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不知道怎麽說?”
元梨聽到劉才的話,頓時火冒三丈。
“要不是你那八杆子打不著的兄長,我爹會來學宮?”
“不是,就因為你爹要過來和你來一場父子局,你就覺得是我害了你?”
劉才有些哭笑不得的反問。
你們麗家的家風到底是有剛啊!
讓你怕成這樣?
所謂旁觀者清。
大秦學宮要開啟下一次論戰之事,劉才也十分清楚。
甚至,劉肥派人聯係孔鮒與鮑令白的就是劉才。
不過,在他看來,此事對元梨來說,可是大好事。
上一次論戰,元梨在大秦學宮名聲大噪,幾乎成了明星學子。
普通百姓談起大秦學宮,鮮有不知道元梨其人的。
這次關於新舊觀念衝突的論戰,元梨更是天然就處在事件中心。
隻要這次論戰傳播出去,元梨的知名度肯定會更高一層。
千裏求學為的是什麽?
不就是為了名聲,為了給父母長臉麽!
別人苦讀一輩子書,還得靠遇到機遇,才能夠一炮而響,成為聞名天下的學派大老。
大多數人做到這一步的時候,頭發胡子都白了。
你元梨才弱冠之齡,就名傳天下,還有啥不滿意的?
而且,之前你不是很享受這種狀態麽?
君子成人之美,我都如此為你著想了,為了推動此事四處奔走。
你不領情也就罷了,反而當眾詆毀於我?
元梨,非人哉!
兩人都是辯才極佳,就此事當眾爭論起來。
但誰都清楚,今日他們就算爭出個對錯輸贏來,也沒有絲毫卵用。
因為,元鼎就要到了。
關中火車站,元鼎在劉肥的陪同下,走下火車。
來到站台上,元鼎扭頭看了一眼停在自己身後,還嗚嗚冒著白色濃煙的鋼鐵巨物。
元鼎神色有些複雜。
劉肥帶他坐火車的時候,他心裏其實是極其不屑的。
其實,他也知道,如今劉肥的策略就是以退為進。
名義上和自己站在同一陣線,實際上還不是想要千方百計地說服自己嗎?
元鼎心裏跟明鏡一樣。
不過,他沒有拆穿劉肥的謊話。
他之所以答應劉肥前往關中,其實並不是因為劉肥的提議打動了他。
主要是,他自己想去大秦學宮看一看。
元鼎就元梨一個兒子。
雖然是老來得子,但與別人家不同,他對兒子的態度一向都極為嚴厲。
因此,父子倆的關係極為緊張。
但是,天下的父母,又有哪一個不愛自己的子女呢?
元鼎今年已經六十五歲了。
在以往,他這個年紀去世,都可以稱得上是喜喪。
之前缺衣少食,戰爭頻繁的時候,一個成年男丁能夠活到五十歲而無病無災,就已經算是高壽了。
元鼎生怕自己哪天一覺睡過去,就再也醒不過來。
但是,自從兒子離開高陽前往關中求學,到現在將近兩年的時間,元鼎便再也沒見過他。
平時兩人書信來往頻繁,但基本上都在爭論。
父子倆的性格都極其剛硬,誰都不願意低頭。
元梨因為入了科學院,所以不想迴家見父親。
而元鼎雖然想見兒子,但是嘴上卻不肯服軟。
這次劉肥提出來去大秦學宮與兒子當麵辯論,正好給了元鼎一個台階下。
不過,在元鼎心中,見兒子是一迴事。
但是,想要讓他改變自己的看法,沒門。
元鼎出身低賤,自小貧寒。
他小時候為了求生,曾經拜入一個匠人門下。
但是那個匠人卻將他當奴仆使喚,平素隻給一些餿掉的剩菜剩飯。
如果隻是如此,那也就罷了。
但對方平素偷工減料,偷懶耍滑的性格,卻給元鼎留下了極其不好的印象。
當初有人許以重金,讓那個匠人製劍。
那匠人在鑄劍過程之中,想要參照幹將、莫邪的辦法,以活人祭煉。
而被他選中的,就是元鼎。
雖然在最後的關頭,元鼎親手將其殺死,逃得一條性命。
但是,此事卻在元鼎心中留下了極深的陰影。
因此,元鼎始終認為,匠人都不是什麽好東西。
無論是當初公輸班的厭勝之術,還是血煉之術,都是異端邪說。
至於他們引以為傲的手藝,在元鼎眼中,其實根本沒什麽了不起。
有腦子就行的事情,有什麽值得炫耀的?
