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溝大隊的老老少少都誇張鐵軍好,將來準能有出息。這兩年村裏前前後後來了一百多知青,好的不少,搗蛋的也不少。張鐵軍來到這一年多,體格放粗啦,臉蛋曬黑啦,腳上有牛糞啦,樣樣農活拿得起放得下。全村百十號壯勞力能扶犁的有二十幾個,扶得好的也就五七六個。普通勞力掙八分,扶犁的就能掙十分。他學的第一樣活就是扶犁。張鐵軍不完全是為了多掙工分,為了啥?為了給大家帶頭,早日成為革命新一代?為了建設第二家鄉,早日趕上大寨?還是本能地在女生麵前顯示什麽?可能都有。他學的很認真,汗珠子摔八瓣,天天有長進。誰知有一天差點闖了大禍。那天種苞米,張鐵軍跟著老板子劉富學扶犁。在生產隊裏,犁杖也就三四副,不是什麽人都能動的。張鐵軍軟磨硬泡,劉富架不住好話三籮筐,就把犁杖給了張鐵軍。劉富今年四十出頭,念過幾天書,為人沒壞心眼,就是嘴好說,李支書說他那是破車嘴。劉富再三囑咐,千萬小心,別弄出事耽誤活。
劉富告訴張鐵軍:“學趟地主要是學使喚牲口。牲口通人性,使喚好了怎麽使喚怎麽是,叫一號拉一號。但不能著急,慢慢試著來,摸準它們的脾氣。它們也得適應你,時間長了互相摸準了,才能幹出好活來”。
幹了一上午,張鐵軍學會了拽撇繩,地頭磨犁。但還不能說很精,馬一走快了他就手忙腳亂。
劉富卷著煙笑著說:“看不出來這小子學得還真快”。
隊長對劉富說:“過兩天把大份活幹完了再讓他們練,這兩天別出什麽差頭。”
劉富不以為然,繼續在地頭抽煙,看著張鐵軍趟地。歇息的時候大夥都圍上來,搶劉富的鞭子,要和他學扶犁。劉富抓住犁把不鬆手,大聲地嚷嚷:“都上來不行,這事不能急,日子長著呐。”
青年們打打鬧鬧,你搶我奪,不把鞭子還給他。
劉富說:“我考你們個問題,誰答上來誰就扶犁”。
他考我們?大夥覺得挺新鮮,瞪著眼,支愣著耳朵聽他出什麽題。
他指著犁杖說:“古代管這叫啥?”
大夥對這個問題不屑一答,對考他們的人馬上失去了尊敬。
七嘴八舌地說:“這不就叫犁杖嘛,誰不知道?”
“多簡單啊!這還用考嗎?”
“三歲小孩都知道。”
劉富老道地調侃說:“還說你們是知識青年,高中畢業,這麽簡單的問題都不知道?我說的是字典上的正規名子,不是老百姓嘴上說的。”
大夥還真被他給考住了,半天沒人能答上來。大夥看張鐵軍。張鐵軍衝大夥搖搖頭。大夥就催著劉富,讓他說答案。
他正兒把經地說:“這叫‘累死’。”
大夥一陣起哄,認為他在瞎扯蛋,逗著玩,誰不知道趟一天地累得要死。
劉富說:“不信?你們查字典去,我說的是‘耒耜’,不是‘累死’。”
張鐵軍問他:“你說的‘耒耜’這倆字怎麽寫。”
劉富說:“我原來會,現在不會了。”
大家懷疑他在瞎扯蛋,逗著玩,說完笑完也就拉倒了。劉琴可是當成了一迴事,晚上查了《新華字典》,大夥才知道他說的是有根據的。《新華字典》上寫著,古代稱犁上的木把叫“耒”。接著還有“耒耜”的解釋,是指古代耕地用的農具。劉富說“耒耜”,大夥聽成“累死”。雖然現在的犁杖和古代的“耒耜”是有區別的,但也夠原始的。打那以後誰也不敢小看劉富,和他學扶犁時都很細心。
張鐵軍對劉琴說:“你的心還真細,下鄉來還背著字典。劉富說完就拉倒了,誰也沒當迴事,你迴去還真查字典了?”
