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離別之戰


    1943 年,隆美爾率領他的全部部隊遁入突尼西亞。突尼西亞古稱“迦太基 ”,是一塊富庶豐饒、景色秀麗的土地。這裏山峰連綿起伏,草地上百花盛開,田野裏玉米蔥蘢。在當時,它還是地中海的一大商業樞紐。不列顛的錫,西班牙的金、銀、鉛,非洲的象牙、奴隸都聚散於此。在歷史上,這裏發生過多次戰爭。公元264 年羅馬和迦太基曾圍繞地中海和北非爆發了戰爭,前後共進行了三次。公元前149 年,羅馬軍隊在非洲登陸,以優勢兵力圍攻迦太基城。公元前146 年城陷,羅馬人將城中5 萬居民拍賣為奴,縱火焚毀全城,並將其併入羅馬的阿非利加省。在這場戰爭中,迦太基名將漢尼拔曾翻越人跡罕至的阿爾卑斯山,深入羅馬帝國腹地,大敗羅馬人,後因孤軍無援,兵源、糧彈不濟,被迫引軍退迴,後拔劍自殺,成為歷史上一代名將。 隆美爾如今登上這塊古代名將誕生的土地上,不免感慨萬端,思緒難平,現今我的處境與漢尼拔又何曾相似?


    突尼西亞兩條隆起的山脈逶迤連綿,中間夾著一塊比較貧瘠的平原。隆美爾決定將這裏作為他1943年2 月的主要戰場。生長在這裏的阿拉伯人怯生生地來迎接隆美爾。隆美爾在這裏新建了他的司令部。突尼西亞的德意軍隊正受到英軍和美軍的兩線夾擊,但希特勒決心盡可能守住軸心國在北非的這個橋頭堡。早在1942 年11 月,英美盟軍在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登陸成功後,希特勒就派尼林將軍帶領部隊搶占了突尼西亞。12 月9 日,希特勒又派於爾根·阿尼姆大將擔任已改稱第5 裝甲集團軍的軸心國部隊司令官。隆美爾來到突尼西亞後,他的部隊靠近了阿尼姆的部隊,這時,軸心國在突尼西亞的指揮體製便有些紊亂。希特勒早在1942 年底就謀求將在非洲的兩個裝甲集團軍組成一個非洲裝甲群,並準備讓南線總司令凱塞林任司令,但義大利人不同意。後又內定阿尼姆大將臨時負責,但身份同樣沒有明確宣布。隆美爾的部隊到突尼西亞後,其裝甲集團軍改稱義大利第十集團軍,並由義大利的梅塞任司令,隆美爾的部下拜爾萊因任參謀長。人人都迫不急待地等著隆美爾按計劃告病離開戰場,但他卻頑固執著,拒絕動身,還在等著德軍最高統帥部的命令,而上麵又聽憑隆美爾自己作決定。他賴著不走,從而在整個2 月裏影響了在突尼西亞的指揮關係。 “我屬於我的士兵,”隆美爾對伯爾恩德說,“要我早早確定離職的日子,過後幾天要是事情出了差錯,人們會譴責我事先沒有準備,罵我乘平安無事的時候溜走 。”就這樣,隆美爾呆了下來,這使阿尼姆和來接替他的梅塞將軍左右為難。隆美爾為什麽賴著不走?有一種說法是,他特別討厭阿尼姆。此人與隆美爾在各方麵都相去甚遠。他出身西西裏貴族,將軍之子,蓄著一口毛絨絨的小鬍子,說話四平八穩。他雖比隆美爾年長3 歲,但軍階比隆美爾低。阿尼姆自1942 年12 月到非洲後,雙方作戰參謀沒有往來,直到1943 年1 月,阿尼姆的代表才前來與隆美爾商議作戰計劃。其實,雙方的不喜歡並非主要原因,更深層的原因是他滯留期間,已敏銳地覺察到出現新的作戰機會,他是不肯放棄這爭取最後光榮的良機。相比之下,盟軍的指揮體製簡單明了得多。根據1943 年1 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決定,艾森豪任北非盟軍總司令,此前擔任英軍中東總司令的亞歷山大任盟軍副總司令,承擔了對盟軍駐北非全部地麵部隊的指揮,特德任地中海戰區空軍總令。