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屋裏有閨閣女兒,幾位少年公子同諸位夫人請過安,便退出屋來。
樹下桌旁已添了椅子,賈珠猶豫一瞬,在胤礽身邊坐下。
先前這一桌上雖世家文武皆有,但王家男兒年紀皆長,氣勢又足,諸人說話倒還客氣,現下霍家諸子一來,形勢卻變了。
南安王府幾位庶出公子時常外出交際,同這院落中諸人皆相熟,寒暄過後,便有人笑道:“書宇,你七弟今日是又尋的什麽借口沒來?”
霍青庶長兄霍書宇正打量胤礽,聞言,眉頭微蹙,轉臉去看問話人,迴道:“海平,書安幼時體弱需靜養,並非借口,如今已是好了許多,這一迴人也來了。”
胤礽看了那黃海平一眼,憶起此人便是兵部左侍郎黃天修的嫡子,從心裏記的賬本上尋到其父曾沒少刁難霍青,便打定主意先收拾了兒子,再收拾老子。
見黃海平麵上帶嘲又要接話,胤礽先歎了一聲,見眾人眼神轉來,方道:“賈璉剛剛在山上遇見了南安王世子、郡主和七公子,世子和郡主在前辨別草藥,七公子提籃在後,賈璉當時還稍有疑惑,現下方明白人孝心可嘉,實為楷模。”
此言一出,在座諸人麵色煞是好看,尤其黃海平,想說的話被堵迴去不說,之前的嘲諷更似無事生非,一雙眼惱恨的盯著胤礽。
王文錦倒是笑起來,對胤礽道:“瑾安可問了世子和郡主在尋什麽草藥,竟是隻此山可得?”
“那藥材倒是山野常見,並非什麽稀罕物。隻是此山有佛寺,想來采藥人不敢冒犯佛祖以物換銀,那藥材年頭久了,又染了佛性,藥性也該不同,似世子郡主這般為家中長輩誠心親求,想來佛祖亦會感其誠、憐其心,許之所求也未可知。”胤礽言說漫漫,言語偏頗明晃晃,偏眾人無詞以駁,隻得隨口複應。
王家三子王文清瞥了眼麵帶‘原來如此’表情的王文錦,暗歎口氣:二哥,你怎麽還不迴來,再不迴來,四弟就被人拐走啦!
霍書宇麵上帶笑,與他同胞弟弟霍書守對視一眼,見人眼中躍躍欲試之意燎然,頷首應允。
賈薔瞥見那兄弟二人之間的眉眼官司,見胤礽正偏頭同王文錦論說此山該有何等藥材,忙桌下的手勾住胤礽的袖子晃了一晃。
賈珠皺了眉頭,覺得胤礽言語很是不妥,欲同霍家公子閑話幾句聊表歉意,無奈接不上話,強忍了拽著他兩個不省心的族人的心思,勉強做了鎮定容色。
而被人惦記的霍青領著霍妍和霍書安在林中辨識各色草木,正遇上了王家嫡支次子——刑部郎中王文偃。
見著外人的時候,霍青暗自慶幸他遵了胤礽的交代給霍妍帶了綴著三重紗的帷帽,柳枝現編的籃子裏盛了新鮮藥材,隻是可憐他的精鋼匕首,做了挖藥的活計。且,同著了粗布衣衫,肩跨背簍,手握鐵鏟的王文偃相比,霍青兄妹三人實在顯得嬌氣太過。
霍書安同王文偃見過禮,便領著霍妍往邊上走了幾步照著霍青所教繼續挖藥材。
有些人就是性情契合得會一見如故,知交一世。
霍青和王文偃聊了幾句就覺得對方性情很和心意,試探著言及朝堂事,精巧措詞下盡是不謀而合的政見,不經意間相視一笑,好似老友一般。
既是彼此心知,交心之言也不必急於一時。王文偃與霍青兄妹三人同行下山,沿途指點人取了些隻此山上尚存的草藥,研論醫道,協同采藥,彼此又覺親近幾分。
待入了禪院,對王文偃的邀請,霍青略一踟躕便點頭應下。
不待四人入王家暫居院落,便已可聞此間熱鬧。
繞去正門入眼隻見樹下熱熱鬧鬧的一桌少年俊傑,霍青一眼瞧見正僅憑一己之力鬥他幾位庶弟的胤礽,心底歎一迴他親二哥的辛苦,隨王文偃上前同眾人見過禮又往屋裏去。
女眷出行交際本就多半是為了兒女婚事,禪寺也在紅塵中,知情曉趣,居所廳堂中架的屏風鏤空覆了薄紗,立在後頭看清堂前人再容易不過。
閨閣女兒躲在屏風後瞧著霍家兩兄弟,都紅了臉:屋外樹下的才俊不是沒有比這兄弟二人長得好的,隻是年紀太小,瞧著讓人隻想得到可愛一詞,這兩人卻是翩翩少年眉眼和煦讓人看著舒服。
同王家老太太見過禮,霍青邊從霍書安提著的柳條籃中取了數樣草藥交給霍妍用帕子裹了,邊道:“方才在山上,得王二哥指點,霍青兄妹得了不少進益,這點藥材性溫又去燥,這時節衝水飲用再合適不過,還請老夫人收下。”
“世子客氣,老身謝過世子美意。”王老太太瞧著霍青很喜歡,聽了人說的話,也覺得舒坦,欣然領受,轉臉對南安王妃笑道,“王妃辛苦,教養的兒女都是極好的。”