過去匠人們那低賤的地位,不是沒有理由的。
所以,趙昆登基之後,大肆啟用匠人,搞什麽科學院,就讓元鼎極為不滿。
因為年幼時期的經曆,讓元鼎極其反感匠人。
他認為匠人根本不配獲得高位,讓他們參與到國朝大事之中,那便是妖魔叢生的大事!
盡管這些年來,科學院產出的新奇之物層出不窮。
但元鼎從來不屑於去主動了解。
他家中所用之物,大多都保留著過去的習慣。
他本人平素也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最多不過是去自己買的田地裏去走走。
報紙元鼎也讀,但每當看到上麵宣揚科學院造物的時候,他都是嗤之以鼻。
要麽認為言過其實,要麽認為不過如此。
火車此物,據說不用牛馬便能夠自行運動。
這在元鼎眼中,幾乎就是天方夜譚。
這與拽著自己的頭發,把自己拉到空中有何異?
歪理邪說!
但這次乘坐火車,卻幾乎讓元鼎三觀盡毀!
火車車身龐大,足有二十丈長。
據劉肥介紹,一截四丈長的車廂,足有千斤載量。
光是在心中粗略估算一下,就讓元鼎咂舌不已。
更難能可貴的是,火車開動之後,元鼎覺得異常平穩。
這種行駛的舒適度,是他之前在任何馬車上都沒有感受過的。
在華夏之地,人過五十便很少出門。
就是怕路途遙遠,稍有不慎就會死在異鄉。
但是如果是乘坐火車出行.....
元鼎不敢再想下去了。
因為他突然發現,自己一直鄙棄的科學院造物,其神奇之處遠超自己的想象麥。
元鼎不信邪,又跑到劉肥口中的駕駛室去參觀了一遍。
在車頭,他看到了一個巨大的灶台一樣的東西。
有七八個身高體壯的漢子,在不斷地往爐子裏填黑得發亮的煤炭。
這種東西,元鼎倒是認識。
隻是,他怎麽都想不明白。
為什麽這種普通的生火之物,扔進那個大爐子裏之後,就能夠迸發出如此恐怖的巨力。
帶著這樣的疑惑,元鼎走下了火車。
此時,他心情極度複雜,但又滿腦子的疑問,想要迫切找人求解。
生平第一次,他意識到了,自己恐怕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了。
自己一直以來鄙薄的匠人,與科學院的研究員完全是兩碼事。
但是,元鼎畢竟是一個老頑固。
讓他就此承認自己是錯的,也不現實。
恍恍忽忽之中,元鼎跟著劉肥上了新式馬車,朝著大秦學宮趕去。
來到大秦學宮的時候,天色已經逐漸昏暗。
還沒進門,元鼎便聽到裏麵傳出洪亮的讀書聲。
他不由得感慨道:“久聞大秦學宮匯聚天下文萃,今日得見,果然盛名之下無虛。”
劉肥隻是笑了笑,沒有說話。
他雖然負責商行,但其實自己大字都不識幾個。
元鼎和他談這些東西,完全就是對牛彈琴。
劉肥倒是想要和對方炫耀一下大秦學宮,自己建築商行建造的新式社區就在大秦學宮附近。
不過,恐怕這番話說出來,肯定會被對方冷嘲熱諷一番。
哎,食古不化的老頑固。
這段時間和元鼎的接觸,劉肥頗覺得有些索然無味。
隻能怪陛下把這幫老家夥照顧得太好啊!
換做是以往,哪個六七十歲的老頭敢這麽長氣!
尤其是元鼎這種家中隻有一個獨子的。
兒子出息,能夠讓他老有所依,吃穿不愁就偷著笑了。
哪來的心思去指點江山,抨擊時政?
說白了,都是閑的!