蒙哥馬利對此可能並非出自內心地誇讚說 :“這個班子是好的,如果我們這副牌能夠打得很得當的話,我們在突尼西亞的軍事行動將確勝無疑 。”隆美爾打算搞拿破崙式的雙重出擊,利用兩股密集的敵軍之間的中心地位,在一股敵軍得以救援另一股敵軍之前,攻擊其中的一股。當時位於隆美爾正前的蒙哥馬利尚未對馬雷特防線構成威脅。而位於英第1 集團軍右翼的美軍部隊卻在威脅著軸心國的交通線。美軍雖裝備優良,但初上戰場,缺乏實戰經驗。美第2 軍戰線長達160 多公裏,散布在穿越山嶺、通往海邊的三條公路上,先頭部隊分別把守在加夫薩、弗德和豐杜克附近的山口。這些山頭通道非常狹窄,防守者自以為德意部隊沖不過來而疏於戒備。隆美爾決心擊潰在他後麵的這支美軍,然後騰出手對付蒙哥馬利。但是,要實施這一計劃,隆美爾遇到不少困難,因為這主要依賴不歸他指揮的部隊,而他的計劃又與阿尼姆發生衝突。阿尼姆計劃的主攻方向在北部,從剛占領的弗德山口推進,進攻錫迪布齊德。而隆美爾的計劃是在南部的加夫薩發動主攻。2 月9 日,經凱塞林裁決,阿尼姆計劃在先,隆美爾的任務2 月11日才被確定下來,由非洲軍的所謂分遣隊:一支義大利裝甲師,經加夫薩向富裏亞奈運動,以配合阿尼姆的進攻。2 月12 日,隆美爾的臨時住房外奏起了軍樂。這一天是隆美爾踏上非洲兩周年的紀念日。兩年來他手下殘存的“非洲士兵”已廖廖無幾。中午時分,那些自1941 年2 月就跟隨隆美爾作戰的19 名軍官們開了一次小小的團圓會。隆美爾形體消瘦,曬得黢黑,臉上布滿了一條條憂慮的皺紋。當他迴首往事時,一切記憶憂新,他的兩眼不由得濕潤了。樂隊輕輕地奏起了為這兩年出生入死的鏖戰而創作的進行曲——“我們是非洲軍的士兵”。這天,突尼西亞下起了傾盆大雨。大雨使阿尼姆對錫迪布齊德的行動推遲了兩天。2 月14 日晨6 點,這場代號為“春風”的行動才開始。至下午5 時,美國人的“a ”戰鬥隊已經潰逃。 艾森豪被這次進攻打得暈頭轉向。美國人從截獲的阿尼姆和隆美爾的密電斷定這隻是佯攻,因此被打得措手不及,他們的後備部隊一直沒有用上。美國又派“ c ”戰鬥隊進行反擊,卻中了德軍的埋伏,黃昏時分,再次落荒而逃。由於這次進攻並非由隆美爾擔任主力,他便到突尼西亞南部去視察馬裏斯防線。15 日下午,傳來美國人撤出加夫薩的消息,他如釋重負,進攻加夫薩的計劃也成了多餘的了。2 月16 日,他親自前往加夫薩。他聚精會神地研究作戰地圖,他發現,如果他和進攻美軍的齊格勒(阿尼姆的副官)主力部隊齊心協力追擊敵軍,穿過西部山脈,乘勝攻占那些隘口,就可以插入在突尼西亞的全部英美軍的背後,從而將戰術性勝利發展為戰略性勝利。 但是,阿尼姆缺少隆美爾那樣的氣魄,無意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隆美爾向他建議齊格勒的兩個師於黃昏時挺進,當天夜裏攻占斯貝特拉,但阿尼姆仍猶豫不決。斯貝特拉是位於邊遠貧瘠的平原交叉路口的一座古羅馬村落。隆美爾漸漸打定主意。他冒著猛烈的冰雹驅車迴到營地。這裏,阿尼姆的參謀人員打電話告訴他,阿尼姆已決定向斯貝特拉展開攻勢。隆美爾精神大爽,決定投入非洲軍的突擊隊,從加夫薩向下一個村落富裏亞奈推進。富裏亞奈是個交叉口,這時,他既可以揮戈西北,向阿爾及利亞的特貝薩挺進,也可以進軍東北,到達卡塞林,在那裏與來自斯貝特拉來的齊格勒裝甲師會師。他決定向東北挺進,先後攻占了卡塞林沿途的全部據點,但阿尼姆卻把裝甲師調走了,遠遠離開了隆美爾。隆美爾不禁勃然大怒,要是這3 個裝甲師都歸他指揮,他會打得艾森豪丟盔棄甲。次日整整一上午,這穩操勝券的局勢折磨得他幾乎要發瘋。隆美爾立即向義大利最高統帥部和凱塞林唿籲,請求將第10 和21 裝甲師歸他指揮,並提出了他的行動計劃。