,見他們聊得正歡,便道又有新鮮可聽,隨即沒了睡意,利索搬上木凳,坐到過去。落定下來,卻又覺太遠,索性又抬起屁股,搬近了些。
這迴輪到‘福相’開口了,他微微眯著眼睛,臉色浮現一絲若有若無的清漠:“二位賢弟見多識廣,可曾聽聞盤元鎮‘霧非林’?”此話看似隨意,卻有如窗外的一抹寒風飄過,適才的熱鬧頓時凝靜下來。農漢微微抿了一口,頓覺碗中的酒水涼了不少,他小有思襯,朝‘福相’注目過去:“段兄說的,可是黃玄寺‘漠西異境’?” ‘福相’點點頭:“正是。”“哦,漠西異境?”少年饒有興致:“卻是怎麽個異法?”他臉上浮現一絲稚氣,看來對此事還一無所知。
“要說這‘漠西異境’,尚得從黃玄寺講起。”‘福相’放下碗筷,凝神若有所思:“此寺原本卻是一座道觀,喚作‘黃玄觀’,裏麵供奉的乃是三清法像,諸道天尊。四年前,卻不知何故,老觀主突於日間發狂,神智癲亂,其弟子尋遍全城,托醫無救。熬持半日,老觀主遂於當夜刺頸自盡。”福相頓了頓,語速稍稍放快:“老觀主死後不到半月,忽有一日,觀內五座數丈來高的道像被連根拔起,橫倒在大門中間,連石台階亦被砸出一個大洞。再往裏看,新奉上道台的卻是金碧熒煌的佛家法像,亦為數丈來高,座下眾僧跪拜,誦經念佛,已全無道觀模樣。“哦?”少年已然沒了笑意,迷惑稍稍爬上額頭。
‘福相’眼裏亦閃現出一絲困惑,道:“且不論這道士如何在一夜之間,全都去發易服,改參佛道,隻說這觀內安寧,少有進出,這碩大的佛像金身又從何處運來?又是誰千斤之力,將它們附於道台之上?”一番發問,說得少年毫無頭緒。‘福相’言辭卻益發離奇:“非但如此,且自此之後,每年七月中旬,正是盂蘭節那幾日,官府便會接到異案。”少年睜大眼睛:“什麽異案?”‘福相’道:“有人被一口大木釘釘掛在‘霧非林’數十尺高的枯樹上。”說罷,他下意識用手背壓住嘴唇,將他們湊首過來,暗聲道:“怪異的是,血卻是沿著樹幹向上流,屍身以下全無一絲血跡!”
“哦!”少年微感脊背發涼,他夾起一片牛肉,卻不經意放進了酒杯中,渾然不覺。
“那林子置於黃玄寺右側,亦是古怪得緊。”‘福相’續道:“盤元鎮地屬中原西北,天幹少雨,而那林子卻是常年大霧,走入如夢似幻,不辨天日。整年下來,隻在七月盛暑時節,才稍稍消散些。”他幽幽端起酒碗:“若不是無霧,怕是連屍身都難以發現。”
幾片秋黃自窗外飄落,好一陣沉寂。農漢眯著眼睛望向他處,表情內斂,默而不語,看得出他的思緒並非心如止水。
‘福相’見他們緘默不語,續道:“當地傳言,老觀主陰靈不散,魂遊異境,專收拾那些對黃玄寺圖謀不軌的人。”“圖謀不軌?”少年小有思忖,疑道:“他一個破廟,誰會去圖。。。”突地,又似忌憚什麽,往嘴巴上一拍,頓聲改口:“他一座寺院,有誰會去覬覦?莫不是,莫不是。。。 “莫不是裏麵有什麽寶物?”農漢匆匆將少年的話接了過來,看來他對其中隱秘亦頗感興趣。‘福相’搖搖頭,就著酒水下肚:“這個愚兄就不得而知了。”“哦!”一聲歎息被農漢拉得很長,桌上的酒碗拿起又放下,滿座思緒,隻餘風聲,已無適才那般熱鬧。
“小二哥!小二哥!”連喚了幾聲,顧休承才迴過神來,一扭頭,卻見那農漢正直直地盯著自己,不由呆了呆:“客官有何吩咐?”
農漢卻是一副笑嘻嘻的模樣,道:“小二哥,我們熟識嗎?”
顧休承心下莫名,隻覺有些不對,卻又說不上來,愣愣道:“不。。。不熟。”
“那,我們認識麽?”
顧休承木訥地搖了搖頭。
農漢哈哈大笑,反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既是不熟,為何小哥壓在我背上,這般親熱?”
顧休承一驚,慌忙把手抽了迴來:“對不起,對不起,客官!”原來自己方才聽得入神,待到要緊處,竟不知何時靠攏過來,手搭在農漢背上,渾然不覺。顧休承麵色脹得通紅,無意間往桌上掃了一眼,見三五大碟中隻剩些牛肉、豆腐之類,而壇中酒水尚餘小半,便知少了些下酒物,趕忙托道:“小店今日新到時令醬菜,我去取些來,與幾位客官嚐嚐鮮。”說罷,將長凳搬迴原處,又向農漢作了個揖,灰溜溜往內堂去了。
農漢一掃適才拘斂,站起身來,一腳踩在長凳上:“今日得於賢弟美酒相邀,又有段兄奇事相聞。”說罷,將瓷碗敬向內堂方向:“附上小二哥醬菜相食,在下真是榮幸之至,不虛此行哇!”“哈哈哈哈。。。”滿桌哄笑,一碗幹下來,酒水四溢,絲毫不見適才冷清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