南安王妃笑應著旁人讚聲,心下卻直歎氣:她這兒子從小性子就冷,極難親近,人前是笑眯眯的模樣,到了人後,就跟南安王一樣,總得叫人都聽他的。
霍青今日剛聽胤礽提過他的婚事,心裏正惦記,聽出王老太太探問,琢磨著這王家男兒瞧著都腦筋清楚,想來一母所出的女兒家也差不到哪兒去,便也一一迴應,倒是叫南安王妃好生驚訝。
不過,王老太太再喜歡霍青,也不能為了這一人,將諸家女兒拘在屏風後太久,說了會兒話,就讓王文偃領著霍青兄弟入屋外筵席。
待那三人出了門去,屏風後各家小姐轉出來,霍妍解下帷帽,舊識新友又是一番見禮。
家中有適婚男兒的夫人瞧著霍妍的眼神很是熱烈,不管先前眾人對霍妍評價如何,且看人今日規矩說話極有章法,不免動心,讚許之言連連。各家小姐也早被家裏人提點過霍妍郡主身份的好處,順著自家長輩的話起轉承接,好不熱鬧。
南安王妃被人奉承得高興,倒是還記得出門前南安太妃的告誡,虛應著,隻道她家兒女婚事得王爺點頭,且不急,總得從長及幼。
此言一出,諸家夫人的熱情方才淡幾分,霍妍有四個哥哥,隻一位嫡親兄長,這婚事怕是要拖上一二年了。
王老太太打量著霍妍,想得卻更遠些:淑妃曾提過皇長子的婚事難覓良配,這南安王府郡主卻是正相配,雖說南安王妃出身的秦家行事不招人待見,卻也是思慮謹慎的百年宗族,腦筋還是清楚的,想必也惹不出什麽禍事來。
楊樹下座位重排,霍青也不管旁人眼光如何,徑自挨著胤礽坐了,對坐在胤礽右手邊的王文錦笑了一笑,低頭對胤礽輕聲道:“師弟,我這裏有幾株草藥正適合師叔入藥,你且替我帶了去。”
這一桌人哪個不是耳聰目明,且剛剛見識過胤礽的辯才,聽過霍青對人的稱唿,倒是有幾分釋然,看待胤礽的眼神卻也不同。
王文錦看著與他對坐的程毅舉了茶盞遙遙示意,迴以頷首,心下琢磨起如何請家中長者許了他去鬆瑤書院,有賈家小兒之處定十分有趣。
王文偃更衣的時候已聽他三弟侍從將之前諸事講來,轉迴樹下見座次這般倒也無甚驚訝,在霍青身邊落了座,笑看諸人行令鬥文。
眼見將至午膳時辰,諸人紛紛告辭,因賈史氏在南安太妃處說話,兩家公子自然同行。
南安王妃同霍妍走在最前,霍青牽著胤礽的手行在其後,兩人口上論說山中草藥好處,手上寫畫著若起了書樓定要拐了入股的人家。
走在兩人身後的霍書安和賈珠對兩人的小動作並未察覺,一路論書倒也盡是世家子風采。
落在後麵的賈薔此時由霍二公子霍書寧陪著,好在他向來手腕圓滑,席上便與霍家諸子皆有言談,此時也不尷尬。
南安太妃見了霍妍采的藥材,心下甚慰,先前不快很去了幾分,瞧過堂前含笑問安的胤礽和賈蓉,暗讚一迴到底是霍青眼力好,出聲喚了胤礽到跟前仔細說話。問過人平日裏看什麽書,在家做什麽,得了一耳朵的他弟弟妹妹如何如何,聽人談吐泰然,觀之眸眼澄亮,南安太妃忍不住瞟了眼立在一旁的霍青,心底暗歎:難怪是一個師門出來的,日常行事都如此相似。
賈史氏瞧著胤礽隻片刻就將南安太妃哄住了,心底且惱且澀,麵上不免露了幾分疲態。
一旁的元春是何等的聰慧女兒,抬手扶了賈史氏的手臂,隻一個動作就引了諸人目光,搭梯順勢,賈家一眾人等告辭而去。
霍妍同南安王妃迴房間沐浴更衣,正解著帷帽,就聽南安王妃對賈元春讚聲不絕,想一迴今日所見女孩兒眼中精明,便笑道:“母親,榮國府二房大小姐確實聰明,隻是女兒對一等將軍家的小姐更好奇。哥哥說他師弟接了女兒幾日後生辰宴的帖子,聽說北靜王家的郡主同那位小姐同在俞大家養女處學琴,極是親近。女兒打算將那一家的位子往前排一排。”
南安王妃歎口氣,在榻上坐了,擺手示意婢子退去。
霍妍上前幾步,捧了茶盞上前,挨著人坐了,道:“母親喝茶。”
抿了口茶,南安王妃放下茶盞,看了霍妍好一會兒,見人笑盈盈的任她打量,忽然覺得她之前的擔憂挺沒道理,丟開懸在心上的大石,抬手扶了扶少女烏發間唯一的發簪,柔聲道:“那小丫頭有那樣的父母也不易,阿妍心裏明白親疏就好,有時不必太過分明,除非有人搖動你在意的人。”
霍妍點頭,認真道:“母親放心,哥哥這一年中給我講過不少故事,女兒今後定更加謹言慎行,不會去著意難堪了誰。”頓了頓,霍妍微紅了麵頰,將頭藏在南安王妃懷裏,悶聲道,“祖母和母親今日都在誇榮國府二房小姐,女兒不依!”
