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軍隊馬上就要出動,但高俊還是抓緊時間變更了一下編製。關於這次編製改革的方案,他早就開始籌劃,在河東戰役時內心的想法已經基本成型。
高俊是很喜歡看水滸傳的,水滸傳不僅僅是部精彩的江湖小說,對軍隊的描寫也並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般不堪。恰恰相反,水滸傳裏麵的梁山軍隊體係真可謂蔚為大觀,足以當做一部農民起義編製指導書來看。高俊現在已經用不著靠水滸傳來確定編製了,但是在這次製定編製的時候他卻經常會心一笑,發覺自己的想法居然與梁山暗合。
師改為六個陣,分為前後左右虎五個作戰陣和一個工兵輜重陣。所謂虎軍即是中軍,前後左右分鎮四處,而輜重部隊幫助供應全軍。這是元明以來常見的編製方式,從朱元璋到李自成再到福康安皆是如此。相比於金朝唯有正奇二軍的簡陋編製,五軍製雖然看上去不太靈活,但隻要稍加操練,就能批量製造出素質強硬的軍隊。更重要的是,五軍製的不靈活更多的是將領們過於呆板,如果能夠加以培訓掌握要領,在高俊主持的武學中好好進修,可以利用五軍製打出相當精彩的配合來。
這五個陣都是步兵、騎兵、工兵混編,部分精銳部隊是兩個騎兵營加兩個步兵營,弱一些的是一個騎兵營加兩個步兵營。每個陣也都配備了一個獨立工兵旗,以便於操縱火炮和野戰弩炮這類大型兵器,工兵下放到陣是高俊眼下的重要決定,現在是一個工兵旗,以後可能就是一個工兵營。
唯獨前鋒陣比較特殊,河東戰役結束之後,高俊光優良戰馬就繳獲了四萬匹,完全可以擴大騎兵數量。所以前軍陣加上了四個獨立騎兵旗,各派遣一員馬將先鋒使來統帥,作戰時為全軍的先鋒。
左右後以及中軍沒有這四個獨立騎兵旗,但是左右後各自有兩個獨立的騎兵都,各派遣一個馬軍小彪將統帥之,同樣也是遠看消息,擾亂對手陣型的兵馬。
中軍同樣由步兵和馬軍組成,點檢往往由師帥兼任,增加了弓箭手和工兵的比例,還添加了一個戰車都,以方便火銃的作戰。與此同時,中軍陣也添加了四個獨立旗,分別是左右翼護軍驍騎和左右翼護軍虎步。這四個旗位於中軍最為緊要關鍵,既是護衛主將的核心人馬,也是隨時靈活調遣的機動兵力,在有必要的時候,他們也往往最先完成換裝特殊兵器以協助作戰。
原本由副將領導的參謀係統、長史領導的文政係統和總判領導的後勤係統依舊各自保留,並且更加明確其責任。一個師有十二名參軍,八名典史和八名判官,分別掌管各自係統內的一部分職責,並且都有各自的考核條例,能者升遷,不能者罷免,再沒有推諉的可能性。
軍樂團、野戰醫院以及六個獨立隊也加以改變。遙想當年,高俊隻有一個營的時候設立了八個獨立隊,包括軍樂隊、醫隊、教員隊、力畜隊、軍法隊、旗隊、材官隊和斥候隊。後來軍樂團和野戰醫院先後升級,前者不光是奏樂,更是要掌管全軍的號令通信,而後者更不代言,高俊一直在增添他們的人手。
而這次,高俊又將軍法隊和斥候隊也各自提升一級,增添人手,達到與軍樂團、野戰醫院相當的數目,至此,原有的八個獨立隊變成了四團四隊的造型。
後勤係統也一直穩步運行,原本的主計運輸營被拆分為運輸營和倉儲營維修營三個部分,兵力也一下子提高了將近三倍,原本一千三百多人的主計運輸營現在三個營加起來則將近三千人。這也是高俊改革的另一項重點,提高政軍中的輜重後勤兵力,而減少貼軍。
