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漸一時間對寧卿的感慨有些無奈。
他不知道寧卿為什麽突然有了這樣的感覺,但是僅憑寧卿一句“自由”,寧漸就可以告訴他,他的願望本身便太難了。
自由本來就是這個世界上最難得的心境,修士修身修心,說到最終,也不過是在追求真正意義上的自由罷了。就憑寧卿現在的情況,提自由什麽的,其實太早了。
寧卿並不在意他和寧漸之間的理解差異,不過看到寧漸不讚同的樣子,還是認真解釋了兩句。
“我不像你想的那樣,要求那麽高。”寧卿聳了聳肩道,“我一開始想的不過是養好身體,壽命長點,想去哪裏玩就去哪裏玩,想怎麽犯個病就怎麽犯個病。”
說白了當時的寧卿渴望的也不過是成為普通的修士,而且寧卿不像是其他本土人士對長生證道什麽的那麽堅持,心境上就要平和得多,對死亡的恐懼也比一般人要少,願望應該是要好實現得多。
現在的他其實已經達成了目標,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一些意外,這才讓他的處境遠遠超出了預期,想要上個街浪一下都要考慮安全不安全的。
“明明挺簡單的事情不是,現在越弄越複雜,仿佛沒有實力沒有地位連出去玩都是個夢想。”寧卿越說越覺得心酸,不由歎了口氣,“這邏輯未免也……太讓人蛋疼了。”
寧漸聽罷,竟然無言以對。
寧卿最開始的願望的確不過分,可是圍繞在他身邊的麻煩事太多了,正常方式已經無法達到他的要求。這雖然不怪寧卿,但是既然已經成了事實,也就隻有接受的份了。
不過要說起來,接受這種事實也同樣確實讓人感覺到一陣牙疼,誰讓這算起來稱得上是無妄之災呢?
看寧漸已經明白了,寧卿又歎了口氣。事已至此,他摻和進去了就很難退出來,要是再不求上進,別說自由自在地生活了,能不能保下小命都是個問題。
所以寧卿有些發愁,他如今的狀況勢必要多多努力,可他卻有些找不到方向了。
沒穿越之前,寧卿看過許多修真小說,順帶也了解了一部分道家典藏,在現代人比較叛逆的思想下,“逆為仙,順為凡,隻在其中顛倒顛”的思想被一再誇大,很大一批大火的作品都充斥著“我命由我不由天”“逆天改命”之類的豪言壯語。
當時的寧卿拖著病體,這種讓人看了就熱血澎湃的寫法,當然是特別合寧卿胃口的,他看的也更多的是這種。不過除此之外,也有一小撮更為平和,講究“道法自然”“順天而為”的修真文被讀者追捧,寧卿也看過其中幾本經典,不得不說確實是精品之作,隻是當時的他不算太感冒。
但是,等到他真正在修真界生活下來之後,他又忘不掉那幾本真的可以稱為經典的小說,反而越來越喜歡起文中那種可以稱得上是冷漠的平和。
“感覺自己有毛病。”寧卿如此道,“但我到了現在,是真弄不清哪條才是真正的路了。”
對於這種在修真界來說,可以說是非常常見的疑問,本應該被稱為本土專家的寧漸反而並不了解。
身為劍靈,寧漸天生與劍一體,比別人更果斷的同時,也少了更多的困惑。身為劍修,寧漸天生便比別人更加相信自己的直覺,即使是在確定自己的大道時,他也沒有迷茫多久。
而且一旦選定了未來的路,他就不會再為此後悔動搖,基本上就是一條道地走到黑,到了最後,或者道心圓滿達成所願,或者就此身死道消,絕無後退的可能。
這樣的寧漸,不能明白寧卿為什麽會困擾著一些在他看來根本不是問題的問題。
“師兄所慮,我未曾想過。”寧漸斬釘截鐵道,“劍出無悔,我從來順心而為。”
這個答案讓寧卿有些意外,但當他仔細思考時,又覺得這根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即使沒有通過契約去感受寧漸的心情,寧卿仍然明白,對他家狗剩來說,知識和記憶隻是一種財富,不可能成為他的負擔。
他永遠不會因為別人的觀點而動搖,這是最純粹的劍心和返璞歸真後才有的念頭通達。
活得久了就是有好處啊,寧卿在有點羨慕之餘,也不由因此思考起自己來。對於他而言,他更喜歡的、更渴望的,到底是什麽樣的生活、什麽樣的未來?
就像寧漸說的那樣,順心而為或許才是修真界放之四海皆準的標準,隻有順應本心、迴歸本我,才能在這麽一個不科學的世界創造更多的可能。
那麽對於寧卿而言,什麽才能算是順應本心?是順天還是逆天?
