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聽陳氏想要延請太醫為尤氏診脈,此事於陳珪不過是舉手之勞,陳珪自然不會不應。
既答應了陳氏,陳珪便在次日到東宮問安的時候,向太子殿下提及此事——這也是陳珪自己的謹小慎微,他從來不會背著太子殿下與東宮屬官結交往來。便是偶爾求到東宮的頭上,也會當麵向太子殿下陳情,由太子殿下做主將這個人情給他。而不是他私下去找那些個屬官辦事兒——
雖然以他如今的簡在帝心,炙手可熱,那些屬官必定樂得送他人情兒。不過在陳珪看來,與其背著太子殿下欠些小人情兒,還冒著將來會被太子殿下猜忌他結黨營私的危險。莫如直接將人情掛到太子殿下的頭上。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無非就是那麽幾迴事兒。倘若總是公事公辦,當麵鑼對麵鼓的交涉開來,縱然能得個敬忠職守的評價,卻於私情上顯得太過冷漠。
聖人也是人,太子殿下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假設一番,倘若一個沒事兒的時候能與你侃大山聊八卦叨叨些家中瑣事甚至求到你的頭上,讓你享受一下舉手之勞助人為樂的快感,有事兒的時候卻又能替你解決□□煩的得利下屬兼半臣半友,與另一個公事上沒有絲毫疏漏但與你半點兒私交都沒有的下屬同時遇到了麻煩,危機之時你隻能保一個人。你會保哪個?
倘若再往深了說,等到聖人山陵崩,太子殿下位登九五那一日。如果陳珪因朝廷政務被派到外省公幹,卻有人趁著他不在的時候向太子殿下進讒言。你說太子殿下是會信那些言官禦史,還是相信一個與自己無話不談,甚至連他犯愁自己外甥女兒生不出兒子這樣的瑣碎事都能叨叨出來的半臣半友?
當一個人相信自己對另一個人的公事家事為人品性無所不知的時候,即便有人想要從中挑撥離間,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兒。
當然,陳珪的這些小算盤不足為外人道。他也沒想跟誰分享這些心得體會,他隻需要以此對太子殿下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慢慢打造出一副君臣相得的局麵了,也就是了。
果然,當太子殿下得知陳珪想要延請太醫的緣由時,不覺莞爾一笑。甚至好心情的同陳珪分享了一下賈家的小八卦。說的便是這寧榮兩府同為賈家一脈,榮寧兩公都是子嗣綿厚之人。可到了如今這一輩兒上,寧府賈敬隻生了一子賈珍,賈珍也隻生了一個兒子賈蓉,反倒不如榮府的子嗣繁盛。“……也不知道是不是丹藥吃多了,虧了身子。”
這話就很私密了。也顯輕浮。倘若不是對著自己極為親近信任的心腹之人,當著外人的麵兒,太子殿下是萬萬說不出口的。
然而陳珪卻對此事習以為常。他順著太子殿下的話調侃了幾句,君臣兩個話鋒一轉,卻是提到了江南鹽務上頭。
太子殿下因說道:“自從兩江官場爆出了河道貪墨案,聖人這兩年對兩江盯的都比較緊。如今鹽課這一塊巡鹽禦史的缺兒又空出來了。聖人昨兒召我入宮,也是想問問我有什麽可舉薦之人……”
太子殿下說到這裏,不免看了陳珪一眼,陳珪聞弦歌而知雅意,立刻接口說道:“兩江一帶可是咱們的大本營。巡鹽禦史更是個肥缺兒。此職幹係重大,決不能拱手讓人。”
太子殿下頷首笑道:“可現如今老三老七他們都盯得緊。虎視眈眈,準備撬孤的牆角。孤想著,你對兩江一帶很熟,而且你的能力為人,我也放心……”
陳珪不等太子殿下說完,搖頭苦笑道:“承蒙太子殿下器重,微臣自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然則兩江鹽課幹係重大,可是微臣現如今擔著海商、發行國債與修路之事,樁樁件件,倒也不好輕易撒手。更何況世人皆知微臣乃太子門下,倘若微臣擔了這巡鹽禦史,必定引來萬眾矚目。反倒是不妥。”
太子殿下聞聽此言,也覺有理,不免輕輕點了點頭。因說道:“你說的沒錯。兩江官場局勢複雜,牽一發而動全身,可不是好纏的。”
陳珪順著太子殿下的話便道:“太子殿下所言甚是。微臣聽太子殿下方才有言,既然聖人這兩年對兩江一帶很是關注。如今鹽政空缺,莫如請聖人乾康獨斷可好?”
