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的求饒聲並沒能打動朱棣,被兩個侍衛架著離開禦書房的門前,一場鬧劇就這樣虎頭蛇尾的結束。
唐明愣愣的看著眼前一臉緊繃著的皇上,他怎麽也沒想到眼前這位一國之君,竟如此絕情,對於自己的愛子尚且可以這樣不講情麵。稍一犯錯便關入大牢,身為臣子的自己,一但犯錯後果更是可想而知。
姚廣孝此刻卻是一臉的高深莫測,朱棣此番做法明顯是有殺雞儆猴的意思。不然若在平時朱高煦絕不會淪落到要坐天牢的地步。借自己兒子的事來警惕一下唐明,看來效果還是斐然的。
對於唐明一臉愕然的模樣,朱棣似乎很滿意,小子是玲瓏心一點就透,自無需再多言。高抬著龍首邁著龍步進了禦書房。
唐明彎腰塌背小心跟在其後,故意放緩腳步等姚廣孝,在其耳邊小聲言道:“老師,弟子想請你老人家幫忙向皇上開口要一艘寶船,不知可否?”
姚廣孝嘴角噙著一絲微笑,點點頭:“你封地在海外的孤島,其海島孤立無援,一但有利可圖海盜必會橫行,海船和相關的人員,你自可與三寶討要。至於寶船多了不可,要個一兩艘還是可行的。”
說話間兩人已到禦書房門口,唐明不再言語,微微躬身一禮便跨門而入。朱棣高坐龍椅之上,低垂著眼簾悶聲不響。
唐明心裏有些忐忑,不知道應不應該站出來跟朱棣提寶船的事,安靜的禦書房內一時間氣氛有些詭異。唐明用眼角的餘光偷瞄姚廣孝一下,老僧入定一般,與朱棣的模樣沒什麽不同。
這是要逼著自己開口的意思啊!唐明別無選擇隻得硬著頭皮開口言道:“皇上,微臣有事啟奏!”
“愛卿有事盡管言語便可,何須如此客氣。”朱棣一改沉悶,嗬嗬言道。
瞧這口氣似乎並沒有怪罪自己與朱高煦之事,唐明頓時淡定了許多,隨言道:“臣這兩天已經準備啟程去威海島,雖有鄭和大人慷慨相贈一些海船。但考慮到海上多有遊蕩的海盜,為其安全著想,若沒有一兩艘寶船做為護衛的力量,臣恐難以在孤島之上為皇上馴養牛馬。”
“寶船乃是我大明的海上利器,按理絕不會下送於臣子,但念你改造寶船龍骨有功,朕便送你一艘也無不可。自行去和鄭和商議,就說朕已答應於你便好。如今天下已太平,朕不日即將登基,威海候可先譴其手下去安排封地的事宜,至於你留下來參加完朕的登基大典再前去封地便可。”
四年戰亂之禍,大大小小百餘次戰鬥,直到今天總算順利登基,朱棣自是心懷大暢。
唐明拱手應諾,陪著朱棣閑聊幾句後便和姚廣孝一起告別退下。迴慶壽寺的途中,唐明由於好奇心作祟,向姚廣孝打聽東廠之事。姚廣孝並沒有任何的隱瞞,一一為其解答。
朱棣從今天早朝之後,確實是和姚廣孝商討東廠是否需要建立之事。姚廣孝從一開始心裏就不支持朱棣,可無奈朱棣心意已定,找他來談也隻是知會一聲而已。朱棣對身邊的太監可以說是相當依賴,對其信任已經遠遠超過錦衣衛。
可要是直接讓身邊的太監去參合進錦衣衛裏,這樣做並不妥當,這樣的改變不提朝中各位大臣會有腹議。錦衣衛這個向來強力的機構本身便無法接受,所以為了能一勞永逸,朱棣幹脆想出重新再立一個跟錦衣衛相當的機構。
而這個機構當然是由身邊的太監掌權,第一任的人選當然是對朱棣一直忠心耿耿的李興。姚廣孝見自己勸說無效,便不再言語,人越老年紀越大,他對這些權力中的你爭我鬥的事情,幾乎已經失去了興趣。