“那麽天到底是什麽?”寧卿覺得自己變成了修真界的哲學家,執著著這樣對別人來說或許很奇怪的問題。
“未曾想過。”這個問題寧漸也無法迴答寧卿,因為他從來不曾想過這些。對於夢想中的終點是超脫造化、得道成聖的修真界人士來講,天是什麽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將會是什麽。
同樣十分哲學的迴答,不但沒能解開寧卿的疑惑,反而讓寧卿感覺到更加奇怪了:“那這樣,你們就不怕和天道產生衝突,被天道所不容?”
這個問題讓寧漸也露出了愕然的表情,不由自主湊近了寧卿,盯著寧卿的眼睛輕聲問道:“師兄何出此言?是何人與師兄提起這種說法?”
寧漸的反應讓寧卿本能感覺到了不對,他想要問問發生了什麽,可是在寧漸隱藏著怒氣的黑眸的注視下,張了張嘴,不由自主地迴答道:“也沒誰特別告訴我這個,就是大家胡亂閑侃的時候說到的。”
寧漸微微拉開距離,神色淡淡的,聲音裏依然帶著點蠱惑:“既是胡亂說起,師兄便莫要往心裏去,此等推測,也無甚可以借鑒之處。”
被他這樣一說,寧卿下意識地就要點頭,但在此之前,突然驚醒過來,又是震驚又是不解地看著寧漸:“你剛剛……這算是媚術的一種吧?!故意動搖我心神?!為什麽?”
寧漸一見寧卿的神色,就忍不住歎了口氣,縱容和無奈在他的臉上交織,倒讓寧卿生出一點莫名的心虛。
色厲內荏地哼了一聲,寧卿執著地盯著他的眼睛,不給他一點逃避的機會,一看就知道非要問出個答案不可。
“並非我有意糊弄師兄。”寧漸道,“於我而言,自是希望師兄明心見性,不被外物所惑。隻眼下看來,多思多想,與師兄無益。”
必須要說,寧漸這個話說的其實很有意思,寧卿反複咀嚼了兩遍,終於品出一點味道:“我是不相信你對我有惡意的。所以你的意思是說,跟我說天道這種事情的人,對我不懷好意了?”
寧漸一點也不意外寧卿能聽出他的言外之意,很平靜地答道:“至少自我誕生起,未曾聽過天道不容一說。”
寧漸活了不知道多少年,寧卿實在沒法說寧漸這是孤陋寡聞所致,毫無疑問,在這個修真界、或者起碼是寧漸接觸過的幾個大千界,根本就沒有天道不容這種說法!
這太讓寧卿吃驚了,他一時間甚至說不出來話。
長久以來一直相信的東西就這樣被無情地打破,仿佛玻璃上被砸開一個口子,裂紋正從那傷痕處一點點擴散開來,隻能霧裏看花的真相正在向寧卿一點點敞開,準備將他帶進一個真實的、光怪陸離的世界。
這其中蘊含著的陌生讓寧卿本能地抗拒,但是理智上他又很清楚,如果不走出這一步,他和修真界之間的格格不入永遠都無法消除。
他看著寧漸的眼睛,寧漸對他露出了鼓勵的眼神,明顯也是很清楚他的問題所在。
寧卿聽到自己用沙啞的嗓音顫抖地問道:“要是沒有天道這種玩意兒在,那人之間的因果、命運、心魔都從哪兒來的?要是沒有這些,那絕大多數修士,都能成功了吧?”
