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雖然在理論上講,至少在遼東軍事布置上,王化貞應該接受熊廷弼的領導,但實際上,比較起來,王化貞的底氣卻比熊廷弼要足得多,根本就沒把熊廷弼放在眼裏。這種狀況是由下列因素促成的:


    首先,王化貞是現任東林內閣首席大學士即內閣總理大臣葉向高的門生。在歷史上,這位葉向高口碑不錯,人們時常願意替他遮掩在此事上的錯誤。但,葉向高的確錯了,在遼東局勢的進一步惡化上,這位東林內閣首輔的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葉向高本來就討厭熊廷弼,如今更以內閣首輔的身份,認為朝廷應該全心全意支持王化貞,言下之意是,任命熊廷弼這麽一個經略根本就是多餘。並以內閣總理大臣兼老師的身份,袒護王化貞對抗熊廷弼,令王化貞有恃無恐。


    另一位關鍵人物則是兵部尚書張鶴鳴。這位國防部長也是東林官員,他不但討厭熊廷弼,而且早在一年前,就曾經因為軍餉問題與熊廷弼大起衝突。如今,他甚至在調動遼東兵馬時,都不願勞神知會遼東經略熊廷弼,在熊廷弼詢問他時,亦不屑作答。搞得熊廷弼怒火高萬丈,卻又無從發泄。更有甚者——用今天的事例類比,這位國防部長甚至或明或暗地指示王化貞,在遼東軍事上可以自作主張,不必理睬熊廷弼。


    還有一個因素可能也促成了王化貞對熊廷弼的蔑視。


    王化貞與當時尚稱強大的蒙古察哈爾部落的林丹汗打過交道,雙方感覺都不錯。此時,這位蒙古酋長不知是喝酒喝高了還是談得投機口滑,拍著胸脯口無遮攔地告訴王化貞,他可以出四十萬騎兵,幫助王化貞幹掉努爾哈赤,把那個什麽鳥後金國徹底從地球上抹去。我們知道,這種許諾對於急於建功立業或一夜暴富的中國人,具有極其強大的吸引力。就是今天,許多董事長之類也是在類似情形下被人牽上沉船的。他們對於自己的魅力懷有深切信心,真誠地願意相信,由於自己的人格魅力,導致一位蒙古酋長在擁有四十萬鐵騎時,寧願不做成吉思汗第二,也要幫助自己去滅掉努爾哈赤。可能是王化貞太想讓熊廷弼閉上嘴了,於是,想也不想便將此上報朝廷,並列入自己的作戰計劃。而且,他還真的為此出兵進攻,直到確認那位蒙古酋長不會出現,才慌忙撤退迴家。


    最後一個原因,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撫順叛將、如今努爾哈赤的駙馬孫女婿李永芳暗中聯絡上了王化貞的心腹將領孫得功,說是他願意做內應,幫助王化貞與孫得功一舉幹掉努爾哈赤。實際情況則是,努爾哈赤通過李永芳答應這位孫得功,隻要能夠生擒王化貞並獻出廣寧城,孫得功就會像李永芳一樣成為努爾哈赤的駙馬並得到高官,雙方就此已經達成了一致意見。


    這些內情,王化貞全然不知,對孫得功聯絡李永芳幹掉努爾哈赤的策劃則堅信不移,不但將此作為立不世之大功的奇秘,越發看不上熊廷弼,而且將握在自己手中、堅決不讓熊廷弼染指的廣寧兵馬,全部交給孫得功節製。一切兵馬、攻防、訓練、裝備、工事、糧草之類統統不放在心上,一門心思地盤算著這件不戰而獲全勝的奇功。並且還真的多次出兵攻打後金國防地,先後可能達五次之多,搞得煞有介事又很不好看。還一本正經地報告朝廷“但到中秋團圓時節,即可高枕聆聽喜訊佳音”雲雲。


    奪取廣寧(7)


    熊廷弼實在看不下去了,上書皇帝,請他約束王化貞慎重舉止,“至少不要讓敵人笑話”。王化貞聽說後,憤怒如狂,立即上書皇上,說是願請兵六萬,一舉蕩平努爾哈赤小醜雲雲。


    就這樣,遼東前線出現了大家“戰不戰、守不守,笑啼不敢,而凡事牽製多”的局麵。(《明熹宗實錄》,天啟元年十一月壬戌。)有人總結這種情形說:“自有遼事以來,從來不曾看見堂堂正正地做過一件事情。”(《明熹宗實錄》,天啟元年十月乙未。)


    就在大明帝國朝堂上下口水橫飛,群臣們一浪又一浪掀起讚譽王化貞而抨擊熊廷弼的熱潮之際,公元1622年即大明天啟二年、後金汗國天命七年正月十八日,努爾哈赤在仔細觀望良久之後,確信熊廷弼不會再有什麽作為,遂出兵進逼廣寧。


    王化貞相信立那件奇功的時機已到,於是,按照孫得功的策劃,盡發廣寧兵馬出陣迎敵。誰知,雙方剛一交手,早已布置停當的孫得功等便大唿“明軍敗了,明軍敗了”,然後撒腿狂奔。不明所以的帝國大軍以為已經被打敗,遂兵敗如山倒,全線潰散。


    孫得功等逃進廣寧城後,驚惶失措地散播努爾哈赤已到城外,於是城中軍民大亂,爭相潰逃。正在等候捷報佳音的王化貞於稀裏糊塗之中,被一員將領扶上駿馬,棄廣寧而去。從而,驗證了那句“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老話。


    在大淩河邊,王化貞遇到熊廷弼。王化貞盡棄前嫌,在熊廷弼麵前大哭。熊廷弼此時的表現確實沒有風度,他微笑著詢問王化貞:“您不是說要提六萬之兵一舉蕩平嗎?今天這是怎麽啦?”王化貞顧不上計較,請求和熊廷弼一起商量戰守事宜。這時,熊廷弼手中隻有五千兵馬,不知是出於兵力懸殊的無奈,還是犯了一個真正的錯誤,他迴答王化貞說:如今為時已晚,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趕快護送流民入關。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政界往事 前清秘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亞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亞平並收藏帝國政界往事 前清秘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