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鼎想到自己這一生的經曆,不由得放聲大哭。
他自負才學過人,但生不逢時。
蹉跎到老,也沒有遇到自己的伯樂,一直都鬱鬱不得誌。
他怎麽都想不到,自己這一生,還有如此高光的時刻。
要知道,這裏可是大秦學宮,大秦乃至全天下的最高學府。
這裏匯聚了幾乎所有的學派大老,說一句星光熠熠都不為過。
如今,這些大老們與自己同桌共飲。
而自己作為主賓,被以對待士大夫的禮儀招待。
一時間,元鼎感動得無以複加,他隻感覺讓自己立馬去死,這輩子也值了。
所有的遺憾與憤滿,都在這一頭烤乳豬麵前,煙消雲散。
元鼎大哭不已,惹得劉肥和元梨等人都有些不知所措。
劉肥對禮儀這種東西完全是一知半解。
即便劉氏商行起來了,他做的也是包工頭的活兒,實在難登大雅之堂。
此時膳堂裏麵數十人,就他一個人坐在那裏橫豎不得勁兒。
讓他記住那些繁瑣的禮儀名字就要了他的命了,更不用說理解其中有什麽講究了。
至於元梨,是覺得有些丟臉......
說實話,在禮儀方麵,元梨跟劉肥實際上有點半斤八兩的意思。
元梨在他老子元鼎口中,就是一個不學無術之輩。
當初大秦學宮招生,元梨倒是想遵從父命,進入儒門。
奈何,他自己的學問不紮實,人家儒門根本不要他。
最後,還是跟著侯公,以一種近似於填頭的方式,拜入了科學院門下。
所以關於儒門的這些彎彎繞繞,元梨到現在還是和元鼎說的那樣,純粹不學無術。
而且,元鼎說話的時候,元梨正在心裏盤算著待會兒怎麽跟父親對線,壓根沒有注意到元鼎前半句說的是什麽。
他看到親爹痛哭流涕,還以為這一桌子菜招待下,他被感動到如此的。
在他眼中,父親的這番表態,確實有些丟人。
畢竟什麽紅燒肉、豬肘子之類的吃食,幾乎是大秦學宮膳堂的標配。
即便是最普通的士子,隔三差五都有機會打打牙祭。
唯一稀罕的,就是那頭烤乳豬。
不過,這菜做得著實糟糕。
一頭乳豬烤的外焦裏嫩,色澤金黃,完美展示了膳堂的師傅們的手藝。
不過,切開豬背,便露出了裏麵一坨黃油。
黃油裏麵浸泡著滿滿當當的各種香料。
光是那味道,都有些駒鼻!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元梨很清楚自家老子平時是什麽做派。
就這麽說吧,家中吃飯,從來都是粗茶澹飯,都什麽年代了,調味品都是用的可憐巴巴的青鹽。
更不用說香料了,元梨打小就沒在家見過那種東西。
元梨隻當是父親脫離時代太久,以至於忘記了往日價比黃金的香料,此時在大秦已經是不值錢的玩意兒。
據說大秦海客在南洋發現的幾座香料大島,如今堆積的香料都足以供大秦使用幾百年的。
父親的這番表現,實在是有些....上不得台麵。
元梨覺得有些丟人。
不過,再丟人也是自己的親爹。
父親不明白這個變化過快的時代,但是自己這個做兒子的,一定不能讓他折損了麵子。
想到這裏,元梨連忙站起身來,朝著鮑令白等人的方向行了一禮。
“各位師長,我父親久居家中,消息閉塞,不知如今我大秦已經物產豐...”
元梨說著說著,便感覺氣氛有些不對。
所有人都是神情詭異地看向自己,開始的時候,他還有些莫名其妙。
當他看到自己父親雙目噴火地看向自己的時候,元梨突然打了一個激靈,終於意識到了是哪裏不對勁。
剛剛元鼎說話的時候,他正在神遊天外,壓根沒把今天的菜式往別的方向去想。
現在看到大家的表情,元梨就算是再怎麽後知後覺,也反應過來了。
糟了!
