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伊藍向魏雅娜問起解放軍戰士來學校做的英模報告會對她有沒有啟發。魏雅娜點點頭,表示曾經被感動過。可她那淡魚兒似的雙眉微微一挑說:“我佩服他們的英雄事跡,但是,我卻不喜歡他們那種背書式的演講。不如有啥說啥,少添加形容詞,這樣會更真實一些。也能給人留下思考的餘地。我不相信當一個戰士衝鋒陷陣的時候還會想那麽多,況且說他們都是英雄我也不相信。有的人是受到那個環境的感染,一種本能的衝動。並不是日積月累才有的。
伊藍初聽感到吃驚,但是,她聯係一下魏雅娜寫過的作文,闡述過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又覺得她的思維是一慣的。隻不過那些美好與醜惡,光明與黑暗,榮與辱,是與非,在她的心靈裏都反映出一種偏頗。而這種偏頗有似乎與真理相表裏。是錯誤呢,還是真理?或許兼而有之。如果使她從這種偏頗中解脫出來,看來還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伊藍明白,魏雅娜似乎把女性的柔媚都集中在身段上和臉蛋上。但是,卻把固執和執者凝聚於腦海裏和嘴巴上。
有一次,當伊藍提到改革開放問題的時候,卻出現了一個磷火伊藍吃驚的表情。那是一個不屑一顧的神情。伊藍心想:這個姑娘怎麽了?乍說變就變,真叫人費解。可伊藍還是耐心的問:“你難道看不到改革開放的成就嗎?”
魏雅娜搖搖頭,說:“大的方麵我當然覺得是很有成績的。這誰也不會否認的。可是,現實中有些人卻是令人失望。我看過一個電影,名字我忘了。可劇中人的眼神我記得特別的清。他是一個領導幹部。 文革中被關進了牛棚,家裏人也不管他。老伴鬧著要給他離婚。兒女不去認爸爸。連他的大孫子也不敢在學校裏提他的爺爺。他們都是怕受牽連。他很悲觀。可是,他卻有一個小孫子,常常給他來送飯,還爺爺長,爺爺短的叫個不停。他很是感動。眼裏含著淚花,望著他的小孫子說:“好乖乖,好乖乖!”那眼神裏可以看出他心裏要說的話:等爺爺出去的時候,一定要好好的親你。那是一種報恩的眼光。有不少幹部是在他們受苦的時候有人幫助過他們,他們能不想著報恩嗎?都去想著報恩了,誰還想著改革?假如都提拔他們的恩人當官了,那些有才能的人怎麽辦?那些沒有才能的人就因為有恩於人而被提拔了,又怎麽辦?叫他們改革能行嗎?我聽到過這麽一件事,有一個領導幹部下放到幹校勞動,生活比較艱苦,整天孤獨的熬著。一個姓魯的炊事員看他可憐,就每天到他的小屋給他送水,有好吃的,就給他留一點,在沒有人的時候,給他送過去。當時,這個炊事員也沒有什麽目的。後來,這個幹部解放了。又掌權了。問炊事員有什麽事情沒有。炊事員說,他就一個兒子,還沒有工作。他說,我知道了。不久,他就給炊事員的兒子安排了工作。沒有幾年,已經升遷到副廳級幹部了。聽說這個人原來有點傻。可是誰又說得清呢?
伊藍覺得魏雅娜有時的思想奇特的要命,她就叫魏雅娜再舉出一些例子來。魏雅娜就有點語遲。因為魏雅娜每次說自己的觀點時,都要有自己的證據。
伊藍說:“你說的那種隻想著報恩思想的人 是有的,而且是極少數。在他們受苦時,有不少人幫助他們也是事實。這說明人們能明辨是非,並不是想叫人家報恩。”
伊藍接著舉出了很多的例子說明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湧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和事跡,在自己充滿信心的心理基調上去說服魏雅娜。特別是這次魏雅娜當眾提出的幾個問題,伊藍也認為有它的合理性。合理,就是糾正偏頗的起點。
伊藍初聽感到吃驚,但是,她聯係一下魏雅娜寫過的作文,闡述過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又覺得她的思維是一慣的。隻不過那些美好與醜惡,光明與黑暗,榮與辱,是與非,在她的心靈裏都反映出一種偏頗。而這種偏頗有似乎與真理相表裏。是錯誤呢,還是真理?或許兼而有之。如果使她從這種偏頗中解脫出來,看來還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伊藍明白,魏雅娜似乎把女性的柔媚都集中在身段上和臉蛋上。但是,卻把固執和執者凝聚於腦海裏和嘴巴上。
有一次,當伊藍提到改革開放問題的時候,卻出現了一個磷火伊藍吃驚的表情。那是一個不屑一顧的神情。伊藍心想:這個姑娘怎麽了?乍說變就變,真叫人費解。可伊藍還是耐心的問:“你難道看不到改革開放的成就嗎?”
魏雅娜搖搖頭,說:“大的方麵我當然覺得是很有成績的。這誰也不會否認的。可是,現實中有些人卻是令人失望。我看過一個電影,名字我忘了。可劇中人的眼神我記得特別的清。他是一個領導幹部。 文革中被關進了牛棚,家裏人也不管他。老伴鬧著要給他離婚。兒女不去認爸爸。連他的大孫子也不敢在學校裏提他的爺爺。他們都是怕受牽連。他很悲觀。可是,他卻有一個小孫子,常常給他來送飯,還爺爺長,爺爺短的叫個不停。他很是感動。眼裏含著淚花,望著他的小孫子說:“好乖乖,好乖乖!”那眼神裏可以看出他心裏要說的話:等爺爺出去的時候,一定要好好的親你。那是一種報恩的眼光。有不少幹部是在他們受苦的時候有人幫助過他們,他們能不想著報恩嗎?都去想著報恩了,誰還想著改革?假如都提拔他們的恩人當官了,那些有才能的人怎麽辦?那些沒有才能的人就因為有恩於人而被提拔了,又怎麽辦?叫他們改革能行嗎?我聽到過這麽一件事,有一個領導幹部下放到幹校勞動,生活比較艱苦,整天孤獨的熬著。一個姓魯的炊事員看他可憐,就每天到他的小屋給他送水,有好吃的,就給他留一點,在沒有人的時候,給他送過去。當時,這個炊事員也沒有什麽目的。後來,這個幹部解放了。又掌權了。問炊事員有什麽事情沒有。炊事員說,他就一個兒子,還沒有工作。他說,我知道了。不久,他就給炊事員的兒子安排了工作。沒有幾年,已經升遷到副廳級幹部了。聽說這個人原來有點傻。可是誰又說得清呢?
伊藍覺得魏雅娜有時的思想奇特的要命,她就叫魏雅娜再舉出一些例子來。魏雅娜就有點語遲。因為魏雅娜每次說自己的觀點時,都要有自己的證據。
伊藍說:“你說的那種隻想著報恩思想的人 是有的,而且是極少數。在他們受苦時,有不少人幫助他們也是事實。這說明人們能明辨是非,並不是想叫人家報恩。”
伊藍接著舉出了很多的例子說明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湧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和事跡,在自己充滿信心的心理基調上去說服魏雅娜。特別是這次魏雅娜當眾提出的幾個問題,伊藍也認為有它的合理性。合理,就是糾正偏頗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