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祉隻覺羞煞,他如今這幾歲小兒殼子裏頭裝的可是實打實的花甲老者魂靈,平日裏扮作幼兒行事也便罷了,竟拐帶得心境也似孩童一般疲懶小氣,隻顧同胤礽鬧小孩子脾氣,忘了自個兒動動腦筋深思人家做事用意,隻念著人為何語焉不詳,著實太過……稚氣。縱是人當真著意相瞞,還不興人賣個關子?胤礽今世待他十分開誠布公,他亦早早暗諾此生不負兄長,如何在這等小事上糾結許多?
胤祉在自省反思,而胤礽聞聽賈赦之言,眼睛頓時亮了:既是要起一處製書之地,書樓雖說更麻煩些,卻著實好過書肆不少,可許貧寒士子抄錄書典,亦可供奉金而來之人一覽孤本;可許人靜室切磋文章,亦可供人大堂談經論道……天下言論本就是堵不如疏,隻是到時候少不得請了辯才了得之人坐鎮書樓,萬不能讓那極擅顛倒黑白、鼠目寸光之徒占了上風,否則此舉便不是利國利民之大善好事,而是開了禍國亂民端源。
不過,他父親果然別有慧根,隻是被人耽擱了。胤礽暗暗心疼賈赦,麵上笑容愈發燦爛,眼中崇敬之情更勝,連連點頭應是。
然而,胤礽眼角餘光瞥見胤祉恨不得將臉藏進茶盞中的模樣,有點苦惱,猶豫一瞬,決定晚些時候將這置辦書肆緣由與人和盤托出。
非他做事瞞著胤祉,隻是此事始末緣由著實有些是不好出口:置辦書肆之念實非他所想,他隻是在鬆瑤書院與那幾人說話時隨口論道坊間書肆版刊釋論隻那幾種經年不變,各家都在求往昔孤本,求書竟是不往書肆,而是往古玩閣坊,且如今並非不得令洛陽紙貴之詞論,隻是書肆製版拓印太難……誰想素來寡言的程毅一出口就是驚人之語--書肆經營自有難處,不若幾人湊了銀錢置辦書肆!
胤礽一想當時之事就覺心火上頭:水臶、水臵在旁起哄也就罷了,看他的眼神也不對,最最讓他痛心的就是他大哥!看著人投過來那意味深長的眼神中的理解,胤礽隻覺這不安分的帽子他是扛定了。
他從不是怕事之人,隻是,置辦書肆的事兒就算他大哥願意替他在兩位先生那兒扛了,他兩位師傅也不會信,再加上他與太子以壽禮為賭一事,胤礽覺得他會被方先生的眼神掐死,不知道他現在開始謹遵謹言慎行的聖訓還來不來得及……
賈赦瞧著胤礽眼中慕濡之色,心下也有幾分自得,半是為了自個兒如今說話著實言之切實、論之有理,半是為了他的孩子們驕傲,瞧著孩子們愈發出色,賈赦很覺得自己活的愈發有盼頭,抬手攬過兩個孩子,說起那書樓起在何處妥當。
北靜王府中,胤禔正同方霍二人言說書肆一事。
“這是璉兒的意思?”方森傑聽罷,隻語氣平平詢問一句。
再看霍百裏唇邊隻有興味的笑,確定兩位先生並沒有胤禔預想的不悅,雖心下疑惑,卻也替胤礽鬆了口氣。
昨日他同諸人一般以為此事乃是胤礽精心籌劃之果,但是人今日卻躲了在家,再迴想昨日胤礽看向他那略顯悲憤的眼神,很不似做戲,那麽,當真隻是人隨口一說。
想一想以往盡是胤礽挖坑等人跳,今迴自個兒失足被自個兒丟的石頭絆了腳,胤禔獨坐車中痛快笑過一場,到了方霍二人跟前仍極力為人周旋,畢竟若是隻此一事還好,胤礽不過得些言語教訓,然若數罪並罰,便是被罰蹲馬步,他也會心疼的。
將昨日之事詳盡道來,見方霍二人眼中笑意愈盛,胤禔徹底放下心來:觀眼下情形,兩位先生顯然是更重書肆一事的好處。
耳中聽著胤禔道說事由,方霍二人正以眼神交流。
方森傑看向霍百裏的眼中滿是笑意:這會不會是璉兒準備送你的生辰禮?師兄不若接下,留在京中整注古籍罷。
霍百裏輕搖頭,垂眸一瞬,抬眼時瞳中滿是無奈:沐言莫要玩笑。京中若起那可製版刊印之書肆可不是誰人都擔得起的,隻怕唯有王公貴族子弟有這個膽量提及,而整籍校書一事乃是翰林之責。且,若當真是那小兒備的禮,這般早早讓人知曉,實非其行事風格。
方森傑頷首認同,不再言此,轉頭去看胤禔,問道:“明日瑾安一家可是要往大業寺上香?”