2 小時後,凱塞林從羅馬復電同意部隊暫時歸他指揮,他不由得滿心歡喜。那天晚上,他要了一瓶香檳並說:“我感到自己像伏櫪的老驥突然又聽到吹響的軍號。”隆美爾在誌得意滿中竟不知道阿尼姆是何等的冥頑不化。他聲稱將在幾天內準備進攻突尼西亞的西南,他認為隆美爾的部隊應向接近北麵的戰線運動,進攻勒凱夫。同時,他將反對計劃的理由報告羅馬。18日晚,又來了一個不利於隆美爾的妥協計劃。他指揮第10 、21 裝甲師以及非洲軍先遣隊,但必須首先進攻勒凱夫。2 月14 日淩晨2 點。這一天的黎明一片晦暗,天空陰沉欲雨。這是隆美爾決定性的一天。自3 小時前他發出最後一道命令後,幾乎就沒有合眼。他有三個可能的選擇。在富裏亞奈,一支義大利裝甲突擊隊作戰鬥準備,試探性地朝西北方向沿通往特貝薩的大路前進;另一支由貝芬威斯指揮的突擊隊將強行闖過卡塞林隘口;而第21 裝甲師將向北挺進,從斯貝特拉到達勒凱夫。待弄清那支部隊進展最快,他就直接在那裏指揮該部。同時,他還把尚未趕到的第10 裝甲師也投入戰鬥。這個裝甲師被阿尼姆保留了該師半數的兵力及其所屬的一個虎式坦克營,而隆美爾原來是把虎式坦克當作手中王牌的。20 日上午7 時,隆美爾驅車迴到卡塞林。上午10 點,第10 裝甲師趕到了。他便開始集中兵力攻打隘口,他命令使用新式的火箭炮,這種火箭炮引起了美軍極大恐慌。美軍扔下隘口開始撤退。21 日一大早,隆美爾來到戰場。人們正為死者挖掘墳墓,阿拉伯人四處遊蕩,尋找戰利品,俘獲的半履帶式車輛拉著美軍俘虜。隆美爾的皮大衣上沾滿了泥土,渾身濕透,但他覺得十分快活。令人費解的是,隆美爾此時突然調頭驅車迴到卡塞林山口,沒有隆美爾在,第10 裝甲師沒有攻下北邊的塔萊鎮。此時,如果第10 裝甲師繼續頑強進攻,將會攻下塔萊鎮,因為塔萊鎮當時隻有一支力量單薄的法國小分隊。而在塔萊鎮的另一邊,便是通向勒凱夫的坦途。美國人此刻已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正忙著撤出重要機場和炸毀倉庫;英軍的陸軍指揮官也事先下令,如有必要,可以放棄該鎮。然而,由於德國人沒能逼進,雙方增援部隊開始移迴到塔萊鎮,英軍也下令不準撤退,隆美爾期待勝利的願望已成了過眼雲煙。就像跑馬拉鬆運動員在離終點一步之遙癱倒下去一樣,他太疲倦了,不能堅持到底。 2 月22 日,陸軍元帥凱塞林和他的新任參謀長威斯特發爾驅車前來,發現隆美爾垂頭喪氣地坐在指揮車裏,正傾聽著雨點拍打車頂的聲音。無論他們怎樣勸慰,都無法改變隆美爾的心情。最後,他們不得不同意隆美爾的結論:繼續反攻再不會有什麽好處,隻有取消這次進攻。隆美爾將這次反攻失敗的原因歸咎於阿尼姆違抗軍令,沒有給他虎式坦克和步兵營。此刻,隆美爾已無心同美國人戀戰,他要盡快迴到馬裏斯防線。他要親自和蒙哥馬利,這個敵人中唯一占了他上風的將軍算帳。不言而喻,他使美軍遭受了極為嚴重的損失。美國第2 軍有3000 人陣亡,4000 人被俘,260 輛坦克被毀或被繳獲。蒙羞受辱的艾森豪調換了他的美軍高級指揮官,一位隆美爾式的軍人喬治·巴頓出任美第2 軍司令。2 月23 日,隆美爾又坐在指揮車裏,靜悄悄地傾聽著2 公裏外卡塞林山口迴蕩的雷鳴般的爆炸聲。對於一個戰役指揮官來說,撤出戰鬥時沉悶而遲緩的爆炸聲是令人壓抑的,它與進攻時大炮發出的令人振奮的爆炸聲截然不同。下午4 點,隆美爾終於動身返迴他在斯貝特拉新設的司令部,等待著他的是來自羅馬的正式命令,委任他為“非洲軍集團軍群司令 ”,從而把在突尼西亞的所有軸心國的部隊都交他指揮。隆美爾鄭重其事地接受了這一職務,但使他大為憤怒的是,凱塞林、阿尼姆以及義大利最高統帥部對他的新權力不尊重。