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皇長子一番言論是明晃晃的剖心表意,方才惹得宮中諸人夙夜思量,隻是,在這奇花異石築起的皇城之中,許多人已不再信諾,一夜思量先是惱恨,隨後卻心生疑竇,更甚者,想出毒計——藏刀在懷假作親近,待其落魄當先提刀割肉。隻不過其人美名曰: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成王敗寇也。卻是將經書詩典,人倫天道棄若敝履,隻將那暗裏的齷齪偏執視為真性情奉之為銘。
說來這也是皇長子待太子態度轉變太快所致,皇長子昨日裏有為臣一說,可誰又知道其不是打算了韜光養晦?水郅不疑,乃是因為二子和睦他樂見其成,水泱不疑,因是他不信人會行下作事,至於旁人,不曾有所期待,不曾惺惺相惜,看不出真心與否,原也苛責不得。
李充容那一番話很有幾分意思,若皇長子當真娶了何家女為妻,以太後之能,憑王淑妃在宮中的資曆,合著荊南王家百餘年的底蘊,再加上勉強夠上世家名號的何家,不管太子娶妻如何都將處於勢弱!不過,這還得看皇上願不願意,太後有沒有心,實是這話太直白了些。太後雖愛權,卻也不曾當真與皇上爭執,且,有了今日這話,何家待嫁女怕是再不敢進宮了。
倒也是這李充容功德一件,日後一炷香一碗飯她們還是供得起的。諸女眨眼間便將姿態換了舒適的,隻待看那得子後愈發驕狂的卑微人兒自尋死路。
“李充容宮規還是學的不好,竟敢妄議皇子婚事!皇子婚事該是皇上和太後欽點,何時輪到你一九嬪之末指手畫腳!”
王淑妃出言斥責李充容並不出眾人意料,畢竟那是人親兒子,隻是,她們原是做好了瞧見人橫眉立目的兇煞失態模樣,不想向來漠然少言的王淑妃確淩厲了眉眼,整個人也隨之鮮活起來,書香雋永間混了執掌命冊的殺伐之氣,竟有一種讓人移不開眼的懾人氣韻,若以詞評之,諸女心中不約而同的閃現一詞來:冷豔。
天下太平已近百年,後宮諸女多是踏著綢錦枕著花瓣兒長大的,淩厲一詞向來以為該是配給男兒,冷豔一說尚以為不過矯揉造作之態,如今親眼見了,不由得直愣愣的瞧著,心中幾分羨煞幾分忌憚驚訝。
太後雖見過王淑妃當年風采,也見過人一場病後再現人前時的淡漠之姿,驚訝過,可惜過,然十餘年來已習慣了人獨坐一隅,此時再見人灼了火光的眉眼風華,竟有一瞬恍惚,憶起當年出身書香世家的淑妃王嬋執劍與抱瑟的皇後將門之女陳茹重修破陣舞與她為壽,劍光清寒,慢卻不滯,快時不飄,五十弦瑟,且吟且舞,聲聲清正,紅衣碧裳,遊龍鳳舞……如今錦瑟弦澀,寶劍塵封,竟成絕唱。太後閉了閉眼,慢慢將前塵往事拋開。
李充容雖為王淑妃氣勢所懾,卻很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無畏,竟是最先迴神之人,強撐著平穩了聲音迴道:“淑妃姐姐這話哪裏來的?皇長子如今正是議親年紀,妹妹不過好心——”
“就是官家冰人也該先探過兩家長輩口風,再行說和,妹妹先前說話實在不妥,還不快向淑妃姐姐謝罪!”卻是當朝長公主之母德妃晉西趙家女出聲截下李充容的言語。
聞聽德妃趙氏言詞,不僅前言後語稍顯違和,有些詞語卻也頗重,著實不像此女平日裏小心謹慎之態,不僅李充容一雙杏仁眼瞪著德妃,諸女亦是疑惑非常,隻淑妃看了人一眼,目光意味深長。
幸好宮中諸女乃是言劍辭鋒中打滾出來的,待瞥見上首微闔著眼仿佛假寐的太後,乍然恍悟:若今日殿上言語傳出去一星半點,何家女兒怕是隻能外嫁偏遠之處了!而她們這些人還不被太後記恨死!忙齊齊出言將李充容斥責一番,將話題拐了去道宮規教導。
這時候太後身邊的心腹宮人上前道禦醫已至,請太後移步後殿。
諸女忙自告辭。
待出了慈安宮,李充容惶惶告退匆匆離去,諸女並未刁難,隻是視其若死物,眼瞧著攜手同行的淑德二妃,各自散去,心下暗歎:德妃果然聰慧,李充容言語間拉扯了何家女,太後不便出言,淑妃除非斥責李充容越權也說不得旁的,而德妃幾句話隻將事情歸於李充容弄權,倒是解了所有人的困局。果然不怕人有心眼兒,就怕有拎不清又自以為是的人耍心眼兒!