南安王妃忍不住笑出聲,拍撫著霍妍的肩膀,笑道:“人家女兒本就比不得我的阿妍,阿妍莫要醋了。”
賈史氏迴到院落的時候,賈李氏和賈趙氏由賈蓉攙扶著也剛好迴來,見過禮,各去歇息。
胤祉和瑩曦已休息妥當,向賈史氏問過安,便往賈珍處去。
賈史氏心氣兒頗有點兒不順:怎的她籌謀那許多,還不若那幾個小的一番無意之舉,明明是小子貪戀山色,不過隨手挖了棵草,竟就成了孝心可嘉!這般奸猾的小兒竟是如今為人稱道的少年俊傑,著實讓人憂心!
賈珠在旁坐著也不自在,他一心苦讀聖賢之書,在國子監時每每與人論聖人之道雖總有不及之處,卻也能自察學識進益,倒也可寬心,可今日,看各家公子各有風華,皆有雜學在身,而他旁事雖有所聞,卻不過膚淺皮毛,實在不值一提。他本以為似他大伯家二子一般聰慧之人世間不過一二,不想竟是他坐井觀天。灰心喪氣,鬱結又生,賈珠歸府後,仆從同藥堂往來又是頻頻,此乃後事了。
午膳後,各家女眷都往佛寺前堂聽戒言大師講經,諸家老者一處見禮說話,各家老爺、公子便結伴各處說話,賈珍同人寒暄過,一迴頭發現不見了胤礽,正心急欲遣人去尋,就聽有人喚他:“珍大哥哥。”
迴頭見是胤祉,賈珍忙問道:“琮兒可看見你哥哥了?”
“珍大哥哥莫急,二哥他說聞聽此間有位大師精通醫理,同霍七公子結伴帶著竹風、李誠往那邊苗圃去了。”胤祉心下正怨念胤礽將他一人丟下應對這些個黃毛小兒,麵上倒還帶著笑將胤礽囑咐他的話說給賈珍。
賈珍鬆了口氣,瞅了眼一旁同幾家公子說著書文的賈珠,再看跟在他身邊眼巴巴的瞅著他的賈蓉賈薔,想了想,低聲道:“你們可是想看看山色?”
瞅見胤祉眼睛也亮了,賈珍笑了笑,拿眼四下一瞅,尋著往這邊瞅的幾個老相識,對了幾個眼神,伸手牽了胤祉,領頭往佛寺外走。
此時堂中女眷候著的戒言大師並未在禪師參禪,而是行在寺中小路上。
戒言大師心中惦記著從胤礽麵上瞧見的異象,從水決處離開,便遣沙彌去將榮國府諸事打探來,另有讓人去尋胤礽行蹤。
故此,正站在寺中園圃前辨認草藥的胤礽在瞧見身披袈裟的戒言和尚向他走來的時候,眼中驚訝毫不掩飾,更有幾分探究:依他所能,必已將所有人都避開,怎的竟遇上了這和尚?
戒言倒是坦蕩之人,在人前站定,念了佛號,便道:“老衲是著意來尋小施主的。”
聞言,胤礽倒是釋然:所謂強龍擰不過地頭蛇是也。
對戒言尋來,胤礽亦不覺驚訝:他能還魂在此,想必此間必有可通靈神佛者,瞧出他身上異象也是自然,隻是看這和尚那般喚他,怕是不過瞧出了他命數有異,欲將他這異數從紅塵中拉出。且待聽人所言。
戒言見胤礽麵色平靜,心道此子果然不同尋常人,合掌道:“老衲觀小施主麵相,竟是已勘破命數,欲破而後立,隻是紅塵苦楚諸多,命數更改不易,小施主既有此大智慧,何不跳出紅塵外,求證天道?”
果然如此!胤礽斜睨了戒言一眼,冷笑道:“世外大師竟與我言命?賈璉卻不知何謂命數,隻知天無絕人之路,定有生機在,我之命就是溯流而上,死中求生!”