姚廣孝倒是對朱棣提起的另一個倡議很有興趣,便是編修永樂大典一事。這事姚廣孝表示大力支持,朱棣也命其開始準備人員,一但時機成熟便可開始操作。
永樂大典這事,唐明自然是知道的,不過對於建立東廠一事,姚廣孝漠不關心的表現倒是有些意外。畢竟這個所謂的東廠第一任掌權人就是李興,鄭和目前和李興的關係,姚廣孝不可能一點都不知道。
可明知以後自己的弟子會有大麻煩,姚廣孝卻還能把此事當成沒發生過一樣。糊塗中的唐明本來還想開口問一下的,但最後還是忍了下來,姚廣孝這樣的老狐狸都不擔心鄭和,他這個官場小白瞎操什麽心。
天塌下來不是還有他們這些大佬頂著嗎?要想自己以後能輕鬆度日,逍遙的做一個侯爺,有些事情還是少知道為妙。
送走姚廣孝已經是二更天,不知道靈逸這小子事情辦得怎麽樣?畢竟對性子有些跳脫的靈逸,唐明對其還是有些不放心,隨催促侍衛加快速度趕迴鄭府。
皇宮中的禦書房依然亮著燈火,朱棣還沒有安寢,禦書房厚厚的地毯上,一個破碎的茶杯四散在其上麵。朱棣臉現怒意,眼中兩道厲芒毫無保留的傾泄在跪於地上的紀綱。
原來紀綱在不久前接到了北平錦衣衛的密件,說是韃靼又再次襲擊了大明的邊疆,造成當地的守軍大量的傷亡。韃靼日見勢大已有大規模來犯之意,情況不容樂觀,要求稟告皇上做好防範,並且派兵增援。
朱棣聞聽此消息後才有剛才那番震怒的表現,韃靼此番作為無疑深深的觸怒了朱棣,以前家裏還在內鬥,無暇分身去管韃靼,隻能盡量忍耐。可現在不同以往,家裏已經平息內亂,雖還需要休養才能恢複國力,但隻要能抽出身來。
朱棣佷樂意跟韃靼來一場大戰,尤其是從他分封到北平,絨守邊疆之時,就與韃靼結下了不小的仇恨。可以說建文如果是朱棣的心頭刺,那韃靼就是他的眼中釘,都是必除之而後快的人。
“朕要你命錦衣衛中的死士混進韃靼刺探軍情,算算日子也有一段時間了,可有何結果?”朱棣在一番發泄後,終於壓製住胸中燃燒的怒火,冷聲喝問紀綱。
唐明愣愣的看著眼前一臉緊繃著的皇上,他怎麽也沒想到眼前這位一國之君,竟如此絕情,對於自己的愛子尚且可以這樣不講情麵。稍一犯錯便關入大牢,身為臣子的自己,一但犯錯後果更是可想而知。
姚廣孝此刻卻是一臉的高深莫測,朱棣此番做法明顯是有殺雞儆猴的意思。不然若在平時朱高煦絕不會淪落到要坐天牢的地步。借自己兒子的事來警惕一下唐明,看來效果還是斐然的。
對於唐明一臉愕然的模樣,朱棣似乎很滿意,小子是玲瓏心一點就透,自無需再多言。高抬著龍首邁著龍步進了禦書房。
唐明彎腰塌背小心跟在其後,故意放緩腳步等姚廣孝,在其耳邊小聲言道:“老師,弟子想請你老人家幫忙向皇上開口要一艘寶船,不知可否?”
姚廣孝嘴角噙著一絲微笑,點點頭:“你封地在海外的孤島,其海島孤立無援,一但有利可圖海盜必會橫行,海船和相關的人員,你自可與三寶討要。至於寶船多了不可,要個一兩艘還是可行的。”
說話間兩人已到禦書房門口,唐明不再言語,微微躬身一禮便跨門而入。朱棣高坐龍椅之上,低垂著眼簾悶聲不響。
唐明心裏有些忐忑,不知道應不應該站出來跟朱棣提寶船的事,安靜的禦書房內一時間氣氛有些詭異。唐明用眼角的餘光偷瞄姚廣孝一下,老僧入定一般,與朱棣的模樣沒什麽不同。
這是要逼著自己開口的意思啊!唐明別無選擇隻得硬著頭皮開口言道:“皇上,微臣有事啟奏!”