劉琴說:“你忘了,全校查字典比賽我是第一名。”
劉琴在學校時學習就好,無論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思想理論,還是資產階級教育思想迴潮時學習數理化。張鐵軍就不行,門門課都是中遊。搞大批判,搞軍訓,上勞動課他如魚得水,可以盡情地施展才能。老師一講“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他的腦袋就漲得老大。好在資產階級迴潮就一年多,又開始反迴潮,反潮流,交白卷,張鐵軍才覺得輕鬆了許多。
雖然張鐵軍趟的地壟溝深淺不一,還有蛤螞肚子,但他曆史性地成了此青年點知識青年扶犁第一人。大夥羨慕他,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心裏美滋滋的。俗話說得好——樂極必然生悲:馬上就要歇晌了,張鐵軍發現馬尾巴把撇繩夾在腚溝裏,就用力抖了一下。沒想到這個小小的動作竟然使馬受到驚嚇毛了。那是一匹身材健壯,平時就比較“龍性”的青馬。猛然間他嘶叫著,躥起多高,放下蹄子拉著犁杖在南大排地裏狂奔起來,身後揚起團團塵土。張鐵軍死死抓住犁杖不放,跟著驚馬狂奔。大夥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兒了,不知咋整好。
有的喊:“快鬆手!快鬆手!”
有的喊:“別鬆手!別鬆手!”
不管大夥喊的啥,張鐵軍全沒聽見。他的眼前翻上翻下的都是馬蹄子,嘴巴裏全是土麵子。他拚盡力氣想製止大青馬的奔跑,大青馬驚恐萬狀,千方百計想甩掉他。奔跑了七八十米,張紅軍終於堅持不住了,隻好鬆開雙手。隻見他一頭紮在地上,連續幾個滾翻,爬起又是幾個踉蹌。眼瞅著大青馬跑得更快了,沒有目標,漫山遍野。
劉富嚇傻了,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壞了大青馬後麵帶的犁杖非把馬腿鏟折了不可”。急得他直跺腳,嘶啞地喊著,毫無辦法。
但這還不是最嚇人的,誰也沒想到那大青馬拐了個彎奔屯子就去了。村小學正放學,大道上一幫孩子邊走邊玩。快閃開!快閃開!不管大夥怎麽扯開嗓子喊,孩子傻瓜似的一動不動,呆呆地看著驚馬向他們奔來。老天有眼不該出大事,大青馬突然瞪著眼睛幹尥蹶子不跑啦。真是怪啦?難道有狐仙保佑。南大砬子有個洞,傳說狐仙就住在洞裏麵,但誰也沒見到過。村裏人都信狐仙,說不明白的事都推到狐仙身上。大夥圍上去一看,原來犁杖跟著馬跑飛起來時一下子插到路邊的柴垛裏了。大青馬被牢牢拽住,幹尥蹶子不能再跑,渾身拉拉淌汗,噅兒噅兒地叫,也是累的跑不動啦。好在牲口一根毛也沒傷著,人也沒出大事,不幸中的萬幸,劉富謝天謝地。那邊張鐵軍臉上破皮了,胳膊肘子出血了,嚇死人啦,但沒傷著骨頭。大夥給張鐵軍吃止痛片,擦紅藥水,把酒精點著了搓紅腫的地方。張鐵軍捂著襠部喊疼,脫下他的褲子一看,大腿根內側被馬踢青了,留著半個馬踢印。多懸啊!隻差一扁指頭就踢老二上了。要踢老二上他就廢了,大夥都後怕。正給他搓酒精,不知誰把酒精瓶子碰倒了。嘭地一聲,一團火球上了天棚。天棚是用紙糊的,粘火就著了。走門不趕趟了,大夥七手八腳把張鐵軍從窗戶撈了出去,扔在地壟溝裏。