這時,學宮內有幾人快步走了出來。
當先的,是一名儒門名叫柳生通的教諭。
柳生通是商山四皓之中夏黃公崔廣的弟子,在儒門之中,倒也不算地位太低。
元鼎雖然自視甚高,但是不得不承認,他其實在天下士子口中並沒有什麽名聲。
雖然今日之事乃是孔鮒與鮑令白等人一手推動,不過以元鼎的身份,還不夠讓兩位正副祭酒親自出迎。
事實上,柳生通這樣一位儒門先生迎接,就讓元鼎深感榮幸了。
柳生通也是陳留高陽人,與元鼎是老鄉。
他年少時,也曾向元鼎請教過學問,算是元鼎的晚輩。
看到柳生通,元鼎一直不苟言笑的臉上,也露出了一個皺巴巴的笑容。
“昔年汝登門時,吾便言汝日後必成大器。這才不過十數年,君便已經成為學宮教諭。高陽士子中,汝當執牛耳。”
誇讚的話從元鼎口中接連冒出來,聽得旁邊的劉肥都目瞪口呆。
這幫酸儒!
劉肥有些酸溜溜地想到。
想他好歹也是漢王之後,就算是現在,陛下也挺重視劉家的,畢竟小姨很有可能成為陛下的妃子,但在元鼎麵前從來沒落到一個好。
本以為這老頭就是一個又臭又硬的脾氣,對誰都是這樣。
沒想到,看到儒門的一個平平無奇的先生,他居然都如此。
果然,隻有儒生能夠欣賞儒生啊!
不僅僅是一旁的劉肥尷尬,實際上被元鼎誇讚的柳生通也是一臉尷尬。
老柳可是一個老實人,有一說一,他自認為在學宮儒門之中,自己的學問甚至都不如劉才之類的學子。
之所以能夠混上一個先生的身份,完全是沾了自己老師崔廣的光。
但是,元鼎如此誇讚自己,他又不能拒絕。
拒絕就顯得有些太矯情了。
更何況,柳生通心裏也清楚,元鼎如此誇讚自己,其實主要目的,是在給別人上眼藥呢。
這個別人,就是站在旁邊臉色極其不正常的元梨。
元梨心裏苦啊。
父子倆兩年未見,結果一見麵,自己親爹就把別人誇得一朵花兒一樣。
尬在別人,疼在自己啊!
元梨隻感覺自己的臉被扇得啪啪作響。
偏偏,他啥都不敢說。
元梨太清楚自己老子的脾氣了,現在還能夠陰陽怪氣地用話打自己的臉。
但凡自己敢出言反駁或者說一些不合時宜的話,元鼎真的敢脫下鞋子抽他。
隨後,元鼎又和隨同柳生通一起來的陸賈等人一一招唿。
最後輪到元梨了,他隻是冷哼了一聲,冷著臉不去看他。
元梨憋得臉色通紅,喊了一聲“爹”,就算應付了事。
柳生通見場麵尷尬,連忙招唿元鼎走進學宮。
“元師,酉時後三刻乃是學宮晚膳時分。孔鮒祭酒特意吩咐我,君至便請至膳堂,與眾位師長共用晚膳。”
元鼎笑著點了點頭,在一行人的簇擁下來到膳堂。
大秦學宮的膳堂,是位於中心廣場西側的一個大廳。
因為是大秦最高學府,所以當初建造的時候,頗為用心。
廳中隨處可見的桌椅,都造型不一。
每一套桌椅旁邊,還有盆栽、山石等點綴。
雖是吃飯的地方,但是看起來卻極為文雅。
柳生通直接將元鼎引到麵積稍小的二樓,教諭們的專用膳堂。
在這裏,元鼎總算見到了學宮的兩位祭酒孔鮒與鮑令白。
元鼎作為儒生,對於鮑令白無感。
這位曾經在始皇帝麵前,大放厥詞之人,以元鼎的性子,實在是對其喜愛不起來。
不過,他對孔鮒以及商山四皓等名滿天下的大儒,卻是敬仰已久。
雖然他僅僅比這幾人小幾歲,但是在他們麵前,卻恭恭敬敬執弟子禮,不敢有絲毫不恭。
不管在任何場合吃飯,隻要是儒生在,旁人都會被他們講究的那些繁文縟節折磨得吃都吃不痛快。
更不用說今日這場宴會,名義上就是儒門的主場了。
今日宴請的主賓是元鼎,主要的食材便是豕,也就是豬肉。
什麽紅燒肉、鹵肉、醬豬蹄、各色菜炒豬肉,流水似的端上來,讓元鼎不勝惶恐。
到最後,一道灑滿香料的烤乳豬端上來的時候。
元鼎看著滿桌子豐盛的肉菜,淚流滿麵的說道:“《國語》有雲: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土食魚炙。”
“元鼎一介門吏,何德何能,令各位師長以大夫之禮待之!”