這樣愚蠢的李充容絕不可能自個兒想出這等連殺之局!隻是選了這人做棋子的,也不見得有多聰明。諸女邊想著晚些時候送了何物去謝德妃,邊狠狠的給始作俑者記了一筆賬。
淑妃居所麟樞宮中,淑德二妃隔案對坐,待侍婢退下,淑妃輕聲道:“今日幸有妹妹在。”
“姐姐言重了,這許多年妹妹承蒙姐姐提點,今日仍讓姐姐受了委屈,著實愧煞。”德妃言語誠懇,目光澄亮。
淑妃心下歎一迴皇後好眼力,其薨逝去前點下的宮妃皆品行俱佳,宮中平靜多年,直至這兩年方有波瀾起。卻也怪不得誰,為人母者,總是希望兒女能更好一些。
“妹妹好意,姐姐記下,日後定有所報。明日太後禮佛,大公主可是隨駕?”
“是。太後這迴禮佛未帶宮妃,隻攜了皇子皇女同去,好似也點了靖王和肅王家的公子小姐。”現下不少皇家子嗣已至議婚之齡,太後此行,怕也有試一試諸人秉性之意。想到擔憂之事,德妃輕輕一歎。
瞧見德妃柳眉微蹙,淑妃推了碗羹湯至其麵前,道:“天熱,這蓮子羹解暑,用著也爽口。”見德妃捧了碗,方才低聲勸慰,“放心,無論如何,水家女兒總不會嫁了外族去,誰人言說和親之利,便叫皇上認了他家女兒為公主嫁去即可。”
德妃一匙羹湯正含在口中,聞言丹鳳眼險些瞪成了杏眸,瞧見人眼中笑盈盈的狹促,嗔了一眼,忙拈了帕子擦拭唇角,心頭大石卻消了幾分。
瞧著對麵美人不過片刻便恢複了端莊模樣細品羹湯,淑妃心下煩躁也去了幾分。水汜的婚事,她很早之前就開始籌謀,原已瞧中幾姓忠厚人家女兒,家世不顯不要緊,左右水汜初封之時爵位不會太高,那女孩兒欠缺的規矩見識自有她慢慢教著,然而近日變故太多,皇上更是同她明言封水汜為郡王的旨意已擬好蓋印,隻待同其婚旨一並昭告天下,如此,她先前看的人家倒有些不合適。昨晚聽水汜將其心意說明,正欣慰,卻又聽人提起南安王嫡女,她兒子提起時雖眼瞳澄明,她這為母者卻忍不住多想幾分。
關於那小郡主刁蠻的傳言她自是聽過不少,卻從未信過,將門之女的風采她可是親眼見識過,單那份果敢便是她喜歡的,且有南安王世子霍青那樣的嫡親兄長,那小郡主能差到哪裏去?更何況,霍青同水汜交好已是滿朝皆知,水汜便是再娶了人的妹妹,倒也不會讓人誣陷結黨。
至於難測的聖心,這一迴她卻可篤定,除非皇帝要棄了太子。在霍青迴京最初名聲不顯之際,人可是昭陽殿的常客,昭陽殿專用待客的杯盞茶盤怕是有人一套,比她那直心眼兒的兒子早了不知多久。