戒言怔了怔,倒不是人這番言論有何驚世駭俗,隻是驚於這幾寸小兒道說‘死中求生’時聲音中的傲氣與堅定。
胤礽倒是又仰頭對戒言笑道:“不過還要借大師吉言,既然大師說我有破命數之能,想來我命由我之之願不過尚需時日,待賈璉達成畢生所願,必來此還願,再謝大師!”
見戒言不再言語,胤礽又瞧見霍書安正在不遠處對他招手,雙手合十向戒言行了一禮,便抬腳離開。
戒言對胤礽言中歪理無法,張口欲喚了人再勸,忽覺手上一輕,低頭看視,就見伴他經年的佛珠竟斷了,六十六顆佛珠跌入園圃泥土中,半點聲息皆無。
戒言悚然一驚,捏著斷開珠串的繩結,轉身看向胤礽的背影,滿目駭然。
霍書安同胤礽相處半日,有霍青在旁提點,已曉得胤礽幾分虛張聲勢的唬人手段,倒也未因山上事著惱,更自薦了陪胤礽來尋那位精通醫理的戒慮大師,此時瞧著小小少年麵色凝重、沉默無言,頗是後悔將人單獨留在園圃中自去尋找,掃過周遭無人,微俯下身,悄聲問道:“戒言大師尋你說了什麽?莫不是也要度你出家吧?”
“這和尚竟是見人就拐不成?”剛剛那瞬息安靜,已足夠胤礽將諸事捋順明白,對戒言此人已生出幾分厭惡之情,言語便也不甚客氣。
“是呢,還總是瞧上世家子弟,也不知此人有何本事,竟是將此間主持之位坐的穩穩當當。”霍書安見胤礽答了話,顯然是未將那瘋言瘋語放在心上,便放了心。
“原來如此。”胤礽瞧著前頭禪房已近,便也沒刨根究底,隻暗暗記下,待日後打探。
入了禪房,瞧著蒲團上閉目靜思的僧人,胤礽和霍書安對視一眼,撿了離著門口極近的蒲團盤腿坐了,各自想著心事。
不知過了幾許辰光,胤礽睜眼就見那老僧已睜眼含笑看著他二人,偏頭去看霍書安,見人也已醒過神,收迴眼神,肅正容色,齊齊合掌向老僧行禮道:“小子見過戒慮大師。”
戒慮道了聲佛偈,笑道:“不知兩位小施主來此,所為何事?”
“小子手有一古方,其中幾許藥材今日得了方丈準許於在後山取得,拿捏不準藥性,特來向大師請教。”胤礽對人又施一禮,從袖中取出墨宣,直身奉上。
待日頭向西偏了偏,各家先後套車迴城,賈史氏交際本領一如當年,同不少人家約定了日後邀約,賈王氏跟從在人身後半日,頭一迴真心的殷勤侍奉。
賈史氏這一日所求皆成,雖有一二不完滿,心情仍是很好,瞧見賈王氏少見的真心,便許了人同乘。
元春瞧見賈史氏待賈王氏軟和了態度,心下大喜,婉轉逗趣,讓賈史氏心情更好。
隻賈珠在旁鬱鬱,竟格格不入,然那三人交際周旋一日已有疲累,竟是未有察覺。
賈邢氏同胤祉和瑩曦坐在後頭馬車上,閉著眼將所見所思細細捋順。
胤祉一心兩用,一邊小聲陪瑩曦背三字經,一邊想著今日得的草藥可製得何種藥丸。
車外馬上,胤礽同賈蓉賈薔跟在賈李氏和賈趙氏乘坐的馬車旁,說著從戒慮大師處問來的那些個藥材的用處。
將近城門的時候,賈珍的長隨趙陽湊到賈珍馬前,指了另一邊道上過來的馬車,道:“老爺,那是營繕郎秦老爺家的馬車。”
賈珍先前打算尋了差事,將各部名冊尋摸一迴,覺得怕是隻工部差事尚可一試,費心著意的將工部諸人結識一迴,而秦邦業身為營繕郎,自然也在賈珍結交之列。
秦邦業不是愛玩兒的人,家世也不甚出眾,不過出身大家族,見識總是不薄,因著喜好,經年下來,鑒別古玩倒很有幾分本事,與賈珍也能說到一處去,交情很論得上幾分。
賈珍先前擬邀秦邦業同往大業寺上香,得知人迴宗族有事便罷了,現下遇著了人,自然要讓自家子弟同人見禮,便叫仆從緩了車速,自拍馬迎上。
可卿坐在馬車中陪著秦邦業之妻秦王氏說話,忽覺車架停下,好奇以神識探視,不想剛剛有所動作卻險些灼傷了神魂,心下一驚,雖說她生生造出這一本不存於世之人耗去了不少修為,卻也不該如此狼狽。
心下驚懼,可卿麵上便流露出些驚詫,秦王氏瞧見可卿容色,以為是被人喝攔車架嚇到了,寬慰道:“可卿莫驚,寧國府珍大爺雖脾氣不甚好,同老爺卻有幾分交情。”
那變數果然在寧榮兩府之中!