他呲牙裂嘴還硬挺:“不要管我,救火要緊,快搶救集體的財產。”就在這一瞬間,他想起了遜克縣為搶救集體財產,奮戰洪水而犧牲的金訓華。
多虧人多,離著食堂近,三個大缸都裝滿著水。大火一陣忙亂,水桶臉盆全用上了,火沒大著起來,但把天棚燒沒了,黑乎乎的一片。
救完火大夥圍過來看他。
他囑咐說:“告訴你們,誰也不行告訴我家裏”。
但他爸爸媽媽幾天後就知道了,坐了一天火車趕來了。
張鐵軍問爸媽誰告訴的,他們說是一個女的打的長途電話,聲音耳熟,但沒留姓名。張鐵軍心裏琢磨,能和爸媽聯係的是誰呢?最有可能的就是劉琴。過了幾天他去問劉琴。劉琴堅決地,一本正經地說“我沒告訴”,又加了一句:“誰最關心你自己還不知道”?說完撇了撇嘴跑了。
這件事把隊長氣蒙了,在全體社員、知青大會上點名批評了張鐵軍和劉富。隊長說張鐵軍就是杜鵑山裏的雷剛,不聽黨的話瞎幹蠻幹。村裏剛放完電影革命樣板戲《杜鵑山》,隊長馬上活學活用,把不聽黨代表柯湘的話,魯莽行事的雷鋼和張鐵軍聯係到一起了。好在雷剛不是反麵人物,要和叛徒溫七久劃等號就壞菜了。隊長說,劉富的錯誤也很嚴重,貧下中農不像貧下中農,負直接責任,罰十個工分。後來張鐵軍找到記工員,把自己的十個工分挪給了劉富。這件事不僅影響了抓革命促生產,還差點把房子燒了。表麵上隊長氣得夠嗆,心裏頭卻喜歡上了張鐵軍。但也有些後怕,萬一出了什麽危險誰也擔當不起。相鄰公社有一個生產隊派知青和社員一起去林場倒套子。倒套子就是上山采伐,用馬爬犁把圓木從山上運下來。這是一個粗中有細的活,危險性很大。結果放樹時砸死了一個知青,事情鬧大了。三四個青年點幾百多知青自發地集合在一起開追悼會,有浙江、上海、哈爾濱、還有本地的。多數素不相識沒什麽來往,但此番卻奔走相告,不約而同,很是悲壯。縣裏、公社都很緊張,怕知青鬧事。青年們提出要求:要等死者父母從上海趕來,否則不準下葬。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辦公室的領導馬上答應,不敢出一絲差錯。結果等了一周也不見他父母的蹤影。後來上海那麵傳來消息:他父母是右派,正接受無產階級專政根本來不了。知青們一片嘩然,原來是右派的崽子,早知如此何必動這麽大的幹戈。各隊知青殺豬不用吹——蔫退啦,縣上,公社大小領導們都鬆了一口氣。
劉富告訴張鐵軍:“學趟地主要是學使喚牲口。牲口通人性,使喚好了怎麽使喚怎麽是,叫一號拉一號。但不能著急,慢慢試著來,摸準它們的脾氣。它們也得適應你,時間長了互相摸準了,才能幹出好活來”。
幹了一上午,張鐵軍學會了拽撇繩,地頭磨犁。但還不能說很精,馬一走快了他就手忙腳亂。
劉富卷著煙笑著說:“看不出來這小子學得還真快”。
隊長對劉富說:“過兩天把大份活幹完了再讓他們練,這兩天別出什麽差頭。”
劉富不以為然,繼續在地頭抽煙,看著張鐵軍趟地。歇息的時候大夥都圍上來,搶劉富的鞭子,要和他學扶犁。劉富抓住犁把不鬆手,大聲地嚷嚷:“都上來不行,這事不能急,日子長著呐。”
青年們打打鬧鬧,你搶我奪,不把鞭子還給他。
劉富說:“我考你們個問題,誰答上來誰就扶犁”。
他考我們?大夥覺得挺新鮮,瞪著眼,支愣著耳朵聽他出什麽題。
他指著犁杖說:“古代管這叫啥?”
大夥對這個問題不屑一答,對考他們的人馬上失去了尊敬。
七嘴八舌地說:“這不就叫犁杖嘛,誰不知道?”
“多簡單啊!這還用考嗎?”