元梨這才想起來,眼前這一桌豬肉菜,似乎還有別的意味。
元鼎一會兒憤怒,一會兒頹廢,一會兒又麵露惆悵。
不過是眨眼間的功夫,他臉上的表情已經變換過好幾次了。
鮑令白覺得有趣。
其實,元鼎和元梨父子兩的理解都沒什麽錯誤。
今日的豬肉宴,確實有專門為元鼎而設立的意思。
不過,這些菜式隻是表現學宮對元鼎的重視而已,並沒有到元鼎所以為的,大秦學宮將他當做士大夫來招待。
如今大秦物產豐富,普通百姓都衣食無憂。
對於大秦學宮而言,這一桌的耗費,和平時一頓飯也沒什麽區別。
唯一那一頭烤乳豬,就代表了心意了,完全是遵照古禮所製。
大秦學宮對元鼎的學問畢竟了解不深,與其說這個烤乳豬是敬重他的學問,還不如說是用來款待今夜論戰的這一對父子的。
當然,這些話就沒必要和元鼎說清楚了。
君子成人之美嘛,元鼎願意這麽以為,隻要他展現出相應的才學,大秦學宮即便真的給予他士大夫一般的尊重,又如何?
想到這裏,鮑令白不由得出聲調笑了一句。
“元兄莫怪,元梨乃是科學院學子,對我儒門古禮不甚了解,也是應有之意。無心之過,一笑了之罷。”
元鼎惡狠狠瞪了元梨一眼,在自己心中好好的一個充滿儀式感的莊嚴時刻,硬是被這混賬玩意兒給攪和沒了。
忍一時越想越氣,退一步越想越虧。
尤其是這個混賬東西還是自己的親兒子。
看看一臉尷尬的兒子,再聯係到自己此行的目的。
元鼎頓時氣不打一處來,惡向膽邊生。
“說到這個孽子....當初吾讓其堅決報考儒門,卻不成想這逆子背著我偷偷拜入科學院。吾觀在座各位師長,似乎科學院的先生們未至?”
六十五歲的元鼎,牙都沒有掉一顆,咬字及其清除,邏輯顯然極為明確。
他口口聲聲說科學院先生是自己兒子的師長,不過卻是一副興師問罪的態度。
孔鮒和鮑令白聞言,兩人對視一眼,隨後都暗暗點了點頭。
要知道,孔鮒和鮑令白兩人的找元鼎來,可不是讓他來做學術交流的。
元鼎此來的主要目的,便是論戰。
所謂論戰,其實也就是吵架,就是撕比對線,隻是說起來相對文雅一些而已。
這次論戰,之所以選中元鼎,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他們聽說元鼎很剛!
以六十五歲的高齡,依舊能夠做到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著實罕見。
鮑令白自認為當初朝堂之上,是除了李斯,淳於越以外的第三個噴子。
巔峰時期的鮑令白,可以說是無所不噴。
即便是始皇帝,也曾被他當麵勸諫過,實際上也跟噴差不了什麽了。
說是勸諫,這是給始皇帝留麵子。
不過,自從鮑令白五十五歲以後,就戰鬥力銳減。
這固然有政哥不喜儒家的原因,最主要的,還是鮑令白自己明顯感覺到精力不濟了。
若是後來科學院沒有出現,鮑令白多半會隨著年齡的增大,逐漸變得謹小慎微,不敢再胡亂說話。
畢竟,人年紀大了,顧忌就會不自覺變多。
在始皇帝治下,儒家本來就艱難。
自己的官做得越大,責任就越大。
門人弟子需不需要照顧?
親戚子侄需不需要照顧?
親朋故舊需不需要照顧?
所謂禮下於人必有所求,求人的地方越來越多,人的膽子自然也就越來越小。
能夠在朝堂站穩腳跟的,還真沒有什麽缺心眼的。
不過,雖然自己大噴子的榮光沒有延續下來,但並不妨礙鮑令白欣賞同樣性格的人。
尤其是,元鼎還和自己一樣,同樣出自儒家門下。
妙啊!
想到此處,鮑令白得意地看了一眼孔鮒。
既然是論戰,自然就有觀點雙方。
孔鮒與鮑令白各挺一方,鮑令白挺的自然是元鼎。
而孔鮒,則是站在元梨這邊。
實際上兩人都清楚,這場論戰,在還沒有開始之前,勝負就已經定了。
但是,這個過程不能不走。
不僅需要走一遍,而且要走得越激烈越好。
場麵不激烈,怎麽可以引發全民熱議,形成輿論風潮?