樹下桌旁已添了椅子,賈珠猶豫一瞬,在胤礽身邊坐下。
先前這一桌上雖世家文武皆有,但王家男兒年紀皆長,氣勢又足,諸人說話倒還客氣,現下霍家諸子一來,形勢卻變了。
南安王府幾位庶出公子時常外出交際,同這院落中諸人皆相熟,寒暄過後,便有人笑道:“書宇,你七弟今日是又尋的什麽借口沒來?”
霍青庶長兄霍書宇正打量胤礽,聞言,眉頭微蹙,轉臉去看問話人,迴道:“海平,書安幼時體弱需靜養,並非借口,如今已是好了許多,這一迴人也來了。”
胤礽看了那黃海平一眼,憶起此人便是兵部左侍郎黃天修的嫡子,從心裏記的賬本上尋到其父曾沒少刁難霍青,便打定主意先收拾了兒子,再收拾老子。
見黃海平麵上帶嘲又要接話,胤礽先歎了一聲,見眾人眼神轉來,方道:“賈璉剛剛在山上遇見了南安王世子、郡主和七公子,世子和郡主在前辨別草藥,七公子提籃在後,賈璉當時還稍有疑惑,現下方明白人孝心可嘉,實為楷模。”
此言一出,在座諸人麵色煞是好看,尤其黃海平,想說的話被堵迴去不說,之前的嘲諷更似無事生非,一雙眼惱恨的盯著胤礽。
王文錦倒是笑起來,對胤礽道:“瑾安可問了世子和郡主在尋什麽草藥,竟是隻此山可得?”
“那藥材倒是山野常見,並非什麽稀罕物。隻是此山有佛寺,想來采藥人不敢冒犯佛祖以物換銀,那藥材年頭久了,又染了佛性,藥性也該不同,似世子郡主這般為家中長輩誠心親求,想來佛祖亦會感其誠、憐其心,許之所求也未可知。”胤礽言說漫漫,言語偏頗明晃晃,偏眾人無詞以駁,隻得隨口複應。
王家三子王文清瞥了眼麵帶‘原來如此’表情的王文錦,暗歎口氣:二哥,你怎麽還不迴來,再不迴來,四弟就被人拐走啦!
霍書宇麵上帶笑,與他同胞弟弟霍書守對視一眼,見人眼中躍躍欲試之意燎然,頷首應允。
賈薔瞥見那兄弟二人之間的眉眼官司,見胤礽正偏頭同王文錦論說此山該有何等藥材,忙桌下的手勾住胤礽的袖子晃了一晃。
賈珠皺了眉頭,覺得胤礽言語很是不妥,欲同霍家公子閑話幾句聊表歉意,無奈接不上話,強忍了拽著他兩個不省心的族人的心思,勉強做了鎮定容色。
而被人惦記的霍青領著霍妍和霍書安在林中辨識各色草木,正遇上了王家嫡支次子——刑部郎中王文偃。
見著外人的時候,霍青暗自慶幸他遵了胤礽的交代給霍妍帶了綴著三重紗的帷帽,柳枝現編的籃子裏盛了新鮮藥材,隻是可憐他的精鋼匕首,做了挖藥的活計。且,同著了粗布衣衫,肩跨背簍,手握鐵鏟的王文偃相比,霍青兄妹三人實在顯得嬌氣太過。
霍書安同王文偃見過禮,便領著霍妍往邊上走了幾步照著霍青所教繼續挖藥材。
有些人就是性情契合得會一見如故,知交一世。
霍青和王文偃聊了幾句就覺得對方性情很和心意,試探著言及朝堂事,精巧措詞下盡是不謀而合的政見,不經意間相視一笑,好似老友一般。
既是彼此心知,交心之言也不必急於一時。王文偃與霍青兄妹三人同行下山,沿途指點人取了些隻此山上尚存的草藥,研論醫道,協同采藥,彼此又覺親近幾分。
待入了禪院,對王文偃的邀請,霍青略一踟躕便點頭應下。
不待四人入王家暫居院落,便已可聞此間熱鬧。
繞去正門入眼隻見樹下熱熱鬧鬧的一桌少年俊傑,霍青一眼瞧見正僅憑一己之力鬥他幾位庶弟的胤礽,心底歎一迴他親二哥的辛苦,隨王文偃上前同眾人見過禮又往屋裏去。
女眷出行交際本就多半是為了兒女婚事,禪寺也在紅塵中,知情曉趣,居所廳堂中架的屏風鏤空覆了薄紗,立在後頭看清堂前人再容易不過。
閨閣女兒躲在屏風後瞧著霍家兩兄弟,都紅了臉:屋外樹下的才俊不是沒有比這兄弟二人長得好的,隻是年紀太小,瞧著讓人隻想得到可愛一詞,這兩人卻是翩翩少年眉眼和煦讓人看著舒服。
同王家老太太見過禮,霍青邊從霍書安提著的柳條籃中取了數樣草藥交給霍妍用帕子裹了,邊道:“方才在山上,得王二哥指點,霍青兄妹得了不少進益,這點藥材性溫又去燥,這時節衝水飲用再合適不過,還請老夫人收下。”
“世子客氣,老身謝過世子美意。”王老太太瞧著霍青很喜歡,聽了人說的話,也覺得舒坦,欣然領受,轉臉對南安王妃笑道,“王妃辛苦,教養的兒女都是極好的。”