送了德妃去,淑妃正欲小憩片刻,便有侍從報說水汜侍從和水泱侍從壓著輛馬車迴了宮,正往乾清宮去。
壽安宮中,太後支著額頭聽宮婢向她報說乾元宮送來的物件兒,末了,睜開眼略瞧過一眼,便叫人收了去,遣退侍從,隻留下陪她一輩子的秋嬤嬤,囑咐道:“阿秋,你明日迴何家一趟,同何宇說,‘如今何家已入世家之列,兒女婚姻門當戶對最好,莫要請了佛進家供著,也莫要委屈了女兒下嫁新科士子。何家若想中興,行事要穩。’你原話遞過去就好,聽與不聽且看他們造化。若他們一味探問宮中事,”太後睜開眼,冷笑道,“告訴他們皇子妃沒何家的份兒!”
秋嬤嬤躬身應下,暗自思量:她已多年未見太後做如此毫不遮掩的犀利話,想來是被今日事氣得狠了,也是何家人貪心,求了太後還不夠,竟去尋了永和宮那位。明日,她倒是不必在何家久留,那何家已非當年同太後齊心的國舅府了。
工部衙門外,水汜冷眼瞧著同水泱慷慨激昂的道說戶部艱難的何嵐,心下念著倒數,隻待水泱先前許的時候一到,便將人領走,他們今日要忙的事好多,哪裏有時間閑聽這人聒噪。
水泱記下何嵐的種種說辭,瞧著邊上水汜耐性將近,客氣的道說他定會將此事上報,不待人有所反應就已與人錯身而過。
被撇在工部門前的何嵐垂下眼,掩在朝服下的手緊攥成拳,在好事者玩笑前抬步離開。
水汜此時倒好奇起水泱為何這般不顧及何嵐顏麵,硬是同人擠進一頂轎子坐。
“何大人隻看戶部錢糧緊張,全然不顧邊疆戰事隻待時日便可為大勝,與其父之過如出一轍——都是隻瞧見自個兒眼中丁點兒事兒,待這屢教不改之輩,還有甚可說?”水泱漫不經心的說過,側身從轎中暗格抽出一格,送到水汜麵前,笑道,“先前給兩位妹妹挑點心的時候,叫何良各樣都置了些,大哥嚐嚐。”
“昨晚母妃說我胖了,我還奇怪來著,現在卻是曉得了緣由,”水汜歎著氣,取了碟酥酪在手,“你拐著我去昭陽殿,別是為了讓我幫你吃點心果蔬吧?”
“大哥,弟弟不過是心疼大哥你每日裏辛苦,方才叫人製備了那許多湯食,你這幾日又比弟弟高了幾分的功勞很該有我一份。”水泱笑著討功勞,邊捏了塊兒裹著槐花蜜的酥餅品嚐。
轎外隨侍的仆從聽著兩位皇子嫌棄你吃糖多、他貪鮮的,很是哭笑不得,暗自慶幸這周圍都是自己人,若被人曉得兩位皇子平日裏繞著美食探討多過政事,怕是皇家的威嚴要大打折扣。
而且,兩位爺,你們這不就是要去用午膳的嗎?