羅馬直接與阿尼姆和梅斯打交道,凱塞林亦是如此。隆美爾對這種混亂不堪的指揮體製頗為頭痛。對英第8 集團軍發起反攻是他的主張,但阿尼姆他們竟未與他商量便確定了進攻英第5 軍的代號為“傻瓜”的計劃。該計劃的實施不僅以失敗而告終,而且使他喪失了利用優勢兵力出擊的良機。但不管怎樣,這段不合諧的插曲總算過去,於是,他忍著心髒病、神經痛和關節炎的折磨,專心致誌的研究起出擊蒙哥馬利部隊的計劃。2 月28 日,他將所有參戰將領請到瓦迪阿卡裏特參加作戰會議。他亮出了自己的腹案:一改慣用的“右肘彎擊”的戰術,決定以兩麵夾擊的戰術進攻梅德寧。兩個師從海岸附近的北線出擊,另外一個半師從南線穿插出山。最後經過大家討論,隆美爾又採納了梅塞的建議:把1 個師展開在道路上麵,另一個放在傑貝爾特巴戈的後麵,最後一個放在山地的那一麵。與此同時,蒙哥馬利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他在梅德寧附近集結了4 個師的兵力、400 輛坦克、350 門大炮和470 門反坦克炮,建立了一道嚴密的防線,決心使這個戰役成為“另一個阿拉姆哈勒法戰役,一場有助於此後發動攻勢的防禦戰 。”3 月5 日淩晨,代號為“卡普裏”的軍事行動即梅德寧戰役打響了。隆美爾透過瀰漫的濃霧看到令人眼花繚亂的炮火,卻看不到裝甲師開進的情況。上午8 時,濃霧散去時,隆美爾看到裝甲師已推進到離梅德寧約15 英裏的一座山脊上,後麵跟著卡車運載的大隊步兵。在山脊上遭到了蒙哥馬利部署的500 門反坦克炮的猛烈轟擊。這次進攻顯然正中英軍下懷,地下布滿了地雷,而在西南方的正麵也有一道火炮防禦屏障。蒙哥馬利似乎對這次軍事行動的每一細節都了如指掌。下午5 點,隆美爾隻好取消了這次進攻。隆美爾認為這又是義大利高級官員出賣了情報。這次失敗後,他和阿尼姆、凱塞林等人經長時間會談後繪製了一份雙方力量對比圖表。他在報告中著重指出,軸心國部隊共34.6 萬人,其中隻有12 萬作戰部隊,正守著一條長達740 公裏的戰線,麵對的是人力強2 倍,坦克強6 倍(實際上盟軍人力強4 倍,坦克強9 倍)的敵軍。他主張將戰線縮短到隻掩護突尼西亞到比塞大卡僅170 公裏的弧線,並強調要確保這條弧線,每月補給汽油必須從2 月的4 萬噸增至14 萬噸。希特勒沒有同意他這一估計,這使隆美爾驚恐萬狀。他決定馬上接受治療,一刻也不再耽誤。3 月7日下午,他向他的將軍們告別,可接替他的阿尼姆還沒有趕來。阿尼姆迴來後,懇求隆美爾利用他的影響以挽救兩個裝甲集團軍的命運。他說 :“我們經不起第二個史達林格勒式的打擊 。” 隆美爾向他保證 :“我將竭盡全力做到這一點 。”隆美爾離開突尼西亞僅兩個月,在盟軍夾擊下,1943 年5 月13 日被分割成幾部分的德意部隊被全部殲滅。25 萬人被浮,其中德軍占半數。災難發生後,德軍最高統帥部裏的人紛紛譴責凱塞林、義大利人。隆美爾不在現場,他沒有成為眾矢之的。但他仍心如刀絞,坐臥不安,他為之全力奮戰的北非最後竟以徹底失敗而告終,茫茫沙海留下多少德軍將士的忠魂白骨,最後的結局卻是第二個史達林格勒。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美爾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薛菲+李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薛菲+李雋並收藏隆美爾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