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愚蠢地以頑固的自我折磨方式,或是過去傷害或毀滅他人的懺悔修行則是在黑暗及愚昧型態中。
那些出自責任。在適當的地方及時間,沒有迴報的念頭給予一個值得的人的布施是在良好型態中。
但是抱有一些迴報意念,或是一些獲利性結果的欲望,或是有勉強嫉妒的心理的慈善布施被認為是在熱情型態中。
而在一個不適當的時間及地點、沒有尊敬及蔑視地給予一個不值得的人的慈善布施是在愚昧型態中。
在創造開始的時候;唵、遝、撒 om tat sat 三個音節被用作指示至尊的絕對真理。這三個聲音是在婆羅門唱頌吠陀詩歌及舉行祭祀犧牲時為了滿足至尊者而發。
這樣超然主義者便經常地以唵開始,進行祭祀、布施及懺悔以達到至尊。
一個人要以「遝 tat」一字執行祭祀、懺悔及布施。這些超然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要脫離`物質的餓捆副捆縛。
絕對真理是奉獻性服務的目標,由撒 sat 一字指出,因為這些祭祀犧牲、懺悔修行及慈善布施的工作有著真正絕對的本質,所以,啊,彼利妲之子,這些工作的執行是為了取悅至尊的人。
但是沒有至尊者具有信心的祭祀犧牲、懺悔苦行及慈善布施的實施不是永恆的,啊,彼利妲之子,不管儀式是怎樣也沒有用。它們是謂阿撒 asat ,在這一生和下一生中都沒有用。
這樣便結束了巴帝維丹達對史裏瑪博伽梵歌第十七章有關於信仰的區分各節所解釋的要旨。
第十八章結論--完整的遁棄
阿朱納說:「啊,臂力強大的人,我想了解遁棄的(查伽 ataga)目的的與及生命的遁棄階層(門徒 sannyassa),啊殺死惡魔克斯的人--赫斯克沙。」
至尊的主說:「聰明人稱放棄所有活動的結果為遁棄,有學識的偉人稱這狀況為生命的遁棄階段。
一些有學識的人說所有各類獲利性活動都應該放棄,而也有其它的聖賢認為祭祀、布施及懺悔的行動永不應該放棄。
啊,啊!伯拉達人中之俊傑。現在從「我」這裏聽有關於遁棄的事。啊人中之最,經典裏有三類的遁棄。
祭祀、布施及懺悔的行動不應該放棄而必須要為所有智慧者所執行。真的,祭祀、布施及懺悔甚至淨化偉大的靈魂。
所有這些活動都應該沒有期望結果地去執行。啊,彼利妲之子,他們應該出於責任而執行。`那是「我」的最後意見。
被指定的任務永遠不應該放棄。如果一個人由於迷幻而放棄了他被指定的任務,如此的遁棄據說便是在愚昧型態中的遁棄。
任何一個認為麻煩或由於恐懼而放棄被指定任務的人肯定地是在熱情型態中。這種行動永不會提升至遁棄的層次。
但誰是因為這是要做的而執行他被指定的任務與及遁棄了對結果的依附。啊!阿朱納,他的遁棄便是在良好型態中的遁棄。
那些並不憎嫌任何不吉兆的工作和不依附吉兆工作,或是處於良好型態的人對工作一點也沒有疑問。
實際上一個被體困了的生命要放棄所有活動是沒有可能的。因為據說誰遁棄了活動的結果便是一個真正遁棄了的人。
對於那些並不遁棄的人來說,活動的三個果實--想欲的,不想欲的及混合的--都會在死後得到。但那些在生命遁棄的階層的人並沒有結果去享受或苦受。
啊,臂力強大的阿朱納,從「我」這裏學習所有活動賴以達成的五個因素。數論哲學稱這五個因素為活動地點、執行者、感官、努力、與及終極的--超靈。
任何一個人的身體、心意、或言詞所為的正確的或錯誤的行動都由這五個因素引起。
因此一個人以為自己是唯一的作者而不考慮那五個因素的人肯定不很聰明和不能看到事物的本來麵目。
誰不受虛假自我誘導,誰的智慧不受束縛,雖然他在這個世界上殺人,但他卻不是殺戮者。他亦不受他的活動所捆縛。
知識、知識的對象及知識者是三個引起行動的因素;感官、工作及作為者組成行動的三種根基。
按照三種物質自然型態的分別有三類知識、行動及行動的執行者,聽「我」逐一加以描述。
在所有存在生物當中看到一個沒有被分化出來的靈性本質,在劃分中沒有劃分的知識,是在良好型態中的知識。
在不同的身體中看到居處著不同類型生物體的知識是在熱情型態中的知識。
依附於一類工作以為是所有一切、沒有對真理認識、與及非常貧乏的知識,據說是在黑暗型態中的知識。
至於行動方麵,那按照責任、沒有依附、沒有愛或恨、由一個遁棄了獲利性結果的人所執行的行動被稱為在良好型態中的行動。
在愚昧及迷惘中沒有考慮到將來的束縛或後果與及不依照經典訓示的執行的工作,使別人受創傷及粗暴的行動,據說是在愚昧型態中的行動。
免於所有物質依附及虛假自我,熱枕、堅決及無視成功或失敗的工作者,是一個在良好型態中的工作者。
依附於自己的工作及努力的果實、熱情地加以享受、貪婪、妒忌及不潔淨,還有受快樂幾苦樂所感動的工作者,是一個在熱情型態中的工作者。
那個經常地從事於違背經典訓示的工作,還有是唯物、頑固、欺騙、長於侮辱別人、懶惰、經常頹喪及拖延時間的工作者,是一個在愚昧型態中的工作者。