——
大業寺客院中,賈史氏早先遣去探問左右院落為何人所居的侍從已迴了來。
聽人說左院為荊南王家所賃,右邊院落是南安王府女眷居所,京中數得上名姓的人家女眷大多在此,不說賈王氏心中如何盤措,賈史氏已是喜上眉梢,旁人家她不好貿然結交,現下比鄰而居的王家卻是可往。
王家那樣的書香門第平日裏自是攀不上關係,今日她厚著臉皮登門去,日後來往一點點便也就有了。賈史氏整理衣妝,對在旁侍奉的賈邢氏和賈王氏吩咐道:“今日暑氣盛,琮兒和瑩曦還睡著,老大媳婦你去看著些;老二媳婦留下守著屋子,勿要怠慢了客人,我去拜會南安王妃隻珠兒和元春陪著就好。”
賈邢氏自然應下,賈王氏心中雖有不甘,然想到自己一雙兒女能在太妃跟前走一遭,也平順了心氣兒,笑應了,侍奉賈史氏出院很是殷勤。
待送了賈史氏離開,妯娌二人兩看相厭,說了兩句客套話便散了。
躲在半掩窗畔瞧著外頭情形的小丫頭待院中安靜下來,小心的掩上窗,迴身悄聲道:“老太太,老爺,蓉少爺,西府老太太領著西府二房少爺小姐出去了。”
寧府老太太賈李氏應了聲,賈珍忙上前扶了賈李氏起身,賈蓉扶著他的母親賈趙氏跟從在後,侍婢奉上兩頂緯帽,另有人捧了書卷香燭跟從在後。
行至院門口,賈李氏對賈珍囑咐道:“若有人來尋榮國府行事,便讓那二太太處置,若有人是尋大房的,你再出麵幫襯。”
“兒子曉得。母親,這裏距前頭佛殿不近,又是山路,兒子已讓人備了竹轎,您——”賈珍麵上憂色全非作假,這些日子他在家中待得無聊,親自處理幾迴家事方才曉得先前他的母親和妻子每日裏如何操勞,心中愧疚漸生,平日行事愈發體貼。
賈李氏欣慰歡喜之餘,不免覺幾分好笑,嗔道:“不過幾步路而已,我和你媳婦還沒那麽嬌氣,你迴屋去安生等你璉叔迴來罷。”
賈史氏同南安太妃是閨閣中的交情,然自榮國公賈代善去世後賈史氏甚少出門,兩人已是許久未見,如今再見,皆已是兩鬢白,思及年華不再、故舊飄零各處,閑話幾句倒是比曾經閨閣中更熱切。
霍妍不在,元春又年幼,兩家小輩兒自是不必避諱,南安王府公子迎來送往功課自是極好,幾句話的功夫賈珠就被收攏的服帖,倒讓幾位公子覺得好生沒趣;而元春容貌稚嫩笑一笑便討喜可人,規矩也是刻苦練過的,很不負賈史氏的期待,得了南安太妃的喜歡,被人摟在懷裏讚了又誇。
老姐妹敘話,自是舊事今朝隨手拈來道說,南安太妃也不拘了人在跟前,讓南安王妃領了一眾少年去給荊南王家老太太請安。賈史氏心願達成,同南安太妃說話更盡幾份心思。
王家屋裏正有幾家夫人小姐說著閑話,屋外樹下擺了桌椅,胤礽和賈薔正與幾家少爺論說唐風宋骨魏晉煮茶。
聞聽南安王妃來了,胤礽本不在意,隨眾人起身見禮,抬眸卻見賈珠同人並立在南安王妃身後,皺了皺眉,察覺到身邊賈薔的不自在,抬手勾了人袖子搖了搖以作安撫。
站在二人身後的幾姓年長些的少年因著身高優勢,將兩人小動作收在眼底,瞧著賈薔當真被安撫住了,不由對視一眼,對胤礽更添幾分好奇。
南安王妃將胤礽打量一迴,記下這被她兒子常掛在嘴邊做勉力榜樣的小兒的模樣,並不急招人細細問詢,帶著身後六位少年進屋同王家老太太見禮。
在外曆練了這些時日,賈珠一些場麵話也說得極好,隻是有會哄人的賈薔和胤礽在前,屋中眾女眷心下難免不會比較,不經意就嫌棄人幾分,而賈珠因瞞下之前王四公子在國子監尋他說話一事的心虛,雖因其瞧見胤礽和賈薔而淡了幾分,仍是有幾分緊張,倒是未有察覺眾人態度,陰差陽錯免去一番心結。