太子殿下沉默半晌,緩緩說道:“可要是請陛下乾綱獨斷,老三和老七那邊兒……”
陳珪微微一笑,開口說道:“這倒也無妨。太子殿下方才不是說了麽。兩江官場局勢複雜,牽一發而動全身。即便是三殿下或者七殿下的人過去了,一時片刻恐怕也做不了什麽。而我們就可以靜觀其變,伺機而動。這就是道家講的‘無為而為,不爭而爭’。”
太子殿下聞言,不免叨咕了兩句“不爭而爭”,旋即朗笑道:“好你個陳子璋,果然夠奸猾。”
笑過一迴,旋即意味深長的說道:“父皇最近這一段時日,身子骨不大好。總是暗中召見太醫院的幾個老太醫,卻又不肯記下脈案來。也不肯叫外朝後宮知道。對待孤的態度也不如前些年親信任,反而很是喜歡老十二等幾個年紀小的……”
陳珪聞言,心下一動。他可不想知道太子殿下是從什麽地方得知這些消息的。卻又得排解開太子殿下的心中鬱鬱。想了想,因笑道:“還請太子殿下贖罪,微臣還得勞煩太子殿下一迴。”
太子殿下正在糾結聖人對他忽冷忽熱的態度,聞聽陳珪此言,少不得問道:“你又有何事?”
陳珪便道:“但請太子殿下容我再次延請一位長於保養的老太醫。微臣也想家去替家慈家嚴診一診脈向。”
說罷,陳珪又笑道:“這人年紀大了,身子骨兒總是不如年輕的時候。卻又越發的不肯服老。家嚴便是如此。越老越成了老小孩兒了。平時瞧著還好,倘若一時遇上個風寒頭熱,因身上不爽,人也愈發的敏感起來。”
“……太子殿下一番話倒是讓臣想起了上了月,家嚴偶爾感染風寒,微臣延請太醫替家嚴診脈熬藥,家慈嫌藥苦還要罵我幾句。倒是越發溺愛起我那不成器的兒子。瞧著他就眉開眼笑,看見我就橫眉怒目。我也沒法子,隻好命我那不成器的兒子時常陪伴二老,哄著二老高興。也便是我這做兒子的孝心了。俗話說老兒子大孫子,老爺子的命根子。這當兒子的年紀越大,反倒越不吃香了。”
太子殿下聞聽陳珪一語雙關,眸光閃爍了一迴,因笑道:“你倒是個有心孝順的。既這麽著,便叫太醫院裏的王太醫隨你走一趟罷。”
陳珪笑著道謝。
一時帶著兩名太醫出宮返家,陳氏早已帶著大姑娘、二姐兒並三姐兒登門到府。正與馮氏、徐氏、婉姐兒在後院兒上房陪陳老太太說話兒。
聞聽小丫頭子迴說老爺並太醫家來,陳氏少不得命丫頭至客房準備。馮氏、陳氏則陪著嬌羞不已的尤氏往後頭去了。隻剩下徐氏、婉姐兒、二姐兒、三姐兒在堂上陪著老太太。
陳珪得知姑娘們都在後院上房,少不得先派人通傳一聲,就說他也給老太爺老太太延請了一位脈息好的太醫過來診平安脈。且叫徐氏帶著姑娘們迴避一番。
徐氏聽了這話,少不得起身告辭,且帶著姑娘們迴房。
等著太醫診脈去了,這才魚貫出來。尤三姐兒忙的開口,先問老太爺老太太的脈息如何,再問尤氏的脈息如何。
陳珪平時最在意二老的身子。此次請太醫替陳老太爺陳老太太診脈,為的不過是引出勸諫太子的話。因此太醫診過脈後,也不過說了些多加保養的閑話,且留了一份保養的方子,可吃可不吃。
至於尤氏這廂,太醫診過脈後隻說尤氏有些宮寒且行經不調的毛病,倒也不是什麽大事兒。給開了一個暖宮保養的方子,也就罷了。
這一點倒讓尤三姐兒鬆了口氣。她後世宅鬥的小說看多了,還以為尤氏兩年不孕,乃是後宅陰私之故。卻忘了便是後世小夫妻結婚,三五年不曾懷上的事情也有。
既診過了平安脈,陳珪且將兩位太醫請到外書房吃過了一杯茶,呈上謝儀,略說了一迴閑話兒,方才送走兩位太醫。
次日便聽說太子殿下將皇太孫送到了勤政殿陪伴聖人。自己也將要處理的公務搬到了勤政殿,就在聖人批閱奏折的西偏殿。聖人在暖炕上處置公務,太子殿下便在地上命人搬了桌案陪著聖人辦公。兼且看著聖人按時用膳用藥歇息。
鬧得聖人煩不勝煩,攆了太子殿下幾次無果。隻得認命的叫太子殿下撤了桌案,也搬到暖炕上辦公——畢竟如今乃是年下,外頭天寒地凍,萬一凍壞了太子可怎麽辦?