南安王妃笑應著旁人讚聲,心下卻直歎氣:她這兒子從小性子就冷,極難親近,人前是笑眯眯的模樣,到了人後,就跟南安王一樣,總得叫人都聽他的。
霍青今日剛聽胤礽提過他的婚事,心裏正惦記,聽出王老太太探問,琢磨著這王家男兒瞧著都腦筋清楚,想來一母所出的女兒家也差不到哪兒去,便也一一迴應,倒是叫南安王妃好生驚訝。
不過,王老太太再喜歡霍青,也不能為了這一人,將諸家女兒拘在屏風後太久,說了會兒話,就讓王文偃領著霍青兄弟入屋外筵席。
待那三人出了門去,屏風後各家小姐轉出來,霍妍解下帷帽,舊識新友又是一番見禮。
家中有適婚男兒的夫人瞧著霍妍的眼神很是熱烈,不管先前眾人對霍妍評價如何,且看人今日規矩說話極有章法,不免動心,讚許之言連連。各家小姐也早被家裏人提點過霍妍郡主身份的好處,順著自家長輩的話起轉承接,好不熱鬧。
南安王妃被人奉承得高興,倒是還記得出門前南安太妃的告誡,虛應著,隻道她家兒女婚事得王爺點頭,且不急,總得從長及幼。
此言一出,諸家夫人的熱情方才淡幾分,霍妍有四個哥哥,隻一位嫡親兄長,這婚事怕是要拖上一二年了。
王老太太打量著霍妍,想得卻更遠些:淑妃曾提過皇長子的婚事難覓良配,這南安王府郡主卻是正相配,雖說南安王妃出身的秦家行事不招人待見,卻也是思慮謹慎的百年宗族,腦筋還是清楚的,想必也惹不出什麽禍事來。
楊樹下座位重排,霍青也不管旁人眼光如何,徑自挨著胤礽坐了,對坐在胤礽右手邊的王文錦笑了一笑,低頭對胤礽輕聲道:“師弟,我這裏有幾株草藥正適合師叔入藥,你且替我帶了去。”
這一桌人哪個不是耳聰目明,且剛剛見識過胤礽的辯才,聽過霍青對人的稱唿,倒是有幾分釋然,看待胤礽的眼神卻也不同。
王文錦看著與他對坐的程毅舉了茶盞遙遙示意,迴以頷首,心下琢磨起如何請家中長者許了他去鬆瑤書院,有賈家小兒之處定十分有趣。
王文偃更衣的時候已聽他三弟侍從將之前諸事講來,轉迴樹下見座次這般倒也無甚驚訝,在霍青身邊落了座,笑看諸人行令鬥文。
眼見將至午膳時辰,諸人紛紛告辭,因賈史氏在南安太妃處說話,兩家公子自然同行。
南安王妃同霍妍走在最前,霍青牽著胤礽的手行在其後,兩人口上論說山中草藥好處,手上寫畫著若起了書樓定要拐了入股的人家。
走在兩人身後的霍書安和賈珠對兩人的小動作並未察覺,一路論書倒也盡是世家子風采。
落在後麵的賈薔此時由霍二公子霍書寧陪著,好在他向來手腕圓滑,席上便與霍家諸子皆有言談,此時也不尷尬。
南安太妃見了霍妍采的藥材,心下甚慰,先前不快很去了幾分,瞧過堂前含笑問安的胤礽和賈蓉,暗讚一迴到底是霍青眼力好,出聲喚了胤礽到跟前仔細說話。問過人平日裏看什麽書,在家做什麽,得了一耳朵的他弟弟妹妹如何如何,聽人談吐泰然,觀之眸眼澄亮,南安太妃忍不住瞟了眼立在一旁的霍青,心底暗歎:難怪是一個師門出來的,日常行事都如此相似。
賈史氏瞧著胤礽隻片刻就將南安太妃哄住了,心底且惱且澀,麵上不免露了幾分疲態。
一旁的元春是何等的聰慧女兒,抬手扶了賈史氏的手臂,隻一個動作就引了諸人目光,搭梯順勢,賈家一眾人等告辭而去。
霍妍同南安王妃迴房間沐浴更衣,正解著帷帽,就聽南安王妃對賈元春讚聲不絕,想一迴今日所見女孩兒眼中精明,便笑道:“母親,榮國府二房大小姐確實聰明,隻是女兒對一等將軍家的小姐更好奇。哥哥說他師弟接了女兒幾日後生辰宴的帖子,聽說北靜王家的郡主同那位小姐同在俞大家養女處學琴,極是親近。女兒打算將那一家的位子往前排一排。”
南安王妃歎口氣,在榻上坐了,擺手示意婢子退去。
霍妍上前幾步,捧了茶盞上前,挨著人坐了,道:“母親喝茶。”
抿了口茶,南安王妃放下茶盞,看了霍妍好一會兒,見人笑盈盈的任她打量,忽然覺得她之前的擔憂挺沒道理,丟開懸在心上的大石,抬手扶了扶少女烏發間唯一的發簪,柔聲道:“那小丫頭有那樣的父母也不易,阿妍心裏明白親疏就好,有時不必太過分明,除非有人搖動你在意的人。”
霍妍點頭,認真道:“母親放心,哥哥這一年中給我講過不少故事,女兒今後定更加謹言慎行,不會去著意難堪了誰。”頓了頓,霍妍微紅了麵頰,將頭藏在南安王妃懷裏,悶聲道,“祖母和母親今日都在誇榮國府二房小姐,女兒不依!”
