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復職後,日子卻比以前更加難過。萬曆皇帝臨死前兩個月說的那句“遼東患在文武不和”,不但應驗,而且直接應到了熊廷弼本人的頭上。


    此時,東林黨人占據了中央政府絕大多數要害職位。但他們已經不是顧憲成等“東林八君子”時代的東林黨人了,那時,東林黨激濁揚清,受到崇高尊敬,具有廣泛影響。今日,清流久歷汙渠而變濁。他們一樣失去了是非對錯的標準,一樣缺少政治才能與胸懷,一樣置國家利益、遼東大局於不顧,埋頭黨同伐異。


    奪取廣寧(5)


    在以往的歷史敘述中,可能因為東林黨人後來與魏忠賢閹黨的慘烈鬥爭及其遭遇嚴酷迫害的緣故,人們不願過多責備被迫害者。於是,對這段歷史予以淡化甚至嚴重歪曲。今天,我們已經知道了這種做法的愚蠢程度,知道這種真正狗屁不通的做法除了使人更加愚蠢之外,找不到對國家民族的任何有益之處;知道了隻有正視發生過的一切,才會懂得賢者也可能做錯事,甚至錯盡錯絕,好人也可能做壞事,而且危害極大。從而,不把希望與前途僅僅寄托在“人”的身上,而是去建立和完善一個好的製度。


    現在,我們已經大體知道了熊廷弼的脾氣秉性。當時有人說他:“才華籠蓋一時,盛氣淩厲一世,揭辯紛紛,導致眾怒,共起殺機。”(《明史》列傳第一百四十七,熊廷弼。)就是說,此公的壞脾氣惹起了眾怒,大家都起了幹掉他的念頭。實際上,這種說法並不準確。恰當的描述應該說,在劇烈的黨派鬥爭中,熊廷弼的對立麵占據了權力上的優勢才對。


    此次復出,熊廷弼麵臨的局麵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險惡,不僅僅因為努爾哈赤的強盛和咄咄逼人導致的遼事敗壞,更重要的威脅是來自他的同事們,來自主持朝政的東林黨人。這種情形預示了他必死的命運。翻檢中國歷史,每當麵臨此種局麵,似乎還沒有哪一個能臣驍將能夠逃脫厄運。而對於熊廷弼來說,最使英雄淚滿巾的是,此次,他還根本沒有得到施展才能的機會,就稀裏糊塗地一敗塗地,走上了死路。


    熊廷弼的搭檔名叫王化貞,比熊廷弼早幾個月來到遼東,是由東林黨人推薦的遼東巡撫,相當於今天的省委書記。由於熊廷弼到任之前的前任經略因病不能做事,因此一切行政、軍政、財政事宜均由此人負責。後來由於招致慘敗,人們習慣上把他說得一無是處。其實,剛剛接任遼東巡撫一職時,他的表現十分出色,名聲極大。


    他駐守於遼東最後一座重鎮——廣寧。廣寧就是今天的遼寧省北鎮市,亦稱北寧市,是遼東總兵府所在地,也是西聯山海關、東接遼東首府遼陽的戰略要地,是當時東北地區僅次於遼陽的第二大城市與重鎮。當時,人們習慣稱唿的“遼廣”,就是遼陽和廣寧的簡稱。如今遼陽已經由遼東巡撫駐地變成了努爾哈赤的首都,廣寧也就變成了遏製努爾哈赤西進,進而相機恢復進取的最重要前進基地。


    王化貞到任時,廣寧城裏隻有殘兵千人。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廣寧必不可保。王化貞不信邪,他召集流散勇壯,鼓勵士民聯合蒙古人共同禦敵,竟然很快組織起了一萬多人的部隊。他率領弱兵殘將力守孤城,且意誌堅定,一時間,聲名大著。朝廷認為他才堪大任,將守衛廣寧地區的重任託付與他。


    熊廷弼到北京後,提出了三方布置的復遼方略,大意是,其一,以廣寧兵馬對壘遼河岸邊,因應地理條件形成形格勢禁之勢,以阻止並鉗製敵人主力;其二,於天津、登州、萊州設立水師,乘虛登陸金州、復州、海城、蓋縣一帶,動搖遼南人心,迫使努爾哈赤分心、分兵內顧,以便收復遼陽;其三,於山海關特設經略,總控三方,協同戰守,在努爾哈赤腹背受敵之際,全線進擊,將其擊潰之後滅之。基本方針是強調防守,積蓄力量,再圖反攻。


    這的確是一個即穩健又紮實可行的方略,從防守到相持,再到反攻,氣魄宏大而又富有戰略眼光。但是,這樣可行的戰略,卻必須有一個堅強有為的皇帝和中央政府全力支持方才可行。而熊廷弼麵臨著的局麵是,當他拚命以兵馬、錢糧、器械等軍務催促兵部、戶部、工部時,他的皇帝,可能正在皇宮庭園裏滿頭大汗地雕琢木匠手藝呢。中央政府的東林內閣首席大學士葉向高,則根本不認為熊廷弼是個什麽好東西。那些六部尚書們,大約寧肯做亡國大夫,也不願看到他熊廷弼的成功。


    此次,熊廷弼的方案一經提出,皇帝便迅速批覆,同意此方略,命熊廷弼駐守山海關,經略遼東。並在熊廷弼離京赴任時,為他舉行了異常隆重的歡送儀式。


    奪取廣寧(6)


    然而,對此,王化貞很不喜歡。他不喜歡熊廷弼這個人,不喜歡這個方略,不喜歡他成為自己的頂頭上司,更不喜歡他有可能奪去自己千辛萬苦建立起來的權威與軍隊。而熊廷弼也對王化貞的某些布置不以為然,於是,二人開始了唾沫橫飛的口水戰。然而,皇帝表態說支持熊廷弼的主張,搞得王化貞好生沒趣,心中怏怏不快。於是,報告皇上說,您特別看重熊廷弼,他對遼東事務又輕車熟路,成竹在胸,必可一舉滅敵。熊廷弼一聽,顧不得其中的醋味,趕快請求皇帝警告王化貞,不要藉口經略負有責任就坐失時機。就此,經、撫不和開始公開化。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政界往事 前清秘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亞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亞平並收藏帝國政界往事 前清秘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