元梨聽到劉才的話,頓時火冒三丈。
“要不是你那八杆子打不著的兄長,我爹會來學宮?”
“不是,就因為你爹要過來和你來一場父子局,你就覺得是我害了你?”
劉才有些哭笑不得的反問。
你們麗家的家風到底是有剛啊!
讓你怕成這樣?
所謂旁觀者清。
大秦學宮要開啟下一次論戰之事,劉才也十分清楚。
甚至,劉肥派人聯係孔鮒與鮑令白的就是劉才。
不過,在他看來,此事對元梨來說,可是大好事。
上一次論戰,元梨在大秦學宮名聲大噪,幾乎成了明星學子。
普通百姓談起大秦學宮,鮮有不知道元梨其人的。
這次關於新舊觀念衝突的論戰,元梨更是天然就處在事件中心。
隻要這次論戰傳播出去,元梨的知名度肯定會更高一層。
千裏求學為的是什麽?
不就是為了名聲,為了給父母長臉麽!
別人苦讀一輩子書,還得靠遇到機遇,才能夠一炮而響,成為聞名天下的學派大老。
大多數人做到這一步的時候,頭發胡子都白了。
你元梨才弱冠之齡,就名傳天下,還有啥不滿意的?
而且,之前你不是很享受這種狀態麽?
君子成人之美,我都如此為你著想了,為了推動此事四處奔走。
你不領情也就罷了,反而當眾詆毀於我?
元梨,非人哉!
兩人都是辯才極佳,就此事當眾爭論起來。
但誰都清楚,今日他們就算爭出個對錯輸贏來,也沒有絲毫卵用。
因為,元鼎就要到了。
關中火車站,元鼎在劉肥的陪同下,走下火車。
來到站台上,元鼎扭頭看了一眼停在自己身後,還嗚嗚冒著白色濃煙的鋼鐵巨物。
元鼎神色有些複雜。
劉肥帶他坐火車的時候,他心裏其實是極其不屑的。
其實,他也知道,如今劉肥的策略就是以退為進。
名義上和自己站在同一陣線,實際上還不是想要千方百計地說服自己嗎?
元鼎心裏跟明鏡一樣。
不過,他沒有拆穿劉肥的謊話。
他之所以答應劉肥前往關中,其實並不是因為劉肥的提議打動了他。
主要是,他自己想去大秦學宮看一看。
元鼎就元梨一個兒子。
雖然是老來得子,但與別人家不同,他對兒子的態度一向都極為嚴厲。
因此,父子倆的關係極為緊張。
但是,天下的父母,又有哪一個不愛自己的子女呢?
元鼎今年已經六十五歲了。
在以往,他這個年紀去世,都可以稱得上是喜喪。
之前缺衣少食,戰爭頻繁的時候,一個成年男丁能夠活到五十歲而無病無災,就已經算是高壽了。
元鼎生怕自己哪天一覺睡過去,就再也醒不過來。
但是,自從兒子離開高陽前往關中求學,到現在將近兩年的時間,元鼎便再也沒見過他。
平時兩人書信來往頻繁,但基本上都在爭論。
父子倆的性格都極其剛硬,誰都不願意低頭。
元梨因為入了科學院,所以不想迴家見父親。
而元鼎雖然想見兒子,但是嘴上卻不肯服軟。
這次劉肥提出來去大秦學宮與兒子當麵辯論,正好給了元鼎一個台階下。
不過,在元鼎心中,見兒子是一迴事。
但是,想要讓他改變自己的看法,沒門。
元鼎出身低賤,自小貧寒。
他小時候為了求生,曾經拜入一個匠人門下。
但是那個匠人卻將他當奴仆使喚,平素隻給一些餿掉的剩菜剩飯。
如果隻是如此,那也就罷了。
但對方平素偷工減料,偷懶耍滑的性格,卻給元鼎留下了極其不好的印象。
當初有人許以重金,讓那個匠人製劍。
那匠人在鑄劍過程之中,想要參照幹將、莫邪的辦法,以活人祭煉。
而被他選中的,就是元鼎。
雖然在最後的關頭,元鼎親手將其殺死,逃得一條性命。
但是,此事卻在元鼎心中留下了極深的陰影。
因此,元鼎始終認為,匠人都不是什麽好東西。
無論是當初公輸班的厭勝之術,還是血煉之術,都是異端邪說。
至於他們引以為傲的手藝,在元鼎眼中,其實根本沒什麽了不起。
有腦子就行的事情,有什麽值得炫耀的?