高俊這次軍事改革,第一是增加了工兵和騎兵的數量;第二是重新理順了三大係統,增強了中樞處理能力;第三則是提高輜重兵力,減少貼軍數量,完善後勤配置。在火炮逐步加入戰場的時代,高俊這次改革是一次重要的適應。
不過其他將領們則不這麽想,因為這次改革並非是所有的軍隊都如此改,有一些師團根本就沒有改革,有些甚至還抽掉了騎兵,減少了火炮,這讓大家各有不解,反倒是徐規似乎已經琢磨出了高俊的想法。
中國實在是太廣大了,有一望無垠的藍色草原,有黃沙漫漫的大漠戈壁,有古樹參天的原始叢林,有河塘遍布的江南水鄉……不同的地方當然要用不同的軍事手段來解決,因此日後駐紮在各地的軍隊也當然不能使用同樣的編製,南方可以適當的減少騎兵,保證快速通行的能力,而西北必須增加足夠的輕騎兵以確定偵察。
未來要成立十二個師,哪些軍馬到哪裏,在怎樣的環境下作戰也大致有了雛形,這次軍事改革各師的情況都不一樣,實際上是在適應他們日後要麵對的作戰環境。
正月三十,光軍再次從河北出發,高俊的初步改革也基本完成,他放下筆,從來沒有感覺過無限的未來離自己居然是如此之近。
高俊看著遠方的天空,突然有點想念殷去寒,等到這一仗結束,軍事鬥爭最艱難的時間也將過去,也許自己真的也應該考慮一下終身大事了,他答應過殷去寒,要迴山東的草廬邊上,再度過一個美好的假期的。
但是再轉頭北望,遠處的硝煙仿佛是一個巨大的驚歎號,提醒高俊戰爭還沒有真正的結束,光軍士兵還要一刻不停的奔赴前線去解放燕雲地區,還要在燕山山脈阻攔西征歸來的鐵木真大舉報複。他也知道,經曆了數月疲憊,剛剛迴到山東腹地的殷去寒也正在一刻不停的忙碌,正在為山東地區營建光學通信係統的事焚膏繼晷,夜以繼日。
努力吧!工作吧!勝利終將會到來的。我已經感受到了他的氣息,勝利將像春天一樣如約而來的!
高俊是很喜歡看水滸傳的,水滸傳不僅僅是部精彩的江湖小說,對軍隊的描寫也並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般不堪。恰恰相反,水滸傳裏麵的梁山軍隊體係真可謂蔚為大觀,足以當做一部農民起義編製指導書來看。高俊現在已經用不著靠水滸傳來確定編製了,但是在這次製定編製的時候他卻經常會心一笑,發覺自己的想法居然與梁山暗合。
師改為六個陣,分為前後左右虎五個作戰陣和一個工兵輜重陣。所謂虎軍即是中軍,前後左右分鎮四處,而輜重部隊幫助供應全軍。這是元明以來常見的編製方式,從朱元璋到李自成再到福康安皆是如此。相比於金朝唯有正奇二軍的簡陋編製,五軍製雖然看上去不太靈活,但隻要稍加操練,就能批量製造出素質強硬的軍隊。更重要的是,五軍製的不靈活更多的是將領們過於呆板,如果能夠加以培訓掌握要領,在高俊主持的武學中好好進修,可以利用五軍製打出相當精彩的配合來。
這五個陣都是步兵、騎兵、工兵混編,部分精銳部隊是兩個騎兵營加兩個步兵營,弱一些的是一個騎兵營加兩個步兵營。每個陣也都配備了一個獨立工兵旗,以便於操縱火炮和野戰弩炮這類大型兵器,工兵下放到陣是高俊眼下的重要決定,現在是一個工兵旗,以後可能就是一個工兵營。
唯獨前鋒陣比較特殊,河東戰役結束之後,高俊光優良戰馬就繳獲了四萬匹,完全可以擴大騎兵數量。所以前軍陣加上了四個獨立騎兵旗,各派遣一員馬將先鋒使來統帥,作戰時為全軍的先鋒。