聖人也是沒有辦法,誰讓太子殿下跟他別的兒子都不一樣。因是長子,且年幼喪母,聖人那時候恨不得親自帶著太子。辦公的時候就將太子抱在懷裏,閑時還握著太子的手教他寫字讀書乃至孔孟之道帝王之術……
等太子稍大了些,雖然養在太皇太後身邊,可聖人也天天都去瞧幾迴。直到太子加冠成婚,住進東宮。聖人禦筆親批,東宮的一應用度竟然比乾清宮還要奢侈,連內務府總管都是太子殿下的奶兄擔著。生怕旁人倏忽半點兒,叫太子在吃穿上受了委屈……
這樣天長日久點點滴滴的積攢下來,父子之間的情誼可不是那些聖人連抱都沒抱過幾迴,完全以君臣之禮相處的皇子們能夠相比的。
因而當太子殿下鐵了心不要臉的死守勤政殿的時候,聖人雖然無奈,卻也心中安慰竊喜。覺著自己雖然年邁老朽,漸漸的力不從心,但自己一心培養成的太子還是在乎自己的。而不是眼睛隻盯著自己屁、股底下的那把椅子。
在這種情緒下,當聖人問及太子殿下舉薦何人擔任巡鹽禦史,而太子殿下也毫不猶豫地懇請陛下乾康獨斷的時候。聖人幾乎是不假思索的,便圈定了林如海這個人。
蓋因此人除才幹優長,為人機敏之外,且是榮國府史老太君的女婿。而賈家與江南甄家同氣連枝,又與太子殿下最器重的陳珪是姻親……
換句話說,他們都是一夥噠!
既答應了陳氏,陳珪便在次日到東宮問安的時候,向太子殿下提及此事——這也是陳珪自己的謹小慎微,他從來不會背著太子殿下與東宮屬官結交往來。便是偶爾求到東宮的頭上,也會當麵向太子殿下陳情,由太子殿下做主將這個人情給他。而不是他私下去找那些個屬官辦事兒——
雖然以他如今的簡在帝心,炙手可熱,那些屬官必定樂得送他人情兒。不過在陳珪看來,與其背著太子殿下欠些小人情兒,還冒著將來會被太子殿下猜忌他結黨營私的危險。莫如直接將人情掛到太子殿下的頭上。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無非就是那麽幾迴事兒。倘若總是公事公辦,當麵鑼對麵鼓的交涉開來,縱然能得個敬忠職守的評價,卻於私情上顯得太過冷漠。
聖人也是人,太子殿下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假設一番,倘若一個沒事兒的時候能與你侃大山聊八卦叨叨些家中瑣事甚至求到你的頭上,讓你享受一下舉手之勞助人為樂的快感,有事兒的時候卻又能替你解決□□煩的得利下屬兼半臣半友,與另一個公事上沒有絲毫疏漏但與你半點兒私交都沒有的下屬同時遇到了麻煩,危機之時你隻能保一個人。你會保哪個?
倘若再往深了說,等到聖人山陵崩,太子殿下位登九五那一日。如果陳珪因朝廷政務被派到外省公幹,卻有人趁著他不在的時候向太子殿下進讒言。你說太子殿下是會信那些言官禦史,還是相信一個與自己無話不談,甚至連他犯愁自己外甥女兒生不出兒子這樣的瑣碎事都能叨叨出來的半臣半友?