這就需要看元鼎這個“反派”的能力了。
可以說,在這場論戰之中,他除了占了一個元梨親爹的名分優勢之外,可以說再無優勢。
現在看來,元鼎這個人還真是選對了。
飯還沒開動,他就主動開槍了。
元鼎借著詢問科學院先生一事,其實便是隱喻科學院先生無禮,水平應該也就那樣了。
這場論戰,就在這種誰都沒有想到的情況下,由元鼎開啟。
元梨看到自己父親雙手扶膝,端端正正跪坐在座位上。
而且,他的目光死死盯著自己,正是標準的論辯姿勢。
自小經曆的教育,讓元梨瞬間放下碗快,同時也與父親一般,擺好坐姿。
“今日吾來學宮,乃是向科學院請教。為何科學院隻來閑人二三子,招待於我?”
元鼎看著元梨,目光炯炯說道。
這是父子倆今日見麵以來,第一次坦然對視。
這種考驗機辯學識的對話,元梨在家中的時候不知道已經是經曆過多少迴了。
若非如此,他怎麽可能在最近的連番挑戰之中,還能夠舌戰群雄,堪稱成為大秦學宮最佳辯手。
父子二人都十分熟悉彼此的套路,很清楚對方習慣用什麽樣的方式挖坑。
元鼎在說話的時候,元梨便已經在思索他說這些話的用意了。
沒想到,父親依舊老生常談,追問科學院先生們為何沒有前來。
元梨稍稍思考,隨後心中便有了應對之策。
他先是舉起雙手,朝著元鼎恭恭敬敬行了一禮。
這答辯禮儀,元梨幾乎都是下意識的動作。
因為,在平時對自己父親不敬或許沒事。
但是在答辯中但凡敢有所不敬,那絕對沒有自己的好果子吃!
隨後,元梨才慢悠悠開口。
“君有所不知,科學院雖為學宮一脈。不過,科學乃是科學院新立學科,深了此道者實在少之又少。學宮立科學院,先生全部來自科學院......但科學院公務繁忙,人手有限,故此先生大多身兼多職,無法常駐學宮。
說到這裏,元梨看著麵無表情的元鼎,笑了笑接著說道。
“今日不巧,科學院院首烏成先生本是打算等候君的。但科學院一種新型造物正在延發的關鍵階段。烏成先生不敢耽誤國事。不過,他在離去之前,已經交代於吾,定要好好招待元先生。”
這父子兩人一板一眼的答辯,讓旁人都覺得有趣。
所有人都停下快子,看向兩人。
隻有隨同自己老師成公生前來作陪的陸賈,一臉無奈。
作為元梨好友,陸賈當初在高陽的時候暫住元家,眼前的景象不知道發生過多少次。
所以,他比誰都清楚。
別看著父子兩人此時心情氣和,言行對辯之中,一板一眼。
但隨著時間的退役,兩人絕對不可能保持現在這般的冷靜。
當初當著自己的麵,元鼎能夠把元梨打得抱頭鼠竄。
此時別看在場的人多,而且其中很多人都是久負盛名的各家大老。
但陸賈相信,以元鼎的性格,隻要脾氣上來了,他才不管旁邊都有誰,肯定會逮著兒子照打不誤!
