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敬頷首。“好。你們跟著我們。到了縣城以後就發放賑災糧。”


    難民們一聽這話,紛紛露出了激動的笑容。“太好了,我們有救了!”


    說著,一群人相互扶持著站了起來,往押糧的隊伍後麵走去。寧硯攔住了一個抱著小孩兒的婦人,溫聲道:“把他放到馬車上去,你抱著也不容易。”


    婦人自己都是餓的腳步虛浮,更何況還抱著一個孩子。寧硯擔心這一個時辰的路程她能不能走下來。


    婦人卻膽怯猶豫的不敢答應。“大人,我……民婦……”


    “讓孩子去馬車上,我們就能早點到縣城了。”


    婦人聽此,就不拒絕了。抱著孩子就在寧硯麵前跪下了。“民婦謝過大人。”


    寧硯連忙伸手扶起了她,讓人幫著婦人把孩子安頓到了馬車上。之後又讓幾個光著腳丫的瘦弱幼童都安排到了馬車上。


    夏敬看著寧硯的舉動,眼中劃過了一抹讚賞的神色。一揮袖,也不上馬車了,對一名隨從交待道:“把難民中行動艱難的老人安頓到馬車上,本官步行。”


    隨從怔了一下,隨即應到。“是。”


    難民們見兩人如此,許多人泣道:“咱們真是遇到活菩薩了。”


    往縣城走的時候寧硯也沒閑著,而是跟著難民問了很多情況。從成都府和巴州義倉運來的糧早在半個月前就沒有了。


    城裏的米價也早就從原來的一斤七文錢變成了五十文一斤,他們根本就買不起。一些地方還能好一些,地震雖然毀了房屋,到莊稼還保留了不少。再撐上一段時間就能收穫一點東西了。


    而他們這裏,地震又引發了洪水,什麽都沖的幹幹淨淨。好不容易活下來的人靠著賑災糧過了一段時間,然後就隻能靠著撅樹根,野草過活。從地震洪水活下來的人,又有一部分被活生生的餓死了。


    唯一好一點的事情就是現在已經五月份,雖然沒有片瓦遮身,但也不會受凍。不然還不知道還要再死上多少人。


    寧硯聽著,更加痛惡起現在應該被關押在潼川府大牢中的兩個人起來。大涼的救災機製在他看來是比較完善的,像潼川府這樣的重鎮,倉廩的儲量絕對不少。


    要不是那兩個人私自售賣官糧,這裏的人肯定能撐到朝廷派發賑災糧,那樣不知道要少枉死多少人。更別說如果沒有用命上京告禦狀的小吏,潼川府的墳塚又要多上多少。


    在往縣城走的路上,又陸續有不少附近的村民加入了隊伍,跟著他們往縣城走。一路上,都是眼巴巴的看著那些押送的賑災糧。那是他們活下去的唯一希望了。


    一行人到縣城外後就停下了,讓人去通知縣衙的人後,夏敬當即就下令,所有官兵就地安營,生火做飯,分發難民。


    看著爭先恐後去領食物的難民,夏敬重重的嘆了一口氣。“唉!一場大震,一場人禍,萬人流離失所,朝不保夕。”


    寧硯聽著,也沉重的搖了搖頭。


    不多時,蓬英縣縣令就帶著縣衙的一幫人趕了過來,見了夏敬,二話不說就噗通一聲跪了下來。


    “下官蓬英縣縣令黃舟學攜縣衙一幹人等拜見次輔大人!”


    “行了,也別多禮了。賑災事宜要緊。”


    等縣令起來後,夏敬詢問道:“你這裏離府城有多遠,離台洪縣又有多遠?”


    縣令趕忙迴到:“走的話,到府城一天半,到台洪縣兩天。”


    “本官還有去府城主持事宜,這裏的一切就交給你的負責,本官會留下一部分賑災糧,你安頓好本縣的同時,還要輔助台洪縣。


    交待你之事必須要辦妥當,本官迴京自會上報朝廷。若有敢怠慢的地方,本官決不輕饒!”


    縣令心頭一跳,鄭重道:“下官領命。”


    在蓬英縣隻是停留了這麽一會兒,寧硯等人就離開蓬英縣繼續往府城而去。而從蓬英縣離開後,一個從上元府出發時就在他腦海中萌發的念頭也開始漸漸成型。


    以工代賑!


    這種主動救災的方式他以前在研究宋史的時候見名臣範仲淹這麽做過。也許這次,他也可以嚐試一下。


    第64章


    噠噠的馬蹄聲由遠及近傳來, 馬蹄所過之處, 一片塵土飛揚。


    十數聲勒馬的聲音響起, 為首的身穿甲冑的男人揚聲喊到:“敢問前方可是內閣次輔夏大人尊駕?”


    最前方的馬車停下,車夫扭身將馬車簾子撩開, 露出了裏麵端坐著的一身紫服,頭戴直腳襆頭,腰佩紫金魚袋的夏敬。


    來將神色一肅, 當即下馬,身後士兵紛紛效仿,單膝跪下。


    “卑職潼川府廂軍都指揮使魯翼盧見過次輔大人!”


    “魯將軍請起。”夏敬威嚴出聲。“還請魯將軍開路, 引吾等入主府衙。”


    “卑職領命!”魯翼盧肅然起身, 轉身令到:“眾將士上馬,隨本使迴程!”


    “是!”


    隊伍再次啟程, 沒用多久的時間一行人就進了潼川府府城。距離大震到現在, 已經過去了三個月。府城裏倒塌的城牆和房屋已經被重建了一部分。


    而且畢竟是府城,恢復的也比其他地方更快,不像他們中途路過的村莊, 哀鴻遍野,餓殍遍地。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舉之首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諸佛龍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諸佛龍象並收藏科舉之首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