</br>
那些出自責任。在適當的地方及時間,沒有迴報的念頭給予一個值得的人的布施是在良好型態中。
但是抱有一些迴報意念,或是一些獲利性結果的欲望,或是有勉強嫉妒的心理的慈善布施被認為是在熱情型態中。
而在一個不適當的時間及地點、沒有尊敬及蔑視地給予一個不值得的人的慈善布施是在愚昧型態中。
在創造開始的時候;唵、遝、撒 om tat sat 三個音節被用作指示至尊的絕對真理。這三個聲音是在婆羅門唱頌吠陀詩歌及舉行祭祀犧牲時為了滿足至尊者而發。
這樣超然主義者便經常地以唵開始,進行祭祀、布施及懺悔以達到至尊。
一個人要以「遝 tat」一字執行祭祀、懺悔及布施。這些超然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要脫離`物質的餓捆副捆縛。
絕對真理是奉獻性服務的目標,由撒 sat 一字指出,因為這些祭祀犧牲、懺悔修行及慈善布施的工作有著真正絕對的本質,所以,啊,彼利妲之子,這些工作的執行是為了取悅至尊的人。
但是沒有至尊者具有信心的祭祀犧牲、懺悔苦行及慈善布施的實施不是永恆的,啊,彼利妲之子,不管儀式是怎樣也沒有用。它們是謂阿撒 asat ,在這一生和下一生中都沒有用。
這樣便結束了巴帝維丹達對史裏瑪博伽梵歌第十七章有關於信仰的區分各節所解釋的要旨。
第十八章結論--完整的遁棄
阿朱納說:「啊,臂力強大的人,我想了解遁棄的(查伽 ataga)目的的與及生命的遁棄階層(門徒 sannyassa),啊殺死惡魔克斯的人--赫斯克沙。」
至尊的主說:「聰明人稱放棄所有活動的結果為遁棄,有學識的偉人稱這狀況為生命的遁棄階段。
一些有學識的人說所有各類獲利性活動都應該放棄,而也有其它的聖賢認為祭祀、布施及懺悔的行動永不應該放棄。
啊,啊!伯拉達人中之俊傑。現在從「我」這裏聽有關於遁棄的事。啊人中之最,經典裏有三類的遁棄。
祭祀、布施及懺悔的行動不應該放棄而必須要為所有智慧者所執行。真的,祭祀、布施及懺悔甚至淨化偉大的靈魂。
所有這些活動都應該沒有期望結果地去執行。啊,彼利妲之子,他們應該出於責任而執行。`那是「我」的最後意見。
被指定的任務永遠不應該放棄。如果一個人由於迷幻而放棄了他被指定的任務,如此的遁棄據說便是在愚昧型態中的遁棄。
任何一個認為麻煩或由於恐懼而放棄被指定任務的人肯定地是在熱情型態中。這種行動永不會提升至遁棄的層次。
但誰是因為這是要做的而執行他被指定的任務與及遁棄了對結果的依附。啊!阿朱納,他的遁棄便是在良好型態中的遁棄。
那些並不憎嫌任何不吉兆的工作和不依附吉兆工作,或是處於良好型態的人對工作一點也沒有疑問。
實際上一個被體困了的生命要放棄所有活動是沒有可能的。因為據說誰遁棄了活動的結果便是一個真正遁棄了的人。
對於那些並不遁棄的人來說,活動的三個果實--想欲的,不想欲的及混合的--都會在死後得到。但那些在生命遁棄的階層的人並沒有結果去享受或苦受。
啊,臂力強大的阿朱納,從「我」這裏學習所有活動賴以達成的五個因素。數論哲學稱這五個因素為活動地點、執行者、感官、努力、與及終極的--超靈。
任何一個人的身體、心意、或言詞所為的正確的或錯誤的行動都由這五個因素引起。
因此一個人以為自己是唯一的作者而不考慮那五個因素的人肯定不很聰明和不能看到事物的本來麵目。
誰不受虛假自我誘導,誰的智慧不受束縛,雖然他在這個世界上殺人,但他卻不是殺戮者。他亦不受他的活動所捆縛。
知識、知識的對象及知識者是三個引起行動的因素;感官、工作及作為者組成行動的三種根基。
按照三種物質自然型態的分別有三類知識、行動及行動的執行者,聽「我」逐一加以描述。
在所有存在生物當中看到一個沒有被分化出來的靈性本質,在劃分中沒有劃分的知識,是在良好型態中的知識。
在不同的身體中看到居處著不同類型生物體的知識是在熱情型態中的知識。
依附於一類工作以為是所有一切、沒有對真理認識、與及非常貧乏的知識,據說是在黑暗型態中的知識。
至於行動方麵,那按照責任、沒有依附、沒有愛或恨、由一個遁棄了獲利性結果的人所執行的行動被稱為在良好型態中的行動。
在愚昧及迷惘中沒有考慮到將來的束縛或後果與及不依照經典訓示的執行的工作,使別人受創傷及粗暴的行動,據說是在愚昧型態中的行動。
免於所有物質依附及虛假自我,熱枕、堅決及無視成功或失敗的工作者,是一個在良好型態中的工作者。
依附於自己的工作及努力的果實、熱情地加以享受、貪婪、妒忌及不潔淨,還有受快樂幾苦樂所感動的工作者,是一個在熱情型態中的工作者。
那個經常地從事於違背經典訓示的工作,還有是唯物、頑固、欺騙、長於侮辱別人、懶惰、經常頹喪及拖延時間的工作者,是一個在愚昧型態中的工作者。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