說來這也是皇長子待太子態度轉變太快所致,皇長子昨日裏有為臣一說,可誰又知道其不是打算了韜光養晦?水郅不疑,乃是因為二子和睦他樂見其成,水泱不疑,因是他不信人會行下作事,至於旁人,不曾有所期待,不曾惺惺相惜,看不出真心與否,原也苛責不得。
李充容那一番話很有幾分意思,若皇長子當真娶了何家女為妻,以太後之能,憑王淑妃在宮中的資曆,合著荊南王家百餘年的底蘊,再加上勉強夠上世家名號的何家,不管太子娶妻如何都將處於勢弱!不過,這還得看皇上願不願意,太後有沒有心,實是這話太直白了些。太後雖愛權,卻也不曾當真與皇上爭執,且,有了今日這話,何家待嫁女怕是再不敢進宮了。
倒也是這李充容功德一件,日後一炷香一碗飯她們還是供得起的。諸女眨眼間便將姿態換了舒適的,隻待看那得子後愈發驕狂的卑微人兒自尋死路。
“李充容宮規還是學的不好,竟敢妄議皇子婚事!皇子婚事該是皇上和太後欽點,何時輪到你一九嬪之末指手畫腳!”
王淑妃出言斥責李充容並不出眾人意料,畢竟那是人親兒子,隻是,她們原是做好了瞧見人橫眉立目的兇煞失態模樣,不想向來漠然少言的王淑妃確淩厲了眉眼,整個人也隨之鮮活起來,書香雋永間混了執掌命冊的殺伐之氣,竟有一種讓人移不開眼的懾人氣韻,若以詞評之,諸女心中不約而同的閃現一詞來:冷豔。
天下太平已近百年,後宮諸女多是踏著綢錦枕著花瓣兒長大的,淩厲一詞向來以為該是配給男兒,冷豔一說尚以為不過矯揉造作之態,如今親眼見了,不由得直愣愣的瞧著,心中幾分羨煞幾分忌憚驚訝。
太後雖見過王淑妃當年風采,也見過人一場病後再現人前時的淡漠之姿,驚訝過,可惜過,然十餘年來已習慣了人獨坐一隅,此時再見人灼了火光的眉眼風華,竟有一瞬恍惚,憶起當年出身書香世家的淑妃王嬋執劍與抱瑟的皇後將門之女陳茹重修破陣舞與她為壽,劍光清寒,慢卻不滯,快時不飄,五十弦瑟,且吟且舞,聲聲清正,紅衣碧裳,遊龍鳳舞……如今錦瑟弦澀,寶劍塵封,竟成絕唱。太後閉了閉眼,慢慢將前塵往事拋開。
李充容雖為王淑妃氣勢所懾,卻很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無畏,竟是最先迴神之人,強撐著平穩了聲音迴道:“淑妃姐姐這話哪裏來的?皇長子如今正是議親年紀,妹妹不過好心——”
“就是官家冰人也該先探過兩家長輩口風,再行說和,妹妹先前說話實在不妥,還不快向淑妃姐姐謝罪!”卻是當朝長公主之母德妃晉西趙家女出聲截下李充容的言語。
聞聽德妃趙氏言詞,不僅前言後語稍顯違和,有些詞語卻也頗重,著實不像此女平日裏小心謹慎之態,不僅李充容一雙杏仁眼瞪著德妃,諸女亦是疑惑非常,隻淑妃看了人一眼,目光意味深長。
幸好宮中諸女乃是言劍辭鋒中打滾出來的,待瞥見上首微闔著眼仿佛假寐的太後,乍然恍悟:若今日殿上言語傳出去一星半點,何家女兒怕是隻能外嫁偏遠之處了!而她們這些人還不被太後記恨死!忙齊齊出言將李充容斥責一番,將話題拐了去道宮規教導。
這時候太後身邊的心腹宮人上前道禦醫已至,請太後移步後殿。
諸女忙自告辭。
待出了慈安宮,李充容惶惶告退匆匆離去,諸女並未刁難,隻是視其若死物,眼瞧著攜手同行的淑德二妃,各自散去,心下暗歎:德妃果然聰慧,李充容言語間拉扯了何家女,太後不便出言,淑妃除非斥責李充容越權也說不得旁的,而德妃幾句話隻將事情歸於李充容弄權,倒是解了所有人的困局。果然不怕人有心眼兒,就怕有拎不清又自以為是的人耍心眼兒!