到那個時候,元梨可真就難了。
陸賈知道自己的這位摯友別看平素嘻嘻哈哈的,但實際上最愛麵子。
若是被自己親爹當眾暴打,都不用考慮其他的了。
元梨哪怕不當場自盡,隨後也絕對會從大秦學宮直接退學。
當初成公生說兩位祭酒請來元梨的父親,過來與元梨論戰時,陸賈便覺得有些不妥。
他費盡口舌,和成公生說了半天,就是想告訴他,讓這父子倆當麵撕逼,絕對不是啥好事。
可不想成公生聽完之後,非但沒有勸阻孔鮒與鮑令白,反而開心不已。
作為學院的高層之一,成公生自然也知道兩位祭酒發起這次論戰的原因是什麽。
隨著第二個五年發展計劃的穩步推進,大秦國內出現了一種從思維觀念上割裂成涇渭分明的兩方的一種趨向。
他自負才學過人,但生不逢時。
蹉跎到老,也沒有遇到自己的伯樂,一直都鬱鬱不得誌。
他怎麽都想不到,自己這一生,還有如此高光的時刻。
要知道,這裏可是大秦學宮,大秦乃至全天下的最高學府。
這裏匯聚了幾乎所有的學派大老,說一句星光熠熠都不為過。
如今,這些大老們與自己同桌共飲。
而自己作為主賓,被以對待士大夫的禮儀招待。
一時間,元鼎感動得無以複加,他隻感覺讓自己立馬去死,這輩子也值了。
所有的遺憾與憤滿,都在這一頭烤乳豬麵前,煙消雲散。
元鼎大哭不已,惹得劉肥和元梨等人都有些不知所措。
劉肥對禮儀這種東西完全是一知半解。
即便劉氏商行起來了,他做的也是包工頭的活兒,實在難登大雅之堂。
此時膳堂裏麵數十人,就他一個人坐在那裏橫豎不得勁兒。
讓他記住那些繁瑣的禮儀名字就要了他的命了,更不用說理解其中有什麽講究了。
至於元梨,是覺得有些丟臉......
說實話,在禮儀方麵,元梨跟劉肥實際上有點半斤八兩的意思。
元梨在他老子元鼎口中,就是一個不學無術之輩。
當初大秦學宮招生,元梨倒是想遵從父命,進入儒門。
奈何,他自己的學問不紮實,人家儒門根本不要他。
最後,還是跟著侯公,以一種近似於填頭的方式,拜入了科學院門下。
所以關於儒門的這些彎彎繞繞,元梨到現在還是和元鼎說的那樣,純粹不學無術。
而且,元鼎說話的時候,元梨正在心裏盤算著待會兒怎麽跟父親對線,壓根沒有注意到元鼎前半句說的是什麽。
他看到親爹痛哭流涕,還以為這一桌子菜招待下,他被感動到如此的。
在他眼中,父親的這番表態,確實有些丟人。
畢竟什麽紅燒肉、豬肘子之類的吃食,幾乎是大秦學宮膳堂的標配。
即便是最普通的士子,隔三差五都有機會打打牙祭。
唯一稀罕的,就是那頭烤乳豬。
不過,這菜做得著實糟糕。
一頭乳豬烤的外焦裏嫩,色澤金黃,完美展示了膳堂的師傅們的手藝。
不過,切開豬背,便露出了裏麵一坨黃油。
黃油裏麵浸泡著滿滿當當的各種香料。
光是那味道,都有些駒鼻!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元梨很清楚自家老子平時是什麽做派。
就這麽說吧,家中吃飯,從來都是粗茶澹飯,都什麽年代了,調味品都是用的可憐巴巴的青鹽。
更不用說香料了,元梨打小就沒在家見過那種東西。
元梨隻當是父親脫離時代太久,以至於忘記了往日價比黃金的香料,此時在大秦已經是不值錢的玩意兒。
據說大秦海客在南洋發現的幾座香料大島,如今堆積的香料都足以供大秦使用幾百年的。
父親的這番表現,實在是有些....上不得台麵。
元梨覺得有些丟人。
不過,再丟人也是自己的親爹。
父親不明白這個變化過快的時代,但是自己這個做兒子的,一定不能讓他折損了麵子。
想到這裏,元梨連忙站起身來,朝著鮑令白等人的方向行了一禮。
“各位師長,我父親久居家中,消息閉塞,不知如今我大秦已經物產豐...”
元梨說著說著,便感覺氣氛有些不對。
所有人都是神情詭異地看向自己,開始的時候,他還有些莫名其妙。
當他看到自己父親雙目噴火地看向自己的時候,元梨突然打了一個激靈,終於意識到了是哪裏不對勁。
剛剛元鼎說話的時候,他正在神遊天外,壓根沒把今天的菜式往別的方向去想。
現在看到大家的表情,元梨就算是再怎麽後知後覺,也反應過來了。
糟了!