“三歲小孩都知道。”
劉富老道地調侃說:“還說你們是知識青年,高中畢業,這麽簡單的問題都不知道?我說的是字典上的正規名子,不是老百姓嘴上說的。”
大夥還真被他給考住了,半天沒人能答上來。大夥看張鐵軍。張鐵軍衝大夥搖搖頭。大夥就催著劉富,讓他說答案。
他正兒把經地說:“這叫‘累死’。”
大夥一陣起哄,認為他在瞎扯蛋,逗著玩,誰不知道趟一天地累得要死。
劉富說:“不信?你們查字典去,我說的是‘耒耜’,不是‘累死’。”
張鐵軍問他:“你說的‘耒耜’這倆字怎麽寫。”
劉富說:“我原來會,現在不會了。”
大家懷疑他在瞎扯蛋,逗著玩,說完笑完也就拉倒了。劉琴可是當成了一迴事,晚上查了《新華字典》,大夥才知道他說的是有根據的。《新華字典》上寫著,古代稱犁上的木把叫“耒”。接著還有“耒耜”的解釋,是指古代耕地用的農具。劉富說“耒耜”,大夥聽成“累死”。雖然現在的犁杖和古代的“耒耜”是有區別的,但也夠原始的。打那以後誰也不敢小看劉富,和他學扶犁時都很細心。
張鐵軍對劉琴說:“你的心還真細,下鄉來還背著字典。劉富說完就拉倒了,誰也沒當迴事,你迴去還真查字典了?”
劉琴說:“你忘了,全校查字典比賽我是第一名。”
劉琴在學校時學習就好,無論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思想理論,還是資產階級教育思想迴潮時學習數理化。張鐵軍就不行,門門課都是中遊。搞大批判,搞軍訓,上勞動課他如魚得水,可以盡情地施展才能。老師一講“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他的腦袋就漲得老大。好在資產階級迴潮就一年多,又開始反迴潮,反潮流,交白卷,張鐵軍才覺得輕鬆了許多。
雖然張鐵軍趟的地壟溝深淺不一,還有蛤螞肚子,但他曆史性地成了此青年點知識青年扶犁第一人。大夥羨慕他,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心裏美滋滋的。俗話說得好——樂極必然生悲:馬上就要歇晌了,張鐵軍發現馬尾巴把撇繩夾在腚溝裏,就用力抖了一下。沒想到這個小小的動作竟然使馬受到驚嚇毛了。那是一匹身材健壯,平時就比較“龍性”的青馬。猛然間他嘶叫著,躥起多高,放下蹄子拉著犁杖在南大排地裏狂奔起來,身後揚起團團塵土。張鐵軍死死抓住犁杖不放,跟著驚馬狂奔。大夥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兒了,不知咋整好。
有的喊:“快鬆手!快鬆手!”
有的喊:“別鬆手!別鬆手!”
不管大夥喊的啥,張鐵軍全沒聽見。他的眼前翻上翻下的都是馬蹄子,嘴巴裏全是土麵子。他拚盡力氣想製止大青馬的奔跑,大青馬驚恐萬狀,千方百計想甩掉他。奔跑了七八十米,張紅軍終於堅持不住了,隻好鬆開雙手。隻見他一頭紮在地上,連續幾個滾翻,爬起又是幾個踉蹌。眼瞅著大青馬跑得更快了,沒有目標,漫山遍野。
劉富嚇傻了,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壞了大青馬後麵帶的犁杖非把馬腿鏟折了不可”。急得他直跺腳,嘶啞地喊著,毫無辦法。