左右後以及中軍沒有這四個獨立騎兵旗,但是左右後各自有兩個獨立的騎兵都,各派遣一個馬軍小彪將統帥之,同樣也是遠看消息,擾亂對手陣型的兵馬。
中軍同樣由步兵和馬軍組成,點檢往往由師帥兼任,增加了弓箭手和工兵的比例,還添加了一個戰車都,以方便火銃的作戰。與此同時,中軍陣也添加了四個獨立旗,分別是左右翼護軍驍騎和左右翼護軍虎步。這四個旗位於中軍最為緊要關鍵,既是護衛主將的核心人馬,也是隨時靈活調遣的機動兵力,在有必要的時候,他們也往往最先完成換裝特殊兵器以協助作戰。
原本由副將領導的參謀係統、長史領導的文政係統和總判領導的後勤係統依舊各自保留,並且更加明確其責任。一個師有十二名參軍,八名典史和八名判官,分別掌管各自係統內的一部分職責,並且都有各自的考核條例,能者升遷,不能者罷免,再沒有推諉的可能性。
軍樂團、野戰醫院以及六個獨立隊也加以改變。遙想當年,高俊隻有一個營的時候設立了八個獨立隊,包括軍樂隊、醫隊、教員隊、力畜隊、軍法隊、旗隊、材官隊和斥候隊。後來軍樂團和野戰醫院先後升級,前者不光是奏樂,更是要掌管全軍的號令通信,而後者更不代言,高俊一直在增添他們的人手。
而這次,高俊又將軍法隊和斥候隊也各自提升一級,增添人手,達到與軍樂團、野戰醫院相當的數目,至此,原有的八個獨立隊變成了四團四隊的造型。
後勤係統也一直穩步運行,原本的主計運輸營被拆分為運輸營和倉儲營維修營三個部分,兵力也一下子提高了將近三倍,原本一千三百多人的主計運輸營現在三個營加起來則將近三千人。這也是高俊改革的另一項重點,提高政軍中的輜重後勤兵力,而減少貼軍。
高俊這次軍事改革,第一是增加了工兵和騎兵的數量;第二是重新理順了三大係統,增強了中樞處理能力;第三則是提高輜重兵力,減少貼軍數量,完善後勤配置。在火炮逐步加入戰場的時代,高俊這次改革是一次重要的適應。
不過其他將領們則不這麽想,因為這次改革並非是所有的軍隊都如此改,有一些師團根本就沒有改革,有些甚至還抽掉了騎兵,減少了火炮,這讓大家各有不解,反倒是徐規似乎已經琢磨出了高俊的想法。
中國實在是太廣大了,有一望無垠的藍色草原,有黃沙漫漫的大漠戈壁,有古樹參天的原始叢林,有河塘遍布的江南水鄉……不同的地方當然要用不同的軍事手段來解決,因此日後駐紮在各地的軍隊也當然不能使用同樣的編製,南方可以適當的減少騎兵,保證快速通行的能力,而西北必須增加足夠的輕騎兵以確定偵察。
未來要成立十二個師,哪些軍馬到哪裏,在怎樣的環境下作戰也大致有了雛形,這次軍事改革各師的情況都不一樣,實際上是在適應他們日後要麵對的作戰環境。
正月三十,光軍再次從河北出發,高俊的初步改革也基本完成,他放下筆,從來沒有感覺過無限的未來離自己居然是如此之近。
高俊看著遠方的天空,突然有點想念殷去寒,等到這一仗結束,軍事鬥爭最艱難的時間也將過去,也許自己真的也應該考慮一下終身大事了,他答應過殷去寒,要迴山東的草廬邊上,再度過一個美好的假期的。
但是再轉頭北望,遠處的硝煙仿佛是一個巨大的驚歎號,提醒高俊戰爭還沒有真正的結束,光軍士兵還要一刻不停的奔赴前線去解放燕雲地區,還要在燕山山脈阻攔西征歸來的鐵木真大舉報複。他也知道,經曆了數月疲憊,剛剛迴到山東腹地的殷去寒也正在一刻不停的忙碌,正在為山東地區營建光學通信係統的事焚膏繼晷,夜以繼日。
努力吧!工作吧!勝利終將會到來的。我已經感受到了他的氣息,勝利將像春天一樣如約而來的!