這樣愚蠢的李充容絕不可能自個兒想出這等連殺之局!隻是選了這人做棋子的,也不見得有多聰明。諸女邊想著晚些時候送了何物去謝德妃,邊狠狠的給始作俑者記了一筆賬。
淑妃居所麟樞宮中,淑德二妃隔案對坐,待侍婢退下,淑妃輕聲道:“今日幸有妹妹在。”
“姐姐言重了,這許多年妹妹承蒙姐姐提點,今日仍讓姐姐受了委屈,著實愧煞。”德妃言語誠懇,目光澄亮。
淑妃心下歎一迴皇後好眼力,其薨逝去前點下的宮妃皆品行俱佳,宮中平靜多年,直至這兩年方有波瀾起。卻也怪不得誰,為人母者,總是希望兒女能更好一些。
“妹妹好意,姐姐記下,日後定有所報。明日太後禮佛,大公主可是隨駕?”
“是。太後這迴禮佛未帶宮妃,隻攜了皇子皇女同去,好似也點了靖王和肅王家的公子小姐。”現下不少皇家子嗣已至議婚之齡,太後此行,怕也有試一試諸人秉性之意。想到擔憂之事,德妃輕輕一歎。
瞧見德妃柳眉微蹙,淑妃推了碗羹湯至其麵前,道:“天熱,這蓮子羹解暑,用著也爽口。”見德妃捧了碗,方才低聲勸慰,“放心,無論如何,水家女兒總不會嫁了外族去,誰人言說和親之利,便叫皇上認了他家女兒為公主嫁去即可。”
德妃一匙羹湯正含在口中,聞言丹鳳眼險些瞪成了杏眸,瞧見人眼中笑盈盈的狹促,嗔了一眼,忙拈了帕子擦拭唇角,心頭大石卻消了幾分。
瞧著對麵美人不過片刻便恢複了端莊模樣細品羹湯,淑妃心下煩躁也去了幾分。水汜的婚事,她很早之前就開始籌謀,原已瞧中幾姓忠厚人家女兒,家世不顯不要緊,左右水汜初封之時爵位不會太高,那女孩兒欠缺的規矩見識自有她慢慢教著,然而近日變故太多,皇上更是同她明言封水汜為郡王的旨意已擬好蓋印,隻待同其婚旨一並昭告天下,如此,她先前看的人家倒有些不合適。昨晚聽水汜將其心意說明,正欣慰,卻又聽人提起南安王嫡女,她兒子提起時雖眼瞳澄明,她這為母者卻忍不住多想幾分。
關於那小郡主刁蠻的傳言她自是聽過不少,卻從未信過,將門之女的風采她可是親眼見識過,單那份果敢便是她喜歡的,且有南安王世子霍青那樣的嫡親兄長,那小郡主能差到哪裏去?更何況,霍青同水汜交好已是滿朝皆知,水汜便是再娶了人的妹妹,倒也不會讓人誣陷結黨。
至於難測的聖心,這一迴她卻可篤定,除非皇帝要棄了太子。在霍青迴京最初名聲不顯之際,人可是昭陽殿的常客,昭陽殿專用待客的杯盞茶盤怕是有人一套,比她那直心眼兒的兒子早了不知多久。
送了德妃去,淑妃正欲小憩片刻,便有侍從報說水汜侍從和水泱侍從壓著輛馬車迴了宮,正往乾清宮去。
壽安宮中,太後支著額頭聽宮婢向她報說乾元宮送來的物件兒,末了,睜開眼略瞧過一眼,便叫人收了去,遣退侍從,隻留下陪她一輩子的秋嬤嬤,囑咐道:“阿秋,你明日迴何家一趟,同何宇說,‘如今何家已入世家之列,兒女婚姻門當戶對最好,莫要請了佛進家供著,也莫要委屈了女兒下嫁新科士子。何家若想中興,行事要穩。’你原話遞過去就好,聽與不聽且看他們造化。若他們一味探問宮中事,”太後睜開眼,冷笑道,“告訴他們皇子妃沒何家的份兒!”