“是。”聞得此問,胤禔心中稍有不安,大業寺雖可算是皇家寺院,然皇家進香之日外倒也迎苦救貧,隻是他聽霍青說過皇長子水汜近日提及此地語中厭惡十分明顯,如今他家先生又問,可是那廟中的和尚有甚古怪?
“你明日早些派人傳話與他:太後每逢五月初六必至大業寺小住禮佛,明日還家時辰定要早些。”
胤禔聽到方森傑言說太後二字時的語氣,忍不住抬眼去看人,隻見燭火下清雋書生眉目柔和依舊,一雙墨瞳映著火光莫名有些瘮人,心下一歎,正欲出聲應下,就聽霍百裏接口道:“且宮中皇四子好佛,常為太後前行探路,明日大業寺中警醒著些,莫被人記恨上。”
胤禔應下,心中卻歎:這又是供著神佛裝門麵,又是小心眼兒,還排行老四,明日若被胤礽遇上,少不得要試探一迴,結下仇來,所幸明兒霍青和胤祉都在,總鬧不出大褶子來。然而,心下總不免擔憂,終是忍不住出聲抱怨:“這太後也是無聊,五月裏並無佛日,這時節那大業寺所在嶽山上亦無十分風景,作甚折騰一迴?”
“佑明慎言。明日乃是皇後忌日,太後後日往佛寺去,乃是為消些業障,現下你曉得了因由,今後莫要再提此事。”霍百裏輕聲同胤禔說道,眼卻瞧著方森傑。
“皇後忌日是明日?”胤禔一驚,他曾親眼瞧著胤礽為康熙皇帝那一句誅心之言黯了眉眼,至今仍不敢想那人是否已掙脫夢魘。午夜夢迴之際,他也曾想過此間水泱處境種種仿佛他們兄弟前世投影,胤礽同水泱走得那麽近,其境況會否時時戳著胤礽心中隱痛,如今,他卻是能鬆口氣,康熙皇帝最擅編撰誅心謬論,拜其所賜,他們兄弟心性終被煉得堅韌非常,但看那投了女身仍活的不錯得兩個,即可窺見一二。
“是。據說當年皇後誕下太子後情勢雖兇險,用了西疆晉上的天山雪蓮方才迴轉,隻是,有人將定國侯殞命疆場一事說與皇後,皇後與定國侯姐弟情深,心神大慟……終是藥石無靈。”與胤禔詳解當年事的卻是方森傑,此時方森傑眼中陰霾已不見,溫和直入眼眸,讓霍百裏暗暗鬆了口氣。
“過幾日是南安王府郡主生辰宴,王妃現下不好挪動,你是得去的。”憶起聽得的舊年軼事,霍百裏笑著續道,“你和瑾安總念著要教導妹妹,正好可去尋霍青取經。”
胤禔應下,麵色不變,心下卻不以為然:好歹他曾經著意教養過的四個閨女在娘家敗落之境仍能護著兒女長大成人;胤礽雖沒來得及同其嫡女修好,後半輩子卻是一直苦心孤詣的教孩子;胤祉雖沒親自教養過女兒,卻一直不曾忘記護著榮憲;而霍青上輩子就沒有嫡親姐妹,唯一的女兒也沒養明白,這輩子教妹妹還不是從他們這兒取的經。這話卻是與人說不得,每逢此刻,胤禔便要慶幸一迴幸好有胤礽等人同在此間,否則,他非得被這種無可傾述的心情憋個好歹。
眼見時辰不早,胤禔起身告退,正待出門,卻被方森傑叫住:“告訴瑾安莫要躲在家中,經濟仕途皆為要事,為師並非古板酸儒,不會苛刻一心隻對聖賢論說。我和華星近日有事要忙,你二人在書院好好讀書,書肆的事兒吩咐了管家去做就好。明年下場,不得墜了為師的名聲。”
胤禔折身領命,退出屋去,行在庭間徑上,忍不住歎氣:怕是直到宮中事畢,胤礽才能收迴心好好讀書,他這做兄長的無可為之,隻能祈願國事繁重皇帝忙,後宮皇子莫要鬧。
待胤禔離開,梅鶴園中火燭漸滅,片刻笑聲,靜室中方森傑起身整衣,霍百裏解下褐色外罩,身著玄衫站到方森傑身邊。
方森傑偏頭看了身邊人一眼,並未出聲,隻是捧了高幾上青玉淨瓶轉身出門。
霍百裏彎了彎唇,執了幾上銀剪,緊隨其後。