用柔軟的目光看著寧卿,寧漸輕聲解釋道:“由人而來。心魔乃是魔修正果,人欲不滅心魔不滅,也是與日月同輝天地同壽。至於因果命運,自生靈降生於大道之下,自有法則規範其行止,氣運因果也隨之而生。”
所以說一千道一萬,歸根結底,一切都由人、由生靈而生,與天道這種東西,根本就沒有任何關係。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紂亡。
這不是說天道有多麽殘忍冷酷,隻是說一種規律,你可以稱它為天道,也可以喚它為大道。生靈與生靈、生靈與非生靈,隻要產生聯係,就會有因果。隻要做出了選擇,就必須麵對可能產生的結果,這既是因果又是命運。
這一切不以任何人的意誌為轉移,哪怕是天地也是如此,所以修真界的人根本不承認什麽天的意誌天的道,隻認為這是生靈生存和法則必然產生的聯係罷了。若是非要用一個詞來總結,那麽他們選擇“大道”。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冷酷無情到了極點、又在其中隱藏著大仁大慈的大道。
任何人,都可以從其中尋求到他自己的路的大道。
他不知道寧卿為什麽突然有了這樣的感覺,但是僅憑寧卿一句“自由”,寧漸就可以告訴他,他的願望本身便太難了。
自由本來就是這個世界上最難得的心境,修士修身修心,說到最終,也不過是在追求真正意義上的自由罷了。就憑寧卿現在的情況,提自由什麽的,其實太早了。
寧卿並不在意他和寧漸之間的理解差異,不過看到寧漸不讚同的樣子,還是認真解釋了兩句。
“我不像你想的那樣,要求那麽高。”寧卿聳了聳肩道,“我一開始想的不過是養好身體,壽命長點,想去哪裏玩就去哪裏玩,想怎麽犯個病就怎麽犯個病。”
說白了當時的寧卿渴望的也不過是成為普通的修士,而且寧卿不像是其他本土人士對長生證道什麽的那麽堅持,心境上就要平和得多,對死亡的恐懼也比一般人要少,願望應該是要好實現得多。
現在的他其實已經達成了目標,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一些意外,這才讓他的處境遠遠超出了預期,想要上個街浪一下都要考慮安全不安全的。
“明明挺簡單的事情不是,現在越弄越複雜,仿佛沒有實力沒有地位連出去玩都是個夢想。”寧卿越說越覺得心酸,不由歎了口氣,“這邏輯未免也……太讓人蛋疼了。”
寧漸聽罷,竟然無言以對。
寧卿最開始的願望的確不過分,可是圍繞在他身邊的麻煩事太多了,正常方式已經無法達到他的要求。這雖然不怪寧卿,但是既然已經成了事實,也就隻有接受的份了。
不過要說起來,接受這種事實也同樣確實讓人感覺到一陣牙疼,誰讓這算起來稱得上是無妄之災呢?
看寧漸已經明白了,寧卿又歎了口氣。事已至此,他摻和進去了就很難退出來,要是再不求上進,別說自由自在地生活了,能不能保下小命都是個問題。
所以寧卿有些發愁,他如今的狀況勢必要多多努力,可他卻有些找不到方向了。
沒穿越之前,寧卿看過許多修真小說,順帶也了解了一部分道家典藏,在現代人比較叛逆的思想下,“逆為仙,順為凡,隻在其中顛倒顛”的思想被一再誇大,很大一批大火的作品都充斥著“我命由我不由天”“逆天改命”之類的豪言壯語。
當時的寧卿拖著病體,這種讓人看了就熱血澎湃的寫法,當然是特別合寧卿胃口的,他看的也更多的是這種。不過除此之外,也有一小撮更為平和,講究“道法自然”“順天而為”的修真文被讀者追捧,寧卿也看過其中幾本經典,不得不說確實是精品之作,隻是當時的他不算太感冒。
但是,等到他真正在修真界生活下來之後,他又忘不掉那幾本真的可以稱為經典的小說,反而越來越喜歡起文中那種可以稱得上是冷漠的平和。
“感覺自己有毛病。”寧卿如此道,“但我到了現在,是真弄不清哪條才是真正的路了。”
對於這種在修真界來說,可以說是非常常見的疑問,本應該被稱為本土專家的寧漸反而並不了解。
身為劍靈,寧漸天生與劍一體,比別人更果斷的同時,也少了更多的困惑。身為劍修,寧漸天生便比別人更加相信自己的直覺,即使是在確定自己的大道時,他也沒有迷茫多久。
而且一旦選定了未來的路,他就不會再為此後悔動搖,基本上就是一條道地走到黑,到了最後,或者道心圓滿達成所願,或者就此身死道消,絕無後退的可能。
這樣的寧漸,不能明白寧卿為什麽會困擾著一些在他看來根本不是問題的問題。
“師兄所慮,我未曾想過。”寧漸斬釘截鐵道,“劍出無悔,我從來順心而為。”
這個答案讓寧卿有些意外,但當他仔細思考時,又覺得這根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即使沒有通過契約去感受寧漸的心情,寧卿仍然明白,對他家狗剩來說,知識和記憶隻是一種財富,不可能成為他的負擔。
他永遠不會因為別人的觀點而動搖,這是最純粹的劍心和返璞歸真後才有的念頭通達。
活得久了就是有好處啊,寧卿在有點羨慕之餘,也不由因此思考起自己來。對於他而言,他更喜歡的、更渴望的,到底是什麽樣的生活、什麽樣的未來?
就像寧漸說的那樣,順心而為或許才是修真界放之四海皆準的標準,隻有順應本心、迴歸本我,才能在這麽一個不科學的世界創造更多的可能。
那麽對於寧卿而言,什麽才能算是順應本心?是順天還是逆天?