元梨這才想起來,眼前這一桌豬肉菜,似乎還有別的意味。
元鼎一會兒憤怒,一會兒頹廢,一會兒又麵露惆悵。
不過是眨眼間的功夫,他臉上的表情已經變換過好幾次了。
鮑令白覺得有趣。
其實,元鼎和元梨父子兩的理解都沒什麽錯誤。
今日的豬肉宴,確實有專門為元鼎而設立的意思。
不過,這些菜式隻是表現學宮對元鼎的重視而已,並沒有到元鼎所以為的,大秦學宮將他當做士大夫來招待。
如今大秦物產豐富,普通百姓都衣食無憂。
對於大秦學宮而言,這一桌的耗費,和平時一頓飯也沒什麽區別。
唯一那一頭烤乳豬,就代表了心意了,完全是遵照古禮所製。
大秦學宮對元鼎的學問畢竟了解不深,與其說這個烤乳豬是敬重他的學問,還不如說是用來款待今夜論戰的這一對父子的。
當然,這些話就沒必要和元鼎說清楚了。
君子成人之美嘛,元鼎願意這麽以為,隻要他展現出相應的才學,大秦學宮即便真的給予他士大夫一般的尊重,又如何?
想到這裏,鮑令白不由得出聲調笑了一句。
“元兄莫怪,元梨乃是科學院學子,對我儒門古禮不甚了解,也是應有之意。無心之過,一笑了之罷。”
元鼎惡狠狠瞪了元梨一眼,在自己心中好好的一個充滿儀式感的莊嚴時刻,硬是被這混賬玩意兒給攪和沒了。
忍一時越想越氣,退一步越想越虧。
尤其是這個混賬東西還是自己的親兒子。
看看一臉尷尬的兒子,再聯係到自己此行的目的。
元鼎頓時氣不打一處來,惡向膽邊生。
“說到這個孽子....當初吾讓其堅決報考儒門,卻不成想這逆子背著我偷偷拜入科學院。吾觀在座各位師長,似乎科學院的先生們未至?”
六十五歲的元鼎,牙都沒有掉一顆,咬字及其清除,邏輯顯然極為明確。
他口口聲聲說科學院先生是自己兒子的師長,不過卻是一副興師問罪的態度。
孔鮒和鮑令白聞言,兩人對視一眼,隨後都暗暗點了點頭。
要知道,孔鮒和鮑令白兩人的找元鼎來,可不是讓他來做學術交流的。
元鼎此來的主要目的,便是論戰。
所謂論戰,其實也就是吵架,就是撕比對線,隻是說起來相對文雅一些而已。
這次論戰,之所以選中元鼎,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他們聽說元鼎很剛!
以六十五歲的高齡,依舊能夠做到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著實罕見。
鮑令白自認為當初朝堂之上,是除了李斯,淳於越以外的第三個噴子。
巔峰時期的鮑令白,可以說是無所不噴。
即便是始皇帝,也曾被他當麵勸諫過,實際上也跟噴差不了什麽了。
說是勸諫,這是給始皇帝留麵子。
不過,自從鮑令白五十五歲以後,就戰鬥力銳減。
這固然有政哥不喜儒家的原因,最主要的,還是鮑令白自己明顯感覺到精力不濟了。
若是後來科學院沒有出現,鮑令白多半會隨著年齡的增大,逐漸變得謹小慎微,不敢再胡亂說話。
畢竟,人年紀大了,顧忌就會不自覺變多。
在始皇帝治下,儒家本來就艱難。
自己的官做得越大,責任就越大。
門人弟子需不需要照顧?
親戚子侄需不需要照顧?
親朋故舊需不需要照顧?
所謂禮下於人必有所求,求人的地方越來越多,人的膽子自然也就越來越小。
能夠在朝堂站穩腳跟的,還真沒有什麽缺心眼的。
不過,雖然自己大噴子的榮光沒有延續下來,但並不妨礙鮑令白欣賞同樣性格的人。
尤其是,元鼎還和自己一樣,同樣出自儒家門下。
妙啊!
想到此處,鮑令白得意地看了一眼孔鮒。
既然是論戰,自然就有觀點雙方。
孔鮒與鮑令白各挺一方,鮑令白挺的自然是元鼎。
而孔鮒,則是站在元梨這邊。
實際上兩人都清楚,這場論戰,在還沒有開始之前,勝負就已經定了。
但是,這個過程不能不走。
不僅需要走一遍,而且要走得越激烈越好。
場麵不激烈,怎麽可以引發全民熱議,形成輿論風潮?