南安王妃忍不住笑出聲,拍撫著霍妍的肩膀,笑道:“人家女兒本就比不得我的阿妍,阿妍莫要醋了。”
賈史氏迴到院落的時候,賈李氏和賈趙氏由賈蓉攙扶著也剛好迴來,見過禮,各去歇息。
胤祉和瑩曦已休息妥當,向賈史氏問過安,便往賈珍處去。
賈史氏心氣兒頗有點兒不順:怎的她籌謀那許多,還不若那幾個小的一番無意之舉,明明是小子貪戀山色,不過隨手挖了棵草,竟就成了孝心可嘉!這般奸猾的小兒竟是如今為人稱道的少年俊傑,著實讓人憂心!
賈珠在旁坐著也不自在,他一心苦讀聖賢之書,在國子監時每每與人論聖人之道雖總有不及之處,卻也能自察學識進益,倒也可寬心,可今日,看各家公子各有風華,皆有雜學在身,而他旁事雖有所聞,卻不過膚淺皮毛,實在不值一提。他本以為似他大伯家二子一般聰慧之人世間不過一二,不想竟是他坐井觀天。灰心喪氣,鬱結又生,賈珠歸府後,仆從同藥堂往來又是頻頻,此乃後事了。
午膳後,各家女眷都往佛寺前堂聽戒言大師講經,諸家老者一處見禮說話,各家老爺、公子便結伴各處說話,賈珍同人寒暄過,一迴頭發現不見了胤礽,正心急欲遣人去尋,就聽有人喚他:“珍大哥哥。”
迴頭見是胤祉,賈珍忙問道:“琮兒可看見你哥哥了?”
“珍大哥哥莫急,二哥他說聞聽此間有位大師精通醫理,同霍七公子結伴帶著竹風、李誠往那邊苗圃去了。”胤祉心下正怨念胤礽將他一人丟下應對這些個黃毛小兒,麵上倒還帶著笑將胤礽囑咐他的話說給賈珍。
賈珍鬆了口氣,瞅了眼一旁同幾家公子說著書文的賈珠,再看跟在他身邊眼巴巴的瞅著他的賈蓉賈薔,想了想,低聲道:“你們可是想看看山色?”
瞅見胤祉眼睛也亮了,賈珍笑了笑,拿眼四下一瞅,尋著往這邊瞅的幾個老相識,對了幾個眼神,伸手牽了胤祉,領頭往佛寺外走。
此時堂中女眷候著的戒言大師並未在禪師參禪,而是行在寺中小路上。
戒言大師心中惦記著從胤礽麵上瞧見的異象,從水決處離開,便遣沙彌去將榮國府諸事打探來,另有讓人去尋胤礽行蹤。
故此,正站在寺中園圃前辨認草藥的胤礽在瞧見身披袈裟的戒言和尚向他走來的時候,眼中驚訝毫不掩飾,更有幾分探究:依他所能,必已將所有人都避開,怎的竟遇上了這和尚?
戒言倒是坦蕩之人,在人前站定,念了佛號,便道:“老衲是著意來尋小施主的。”
聞言,胤礽倒是釋然:所謂強龍擰不過地頭蛇是也。
對戒言尋來,胤礽亦不覺驚訝:他能還魂在此,想必此間必有可通靈神佛者,瞧出他身上異象也是自然,隻是看這和尚那般喚他,怕是不過瞧出了他命數有異,欲將他這異數從紅塵中拉出。且待聽人所言。
戒言見胤礽麵色平靜,心道此子果然不同尋常人,合掌道:“老衲觀小施主麵相,竟是已勘破命數,欲破而後立,隻是紅塵苦楚諸多,命數更改不易,小施主既有此大智慧,何不跳出紅塵外,求證天道?”
果然如此!胤礽斜睨了戒言一眼,冷笑道:“世外大師竟與我言命?賈璉卻不知何謂命數,隻知天無絕人之路,定有生機在,我之命就是溯流而上,死中求生!”