秋嬤嬤躬身應下,暗自思量:她已多年未見太後做如此毫不遮掩的犀利話,想來是被今日事氣得狠了,也是何家人貪心,求了太後還不夠,竟去尋了永和宮那位。明日,她倒是不必在何家久留,那何家已非當年同太後齊心的國舅府了。
工部衙門外,水汜冷眼瞧著同水泱慷慨激昂的道說戶部艱難的何嵐,心下念著倒數,隻待水泱先前許的時候一到,便將人領走,他們今日要忙的事好多,哪裏有時間閑聽這人聒噪。
水泱記下何嵐的種種說辭,瞧著邊上水汜耐性將近,客氣的道說他定會將此事上報,不待人有所反應就已與人錯身而過。
被撇在工部門前的何嵐垂下眼,掩在朝服下的手緊攥成拳,在好事者玩笑前抬步離開。
水汜此時倒好奇起水泱為何這般不顧及何嵐顏麵,硬是同人擠進一頂轎子坐。
“何大人隻看戶部錢糧緊張,全然不顧邊疆戰事隻待時日便可為大勝,與其父之過如出一轍——都是隻瞧見自個兒眼中丁點兒事兒,待這屢教不改之輩,還有甚可說?”水泱漫不經心的說過,側身從轎中暗格抽出一格,送到水汜麵前,笑道,“先前給兩位妹妹挑點心的時候,叫何良各樣都置了些,大哥嚐嚐。”
“昨晚母妃說我胖了,我還奇怪來著,現在卻是曉得了緣由,”水汜歎著氣,取了碟酥酪在手,“你拐著我去昭陽殿,別是為了讓我幫你吃點心果蔬吧?”
“大哥,弟弟不過是心疼大哥你每日裏辛苦,方才叫人製備了那許多湯食,你這幾日又比弟弟高了幾分的功勞很該有我一份。”水泱笑著討功勞,邊捏了塊兒裹著槐花蜜的酥餅品嚐。
轎外隨侍的仆從聽著兩位皇子嫌棄你吃糖多、他貪鮮的,很是哭笑不得,暗自慶幸這周圍都是自己人,若被人曉得兩位皇子平日裏繞著美食探討多過政事,怕是皇家的威嚴要大打折扣。
而且,兩位爺,你們這不就是要去用午膳的嗎?