“愛卿有事盡管言語便可,何須如此客氣。”朱棣一改沉悶,嗬嗬言道。
瞧這口氣似乎並沒有怪罪自己與朱高煦之事,唐明頓時淡定了許多,隨言道:“臣這兩天已經準備啟程去威海島,雖有鄭和大人慷慨相贈一些海船。但考慮到海上多有遊蕩的海盜,為其安全著想,若沒有一兩艘寶船做為護衛的力量,臣恐難以在孤島之上為皇上馴養牛馬。”
“寶船乃是我大明的海上利器,按理絕不會下送於臣子,但念你改造寶船龍骨有功,朕便送你一艘也無不可。自行去和鄭和商議,就說朕已答應於你便好。如今天下已太平,朕不日即將登基,威海候可先譴其手下去安排封地的事宜,至於你留下來參加完朕的登基大典再前去封地便可。”
四年戰亂之禍,大大小小百餘次戰鬥,直到今天總算順利登基,朱棣自是心懷大暢。
唐明拱手應諾,陪著朱棣閑聊幾句後便和姚廣孝一起告別退下。迴慶壽寺的途中,唐明由於好奇心作祟,向姚廣孝打聽東廠之事。姚廣孝並沒有任何的隱瞞,一一為其解答。
朱棣從今天早朝之後,確實是和姚廣孝商討東廠是否需要建立之事。姚廣孝從一開始心裏就不支持朱棣,可無奈朱棣心意已定,找他來談也隻是知會一聲而已。朱棣對身邊的太監可以說是相當依賴,對其信任已經遠遠超過錦衣衛。
可要是直接讓身邊的太監去參合進錦衣衛裏,這樣做並不妥當,這樣的改變不提朝中各位大臣會有腹議。錦衣衛這個向來強力的機構本身便無法接受,所以為了能一勞永逸,朱棣幹脆想出重新再立一個跟錦衣衛相當的機構。
而這個機構當然是由身邊的太監掌權,第一任的人選當然是對朱棣一直忠心耿耿的李興。姚廣孝見自己勸說無效,便不再言語,人越老年紀越大,他對這些權力中的你爭我鬥的事情,幾乎已經失去了興趣。
姚廣孝倒是對朱棣提起的另一個倡議很有興趣,便是編修永樂大典一事。這事姚廣孝表示大力支持,朱棣也命其開始準備人員,一但時機成熟便可開始操作。
永樂大典這事,唐明自然是知道的,不過對於建立東廠一事,姚廣孝漠不關心的表現倒是有些意外。畢竟這個所謂的東廠第一任掌權人就是李興,鄭和目前和李興的關係,姚廣孝不可能一點都不知道。
可明知以後自己的弟子會有大麻煩,姚廣孝卻還能把此事當成沒發生過一樣。糊塗中的唐明本來還想開口問一下的,但最後還是忍了下來,姚廣孝這樣的老狐狸都不擔心鄭和,他這個官場小白瞎操什麽心。
天塌下來不是還有他們這些大佬頂著嗎?要想自己以後能輕鬆度日,逍遙的做一個侯爺,有些事情還是少知道為妙。
送走姚廣孝已經是二更天,不知道靈逸這小子事情辦得怎麽樣?畢竟對性子有些跳脫的靈逸,唐明對其還是有些不放心,隨催促侍衛加快速度趕迴鄭府。
皇宮中的禦書房依然亮著燈火,朱棣還沒有安寢,禦書房厚厚的地毯上,一個破碎的茶杯四散在其上麵。朱棣臉現怒意,眼中兩道厲芒毫無保留的傾泄在跪於地上的紀綱。
原來紀綱在不久前接到了北平錦衣衛的密件,說是韃靼又再次襲擊了大明的邊疆,造成當地的守軍大量的傷亡。韃靼日見勢大已有大規模來犯之意,情況不容樂觀,要求稟告皇上做好防範,並且派兵增援。
朱棣聞聽此消息後才有剛才那番震怒的表現,韃靼此番作為無疑深深的觸怒了朱棣,以前家裏還在內鬥,無暇分身去管韃靼,隻能盡量忍耐。可現在不同以往,家裏已經平息內亂,雖還需要休養才能恢複國力,但隻要能抽出身來。
朱棣佷樂意跟韃靼來一場大戰,尤其是從他分封到北平,絨守邊疆之時,就與韃靼結下了不小的仇恨。可以說建文如果是朱棣的心頭刺,那韃靼就是他的眼中釘,都是必除之而後快的人。
“朕要你命錦衣衛中的死士混進韃靼刺探軍情,算算日子也有一段時間了,可有何結果?”朱棣在一番發泄後,終於壓製住胸中燃燒的怒火,冷聲喝問紀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