月色皎皎,梅鶴園偏角蓮池中鶴群單腳而立,曲頸頭藏於翅下休憩,亦有幾隻鶴在池旁漫步,對緩步行來的方霍二人仿若未見,徑自行事。
胤祉在自省反思,而胤礽聞聽賈赦之言,眼睛頓時亮了:既是要起一處製書之地,書樓雖說更麻煩些,卻著實好過書肆不少,可許貧寒士子抄錄書典,亦可供奉金而來之人一覽孤本;可許人靜室切磋文章,亦可供人大堂談經論道……天下言論本就是堵不如疏,隻是到時候少不得請了辯才了得之人坐鎮書樓,萬不能讓那極擅顛倒黑白、鼠目寸光之徒占了上風,否則此舉便不是利國利民之大善好事,而是開了禍國亂民端源。
不過,他父親果然別有慧根,隻是被人耽擱了。胤礽暗暗心疼賈赦,麵上笑容愈發燦爛,眼中崇敬之情更勝,連連點頭應是。
然而,胤礽眼角餘光瞥見胤祉恨不得將臉藏進茶盞中的模樣,有點苦惱,猶豫一瞬,決定晚些時候將這置辦書肆緣由與人和盤托出。
非他做事瞞著胤祉,隻是此事始末緣由著實有些是不好出口:置辦書肆之念實非他所想,他隻是在鬆瑤書院與那幾人說話時隨口論道坊間書肆版刊釋論隻那幾種經年不變,各家都在求往昔孤本,求書竟是不往書肆,而是往古玩閣坊,且如今並非不得令洛陽紙貴之詞論,隻是書肆製版拓印太難……誰想素來寡言的程毅一出口就是驚人之語--書肆經營自有難處,不若幾人湊了銀錢置辦書肆!
胤礽一想當時之事就覺心火上頭:水臶、水臵在旁起哄也就罷了,看他的眼神也不對,最最讓他痛心的就是他大哥!看著人投過來那意味深長的眼神中的理解,胤礽隻覺這不安分的帽子他是扛定了。
他從不是怕事之人,隻是,置辦書肆的事兒就算他大哥願意替他在兩位先生那兒扛了,他兩位師傅也不會信,再加上他與太子以壽禮為賭一事,胤礽覺得他會被方先生的眼神掐死,不知道他現在開始謹遵謹言慎行的聖訓還來不來得及……
賈赦瞧著胤礽眼中慕濡之色,心下也有幾分自得,半是為了自個兒如今說話著實言之切實、論之有理,半是為了他的孩子們驕傲,瞧著孩子們愈發出色,賈赦很覺得自己活的愈發有盼頭,抬手攬過兩個孩子,說起那書樓起在何處妥當。
北靜王府中,胤禔正同方霍二人言說書肆一事。
“這是璉兒的意思?”方森傑聽罷,隻語氣平平詢問一句。
再看霍百裏唇邊隻有興味的笑,確定兩位先生並沒有胤禔預想的不悅,雖心下疑惑,卻也替胤礽鬆了口氣。
昨日他同諸人一般以為此事乃是胤礽精心籌劃之果,但是人今日卻躲了在家,再迴想昨日胤礽看向他那略顯悲憤的眼神,很不似做戲,那麽,當真隻是人隨口一說。
想一想以往盡是胤礽挖坑等人跳,今迴自個兒失足被自個兒丟的石頭絆了腳,胤禔獨坐車中痛快笑過一場,到了方霍二人跟前仍極力為人周旋,畢竟若是隻此一事還好,胤礽不過得些言語教訓,然若數罪並罰,便是被罰蹲馬步,他也會心疼的。
將昨日之事詳盡道來,見方霍二人眼中笑意愈盛,胤禔徹底放下心來:觀眼下情形,兩位先生顯然是更重書肆一事的好處。
耳中聽著胤禔道說事由,方霍二人正以眼神交流。
方森傑看向霍百裏的眼中滿是笑意:這會不會是璉兒準備送你的生辰禮?師兄不若接下,留在京中整注古籍罷。
霍百裏輕搖頭,垂眸一瞬,抬眼時瞳中滿是無奈:沐言莫要玩笑。京中若起那可製版刊印之書肆可不是誰人都擔得起的,隻怕唯有王公貴族子弟有這個膽量提及,而整籍校書一事乃是翰林之責。且,若當真是那小兒備的禮,這般早早讓人知曉,實非其行事風格。
方森傑頷首認同,不再言此,轉頭去看胤禔,問道:“明日瑾安一家可是要往大業寺上香?”