——
大業寺客院中,賈史氏早先遣去探問左右院落為何人所居的侍從已迴了來。
聽人說左院為荊南王家所賃,右邊院落是南安王府女眷居所,京中數得上名姓的人家女眷大多在此,不說賈王氏心中如何盤措,賈史氏已是喜上眉梢,旁人家她不好貿然結交,現下比鄰而居的王家卻是可往。
王家那樣的書香門第平日裏自是攀不上關係,今日她厚著臉皮登門去,日後來往一點點便也就有了。賈史氏整理衣妝,對在旁侍奉的賈邢氏和賈王氏吩咐道:“今日暑氣盛,琮兒和瑩曦還睡著,老大媳婦你去看著些;老二媳婦留下守著屋子,勿要怠慢了客人,我去拜會南安王妃隻珠兒和元春陪著就好。”
賈邢氏自然應下,賈王氏心中雖有不甘,然想到自己一雙兒女能在太妃跟前走一遭,也平順了心氣兒,笑應了,侍奉賈史氏出院很是殷勤。
待送了賈史氏離開,妯娌二人兩看相厭,說了兩句客套話便散了。
躲在半掩窗畔瞧著外頭情形的小丫頭待院中安靜下來,小心的掩上窗,迴身悄聲道:“老太太,老爺,蓉少爺,西府老太太領著西府二房少爺小姐出去了。”
寧府老太太賈李氏應了聲,賈珍忙上前扶了賈李氏起身,賈蓉扶著他的母親賈趙氏跟從在後,侍婢奉上兩頂緯帽,另有人捧了書卷香燭跟從在後。
行至院門口,賈李氏對賈珍囑咐道:“若有人來尋榮國府行事,便讓那二太太處置,若有人是尋大房的,你再出麵幫襯。”
“兒子曉得。母親,這裏距前頭佛殿不近,又是山路,兒子已讓人備了竹轎,您——”賈珍麵上憂色全非作假,這些日子他在家中待得無聊,親自處理幾迴家事方才曉得先前他的母親和妻子每日裏如何操勞,心中愧疚漸生,平日行事愈發體貼。
賈李氏欣慰歡喜之餘,不免覺幾分好笑,嗔道:“不過幾步路而已,我和你媳婦還沒那麽嬌氣,你迴屋去安生等你璉叔迴來罷。”
賈史氏同南安太妃是閨閣中的交情,然自榮國公賈代善去世後賈史氏甚少出門,兩人已是許久未見,如今再見,皆已是兩鬢白,思及年華不再、故舊飄零各處,閑話幾句倒是比曾經閨閣中更熱切。
霍妍不在,元春又年幼,兩家小輩兒自是不必避諱,南安王府公子迎來送往功課自是極好,幾句話的功夫賈珠就被收攏的服帖,倒讓幾位公子覺得好生沒趣;而元春容貌稚嫩笑一笑便討喜可人,規矩也是刻苦練過的,很不負賈史氏的期待,得了南安太妃的喜歡,被人摟在懷裏讚了又誇。
老姐妹敘話,自是舊事今朝隨手拈來道說,南安太妃也不拘了人在跟前,讓南安王妃領了一眾少年去給荊南王家老太太請安。賈史氏心願達成,同南安太妃說話更盡幾份心思。
王家屋裏正有幾家夫人小姐說著閑話,屋外樹下擺了桌椅,胤礽和賈薔正與幾家少爺論說唐風宋骨魏晉煮茶。
聞聽南安王妃來了,胤礽本不在意,隨眾人起身見禮,抬眸卻見賈珠同人並立在南安王妃身後,皺了皺眉,察覺到身邊賈薔的不自在,抬手勾了人袖子搖了搖以作安撫。
站在二人身後的幾姓年長些的少年因著身高優勢,將兩人小動作收在眼底,瞧著賈薔當真被安撫住了,不由對視一眼,對胤礽更添幾分好奇。
南安王妃將胤礽打量一迴,記下這被她兒子常掛在嘴邊做勉力榜樣的小兒的模樣,並不急招人細細問詢,帶著身後六位少年進屋同王家老太太見禮。
在外曆練了這些時日,賈珠一些場麵話也說得極好,隻是有會哄人的賈薔和胤礽在前,屋中眾女眷心下難免不會比較,不經意就嫌棄人幾分,而賈珠因瞞下之前王四公子在國子監尋他說話一事的心虛,雖因其瞧見胤礽和賈薔而淡了幾分,仍是有幾分緊張,倒是未有察覺眾人態度,陰差陽錯免去一番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