但這還不是最嚇人的,誰也沒想到那大青馬拐了個彎奔屯子就去了。村小學正放學,大道上一幫孩子邊走邊玩。快閃開!快閃開!不管大夥怎麽扯開嗓子喊,孩子傻瓜似的一動不動,呆呆地看著驚馬向他們奔來。老天有眼不該出大事,大青馬突然瞪著眼睛幹尥蹶子不跑啦。真是怪啦?難道有狐仙保佑。南大砬子有個洞,傳說狐仙就住在洞裏麵,但誰也沒見到過。村裏人都信狐仙,說不明白的事都推到狐仙身上。大夥圍上去一看,原來犁杖跟著馬跑飛起來時一下子插到路邊的柴垛裏了。大青馬被牢牢拽住,幹尥蹶子不能再跑,渾身拉拉淌汗,噅兒噅兒地叫,也是累的跑不動啦。好在牲口一根毛也沒傷著,人也沒出大事,不幸中的萬幸,劉富謝天謝地。那邊張鐵軍臉上破皮了,胳膊肘子出血了,嚇死人啦,但沒傷著骨頭。大夥給張鐵軍吃止痛片,擦紅藥水,把酒精點著了搓紅腫的地方。張鐵軍捂著襠部喊疼,脫下他的褲子一看,大腿根內側被馬踢青了,留著半個馬踢印。多懸啊!隻差一扁指頭就踢老二上了。要踢老二上他就廢了,大夥都後怕。正給他搓酒精,不知誰把酒精瓶子碰倒了。嘭地一聲,一團火球上了天棚。天棚是用紙糊的,粘火就著了。走門不趕趟了,大夥七手八腳把張鐵軍從窗戶撈了出去,扔在地壟溝裏。
他呲牙裂嘴還硬挺:“不要管我,救火要緊,快搶救集體的財產。”就在這一瞬間,他想起了遜克縣為搶救集體財產,奮戰洪水而犧牲的金訓華。
多虧人多,離著食堂近,三個大缸都裝滿著水。大火一陣忙亂,水桶臉盆全用上了,火沒大著起來,但把天棚燒沒了,黑乎乎的一片。
救完火大夥圍過來看他。
他囑咐說:“告訴你們,誰也不行告訴我家裏”。
但他爸爸媽媽幾天後就知道了,坐了一天火車趕來了。
張鐵軍問爸媽誰告訴的,他們說是一個女的打的長途電話,聲音耳熟,但沒留姓名。張鐵軍心裏琢磨,能和爸媽聯係的是誰呢?最有可能的就是劉琴。過了幾天他去問劉琴。劉琴堅決地,一本正經地說“我沒告訴”,又加了一句:“誰最關心你自己還不知道”?說完撇了撇嘴跑了。
這件事把隊長氣蒙了,在全體社員、知青大會上點名批評了張鐵軍和劉富。隊長說張鐵軍就是杜鵑山裏的雷剛,不聽黨的話瞎幹蠻幹。村裏剛放完電影革命樣板戲《杜鵑山》,隊長馬上活學活用,把不聽黨代表柯湘的話,魯莽行事的雷鋼和張鐵軍聯係到一起了。好在雷剛不是反麵人物,要和叛徒溫七久劃等號就壞菜了。隊長說,劉富的錯誤也很嚴重,貧下中農不像貧下中農,負直接責任,罰十個工分。後來張鐵軍找到記工員,把自己的十個工分挪給了劉富。這件事不僅影響了抓革命促生產,還差點把房子燒了。表麵上隊長氣得夠嗆,心裏頭卻喜歡上了張鐵軍。但也有些後怕,萬一出了什麽危險誰也擔當不起。相鄰公社有一個生產隊派知青和社員一起去林場倒套子。倒套子就是上山采伐,用馬爬犁把圓木從山上運下來。這是一個粗中有細的活,危險性很大。結果放樹時砸死了一個知青,事情鬧大了。三四個青年點幾百多知青自發地集合在一起開追悼會,有浙江、上海、哈爾濱、還有本地的。多數素不相識沒什麽來往,但此番卻奔走相告,不約而同,很是悲壯。縣裏、公社都很緊張,怕知青鬧事。青年們提出要求:要等死者父母從上海趕來,否則不準下葬。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辦公室的領導馬上答應,不敢出一絲差錯。結果等了一周也不見他父母的蹤影。後來上海那麵傳來消息:他父母是右派,正接受無產階級專政根本來不了。知青們一片嘩然,原來是右派的崽子,早知如此何必動這麽大的幹戈。各隊知青殺豬不用吹——蔫退啦,縣上,公社大小領導們都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