當一個人相信自己對另一個人的公事家事為人品性無所不知的時候,即便有人想要從中挑撥離間,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兒。
當然,陳珪的這些小算盤不足為外人道。他也沒想跟誰分享這些心得體會,他隻需要以此對太子殿下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慢慢打造出一副君臣相得的局麵了,也就是了。
果然,當太子殿下得知陳珪想要延請太醫的緣由時,不覺莞爾一笑。甚至好心情的同陳珪分享了一下賈家的小八卦。說的便是這寧榮兩府同為賈家一脈,榮寧兩公都是子嗣綿厚之人。可到了如今這一輩兒上,寧府賈敬隻生了一子賈珍,賈珍也隻生了一個兒子賈蓉,反倒不如榮府的子嗣繁盛。“……也不知道是不是丹藥吃多了,虧了身子。”
這話就很私密了。也顯輕浮。倘若不是對著自己極為親近信任的心腹之人,當著外人的麵兒,太子殿下是萬萬說不出口的。
然而陳珪卻對此事習以為常。他順著太子殿下的話調侃了幾句,君臣兩個話鋒一轉,卻是提到了江南鹽務上頭。
太子殿下因說道:“自從兩江官場爆出了河道貪墨案,聖人這兩年對兩江盯的都比較緊。如今鹽課這一塊巡鹽禦史的缺兒又空出來了。聖人昨兒召我入宮,也是想問問我有什麽可舉薦之人……”
太子殿下說到這裏,不免看了陳珪一眼,陳珪聞弦歌而知雅意,立刻接口說道:“兩江一帶可是咱們的大本營。巡鹽禦史更是個肥缺兒。此職幹係重大,決不能拱手讓人。”
太子殿下頷首笑道:“可現如今老三老七他們都盯得緊。虎視眈眈,準備撬孤的牆角。孤想著,你對兩江一帶很熟,而且你的能力為人,我也放心……”
陳珪不等太子殿下說完,搖頭苦笑道:“承蒙太子殿下器重,微臣自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然則兩江鹽課幹係重大,可是微臣現如今擔著海商、發行國債與修路之事,樁樁件件,倒也不好輕易撒手。更何況世人皆知微臣乃太子門下,倘若微臣擔了這巡鹽禦史,必定引來萬眾矚目。反倒是不妥。”
太子殿下聞聽此言,也覺有理,不免輕輕點了點頭。因說道:“你說的沒錯。兩江官場局勢複雜,牽一發而動全身,可不是好纏的。”
陳珪順著太子殿下的話便道:“太子殿下所言甚是。微臣聽太子殿下方才有言,既然聖人這兩年對兩江一帶很是關注。如今鹽政空缺,莫如請聖人乾康獨斷可好?”
太子殿下沉默半晌,緩緩說道:“可要是請陛下乾綱獨斷,老三和老七那邊兒……”
陳珪微微一笑,開口說道:“這倒也無妨。太子殿下方才不是說了麽。兩江官場局勢複雜,牽一發而動全身。即便是三殿下或者七殿下的人過去了,一時片刻恐怕也做不了什麽。而我們就可以靜觀其變,伺機而動。這就是道家講的‘無為而為,不爭而爭’。”
太子殿下聞言,不免叨咕了兩句“不爭而爭”,旋即朗笑道:“好你個陳子璋,果然夠奸猾。”
笑過一迴,旋即意味深長的說道:“父皇最近這一段時日,身子骨不大好。總是暗中召見太醫院的幾個老太醫,卻又不肯記下脈案來。也不肯叫外朝後宮知道。對待孤的態度也不如前些年親信任,反而很是喜歡老十二等幾個年紀小的……”
陳珪聞言,心下一動。他可不想知道太子殿下是從什麽地方得知這些消息的。卻又得排解開太子殿下的心中鬱鬱。想了想,因笑道:“還請太子殿下贖罪,微臣還得勞煩太子殿下一迴。”
太子殿下正在糾結聖人對他忽冷忽熱的態度,聞聽陳珪此言,少不得問道:“你又有何事?”