這就需要看元鼎這個“反派”的能力了。
可以說,在這場論戰之中,他除了占了一個元梨親爹的名分優勢之外,可以說再無優勢。
現在看來,元鼎這個人還真是選對了。
飯還沒開動,他就主動開槍了。
元鼎借著詢問科學院先生一事,其實便是隱喻科學院先生無禮,水平應該也就那樣了。
這場論戰,就在這種誰都沒有想到的情況下,由元鼎開啟。
元梨看到自己父親雙手扶膝,端端正正跪坐在座位上。
而且,他的目光死死盯著自己,正是標準的論辯姿勢。
自小經曆的教育,讓元梨瞬間放下碗快,同時也與父親一般,擺好坐姿。
“今日吾來學宮,乃是向科學院請教。為何科學院隻來閑人二三子,招待於我?”
元鼎看著元梨,目光炯炯說道。
這是父子倆今日見麵以來,第一次坦然對視。
這種考驗機辯學識的對話,元梨在家中的時候不知道已經是經曆過多少迴了。
若非如此,他怎麽可能在最近的連番挑戰之中,還能夠舌戰群雄,堪稱成為大秦學宮最佳辯手。
父子二人都十分熟悉彼此的套路,很清楚對方習慣用什麽樣的方式挖坑。
元鼎在說話的時候,元梨便已經在思索他說這些話的用意了。
沒想到,父親依舊老生常談,追問科學院先生們為何沒有前來。
元梨稍稍思考,隨後心中便有了應對之策。
他先是舉起雙手,朝著元鼎恭恭敬敬行了一禮。
這答辯禮儀,元梨幾乎都是下意識的動作。
因為,在平時對自己父親不敬或許沒事。
但是在答辯中但凡敢有所不敬,那絕對沒有自己的好果子吃!
隨後,元梨才慢悠悠開口。
“君有所不知,科學院雖為學宮一脈。不過,科學乃是科學院新立學科,深了此道者實在少之又少。學宮立科學院,先生全部來自科學院......但科學院公務繁忙,人手有限,故此先生大多身兼多職,無法常駐學宮。
說到這裏,元梨看著麵無表情的元鼎,笑了笑接著說道。
“今日不巧,科學院院首烏成先生本是打算等候君的。但科學院一種新型造物正在延發的關鍵階段。烏成先生不敢耽誤國事。不過,他在離去之前,已經交代於吾,定要好好招待元先生。”
這父子兩人一板一眼的答辯,讓旁人都覺得有趣。
所有人都停下快子,看向兩人。
隻有隨同自己老師成公生前來作陪的陸賈,一臉無奈。
作為元梨好友,陸賈當初在高陽的時候暫住元家,眼前的景象不知道發生過多少次。
所以,他比誰都清楚。
別看著父子兩人此時心情氣和,言行對辯之中,一板一眼。
但隨著時間的退役,兩人絕對不可能保持現在這般的冷靜。
當初當著自己的麵,元鼎能夠把元梨打得抱頭鼠竄。
此時別看在場的人多,而且其中很多人都是久負盛名的各家大老。
但陸賈相信,以元鼎的性格,隻要脾氣上來了,他才不管旁邊都有誰,肯定會逮著兒子照打不誤!
到那個時候,元梨可真就難了。
陸賈知道自己的這位摯友別看平素嘻嘻哈哈的,但實際上最愛麵子。
若是被自己親爹當眾暴打,都不用考慮其他的了。
元梨哪怕不當場自盡,隨後也絕對會從大秦學宮直接退學。
當初成公生說兩位祭酒請來元梨的父親,過來與元梨論戰時,陸賈便覺得有些不妥。
他費盡口舌,和成公生說了半天,就是想告訴他,讓這父子倆當麵撕逼,絕對不是啥好事。
可不想成公生聽完之後,非但沒有勸阻孔鮒與鮑令白,反而開心不已。
作為學院的高層之一,成公生自然也知道兩位祭酒發起這次論戰的原因是什麽。
隨著第二個五年發展計劃的穩步推進,大秦國內出現了一種從思維觀念上割裂成涇渭分明的兩方的一種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