戒言怔了怔,倒不是人這番言論有何驚世駭俗,隻是驚於這幾寸小兒道說‘死中求生’時聲音中的傲氣與堅定。
胤礽倒是又仰頭對戒言笑道:“不過還要借大師吉言,既然大師說我有破命數之能,想來我命由我之之願不過尚需時日,待賈璉達成畢生所願,必來此還願,再謝大師!”
見戒言不再言語,胤礽又瞧見霍書安正在不遠處對他招手,雙手合十向戒言行了一禮,便抬腳離開。
戒言對胤礽言中歪理無法,張口欲喚了人再勸,忽覺手上一輕,低頭看視,就見伴他經年的佛珠竟斷了,六十六顆佛珠跌入園圃泥土中,半點聲息皆無。
戒言悚然一驚,捏著斷開珠串的繩結,轉身看向胤礽的背影,滿目駭然。
霍書安同胤礽相處半日,有霍青在旁提點,已曉得胤礽幾分虛張聲勢的唬人手段,倒也未因山上事著惱,更自薦了陪胤礽來尋那位精通醫理的戒慮大師,此時瞧著小小少年麵色凝重、沉默無言,頗是後悔將人單獨留在園圃中自去尋找,掃過周遭無人,微俯下身,悄聲問道:“戒言大師尋你說了什麽?莫不是也要度你出家吧?”
“這和尚竟是見人就拐不成?”剛剛那瞬息安靜,已足夠胤礽將諸事捋順明白,對戒言此人已生出幾分厭惡之情,言語便也不甚客氣。
“是呢,還總是瞧上世家子弟,也不知此人有何本事,竟是將此間主持之位坐的穩穩當當。”霍書安見胤礽答了話,顯然是未將那瘋言瘋語放在心上,便放了心。
“原來如此。”胤礽瞧著前頭禪房已近,便也沒刨根究底,隻暗暗記下,待日後打探。
入了禪房,瞧著蒲團上閉目靜思的僧人,胤礽和霍書安對視一眼,撿了離著門口極近的蒲團盤腿坐了,各自想著心事。
不知過了幾許辰光,胤礽睜眼就見那老僧已睜眼含笑看著他二人,偏頭去看霍書安,見人也已醒過神,收迴眼神,肅正容色,齊齊合掌向老僧行禮道:“小子見過戒慮大師。”
戒慮道了聲佛偈,笑道:“不知兩位小施主來此,所為何事?”
“小子手有一古方,其中幾許藥材今日得了方丈準許於在後山取得,拿捏不準藥性,特來向大師請教。”胤礽對人又施一禮,從袖中取出墨宣,直身奉上。
待日頭向西偏了偏,各家先後套車迴城,賈史氏交際本領一如當年,同不少人家約定了日後邀約,賈王氏跟從在人身後半日,頭一迴真心的殷勤侍奉。
賈史氏這一日所求皆成,雖有一二不完滿,心情仍是很好,瞧見賈王氏少見的真心,便許了人同乘。
元春瞧見賈史氏待賈王氏軟和了態度,心下大喜,婉轉逗趣,讓賈史氏心情更好。
隻賈珠在旁鬱鬱,竟格格不入,然那三人交際周旋一日已有疲累,竟是未有察覺。
賈邢氏同胤祉和瑩曦坐在後頭馬車上,閉著眼將所見所思細細捋順。
胤祉一心兩用,一邊小聲陪瑩曦背三字經,一邊想著今日得的草藥可製得何種藥丸。
車外馬上,胤礽同賈蓉賈薔跟在賈李氏和賈趙氏乘坐的馬車旁,說著從戒慮大師處問來的那些個藥材的用處。
將近城門的時候,賈珍的長隨趙陽湊到賈珍馬前,指了另一邊道上過來的馬車,道:“老爺,那是營繕郎秦老爺家的馬車。”
賈珍先前打算尋了差事,將各部名冊尋摸一迴,覺得怕是隻工部差事尚可一試,費心著意的將工部諸人結識一迴,而秦邦業身為營繕郎,自然也在賈珍結交之列。
秦邦業不是愛玩兒的人,家世也不甚出眾,不過出身大家族,見識總是不薄,因著喜好,經年下來,鑒別古玩倒很有幾分本事,與賈珍也能說到一處去,交情很論得上幾分。
賈珍先前擬邀秦邦業同往大業寺上香,得知人迴宗族有事便罷了,現下遇著了人,自然要讓自家子弟同人見禮,便叫仆從緩了車速,自拍馬迎上。
可卿坐在馬車中陪著秦邦業之妻秦王氏說話,忽覺車架停下,好奇以神識探視,不想剛剛有所動作卻險些灼傷了神魂,心下一驚,雖說她生生造出這一本不存於世之人耗去了不少修為,卻也不該如此狼狽。
心下驚懼,可卿麵上便流露出些驚詫,秦王氏瞧見可卿容色,以為是被人喝攔車架嚇到了,寬慰道:“可卿莫驚,寧國府珍大爺雖脾氣不甚好,同老爺卻有幾分交情。”
那變數果然在寧榮兩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