“是。”聞得此問,胤禔心中稍有不安,大業寺雖可算是皇家寺院,然皇家進香之日外倒也迎苦救貧,隻是他聽霍青說過皇長子水汜近日提及此地語中厭惡十分明顯,如今他家先生又問,可是那廟中的和尚有甚古怪?
“你明日早些派人傳話與他:太後每逢五月初六必至大業寺小住禮佛,明日還家時辰定要早些。”
胤禔聽到方森傑言說太後二字時的語氣,忍不住抬眼去看人,隻見燭火下清雋書生眉目柔和依舊,一雙墨瞳映著火光莫名有些瘮人,心下一歎,正欲出聲應下,就聽霍百裏接口道:“且宮中皇四子好佛,常為太後前行探路,明日大業寺中警醒著些,莫被人記恨上。”
胤禔應下,心中卻歎:這又是供著神佛裝門麵,又是小心眼兒,還排行老四,明日若被胤礽遇上,少不得要試探一迴,結下仇來,所幸明兒霍青和胤祉都在,總鬧不出大褶子來。然而,心下總不免擔憂,終是忍不住出聲抱怨:“這太後也是無聊,五月裏並無佛日,這時節那大業寺所在嶽山上亦無十分風景,作甚折騰一迴?”
“佑明慎言。明日乃是皇後忌日,太後後日往佛寺去,乃是為消些業障,現下你曉得了因由,今後莫要再提此事。”霍百裏輕聲同胤禔說道,眼卻瞧著方森傑。
“皇後忌日是明日?”胤禔一驚,他曾親眼瞧著胤礽為康熙皇帝那一句誅心之言黯了眉眼,至今仍不敢想那人是否已掙脫夢魘。午夜夢迴之際,他也曾想過此間水泱處境種種仿佛他們兄弟前世投影,胤礽同水泱走得那麽近,其境況會否時時戳著胤礽心中隱痛,如今,他卻是能鬆口氣,康熙皇帝最擅編撰誅心謬論,拜其所賜,他們兄弟心性終被煉得堅韌非常,但看那投了女身仍活的不錯得兩個,即可窺見一二。
“是。據說當年皇後誕下太子後情勢雖兇險,用了西疆晉上的天山雪蓮方才迴轉,隻是,有人將定國侯殞命疆場一事說與皇後,皇後與定國侯姐弟情深,心神大慟……終是藥石無靈。”與胤禔詳解當年事的卻是方森傑,此時方森傑眼中陰霾已不見,溫和直入眼眸,讓霍百裏暗暗鬆了口氣。
“過幾日是南安王府郡主生辰宴,王妃現下不好挪動,你是得去的。”憶起聽得的舊年軼事,霍百裏笑著續道,“你和瑾安總念著要教導妹妹,正好可去尋霍青取經。”
胤禔應下,麵色不變,心下卻不以為然:好歹他曾經著意教養過的四個閨女在娘家敗落之境仍能護著兒女長大成人;胤礽雖沒來得及同其嫡女修好,後半輩子卻是一直苦心孤詣的教孩子;胤祉雖沒親自教養過女兒,卻一直不曾忘記護著榮憲;而霍青上輩子就沒有嫡親姐妹,唯一的女兒也沒養明白,這輩子教妹妹還不是從他們這兒取的經。這話卻是與人說不得,每逢此刻,胤禔便要慶幸一迴幸好有胤礽等人同在此間,否則,他非得被這種無可傾述的心情憋個好歹。
眼見時辰不早,胤禔起身告退,正待出門,卻被方森傑叫住:“告訴瑾安莫要躲在家中,經濟仕途皆為要事,為師並非古板酸儒,不會苛刻一心隻對聖賢論說。我和華星近日有事要忙,你二人在書院好好讀書,書肆的事兒吩咐了管家去做就好。明年下場,不得墜了為師的名聲。”
胤禔折身領命,退出屋去,行在庭間徑上,忍不住歎氣:怕是直到宮中事畢,胤礽才能收迴心好好讀書,他這做兄長的無可為之,隻能祈願國事繁重皇帝忙,後宮皇子莫要鬧。
待胤禔離開,梅鶴園中火燭漸滅,片刻笑聲,靜室中方森傑起身整衣,霍百裏解下褐色外罩,身著玄衫站到方森傑身邊。
方森傑偏頭看了身邊人一眼,並未出聲,隻是捧了高幾上青玉淨瓶轉身出門。
霍百裏彎了彎唇,執了幾上銀剪,緊隨其後。
月色皎皎,梅鶴園偏角蓮池中鶴群單腳而立,曲頸頭藏於翅下休憩,亦有幾隻鶴在池旁漫步,對緩步行來的方霍二人仿若未見,徑自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