陳珪便道:“但請太子殿下容我再次延請一位長於保養的老太醫。微臣也想家去替家慈家嚴診一診脈向。”
說罷,陳珪又笑道:“這人年紀大了,身子骨兒總是不如年輕的時候。卻又越發的不肯服老。家嚴便是如此。越老越成了老小孩兒了。平時瞧著還好,倘若一時遇上個風寒頭熱,因身上不爽,人也愈發的敏感起來。”
“……太子殿下一番話倒是讓臣想起了上了月,家嚴偶爾感染風寒,微臣延請太醫替家嚴診脈熬藥,家慈嫌藥苦還要罵我幾句。倒是越發溺愛起我那不成器的兒子。瞧著他就眉開眼笑,看見我就橫眉怒目。我也沒法子,隻好命我那不成器的兒子時常陪伴二老,哄著二老高興。也便是我這做兒子的孝心了。俗話說老兒子大孫子,老爺子的命根子。這當兒子的年紀越大,反倒越不吃香了。”
太子殿下聞聽陳珪一語雙關,眸光閃爍了一迴,因笑道:“你倒是個有心孝順的。既這麽著,便叫太醫院裏的王太醫隨你走一趟罷。”
陳珪笑著道謝。
一時帶著兩名太醫出宮返家,陳氏早已帶著大姑娘、二姐兒並三姐兒登門到府。正與馮氏、徐氏、婉姐兒在後院兒上房陪陳老太太說話兒。
聞聽小丫頭子迴說老爺並太醫家來,陳氏少不得命丫頭至客房準備。馮氏、陳氏則陪著嬌羞不已的尤氏往後頭去了。隻剩下徐氏、婉姐兒、二姐兒、三姐兒在堂上陪著老太太。
陳珪得知姑娘們都在後院上房,少不得先派人通傳一聲,就說他也給老太爺老太太延請了一位脈息好的太醫過來診平安脈。且叫徐氏帶著姑娘們迴避一番。
徐氏聽了這話,少不得起身告辭,且帶著姑娘們迴房。
等著太醫診脈去了,這才魚貫出來。尤三姐兒忙的開口,先問老太爺老太太的脈息如何,再問尤氏的脈息如何。
陳珪平時最在意二老的身子。此次請太醫替陳老太爺陳老太太診脈,為的不過是引出勸諫太子的話。因此太醫診過脈後,也不過說了些多加保養的閑話,且留了一份保養的方子,可吃可不吃。
至於尤氏這廂,太醫診過脈後隻說尤氏有些宮寒且行經不調的毛病,倒也不是什麽大事兒。給開了一個暖宮保養的方子,也就罷了。
這一點倒讓尤三姐兒鬆了口氣。她後世宅鬥的小說看多了,還以為尤氏兩年不孕,乃是後宅陰私之故。卻忘了便是後世小夫妻結婚,三五年不曾懷上的事情也有。
既診過了平安脈,陳珪且將兩位太醫請到外書房吃過了一杯茶,呈上謝儀,略說了一迴閑話兒,方才送走兩位太醫。
次日便聽說太子殿下將皇太孫送到了勤政殿陪伴聖人。自己也將要處理的公務搬到了勤政殿,就在聖人批閱奏折的西偏殿。聖人在暖炕上處置公務,太子殿下便在地上命人搬了桌案陪著聖人辦公。兼且看著聖人按時用膳用藥歇息。
鬧得聖人煩不勝煩,攆了太子殿下幾次無果。隻得認命的叫太子殿下撤了桌案,也搬到暖炕上辦公——畢竟如今乃是年下,外頭天寒地凍,萬一凍壞了太子可怎麽辦?
聖人也是沒有辦法,誰讓太子殿下跟他別的兒子都不一樣。因是長子,且年幼喪母,聖人那時候恨不得親自帶著太子。辦公的時候就將太子抱在懷裏,閑時還握著太子的手教他寫字讀書乃至孔孟之道帝王之術……
等太子稍大了些,雖然養在太皇太後身邊,可聖人也天天都去瞧幾迴。直到太子加冠成婚,住進東宮。聖人禦筆親批,東宮的一應用度竟然比乾清宮還要奢侈,連內務府總管都是太子殿下的奶兄擔著。生怕旁人倏忽半點兒,叫太子在吃穿上受了委屈……
這樣天長日久點點滴滴的積攢下來,父子之間的情誼可不是那些聖人連抱都沒抱過幾迴,完全以君臣之禮相處的皇子們能夠相比的。
因而當太子殿下鐵了心不要臉的死守勤政殿的時候,聖人雖然無奈,卻也心中安慰竊喜。覺著自己雖然年邁老朽,漸漸的力不從心,但自己一心培養成的太子還是在乎自己的。而不是眼睛隻盯著自己屁、股底下的那把椅子。
在這種情緒下,當聖人問及太子殿下舉薦何人擔任巡鹽禦史,而太子殿下也毫不猶豫地懇請陛下乾康獨斷的時候。聖人幾乎是不假思索的,便圈定了林如海這個人。
蓋因此人除才幹優長,為人機敏之外,且是榮國府史老太君的女婿。而賈家與江南甄家同氣連枝,又與太子殿下最器重的陳珪是姻親……
換句話說,他們都是一夥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