“那麽天到底是什麽?”寧卿覺得自己變成了修真界的哲學家,執著著這樣對別人來說或許很奇怪的問題。
“未曾想過。”這個問題寧漸也無法迴答寧卿,因為他從來不曾想過這些。對於夢想中的終點是超脫造化、得道成聖的修真界人士來講,天是什麽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將會是什麽。
同樣十分哲學的迴答,不但沒能解開寧卿的疑惑,反而讓寧卿感覺到更加奇怪了:“那這樣,你們就不怕和天道產生衝突,被天道所不容?”
這個問題讓寧漸也露出了愕然的表情,不由自主湊近了寧卿,盯著寧卿的眼睛輕聲問道:“師兄何出此言?是何人與師兄提起這種說法?”
寧漸的反應讓寧卿本能感覺到了不對,他想要問問發生了什麽,可是在寧漸隱藏著怒氣的黑眸的注視下,張了張嘴,不由自主地迴答道:“也沒誰特別告訴我這個,就是大家胡亂閑侃的時候說到的。”
寧漸微微拉開距離,神色淡淡的,聲音裏依然帶著點蠱惑:“既是胡亂說起,師兄便莫要往心裏去,此等推測,也無甚可以借鑒之處。”
被他這樣一說,寧卿下意識地就要點頭,但在此之前,突然驚醒過來,又是震驚又是不解地看著寧漸:“你剛剛……這算是媚術的一種吧?!故意動搖我心神?!為什麽?”
寧漸一見寧卿的神色,就忍不住歎了口氣,縱容和無奈在他的臉上交織,倒讓寧卿生出一點莫名的心虛。
色厲內荏地哼了一聲,寧卿執著地盯著他的眼睛,不給他一點逃避的機會,一看就知道非要問出個答案不可。
“並非我有意糊弄師兄。”寧漸道,“於我而言,自是希望師兄明心見性,不被外物所惑。隻眼下看來,多思多想,與師兄無益。”
必須要說,寧漸這個話說的其實很有意思,寧卿反複咀嚼了兩遍,終於品出一點味道:“我是不相信你對我有惡意的。所以你的意思是說,跟我說天道這種事情的人,對我不懷好意了?”
寧漸一點也不意外寧卿能聽出他的言外之意,很平靜地答道:“至少自我誕生起,未曾聽過天道不容一說。”
寧漸活了不知道多少年,寧卿實在沒法說寧漸這是孤陋寡聞所致,毫無疑問,在這個修真界、或者起碼是寧漸接觸過的幾個大千界,根本就沒有天道不容這種說法!
這太讓寧卿吃驚了,他一時間甚至說不出來話。
長久以來一直相信的東西就這樣被無情地打破,仿佛玻璃上被砸開一個口子,裂紋正從那傷痕處一點點擴散開來,隻能霧裏看花的真相正在向寧卿一點點敞開,準備將他帶進一個真實的、光怪陸離的世界。
這其中蘊含著的陌生讓寧卿本能地抗拒,但是理智上他又很清楚,如果不走出這一步,他和修真界之間的格格不入永遠都無法消除。
他看著寧漸的眼睛,寧漸對他露出了鼓勵的眼神,明顯也是很清楚他的問題所在。
寧卿聽到自己用沙啞的嗓音顫抖地問道:“要是沒有天道這種玩意兒在,那人之間的因果、命運、心魔都從哪兒來的?要是沒有這些,那絕大多數修士,都能成功了吧?”
用柔軟的目光看著寧卿,寧漸輕聲解釋道:“由人而來。心魔乃是魔修正果,人欲不滅心魔不滅,也是與日月同輝天地同壽。至於因果命運,自生靈降生於大道之下,自有法則規範其行止,氣運因果也隨之而生。”
所以說一千道一萬,歸根結底,一切都由人、由生靈而生,與天道這種東西,根本就沒有任何關係。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紂亡。
這不是說天道有多麽殘忍冷酷,隻是說一種規律,你可以稱它為天道,也可以喚它為大道。生靈與生靈、生靈與非生靈,隻要產生聯係,就會有因果。隻要做出了選擇,就必須麵對可能產生的結果,這既是因果又是命運。
這一切不以任何人的意誌為轉移,哪怕是天地也是如此,所以修真界的人根本不承認什麽天的意誌天的道,隻認為這是生靈生存和法則必然產生的聯係罷了。若是非要用一個詞來總結,那麽他們選擇“大道”。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冷酷無情到了極點、又在其中隱藏著大仁大慈的大道。
任何人,都可以從其中尋求到他自己的路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