過去匠人們那低賤的地位,不是沒有理由的。
所以,趙昆登基之後,大肆啟用匠人,搞什麽科學院,就讓元鼎極為不滿。
因為年幼時期的經曆,讓元鼎極其反感匠人。
他認為匠人根本不配獲得高位,讓他們參與到國朝大事之中,那便是妖魔叢生的大事!
盡管這些年來,科學院產出的新奇之物層出不窮。
但元鼎從來不屑於去主動了解。
他家中所用之物,大多都保留著過去的習慣。
他本人平素也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最多不過是去自己買的田地裏去走走。
報紙元鼎也讀,但每當看到上麵宣揚科學院造物的時候,他都是嗤之以鼻。
要麽認為言過其實,要麽認為不過如此。
火車此物,據說不用牛馬便能夠自行運動。
這在元鼎眼中,幾乎就是天方夜譚。
這與拽著自己的頭發,把自己拉到空中有何異?
歪理邪說!
但這次乘坐火車,卻幾乎讓元鼎三觀盡毀!
火車車身龐大,足有二十丈長。
據劉肥介紹,一截四丈長的車廂,足有千斤載量。
光是在心中粗略估算一下,就讓元鼎咂舌不已。
更難能可貴的是,火車開動之後,元鼎覺得異常平穩。
這種行駛的舒適度,是他之前在任何馬車上都沒有感受過的。
在華夏之地,人過五十便很少出門。
就是怕路途遙遠,稍有不慎就會死在異鄉。
但是如果是乘坐火車出行.....
元鼎不敢再想下去了。
因為他突然發現,自己一直鄙棄的科學院造物,其神奇之處遠超自己的想象麥。
元鼎不信邪,又跑到劉肥口中的駕駛室去參觀了一遍。
在車頭,他看到了一個巨大的灶台一樣的東西。
有七八個身高體壯的漢子,在不斷地往爐子裏填黑得發亮的煤炭。
這種東西,元鼎倒是認識。
隻是,他怎麽都想不明白。
為什麽這種普通的生火之物,扔進那個大爐子裏之後,就能夠迸發出如此恐怖的巨力。
帶著這樣的疑惑,元鼎走下了火車。
此時,他心情極度複雜,但又滿腦子的疑問,想要迫切找人求解。
生平第一次,他意識到了,自己恐怕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了。
自己一直以來鄙薄的匠人,與科學院的研究員完全是兩碼事。
但是,元鼎畢竟是一個老頑固。
讓他就此承認自己是錯的,也不現實。
恍恍忽忽之中,元鼎跟著劉肥上了新式馬車,朝著大秦學宮趕去。
來到大秦學宮的時候,天色已經逐漸昏暗。
還沒進門,元鼎便聽到裏麵傳出洪亮的讀書聲。
他不由得感慨道:“久聞大秦學宮匯聚天下文萃,今日得見,果然盛名之下無虛。”
劉肥隻是笑了笑,沒有說話。
他雖然負責商行,但其實自己大字都不識幾個。
元鼎和他談這些東西,完全就是對牛彈琴。
劉肥倒是想要和對方炫耀一下大秦學宮,自己建築商行建造的新式社區就在大秦學宮附近。
不過,恐怕這番話說出來,肯定會被對方冷嘲熱諷一番。
哎,食古不化的老頑固。
這段時間和元鼎的接觸,劉肥頗覺得有些索然無味。
隻能怪陛下把這幫老家夥照顧得太好啊!
換做是以往,哪個六七十歲的老頭敢這麽長氣!
尤其是元鼎這種家中隻有一個獨子的。
兒子出息,能夠讓他老有所依,吃穿不愁就偷著笑了。
哪來的心思去指點江山,抨擊時政?
說白了,都是閑的!
這時,學宮內有幾人快步走了出來。
當先的,是一名儒門名叫柳生通的教諭。
柳生通是商山四皓之中夏黃公崔廣的弟子,在儒門之中,倒也不算地位太低。
元鼎雖然自視甚高,但是不得不承認,他其實在天下士子口中並沒有什麽名聲。
雖然今日之事乃是孔鮒與鮑令白等人一手推動,不過以元鼎的身份,還不夠讓兩位正副祭酒親自出迎。
事實上,柳生通這樣一位儒門先生迎接,就讓元鼎深感榮幸了。
柳生通也是陳留高陽人,與元鼎是老鄉。
他年少時,也曾向元鼎請教過學問,算是元鼎的晚輩。
看到柳生通,元鼎一直不苟言笑的臉上,也露出了一個皺巴巴的笑容。
“昔年汝登門時,吾便言汝日後必成大器。這才不過十數年,君便已經成為學宮教諭。高陽士子中,汝當執牛耳。”
誇讚的話從元鼎口中接連冒出來,聽得旁邊的劉肥都目瞪口呆。
這幫酸儒!
劉肥有些酸溜溜地想到。
想他好歹也是漢王之後,就算是現在,陛下也挺重視劉家的,畢竟小姨很有可能成為陛下的妃子,但在元鼎麵前從來沒落到一個好。
本以為這老頭就是一個又臭又硬的脾氣,對誰都是這樣。
沒想到,看到儒門的一個平平無奇的先生,他居然都如此。
果然,隻有儒生能夠欣賞儒生啊!
不僅僅是一旁的劉肥尷尬,實際上被元鼎誇讚的柳生通也是一臉尷尬。
老柳可是一個老實人,有一說一,他自認為在學宮儒門之中,自己的學問甚至都不如劉才之類的學子。
之所以能夠混上一個先生的身份,完全是沾了自己老師崔廣的光。
但是,元鼎如此誇讚自己,他又不能拒絕。
拒絕就顯得有些太矯情了。
更何況,柳生通心裏也清楚,元鼎如此誇讚自己,其實主要目的,是在給別人上眼藥呢。
這個別人,就是站在旁邊臉色極其不正常的元梨。
元梨心裏苦啊。
父子倆兩年未見,結果一見麵,自己親爹就把別人誇得一朵花兒一樣。
尬在別人,疼在自己啊!
元梨隻感覺自己的臉被扇得啪啪作響。
偏偏,他啥都不敢說。
元梨太清楚自己老子的脾氣了,現在還能夠陰陽怪氣地用話打自己的臉。
但凡自己敢出言反駁或者說一些不合時宜的話,元鼎真的敢脫下鞋子抽他。
隨後,元鼎又和隨同柳生通一起來的陸賈等人一一招唿。
最後輪到元梨了,他隻是冷哼了一聲,冷著臉不去看他。
元梨憋得臉色通紅,喊了一聲“爹”,就算應付了事。
柳生通見場麵尷尬,連忙招唿元鼎走進學宮。
“元師,酉時後三刻乃是學宮晚膳時分。孔鮒祭酒特意吩咐我,君至便請至膳堂,與眾位師長共用晚膳。”
元鼎笑著點了點頭,在一行人的簇擁下來到膳堂。
大秦學宮的膳堂,是位於中心廣場西側的一個大廳。
因為是大秦最高學府,所以當初建造的時候,頗為用心。
廳中隨處可見的桌椅,都造型不一。
每一套桌椅旁邊,還有盆栽、山石等點綴。
雖是吃飯的地方,但是看起來卻極為文雅。
柳生通直接將元鼎引到麵積稍小的二樓,教諭們的專用膳堂。
在這裏,元鼎總算見到了學宮的兩位祭酒孔鮒與鮑令白。
元鼎作為儒生,對於鮑令白無感。
這位曾經在始皇帝麵前,大放厥詞之人,以元鼎的性子,實在是對其喜愛不起來。
不過,他對孔鮒以及商山四皓等名滿天下的大儒,卻是敬仰已久。
雖然他僅僅比這幾人小幾歲,但是在他們麵前,卻恭恭敬敬執弟子禮,不敢有絲毫不恭。
不管在任何場合吃飯,隻要是儒生在,旁人都會被他們講究的那些繁文縟節折磨得吃都吃不痛快。
更不用說今日這場宴會,名義上就是儒門的主場了。
今日宴請的主賓是元鼎,主要的食材便是豕,也就是豬肉。
什麽紅燒肉、鹵肉、醬豬蹄、各色菜炒豬肉,流水似的端上來,讓元鼎不勝惶恐。
到最後,一道灑滿香料的烤乳豬端上來的時候。
元鼎看著滿桌子豐盛的肉菜,淚流滿麵的說道:“《國語》有雲: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土食魚炙。”
“元鼎一介門吏,何德何能,令各位師長以大夫之禮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